弘扬“红船精神”指引乡村振兴
弘扬学习红船精神党课宣讲稿精选二篇

沿着“南湖红船”的航向前进1921年7月23日,在浙江嘉兴南湖上停泊了一条普通的小船,竹篷木舷,仅能容十几个人促膝侧坐。
别看它毫不起眼,却和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桩伟大事件连在一起,这就是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这条船又被中国人称为“红船”。
南湖红船,孕育了伟大的党。
中共一大在这里召开,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任务;选举产生了党的第一个领导机构;在这里,党的革命航船扬帆起航。
今天,让我们一起登上这条“红船”,共同走进历史,走进中国革命的源头,沿着南湖红船的航向前进。
一、从红船到巨轮,追随党的足迹就要铭记历史,信心满怀步履坚90年弹指一挥间,中国共产党在凄风苦雨中诞生,在艰难岁月中壮大,“砸碎万恶的旧世界,万里江山披锦绣”。
当年最早的50多名中国共产党员,如今已发展壮大成一支拥有7000多万名党员、350多万个基层组织的队伍。
红船精神薪火相传,鼓舞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创建了新中国;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开拓创新,艰苦奋斗,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作为当代革命军人必须要知党、信党、爱党。
先让我们一起来感悟党的奋斗历史。
1840年,帝国主义的坚船利炮打开中国的大门,从此“三座大山”压在了中国人民的头上。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之前,曾经有很多仁人志士不惜牺牲流血,寻找救国救民的道路,但是都遭到了失败。
1911年10月10日以孙中山先生为首的中国资产阶级举行武昌起义,推翻了统治中国2000年的封建帝制,但是没有彻底改变中国人民的命运。
1921年7月23日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以崭新的姿态登上了历史的舞台。
从1927年到1932年6年间,中国共产党、革命知识分子被杀的在100万以上。
在红军长征的途中,面对数倍的敌人追击和恶劣的自然环境,红军以惊人的毅力完成了二万五千里长征。
据史料统计,长征前约有20万兵力,到达陕北后只剩下五、六万人,其中师职以上指挥员就牺牲了35人。
中小学优选作文之弘扬红船精神作文800字弘扬红船精神作文800字范文五篇

弘扬红船精神作文800字弘扬红船精神作文800字范文五篇传承弘扬红船精神作文【1】一艘红船,带领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一艘红船,成了当时革命英雄们血汗奋斗的见证。
我的家乡海宁,一个美丽的江南小镇,她离党的诞生地嘉兴只有不到1小时的车程。
记得第一次认识红船是在我6岁那年,父母带我到南湖划船游玩。
那时我看到了远处一艘红色木漆漆成的小船,在水面上显得分外耀眼。
爸爸告诉我那是红船,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是在这艘船上秘密召开的。
因为那时我还小,并没有深刻领会红船和“红船精神”的真正寓意。
随着自己慢慢成长,知识的积累使我对“红船精神”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和认知,特别是革命英雄们的感人事迹对我影响很大:邱少云全身着火放弃自救而壮烈牺牲;李大钊酷刑面前坚守秘密,坚贞不屈;黄继光舍身堵住枪眼而保证了部队的进攻……正是无数这样的革命先辈,把“红船精神”发扬和传承,才得以将广大人民群众团结在一起,爆发出巨大的革命能量,使得中国共产党在革命道路上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取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最终建立了新中国。
身处在和平年代我们,更有弘扬“红船精神”的责任和义务,要把这种精神转化为自我奉献和对他人的关爱中,我应该更加深入地学习这种精神并付诸到生活实践中。
我为“红船精神”的发源地是我的家乡而感到自豪,我时常问自己,我具备了这种精神没有?作为一名初中学生,虽不能冲上前线去为革命效力,却可以在生活中多行善,温暖和帮助身边千千万万有需要的人,去关爱他人,服务、奉献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止于至善,共同构建“真、善、美”的和谐社会,这是我们的责任。
捡起路上的一个垃圾,公交车上让座的一个小小善举,都是我们传承“红船精神”的一种行动。
记得我和伙伴们去敬老院看望老人,陪爷爷奶奶们聊天,给他们唱歌、表演节目、分发水果……在那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爷爷奶奶们脸上灿烂的笑容都胜于骄阳。
与别人分享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

习近平: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作者:暂无来源:《社会与公益》 2018年第1期2005年6月21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光明日报发表文章《弘扬“红船精神”走在时代前列》,首次提出并阐释了“红船精神”,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源头精神。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前往上海和浙江嘉兴,瞻仰中共一大会址和嘉兴红船,回顾建党历史,重温入党誓词,宣示新一届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坚定政治信念。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
红船精神所昭示的是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
