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单元防治原则

细目一预防

要点一未病先防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2.防止病邪的侵害。

要点二既病防变

1.早期诊治。

2.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细目二治则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

治疗方法则是治则的具体化。

要点一正治反治

1.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寒者热之: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法

热者寒之:如里热证用苦寒清热法等。

虚则补之:如阳气虚弱证用温阳益气法。

实则泻之:如痰热壅滞证用清热化痰法。

2.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故其实质上仍是“治病求本”。

(1)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2)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3)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4)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泻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食积所致的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瘀血所致的崩漏,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病证。

要点二治标治本

1.缓则治本

指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如肺痨咳嗽。

2.急则治标

指标病急重,则当先治其标病。如臌胀腹水、大出血、大小便不通、剧烈疼痛。

3.标本兼治

指标病本病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

要点三扶正与祛邪

1.扶正与祛邪的概念

扶正,即扶助正气。扶正多用补虚方法,适用于各种虚证。

祛邪,即祛除病邪,使邪去而正安。祛邪多用泻实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实证。

2.扶正祛邪的应用

(1)扶正—虚性病证。

(2)祛邪—实性病证。

(3)扶正与祛邪兼用—正虚邪盛,扶正易留邪,祛邪易伤正。

(4)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然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而会助邪的病证。

(5)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盛,以正虚为主的病人,因正气过于虚弱,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故应先扶正后祛邪。

要点四调整阴阳

1.损其有余

损其有余是对阴邪或阳邪过盛有余病证的治法。

阳热亢盛的实热证—“治热以寒”,“热者寒之”;

阴寒内盛的实寒证—“治寒以热”,“寒者热之”。

2.补其不足

补其不足是对阴液或阳气的一方虚损、不足病证的治法。

如阴虚不能制阳而致阳热偏盛者,—“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因阳虚不能制阴而致阴寒偏盛者,—“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要点五调理精气血津液

1.调精

包括填精、固精、疏利精气等法。

2.调气

包括补气、调理气机等法。

3.调血

包括补血、调理血运等法。

4.调津液

包括滋养津液、祛除水湿痰饮等法。

5.调理气血津液关系

调理气血津液关系的原则为“有余泻之,不足补之”,从而使其恢复协调。

要点六三因制宜

1.因时制宜

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2.因地制宜

如外感风寒表证,西北地区气候严寒,人们腠理多致密,可重用辛温解表药;东南地区气候温热,人们腠理多疏松,选用辛温解表药较轻。

3.因人制宜

小儿,老人和孕妇,要注意用药的宜忌。比如,少年慎补,老年慎泻即是。

治则总结

治则适应证

一、正治与反治

1.正治寒者热之实寒证(表寒、里寒)

热者寒之实热证(表热、里热)

虚则补之虚证(气、血、阴、阳虚)实则泻之实证(气滞、血瘀等)

2.反治热因热用真寒假热证寒因寒用真热假寒证塞因塞用真虚假实证通因通用真实假虚证

二、治标与治本

1.缓则治本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

2.急则治标大出血、剧烈疼痛、二便不通

3.标本兼治标病本病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

三、扶正祛邪

扶正虚证

祛邪实证

扶正与祛邪

兼用

虚实夹杂

先祛邪后扶

邪盛正虚,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而会助邪

先扶正后祛邪适用于正虚邪盛,以正虚为主的患者。因正气过于虚弱,兼以攻邪,则反而更伤正气

四、调整阴阳

1.损其有余

实热-“治热以寒”,“热者寒之”

实寒-“治寒以热”,“寒者热之”

2.补其不足

阴虚- “壮水之主,以制阳光”

阳虚- “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五、调理精气血液

1.调精填精、固精、疏利精气

2.调气补气、调理气机

3.调血补血、调理血运

4.调津液滋养津液、祛除水湿痰饮

5.调理气血

津液关系

六、三因制宜

因时制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因地制宜风寒感冒,西北地区气候严寒,人们腠理多致密,可重用辛温解表药;东南地区气候温热,人们腠理多疏松,选用辛温解表药较轻

因人制宜小儿,老人和孕妇

例题

1.属于既病防变的治疗措施的是()

A.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B.防止病邪的侵害

C.人工预防

D.早期诊治

E.精神调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既病防变1.早期诊治。2.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2.正治法不包括()

A.寒者热之

B.热者寒之

C.虚则补之

D.实则泻之

E.热因热用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寒者热之: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法

热者寒之:如里热证用苦寒清热法等。

虚则补之:如阳气虚弱证用温阳益气法。

实则泻之:如痰热壅滞证用清热化痰法。

3.“阴中求阳”的病理基础是()

A.阳偏衰

B.阴偏衰

C.阴阳两虚

D.阳偏盛

E.阴偏盛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阴中求阳”的病理基础是阳偏衰,记住求谁谁虚。

4.大出血的治则是()

A.扶正兼祛邪

B.祛邪兼扶正

D.缓则治本

E.标本同治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急则治标指标病急重,则当先治其标病。如臌胀腹水、大出血、大小便不通、剧烈疼痛。

5.不宜采用以补开塞治疗方法的是()

A.脾虚腹胀

B.血虚便秘

C.血枯经闭

D.肾虚尿闭

E.血瘀经闭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瘀血所致的崩漏应是通因通用。

6.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应采用的治法是()

A.扶正

B.祛邪

C.先祛邪后扶正

D.先扶正后祛邪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先祛邪后扶正,适用于虽然邪盛正虚,但正气尚能耐攻,或同时兼顾扶正反而会助邪的病证。

A.阴偏盛

B.阳偏盛

C.阳盛格阴

D.阴盛格阳

E.阴阳互损

7.应采用“以热治热”治法的是()

