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五
计算机网络实验课 Lab5_Wireshark_IP

Outline
• IP Datagram
• Experimental Procedures • Questions
IP Datagram
Experimental Procedures(windows)
• Step 1: Start Wireshark. • Step 2: Start Pingplotter
• 实验报告中的IP地址不能一样
• 截图后请配上文字说明 举例: The IP address of my computer:172.18.63.180
Thank you!
• Enter address: • Set packet size as 56, press Trace.
• Step 3: Pingplotter
• set packet size as 2000 • press Resume.
• Step 4: Pingplotter
• set packet size as 3500, • press Resume.
• Step 5: Stop Wireshark. • Step 6: Analysis the captured result
and answer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Select the first ICMP Echo Request message
• 12. Print out the second fragment of the fragmented IP datagram. What information in the IP header indicates that this is not the first datagram fragment? Are the more fragments? How can you tell? (答案请截图,10分)
计算机网络实验3-实验5

3ARP协议分析实验0B实验一、实验目的●理解IP 地址与MAC 地址的对应关系;●理解ARP 协议报文格式;●理解A RP 协议的工作原理与通信过程。
二、实验内容●ARP 请求报文与应答报文格式;●同一子网内两台机器间的ARP 协议的工作过程;●不同子网上的两台机器间的ARP 协议工作过程。
三、实验原理、方法和手段(1)ARP 请求报文与应答报文格式硬件类型协议类型硬件地址长度协议地址长度操作发送者硬件地址(0~3 字节)发送者硬件地址(4~5 字节)发送者IP 地址(0~1 字节)发送者IP 地址(2~3 字节)目的硬件地址(0~1 字节)目的硬件地址(2~5 字节)目的IP 地址(0~3 字节)操作类型:1—ARP 请求;2—ARP 响应;3-- RARP 请求;4—RARP 响应;四、实验条件(1)报文捕获工具Ethereal、EtherPeek 或SimpleNPTS 协议分析软件;(2)应用协议环境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第 3 页 共 10 页每个学生的 PC 机(安装 Windows xp 操作系统)处于同一个 LAN ,另外有 一个服务器如学校的 WEB 服务器处于另外一个网络。
五、实验步骤(1)同一子网内两台机器间的 ARP 协议的工作过程●主机 A (IP 地址为 A.A.A.A )与主机 B (IP 地址为 B.B.B.B )属于同一个子网;●在主机 A 上的 DOS 命令提示符下运行 arp –d 命令,清空主机 A 的 ARP高速缓存;●在主机 A 上的 DOS 命令提示符下运行 arp –a 命令,检查主机 A 的 ARP高速缓存区,此时 A RP 缓存区应为空;●在主机A 上的DOS 命令提示符下运行:Ping B.B.B.B ,同时用抓包工具捕获A 与B 之间的数据通信报文,并做如下工作:——在捕获的报文中找出主机A 和主机B 之间通讯的ARP 询问请求报文和应答报文;——分析ARP 请求及应答报文的各字段,包括源、目的以太网地址、源、目的IP 地址、数据报文类型。
2024版《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

