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讲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合集下载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思路及构思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思路及构思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文章的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 - 1

高三语文散文阅读专题复习---分析文章的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

【解读考点】 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 是作者为实现表达目的而确定的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结构就是思路的体现。“分析结构, 理清思路”包括分析①段内的句与句和段与段中间的层次, ②全篇的结构, ③把握层次基础上归纳概括。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 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所谓“文章思有路, 遵路始识真”,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考查角度】 1.结合文章思路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妙处。 例1.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 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结合内容和结构分析器作用。①表现了构的忠诚, 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密切关系, 最后以狗为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 是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③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 与文章的开头形成呼应。 2.结合文章的思路, 理解词句的含义或作用。 例如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 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 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地。“结合上下文, 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 结合上文写的内容, 抓住重点词语“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沉醉”“舞蹈”“活跃的气氛”。可知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 ②羊群归家给人们和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歌。 3.对作者观点或看法进行分条论述, 往往能够涉及到层次和划分。 例如2008天津《敦煌》“综观全文, 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4.直接考查结构和思路。 例如2008湖北《雾》“本文以雾为线索, 请具体分析文章行文的思路” 2009年湖北《书房的窗户》“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试做简要说明。 【方法指导】 一、分析的前提条件 1.细致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 科学论著注意严密的条理, 文学作品讲求立意谋篇, 这些都与思路有关。对思路的把握, 往往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方面, 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解答阅读试题之前, 细致地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 尽可能沿着文章作者的思维的轨迹走一遍, 以求对文章有一个更深入、更准确的认识。这是解答阅读试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 2.明确不同文体的思路规律 不同的文章, 思路不同, 理清思路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也不同。 阅读科技文, 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有什么特点, 有什么价值, 有什么作用, 对社会有什么意义、前景如何等。 阅读社科文, 应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 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有无分论点, 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 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等。 阅读文学作品, 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 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 如何安排情节与线索, 表达了什么感情, 用了什么手法等。散文的结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叙事类散文】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记人、写景三类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是 从分析段落作用的角度命制的。解答本题,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文章第⑪段描写了作者童年迷路的经历,从内容上来看,应考虑所写内 容与表达的中心之间的联系。这段文字明写孩子迷路 ,害怕,望见屋檐 而心安,实际上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离开母语后的不安 ,强调母语能带 给人庇护感与安全感。从结构上来看 ,应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联系。 该段文字写孩子最终“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呼应了文章标题 中的“屋檐”,并以此为喻,引出了下文的议论,呼唤人们回归“母语 的屋檐”。 参考答案:①内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语,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 意思”的能力,是从梳理文章思路或线索、概括作品主题的角度命制的。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谋篇布局以及选取这几个故 事的意图,然后再结合文章主旨分析。 参考答案:从作者名字的翻
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要线索来谋篇布局, 对梅花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丰富与深入,凸显了梅花独异的美感 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 ,表现了外国 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 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 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 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 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二、考点类型 类型 1 梳理思路或线索 思路是作者在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述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 的线路,线索则是指贯穿于文章始终,把文章内容有机连缀并组合成一 个整体的脉络,线索是作者行文思路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散文常用的线 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空间线索 等;复杂的散文,线索不止一条。梳理思路或线索就是按照文章表现的 情感脉络梳理文章先写了什么内容,后写了什么内容,内容是围绕什么 展开的。

