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6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三、强化中央集权
宋太祖是怎样解决的?他用什么方法 扭转了这种被动局面?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
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 普曰:
“……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
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
——《续资治通鉴》
1、赵普分析唐末以来政局动乱的原因是什么?
藩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2、北宋吸取五代藩镇的教训,怎样“尽夺藩镇之权”的?
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
三、强化中央集权
三步走策略:
1、收精兵
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 而无发兵之权。 ③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更戍法), 割断将领与士兵和地方的联系,使兵不识 将,将不识兵。
四、重文轻武的政策
措施:
1、文人统兵,武将受限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宋太祖:最多一次是31人,诸科最多是9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人;
科举取士
宋太宗:977年,进士109人,诸科200人, 又赐进士180多人,总录500多人
宋真宗:(继续增加),如在1000年录取进士 409人,诸科更高达1129人。
曾因国难披金甲, 不为家贫卖宝刀。
——(宋)曹翰《退将诗》
做人莫做军, 做铁莫做针。
——(宋)谚语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唐 朝 武 将
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
宋 代 文 臣
四、重文轻武的政策
Q1:宋朝为什么要重文轻武? 原因: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课件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历史7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课件

变革 晋文公在位期间任用贤才,重视农业生产,
降低赋税,使晋国国力大增。
城濮大战 公元前632年,晋、楚两国在卫国城濮
进行了争夺中原霸权的大战,楚军大败。
称霸 践土会盟, 成为春秋的第二位霸主。
晋文公
(前697-前628)
姬姓,名重耳, 晋国第22任君主。 春秋第二位霸主。
吴王阖 闾
越王勾 践
4、小结: 春秋霸主
难点解析 请你思考,东周王室衰微的根本原 因、表现和结果分别是什么?
(1)王室衰微的原因: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促进了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使得原来公田以外大量开
垦荒地成为可能,导致不向国家纳税的私田大量出现。
诸侯国不再分封土地,而是加强对地方的控制,致使
分封制逐步分解。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力大减,
范蠡是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人物,他协助勾践彻底击败吴王夫差而雪耻复国,继而 助勾践北向称霸中原。功成名就之后,激流勇退,务农经商,创造了人生的辉煌,为历史发 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一、把握行情,“人取我予”
范蠡商业经营的最主要目标是“人取我予”,即满足人们生活与生产的需求,这种需 求不仅是多方面、多层次的,而且与时令、季节的关系也很密切。他能把握时机,能提供 市场最需要的东西,当然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难点解析
2、齐国率先强大基于哪些因素?
地理优 地势处山东,盛产鱼盐。
政治优 势
尊王,贤才管仲执掌国政。
经济优 发势展生产,重视工商业。
外交优 势
亲邻、攘夷。
山东临淄春秋殉马坑 反映出齐国国力强盛
3、一代霸主——晋文公
逃亡 骊姬之乱时,重耳被迫流亡在外十九年,一路上
吃尽苦头。前636年在秦穆公支持下回晋夺权。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预习笔记+知识点+习题(包含答案)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预习笔记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农业:春秋时期,出现了________农具和________,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

手工业:手工业的规模扩大,________业、冶铁业、________业、________业以及________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十分活跃,很多城市开设了商品交换市场,________货币也越来越广泛地流通。

二、王室衰微春秋时期的社会处于动荡的状态,________制逐步遭到瓦解。

周平王东迁后,周王室的统治势力大减,所能直接管辖的地区仅在________一带。

诸侯国不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天子甚至要依赖________的经济支持。

三、诸侯争霸诸侯争霸:春秋时期,一些强大的诸侯国为取得优势,以“__________”的名义进行征战,争夺霸主的地位。

________、________、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称霸中原,号令诸侯。

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________和________也先后北上争霸。

影响: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使一些大的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同时,也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知识点1.东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

东周分为春秋、战国2、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①出现铁质农具和牛耕;②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③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出现金属货币。

