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 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doc
一级学科机械工程培养方案

浙江理工大学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机械工程(0802)机械工程是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提供各类机械装备和生产制造技术的重要工程领域。
本领域涉及机械设计、制造、机电控制等基础理论、技术和方法,并与材料工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等工程领域及力学学科密切相关。
随着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及软件技术、材料科学的发展和交叉,充实和丰富了本领域的基础,拓宽和发展了本领域的研究范畴,并促进机械产品和生产过程向精密化、自动化、智能化、连续化、高效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我校机械工程一级学科覆盖了机械设计及理论、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和车辆工程四个二级学科,并拥有机械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设计及理论学科是浙江省“重中之重”学科和省级重点学科。
设有机械设计与制造研究所、机械电子工程研究所、先进制造技术研究所、现代纺织装备研发中心和国家机械基础实验示范中心等。
近五年来,共获得国家级项目50余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横向项目50余项,总科研经费8000余万元;共发表研究论文40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EI收录200余篇;出版专著5部,教材4部;共授权专利250余件,其中发明专利110余件;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3项,省部级奖15项。
一、培养目标授予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应具备机械工程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至少掌握用一门外国语熟练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有一定的外语会话能力;具有严谨的学习态度和求实的科研作风,并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工作;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能胜任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公司企业或其它单位的教学、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和技术管理等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 机械设计及理论1).现代设计方法与理论。
研究产品创新设计理论与方法,产品工程分析与优化,机械设计中的数值方法及模拟技术,机电产品的设计与集成。
机械工程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究生培养方案一、背景近年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同时,人们对于机械制造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机械工程的研究也更加深入。
为了培养高素质的机械工程专业人才,本院开设了机械工程研究生专业。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现代机械工程科学与技术基础,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机械工程研究和开发人才,适应国家和行业的经济、科技和社会发展需求。
主要目标是:1.掌握现代机械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能运用所学知识研究和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问题。
2.具备扎实的数理基础和实验技能,能熟练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和分析技术,掌握现代机械设计方法。
3.具有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能独立从事机械研究、开发、设计和制造,能主持科研项目,具有产品开发能力。
4.了解国际机械工程技术发展动态和前沿技术,能以国际化视野面对机械工程研究和开发。
5.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能适应机械工程领域的工作和发展需求。
三、培养课程设置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包括:1.机械设计基础3.机械动力学与控制4.材料力学5.计算机辅助制造6.机械制造自动化7.机器人技术8.机械制造工艺学9.汽车工程概论此外,根据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和研究方向,可以选择以下选修课程:1.机械制造管理与经济2.微机电系统3.复合材料4.数字控制5.智能制造系统6.精密制造技术7.工业设计四、培养方式本专业采取理论课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理论课程重点讲解各项基础知识和理论,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课程则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通过课程设计、实验等方式,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此外,本专业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和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拓宽视野,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五、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本专业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中国科学院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科学院大学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研究生培养方案第一部分机械工程学科简介(学科历史、现状及学科特色)1953年初,中国科学院机械电机研究所(以下简称“机电所”)筹备处在长春组建。
1954年1月,机电所正式成立,组建了金属材料、机械、自动化和电力四个研究室,开展了机械结构材料、精密铸造、压铸及机械制造工艺的研究。
机电所是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机械工程学科的前身。
机电所成立后,为加速科技人才的成长,举办了一系列的研修班和技术讲座,并陆续选派了一批科技人员赴当时的东欧国家、苏联进修学习,同时开展了国内外的技术交流,通过积极进取的科研活动汇聚和造就了一批为新中国科技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科学家,其中代表人物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张作梅、王立鼎,中国工程院院士丁衡高、姜文汉、潘君骅等。