8.应采用阴阳双补治法的是()

『正确答案』7D,8E

『答案解析』1.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2.应采用阴阳双补治法的是阴阳互损导致阴阳俱损。

A.因时制宜

B.因人制宜

C.因地制宜

D.缓则治本

E.急则治标

9.“用寒远寒,用凉远凉”属于

10.阳虚或阴盛之体,慎用寒凉伤阳之药属于

『正确答案』9A,10B

『答案解析』1.因时制宜: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

2.因人制宜:小儿,老人和孕妇,要注意用药的宜忌。比如,少年慎补,老年慎泻即是。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疗方法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所谓治未病,包括和两个方面的内容。 2.防治原则是、、、、、等的治疗总则。 3.养生又称为,即是和的意思。 4.八法包括、、、、、、、等。 5.正治与反治都是针对疾病的而治的,同属于的范畴。 6.治则与治法不同,治则是治疗立法、处方、用药的,治法是治则的。 二、判断题(正确的以“√”表示,错误的以“×”表示) 1.治法即治疗疾病的总原则。它在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精神指导下,对临床治疗立法、处方、用药,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2.八法是针对八纲辨证以及方药的主要作用而概括出来的基本治疗方法。() 3.治病求本,就是要寻找出疾病的根本原因,并针对其根本原因来进行治疗。() 4.由于疾病变化的复杂性,常有标本主次的不同,因而在治疗上就有先后缓急的区别。() 5.损其偏盛,主要是对阴阳偏盛,即阴或阳的一方过盛有余的病证,采用“损其有余”的治法。如用滋阴以制阳法,运用“壮水之主,以制阳光”之法则。() 6.同病异治,指同一种疾病,由于病情的发展和病机的变化,以及邪正消长的差异,机体的反应性不同,治疗上应根据其具体情况,运用不同的治法加以治疗。() 7.因人制宜指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质、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等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治疗。() 8.使用汗法时,如果病人正气素虚,则应根据其阴虚、阳虚、气虚、血虚等的具体症状,在解表剂中适当配伍滋阴、助阳、益气、养血等药物,以达到扶正祛邪的目的。() 三、选择题 [A型题] 1.下列不属于反治法的是() A.寒者热之 B.热因热用 C.寒因寒用 D.塞因塞用 E.通因通用 2.患者久咳,兼有便溏、乏力,医用六君子汤,属于()治法 A.治病求本 B.益火消阴 标本兼治C. D.塞因塞用 E.虚则补其母

中医学题库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点题库(临一)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 考点 1.防治原则的治疗总则。 2.中医治未病的含义。 3.未病先防的内容。 4.治病求本的概念。 5.正治与反治的概念。 6.标本缓急的含义。 7.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8.三因制宜的含义。 9.中医基本治法中“汗、和、温、清、补”的定义。10.清法、补法的注意事项。 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防治疾病的总原则:(B ) A未病先防B清淡饮食 C既病防变D治病求本 E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于:(D ) A早期治疗B治病求本 C急则治其标D先安未受邪之地 E扶正祛邪 3.“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A ) A假寒证用寒药B虚寒证用寒药 C实寒证用寒药D虚热证用寒药 E实热证用寒药 4.以下哪一项不是未病先防的内容:(B ) A“避其毒气”B审因论治

C调摄精神D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 E加强锻炼 5.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一般采用:(B ) A扶正为主B先扶正后祛邪 C祛邪为主D先祛邪后扶正 E扶正与祛邪 6.用“扶正祛邪并用法”所治疗的病证有:(A ) A邪气盛,正气已衰B邪气盛,正气未衰 C正气虚,邪气未盛D邪祛正虚 E邪正俱盛 7.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治病求本”的治法:(D ) A热因热用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未病先防E寒因寒用8.下列哪个病证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方法:(A ) A大出血B阴虚内热 C脾虚腹泻D气血两虚 E阳虚外寒 9.疾病的标与本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C ) A本质与现象B原发病与继发病 C外感与内伤D先病与后病 E原因与结果 10.素体气虚感受寒邪用益气解表法治疗属:(B ) A急则治其标B标本兼治 C缓则治其本D因时制宜 E以上都不是 11.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B ) A提高治愈率B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 C尽早确立治疗方法D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E以上均不是 12.以上不属于治则的是:(B ) A治病求本B活血化瘀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中医护理的基本原则 预防为主预防,是指采取一定的措施,防止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学历来十分重视预防,早在《内经》中就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强调“防患于未然”。《素问.四报导神大论》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科。”指出了“治未病”的重要意义。 治未病包括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两方面内容。 1、未病先防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做好各种预防工作,防止疾病的发生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要提高正气,关键要增强。《素问.遗篇.刺法论》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为了防止疾病的发生,必须注意精神的调摄、身体的锻炼、饮食起居护理、避免过度和适当的药物预防等方面。 ① 调摄精神。中医认为精神神志活动,与人体的生理、病理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突然强烈或反复、持续的精神刺激,可使人体气机逆乱,气血阴阳失调而发病。如过喜伤心、暴努伤肝、过思伤脾、恐惧伤肾等。在疾病过程中,情绪波动或突然的精神刺激,均可导致疾病恶化。而心情舒畅、精神愉快,则使气机通畅,气血和平,有利于疾病康复。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可见,做好情志护理,保持精神上安定清静愉快,对提高正气,预防疾病的发生或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② 加强身体锻炼。汉代医家华佗根据“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创造了“五禽戏”。说明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能增强体质,减少疾病的发生。对慢性疾病,通过太极拳、八段锦等锻炼,也有助于关节流利、气机通畅,达到早日康复。