今天我们重新刊发习近平总书记当年的这篇重要文章,旨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温红船精神,坚定理想信念,进一步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1921年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胜利闭幕,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这条游船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
红船,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
红船,一直接受着人们特别是共产党人的瞻仰。
上世纪60年代,中共“一大”代表董必武同志两次重访南湖,即兴赋诗。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关怀党的诞生地,或瞻仰红船,或亲笔题词,勉励我们“沿着南湖红船开辟的革命航道奋勇前进”。
2002年10月,我调任浙江后,即怀着无限崇敬的心情,专程到嘉兴南湖瞻仰红船,接受革命精神教育。
今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工作日,浙江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来到南湖瞻仰红船,举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专题学习会。
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成千上万的共产党员从祖国各地来到南湖,看一次展览,听一次党课,学一次党章,观一次专题片,瞻仰一次红船,重温一次入党誓词。
嘉兴市广泛开展以“精神传承、思想升华”为主要内容的“红船精神”大讨论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先进性教育活动。
如何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

如何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说起那红船精神,真是让人热血沸腾啊!就像是一颗永不熄灭的火种,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
咱们今天就聊聊,怎样才能把这股劲儿传承下去,发扬光大呢?首先得说说“开天辟地”吧,这可是咱们中国革命史上的大事件。
就像那个划破长空的“红”,一下子就把咱们国家的命运给翻转了。
那时候,大家齐心协力,就像一家人一样,为了共同的目标奋斗。
这股劲儿,现在想起来,还是让人心里暖洋洋的。
再来说说“敢为人先”的精神。
记得小时候,村里的老人们总是说:“要敢于创新,不怕困难。
”这话说得多么有力量啊!那时候,咱们国家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都争着往前冲,不就是为了那个美好的未来吗?这种精神,现在想起来,还是让人心里热乎乎的。
就是那种“团结就是力量”的感觉。
想想看,当年红军长征的时候,那么多人一起走,一起战斗,一起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
那种众志成城的感觉,真是太震撼了!现在我们搞建设,也是需要这种团队精神,大家一起努力,才能把事儿干得漂漂亮亮的。
当然了,咱们还得说说“实事求是”这个老祖宗的智慧。
做事情嘛,就得根据实际情况来,不能瞎折腾。
比如说,我们现在搞改革开放,就是要实事求是,根据时代的发展来调整策略。
这样才能让我们的国家更加强大,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最后再说说“艰苦奋斗”的精神。
还记得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但我们还是坚持学习,努力工作。
那种为了理想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真的是让人敬佩。
现在回想起来,还是觉得那种日子特别宝贵。
要想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咱们就得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开始。
比如,我们可以多参加一些志愿服务活动,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可以多关注国家的发展动态,为国家的建设出一份力。
只要咱们每个人都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相信我们的国家一定会越来越强大,我们的生活也会越来越幸福。
所以啊,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努力吧!传承好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如何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

如何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1921 年,在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
这艘游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也孕育了伟大的“红船精神”。
“红船精神”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在新时代,我们应当如何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呢?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需要我们始终保持创新的勇气和魄力。
