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美小学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合集下载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人美版】小学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1课四季的色彩(一)教学内容与目标:l显性内容与目标应知: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2、隐性内容与目标(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难点: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课前准备l、教师设计《四季的色彩》课件,音像结合,图文并茂。

2、学生搜集在不同季节拍摄的照片或相关资料,并和家人聊一聊对不同季节的感受。

教学过程:导入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2问题:(I)你看到了什么?(2)听到了什么?(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的季节.”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新授I、欣赏。

(I)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2.分组活动.(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反馈l反馈。

(以小组形式)(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 (写实性、装饰性)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④你还想了解什么?(2)《夏》列维坦(俄国)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④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四年级上册《4在快乐的节日里》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1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四年级上册《4在快乐的节日里》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A01

小学美术人美版(常锐伦)四年级上册《4在快乐的节日里》省级名师授课教案优质课教案获奖教案公开课教案
一、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了解中外重大节日的民俗文化.让学生感受节日的快乐.
2、认知目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节日特有的气氛.抒发欢快.愉悦的心情.制作表现节日题材的刮刻画.
二、教学重点:
了解节日民俗文化,体验节日的热闹,欢快.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自主选择创作方法,表现节日热闹欢快的气氛.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将自己对节日的印象.感受加以升华利用,开拓创造性思维.尝试不同的表现方法,捕捉节日特有的气息.
四、教学准备:
教具:刮画作品学具:刮画纸
五、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检查学生准备的工具情况。

(二)导入新课。

浙江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家乡的塔》教案

浙江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家乡的塔》教案

《家乡的塔》教案一、教学目标1.初步了解有关塔的文化、历史,感受塔的优美造型特点。

2.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粘土或其它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同时,更可以通过塔的造型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塔是文化的象征,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建筑史上的伟大成就。

教学重点:通过对塔的仔细观察,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提高学生的用线、粘土或其它材料等进行造型的感受力和表现力;教学难点:能比较准确地画出或制作塔基、塔身、塔顶等塔的结构。

课前准备师生共同收集有关塔的文字资料、图片,有兴趣的学生寻访家乡的塔,了解塔的历史,并对塔进行摄影、写生等。

教学过程(一)探究主题,明确分工。

1.欣赏名塔。

展示世界各地的名塔图片。

2.引出主题。

师生共同讨论出一些问题:(1)塔的历史是如何发展演变的?(2)中国著名古塔的主要材料是什么?(3)塔的外形有什么特征?根据外观有哪些分类?(4)世界各地有哪些著名的塔?(5)我们的家乡有塔吗?谁去写生、摄影过?(6)收集有关塔的图片和画作并欣赏。

(7)我们能不能设计有奇特功能的塔或制作立体的塔(各种材料)。

3.小组分工。

每小组根据自己课外收集的资料,自由选择以上主题之一,进行探究。

(最后一项第二课时执行。

)途径:(1)整理已收集的资料。

(2)课堂上上网、收集有关塔的图书、邮票等资料。

(3)对图片进行徒手画等。

(二)自主学习,了解内涵。

各小组根据主题,有重点自主学习,老师巡回指导。

(三)各组反馈,展示成果。

学生交流自己收集的图片,讨论、介绍古塔。

(四)激发情感,提出要求。

小结:这节课的学习知道了塔的历史和相关知识,懂得了塔的建造凝聚着劳动人民的智慧,还了解了家乡的塔,这真是一样宝贝。

其实,我们身边还有更多的宝贝需要我们去发现、了解、保护、继承、发扬。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八课《笔的世界》教案