使用`tracert`命令跟踪路 由路径
使用`ping`命令测试网络 连通性
使用`netstat`命令查看网 络连接状态
实验结果与分析
1. 网络配置结果 展示主机名、IP地址、子网掩码和默
认网关的配置结果 2. TCP/IP协议分析结果
展示捕获的数据包,并分析各层协议 头部信息,包括源/目的IP地址、源/ 目的端口号、协议类型等
01 1. 环境搭建
02
安装和配置实验所需的软件和工具,如虚拟机、操作系
统、网络模拟器等;
03
构建实验网络拓扑,包括内部网络、外部网络和防火墙
等组成部分。
实验内容和步骤
2. 防火墙配置
选择一种防火墙软件或设备,如iptables、pfSense等; 配置防火墙规则,包括访问控制列表(ACL)、网络地址转换(NAT)、 端口转发等;
1. 连接路由器和交换机, 并启动设备
实验步骤
01
03 02
实验内容和步骤
3. 配置路由器接口,并启用路由协议 4. 配置交换机VLAN,并启用STP 5. 验证配置结果,确保网络连通性
实验结果与分析
01
实验结果
02
路由器和交换机配置成功,网络连通性良好
03
各设备运行状态正常,无故障提示
04
分析
02 如何提高网络服务器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03
如何优化网络服务器的性能?
04
在实际应用中,如何管理和维护网络服务 器?
05
实验五:网络安全与防火 墙配置
实验目的和要求
理解和掌握网络安全的基本概念和原 理;
通过实验,了解防火墙在网络安全中 的作用和重要性。
《计算机网络》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
2. 掌握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包括交换机、路由器等。
3. 学习网络协议的作用和配置方法,如TCP/IP、DHCP等。
4. 通过实验加深对网络故障诊断和排除能力的培养。
二、实验内容1. 实验环境实验设备:一台PC机、一台交换机、一台路由器、双绞线、网线等。
实验软件:Windows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等。
2. 实验步骤(1)网络设备连接首先,将PC机通过网线连接到交换机的一个端口上。
然后,将交换机的另一个端口连接到路由器的WAN口。
最后,将路由器的LAN口连接到PC机的另一台交换机上。
(2)网络设备配置①交换机配置进入交换机命令行界面,配置交换机的基本参数,如VLAN ID、IP地址、子网掩码等。
②路由器配置进入路由器命令行界面,配置路由器的接口参数,如WAN口和LAN口的IP地址、子网掩码等。
同时,配置路由协议,如静态路由、动态路由等。
③PC机配置在PC机的网络设置中,将IP地址、子网掩码、默认网关等信息设置为与路由器LAN口相同的参数。
(3)网络测试①测试PC机与交换机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交换机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交换机通信。
②测试PC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路由器的IP地址,检查PC机是否能够与路由器通信。
③测试不同VLAN之间的连通性在PC机中ping另一个VLAN中的设备,检查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是否能够相互通信。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1)PC机与交换机之间连通(2)PC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3)不同VLAN之间的设备相互通信2.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一个简单的计算机网络,并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网络设备之间的连通性、VLAN之间的通信等。
通过查阅资料和调试,我们解决了这些问题,加深了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解。
四、实验总结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掌握了网络设备的配置方法。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

计算机网络原理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组成部分及其功能;3.学习使用网络配置工具进行网络的配置和管理;4.掌握网络通信的基本步骤和网络协议的作用;5.通过实验,加深对计算机网络的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二、实验环境1. 操作系统:Windows 10;2. 软件工具:Packet Tracer;3.实验设备:计算机、路由器、交换机。
三、实验内容1.网络配置实验通过使用Packet Tracer软件,建立一个简单的局域网,包括一台计算机、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交换机。
使用网络配置工具进行网络的配置和管理,实现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以及计算机与交换机之间的通信。
2.网络通信实验通过Ping命令测试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的连通性,并观察分组的传输过程。
同时,使用Wireshark抓包工具,捕获网络数据包,并分析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
可以观察到IP地址、MAC地址以及各类协议的使用情况。
四、实验步骤1. 打开Packet Tracer软件,创建一个场景,包括一台计算机、一台路由器和一台交换机。
2.使用网络配置工具,给计算机、路由器和交换机分配IP地址,并设置子网掩码。
3.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将计算机所在的网段加入到路由器的路由表中。
4. 在计算机上通过命令行窗口,使用Ping命令测试与路由器的连通性。
5. 同时,启动Wireshark抓包工具,并对网络通信进行抓包。
6. 观察Ping命令的结果,判断是否与路由器连通。
7. 分析Wireshark抓包结果,观察数据包的结构和内容,了解网络通信的基本原理和过程。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网络配置实验通过网络配置工具,成功配置了计算机、路由器和交换机的IP地址,并设置了子网掩码。
通过配置路由器的路由表,实现了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的通信以及计算机与交换机之间的通信。
2.网络通信实验Ping命令的结果显示,计算机与路由器之间连通正常。
计算机网络实验五局域网组建