③ 生活起居护理。要保持身体,精神充沛,益寿延年,就应懂得自然变化规律,适应自然环境的的变化,对饮食起居、劳逸等有适当的节制和安排。如《素问.上古天真论》说的:“亡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④ 药物预防。《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有“小金丹……服十粒,无疫干也”预防疾病的记载。早在明清时代,人痘接种法已得到推广。还有用苍术、雄黄等烟熏以消毒防病等。近年来中草药预防疾病有了很大发展,取得很好效果。如用贯众、板蓝根或大青叶预防,用茵陈、栀子等预防,马齿苋预防痢疾等。 (2)防止病邪的侵害:要做好未病先防除了采用以上四方面措施外,还应防止病邪的侵害,因病邪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如讲究卫生,防止水源、和环境的污染;对“虚邪贼风,避之有时”,对“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应“避其毒气”;对生活起居方面,应起居有常、饮食有节、不妄作劳等,都是防止病邪侵害的有效方法。 2、既病防变做好未病先防是预防疾病积极而理想的措施。但如果疾病已经发生,则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及时、果断采取一切护理措施,防止疾病的发展和传变。 (1)在疾病尚未明确诊断时,护理人员要加强观察,通过病员出现的症状、体征及期有关情况的综合分析,为医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防止疾病的发展。 (2)捕捉并发症的先兆,防止疾病传变。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常可出现病情突变或并发症发生。如高热病人出现热极动风或邪热内陷心包的抽风或昏迷等。若护理人员能及早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可挽回逆势,使病员转危为安。 (3)掌握疾病的传变规则和途径,及早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医学源流论》中说:“……是故传经之邪,先夺其未至,则所以断敌之要道也,横暴之疾,而急保其未病,则所以守我之岩疆也,挟宿食而病者,先除其食,则敌之资粮已焚……。”《金匮

安全生产试题-第九章-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

第九章生产经营单位职业健康管理与职业病防治 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于(B)正式实施。 A、2001年10月27日 B、2002年5月1日 C、2002年1月1日 2、职业病指(B)。 A、劳动者在工作中所患的疾病 B、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 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C、工人在劳动过程中因接触粉尘、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的疾病 3、对从事职业活动的劳动者可能导致职业病的各种危害统称(C)。 A、职业病危害 B、职业危害 C、职业危害因素 4、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C)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统称职业 病危害因素。 A、粉尘、物理、化学因素 B、粉尘、物理、放射 C、物理、化学因素、生物因素 5、(B)依法享受国家规定的职业病待遇。 A、接触职业有害作业的工人 B、职业病病人 C、接触有毒、有害的劳动者 6、依据法律规定,对职业病防治工作及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活动进行监督检查的机关是 (A) A、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B、县级以上安全监督管理部门 C、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7、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C)。 A、同时设计,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B、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 C、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8、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设置(A)。 A、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B、警示标识 C、警示说明和警示语言 9、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B)对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检 测、评价。 A、必要时 B、定期 C、不定期 10、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A)如实告知劳动 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A、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 B、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C、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 11、职业病危害因素侵入人体的途径有:(C)

防治原则

中医基础理论——第八单元防治原则 细目一预防 要点一未病先防 1.调养身体,提高正气抗邪能力。 2.防止病邪的侵害。 要点二既病防变 1.早期诊治。 2.根据疾病传变规律,先安未受邪之地。 细目二治则 治则,即治疗疾病的法则。 治疗方法则是治则的具体化。 要点一正治反治 1.正治:是逆其证候性质而治的一种常用治疗法则,又称逆治。 寒者热之:如表寒证用辛温解表法 热者寒之:如里热证用苦寒清热法等。 虚则补之:如阳气虚弱证用温阳益气法。 实则泻之:如痰热壅滞证用清热化痰法。 2.反治:是顺从疾病假象而治的一种治疗方法,又称从治。从,是指采用方药的性质顺从疾病的假象,故其实质上仍是“治病求本”。 (1)寒因寒用:是以寒治寒,即用寒性药物治疗具有假寒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阳盛格阴的真热假寒证。

(2)热因热用:是以热治热,即用热性药物治疗具有假热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阴盛格阳的真寒假热证。 (3)塞因塞用:是以补开塞,即用补益的药物治疗具有虚性闭塞不通症状的病证。适用于因虚而闭阻的真虚假实证。 (4)通因通用:是以通治通,即用通利的药物治疗具有实性通泻症状的病证。适用于食积所致的腹痛,泻下不畅,热结旁流,瘀血所致的崩漏,膀胱湿热所致的尿频、尿急、尿痛等病证。 要点二治标治本 1.缓则治本 指在病情缓和、病势迁延、暂无急重病状。如肺痨咳嗽。 2.急则治标 指标病急重,则当先治其标病。如臌胀腹水、大出血、大小便不通、剧烈疼痛。 3.标本兼治 指标病本病并重,或标本均不太急时。 要点三扶正与祛邪 1.扶正与祛邪的概念 扶正,即扶助正气。扶正多用补虚方法,适用于各种虚证。 祛邪,即祛除病邪,使邪去而正安。祛邪多用泻实的方法,适用于各种实证。 2.扶正祛邪的应用 (1)扶正—虚性病证。 (2)祛邪—实性病证。

主治医师 (中医骨伤科学)-防治原则(精选试题)

主治医师 (中医骨伤科学)-防治原则 1、气虚感冒患者,宜选用的治则是 A.急则治其标 B.缓则治其本 C.标本同治 D.先扶正后法邪 E.先祛邪后扶正 2、二便不利宜选用的治则是 A.急则治其标 B.缓则治其本 C.标本同治 D.先扶正后法邪 E.先祛邪后扶正 3、寒病见寒象,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急则治标 B.缓则治本 C.逆治 D.从治 E.扶正

