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思想品德上册 我的家乡教案 山东人民版
二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单元我为家乡做点事教案山东人民版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提出解决方案的能力。通过回答此题,学生能够学会如何针对具体问题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作业布置与反馈
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
在知识方面,学生们通过学习“我为家乡做点事”这一主题,了解了每个人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家乡做贡献,培养了责任感和使命感。他们学会了从自己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为家乡的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
在技能方面,学生们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提高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培养了团队精神。
在情感态度方面,学生们通过学习“我为家乡做点事”这一主题,培养了对家乡的热爱,提高了对家乡的归属感。
例题4:论述题
题干:请你谈谈家乡的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
答案:家乡的发展与环境保护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保护好环境,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让家乡的发展更加美好。
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家乡发展与环境保护关系的理解。通过回答此题,学生能够认识到环境保护对家乡发展的重要性。
例题5:案例分析题
题干:请分析以下案例:某村庄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请你提出解决措施。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预计用时:5分钟)
学生预习:
发放预习材料,引导学生提前了解“我为家乡做点事”的学习内容,标记出有疑问或不懂的地方。
设计预习问题,激发学生思考,为课堂学习“我为家乡做点事”的内容做好准备。
教师备课:
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我为家乡做点事”教学目标和“我为家乡做点事”重难点。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山东人民版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爱我班一、我佩服的同学第二课时我和同学合个影找长处第一课时优点聚光第二课时卡片送给小伙伴和同学相处第一课时小记者在行动第二课时对台戏演一演第二单元金色的秋天第一课相约秋天第一课时秋天到了第二课时秋天的记忆我们去收获第一课时玉米熟了第二课时瓜果飘香第三课时忙碌的人们第三单元我的家乡美丽的家乡第一课时家乡在哪里第二课时家乡有什么主题二家乡面貌新我为家乡做点事第二课时小主人在行动第四单元困难面前我不怕主题一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课时生活中有困难第二课时战胜困难我快乐为我喝彩第二课时困难面前我能行第一单元我爱我班一、教材分析:本单元秉承“见贤思齐”、“宽厚人爱”|“勿以善小而不为”、“诚信”等传统道德精髓,以强调品德回归生活,“积极引导学生健康发展”、“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在内的统一”、“倡导自主、探究行学习”等现代教育理念为基本建构思想1、使学生明确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
并从有序友爱真诚进取的班级生活中体验到集体生活的快乐。
2、让学生多参与集体生活3、培养儿童的爱心、责任感、自信、乐观、宽容、欣赏和尊重他人追求上进的情感与态度。
二、单元目标:情感与态度:尊敬老师;喜欢和同学交往;热爱学校和班集体;自信,诚实,求上进。
行为与习惯: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遵守纪律。
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与老师、同学交往的技巧,初步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三、过程与方法:尝试用观察、讨论、采访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四、单元内容:主题一我佩服的同学主题二找长处主题三和同学相处主题四夸夸我的班集体一、我佩服的同学一、教材分析:学生誉班集体的关系首先应该是班内同学的关系,他们与小伙伴朝夕相处,共同学习,共同游戏,共同成长,当然也发生摩和冲突调整出愉快而安定的生活状态,是本课主要之一。
二、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找出自己所佩服的同学,确立为自己学习的榜样。
2、找出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以鼓励自己不断进步。
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案-家乡面貌新山东人民版

家乡面貌新一、教材分析:“家乡面貌新”以活动的形式来呈现,整个活动层次清晰、明白。
其主旨主要在于:一方面,让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切身体验家乡的新面貌、家乡的美丽。
激起学生热爱家乡、赞美家乡的情感,引发对家乡的自豪感;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看、耳听、嘴问、脑思,全身心的参与实践活动,经历学习探究的过程,锻炼自己的才干与能力。
二、主题目标: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2、用多种方式了解家乡的变化。
3、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
三、师生准备教师准备:1、近些年来在宏观上的巨大变化2、城市建设、政治文化、精神面貌3、人们的衣、食、住、行等学生准备:家里的变化、学校的变化、小区的变化等文字或图片新闻。