人美版美术四年级上册第八课《笔的世界》教案
鹅毛笔是用大型鸟类的羽毛制成的,以往大部分是从鹅的翅膀取下来,经过脱脂、硬化处理后即可削切笔尖。在西方在还没有发明出金属笔尖的沾水笔、钢笔和圆珠笔之前,鹅毛笔为主要的书写工具,使用时要先沾墨水才能书写。
4.思考讨论
说一说笔的功能是什么?什么样的外形适合使用?笔的功能是写字,圆形、三棱、五棱等外形最适合使用。
了解羽毛笔的制作过程
通过图片和问题了解各种各样的笔的不同设计和作用
想一想,握笔的地方为什么要设计成这样?为了防滑
说一说这几支笔为什么要设计小动物呢?吸引小朋友的眼球
“米老鼠”的耳朵为什么会动呢?它的功能是什么?因为它是按钮,当按动米老鼠耳朵的时候就可以写字了,它的功能是实用、美观。
看!这支笔可以发光。它有什么作用?方便我们随时纠正自己写字的姿势。
教师点评:评价以鼓励为主,也要提出相应的建议,有待于学生对绘画水平的提高C
学生总结:说一说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这节课学习的快乐是什么?
教师总结:总结学生学习掌握情况。
六、作业布置
采用粘贴的方法设计一支既新颖、美观又实用的笔。
根据图片欣赏回答
认识笔的组成
小组研究学习
根据要求进行设计
组织语言介绍给同学们听。评价同学作品
3.情意目标:养成观察身边事物的习惯,提高观察和分析能力,了解以人本的设计原则。
重占
观察分析笔的各部分设计意图,了解形象与功能之间运用设计图的形式展示自己设计思想。
难点
运用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笔。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一、新知导入
出示谜语:一屋小娃娃,穿着五彩褂,涂抹人和物,个个是画家。(打一文具)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3课 生活中的冷色-人美版

四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第3课 生活中的冷色-人美版

《生活中的暖色》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天气冷不冷?摸摸老师的手?生:凉。

(一)观察并思考1. 在寒冷的天气里,哪个房间会令你感觉更温暖?2. 说说你选择的理由?生:第2个,因为房间的颜色给我感觉很温暖。

板书:红橙黄温暖(学生书写板书)师:那这样的温暖的颜色你还能找到哪些?我们来看学习指南!师:出示学习指南1——观察、交流各自带来的暖色物品,思考:你从中发现了哪些暖色?生1:橘红色生2:大红色生3:粉红色师:大家找的都对,让我们去色环中看看他们的位置,谁能指一指?生:色环的右侧。

师:这些颜色都能带给我们温暖的感受,我们称之为暖色。

其中,红、橙、黄是生活中最为典型的暖色。

今天我们就一同去感受生活中的暖色。

出示课题二、讲授新课(一)欣赏生活中的暖色(视频)师:欣赏过后,说说你的心情和感受是怎样的?生:喜悦、热闹、兴奋、热烈、激动。

师:色彩多神奇啊,它可以让我们产生不同的心理感受。

(二)师:同学们,那大家想一想,这些暖色中它们的温暖程度一样吗?出示学习指南2小组讨论,寻找身边及各自带来的物品,看看哪些颜色给你的感觉更暖?然后小组汇报。

(比较)生:找到红、橙色、黄色。

师:这三种颜色好比温度,红色30度,橙色25度,黄色20度。

师:同学们,我觉得大家说的特别有道理,每种颜色温暖的程度,每个人的感觉都是不一样的,感受这么多暖色的变化后,你想对暖色说点什么?小结:生活中的暖色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在比较中产生的。

(学生书写板书——相对的、比较)三、师:正是有了这种比较,画家才创作出了一幅幅暖色的作品。

欣赏画家作品1.凡高《向日葵》画中使用大量不同温暖程度的黄色,你瞧,一团团花头就像一个火红火红的大火球,加上面朝太阳而生的黄色花朵,表达出凡高内心充满激情,他把每一朵向日葵都表现出强烈的生命力,画中除了暖色的运用,还添加了少量的冷色,使画面更加醒目、生动!背景暖中有冷、冷中有暖。

