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传统精神看20世纪70年代_英国病_的恶化_刘武
从英国传统精神看20世纪70年代“英国病”的恶化

从英国传统精神看20世纪70年代“英国病”的恶化摘要:学界在分析“英国病”的原因时,习惯于从英国的“世界工厂”的遗产、“殖民帝国”的后果和“福利国家”的负担出发,而忽略了英国“传统精神”对英国经济发展的消解作用。
从英国传统精神中的门第观念、守陈思想以及地区离心力等方面,探讨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病”的恶化。
关键词:英国病;传统观念;恶化所谓“英国病”,是指20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结束后,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整个国家表现为经济危机、通货膨胀、财政赤字、经济滞胀、高失业率等诸多社会问题[1]。
“英国病”的症状,从纵向看,表现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缓慢。
从横向看,表现为英国在世界的经济地位日趋下降。
对“英国病”根源,国内外学者众说不一。
有的强调英国本身的历史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神话即世界工厂、殖民帝国以及福利国家;有的强调导致衰退的不同政治、经济因素。
两者都忽视了英国传统精神对英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作用。
一、“英国病”的历史缘由英国病的历史起源可以归咎为三个方面即:大国情结、殖民帝国以及福利国家。
1.“世界工厂”的遗产众所周知,英国早在19世纪便已确立了其“日不落帝国”的辉煌。
先挑战西班牙,继而挑战荷兰,其后多次战胜法国。
最终,伦敦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然而,在20世纪初,英国面临其他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
英国的经济实力开始相对下滑,英国的大部分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被德国和美国占领。
世界工厂的中心也从伦敦转到了纽约,留给英国的是陈旧的生产部门,墨守成规的技术,落后的经营管理方式等等遗产,阻碍着英国经济的发展[2]。
2.“殖民帝国”的解体英国岛国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其原材料的缺乏和国内市场的相对狭隘,为了本国的发展和强大,同时也是资本利益的缺失,它不得不到海外寻求市场。
随着“日不落帝国”的建立,各殖民地为英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原材料和市场,使大英帝国成为富甲一方足以抗衡整个世界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
随着二战的结束,英国的殖民地纷纷独立,大英帝国开始解体,留下诸多恶化“英国病人”的问题如: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原材料市场以及大量可以维持整个大英帝国的贡赋的缺失[3]。
《英国文学历史回顾》刘炳善中文版

《英国文学历史回顾》刘炳善中文版.doc 英国文学历史回顾
英国文学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时期。
英国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的变迁,展现出了丰富的文学作品和深远的影响。
古代文学
古代英国文学主要包括口头传统和民间文学。
这些作品多以诗歌形式表达,内容涉及神话、传说、英雄故事等。
其中最著名的是《贝奥武夫》和《坎特伯雷故事集》等。
文艺复兴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是英国文学的黄金时代。
此时期的作品具有艺术性和人文主义思想。
最著名的作家包括威廉·莎士比亚、克里斯托弗·马洛等。
18世纪启蒙运动
18世纪启蒙运动时期,英国文学开始关注理性、自由和人权等议题。
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有约翰·洛克、詹姆斯·汤姆逊等。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
20世纪是英国文学发展的重要时期。
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兴起,文学风格多样化。