《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优秀课件

《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优秀课件
2002年试题北京一片树叶思路结构提纲短暂的生命会带来无限欣喜哪怕一片叶子也含生命涵义就仲夏绿色的叶子展开遐想风雪寒冬叶芽闪光积聚力量春天新叶吐翠陈叶化作泥土初夏嫩绿泛金暑天青荫浓密秋虫声中绿叶变黄零落泥土一片树叶轮回标志四季转化一片树叶启示我们珍爱生命预测小结回顾哲理遐想启示主体贝多芬之谜第二段思路结构图提分论点1句贝多芬音乐追求的特征2句当时传统的反响3句贝多芬一生对音乐的追求阐析论证4句英雄交响乐中的体现得出结论5句当时传统的反响6句贝多芬音乐追求的原因链接方法小结1抓住文体特征明确论题把握大致内容及作者的倾向分析观点与材料的关系
2.作者认为把铜奔马更名为“飞廉铜马”更属不妥 的理由是什么?请分点列举。 “首先 ””其次 “” 至于” “但是””可见”
参考答案:理由有四:①《三才图会》有冗杂虚构的 毛病,其说法不足信;②关于”飞廉”,注家说法不一,古 人并无定论;③武威铜马是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 亦一样,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 ④《后 汉书· 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 非指一物。
代画像石中常有人骑神兽、驾龙升天的景象,亦有骑 马的形象,但神兽归神兽,马归马,在这些图案中各有 其形。武威铜马是一件写实的作品,马足下的飞鸟亦然, 所以很难将其与神话中的飞廉相提并论。至于《后汉 书· 董卓传》所说,当是飞廉归飞廉,铜马归铜马,非 指一物,故文后有“之属”一词。 然而,武威铜马足下确有一鸟,其象征之意为人 所关注。一提到马,人们很快想到奔腾如飞,而飞燕的 速度同样也是勿庸臵疑的。历朝多有以燕喻良马之诗文, 如南朝沈约诗有“紫燕光陆离”句,注:“紫燕,良马 也。”梁朝简文帝诗云:“紫燕跃武,赤兔起空”。二 句中赤兔指良马,紫燕亦指良马。李善注谢灵运诗云: “文帝自代还,有良马九匹,一名飞燕骝。”在古代, 武威铜马足下的飞燕无疑是用来比喻良马之神速,这种 造型让人一看便知其意,所以铜马应直截了当取名为 “紫燕骝”或“飞燕骝”,此名恰合古意,最为雅致贴 切。

作文写作方法《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共10张ppt)

作文写作方法《分析文章结构层次、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共10张ppt)

把握住这种关系,才能更好
地理解文章的内容。
关键词:文章,段落,内容,语段,
中心,语句,语脉,把握住,关系,组合, 排列,表达,围绕,阅读,才能,理解。
作文写作方法《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快乐要懂得分享,才能加倍的快乐。
再见
作文写作方法《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它的结构方式大致有两种:逐
纵式 层深入的
结构和并列展开的
横式结构。
说明文有以下结构方式:①
并列式;②连贯式(按时间、空
间顺序组合);③递进式按逻
辑顺序组合);④总分式。
2、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和
关键词语分析
关键词:结构,方式,纵式,横式,
说明文,时间,空间,顺序,逻辑,总分, 关键,句子,词语,深入,并列,展开, 组合,递进,抓住。
作文写作方法《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把握文章思路的基本方法》
议论文的特点是“以理
服人”,不仅要求语言严密、逻
辑性强,而且文章的结构也
基本 是灵活多样的。但它的最

形式是:提出问题(引论)—
—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
题(结论)。
关键词:议论文,特点,语言,逻
辑性,文章,结构,基本,形式,问题, 解决问题,结论,要求,提出,引论,严 密。
作文写作方法《分析文章结构层次、 把握文章照应的语句,文
段的首句尾句。关键性词语
指代 有:①表
性的词语,如“这
问题 样、这些、这种、这个
、这
种情况”;②关联性词语,
语意 如:表
转折的“相反”“否
则”“与此不同”;
关键词:关键性,句子,语句,文
段,尾句,词语,指代,问题,情况,关 联性,语意,过渡,照应,转折,相反, 不同。

高中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高中语文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论述类文本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一、考点解读分析综合C 掌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阅读的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方法。

因为“文章的思路”是阅读的“纲”,“纲举”则“目张”,思路把握住了,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也正基于此,高考的题目,也常常在“把握思路”这一点上设题,尤其是最近两年。

二、【本知识点学习内容】1、高考关于这一知识点命题的大致方向;2、论述文的思路和结构的大致规律、方法;三,高考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考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A、直接考查全文或某段思路B、文章观点(作者态度)与论据之间的关系;C、文章整体或部分结构的特点及安排理由;D、文章段落组织、材料选择的效果。