4、寒病见热象,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急则治标 B.缓则治本 C.逆治 D.从治 E.扶正 5、痰涎壅塞的治疗原则是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气 6、里热极盛,反见四肢发凉,其治疗原则是 A.因人制宜 B.因时制宜 C.因地制宜 D.治病求本 E.祛除邪气

7、邪实为主而正气未衰者,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扶正 B.祛邪 C.扶正祛邪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8、正虚邪实而正虚为主者,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扶正 B.祛邪 C.扶正祛邪 D.先扶正后祛邪 E.先祛邪后扶正 9、妇女因血虚而致月经闭止,应采用的治则治法是 A.塞因塞用 B.通因通用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标本兼治 10、湿热痢疾初期,出现腹痛,便脓血,里急后重应采用的治则治法

A.塞因塞用 B.通因通用 C.寒者热之 D.热者寒之 E.标本兼治 11、”寒者热之”所属的治法是 A.治标 B.正治 C.反治 D.补其偏衰 E.因人制宜 12、”热因热用”所属的治法是 A.治标 B.正治 C.反治 D.补其偏衰 E.因人制宜 13、结合病人年龄、性别、体质、生活习惯等确定的治则治法所属的

第九章 防治原则

第九章防治原则 【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中医养生学认为探索衰老机制的中心环节是: A.肾中精气的盛衰 B.心肺的功能状态 C.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 D.肝肾精血互化的状态 E.肾中精气的盛衰和脾的功能状态 2.下列不属于顺应自然养生的是( ) A.用寒远寒,用热远热 B.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C.顺应四时调摄 D.昼夜晨昏调养 E.起居有常 3.下列何项非中医饮食养生所提倡: A.药膳保健 B.注意饮食卫生 C.提倡饮食有节 D.克服饮食偏嗜 E.强调高营养饮食 4.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 A.提高治愈率 B.尽早确立治疗方法 C.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D.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 E.以上均不是 5.下列不属于既病防变方法的是( ) A.人工免疫 B.早期诊断 C.早期治疗 D.先安未受邪之地 E.阻截病传途径 6.不属于治则的是: A.治病求本 B.扶正祛邪 C.调理气血 D.活血化瘀 E.调治脏腑 7.“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当属: A.早治防变 B.治病求本 C.调理脏腑 D.调理气血 E.三因制宜 8.下列何项属正治法则: A.标本兼治 B.塞因塞用 C.寒者热之 D.因人制宜 E.寒因寒用 9.下列何项非属逆治法则: A.热因热用 B.寒者热之 C.热者寒之 D.虚则补之 E.实则泻之 10.下列何项属反治法则( ) A.实则泻之 B.通因通用 C.虚则补之 D.培土生金 E.滋水涵木 11.下列何项不属从治法则( ) A.寒因寒用 B.热因热用 C.通因通用 D.热者寒之 E.寒因寒用 12.“阴中求阳”的治疗方法是指: A.在扶阳剂中适当佐以滋阴药 B.滋阴剂中适当佐以扶阳药 C.在温阳散寒同时佐以扶阳 D.在清泻阳热同时佐以滋阴 E.以上皆是 13.“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指( ) A.阴中求阳 B.阳中求阴 C.阳病治阴 D.阴病治阳 E.治寒以热 14.攻补兼施治则适用于何证: A.虚证 B.真实假虚证 C.实证 D.真虚假实证 E.虚实夹杂证 15.真实假虚证的治疗原则应是: A.祛邪兼扶正 B.扶正兼祛邪 C.先祛邪后扶正D‘单独祛邪 E.先扶正后祛邪 16.真虚假实证的治疗原则应是: A.单独祛邪 B.单独扶正 C.先扶正后祛邪 D.扶正兼祛邪 E.祛邪扶正并重 17.“通因通用”适用于下列哪种病证: A.脾虚泄泻 B.肾虚泄泻 C.食积泄泻 D.气虚泄泻 E.寒湿泄泻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资料

《中医基础理论》培训资料 梁学亮 一、中医学的基本特点 中医学的理论体系是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在唯物论和辩证法思想指导下,逐步形成的,它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指导实践。这一独特的理论体系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整体观念,二是辨证论治。现分述如下: 1、整体观念。 中医学整体观念包括人是一个有机整体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性。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问,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人类是在适应自然与社会环境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 2.辨证论治。 辨证论治是运用中医学理论辨析有关疾病的资料以确立证候,论证其治则治法方药并付诸实施的思维过程。辨证,是在认识疾病的过程中确立证候的过程,即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有关疾病的所有资料,包括症状和体征,运用中医理论进行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及发展趋向,然后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证候的过程。 二、《中医基础理论》的主要内容 《中医基础理论》主要阐述人体的生理、病理、病因,以及疾病的防治原则等基本理论知识。内容共分:阴阳五行、藏象、气血律液、经络、病因与发病、病机、防治原则等七部分叙述。 1. 阴阳五行,是我国古代的哲学,具有唯物和辩证的观点。中医学运用它来阐明人体的结构、生理、病理,并指导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本书着重介绍阴阳五行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其在中医学里的应用。 2.藏象学说,是研究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脏腑组织器官与外界环境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导临床各科辨证论治的理论基础。本章具体阐明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生理功能和相互联系。 3.气血律液,主要阐述气、血、津液的生成、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从而说明气、血、津液既是脏腑功能活动的产物,又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4.经络学说,是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的相互关系的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络,是人体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组织器官,通行气血的一个完整的组织系统。本章着重阐述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分布、走向与交接规律、循行路线,经络的生理功能及经络学说在病理、诊断、治疗上的运用。 5.病因与发病,主要阐述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特点及其所致病症的临床表现。并说明疾病的发生,是由于人体内外环境的失调。 6. 病机,是阐述病理变化的一般规律,主要的有正邪斗争、阴阳失调、气血失常、内生五邪、脏腑经络功能失常等。 7.防治原则,即防病和治病的基本法则。强调预防为主,主张“治未病”,对控制疾病的发生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治疗法则主要介绍“治病求本”,“扶正祛邪”,“调整阴阳”,