弗吉尼亚·伍尔夫、T·S·艾略特等作家的作品影响深远。
当代文学
现代英国文学多样性和包容性逐渐增强。
不少作家关注社会问题,作品涉及各个领域。
此时期的代表作家有J·K·罗琳等。
英国文学历史回顾展示了英国文学的发展脉络和多样性。
每个时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思想价值,为我们提供了深度思考和欣赏的机会。
以上是对英国文学历史回顾的简要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中华传统文化素质考题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竞赛题一、单项选择题1.《弟子规》有云:“非圣书屏勿视”。
请问下列属于儒家的圣书“十三经”的是:(A)A《尚书》B《荀子》C《山海经》D《战国策》2.宋代开国宰相赵普说自己凭借半部书就能治理天下,他说的是哪部书?(C)A《春秋》B《大学》C《论语》D《道德经》3.先秦“诸子百家”中的不包括:(C)A.阴阳家B.小说家C.释家D.农家4.《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三部书,是哪本书的解释?(A)A《春秋》B《大学》C《论语》D《国语》5.不属于二十四史前四史的典籍是(A)A.《左传》B,《汉书》C,《后汉书》D,《三国志》6.下列职官与书籍管理有关的是:(C)A发丘中郎将B驸马都尉C太子洗马D京兆尹7.《弟子规》有云:“列典籍有定处”。
请问中国古代图书最常用的四部分类法是什么:(D)A甲乙丙丁B子丑寅卯C文史哲政D经史子集8.宋代四大类书,编纂于宋真宗朝的是:(A)A《册府元龟》B《太平御览》C《太平广记》D、《文苑英华》9.“开卷有益”是谁的观点:(D)A、李世民B、李隆基G赵匡胤D、赵光义10.孟子的“四端”学说指的是:(A)A、仁义礼智;B、礼义廉耻C、忠孝节义D温良恭俭11.成语“掷果盈车”与哪个魏晋名人有关?(B)A、曹植B、潘岳C、左思D、卫玲12.成语“鸡鸣狗盗”与战国四公子哪个相关:(A)A齐孟尝君B赵平原君C魏信陵君D楚春申君13.猜人物,提示1熟读《孙子兵法》2.大诗人3.空有报国之情4.赢得青楼薄幸名5.唐朝(D)A杜审言B杜甫C杜佑D杜牧14.猜人物,提示1.国号是宋2.开国皇帝3.曾是高级将领4.比较有作为5.南朝(A)A刘裕B刘义庆C赵匡胤D赵光义15.猜人物,提示1好大喜功2曾打击匈奴3推行中央集权与文化统一政策,4为人刻薄寡恩5权力面前父子相残。
请问:这是描述哪一位君主?(B)A秦始皇B汉武帝C唐玄宗D明太祖16.脑筋急转弯,下边四位名人按照分类应排除谁(A)A孟轲B王羲之C吴道子D张仲景17.脑筋急转弯,根据《三国演义》,不属于一类的是:(D)A.吕布B,周瑜C.孙策D.孔明E曹丕18.历史上,读书人人考试的文章格式与内容被严格规定,讲究“两句破题,三句承题”,反映的出哪一种选才任官制度?(C)A官学取士B九品官人C八股取士D孝廉荐举19.秦始皇灭六国后,李斯书同文字,这种文字称作:(B)A隶书B小篆C楷书D行书20.汉字字体有颜体柳体欧体等,请问宋体字是谁创造的?(D)A宋徽宗赵佶B蔡京C宋祁D秦桧21.“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这里的“我”指:(A)1文档收集于互联网,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A谢灵运B谢腓C庾信D刘勰22、“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犯人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赞誉的是哪位名人:(B)A魏征B韩愈C苏轼D张载23.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语出:(C)A、李莫愁B温庭筠C、元好问D、李商隐24.“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描绘的是哪种花卉(A)A、梅花B、兰花C、菊花D、荷花25.苏门四学士是北宋文学家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和张耒的并称,其中名列二十四孝的是:(A)A.黄庭坚B.秦观C,晁补之D.张耒26、更无柳絮因风起,唯有葵花向日晴,是谁的心迹表露:(D)A、王安石B苏轼C吕惠卿D司马光27、“满堂花醉三千客,一剑霜寒十四州”,指的是:(A)A、钱^B、李存孝C、王彦章D、郭威28、“八百里分麾下炙”八百里指:(A)A、牛名B、酒£官C、地名D、路程29、《百家姓》中的第一个姓氏是什么?(D)A、张B、王C、李D、赵30、找人物关系不同的一组:(D)A.苏轼苏辙B蔡京蔡卞C曾巩曾布D司马池司马光二、多项选择题1.材料分析,孔子把弟子分为四类,“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