实验五局域网的组建实验目的:1.了解局域网的拓扑结构类型及特点2.熟悉局域网基本硬件组成;3.能够根据网络基本需求进行局域网的组建规划4.理解并掌握Internet Intranet 与Extranet的关系及应用。
实验内容:1.组建一个局域网有哪些步骤?2.局域网有哪些种类?目前流行哪些?种类:以太网,令牌网,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FDDI),异步传输模式网(ATM),无线局域网,交换网。
目前流行的局域网只有以太网(课本99页)3.某单位共有两栋楼,分别称A楼与B楼,楼与楼之间距离120米,A楼共有四层,每层有信息点13个点,B楼共有两层,每层有信息点15个。
现在该单位要组建本单位的局域网,把两栋楼连接起来,你作为该单位的网络管理员,要求你完成如下工作:(1)做出该单位要购买组建局域网的材料预算,包括水晶头、网卡、网线、交换机(或集线器)数量等(提示:每个信息点按60米长算,每箱线按300米算,交换机或HUB要注明端口数,注意五类线的最大长度。
(2)要求画出网络拓朴结构图,并画出五类线直连线的顺序(按568B 标准做)(3)给该单位划分子网,给出子网掩码和子网地址,说明计算方法(提示,IP 地址可以用C类的保留地址)(1)13*4+15*2=82个信息点 82个网卡喽,水晶头=82*2=164个。
共6层楼,6台交换机(24口)喽,当然还要加上一台三层交换机(12口)。
82*60/300=17箱网线。
(2)怎么画图呀,百度能画吗?(3)6层楼,就划8个子网吧。
192.168.1.0/27.构建有线1、无线路由器10M|100M、无线AP一个(D-LINK3200)、48口交换机两个、16口交换机一个、网线18箱(用4900M)、2盒水晶头(180个)。
2、结构:总线型结构和星型结构相结合。
图我就不用画了吧,很简单。
3、这个随便你自己高就行了吧(比如:一楼:10.17.0.1-0.20.二楼:10.17.0.21--0.40下面自己搞啊)无线构建:1、无线路由器一个,无线AP一个,普通无线路由器10\100m的4个。
实验五 计算机网络基本算法的实现

第6章实验五计算机网络基本算法的实现6.1 实验目的1. 熟悉IP数据报、UDP数据报的差错检验方法,即反码求和的工作原理。
2. 掌握反码求和的实现方法。
6.2实验内容1. 熟悉IP数据报、UDP数据报的差错检验方法。
2. 编写反码求和的程序,并调试通过。
6.3 实验要求每位同学在TC2.0环境下编程实现IP数据报和UDP数据报反码求和程序,并利用所提供数据进行验证。
6.4 实验步骤6.4.1 IP数据报反码求和程序设计Step1:输入程序框架在TC环境下输入如下程序框架:#include "stdio.h"/* 反码求和函数,输入被求和的字节数组(buf:数据起始地址,count:16位段数),返回求和结果*/unsigned short cksum(unsigned short *buf,int count){unsigned long cksum=0;while(size >1){cksum+=*buf++;size -=sizeof(USHORT);}if(size ){cksum += *(UCHAR*)buf;}cksum = (cksum >> 16) + (cksum & 0xffff);cksum += (cksum >>16);return (USHORT)(~cksum);/* 每位同学自己完善本函数*/}main(int argc,char **argv){FILE *fp;unsigned short buf[10];unsigned short rt;if(argc>1){/* 打开MAC帧数据文件*/fp = fopen(argv[1],"rb");if (fp != NULL){/* 定位到IP数据报首部开始位置*/fseek(fp,14L,SEEK_SET);/* 读取20个字节的IP首部*/fread(buf,2,10,fp);/* 反码求和*/rt = cksum(buf,10);/* 输出求和结果*/printf("CheckSum:%X",rt);/* 关闭文件*/fclose(fp);}else{printf("Open file error");}}else{printf("Usage:Check_Ex ex.dat");}return 0;}Step2:完善cksum函数(反码求和函数)根据反码求和算法完善反码求和函数,并调试成功整个程序。
计算机网络实验指导书第五版