中医学题库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

第七章防治原则与治法考点 1.防治原则的治疗总则。 2.中医治未病的含义。 3.未病先防的内容。 4.治病求本的概念。 5.正治与反治的概念。 6.标本缓急的含义。 7.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概念。 8.三因制宜的含义。 9.中医基本治法中“汗、和、温、清、补”的定义。10.清法、补法的注意事项。 试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哪项不属于中医防治疾病的总原则:(B )A未病先防B清淡饮食 C既病防变D治病求本 E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2.见肝之病,先实其脾气,这种治疗属于:(D )A早期治疗B治病求本 C急则治其标D先安未受邪之地

E扶正祛邪 3.“寒因寒用”的治疗法则是:(A ) A假寒证用寒药B虚寒证用寒药 C实寒证用寒药D虚热证用寒药 E实热证用寒药 4.以下哪一项不是未病先防的内容:(B ) A“避其毒气”B审因论治 C调摄精神D药物预防及人工免疫 E加强锻炼 5.正虚邪实而不耐攻伐的病人,一般采用:(B )Axx为主B先xx后祛邪 C祛邪为主D先祛邪后xx Exx与祛邪 6.用“扶正祛邪并用法”所治疗的病证有:(A ) A邪气盛,正气已衰B邪气盛,正气未衰 C正气虚,邪气未盛D邪祛正虚 E邪正俱盛 7.下列除哪项外都属于“治病求本”的治法:(D )A热因热用B通因通用C寒者热之D未病先防8.下列哪个病证应采取急则治其标的方法:(A )A大出血Bxx热

C脾虚腹泻D气血两虚 Exx外寒 9.疾病的标与本的概念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C )A本质与现象B原发病与继发病 C外感与内伤D先病与后病 E原因与结果 10.素体气虚感受寒邪用益气解表法治疗属:(B )A急则治其标B标本兼治 C缓则治其本D因时制宜 E以上都不是 11.对疾病力求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目的:(B )A提高治愈率B中止其病情的发展变化 C尽早确立治疗方法D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E以上均不是 12.以上不属于治则的是:(B ) A治病求本B活血化瘀E寒因寒用 C扶正祛邪D调治脏腑 E调理气血 13.“见肝之病,当先实脾”的治疗原则当属:(A )A既病防变B治病求本 C三因制宜D调理气血

标准预防原则

标准预防原则及措施 主讲人:杨楠3月日 (一)标准预防的原则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完整的皮肤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二)标准预防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 ②接触两病人之间;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病人时。 2、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的非完 整性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同一病人需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口罩/眼罩/隔离衣在所进行的操作有可能产生血液或其它体液喷溅时应戴 眼罩、口罩、穿防护衣,以防医务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适当处理污染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 污染其它病人、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灭菌。 5、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前,清洁环境表面(包括病人床及床旁仪器的 消毒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6、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污染衣物及微生物的传 播。

7、锐利仪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置,以防刺伤;操作时针头套不必重新套上,当必 须重新套上时应用仪器而不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它操作。一次性应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它锐利物品应置于适当的防水耐刺的容器内,该容器尽可能的被置在工作处。需要复使用的尖锐器械也应置于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至再处理部门。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医院感染定义 (一)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传播三要素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医院感染主要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2、直接接触 3、间接接触 4、飞沫传播

5、空气传播 6、水、食物、生物媒介物传播 7、医源性传播(药物、血液) 8、垂直传播 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 1、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 2、工作对象(易感者) 3、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传染性疾病、医疗器械、化学物质、放射物质 4、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5、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6、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7、所有医务人员均存在感染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 8、所在诊疗过程均具有潜在危险性,其中以锐器误伤最为常见 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1、传统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2、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 3、无菌操作技术的问题 4、环境条件的问题 标准预防概念(standardprcaution)

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概念的提出 “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s,SP)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5年提出的,于1996年在全美实施。 我国1999年引人并在2000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新旧感染控制观念的差别

防治原则

防治原则 客观性试题 一、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编号填表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机体病变的客观表现,是判断疾病、进行辩证的主要而原始的依据。”是下列哪项的内涵?() ①证 ②症 ③病 ④辩证 【答案】② 2、“邪气盛”的病人适宜哪种治法?() ①扶正 ②祛邪 ③扶正与祛邪并用 ④先祛邪后扶正 【答案】② 3、根据不同季节、气候的特点来考虑治疗用药的原则是下列哪项的内涵?() ①三因制宜 ②因时制宜 ③因地制宜 ④因人制宜 【答案】②

4、用寒凉药物治疗热性病是一种什么治法?() ①寒者热之 ②热者寒之 ③实者泻之 ④虚者补之 【答案】② 5、阳热之体慎用温热药是一种什么治法?() ①热者寒之 ②缓则治其本 ③先祛邪后扶下 ④因人制宜 【答案】④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每个正确答案的编号分别填入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没有选全或有选错的该题不得分) 1、辩证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①辩证性 ②整体性 ③复杂性 ④原则性 ⑤灵活性 【答案】②③④⑤ 2、下列哪些属于正治法?()()()()() ①虚则补之 ②实由泻之 ③寒因寒用 ④热因热用 ⑤热者寒之

