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阅读怎样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读内容的

合集下载

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文章结构

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文章结构

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李慧琴考点解读: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织和安排‎。

分析文章结‎构,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的安‎排。

具体来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对文章结构‎的考查,可以考查文‎章的总体组‎织安排,也可以考查‎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的组织和安‎排上所起的‎作用。

文章思路,是作者行文‎时思考的线‎索、路径和脉络‎,始终贯穿在‎文章中。

把握文章思‎路,即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逻辑顺序。

一般而言,通过分析文‎章的意义段‎,可以大致梳‎理出文章的‎思路。

所以,对文章思路‎的考查,常常考查考‎生对意义段‎的把握。

技巧点拨:一、分析文章结‎构1. 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即‎总体组织安‎排。

【看看高考·怎么考,怎么答】(2008年‎高考江西卷‎)17.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6分)答: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④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最后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解题指导】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

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确定‎文章遵循的‎是哪一种结‎构方式,同时注意不‎同文体文章‎的结构安排‎特点: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等,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结构全文: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结构全文。

然后注意过‎渡句、中心句等。

最后注意表‎示结构的一‎些标志性语‎言,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

2.分析文章的‎局部结构——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组织、安排上所起‎的作用。

高三语文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高三语文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怎样分析现代文文章结构,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问题描述怎样理清现代文的结构?怎样归纳文章要点?怎样概括文章的中心意思?二、复习范围1.论述类文章的结构(1)基本结构①引论,引论是文章的开头部分,是提出问题。

好的引论要简明新颖。

②本论,本论是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分析问题,用论据来证明论点。

好的本论紧承引论,纵横展开,有理有据,严密紧凑。

③结论,结论是文章的结尾部分,与引论相呼应,是解决问题。

好的结论能深化论点,照应开头。

(2)论证结构①总分式文章各层次之间有总说与分说的关系,论点在各层次的分论点当中体现,而各层次的分论点由总论点统领,可以先总后分,也可以先分后总,还可以先总后分再总。

如丁肇中的《应有格物致知精神》,分别从中国传统教育的弊端和西方现代实验精神在科学中的重要性两个角度论述,最后得出结论:必须重视格物致知精神。

先分后总,结论水到渠成。

②并列式展开的各层次,关系是平等的,没有主次之分。

或是分论点之间关系的并列表述;或是围绕一个问题,从不同角度论证同一观点。

如钱钟书的《谈中国诗》,在概括中国诗的一般发展特点之后,接着从四个方面具体阐述中国诗的特点:一是讲求篇幅短小;二是富于暗示性;三是“笔力轻淡,词气安和”;四是社交诗特别多,宗教诗几乎没有。

这四个方面的关系是并列的,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论述,使读者获得了对中国诗的丰富认识。

③层进式文本各层次之间层层深入、步步推进,可以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入手,分析原因,找出症结,指明性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林庚的《说“木叶”》,在提出中国诗歌大量用“木叶”而少用“树叶”的现象后进行分析,首先指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再进一步分析“木”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