3、王室衰微(1)原因:社会动荡,西周的各种制度在春秋时期逐渐遭到破坏(2)表现:周王室势力大减,无力控制诸侯;诸侯国势力崛起,不再听从王命;(3)结果:诸侯争霸4、诸侯争霸(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1)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2)争霸战争的影响:消极影响: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积极影响:①A.加快了统一的步伐②.促进了民族大规模的民族交融5、春秋时期的政治特点/社会特征: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习题1.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 争霸战争激烈,分裂趋势加剧B.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C. 王室采取有力措施而中兴D. 霸主联合,与王室争权2.管仲改革的内容不包括()A. 发展生产B. 改制军制,组建军队C. 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D. 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和功臣3.我国春秋时期,农业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主要原因不包括()A.铁制农具的应用B.牛耕的推广C.水利工程的修建D.金属货币的流通4.《史记•周本纪》中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开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动荡的春秋时期》 公开课教案_1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春秋时期经济发展的表现.2.了解周王室衰微的史实.3.识记诸侯争霸的人物,理解春秋时期诸侯争霸对社会发展的正反两方面的影响.让学生观察分析春秋时期生产工具变化,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影响和作用.初步掌握基本社会发展规律.教学重难点1.农业2.诸侯争霸导学过程教师讲解,学生分析讨论相结合情景导入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故。

师: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导致了西周的灭亡。

之后,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被迫东迁,史称东周。

东周又可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这是一个奴隶社会的瓦解和封建社会形成的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就是动荡的春秋时期。

同学们,前面我们讲原始社会和奴隶社会时期,人们都使用什么样的生产工具?(石制工具、磨制骨工具和铜制工具),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到了春秋中期,我国出现了铁制农具,铁农具的出现是我生产工具的重大的变革。

因此,铁农具的经广泛使用就标志着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

由于铁制农具的普遍使用,就使得深耕细作成为可能。

此外,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牛耕,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出现了用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方式。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耕作方法的改进,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而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更为农业生产的大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主预习时间:前770~迁476年1、生产力发展状况:青铜工具广泛使用,铁器开始出现。

生产力有了较大发展。

政治局面:2、周王室日渐衰微,无力控制局面。

3、较大的诸侯国不断发动战争,先后起来争霸。

一.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1.生产工具的改变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的影响有那些. 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使用牛耕,到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并出现了用两头牛牵引的耕作方式。

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它促进了耕作方法的改进,使深耕细作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耕作效率。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


金属货币被更多使用
的 政治:王室衰微 春
分封制逐步瓦解,周天子地位下降, 大诸侯势力崛起


目的:争夺利益
旗号:“尊王攘夷” ;

军事:诸侯争霸
霸主: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秦穆公等先后争霸 影响:
1了材0一多料些个一疆诸:域侯春较国秋趋(大。初势利的在期:)国争的民家霸1族0,过0交多加程流个快中加小了,强国统有逐,一些步由步诸归伐侯分并;国裂成此被走战间消向国各灭统初族,一期交出的流现
与交往不断加强。
各材诸料侯二国:为春了秋不战被各国吞诸期并侯间,国的纷变混纷法战实图就行强是改,一革个推来弱动提肉社高强会自食变己的革的过(国程利力,)。
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变化2 手工业上:青铜 业、冶铁业、漆器制作 等有所发展
变化3 商业上:出现了商 品 交换市场,金属货币的 使用
先进的冶铁业 精美的漆器
金属货币
交换市场
1 探春秋之变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农 业: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手工业: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 漆器制作等有所发展
著名的有楚国的吴起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
大材量料人三口:失春去秋生战命国或混流战离期失间战所,争。人带同民来时长了战期巨争处对大于生的分产灾裂的难和破(动坏弊乱也),
是空前的,大量的田地荒芜。
课堂小结
农业: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
手工业:规模扩大;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
等均有发展
动 经济:经济发展 商业:商业活动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交换市场,
农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手工业:
商 业:
阅读课本
变化1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背记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基础知识背记第6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奴隶制王朝的更替和向封建社会的过渡第6 课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1. 战国七雄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著名战役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等性质由春秋时期的争霸转变为兼并结果魏、楚、齐、秦等先后崛起,在当时的政治格局中占据优势地位易误警示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封建制度的确立起决定作用的是废除旧的土地制度;对奴隶主贵族打击最大的是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确立县制和统一度量衡。