首创精神是红船精神的核心。
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本身就是一种开创性的举动。
如今,时代在不断发展进步,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无论是科技领域的创新,还是社会治理、文化传承等方面的探索,都需要我们有敢为人先的勇气。
以科技创新为例,我国在高铁、5G 通信、电子商务等领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离不开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创新精神。
但我们不能满足于此,还应在基础研究、核心技术等方面持续发力,突破“卡脖子”的难题。
在社会治理方面,我们也要不断探索新的模式和方法,以适应社会结构和人民需求的变化。
比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提高社会治理的精准化和智能化水平。
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要求我们坚定理想信念,不懈奋斗。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肩负起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漫长的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无数共产党人坚定理想、百折不挠,为了实现目标而不懈努力。
在新时代,我们依然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挫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
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可能会面临经济下行的压力、国际形势的复杂多变、社会矛盾的交织叠加等问题。
但只要我们坚定理想信念,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奋斗不只是响亮的口号,而是要在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每一项任务、履行每一项职责中见精神。
我们要立足本职岗位,勤奋工作,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还意味着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奉献精神。
立党为公、忠诚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本质属性。
如何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

如何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1.1 红船精神的诞生背景红船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一种伟大精神。
它起源于1921年,当时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了第一个秘密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
为了躲避敌人的追捕,党的领导人和成员们乘坐一艘小船,从上海来到了浙江嘉兴的南湖。
这艘小船就是著名的“红船”,在这里,党的领导人和成员们举行了一次重要的会议,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初步纲领和任务。
从此,红船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象征,红船精神也成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
1.2 红船精神的内涵红船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涵:(1)坚定信仰。
红船精神首先体现在对共产主义事业的坚定信仰上。
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人都始终坚定信仰,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而奋斗终身。
(2)忠诚担当。
红船精神还体现在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担当上。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勇于担当,敢于斗争,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不懈努力。
(3)实事求是。
红船精神强调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摆脱一切主观臆断,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发挥群众智慧,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二、如何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2.1 深入学习红船精神的理论体系要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首先要深入学习红船精神的理论体系。
我们要通过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了解红船精神的历史渊源、内涵要求和实践价值,增强“四个自信”,坚定“四个意识”。
2.2 将红船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要把红船精神融入日常工作和生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坚定信仰。