【题解】正治是采用与疾病性质相反的方法和药物来进行治疗,具体措施有: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由泻之 【答案】①②⑤ 3、下列哪此些是反治方法?()()()()() ①异病同治 ②寒因寒用 ③热因热用 ④塞因塞用 ⑤通因通用 【题解】反治是采用一些与表症状(假象)性质相同的药物来治疗,具体内容有:寒因寒用、热因热用、塞因塞用、通因通用。 【答案】②③④⑤ 4、下列哪些属于标本治法的具体内容?()()()( )() ①急则治标 ②缓则治本 ③标本兼顾 ④先治本后治标 ⑤先治标后治本 【题解】标本治疗法则,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临床应用或治本,或治标,或先治标后治本,或标本兼治,或先治本后治标,主要是视病情变化适当掌握,但根本问题在于抓住主要矛盾,做到治病求本。 【答案】①②③④⑤ 5、下列哪些是泻以祛邪的方法?()()()()() ①发表 ②渗湿 ③温阳 ④行气 ⑤化瘀

职业暴露预防原则及防护措施处理方式及报告程序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预防原则及防护措施 1、医院内所有区域应当采取标准预防。 2、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包括: ①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当戴手套; ②脱去手套手后立即洗手; ③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后应当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④医务人员的工作服、脸部及眼睛有可能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到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如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他人的血液、体液或者被其污染过的物品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⑤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保证充足的光线,并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⑥、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取正确的消毒措施。 3、医务人员使用的防护用品应当符合国家医用级标准,如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面罩、隔离衣、手套、鞋套等。 4、医护人员的分级防护 ⑴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①、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防护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②、严格执行洗手与手消毒制度。 ③、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粘膜的防护。 ⑵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留观室、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病人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

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病人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病人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进入隔离留观室和专门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防护服或隔离衣、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粘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⑶三级防护:适用于为病人实施吸痰、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的医务人员。 除二级防护外,还应当加戴面罩或全面型呼吸防护器。 职业暴露现场紧急处理: ①小型事故:任何一种小的损伤,包括皮肤的破损或刺伤等都可能与传染性物质接触,必须用肥皂和水冲洗,如果可能尽量挤出损伤处的血液,使用70%乙醇或其他皮肤消毒剂,立即进行医疗处理; ②皮肤污染部位用水和肥皂冲洗,并用适当的消毒剂浸泡,例如70%乙醇或皮肤消毒剂(外科用药)。 ③针刺和切割伤:怀疑皮肤有损伤或针刺时,建议尽可能挤压伤口,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压,然后用大量的水冲洗; ④眼睛溅入液体:眼睛溅入液体,立即用水冲洗。必须迅速。避免揉擦眼睛。连续冲洗至少十分钟。 ⑤衣物污染:尽快脱掉隔离衣以防止感染物触及皮肤并防止进一步扩散。脱掉防护手套。洗手并更换隔离衣及手套;如果个人衣物被污染,应立即将污染处浸入消毒剂。 ⑥重大事故是指严重损伤或暴露,应有主管领导和专家到场并提供指导。 ⑦涉及污染物的重大损伤及泼溅 发生泼溅事故后应立即采取措施保护易污染物质;如果怀疑有严重事故,应按较严重情况处理并采取以下措施: 疏散人员,防止污染扩散;控制污染,并防止人员再进入;通知实验室主管领导、安全负责人,查清情况,确定消毒的程序。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93828

《中医基础理论》习题集 绪论 第一章阴阳五行 第二章藏象 第三章气血津液 第四章经络 第五章病因与发病 第六章病机 第七章防治原则 绪论 一. 选择题: 1. 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时期是: A A. 先秦、秦、汉 B. 两晋、隋、唐 C. 宋、金、元 D. 明清 E. 近代 2. “寒凉派”的代表医家是: A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张从正 D. 朱震亨 E. 李杲 3. 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的医家是:D A. 张元素 B. 刘河间 C. 张子和 D. 朱震亨 E. 李杲 4. 提出“三因学说”的医家是:B A. 张从正 B. 陈无择 C. 张仲景 D. 巢元方 E. 孙思邈 二. 多项选择题: 1. 标志中医理论体系形成的代表性著作有:ABC 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杂病论》 D. 《针灸甲乙经》 E. 《千金要方》 2. 属于“金元四大家”的是: A. 张元素 B. 刘完素 C. 吴又可 D. 朱震亨 E. 李杲 第一章阴阳五行 一、选择题: 1. 昼夜之中,属于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 上午 B. 上半夜 C. 中午 D. 下午 E. 下半夜 2. “阴病治阳”适用于: A. 阴损及阳 B. 阳损及阴 C. 阴盛则阳病 D. 阳虚则阴盛 E. 阴盛则寒 3.“阴中求阳”、“阳中求阴”治法确立的理论依据是: A. 阴阳对立制约 B. 阴阳交感相错 C.阴阳互根互用 D. 阴阳相互消长 E. 阴阳相互转化 4. 按五行生克关系,肝为脾之: A. 母 B. 子 C. 所胜 D. 所不胜 E. 所克 5. 属于子玻郯母的是: A. 肺玻郯肾 B. 肝玻郯肾 C. 心玻郯肾 D. 脾玻郯肾 E. 肝玻郯脾 6. 根据五行相克规律,肺的所不胜是: A. 肝 B. 肾 C. 心 D. 脾 E. 胃 7. 情志与五行配属,思属于: A. 木 B. 土 C. 金 D. 水 E. 火 8. 下列各项中属于“实则泻其子”的是: A. 肝实泻肾 B. 肺实泻脾 C. 肝实泻肺 D. 肝实泻心 E. 心实泻肝 第二章藏象 一、单项选择题 1. 既属六腑之一,又属奇恒之腑的脏器是: A. 膀胱 B. 三焦 C. 胆 D. 脑 E. 女子胞 2. 气血生化之源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3. 称为全身阴阳之根本的脏是: A. 心 B. 肝 C.脾 D. 肾 E. 肺 4. 在体液代谢中起最主要作用的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5. 当人安静时,血主要归藏于: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6. 肾在液为: A. 泪 B. 涎 C. 汗 D. 唾 E. 涕 7. 心对血液的主要作用是: A. 化生血液 B. 推动血行 C. 固摄血液 D. 贮藏血液 E. 调节血量 8. “朝百脉”是何脏的功能: A. 心 B. 肝 C. 脾 D. 肾 E. 肺