例题:1文章题为“谈静”,但最后一段才写到“静”,请简要说明全文的思路。

(6分)(10江苏卷)2文章第五段说明“电视主宰文化、文化变成娱乐的倾向却是世界性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中国为例?在阐明中国情况时采用了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05江苏卷)3请结合全文,指出作者是怎样一步步阐明“城市文明”这一问题的。

4本文第二段和第四段都谈到了艺术的科学性问题,这是重复吗?请说明理由。

(07广东)5作者在演讲中,可以省去前面的三个自然段吗?请说明理由。

四、方法例解(一)1、阅读下文,给下文分段,并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1)科学的规律是铁面无私的,只允许人们遵守,不容违反。

(2)没有精细、严格的科学精神和良好的科学工作习惯,就不能取得任何科学成就。

(3)只有“精”字当先,“严”字当头,精密地推理论证,精细地测量计算,精确地搞好试验,才能在科学规律面前获得“自由”。

(4)科学研究中,在同一现象面前,粗心的人不以为然,或视而不见;细心的人则抓住不放,以此为追求新发现的端倪。

(5)这粗心和细心,差距如天上地下。

(6)德国化学家维勒在研究一种铝矿石时,漫不经心,失掉了研究发现“钒”的机会。

(7)瑞典化学家肖夫斯特姆抓住苗头不放,精心研究,终于发现了“钒”。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2011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散文阅读(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教案【考纲解读】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是文章作者行文思路的外在表现,是正确准确理解文意的关键。

分析文章的结构就是要根据文章的线索和材料安排的顺序,弄清文章的段落层次、开头结尾、过渡照应等问题。

阅读时,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包括段与段之间、段内各句群之间的层次关系,才能真正理解文章、把握好文章的行文思路,进而对文章进行较深层次的分析。

“分析作品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可以将其分解成下列几个方面:1、能够分析段内的结构层次;2、能够分析全文的结构层次;3、能够根据要求对各层次进行归纳整理;[来源:学§科§网]4、能够分析文章材料的组织方式;5、能够分析材料与材料之间(段落之间)的关系;6、能够分析文章主旨形成的过程。

【典型例题1】[来源:Z。

xx。

]例如《在山阴道上》第3-①题:简析《在山阴道上》谋篇布局的技巧。

【解析】虽然这道题考查的是技巧,但指的是“谋篇布局”的技巧,因此必须考虑到作品的思路与结构,即文章材料是如何选择、安排的,层次如如何推进的。

这主要体现在:1、剪裁别具匠心。

文章虽重在参观鲁迅故居,但融合了作者的所感所思和鲁迅作品的一些内容,丰富文章内容,深化文章主旨。

2、两条线索组织材料。

明线是作者的游程,暗线是追寻精神家园和赞颂鲁迅精神,明暗交错,相互映衬,完美表现主题。

【典型例题2】例如《乱世中的美神》第2题:文中多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孩”,有什么作用?【解析】文章之所以多次提到那个“孙姓女孩”,是和作者的写作思路不无关系。

作者为了表现李清照不为当时任何人理解,突出李清照这样一个有文化有气节有人格追求的女子的孤独与悲哀,就多次用“孙姓女孩”来和李清照做对比,形成反面衬托的效果。

这题考查的是作品材料运用的效果,也就要求我们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写作思路和匠心。

[来源:学科网ZXXK]【典型例题3】例如《江南的冬景》第3题:作者描写江南的冬景,却从北国的冬天写起,这样安排材料好不好?请简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全攻略之语文考点一遍过

论述类文本阅读之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全攻略之语文考点一遍过

所谓“文章结构",就是指文章各部分的组合搭配.从近年高考来看,所选用的论述类文章早已突破了传统的“三段论”结构模式,呈现多样化,主要有并列式、递进式、总分式、对照式等。

因此,考生在阅读论述类文章时,要注意分析它的论证过程,把握它的行文思路,理清它的结构。

具体来说,要辨识观点句与支撑句;要辨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论证方法;要具体分析全文的论证层次,分析分论点之间的层次关系.设问角度:1.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并将其概括出来。