我们要在思想上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忠诚担当。
我们要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勇于担当,敢于斗争,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不懈努力。
(3)实事求是。
我们要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发挥群众智慧,为人民群众谋福祉。
让红色基因在绿水青山间赓续——建宁县弘扬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及启示

让红色基因在绿水青山间赓续——建宁县弘扬红色文化助推乡村振兴的实践及启示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株齐努力。
枪林逼,飞将军自重霄入。
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这首毛泽东同志于1931年在建宁创作的经典词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意境磅礴大气,成为红色建宁永恒的见证。
建宁,中央苏区的东北门户和重要战略要地、连接闽西北和赣东北苏区的桥头堡,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县。
这里曾是红一方面军总前委、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和闽赣省机关驻地,闽西北和闽赣省革命根据地中心,也是红一方面军无线电总队和红一、红三军团山炮连诞生地,红色文化底蕴深厚。
革命伟人走过的足迹,为建宁留下了丰富的红色资源。
近年来,建宁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嘱托,坚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坚持“以红带绿、以绿映红、红绿交融”的发展思路,不断优化研学培训“红线”、壮大生态旅游“绿线”,推动红色旅游与各种业态融合发展、相得益彰,让红色基因在山水间赓续,点燃乡村振兴“新引擎”。
点亮红色地标,持续整合红色文化资源“1931年5月31日,毛泽东、朱德率领红一方面军击溃建宁守敌,解放了建宁城,当晚便率领红一方面军总司令部、总前委进驻溪口天主教堂,也就是我身后的这座建筑。
”走进建宁中央苏区反“围剿”纪念馆,游客正在认真聆听讲解员介绍,参观毛泽东和朱德同志旧居。
据记载,毛泽东在建宁活动的时间跨度为44天,在这里从事了许多重要的革命活动,开辟了建黎泰革命根据地,毛泽东还在此总结了第一、第二次反“围剿”战争胜利经验,制定了第三次反“围剿”战略决策——千里回师赣南。
据统计,在建宁这片红土地上,曾有8000多名优秀儿女参加红军,他们大多数在反“围剿”战役、长征与三年游击战中捐躯沙场。
“旧址”增添新看头,馆内的中央苏区反“围剿”陈列馆,运用了大量的革命文物史料、照片和现代艺术手段,展现了中央苏区军民浴血奋战、踊跃支前的反“围剿”斗争史迹,年均接待游客达6万余人次。
如何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

如何继承和弘扬红船精神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唠唠这红船精神该怎么继承和弘扬。
这红船精神啊,那可是咱们党的精神瑰宝,就像那闪闪发光的宝贝疙瘩,得好好珍视,更得把它发扬光大。
首先呢,咱得搞清楚这红船精神到底是啥。
简单来说,就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这就好比是三把火,烧得咱们热血沸腾,指引着咱们奋勇向前。
要继承和弘扬这红船精神,咱得从思想上入手。
就像给咱的脑子来一场大扫除,把那些懒散、消极的想法都给扫出去,然后把红船精神请进来,安安稳稳地住下。
在生活中,咱得有那股子敢为人先的劲头。
比如说,面对新的挑战和机遇,别老是畏畏缩缩的,得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样,勇敢地去尝试。
哪怕失败了,那也没啥大不了的,就当是积累经验嘛。
就像那些创业的小伙伴们,他们敢于打破常规,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这就是首创精神的体现啊。
奋斗精神也不能少。
生活就像一场马拉松,哪能不遇到点磕磕绊绊的?遇到困难的时候,咱得咬咬牙,坚持下去。
就像红军长征那会儿,条件那么艰苦,但是他们靠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了。
咱现在生活条件比那时候好多了,还有啥理由不努力奋斗呢?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都得有那股子钻劲儿,不断提升自己,朝着目标奋勇前行。
再说说这奉献精神。
咱生活在这个社会里,不能光想着自己,得为别人着想,为社会做点贡献。
就像那些志愿者们,他们无私地奉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咱也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比如给老人让个座,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啥的,虽然都是些小事情,但积少成多,也能汇聚成大大的正能量。
在学校里,咱可以把红船精神融入到学习中。
组织一些关于红船精神的讨论活动、演讲比赛,让同学们都了解红船精神的内涵。
在工作中,咱也可以发挥红船精神,勇于创新,努力工作,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家里呢,咱也可以给长辈们讲讲红船精神的故事,让他们也受到感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注了共产党 人不忘初 心 、 牢 记使命 的政治 底色 。 秀水泱 泱 , 红船 依 旧。 “ 红 船精神 ” 是 中国革命 的精神 之源, 中国共 产党历 史上形成 的优 良传统 和革命精神 , 无 不 与之 有着 直接 的渊 源关 系 。回望革命 年 代 , 追 溯改 革