霍米·巴巴混杂性理论视角下的《英国病人》

霍米·巴巴混杂性理论视角下的《英国病人》邹 谜内容提要:本文将运用当代著名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混杂性理论的观点,分析亚裔加拿大作家迈克尔·翁达杰于1992年出版的小说《英国病人》中两位男主人公奥尔马希和基普所反映的混杂性现象,旨在揭示他们混杂化特征的同时给读者带来关于对现代混杂社会的思考。
关键词:霍米·巴巴 混杂性 《英国病人》作者简介:邹谜,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英美文学。
Title: An Analysis of The English Pati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mi K. Bhabha's Hybridity TheoryAbstract: This thesis will analyze Asian-Canadian author Michael Ondaatje's The English Patient, which came out in 1992,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Homi K. Bhabha's hybridity theory, and it will focus on the two heroes-Almasy and Kip. The thesis aims to reveal the two heroes' hybrid characteristics and to evoke the readers' thinking over modern hybrid society.Key words: Homi K. Bhabha Hybridity The English PatientAuthor: Zou Mi, is from The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Yunnan Normal University. Research orientation includes English and American literature.迈克尔·翁达杰的小说《英国病人》(The English Patient)自出版以来获得了极大的反响,并斩获了1992年“布克小说奖”,而根据该作品所改编的电影更是囊括了1996年奥斯卡的9项大奖。
English Disease

• 所谓的“英国病”,是指 在二战结束后,英国经济 出现的滞涨状态,而且这 种状态持续了近三十年, 被一些经济学家戏称为 “英国病”。( 本世纪以 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 战后,英国经济发展相对 缓慢,英国在世界列强中 的实力地位下降,人们通 常称它作“英国病”或英 国的衰退。)
战后英国经济中的所谓“英国病”
• “英国病”的出现还有着 复杂的背景。战后的英国 奉行凯恩斯的市场供求经 济学说,无论在什么阶段, 政府都喜欢用凯恩斯经济 理论来解决。不错,在战 后的一段时期内,凯恩斯 主义的确帮助英国解决了 不少问题。在就业、投资、 国家干预等问题上都具有 一定的权威性,成为英国 各界政府挽救经济的法宝。 然而这种过于迷信的崇拜, 让英国经济策略变得单调, 缺乏针对不同经济问题的 灵活性。而且最致命的是, 政府受到了凯恩斯主义的 诱导,忽略了社会基本矛 盾,而将注意力单纯放在 了供求关系上,为国家的 经济安全埋下了重大的安 全隐患。
今后的发展
• 从目前情况看,英国经济仍面临诸多困难,这也决定了英国经济 的复苏步伐将缓慢无力。 建筑业在今后一段时期仍将低 迷不振。英国的房地产市场严 重衰退是导致此次经济衰退的 最重要因素。去年英国的建筑 业降幅高达12%,是195 5年开始进行统计以来下降幅 度最大的一年。英国的个人消 费开支也难在短期内出现较快 恢复。由于经济衰退的影响和 失业率迅速上升等因素,英国 的个人收入受到严重影响。去 年1月至11月,英国人除了 奖金以外的正常平均工资收入 增幅同比下降了0.1个百分 点,即从1.2%降至1.1 %,包括奖金在内的平均收入 增幅也仅为0.7%,大大低 于2007年4%以上的增幅。
(所谓英国病是长期困扰英国经济的一大问题,也是英 国战后常被人称之为“欧洲病夫”的原因)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学情评估附答案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上册第七单元学情评估一、选择题(共30道,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克思说:“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