1960年11月,长春光机所与机电所合并定名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光机所”)。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光机所在精密齿轮、气浮轴承、光栅刻划、机器人机构学、机械强度学等研究领域取得了诸多国内领先的重大科技成果。
如成功研制高精度标准齿轮,精度达到国内一级、德国标准二级,并作为国际计量科学院的标准检具;在我国率先开展“三波谐波传动设计理论研究”,建立了谐波传动设计方法和理论,为我国谐波传动的研制、开发提供了方法和理论依据等。
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对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需求,充分发挥中国科学院的综合优势,更有利于研究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2000年9月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提出申请报告:将全院109个研究所(研究生培养单位)的研究生教育,进行体制改革和资源整合,并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的基础上,更名组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同年12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正式组建成立。
重新组建的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实行“统一招生、统一教育管理、统一学位授予”和“院所结合的领导体制、师资队伍、管理制度、培养体系”,即“三统一、四结合”的方针;完善了在集中教学园区完成为期一年的课程教学,进入研究所跟随导师在科研实践中开展课题研究并完成学位论文的“两段式”培养模式。
中原工学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11机械工程定稿)2012-1

中原工学院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名称:机械工程专业代码:085201 培养掌握本专业(或职业)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了解机械工程领域的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现代机械设计、制造、检测、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综合应用先进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实际工程技术或管理问题的能力。
二、主要研究方向1、先进制造技术2、机电测控技术与仪器3、现代设计理论与方法4、纺织机械5、工业工程6、产品造型设计三、学习年限与学分1、学制3年,学习年限2-4年。
课程学习不超过1年,实践教学不少于1年,采取集中实践与分段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实践环节研究生需提交实践学习计划,撰写实践学习总结报告,评价合格记入学分。
2、实行学分制。
课程学分设定参考本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指导性培养方案规定课程学分要求设定,其中公共必修课≤6学分,专业基础课、专业课≥10学分,选修课≥11学分,实践环节≥6学分,应获得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
四、培养方式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集中在校学习方式。
2、实行双导师制。
以校内导师指导为主,校内导师负责研究生的业务指导和思想政治教育。
校外导师参与实践过程、项目研究、课程与论文等多个环节的指导工作。
3、建立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
加强与政府、企业、事业或实体等单位合作,促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紧密联系。
六、学位论文学位论文的选题直接来源于本行业具体实践,必须明确行业背景和应用价值。
专业学位论文力求反映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可采用调研报告、应用基础研究、规划设计、产品开发、案例分析、项目管理等形式。
学位论文字数,可根据本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要求确定。
学位论文(设计)必需由攻读专业硕士学位者本人独立完成。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机械工程学院 2018级机械工程(专硕)培养方案

机械工程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机械工程(专硕)代码:085201我校机械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覆盖了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车辆工程以及海洋与船港机械装备技术五个学科方向。
学科具有信息产业部“特种加工”重点实验室、“船港机械装备与技术”浙江省重点实验室。
一、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创造性机械工程人才。
具体要求:
1、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
2、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以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科技进步的重大需求为导向,培养掌握本领域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承担机械工程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的高层次应用研究型专门工程技术人才。
3、应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可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4、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5、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二、专业设置及研究方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机械工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点,下设“机械电子工程”、“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车辆工程”和“海洋与船港机械装备技术”等5个培养方向。
各培养方向主要研究内容如下表所示。
1。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学院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学科、专业代码:080201 获得授权时间:1981年336260 37院2.学科、专业简介:考机械制造及自动化学科是我校最早创建的学科之一,1981年获准硕士学位授权资格,1991年获准博士学位授权资格,本学科所在的机械工程一级学科于200 0年获准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及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岗位。