无愧于 时代无 愧于人 民的崭新 篇章 。
来源 : 农 民 日报 2 0 1 7 — 1 2 — 0 4
代弘扬 “ 红 船精 神 ” , 就是要 从 中汲 取永远 奋 斗 的信 念力 量、 真理 力量和使命 力量 , 不 忘初心 , 砥 砺前行 ; 新时代 坚 守“ 三农 ” 情怀 , 就是 从我 做起 , 从 现在做 起 , 撸 起 袖子 加
油干 , 争 做“ 一懂两 爱” 的“ 三农 ” 干部 , 在 乡村振 兴 中书写
时代做好 “ 三农” : I [ 作, 依然需要弘扬 “ 红船精神 ” , 需要坚守
淡泊名利 , 勇于担 当 , 甘于奉献 , 真正扎 根于“ 三农 ” , 全 心 全意 为“ 三农 ” 服好务 , 在 担 当和奉献 中实现 自己的人 生
价值 。
“ 三农 ” 情怀 。党的十九大提出 , 培养造就一 支懂农业 、 爱农 村、 爱农 民的“ 三农 ” 工作 队伍 。这正是对坚守 “ 三农 ” 情怀 的明确要求 。 “ 三农 ” _ r 作者 只有不忘初心 , 牢记使命 , 才 能 更好地投身于“ 三农 ” 事业 , 守好农业农村这一头 , 才能不辜 负历史赋予的“ 为农 民谋幸福 、 为乡村谋振兴” 的神圣使命 。
历程, 深深植 根农村 是我们党 一贯的光荣传 统 ; 团结依 靠
非 一朝 一夕之 功 , 需要付 出长期 而艰苦 的努 力 。农业 干 部 必须树 立建 设美 丽家 乡 、 投 身伟 大事 业 的 自豪 感 和使
命感 , 埋头苦 干 , 不懈奋 斗 , 以更积极 的姿态 、 更有力 的举 措, 推 动农 业农村全面发展 。 坚守 “ 三农 ” 情怀, 实现 乡 村 振兴 , 必须 发 扬 奉献 精
坚守“ 三农” 情怀 , 实 现 乡村 振 兴 , 必 须 发扬 奋 斗 精 神 。中 国当前最 大的发展不充 分 , 是农 村发展 不充分 ; 最 大 的发 展不平衡 , 是城 乡发展 不平衡 。补齐农 村短板 , 绝
在 光 明 日报 发表 的文章 : 《 弘扬 “ 红船 精 神 ” 走在 时 代前 列》 。文章首 次提 出并 阐释 了“ 红船 精神 ” , 将“ 红船精神 ”
激发 贫困地 区和贫 困群众脱贫致 富 的内在 活力 , 把“ 要 我
识, 把“ 独角戏 ” 变成 “ 双人舞 ” , 那么脱贫 工作 必然达不 到
富” 变成 “ 我要富” , 催生脱贫 的内生动力 。
“ 等、 靠、 要” 思想 之所 以难 以去除 , 一是 过去 救济式 扶 贫让 部分贫 困群众 产生 了依赖 思想 ; 二是 一些 贫 困群 众长 期处于贫 困状 态 , 消磨掉 了信心和斗志 ; 三是有 的贫 困群众 受环境 和眼界所 限 , 不知道如何脱贫 ; 而个别 的则 是 因为 自身 好吃懒做 , 不愿通 过劳动改善生存环境 。 “ 靠人扶着走不远” , 外 因必 须 通 过 内力 才 能 起 作 用 。扶贫 工作 不是政 府 和扶贫 干部 的“ 一厢 情愿 ” , 也 不
坚守“ 三农 ” 情怀 , 实 现 乡村 振 兴 , 必 须 发扬 首 创精 神 。我 国改革是 从农 村起 步 的 , 很 多政 策也 都是 发端 于
YT A Nf - . ' CI T N T T , , n1 7, 正 1 , )日 r 由 、
“ 红 船精 神” 恒 久流 传 , “ 三农 ” 情 怀历 久弥 新 。新 时
神 。当前 , 农业 依然是 弱质产业 , 农村依 然普遍 落后于城 市, 投身“ 三农 ” , 往往 意味 着较少 的收益 回报 、 更艰 苦 的
工作环 境和更 为艰 巨的责任 。农 业 干部需 要不 畏艰 苦 ,
时代变迁 , 精神永恒 。当前 , “ 三农” 发展正处在伟大变 革之 中,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十分艰 巨的任务 。新
效果 , 即使有 成效 , 也很难持久 。 勤 劳致 富 、 自力更 生是 中华 民族的传统 美德 , 更 是一
个 国家 生生不息 的力量源泉 。能否扶起 贫困群众 的精 气
神, 是考 验一个 地方 扶贫 工作体 制机 制 的大 问题 。要 做
好对 贫 困群 众 的宣传 、 教育 工作 , 弘扬 奋斗 意识 ; 要找 准 切合 当地 实际 的扶贫 发力点 , 让 挂果 的枝条 离群众更 近 ,
撑, 而 贫 困群众 的 自我 “ 造 血” , 才是全 面脱 贫 、 真正致 富 的根 本 。 如果 不能 激 发贫 困地 区和 贫 困群 众 “ 飞” 的意
“ 等、 靠、 要” 思想 是最 大的贫 困 , 安 于现 状是 最难治 愈 的顽疾 。要 取得全 面建成 小康 社会 的最终 胜利 , 必须
激发其 “ 起跳 ” 的动力 。
来源 : 新 华社 2 0 1 7 一 O 9 — 1 0
弘扬 “ 红船精神 ” 指 引 乡村 振兴
一பைடு நூலகம்
条红船 开大道 , 千秋 事业起平 湖 。 E t 前, 新华社播
发 习近平 总书记 2 0 0 5 年6 月2 1日在浙江任 省委 书记时 ,
农 民群众 的首创 。新 时代 推进农 村 改革 发展 , 农业 干部 需要继续 发扬首创精 神 , 充分 发挥积极 性主动性 创造性 , 坚持 不懈 地推进 科技 、 政策、 实 践创 新 , 构 建城 乡融合 发 展 的体制机 制和政策体 系 , 为农 业农村发展 增添新动 能。
乡村科技 ・ 视
点 l I
让 贫 困群 众 有 “ 飞’ ’ 的意 识 和 行 动
习近平总书记 在深度贫 困地 区脱贫攻坚 座谈 会上 的 讲话 中再 次强调 “ 弱 鸟先飞 ” , 就是 说贫 困地 区 、 贫 困群众
首先要有 “ 飞” 的意识和 “ 先 飞” 的行 动。
是依靠某个 人 的“ 单兵 作战 ” , 既需要扶贫 干部有作有 为 , 更需 要 贫 困群众 同舟共 济 、 齐 力 协力 。政府 部 门 的 “ 输 血” , 不过 是给群众脱 贫搭建平 台 、 创造机会 、 提供政策 支
农 民, 是 我们党成 功的重要经 验 。我们 党领导 的革命 、 建 设、 改革伟 大实 践 , 一直 都涌动 着农 民群众 首创 精神 、 奋 斗精神 、 奉 献精神 聚合起 的澎 湃力量 。可以说 , 我们 党葆
有的“ 三农 ” 情 怀与“ 红船精神 ” 天然 相关 , 一脉相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