层层推进,从而论证了“‘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的观点。

④对比式把两种观点加以对比,通过二者的对比,突出论证其中一方面的正确性。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是 从分析段落作用的角度命制的。解答本题,应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文章第⑪段描写了作者童年迷路的经历,从内容上来看,应考虑所写内 容与表达的中心之间的联系。这段文字明写孩子迷路 ,害怕,望见屋檐 而心安,实际上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离开母语后的不安 ,强调母语能带 给人庇护感与安全感。从结构上来看 ,应考虑它与前后文之间的联系。 该段文字写孩子最终“望见了村头一户人家的屋檐”,呼应了文章标题 中的“屋檐”,并以此为喻,引出了下文的议论,呼唤人们回归“母语 的屋檐”。 参考答案:①内容上,用孩子迷路比喻游子离开母语,
[典题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结构, 把握文章思路”“概括中心 意思”的能力,是从梳理文章思路或线索、概括作品主题的角度命制的。 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文章以什么为线索来谋篇布局以及选取这几个故 事的意图,然后再结合文章主旨分析。 参考答案:从作者名字的翻
译切入,以外国人对梅花的好奇、不解与误解为主要线索来谋篇布局, 对梅花内涵的阐释由表及里,逐步丰富与深入,凸显了梅花独异的美感 和魅力,构思巧妙而自然。阐发了梅花所凝聚的民族精神 ,表现了外国 人与中国文化的隔膜,流露出对交流和理解的渴望。
我说梅花是被中国人挂在墙上,捧在手上,供在心里的,是深入血 液和灵魂的一种花。他似乎被我感动了,突然对梅来了兴趣。 这胖胖的老美认真起来,有一天他突然跑来兴冲冲地告诉我,苏菲, 我找到了梅,结一种酸酸的果子,是可以做色拉醋的,很好吃。我讶然 了,是的,有些梅是可以结果子的。大多花草有艳花者无果实,有美实 者无艳花,难得梅两者俱美,梅的美不仅是果实,这老美只知道吃。
二、考点类型 类型 1 梳理思路或线索 思路是作者在写作时为了深化和表述其思想感情而遵循的思维活动 的线路,线索则是指贯穿于文章始终,把文章内容有机连缀并组合成一 个整体的脉络,线索是作者行文思路在文中的具体体现。散文常用的线 索有感情线索、事物线索、人物线索、景物线索、行程线索、空间线索 等;复杂的散文,线索不止一条。梳理思路或线索就是按照文章表现的 情感脉络梳理文章先写了什么内容,后写了什么内容,内容是围绕什么 展开的。

散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散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散文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散文是一种抒情性很强的文学体裁,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与思想为主要特点。

在分析散文的文章结构时,需要把握文章的主题、情感表达和叙事方式等要素,以达到恰当地把握文章思路的目的。

散文的文章结构通常包括开始、主体和结尾三个部分,但具体的结构形式和篇幅要根据文章的题材和表达方式而定。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散文结构框架:一、开始部分开始部分是散文的引子,通常包括背景介绍、事件引出或寓意开示等内容。

在这部分,要引起读者的兴趣,以吸引他们继续往下阅读。

1.开门见山:直接点明文章主题,并以个人或鲜活的事例作为引子,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初春的阳光洒满大地,我来到了一片美丽的花海,心情不由得兴奋起来。

”2.引人入胜:通过给读者一个引人入胜的场景或人物介绍,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这种方式常常采用形象的描写和夸张的修辞手法。

例如:“人们常说山水有灵,但我从未亲身体验过。

直到那天,我走进了这片神奇的山林。

”二、主体部分主体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通过描写、抒发情感、陈述观点或阐述故事来展开表达。

1.折叠式叙述:逐步展开主题,通过细腻而有层次的叙述,将整个思想过程阐述出来。

例如:“我走进了这片深山,真切地感受到了自然的力量和美妙。

这里的花花草草、山川河流,宛如一幅自然审美的画卷。

”2.夸张和对比:通过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强调散文中的主题和情感,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和鲜明的效果。

例如:“我来到了这座古老的城市,它破败而苍凉,却又散发着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

古老与现代,在这座城市中交织着,形成了独特的魅力。

”三、结尾部分结尾部分是对散文的总结与应用,通常包括感悟、思考、呼吁或意义解读等。

通过对主题的再次强调和总结,营造出令人满意和耐人回味的结尾效果。

1.见微知著:通过对散文中其中一细节的描写和点评,进一步展开主题和思考。

例如:“细雨绵绵,如丝如缕,淅淅沥沥地洒落在大地上。

不禁让我想到了人类对自然的渺小和对生命的珍惜。

”。

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四川省资阳市雁江区伍隍中学李明隆思路,就是按照一定的条理由此及彼表达思想的路径、脉络。

这个路径和脉络实际是一个连贯的、有条理的思维过程,这个思维过程,要求围绕一个中心点,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从一个方面到更多方面沿着一个中心线索,把要表达的思想内容组成一个严密的整体。

文章结构是指对材料的组织和安排的方法,它是思路外在形式的表现。

作者对事物内部联系的认识,思维的发展都要通过结构、层次和段落传达出来,因此,文章的结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思路是结构安排的依据。