本学科主要研究先进制造模式、先进制造技术以及制造过程的控制与自动化。
目前已形成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职教授8人,副教授16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 2人,博士生导师3人。
研究课题和研究经费充足,课题来源主要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863计划、国家和省部级科技攻关计划和企业委托项目等。
正门对面网络督察3.研究方向院a.机械制造计算机综合自动化3362 3039b.先进制造技术与现代制造系统济c.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同济d.动态测量及智能控制技术正门e.数控技术及数控系统同济大学四平路kaoyantj4.学习年限:正门二年至二年半。
规定总学分:28—32学分,其中学位课不少于16学分。
跨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应补修本专业本科阶段至少二门主干课程,不计学分。
021-kaoyangj200092112室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业续类别课程名称学时学分考核学期考核性质备注一二三考试考查非 学 位 课 计算机网络技术 32 2 √ √快速原型制造技术 32 2 √ √ 面向对象的方法与技术 322 √ √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 32 2 √ √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32 2 √ √ 系统建模与计算机仿真 32 2 √ √ 可靠性理论及分析 32 2 √ √ 单片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322 √ √ 微机原理及应用 32 2 √ √ 润滑理论32 2 √ 表面形态建模与仿真 32 2 √ √ 摩擦化学与润滑技术322 √ √ 摩擦学实验与测控技术 322 √ √ 工程噪声和振动分析基础 32 2 √ √ 并行设计 32 2 √ √ 相似学 32 2 √ √ 柔性制造系统 32 2 √ √ 生物机械工程 32 2 √ √ 技术标准化 32 2 √ √ 必修环节 1.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1 √ 2.论文中期报告 √注:*括号内为课外学时。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学院科学学位硕士培养方案-机械

机械工程学科(专业)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802 授工学学位)一、培养目标1.具有本专业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与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的科学研究能力。
3.可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工程技术工作以及相关的科技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1.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先进制造工艺与装备、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一体化(CAD/CAM)、精密/微纳制造原理与技术、微纳米多尺度多领域仿真与设计、企业制造过程信息化原理与技术、数字化成形与制造2.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与装备、机器人技术、网络测控、诊断与智能维护、流体传动与控制技术、数字制造与智能制造、微机电系统与微细加工、嵌入式系统与设备控制、电子制造技术与装备3.机械设计及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支撑软件技术、并行工程和全生命周期的产品设计、图像识别与处理、机电系统动态设计与振动/噪声控制、智能机械与计算机仿真技术4.车辆工程:汽车系统动力学及其主动控制技术、汽车节能与净化、车辆振动与噪声控制、汽车动态仿真、车辆关键零部件的设计/制造5.工业工程:信息系统与企业信息化、先进制造系统与现代集成制造、系统建模仿真与分析、生产运作、项目管理与质量管理、物流与供应链、电子商务与信息安全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机械工程学科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要求:本学科硕士生应在导师指导下,通过查阅资料,调查研究,在第二学期末(最迟在第三学期)提出文献阅读与选题报告,经所在系或科研组组织答辩通过后可进入论文工作。
参加校内外公开学术报告:本学科硕士生应至少听满6次学术报告,方可计入1学分。
机械研究生培养方案

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代码:080201)一、学科、专业及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主要研究现代机械制造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现代制造设备、技术、工艺与计算机有机地结合是本学科的核心内容,涵盖了机电产品的数字化、信息化设计、虚拟样机模拟、制造信息系统、机床数字控制技术等先进制造技术。
我校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于2003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1.制造信息系统与集成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制造信息系统的集成技术和方法。
重点研究制造信息系统中的CAD/CAPP/CAM/ERP/MES的集成化模型及系统分析、设计、实施技术;研究集成化质量系统;研究可重构制造系统等。
2.先进加工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切削加工技术、精密和超精密加工技术以及特种加工技术等。
重点研究绿色切削加工技术中的刀具技术、润滑技术;精密和超精密研磨技术、纳米加工理论及方法;研究机械零件的冷挤压成型技术等。
3.数字化设计与制造CAD/CAE/CAPP/CAM/PDM、智能设计和优化设计、虚拟设计与虚拟制造、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数字化测量、数字化装配、并行工程、逆向工程的关键技术、快速原型制造技术、数控技术及网络化制造技术等。
4.制造系统优化与仿真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生产过程及相关系统的建模与优化方法。
以系统工程理论、现代优化理论为基础,重点研究生产过程、制造系统、物流系统等的系统建模与分析技术、系统优化及仿真技术等。