标准预防原则

标准预防原则 1.何为标准预防? 答:标准预防是针对医院所有患者和义务人员所采取的一组预防感染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咳痰礼仪、患者安置、处理污染的医疗物品与环境及安全注射等。 2.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答:标准预防的基本原则是: (1)认定所有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被传染的感染源,应采取相应的隔离和防护措施。 (2)适用于医疗机构的所有患者。 (3)目的是预防感染原在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传播。 3.标准预防的措施有哪些? (1)手卫生:洗手和手消毒。 (2)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在预期可能接触到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其他潜在传染性物质时,正确的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包括手套、口罩、防护面罩、护目镜、隔离衣、防护用品、帽子、鞋等。 (3)呼吸卫生/咳嗽礼仪:主要针对进入医疗机构的伴有呼吸道感染征象的所有人员,尽早采取感染控制措施,预防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传播。 (4)正确安置及运送患者,防止感染原传播。 (5)及时、正确的处理污染的医疗器械、器具、织物和环境,防止其成为感染原的传播媒介。 (6)安全注射:对接受注射者无害;实施注射操作的医务人员不暴露于可避免的危险中; 注射的废弃物不对他人造成危害。 4.何为手卫生?手卫生能降低医院感染吗? 答: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 手卫生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因为经手接触传播,是病原微生物在患者之间的主要途径。不良的手部卫生室引起医源性感染、促使耐药菌传播、导致医院感染爆发的主要因素。手卫生措施是标准预防的重要措施之一,是保证患者获得高质量医疗保健的一项基本措施。清洁的手能预防疾病,挽救生命。 5.WHO提出的“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指什么? 答:“手卫生五个重要指征”是指:在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体液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应执行手卫生。 6.如何正确的洗手? 答:洗手时,应先用流动水使双手充分浸湿;再去适量肥皂或者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而后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清洗指背、指尖和指缝,必要时增加对手腕的清洗;最后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用干手巾或纸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

中医基础理论 防治原则练习题

中医基础理论防治原则练习题 一、A1 1、“西北之气,散而寒之”体现的治病原则为 A、治病求本 B、因人制宜 C、因地制宜 D、因时制宜 E、既病防变 2、对患者大小便不利应采用的治法是 A、治标 B、治本 C、先治标后治本 D、反治 E、标本兼治 3、脾虚运化无力引起的腹部胀满,治疗应选用的法则是 A、通因通用 B、塞因塞用 C、寒因寒用 D、虚则补之 E、实则泻之 4、热因热用适用于 A、实热证 B、虚热证 C、真寒假热证 D、真热假寒证 E、寒热错杂证 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就邪正双方来说,正气是本,邪气是标 B、从病因与症状来说,病因是标,症状是本 C、从疾病先后来说,旧疾是本 D、从疾病先后来说,新病、继发病是标 E、从疾病先后来说,原发病是本 6、虚则补之属于 A、逆治法 B、治标法 C、从治法 D、反治法 E、治本法 7、反治法是 A、顺从疾病本质而治 B、逆其疾病本质而治

C、顺从疾病假象而治 D、逆其疾病假象而治 E、反常的治疗方法 8、先安未受邪之地属于 A、治病求本 B、急则治标 C、既病防变 D、未病先防 E、因时制宜 9、属于正治法的是 A、热因热用 B、寒因寒用 C、通因通用 D、寒者热之 E、塞因塞用 10、扶正与祛邪兼用,适用于 A、正气虚,邪气不盛 B、邪气盛,正气未衰 C、正气虚,邪气盛 D、正虚邪盛,但正气尚耐攻伐 E、邪盛正虚,正气不耐攻伐 二、B 1、A.寒因寒用 B.热因热用 C.塞因塞用 D.通因通用 E.虚则补之 <1> 、对真热假寒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 B C D E <2> 、对热结旁流应采用的治疗原则是 A B C D E

滑坡的防治原则和常见防治措施

滑坡的防治原则和常见防治措施 刘明辉(河北省保定地质工程勘查院)摘要: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本文就滑坡的成因进行了详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安全防护措施。 关键词:滑坡;诱发因素;防治措施 0.引言 近年来,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形势异常严峻,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异常艰巨。根据官方数据统计,仅2010年,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30670起,造成人员伤亡的地质灾害382起,直接经济损失63.9亿元,其中滑坡22329起,是地质灾害种类中最多的地质灾害之一。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它经常会破坏地面工程、环境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惨重等现状。 1.滑坡易发生的地段及主要诱发因素 总体上来说,滑坡一般多发于岩、土体比较破碎、疏松,地形起伏变化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一些山区丘陵和工程建设活动、矿石开发剧烈的地区,通常也是滑坡多发地带。 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 (1)降雨因素:大雨、暴雨和长时段的连续降雨等使地表水渗入坡体,既软化了岩、土及其中的软弱面,削弱阻滑力,又附加了坡体自重,极易诱发滑坡。 (2)地震动效应:地震引起坡体晃动,破坏坡体平衡,也易引发滑坡。 (3)地表水的冲刷、浸泡作用:河流、湖泊等水体不断冲刷、浸泡坡脚,削弱坡体的支撑力或软化岩土降低其强度,也可能会促使滑坡发生。