主题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你发现最近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变化吗?教师引导出本课主题二、小小讨论会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交流、讨论,确定调查“家乡新貌”的内容与方法,指导学生自由组成调查小组,并制定出相应的调查计划。
三、汇报我的收获四、课后延伸以“家乡新貌展览会为主题,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调查成果。
学生根据自己对家乡的观察发言引导学生开展“我当小记者”活动指导学生根据调查、采访的内容的不同,分成各小组:农民生活水平调查组农业科技进步组城市飞速发展组……引导学生探究家乡的变化充资料,使学生了解家乡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你能说说自己家乡这些年的变化吗?。
泰山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单元四备课

二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备课
古今中外有学问的人,有成就的人,总是十分注意积累的。
知识就是机积累起来的,经验也是积累起来的。
我们对什么事情都不应该像“过眼云烟”。
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
——爱因斯坦
镜破不改光,兰死不改香。
——孟郊
生活的全部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在于不断地增加更多的知识。
—
做学问的功夫,是细嚼慢咽的功夫。
好比吃饭一样,要嚼得烂,方好消化,才会对人体有益。
——陶铸
研卷知古今;藏书教子孙。
——《对联集锦》
凡事豫(预)则立,不豫(预)则废。
——《礼记》
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来的光泽。
——泰戈尔
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山东人民版六年制二年级品生第3单元教学设计21-27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反映家乡变化的图片文字等资料,调查了解家乡的新变化。
教学过程
复备
一、小小讨论会
组织学生讨论,确定调查家乡新面貌的内容和方
黄前
整 理 张振栋
教学方针
1.了解本身家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2.能用画笔记录下本身眼中家乡的美景和本身对家乡的感触感染。 3.能运用观察、拜候、调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 活。
教学重点 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难点 了解家乡的故事和家乡的文化生活,激发热爱家乡的感情。
式,指导学生自由组成调查小组,并制定出相应的调
查计划。
二、我当小记者
1、学生按照调查、采访内容分歧,分成各小组:
农民生活水平调查组:住房条件、家电车辆、饮
食变化等。
24 / 8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 第 24 页
农业科技进步调查组:参观塑料大棚、农业机械 的使用等。
城市飞速发展调查组:新旧照片对比。 调查对象:长辈、亲戚、邻居等。 以近二三十年的变化为重点。 2、以小组为单位展开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调查敷陈、参观记录、照片、 录像等多种形式记录活动。 3、以小组为单位谈我的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调查敷陈、参观记录、照片、录像 等多种形式报告请示各自的参观、调查结果,并以此 来浮现家乡的变化。 4、家乡新貌展览会 把本身在活动中的成果每小组在展示台上展示出 来,内容可以是调查敷陈、参观记录、照片、录像、 调查随感、体会等,让学生尽情展示本身的收获,展 示本身的才能。 三、总结收获,激发高慢感 评选“最佳合作小组”、“最佳展示小组”。
二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三单元我为家乡做点事教案山东人民版

第一单元《我爱我班》第一课我佩服的同学教学目标:1.善于发现同学的优点。
2.学会欣赏、赞美他人的优点3.能学习同学的优点、长处,激励自己进步。
德育目标:养成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和优点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学会赞美他人的语言。
2.在生活中养成欣赏、赞美他人的好习惯。
教学用具:课件、优点放送卡、奖状。
教学过程:一、活动导入听说最近我们班的同学非常棒,我想把这几张奖状奖给咱们班的同学。
你认为到底应该奖给谁呢?1. 第一张奖状是勇敢奖,奖给咱们班最勇敢的人。
2. 第二张奖状是优点奖——奖给这个团结、进取的优秀班集体中,一个有优点并且能找到别人有优点的同学。
3. 第三张是学习奖--奖给能努力学习别人优点的同学。
二、活动中明理:为同学找优点。
小组成员发言要有秩序,不发言的成员要认真听别人的发言;在别人讲述自己的优点时,数一数同伴为自己找到了几条优点。
然后,全班交流:你的同伴为你找到了几条优点?你有什么想法?是否很高兴?你以后将怎么做?小结:每个人都有许多的优点,我们应该正确了解自己的优点,积极地发掘它,增强对自己的信心。
评价:同学们,你认为应该奖给谁呢?为什么?1. 学生自由发言,说出原因。
从多种角度称赞同学2.同桌交流——夸夸别人,为制作优点卡做准备3.师:听同学们一说,老师现在发现,咱们班有优点的同学可真多!我看这样,能不能把你想说的制成优点卡送给同学,好不好?三、实践中导行1.制作优点卡——教师演示指导,(可以为同桌,也可以为其他同学)。
2.赠送优点卡(投影演示):找个几个同学展示自己的设计:说说给谁的,他的优点是什么?说说你的心里话!最后把优点卡亲手送给他。
收到优点卡的学生谈感受——教师帮助张贴优点卡(选4―5学生展示)3.集体活动,赠送优点卡4.为没有收到优点卡的同学找到优点?每位同学都他们真诚地对他(她)说一句由衷、贴切、独特赞美的话。
通过同学相互间的赞美,感受被他人认可的快乐,同时学会欣赏他人。
二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我为家乡做点事教案山东人民版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景观、经济发展等特点。
2.学生能够认识到自己作为家乡一份子的责任和义务,并提出为家乡做贡献的具体行动。
难点:
1.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家乡的特点和优势,激发他们为家乡做贡献的热情。
简短介绍家乡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家乡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和重要性。