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
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这主要阐释了工业革命的()A.直接原因 B.局限性C.主要内容D.积极作用2.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
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A.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B.受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C.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D.推动了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3.18世纪,英国的棉纺织品大为流行,有人统计,即使把当时的妇女和儿童都投入生产,传统的手工纺织工艺也不能满足市场需求。
这一现象可用于说明英国()A.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严重匮乏B.开展工业革命的必要性C.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D.革新技术的条件已具备4.18世纪60年代,英国棉纺织业的技术变革引发了工业革命。
这里的“技术变革”指的是()A.发明珍妮机B.改良蒸汽机C.发明电动机D.发明内燃机5.1765年,英国纺织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了一种叫“珍妮机”的纺纱机,生产效率一下子提高了八倍。
后来,人们把“珍妮机”的发明和使用作为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其主要依据是()A.推动了机器制造业的出现B.极大地提高了纺织业的产量C.宣告了工业时代的到来D.机器生产开始代替手工劳动6.1785年,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纺织部门投入使用。
蒸汽机的直接作用是()A.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动力B.标志着现代工厂制度确立C.预示着铁路时代的到来D.使英国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7.有学者在讨论18世纪前后英国工厂制度时写道:“(成功的关键)在于动力,即机器和引擎。
”由此可知,推动英国工厂制度确立的关键是()A.蒸汽机的改进B.手工工场的衰败C.火车、轮船的发明D.海外的殖民掠夺8.14克左右的煤可以运载两吨煤行驶一英里,煤就这样自己运输着自己,驶过铁轨……并雪中送炭般地给工业提供了动力。
“英国病”的根源及其启示

威 胁 ,在 武 器 生 产 和 造 船 等 重 要 工 业 部 门仍 占据 优 势 ,在 国 际 金 融 领 域 的 地 位 仍 非 常 稳 固 。
间 的差 距 逐 渐 拉 大 。 在 电机 、 内燃 机 、化 学 工 业 等 新 工 业 部 门 中 ,英 国 显 得 越 来 越 落 后 于 其
胀 — — 失 业 并 发 症 与 国 际 收 支 危 机 的交 织 、 收 入 分 配 与 经 济 效 率 之 间 的 矛 盾 、地 方 经 济 发 展
的不 平 衡 性 和 分 权 主 义 日益 严 重 的 趋 势 。 由 于 受 经 济 增 长 周 期 的 制 约 ,各 国 的 经 济 发 展 都 会 呈 现 出 “ 走 停 停 ” 的 特 征 。但 “ 国 病 ” 的 问题 在 于 ,即使 在 “ ” 的 时 期 ,英 国 的 经 走 英 走
的 “ 利 集 团” 它 们 阻 碍 了 英 国 的 技 术 革 新 和 资 源 自 由 流 动 , 降 低 了 英 国 的 经 济 增 长 率 , 并 导 分 ,
致 了严 重 的 机 构 僵 化 症 。 中 国 的 经 济 发 展 和 体 制 改 革 , 同 样 面 临 着 分 利 集 团 的 逐 渐 聚 集 及 其 对 经 济 增 长 产 生 不 利 影 响 的 问题 。 为 了维 护 市 场 的充 分 竞 争 状 态 , 保 障 国 民 经 济 的 持 续 增 长 局 面 , 必 须采 取有 效措 施 限制 分利 集 团行 为。
关 键 词 英 国 病 分 利 集 团 经 济 增 长 市 场 竞 争
从《英国病人》看翁达杰在世界主义视域下的文学书写