2. 商鞅变法背景各诸侯国为确立新的政治经济秩序,以求富国强兵,为巩固统治、对外扩张积极创造条件开始公元前356 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内容政治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建立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经济废除旧的土地制度;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统一度量衡军事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影响使秦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面貌有了根本的改变,综合国力大为增强,提高了军队战斗力,一跃而成为最强盛的诸侯国,为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3. 经济发展战国七雄:兼并战争商鞅变法:政治变革都江堰:水利工程农业铁器的使用日趋普遍,牛耕得到进一步推广,耕作技术明显进步,使农业生产得到进一步发展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纺织、冶铁、青铜铸造等手工业发展可观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出现中心城市水利工程(都江堰)修建公元前256 年, 秦国蜀郡郡守李冰在岷江上修建影响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地位2 200 多年来,一直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杰出智慧与勤劳精神的集中体现图A 春秋争霸形势图图B 战国形势图解读:从两幅图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从春秋到战国,大部分中小诸侯国被兼并,几个大诸侯国左右政局,国家统一趋势增强,由分裂逐渐走向统一。

6课笔记初一

6课笔记初一

6课笔记初一
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第六课的笔记可能涉及不同的主题,因为第六课的内容可以因不同的课程大纲和教材而异。

然而,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关于初一历史第六课《三国鼎立》的笔记样本。

初一历史第六课《三国鼎立》笔记
一、导言
1. 三国时期的时间:公元220年至280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分裂时期。

2. 三国的基本情况:这一时期主要包括三个主要的政治实体——魏、蜀、吴。

二、魏、蜀、吴的形成
1. 曹操的崛起:东汉末年,曹操通过政治和军事手段逐渐控制了北方的大
部分地区,建立了魏国。

2. 刘备的蜀汉:刘备在西南地区建立了蜀汉,他是汉朝的远亲,也是三国
中唯一自称为“汉”的国家。

3. 孙权的吴国:孙权在东南地区建立了吴国,他的父亲和兄长已经为吴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三、三国鼎立的局面
1. 地理位置与经济基础:魏国有最好的农业基础,蜀汉有丰富的资源和人力,吴国有优良的港口和丰富的水路交通。

2. 文化与科技:这一时期,尽管国家分裂,但文化与科技仍然有显著的发展。

例如,著名的《三国演义》就是这一时期的产物。

四、战争与外交
1. 赤壁之战:公元208年,赤壁之战决定了三国的势力分布,此战后,三国鼎立的局面基本形成。

2. 连环计与借刀杀人:这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和外交策略,显示了这一时期的复杂性和策略性。

五、结论
三国鼎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它展示了策略、智慧和力量在政治和战争中的重要性。

以上是一个简单的初一历史第六课《三国鼎立》的笔记样本。

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的教材和课程大纲有所不同,但这个框架可以为你提供一个基本的笔记结构。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课件

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动荡的春秋时期》精品课件

问题1: 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 的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除了发展经济以外,各诸侯国还通过什么 方式说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春秋时期的各地经济的发展对当时的社 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呢? 各地的经济得到发展,实力得到增强。 各诸侯国 各诸侯国实力得到增强。
仔细观察表格,能否从中得出周王室 的困境是什么?
二、王室衰微
周王室的困境:
1.王畿的面积大为缩小。 2.天子控制诸侯的权力和直接拥有 的军事力量也益丧失。 3.经济贫弱。
周王室势力大减
三、诸侯争霸
阅读下列资料:课本28页 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 政由方伯。” ——《史记·周本纪》
从越王勾践身上能得到什么 启发(意义)?



启发/意义: 只要发愤图强,弱国就有 可能打败强国;一个人有理想, 又能艰苦奋斗,定能成就一番 事业。
三、诸侯争霸
评价春秋争霸的影响?
消极: 给人们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痛苦 (1)争霸过程中,一些诸侯国被消灭,国家出现了走 向统一的趋势。; 积极 (2)促进了民族融合,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交融的高潮 (3) 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与交流; 春秋争霸的实质: 奴隶主的掠夺战争 史书记载西周初年有800诸侯国,到了春秋初年, 还剩170多个,而到战国初期只有十几个诸侯国了。
管仲 改革 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认。 影响:使齐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大为提高。

公元前685—前643年在位
3.提出“尊王攘夷”口号,获 得政治上的优势。
标志——公元前651年葵丘会盟
三、诸侯争霸 晋 文 公 称 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