过程:
讲解家乡的定义,包括其主要组成元素或结构。
详细介绍家乡的组成部分或功能,使用图表或示意图帮助学生理解。
3.家乡案例分析(20分钟)
目标: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特性和重要性。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1)组织学生进行家乡实地考察,深入了解家乡的实际情况,为家乡发展提出建议。
(2)让学生搜集家乡的传说故事、名人典故等,通过分享交流,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3)鼓励学生参与家乡的公益活动,如环保、志愿服务等,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新闻动态,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增强他们的乡土情怀。
2.题目:请分析家乡的人文景观特点,并探讨如,具有历史和文化价值;民俗活动丰富,体现了地方特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良好,如民间艺术、传统手工艺等。
(2)保护和传承措施:加强古建筑的保护和修复,避免人为破坏;鼓励和支持民俗活动的传承和发扬,提高公众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通过教育和宣传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保护意识。
二年级思想品德上册我为家乡做点事教案山东人民版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我的家乡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我的家乡》教案一、教学目标: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初步树立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
行为与习惯: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过程与方法:尝试用参观、调查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知识与技能: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物产资源。
二、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前调查搜集家乡新旧变化的图片、文字或视频资料。
学生准备:学生课前向家长了解家乡有哪些变化,搜集家乡新旧变化资料(包括衣、食、住、行等方面。
)三、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板书课题《我的家乡》今天我们一起来说说关于我们家乡的那些人,那些事。
二、学习新课1.先说说你对自己家乡的了解(胜利油田、海产品、冬枣......)2.师出示地图,请你在地图上标出我们家乡的地理位置3.师出示小练习我的家乡在---------省--------市--------区(县)--------乡(镇)----------村请学生准确说出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4.师出示家乡代表性景物,你认识它们吗?请你说出名称,风力发电冬枣思考:冬枣是我们大家所熟悉的水果,说说冬枣的特点师播放视频,学生观看冬枣广告宣传片请你也为家乡的冬枣写一句广告语吧!5.关于家乡的特产真是数不胜数,出示图片,请你从图片中找出我们家乡的特色产品好吗?6.我们的家乡不但物产丰富,还有悠久的“红色文化”历史呢!板书红色文化出示视频资料《历史文化在基层,黄河故里老鸦村》看了视频之后,你想到了什么?7.关于我们的家乡,有说不尽的故事,吃不完的特产。
特别是近两年来,随着招商引资政策的发展,各种工厂拔地而起,蓝色经济开发区成为我们河口一道靓丽的风景,它为我们带来了许许多多的就业岗位,也增加了当地村民的收入水平。
出示蓝色经济开发区照片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弊两方面,经济开发区工厂的建设为我们增加了就业岗位,提高了收入水平的同时,也带来了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出示环境空气报告。
出示视频资料,了解“雾霾”三、知识拓展面对家乡的现状,你能为我们家乡的环境建设献计献策吗?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总结:和谐共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爱护自然四、课后作业请你以自己喜欢的方式(画画、照片、快板等方式)介绍我们的家乡,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我们的家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我的家乡
单元分析:
本单元共设计了“美丽的家乡”、“家乡面貌新”、“我为家乡做点事”三个活动主题。
通过教学要让学生知道家乡在哪里,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并能为家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初步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按照感知——情感——行为的层次来呈现。
通过让学生感受家乡景色的美丽,家乡的发展变化,从而产生爱家乡的情感,并且把这种情感转化为力所能及的行为。
在活动内容的设计上,突出了活动性。
如在“美丽的家乡”主题中,设计了“说说、写写、画画我的家乡”这一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引导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
本单元所有材料、活动都紧紧围绕“爱家乡”这一情感中心,大量的真实图片、美文、活动设计都渗透着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初步树立建设家乡的远大志向。
2、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
3、引导学生尝试用参观、调查等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宁阳的特产、风景名胜等。
感受家乡的变化,激发建设家乡的情感。
难点: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家乡的变化,激发热爱家乡的情感。
检查预习:回答问题:“玉米可以做成哪些食品?如何了解一种食品是不是由玉米制作而成?”