可见,文章的结构体现了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是靠文章的结构体现出来的。

如果能够正确地分析文章的结构,也就能准确地把握文章的思路了。

这里所说的“文章”,可以是语段,也可以是整篇文章。

1、分析语段的结构,把握语段的思路分析语段结构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扣中心,以纲带目。

中心句是语段的“总纲”。

分析语段结构,如果语段有中心句,首先必须找准中心句。

凡属先摆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或者先摆情况后解释说明,或者先总说后分说之类的语段,第一层都划在始发句与后续句之间。

与此相反,属于先分析论证后得出结论,或先分述后总结之类的语段,第一层则划在终止句前面。

如果是照应式语段,第一层则划在始发句后,第二层则划在终止句前。

(2)理思路,弄清结构。

语段的结构形式不外乎两种:一是纵向结构,一是横向结构。

弄清结构形式,语段的层次便基本明晰了。

下面用上述两种方法来分析一道高考试题。

下面这段文字有九个句子,对段内层次有四种不同的理解,选出正确的一种()①今天的改革要求我们这一代人为民族振兴付出代价。

②这个代价就是艰苦奋斗,要打算过一段苦日子。

③经济学上讲投入产出。

④我们今天吃点苦,就是为子孙后代投入。

⑤有人看改革只顾眼前利益,这是很浅薄的。

⑥在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个转折时期都是充满动荡和艰苦的。

⑦现代人看欧洲的文艺复兴以为是太平盛世,其实那时的人很苦,是在艰苦中开创新纪元的。

散文阅读考点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散文阅读考点1: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1.整体构思(布局谋篇),包括文章结构的安排和材料的组织 文章在结构上有三种层次关系。 第一种是相承,它包括承接关系和递进关系,通常表现为: 由叙事到议论或抒情,由写景到议论或抒情。 第二种是相并,它包括并列关系和对照关系,通常有并列式、 对比式等。 第三种是相属,它包括总分关系和分总关系。
材料组织的方式有以下几种:①从时间上组织材料,②从 空间(场面)上组织材料,③以物件(观察点)为中心组织材料, ④以情感(或认识)过程来组织材料,⑤由实到虚、层层深 入组织材料。需要指出的是,组织材料的方式常常是线索 本身;有时材料组织的呈现形式可以从全文的表现手法的 角度考虑,如抑扬、虚实、对比等。 构思篇章的技巧有开门见山、首尾呼应、卒章显志、伏笔 照应、层层深入、过渡铺垫、设置线索、烘托铺垫、前后 照应、设置悬念、制造波澜、起承转合、曲折有致等。
哈尔施塔特这个词汇与“铁器”相关。欧洲第一个铁器 时代就以哈尔施塔特命名。它对欧洲文明划时代的进步具有 标志意义。恐怕这正是它被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深层的缘 故之一。当然,比“铁器时代”更早的历史还有凯尔特人留 在这里的墓穴。早期人类在这里活动,都与这座小镇储藏极 富的山盐有关。数千年的历史使哈尔施塔特成为欧洲最古老 的小镇之一,也颇使镇上的人引为自豪。他们把不少珍贵的 历史的遗存都精心地放进镇中心一座设施现代的博物馆中。 这博物馆叫作“时光回忆”。
(2)找线索。一要了解文章的体裁分类和表现手法。以物喻 人的散文一般以作者对“物”的理解或情感为线索,写景 散文一般以游踪或某一景物为线索,叙事记人散文一般以 事情发生、发展的过程或与人物交往的过程为线索,抒情 散文往往以感情为线索。阅读时抓住线索有助于我们了解 文章的立意,把握文章的主旨。二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 题直接揭示线索)。三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四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部分,因为散文中的 “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现代文阅读如何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李慧琴考点解读:文章结构,是指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织和安排。

分析文章结构,即根据文体的特点,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段落层次、过渡、照应等的安排。

具体来说,就是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

对文章结构的考查,可以考查文章的总体组织安排,也可以考查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的组织和安排上所起的作用。