二、培养目标本学科硕士学位获得者应具有坚实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的基础理论,了解国内外在机械制造领域中先进制造技术、方法、模式的发展动向,掌握有关机械制造技术的专业知识;能结合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进行有创新的研究;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学科的外语文献资料;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可在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中从事本学科或相邻学科的教学、科研、技术和管理工作。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一般在导师指导下按照有关学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要求选修课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工程 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级学科代码:0802
一、 学科概况与研究方向 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科依托江苏大学机械工程学院、汽车与交通工程学院和农业装备工程学院建设,是江苏高校优势学科、江苏省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拥有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混合动力车辆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8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和重点实验室。1994年设立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并获首批工程硕士授权,2000年获一级学科博士点。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学科1981年获首批硕士点,1998年获博士点,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培育)学科。机械设计及理论(原农业机械设计与制造)学科1981年获首批博士点,1987年获原机械部重点学科,1994年获江苏省重点学科。车辆工程学科1996年获博士点,是全国高校第4个获得该领域博士点的学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是江苏省品牌专业、国家级特色专业和首批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机械制造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是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面向“长三角”国际制造中心机械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区是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机械工程中心实验室为主体组建的江苏大学工程训练中心(工业中心)是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本学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 (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080201) 1.激光加工、检测与表面工程 2.CAD/CAM/CAE与模具设计制造 3.光子制造与集成技术 4.高速、高效、超精密加工及装备 5.先进成形技术与先进材料制造及表征 (二)机械电子工程(080202) 1.微/纳机械电子系统及其集成技术(MEMS/NEMS) 2.机电系统多尺度构造与可靠性 3.机电系统的驱动、控制与自动化 4.流体传动与控制 (三)机械设计及理论(080203) 1.农业装备智能化技术 2.现代机械设计及理论 3.机械系统动力学与机器人 4.机械数字化设计 (四)车辆工程(080204) 1.车辆系统动力学及控制 2. 车辆系统及零部件设计理论与方法 3. 车辆综合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 4. 车辆NVH控制及安全技术 5. 现代汽车轮胎技术
二、 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复合型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要求硕士研究生达到如下目标: 较好地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学风严谨,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开拓进取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掌握机械工程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本学科的现代实验方法和技能,能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有新见解。 较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初步的写作能力、综合运用能力及进行国际交流的能力。 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身心健康。
三、 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1. 培养方式 (1)采用全日制研究生管理模式,实行以在校学习为主,校内教学实践或校外专业实践为辅的培养方式。 (2)实行导师负责制。 由导师指导学生,全面负责制订研究生培养计划,指导科学研究、教学或者专业实践、学位论文等工作,对研究生的思想品德、学术道德有引导、示范和监督的责任。 研究生课程分为学位课程和非学位课程两类,硕士研究生学位课程学分应不少于14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应不少于12学分。 鼓励硕士研究生参加QS前300名的世界高校机械工程学科、教育部2011年学科评估机械工程学科前20位的硕士研究生课程的在线课程、Mooc课程和微课等核心专业学位课与专业选修课,学科可累计学分互认核心专业学位课不高于3学分,非学位课程学分不高于6学分。 研究生学习期间,必须完成文献阅读、学术活动、专题研讨、实践环节等必修环节,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经过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方可授予江苏大学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 2. 学习年限
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三年,在职学术型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四年。若因客观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者,可申请适当延长学习年限,但最长延长时间不超过1年。一般不允许提前毕业,如在学校规定毕业的基础上增加1篇2区SCI期刊论文,并申请学校优秀硕士论文,可以申请提前半年,即二年半毕业。 四、 课程学分要求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期 开课单位 课程性质 备注
学 位 课
公 共 学 位 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实践研究 2 1 马克思学院 必修 自然辩证法概论 1 1 马克思学院 英语 4 1、2 外国语学院 基 础 理 论 课
数值分析 2 1 理学院 至少 4学分
数理方程 2 1 理学院
矩阵论 2 1 理学院 数理统计 2 1 工商学院
核 心 专 业 学 位 课