(4)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爆破、切坡加载、地下采空、水库蓄(泄)水、引水渠渗漏、施工机械强烈振动等人类活动均会改变坡体的原始平衡状态,可能会诱发滑坡。 2.滑坡防治原则 滑坡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预防滑坡发生和治理已经发生的滑坡两大领域。“预防”是针对尚未产生严重变形与破坏的斜坡,或者是针对有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治理”是针对已经产生严重变形与破坏、有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或者是针对已经发生滑坡的斜坡。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加强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治理,预防滑坡的发生;一方面要加强前期地质勘察和研究,妥善治理已经发生的滑坡,使其不再发生。要保证做到“防中有治,治中有防”。 同时,滑坡防治应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宣传教育措施、政策法规措施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治,才能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因此,滑坡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 3.滑坡防治工程措施 根据滑坡防治原则,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的原则结合边坡失稳的因素和滑坡形成的内外部条件,治理滑坡的一般工程措施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①消除或削弱使斜坡稳定性降低的各种因素; ②降低滑坡体的下滑力和提高滑坡体的抗滑力;③保护附近建筑物的防御措施。 ㈠、消除或削弱使斜坡稳定性降低的因素 这项措施是指在斜坡稳定性降低的地段,消除或削弱使斜坡稳定性降低的主导因素的措施。可分为以下两类: 1、针对改变斜坡形态的因素的措施为了使斜坡不受地表水流冲刷,防止海、湖、水库波浪的冲蚀和磨蚀,可修筑导流堤(顺坝或丁坝)、水下防波堤,也可在斜坡坡脚砌石护坡,或采用预制混凝土沉排等。 2、针对使斜坡岩土体强度降低的因素的措施 (1)防止风化 为了防止软弱岩石风化,可在人工边坡形成后,用灰浆护面,或者在坡面上砌筑一层浆砌片石,并在坡脚设置排水设施,排除坡体内的积水。对于膨胀性较

滑坡防治原则与工程措施

关于瓦依昂库区滑坡失事的相关思考 摘要:意大利瓦依昂水库库岸滑坡是世界上著名的损失最惨重的滑坡事件。也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环境工程地质灾害事件。本文是在参考、引用了国内外很多有关该滑坡的论著基础上经分析研究编写而成的。总结出防治水库库岸滑坡灾害的一些经验和教训,为研究同类型滑坡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滑坡;灾害;预警;治理 一、瓦依昂库区滑坡 瓦依昂坝位于意大利阿尔卑斯山东部皮亚韦(Piave)河支流瓦依昂河下游河段,距离最近的城市为瓦依昂市。距汇入皮亚韦河的瓦依昂河河口约2km。混凝土双曲拱坝,最大坝高262m,水库设计蓄水位722.5m,总库容1.69亿立方米,有效库容1.65亿立方米。水电站装机容量0.9万kW。施工年份1956~1960年。 1957年施工时即发现岸坡不稳定。1960年2月水库蓄水,同年10月当库水位高程为635m时,左岸坡地面出现长达1800~2000m"M"形张开裂缝,并发生了70万立方米的局部崩塌。当即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限制水库蓄水位;在右岸开挖一条排水洞,洞径4.5m,长2km。在水库蓄水影响下,经过3年缓慢的蠕变,到1963年4月,在2号测点测出的总位移量达338cm。9月25日前后,14d的日位移量平均达到1.5cm。9月28日至10月9日,水库上游连降大雨,引起两岸地下水位升高,并使库水位雍高。10月7日,2号测点所进行的最后一次观测测得总位移已达到429cm,其中最后12d的位移量为58cm。1963年10月9日,岸坡下滑速度达到25cm/d,晚上22时41分岸坡发生了大面积整体滑坡,范围长2km、宽约1.6km,滑坡体积达2.4亿立方米。滑坡体将坝前1.8km长的库段全部填满,淤积体高出库水面150m,致使水库报废(当时的库容为1.2亿立方米)。滑坡时,滑动体内质点下滑运动速度为15~30m/s,涌水淹没了对岸高出库水面259m的凯索村。涌浪还向水库上游回溯到拉瓦佐镇,波高仍有近5m。滑坡时,涌浪高达250m,漫过坝顶,漫顶水深约150m。约有300万立方米水注入深200多米的下游河谷,涌浪前锋到达下游距坝1400m的瓦依昂峡谷出口处,立波还高达70m,在汇口处,涌入皮亚韦河,使汇口对岸的兰加隆镇和附近5个村庄大部分被冲毁,共计死亡1925人。 在涌浪到来之前产生了巨大的空气冲击波,冲击波和水浪的破坏力极强,地下厂房的工字梁扭曲后被剪断,调压室钢门被推出达12m。当时在左岸管理大楼内的20多名技术人员,在右岸办公室和旅馆的40人,除有1人幸存外,其余全部死亡。 滑坡及涌浪对拱坝形成约400万t推力,由于坝体设计安全余量较大,施工质量较好,而且两岸坝肩均经过锚固和灌浆处理,拱坝经受住了巨大荷载的冲击,除左坝肩顶混凝土被冲坏一段(破坏深度达1.5m,长9m)外,基本末受严重破坏。 事故发生之后意大利政府组织了对事故原因的大量调查研究,1977~1988年又由美国专家进行了重新评估。对滑坡原因取得了以下共识: (1)地质水文因素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