从《英国病人》看翁达杰在世界主义视域下的文学书写王玉陈妍摘要:"世界主义”哲学思想由来已久,历经不同时代,被不断解读。
在当今,全球化趋势日益明显,提倡“跨越民族主义束缚,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世界主义思想越发活跃在经济、政治、文学等多个领域。
加拿大著名"无国界作家”迈克尔•翁达杰依据其自身多元化的文化背景,在作品中融入了大量世界主义思考。
结合哲学家奎迈•安东尼•阿皮亚的世界主义构想,分析《英国病人》中反战反殖民呼吁的细节,尝试挖掘出文本中的世界主义倾向,并进一步探究翁达杰世界主义理想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世界主义;迈克尔•翁达杰;《英国病人》中图分类号:110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0962(2020)06-0081-11作者单位:王玉、陈妍,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上海201620引言迈克尔•翁达杰(Michael Ondaatje)是一位以诗闻名的加拿大作家。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其长篇小说《英国病人》(7%e English Patient)的发表令他在小说界占据了毋庸置疑的地位。
《英国病人》因其高超的叙事技巧、错综复杂的时间空间线索、惟妙惟肖的蒙太奇式手法,获得了国内外读者的追捧,也吸引了诸多文学评论家的目光。
一九九二年,翁达杰凭此书成为历史上第一个荣膺英国“布克文学奖”的加拿大作家,并于二O—八年获得金布克奖历史最佳小说奖。
在书中,翁达杰用诗意的语言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四个饱受战争摧残的人聚集在意大利佛罗伦萨一所破败的别墅之中的故事。
由于涉及战争背景,翁达杰在小说里引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主题。
目前国内学者对此书的研究多集中于后殖民(张健埜, 2015)、身份认同(梁海洋,2010)、精神分析(吴丹,2017)等领域,鲜有人注意81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20年第6期到翁达杰在小说中对于主人公民族性身份的“解构”是为了更进一步的“重构”,即在更广阔的世界主义视域下重构主人公“世界公民”的身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以及地区离心力等方面,探讨了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病”的恶化。
关键词:英国病;传统观念;恶化
中图1002- 2589(2013)08- 0161- 02
所谓“英国病”,是指 20 世纪以来,尤其是二战结束 后,英国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整个国家表现为经济危机、通 货膨胀、财政赤字、经济滞胀、高失业率等诸多社会问题[1]。 “英国病”的症状,从纵向看,表现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缓 慢。从横向看,表现为英国在世界的经济地位日趋下降。对 “英国病”根源,国内外学者众说不一。有的强调英国本身的 历史发展所带来的诸多神话即世界工厂、殖民帝国以及福 利国家;有的强调导致衰退的不同政治、经济因素。两者都 忽视了英国传统精神对英国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消极作用。
革[D].西安:西北大学,2009. [11]吴文安.后殖民写作与后殖民翻译研究[J].文艺理论研
究,2007,(4). (责任编辑:许广东)
chapter_45556_32899.html. [4]于建国《. 上海经济研究》记者英伦三岛采访考察记实——
九十年代的“英国病”[J].上海经济研究,1994,(12). [5]施 .80 年代的英国经济[J].欧洲研究,1989,(1). [6]马克思,恩格斯.德意志意识形态[M].北京:人民出版社,