(可以传达创作者强烈的情感)2.马蒂斯《红色的房间》这幅画则大面积使用了红色,除了红色,还添加了哪些暖色?生:不同冷暖的黄色,(几种暖色结合使画面色彩丰富),还有小面积的冷色,使画面色彩形成对比。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 生活中的冷色 ▏人美版 (1)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3课 生活中的冷色  ▏人美版 (1)
课时重点、难点:认识冷色,学会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冷色调的风景画。
课时准备:油画棒、白纸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教学反馈(教师评价、引导、调控)
一、直观导入生活中的冷色,回忆暖色知识,体验冷色
1、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我们身边的冷色。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生活中的暖色,看看这幅作品主要运用了什么色彩进行创作?
教学准备:八开的纸、油画棒
教学过程
教师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教学反馈(教师评价、引导、调控)
一、冷色画实践
试着选择冷色,并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张风景画。
学生实践
注意构图,不需要勾线
二、冷色画评价
你觉得他点染的冷色风景画怎么样?(一个好的,一个不好的)
生1:色彩很丰富
生2:有些地方太空了
和我们画画一样,需要构图饱满,画面中可以有聚散、有疏密,但是太空了可不行
2、这些生活中的暖色带给你什么感受?
生1:红色
生2:暖色
生1:温暖
导入今天的冷色的学习
红色是暖色,所以我们还可以说这幅作品是运用了?来创作的?
二、通过对比认识冷色,体验冷色带来的不同感受
1、从冷色色来分,这两件作品分别运用了什么样的会使你联想到什么?
3、这些我们联想到的画面给你一个怎样的感受?
生活中的冷色
教学目标:认识冷色,体验冷色给人带来的感受,通过欣赏、分析,学会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冷色调的风景画。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冷色,学会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冷色调的风景画。
教学课时:4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认识冷色,体验冷色给人带来的感受,通过欣赏、分析,学会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冷色调的风景画。
生:点染

四年级美术教案-汉字的联想-人美版(2023秋)

四年级美术教案-汉字的联想-人美版(2023秋)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感到学生对汉字联想的美术创作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他们不仅学会了如何欣赏汉字的美,还尝试了自己动手创作。这种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变,正是我们美术课程想要达到的效果。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创作思路。
(五起源、发展以及如何在美术创作中运用汉字联想。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我们加深了对汉字美感和创意表达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知识点应用到日常生活中,发挥你们的创意。如果对今天的内容有任何疑问,请随时向我提问。
-通过学习汉字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自信。
-感受汉字的美感,激发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自豪感。
2.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美术表现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运用联想和想象,将汉字与图形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美术创作能力。
-在创作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
四年级美术教案-汉字的联想-人美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四年级美术教案-汉字的联想-人美版(2023秋)
本节课我们将深入《人美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的第五章——“汉字的联想”。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了解汉字的起源和发展,通过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汉字的美感,并激发他们对汉字的热爱。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汉字的基本构造和联想方法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展示汉字演变过程和实际创作案例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汉字联想相关的主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绘画实践。学生将尝试将汉字与图形相结合,创作出自己的作品。
四、教学流程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 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人美版 (5)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第16课 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人美版 (5)
(图片展示同学未来照片)我们生活的世界在不断变化,在座的同学将来有可能是军事家、宇航员、音乐家,也有可能是科学家、舞蹈家、画家,每个人都有很多种可能,今天我们一起大胆的去畅想我们的现在和将来。导入课题:《我们的现在和将来》
三、新授
1、走进将来的世界(欣赏视频)
将来有无限种可能,问题:与现在相比那个未来世界会有哪些不一样呢?同学们有没有想过?同桌之间互相讨论(限时30秒)
五、学生实践
要求:根据自己现在对某一行业的喜欢,大胆想象出自己未来世界中取得的成就,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手法来创作自己的现在和将来,并附上说明文字。
六展评
看谁的作品构思巧妙又有创意?作品完整,画面丰富趣味性强。
七、课后总结
从同学们的一张张精彩作品中可以看出每个人都对自己的未来充满了期盼和想象,今天我们将这些梦想珍藏起来,等我们长大了,大家一起见证我们梦想的实现吧!要知道我们的未来不是梦(聆听歌曲-《我的未来不是梦》结束课堂)
学生想象大胆畅想。老师也带来了一段关于未来世界的视频同学们想不想看看。(那里的高楼耸立直入云霄,交通更便捷迅速,科技发达,智能机器人随处可见,更适合人类生活…..)。
2、将来的自己
对比我们现在的平凡世界,楼房还没那么高了,人类的穿着打扮还很普通,同时还会面临着无法攻克的自然灾害,如地震、海啸、台风等。面对现在生活中的困难,同学们思考:你将来长大了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帮助人类解决哪些困难呢?同桌互相讨论(生答)
教学重难点
1、运用思维训练方法、激发创新表现,采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对未来世界的憧憬。
2、组织画面的方法和画面的整体感。
教学准备及多媒体资源的利用
纸、笔、范画、课件等教来自学过程