2.要求弄清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多以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出现。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虽然不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高频考点,却是重要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离不开对文章结构层次的梳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史学的“求真”与“向善"①史学有什么功用?这是许多史学工作者经常思索的一个问题。

关于史学的功用,众说纷纭,但有两个方面应该是最基本的,这就是“求真”与“向善”。

②史学作为研究历史的一门学问,其存在当然以历史的存在为前提。

历史是客观存在的,如何认识已经消逝又具有客观性的历史,是史学的首要任务。

因此,“求真”是史学的基本功用。

正如李大钊所说,“凡学都所以求真,而历史为尤然。

”从某种意义上说,历史主要是以“符号”形态存在的,我们认识历史通常是通过对历史记载、遗迹、遗物等一系列“符号”内涵的分析与综合而接近历史本来的面貌.在“求真”的过程中,史学工作者像是破解历史之谜的“侦探”,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才能求得真相.③“求真”固然重要,但史学仅仅停留在“求真”层面上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另一功用,即“向善"。

我们经常说“以史为鉴”,这个“鉴"的过程就包含着价值判断,历史要为现实提供“向善"的指导。

如果史学丧失了价值判断,不能为现实提供“向善"的指导,其功用无疑会大打折扣。

在这方面,古代史学家为我们树立了典范。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专题辅导

高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考点解读: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织和安排。

分析文章结构,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的安排。

具体来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对文章结构的考查,可以考查文章的总体组织安排,也可以考查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的组织和安排上所起的作用。

文章思路,是作者行文时思考的线索、路径和脉络,始终贯穿在文章中。

把握文章思路,即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逻辑顺序。

一般而言,通过分析文章的意义段,可以大致梳理出文章的思路。

所以,对文章思路的考查,常常考查考生对意义段的把握。

理解一篇文章,首先必须划分出段落层次。

有了这一步,才能理解作者的思路,掌握文章的结构。

技巧点拨:一、分析文章结构1. 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即总体组织安排。

【看看高考·怎么考,怎么答】(2008年高考江西卷)17.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6分)答: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④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最后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解题指导】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

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确定文章遵循的是哪一种结构方式,同时注意不同文体文章的结构安排特点: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等,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结构全文: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结构全文。

然后注意过渡句、中心句等。

最后注意表示结构的一些标志性语言,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

2.分析文章的局部结构——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组织、安排上所起的作用。

【看看高考·怎么考,怎么答】(2008年高考北京卷)18.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 分析文章的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教案) 【解读考点】 思路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反映,是作者为实现表达目的而确定的文章内容的先后顺序。结构就是思路的体现。分析结构,理清思路包括分析①段内的句与句和段与段中间的层次,②全篇的结构,③把握层次基础上归纳概括。对文章结构与思路的把握有赖于对文章的细致阅读,尤其是解题前的通读全文。所谓“文章思有路,遵路始识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考查角度】 1、结合文章思路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妙处。 例1、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本文最后突出写了狗的形象,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结合内容和结构分析器作用。①表现了狗的忠诚, ②从动物之间的亲密关系写到动物与家园的密切关系,最后以狗为代表写到动物与人的关系,是文章的内涵逐步深化。③写狗与同伴谈论山里的事,与文章的开头形成呼应。

2、结合文章的思路,理解词句的含义或作用。 例如2006湖北《从阿尔卑斯归来》:好像是每一只羊在它的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里,带回一种使人沉醉、使人舞蹈的田野的活跃的气氛似地。“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句话的含义。

这句话是对上文的总结,结合上文写得内容,抓住重点词语“沾染着阿尔卑斯草的芬芳的毛”“沉醉”“舞蹈”“活跃的气氛”。可知①羊群带回了阿尔卑斯山的生机,②羊群归家给人们和动物带来了喜悦与欢歌。