文章思路,是作者行文时思考的线索、路径和脉络,始终贯穿在文章中。

把握文章思路,即分析作者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材料的逻辑顺序。

一般而言,通过分析文章的意义段,可以大致梳理出文章的思路。

所以,对文章思路的考查,常常考查考生对意义段的把握。

技巧点拨:一、分析文章结构1. 分析文章的总体结构即总体组织安排。

【看看高考·怎么考,怎么答】(2008年高考江西卷)17. 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

(6分)答:这篇文章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

①②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同心理感受。

③—⑩段分写:其中③④⑤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⑥—⑩段写作者回忆幼时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

最后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

【解题指导】常见的文章结构方式有四种:并列式、总分式、递进式、对照式。

考生在答题时,首先要确定文章遵循的是哪一种结构方式,同时注意不同文体文章的结构安排特点:记叙文包括小说、散文等,常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情感等结构全文:议论文常按引论、本论、结论三部分结构全文:说明文常按时间、空间、逻辑等顺序结构全文。

然后注意过渡句、中心句等。

最后注意表示结构的一些标志性语言,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等。

2.分析文章的局部结构——一句话或一段话在文章组织、安排上所起的作用。

【看看高考·怎么考,怎么答】(2008年高考北京卷)18.请仔细体会第三段结尾画线的一句话:“它来得是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季节感惊醒了。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5

高考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ppt5

例3:(教材P288)作者为什么在开头一段叙 述与一对老夫妇的交往过程? 答案:突出了他们相识时间之长,感情之融合; 为下文写老友猝然离世而感到悲伤寂寞作铺垫。
例4:(教材P287)请仔细体会第③段结尾画 线的一句话:“它来得那么神速,将我那模糊的 季节感惊醒了。”这句话在文章结构上的作用是 什么? 答案:直接触发了作者对秋色的集中描写,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相关真题:(2010北京卷) 16.简要分析 “海棠花”在文中所起的作用。(4分)
(三)行文思路
知识链接
散文的一般思路是:缘起→描述(对象)→联想
→感悟。不同的散文有不同的行文思路。写景叙事
类散文多按照时间、空间顺序进行,而状物抒情类
散文多以某一事物、某种感情为线索安排思路,议
论性散文多以逻辑认识为序。
(四)标题的作用
一、标题作用 1.阐明表述对象; 2.揭示文章内容,提纲挈领; 3.揭示(暗示)文章中心;
4.象征某种哲理,表现某种情思 5.线索; 6.分析手法及表达效果(引发读者思考或吸引读 者阅读兴趣)。

文章以“七里香花开”为题,有何 寓意?(6分)
以“七里香花开”为题,表明作者情感 的触发点和文章的切入点,揭示文章 的写作内容(结构上作用)。(2分) 缅 怀“七里香花开”的日子,呼唤“七 里香花开”,希望再次看到大自然这 美丽的景致(表达情感)(2分)。含 蓄地表达了文章的主题。(2分)
【穿插性材料】就是文中在主体材料之外,经常 穿插一些其他的材料,就其类型而言,或是景物 描写,或是事件叙述,或是诗词引用,或是细节 描写,不一而足;就其位置而言,或开头,或结
尾,或中间,视需要而定;就其作用而言,或对
比,或铺垫,或象征,或暗示,或烘托,或渲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文阅读怎样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读内容的?
——语文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大板块。

无论在考试还是在平日的积累中都非常重要,在升学考试中也占据着相当大的比例。

为快速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能力,本人给大家整理了,希望对同学们的语文学习有帮助。

现代诗解读三扣四注意
理解现代诗做到“三扣”“四注意”就可以迎刃而解,如郭沫若的《静夜》诗,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三扣”是指扣主旨、扣意境、扣诗眼。

一、主旨也可以叫作主题、主题思想、中心、中心思想等。

《静夜》这首小诗,写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其中包含了个人对于时代的失望情绪,也隐隐流露出对于祖国、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我们扣住了这个主旨,就等于扣住了整个诗意的命脉,赏析的思维就不会出错。