一、“英国病”的历史缘由 英国病的历史起源可以归咎为三个方面即:大国情 结、殖民帝国以及福利国家。 1“. 世界工厂”的遗产 众所周知,英国早在 19 世纪便已确立了其“日不落帝 国”的辉煌。先挑战西班牙,继而挑战荷兰,其后多次战胜 法国。最终,伦敦逐渐成为世界的中心,然而,在 20 世纪 初,英国面临其他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挑战。英国的经济 实力开始相对下滑,英国的大部分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被 德国和美国占领。世界工厂的中心也从伦敦转到了纽约, 留给英国的是陈旧的生产部门,墨守成规的技术,落后的 经营管理方式等等遗产,阻碍着英国经济的发展[2]。 2“. 殖民帝国”的解体 英国岛国的地理位置注定了其原材料的缺乏和国内 市场的相对狭隘,为了本国的发展和强大,同时也是资本 利益的缺失,它不得不到海外寻求市场。随着“日不落帝 国”的建立,各殖民地为英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所需要的 原材料和市场,使大英帝国成为富甲一方足以抗衡整个世 界的头号资本主义强国。随着二战的结束,英国的殖民地
它们与英格兰的某些地区之间的矛盾不断尖锐化,作为廉 价劳动力和原材料市场,以及作为加工制成品的销售市 场,受到经济发达地区资本的剥削。在此条件下,国内这些 经济落后地区经济更加不景气,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相形 之下更加低下。这势必导致地区间离心趋势的加强。
地区离心趋势和地方分权主义对英国经济的消极影 响虽然有时不是那么强烈地反映出来,但我们不可否认的 是这种消极影响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种抵消力量。这种抵消 力量在不同时期以不同的程度抵消英国针对为改善国内 经济状况而做出的努力。同时,它又是一种牵制力量,使英 国政府在调整国内经济政策和对外经济关系时不得不有 所顾忌,甚至为了照顾地方分权势力的利益而不得不牺牲 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
W e n Hu a Ya n J iu
☆文化研究☆
从英国传统精神看 20 世纪 70 年代 “英国病”的恶化
刘武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外国语学院,四川 广汉 618307)
摘 要:学界在分析“英国病”的原因时,习惯于从英国的“世界工厂”的遗产、“殖民帝国”的后果和“福利国
家”的负担出发,而忽略了英国“传统精神”对英国经济发展的消解作用。从英国传统精神中的门第观念、守陈
1974:52. [7]罗志如,历以宁.二十世纪的英国经济[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82:174- 177. [8]钱乘旦.在传统与变革之间[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91:415. [9]W.N.梅德利科特.英国现代史(1914- 1964)[M].刘礼生,等,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114. [10]孟瑞.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经济危机与英国福利制度改
纷纷独立,大英帝国开始解体,留下诸多恶化“英国病人” 的问题如:廉价劳动力、丰富的原材料市场以及大量可以 维持整个大英帝国的贡赋的缺失[3]。
3“. 福利国家”的包袱 英国政府本想以“福利国家”来缓和阶级矛盾,以此维 持国内经济稳定发展。但“福利”支出的增加却引起了财政 赤字剧增[4]。结果,英国在“福利”问题上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即:福利国家不仅变成了压在英国经济之上的沉重包袱, 而且使人们对国家经济前景失去了信心。 二、 “英国病”的恶化表现 自二战以来,英国经济增长缓慢,英镑危机频繁,通货 膨胀与失业并发,导致英国经济实力下降。在 1948—1979 年的 31 年间, 英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仅为 2.5%,远 远低于日本、德国、法国和美国等国,在资本主义世界工业 生产中的比重由 1948 年的 10.2%降至 1978 年的 4.3%;同 期占世界贸易的比重由 12.4%降到 6%;1957 年全球贸易 的一半是用英镑支付的, 而到 1977 年仅为 20%;50 年代后 期, 英镑在资本主义世界货币储备总额中占 1/3,70 年代末 却只占 1%多一点[5]。诸多数据表明,英国病没有得到解决, 反而呈恶化的趋势。 三、英国的“传统精神”对“英国病”的恶化 英国近代史表明,英国传统精神从一开始就被体现出 来—— —处于传统与变革之间,既保留了传统的一部分,又 对传统进行了一定的革新,以此来呈现英国的传统精神。 而在阶级社会中,社会意识形态不是超阶级的。马克思和 恩格斯指出:统治阶级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生产和分 配;而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是一个时代的占统治地位的 思想[6]。因此,在这里,我们所说的英国的传统精神是指近