3、对作者观点或看法进行分条论述,往往能够涉及到层次和划分。 例如2008天津《敦煌》“综观全文,如何理解‘这是历史的另一种写法’?” 4、直接考查结构和思路。 例如2008、湖北《雾》“本文以雾为线索,请具体分析文章行文的思路” 2009年湖北《书房的窗户》“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试做简要说明。 【方法指导】 一、分析的前提条件 1、细致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 科学论著注意严密的条理,文学作品讲求立意谋篇,这些都与思路有关。对思路的把握,往往关系到结构层次的分析、内容要点的整理、文章主旨的归纳和表现形式的理解等诸多方面,牵一发而动全身。因而在解答阅读试题之前,细致地阅读试题所提供的文本,尽可能沿着文章作者的思维的轨迹走一遍,以求对文章有一个更深入、更准确的认识。这是解答阅读试题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前提。 2、明确不同文体的思路规律

不同的文章,思路不同,理清思路的方法和途径自然也不同。 阅读科技文,首先要明确说明的对象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价值,有什么作用,对社会有什么意义、前景如何等。 阅读社科文,应从议论说理的角度入手,弄清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有无分论点,用什么材料来证明观点,论证结构有什么特点等。 阅读文学作品,首先要弄清作品的体裁特点,然后弄清作品写了什么人(事),如何安排情节与线索,表达了什么感情,用了什么手法等。散文的结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

【叙事类散文】写人记事为主的散文。叙事、记人、写景三类 记叙散文叙事较完整,写人人物形象鲜明,描写景物倾注作者的情感。这类散文与短篇小说相似,但又有明显的区别。就叙事而言,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节完整,更不追求曲折变化,而小说对叙事的要求要较散文高得多;另外,散文在叙事的时候需要饱蘸情感,小说的情感则主要由人物体现出来,不须作者明确抒发。就写人而言,小说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是作者虚构出来的。而散文中的人物则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进行某些剪裁加工,注重对人物进行写意式的描绘。 根据该类散文内容的侧重点不同,又可将它区分为记事散文和写人散文。 偏重于记事的散文以事件发展为线索,偏重对事件的叙述。它可以是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如许地山的《落花生》贾平凹的《丑石》;也可以是几个片断的剪辑,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谁是最可爱的人》《项脊轩志》《我与地坛》。在叙事中倾注作者真挚的感情,这是与小说叙事最显著的区别。

以写事为主的文章结构特点: 1.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先后时间分析; 2.按事情发生发展的地点转换分析;3.按事情发展的阶段分析。

偏重于记人的散文,全篇以人物为中心。它往往抓住人物的性格特征作粗线条勾勒,偏重表现人物的基本气质、性格和精神面貌,如鲁迅《藤野先生》《纪念刘和珍君》。人物形象是否真实是它与小说的区别。

以写人为主的文章结构特点:1.按人物成长的阶段分析; 2.按人物所在的不同地点分析;3.按表现人物不同性格特征的不同条件分析; 4.按人物感情的变化分析。

另外,这类散文中还有一种偏重于描写景物的一类,这种散文描写一地的景物,除一些风土志以外,主要是游记性散文。它的内容十分广泛,山川景色、风俗民情、名胜古迹都属记游范围。游记散文最主要的特点是:作品所描写的景物必须完全真实,不允许夸饰和虚构;但又不是照相似的实录,而是作者融情于物,达到情景交融。作者是稳重的穿线人,由作者的目击联想来描写景物、抒发感情。注意:以作者的行踪为线串联众多景物,移步换景,景不离步;每一步,地点要交代明确,可虚实相间;景物描写要详尽恰当。如《登泰山记》 以写景状物为主的文章结构特点:1.按人物观察景物的观察点的变化,即空间变化分析;2.按不同时间的不同景致的变化,即时间变化分析。

【抒情类散文】以抒发作者主观情感的散文叫抒情散文。抒情散文情感更强想象更丰富,语言更具有诗意。分为托物言志式散文和借景抒情散文 托物言志散文,即象征性散文,作者将情感融于某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具体事物,借助象形联想或意蕴联想把主观情感表现出来。如杨朔的多数散文,矛盾的《白杨礼赞》、《我的空中楼阁》、黑塞的《红房子》《树》等。 借景抒情的散文,将感情寓于景物之中,赋景物以生命,明写景,暗写情,做到情景交融,情景相生。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按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或以某物为线索串联文章。