教学内容:32-33页
活动主题:多样的玉米教学方法与措施:
单元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我的家乡》录象及相关的自然景观图片,有关宁阳新貌的资料和优秀家乡人的事迹。
学生准备:图画纸和彩笔,搜集家乡的相关资料:图片、故事、歌曲或戏曲等。
单元实践活动:
“可爱的家乡”展示会、为家乡设计广告
课时划分:
美丽的家乡 3课时
家乡面貌新 2课时
我为家乡做点事 3课时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秋季里,在我们这里收获的粮食作物是以玉米为主,对于玉米的一些常识上节课我们已经初步了解,我们再来共同回顾一下。
(1)提问:一棵玉米杆上可以长几个玉米?现在收割玉米和过去有什么不同?
(2)学生回答:一棵上面最多生长3个,但是最常见的情况是只长一个。
以前靠人工收割,速度慢,需要很多人力;现在用机器收割,速度快,
也节省人力。
2、引入新课:同学们已经了解了玉米收割过去与现在的不同,你们想知道玉米收获之后都做什么了吗?本课我们还要认识玉米的更多知识。
二、深入探究“玉米与我们的生活”
1、提出问题,学生交流。
问题:玉米可以做成哪些食品?
2、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可能的回答:
(1)做爆米花;
(2)做玉米粥;
(3)可以做成煎饼……
3、图片展示,教师补充,让学生了解更多玉米可制作成的食品,并要求学生记录在教材相应位置。
师:“人们也能够从玉米中提炼出油,那就是玉米油。
人们也会选择性的将一部分玉米制作成家禽的饲料。
”
4、通过学生讨论“各种食品对人体有什么好处?”,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
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包装食品的成分,向学生渗透一定的消费意识。
(1)看包装上的说明可以了解到各种食品的主要成分;
(2)各种加工食品都有一定的保质期,购买时要关注生产日期。
三、拓展认识加工食品
1、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提问:以玉米食品为例,各种由玉米加工出的食品,是经过了怎样一些过程而生产出的?