二、我们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一下《静夜》:淡淡的月色,笼罩着村外的那一片松树林;天上团团白云之间,隐
隐约约露出了几颗星星。

诗人独自站在大海边,望着远处迷蒙的海雾,不由得思绪翻涌,心想,此刻茫茫的天河岸边,是否也有一位美丽的鲛人,如我一样,面对如此宁静、美好却又凄清的月夜,伤怀流泪呢?只要扣住了这个意境,我们就能从作
品所描绘的有限生活画面里,感受到形象之外的无限意味,获得美的享受。

三、“鲛人流珠”可谓《静夜》表意的重点。

在月华满天的时刻,诗人想到天上的鲛人对月泣珠,其实是诗人自己
在对月沉思。

诗人此时的哀伤、无奈、惆怅,在这凄清的月色之下,化作了诗行,这也可视为诗人的“流珠”吧。

透过诗作闪露出来的这般晶莹的眼睛,我们就能走入作者的心灵,知道他在想什么,他在说什么。

四注意:
一、注意领会诗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静夜》由地上写到天上,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传说中的人和事,目的是与黑暗现实中不自由的生活和心灵相对照,以此反衬出诗人对现实的失望和不满,以及对前途的渺茫之感,表达出诗人朦胧的理想和追求,寄托诗人的家国之思。

二、注意理解诗作所描绘的灵动形象。

《静夜》中,诗人由月光疏星联想到了天河,又由天河想象鲛人在岸对月流珠;想象中的天河海雾迷蒙,想象中的天河岸边有鲛人,想象中的鲛人在对月流珠。

作品不仅描绘了一幅极其宁静、美好的月夜晚景图,还描述了一个凄婉的故事,创造出了看得见、感觉得到的具体生活画面。

这种动人的形象正是意境的基础。

三、注意品味诗作所锤炼的精致语言。

《静夜》写得清幽、典雅,有着古典诗词的意境和韵味,宛如一首小夜曲,愉悦流畅地流过我们的心田。

诗行中,叠词(“淡淡”“团团”“远远”)的使用,传说的引用,均营造了氛围。

短句的多用,问句的连用,均给我们的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留下值得填补的空白。

四、注意识得诗作所采用的韵律节奏。

《静夜》的节奏徐缓,音调和谐。

第一节的四行分别是二、三、二、三拍,每行的最后一拍均读重音,韵脚的字是“林”“星”;第二节的四行分别是二、三、三、二拍,前两行的第二拍和最后一行的两拍读重音,押“u”韵。

朗读时,充分把握美好、恬静、
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的感情基调,自然地做到轻松、柔和、舒缓,则更能体悟作品的韵味和意趣。

现代文阅读怎样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要想把握住文章的总体思路,就应该从分析文章结构入手,从归纳各段段意入手。

给文章划分层次,理清段与段以及一段之内句群或句子之间的层次关系,是把握文章思路脉络的手段,也是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观点态度的手段。

具体操作如下:
1.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这是解答阅读题必经的第一步。

在做题时,应该在整体把握住文章内容的基础上,逐段逐层弄清文章段意、层次,只有如此,才有可能理清文章的思路。

2.把握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

记叙文的结构:看时间的变化,看空间的变化,看感情的变化,看故事情节的变化,看文章内容的变化,看事物发展阶段的进展……
议论文:内容有三部分(引论—提出问题,本论—分
析问题,结论—解决问题),结构体式有四种(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总分式)。

说明文:抓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事理(逻辑)顺序等特点。

3.注意语言的标志。

比如,结构上有“第一”“第二”“第三”之类序数;层次有“首先……其次……最后……”“一方面……另一方面……”“不仅如此……”“此外”“同时”等。

4.注意找出中心句。

一篇文章,找到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把握了文章的中心,把握了文章的主旨。

一个段落,抓
住了中心句,就意味着大致可以弄清这个段落的层次结构。

文章中还有一些过度、总结句和提挈下文的句子,也是我们解答问题、分析段内层次之间相并、相承、相属关系时的重要依据,要充分利用。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