机械工程计算动力学 3 1 土力学院/机械学院 双语 (重点建设) 至少
3学分
先进制造技术 3 1 机械学院 双语
非 学 位 课
专 业 选 修 课
机械工程科技创新与学科前沿 2 1 机械学院 前沿讲座,双语 必修 材料强化与质量评定 2 2 机械学院 实验平台,双语 至少
选一门 先进制造及模具设计制造综合
实验 2 2 机械学院
实验平台 工程信号测试与处理技术 2 1 汽车学院
车辆工程实验装备与实验 2 2 汽车学院
车辆系统建模与仿真 2 2 汽车学院 全英文
材料科学导论 2 1 机械学院 双语
基于网络的设计与制造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工程类科技论文写作 1 2 机械学院 双语
现代功能材料及成形技术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多元相反应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期 开课单位 课程性质 备注 精密加工技术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至少选
一门
至少选一门
快速成形原理及应用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机电产品数字化虚拟开发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先进板料成形技术与性能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机械优化设计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微机电系统设计与制造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薄膜材料制备技术与应用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分子模拟技术及应用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微机电器件设计与分析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液压比例控制系统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微纳米技术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振动分析 2 1 汽车学院 双语
汽车电子与控制技术 2 2 汽车学院 双语
车辆有限元分析方法 2 2 汽车学院 双语
车辆NVH技术 2 2 汽车学院 双语
汽车轮胎学 2 1 汽车学院 双语
新能源汽车技术 2 2 汽车学院 双语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2 2 机械学院
任选 激光加工技术 2 2 机械学院 高速加工、MQL加工理论及应用 2 2 机械学院
塑料流变学与模具结构优化 2 2 机械学院 切削磨削加工学 2 2 机械学院 机构分析与综合 2 1 机械学院 基于网络的设计与制造 2 2 机械学院 双语 课程类别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期 开课单位 课程性质 备注 摩擦学与润滑设计 2 2 机械学院
任选 现代设计方法 2 2 机械学院 智能机械与机器人 2 2 机械学院 现代控制理论 2 2 机械学院 机电伺服系统 2 2 机械学院 现代数控技术 2 2 机械学院 电液控制工程基础 2 2 机械学院 微纳光电子器件封装加固技术 2 2 机械学院 传感技术 2 2 农装学院 车辆系统动力学 2 1 汽车学院 汽车车身曲面设计与逆向工程 2 2 汽车学院
车辆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 2 2 汽车学院
汽车轻量化方法 2 2 汽车学院
汽车安全理论 2 2 汽车学院
汽车产品开发及项目管理(企业教授) 2 2 汽车学院
车辆控制系统 2 2 汽车学院
公 共 选 修 课
全校所有学科的全部研究生课程 任选
注:课程性质中请明确是“全英文” 课程、“双语”课程或“实验平台”课程等。 五、 实践学分要求 所有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完成文献阅读、学术活动、专题研讨、实践环节等必修环节,并获得相应的实践学分。实践学分和课程学分均满足要求后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送审答辩环节。
1、学术活动(2学分) 研究生必须参加学校组织的“学术道德规范讲座”和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的专题讲座、学术报告、研究生论坛等学术研讨活动,参加学术研讨活动后必须形成完整的学术报告。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参加10次以上学术报告活动(0.2分/次)。鼓励并认可博士极参加QS前300名的世界高校机械工程学科、教育部2011年学科评估机械工程学科前20位的学术活动研讨,学术活动由学科或导师负责考核。 境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2学分/次; 国内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1学分/次; 全国性高层次学术会议宣读本人论文并交流发言1次,出具有效证明材料,0.5学分/次; 2、外文文献阅读(2学分) 根据《机械工程阅读专著、文献阅读指南》阅读20篇以上的经典名著和外文文献。并完成2篇以上英文文献的翻译。学位论文开题前需进行考核并记录成绩,不合格者不得进入学位论文开题环节。在英文期刊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公开发表专业学术论文,并被EI/SCI收录的可视为外文文献阅读环节合格。 3、专题研讨(≥1学分)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在学科范围内公开进行1次以上文献研读交流、学术研究进展汇报或专题研讨汇报;倡导英文专题研讨;倡导研究生跨学科研讨。 4、实践环节(1学分)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在职人员除外)在校期间必须进行不少于1个月时间的实践环节(一般包括教学实践、生产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导师负责考核。
六、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和学术水平的主要标志。 1、论文开题 开题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首要环节。研究生在撰写学位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尤其是外文文献,了解本人主攻研究方向的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学位论文研究题目,并作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论述学位论文选题依据、研究方案、预期目标与科研成果、工作计划等关键问题。 研究生学位论文试行集体开题,由学科(学院)统一组织,学位论文开题必须经导师审核同意方可进行。鼓励学科方向或者指导小组组织预开题,确保开题质量。学科成立学位论文开题专家考核小组,由本学科或相关学科至少5名专家组成(本学科专家不得少于一半,导师和指导小组成员必须回避),确定一名负责人主持开题考核工作。学位论文开题试行专家小组评分(等级)制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暂缓通过的比例不得少于实际开题人数的10%。各学科(学院)应提前将学位论文开题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