2、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农产品的加工过程。
(1)农民种植,首先获得原材料;
(2)科研人员研制开发;
(3)工人加工生产;
(4)排放到了商场货架上出售。
3、学生展开讨论“这么多玉米食品是谁的功劳?”,使学生体会商品生产过程中所含有的农民、工人在种植、加工过程中的辛劳。
四、限时作业
学生掌握食品加工的基本环节,同桌两人为小组单位,相互检查。
检查预习:先找几位学生阅读课本中儿歌,再要求学生齐读一遍。
教学内容:34-35页
活动主题:硕果飘香
第三课时
一、导入新课,诗歌欣赏
1、提问,导入新课。
师:这首诗歌朗朗上口,同学们找到其中描述(即形容)水果的词语。
生:甜甜的,红红的,黄黄的,圆圆的。
2、通过找出这些形容词,让学生进一步思考可以用这些词来形容的各种水果,充分调动起
学生对水果的喜爱之情。
学生自由回答。
(1)甜甜的葡萄;
(2)黄黄的橙子;
(3)黄黄的香蕉。
3、引导学生发现很多水果都是酸酸甜甜的,比如橘子、葡萄、猕猴桃等。
二、探究山东的水果特产
1、图片展示:肥城桃,枣庄石榴。
学生交流自己了解的各地水果特产。
2、教师提示,学生回答:烟台苹果,莱阳梨。
3、教师展示部分图片并介绍:烟台大樱桃,阳信鸭梨,邹平魏桥鸭梨,邹平大异生桃,青州蜜桃,历城龙雪桃,崂山寒露蜜桃,青岛公园蜜桃,临清贡桃,青州银瓜,昌乐西瓜,德州西瓜(有喇嘛瓜、梨皮、运粮子、手巾条、五月鲜、白皮三异等20多个品种),大泽山葡萄,邹平龙眼葡萄,乐陵、无棣金丝小枣,宁阳大枣,高唐乌枣等等。
三、角色扮演
1、创设“争当水果大王”的情境,让学生介绍自己最熟悉和喜欢的水果的特点。
2、师生共同参与,进入情境,指导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交流收获。
3、扩展延伸,秋天收获的其他作物,呈现图片:棉花、花生,大豆。
四、限时作业
课本35页“我的收获”空白处填写本节课堂的探究成果。
检查预习:学生谈感想:看到田间的农民辛勤的劳动,收获粮食,同学们有什么想法讲一讲。
展示搜集的一些关于爱惜粮食的诗歌或谚语。
教学内容:36-37页
活动主题:忙碌的人们
第四课时
一、引入新课,榜样示范
1、提问:“秋天人们都在忙些什么?”,学生回答。
2、图片呈现,向学生展示收获季节人们的忙碌。
(1)农民忙着晒粮食。
引导学生发现人们在平铺开粮食后仍然几人一排在耧粮食,让学生进一步明白粮食在晾晒均匀后才可以很好的储存并避免发霉。
(2)商人忙着收购水果。
让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人们购买的水果都是由商贩在果园收购后运往全个各地的,果农们忙着采摘水果。
(3)农民将玉米扎在一起,再放在一个木桩上晾晒。
(4)清洁工人忙着清扫落叶。
引导学生认识到,清扫工作简单,意义很深。
只有有了洁净的环境,才有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
引申到学校,也要保证清洁卫生,保障健康学习。
2、小结:劳动人民都是经过自己的辛勤劳作,才有了之后的收获,他们是同学们学习的榜样。
二、学习探究、深化认识
1、图片分析。
(1)教材展示七幅图片,学生小组内交流图片展示的内容。
(2)学生按图片顺序回答,教师引导,并要求学生记录在课本相应位置。
图片1:清早出耕。
引导学生发展现光照明亮,空气显得朦胧有雾气,是清早。
图片2:农民犁地。
指导学生认识早些年代的耕地方式。
图片3、4:采摘水果。
图片5:插秧。
指导学生认识南方在水田种植水稻秧苗。
图片6:栽培。
图片7:收割小麦。
图片中农民在使用收割机。
2、指导学生明确探究问题“累累果实如何得来”,学生交流,研究问题。
3、小结:人们吃的各种食物,都是在农民朋友的辛勤劳动,悉心照顾下得来的,果实的收
获来之不易,同学们一定要做到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
三、拓展延伸
1、学生展示收集的有关爱惜粮食的名言警句。
(1)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2)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惜衣有衣,惜食有食
(4)一粥一饭汗珠换
2、组织学生朗诵诗歌《赞美劳动》。
赞美劳动
我用最沉最重的一首歌
仍觉不够我赞美汗珠的光泽
我赞美脊梁的油亮
我赞美无语的倔强
我赞美性格的刚强
我赞美不息的力量
我赞美奉献的默默
我赞美粗壮的手掌
劳动引起了祖先的进化
劳动推动了人类发展
劳动送来了生活的甘甜
4、小结:劳动是光荣的,同学们长大后也会参加工作,通过努力地劳动改善自己的生活。
同学们现在的“劳动”就是好好学习,同样是光荣的。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本文档仅用于百度文库的上传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