一次备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四年级上册美术教案 第1课 四季的色彩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色彩变化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分析艺术作品,能够认识到不同季节的色彩变化,及不同色彩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应会:认识该课中介绍的四位画家,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其作品进行初步分析,并写出短文,以表达对画而的认识与感受。 教学重难点: 认识四季的色彩,能正确表达自己对艺术作品的感受。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课件出示四季图片) 2.问题:(1)你看到了什么? (2)听到了什么? (3)又想到了什么?(请学生回答) 3.自学:打开书第2页选择你最喜欢的季节,试着用“这是季,是 的季节。”来形容它。 4.全班交流:你对最喜欢的季节有哪些美好的记忆或感受? 5.出示课题:四季的色彩 二. 新授: 1、欣赏:(1)出示教材中的四幅画。 (2)问题:说说四幅作品有什么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 2

2.分组活动:(1)要求: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由组长带领分组欣赏。 (2)学生根据要求.在问题的引导下展开小组合作学习.教师指导。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四季的色彩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欣赏,认识多种艺术表现形式,了解东西方不同的文化。2)感受大自然的魅力,培养学生观察大自然、热爱大自然的能力和情感。 教学重难点: 用写短文的方法,表达个人对艺术作品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回忆上节课知识导入. 二.新课: 欣赏教材中的四幅画: 1、《早春之路》(日本画)东山魁夷(日本) ①画面体现了什么绘画风格? (写实性、装饰性) ②画家主要运用了哪些色彩表现春天? ③写一篇短文来表达你从这幅作品中看到了什么?又感受到什么?(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3

④你还想了解什么? 、 2、《夏》列维坦(俄国) ①画家运用了怎样的笔触来表现画面?(细碎、完整) 小知识:笔触是画家在再现或表现自然和生活时运用的各种笔痕。 ②画面主要使用了哪些颜色? ③用短文表达欣赏这幅作品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3、《金秋》(中国画)林风眠 ①画面用色有什么特点?(淡雅、浓重) ②树林在阳光照耀下呈现什么色彩’ ③给你带来哪些秋天的感受?试用短文表达。(请参考书上第2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4、《冬猎》(油画)勃鲁盖尔(尼德兰) ①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风景、人物、动物、植物)说一说。 ②观察作品的色彩,你有哪些体会? ③你能感受到哪些冬天特有的美丽?用一篇短文表达出来。(请参考书上第3页对这幅图的提示。) 三. 拓展: 1、教师总结:虽然冬季将一切事物归于沉寂,但是却预示着春天的来临。四季的色彩是丰富的,有无限象征意义,四季的更替又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们之间是互相孕育、不断积累、循环往复的。 4

2、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希望同学们学会运用艺术的服光和美术的语言来观察、表达艺术作品和大自然带给我们的感受。 四.作业: 以暖色为主画一幅画 第2课 生活中的暖色 第1课时 教学内容:认识暖色 教学目标:暖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暖色,初步掌握暖色基本知识,并能根据观察或回忆表现生活中以暖色为主的景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色卡,将暖色与冷色分开。学生选择区分冷色与暖色。意图:认识暖色,了解暖色特点:对比中产生冷暖。 二.新课: 1.准备2~3张以暖色为主的图片。2你认为暖色给人什么样的感受?3你喜欢冷色还是暖色?为什么? 2. 你发现生活中、自然界中哪有暖色? 什么场合使用暖色?(火、阳光、花朵;喜庆、欢快、热闹的场所) 3、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4、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给你的感受。 5