参考文献: [1]战后英国经济[EB/OL].http://www.doc88.com/p- 78549013
3807.html [2]孙杭生.英国美国日本“世界工厂”衰退的路径依赖及启
示[J].中国科技投资,2010,(9). [3]大英帝国的瓦解[EB/OL].http://vip.book.sina.com.cn/book/
收稿日期:2013- 02- 18 作者简介:刘武(1976-),男,四川简阳人,讲师,硕士,从事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研究。
161
The ory Re s e a rc h
学 ★★ 理 ★★ 论
162
现代英国社会起支配作用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即:门第观念 和等级观念、不求变革和安于社会现状的守旧思想以及地 方分权思想等等[7]。
1.英国的门第观念对“英国病”的恶化 在英国,绅士风度是英国民族精神和传统精神的外 化,它是英国社会各阶层在向上流社会看齐的过程中,以 贵族精神为基础,掺染了各阶层的某些价值观念而合成 的。“这种融合是一种长期的过程,它既非完全是贵族精神 的复制,也不是中等阶级或劳动人民价值观念的几种体 现。”[8]正是这种向上流社会看齐的观念使得重门第、讲等 级在英国长期保留下来。正是这些观念无形之中支配着英 国社会,使英国资本和人力出现外流,英国人的积极性和 创造性不高,从而导致英国经济效益低下。 首先,在英国垂直的社会流动对于社会大多数成员来 说机会不大,更多人把跨地区,跨国家的水平流动当首选。 因此,在英国国内受压抑,认为个人的发展前途有局限性 的人,指望国外发迹的机会。其次,重门第,讲等级的社会 观念在原则上与纯粹资本主义精神不相容。在资本主义市 场上的生产者,被置于一定的社会等级中。经济上,他希望 得到更多收入,从而积累更多地财富;社会上,他希望提高 自己的社会地位,使自己和自己的子女上升到更高的社会 等级。然而英国的社会却限制了人们的社会流动,一般人 在追求社会地位的上升时要受到种种限制。因此,梅特利 科特指出,“英国的政治家外交家多来自于上层社会,有一 定的经济基础。”[9]再次,由于英国的生产部门结构比较陈 旧,技术装备程度和劳动生产率比较低,在高额累进税率 之下投资积极性和工作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经济效率 也较为低下。 2.英国的墨守成规对“英国病”的恶化 与那种重门第、讲等级的社会观念有所不同,英国社 会安于现状的守旧思想不能被认为是贵族阶级思想的表 现,而应当被看作是两种不同思想的综合:一是包括贵族 阶级和资产阶级在内的英国统治阶级作为社会的既得利 益集团,力求保持自己的既得利益的表现;二是广大劳动 人民身上浓厚的小生产者意识的反映。 统治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各自不同的立场出发,都 想维持现状,不要求变革,甚至抵制变革。无可否认的是, 在促使英国病的若干因素中,守旧思想对英国经济的消极 作用是其中的一个因素。甚至在“英国病”不断恶化的 70 年代,英国社会的不求变革和安于现状的守旧思想仍然明 显。通货膨胀、高失业率、高额累进制税收、经济效率低下, 经济增长缓慢等等现象,甚为严重[10]。 3.英国地方分权对“英国病”的恶化 20 世纪 60 年代,地区离心确实大大加强。北爱尔兰要 争取独立,苏格兰要求分治,威尔士也要求分治,甚至英格 兰的某些地区要求享有更大的自主权。在英国资本主义发 展过程中,苏格兰、威尔士、北爱尔兰以及英格兰的某些地 区被当作英国的“国内殖民地”。这一点在英语语言本身上 得以体现。在英国国内,英格兰的语汇和发音被看作是最 标准的,根本原因人们给语言附加上了其他价值,如财富、 经济地位、身份、教育程度,甚至还有智力高下等[11]。另外,
综上所述,英国的传统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演变出大量 的排他性以及反对变革的利益集团,阻碍了英国的技术革 新和资源的自由流动,降低了英国的经济增长率,并导致 了严重的机构僵化症。
四、结语 在分析“英国病”时,学界往往仅从英国世界工厂的遗 产、殖民帝国的后果和福利国家的负担来给以阐释,却忽 视了深深植于英国长期历史中的传统精神对英国经济发 展的负面影响。“英国病”的根子牢牢地扎在它的历史土壤 之中。如果说世界工厂的遗产、殖民帝国的后果、福利国家 的负担为“英国病”源起的话,那英国的传统精神便成阻碍 英国经济发展的枷锁,恶化了英国的经济境况,使 20 世纪 六七十年代的英国政府陷入了医治疾病而又深感回春无 术的尴尬处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