实验一网线的制作及对等网的构建一、实验目的1、掌握网线制作及测试2、利用网线和交换及搭建对等网3、掌握IP参数设置4、了解简单网络诊断技术二、原理概述1、制作网线组建局域网时制作网线是必不可少的一步,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制作网线。
直连线(标准568B):两端线序一样,线序是:白橙,橙,白绿,蓝,白蓝,绿,白棕,棕。
交叉线(568A):一端为正线的线序,另一端为:白绿,绿,白橙,蓝,白蓝,橙,白棕,棕。
PC-PC: 交叉线PC-HUB: 直连线HUB-HUB普通口: 交叉线HUB-HUB级连口-级连口:交叉线HUB-HUB普通口-级连口:直连线HUB-SWITCH: 交叉线HUB(级联口)-SWITCH: 直连线SWITCH-SWITCH: 交叉线SWITCH-ROUTER: 直连线ROUTER-ROUTER: 交叉线不管如何接线,最后完成后用RJ-45测线仪测试。
100BASE-T4 RJ-45对双绞线的规定如下:1、2用于发送,3、6用于接收,4、5,7、8是双向线。
1、2线必须是双绞,3、6双绞,4、5双绞,7、8双绞。
用于交换机到计算机时,按顺序接好即可。
如果用于两台计算机直接相连,需将一边的3、6接另一边的1、2,1、2接另一边的3、6。
也就是将一端的发送接另一边的接收,接收接另一边的发送。
2、对等网对等网络(Peer-to-Peer network),联网的计算机相互之间像平等的伙伴,或对等体一样。
对等网络也被称为工作组(workgroups)。
每台计算机都可以起客户端的作用,也可以起服务器的作用。
三、实验任务1、制作T568B标准的直通(或交叉)双绞线一根。
2、将两台主机H1和H2通过交换机或双绞线连接构成对等网3、配置两台主机,利用ping命令来检查主机之间的连通性。
4、组建工作组实现文件共享四、实验环境主机两台(操作系统为windows2003),交换机一台,非屏蔽超五类双绞线一段,压线钳一把,水晶头若干,测线仪一个,网线若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五、TCP 协议分析实验报告
序号:姓名:学号:成绩
1.实验目的:
理解TCP报文首部格式和字段的作用,TCP连接的建立和释放过程,TCP数据传输过程中编号与确认的过程。
2.实验环境:
连网环境,可以是局域网,也可以是连入Internet的单机。
3.实验步骤:
(1)启动Etherel协议分析软件,并开始抓包。
(2)启动某个基于TCP的应用程序,例如连接某个FTP站点,或通过浏览器访问某个网页。
(3)等出现浏览的网页后停止数据包的捕获。
(4)出现协议分析界面,将filter 一栏填入tcp,则只显示TCP协议信息,通过此信息,可以看到TCP连接的三次握手过程和协商的初始的序列号,数据传输过程以及拆除连接的相应信息。
4.实验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打开捕获文件tcp-ethereal-trace-1,通过捕获的数据包分析TCP建立连接的三次握手的过程,并将TCP建立连接过程中的三个报文填写下来。
字段名称第一条报文第二条报文第三条报文
报文序号 6 7 8
Sequence Number 0 0 1 Acknowedgement Numbber 0 1 1
ACK 0 1 1
SYN 1 1 0
(1)TCP建立连接时的三个报文,其报文首部与其他TCP报文有什么不同?
TCP在建立连接时的三个报文,在报文首部比别的报文多了OPTION的字段
(2)报文首部的OPTION字段的作用是什么?值为多少?
至少一字节的可变长字段,标识哪个选项有效。
如果没有选项,这个字节等于0。
说明选项的结束。
这个字节等于1,表示无需再有操作
它的值为至少一个字节的可变长字段的长度。
(3)分析TCP数据传输阶段的前8个报文,将报文信息填入到表中
报文序号报文种类
(发送/确
认)序号字段确认号字
段
数据长度被确认报
文序号
9 确认 1 764 436 8
10 确认437 764 1440 9
11 发送764 1877 0 11
12 确认1877 764 1440 11
13 确认3317 764 1440 12
14 发送764 4757 0 14
15 确认4757 764 1440 14
16 确认6197 764 1440 15
数据传送阶段第一个报文的序号字段值是否等于连接建立时第三个报文的序号?
不等于,确认号是下一个将要被确认的字段值。
(4)捕获一个拆除TCP连接的数据包,附上捕获截图,主要要包含拆除连接的数据包部分,分析TCP释放连接的过程,选择TCP释放连接过程当中的四个报文,将报文信息填在下表。
提示:打开捕获器—>打开DOS窗口—>输入:telnet 80回车;—>在显示窗口中输入:q 回车;——>停止捕获。
字段名称第一条报文第二条报文第三条报文第四条报文
报文序号21 22 23 24
Sequence Number 441 275 275 442
275 442 442 276 Acknowedgement
Numbber
ACK 1 1 1 0
FIN 1 0 1 0
(5)总结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在实验中,通过分析截取的TCP报文首部信息,可以看到首部中的序号,确认号等字段,这是TCP建立可靠连接的基础。
通过分析三次握手建立和四次握手释放的过程,了解了TCP连接。
2.在实验过程中,要通过看IP地址分析一些问题。
3.开始报文标识与结束报文标识分别为SYN及FIN,分析报文时,注意查看是否为结束与开始时的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