三.小结: 通过这节课你学到什么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暖色 教学目标:了解暖色知识,体验暖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以暖色为主的画中冷暖的搭配和感受。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以上节课所学内容导入 二.新课: 1、分析自已带的图片中哪些是暖色。 2、暧色画中的少部分冷色起什么作用? 3、介绍一幅画的名称、色彩以及给你的感受。 4、分析名家名作《红色的房间》表现方法,谈谈你的感受。 三.作业: 仿照马蒂斯《红色的房间》,选用与其不同的暖色改画一幅作品。 第3课 生活中的冷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冷色 教学目标: 冷色的色彩特点和所表达的感受。能运用冷色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6

画。 教学重难点: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冷色.初步掌握冷色基本知识,并能以冷色为主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欣赏书中图片《水》导入 二.新课: 1、出示色卡分析冷色 2、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明确色彩的冷暖是在对比中产生的道理。 3、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 三.小结: 回忆本课时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生活中的冷色 教学目标: 了解冷色知识,体验冷色带来的感受,提高学生色彩审美感受能力。 教学重难点: 运用点染的方法画一幅风景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前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 7

二.新课: 1、出示色卡分析冷色 2、冷色卡中再分析偏冷和偏暖色。举例说明对比关系。明确色彩的冷暖是在对比中产生的道理。 3、欣赏冷色表现水的图片,淡一谈冷色给你的感受。(冷色给人的感受:清爽、宁静、安详、庄重、高雅、朴素)四、讲授新课: 演示运用冷色表现水波纹方法:将冷色滴洒在盆水中(不要搅匀)趁色彩没有完全散开,将生宣纸覆盖在水面上.浸透轻拿出即可呈现自然水纹。 三.作业: 组织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准备好水盆、颜料、生宣纸 。 小组合作完成作业。 第4课 快乐的人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快乐的人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可以应用于线造型的各种各样的媒材,发现线材的美感并进行艺术创造。了解线材的基本制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研究身边各种各样的线材,通过对身边线材的搜集、整理和组织,进行不同人物动态的造型。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 8

1、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2、听到这样的音乐,你是不是觉得浑身都想动起来? 3、这样的音乐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你觉得什么样的动作最能表现这段音乐? 二.新课: 1.小组研究:表演并体会:当你活动时,主要是哪里在动? 2. 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你喜欢哪—件?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3.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 三.小结: 回忆所学内容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艺术创造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的习惯,培养学生的集体合作精神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人物动态夸张、生动及线材连接点的处理。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让学生听一段节奏轻松欢快的音乐,伴着音乐欣赏不同风格的歌舞表演。 9

二. 新课: 1.分析、研究材中学生作品:你喜欢哪—件?为什么?什么样的人是快乐的?你打算运用怎样的造型突出表现快乐? 2.欣赏书中作品,看看他们如何用线材表现快乐的动感?你觉得哪里的造型是难点?和同学交流一下。 3.技法指导: 根据个人的喜好与力度情况,选择适合的线材进行表现。 教师就出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有些东西(螺丝钉、铅笔、曲别针)不属于线材,你觉得它们像什么?能够与线材有机地配合使用吗?启发了你哪些想? 三.创作实践: 提出作业要求:个人独立创作或与别人合作完成有快乐动态的人物雕塑造型。 第5课 自行车局部写生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线造型能力。 教学重难点: 了解自行车的基本结构,学习线造型的表现方法。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10

语言组织教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讨论:你喜欢自行车吗?你有自行车吗?自行车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二、探究式学习活动 提问: l、自行车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线有什么不同?( 车把、车轮、车身、车上的线条有许多变化,比如,车条是直线、车筐是交叉线、链子上是曲线„ ) 2、谁能到黑板上画出自行车的某一部分?(组织同学们猜一猜是哪部分。) 教师用线演示自行车局部写生方法,引导学生观察线的变化和衔接等。学生观察、学习用线写生的方法。 三.小结: 你了解了自行车吗?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自行车局部写生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探究中,相互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意识。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以及认真细致的观察习惯。 教学重难点: 如何用线精细地表现自行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