常见的结构:(考试报19期) (1) 静赏式:进入经典——依次静赏——赏景联想——离开景点 注意:赏景的缘由要交代清楚,最好能点题;多角度的写景;使用联想,用抒情的方式来深化主题。 《从阿尔卑斯山归来》 (2) 情索式:(以情味线索来连缀景物)情的缘起——情的积蓄——由情及人——情的归结 特点:看似写景,实则借景抒情。关键在于将景物特征分解成若干方面,从几点上抒情。 如《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3) 象征式:物的概述——物的性格——由物及人 特点:用物来象征人,形在写物,旨在象征之人;卒张显志;篇末点题。 如《我的空中楼阁》《病梅馆记》《红房子》《树》 (4)怀念式:睹眼前景——思从前景(人、事)——抒怀念情 特点:借联想和想象写怀念之物,表达寄托的情思。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从一景联想到相关的另一景,且另一景中需寄托着作者的主要情感。 (5) 叙史式:一语统篇——分述史实——抚今抒情(文化散文) 注意:所叙史实需与现实有某种层度上的契合;感情需真实自然;如《道士塔》

【议论性散文】以发表议论为主的散文称为议论散文。议论散文重于理智,抒情散文重于感情。又不同于一般的议论文,用事实和逻辑来说理,而主要用文学形象来说话,是一种文艺性的议论文。 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严密的逻辑;既要以情动人,又要以理服人;融形、情、理于一炉,合政论与文艺于一体。如鲁迅先生的杂文《灯下漫笔》、《我有一个梦想》、《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内容有三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结构体式有四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哲理散文】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是针对作品的形式,而是针对作品的内容而言。通过对社会人生的独特体察,感悟出某些人生哲理的散文即为哲理散文。这类散文的特点是以文学语言抒发比较含蓄的哲理,一般不使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而大多采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段,从具体事物入手借题发挥,所表达的哲理往往具有很强的个性化色彩。哲理散文因其悟性和灵感的结合,给我们一种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的底蕴、观念具有震撼性的审美效果。如《花未眠 》、《珍珠和泪珠》、《前赤壁赋》《石钟山记》、《游褒禅山记》、《雾》、《书房的窗子》等等。

二、分析结构,把握思路的方法 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说段内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小层次。分析文章结构和把握文章思路一般可以分三步。 第一步,扫渎全文,看这篇文章主要谈的是什么问题,或者说了件什么事情,这一步的作用是把握文章全貌。 第二步,逐段细读,寻找关键词语及中心句,然后用简明的一两句话标示段意,这一步的作用是把几百上千字的文章浓缩成几句话,显露出文章的脉络。常见的有以下三种方法。 ①、从首句入手。很多文章首句往往起到提纲挈领的总起作用,从首句入手,往往能把准文章思路文脉。 ②、从标志语入手。其一是语言的标志。为了使行文思路清晰,作者常常会使用一些衔接上下文的标志性词语,明示段内层次。如结构上有“第一”“第二”“第三”之类序数;层次有“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同时”等。其二看标点,作者是行文中经常运用标点区分层次,特别是分号、句号是区分层次的明显标志。,

③、从议论抒情入手。在叙述描写过程中作者时常插入一些议论抒情性句子,以对前文的叙写加以概括和总结。

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一般说来,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

第三步,分析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划分文章层次,这一步的作用是理清脉络,把握全文的结构。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摸清这种关系,既是分析结构的需要,也是弄清写作思路的需要。

【答题模式】 【题型1】:1.文章的结构方式是怎样的?2.文章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3.文章的布局谋篇有着怎样的特点?4.文章的行文思路怎样?5.文章在构思上的特点是什么?6、文章以„„为线索,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

【解题思路】逐层概括文意,追寻行文的思路和内容上的变化、表达方式上的变化、作者情感的变化;思考“开头写了什么?接着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再思考行文的结构特点,如:总分总、先抑后扬、逐层递进等。

【规范答题】1.先说明行文结构特点。2.具体概括文章内容。3.组织答题顺序:说明行文结构特点十具体解说。

示例1、(08江西卷)《朦胧的敬慕——悼念鲁迅先生》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