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能耗的模拟与分析
建筑行业中的建筑能耗模拟技术应用案例

建筑行业中的建筑能耗模拟技术应用案例随着国际和国内对于能源消耗和环境保护的需求越来越高,建筑行业正朝着更加节能和环保的方向发展。
建筑能耗模拟技术应用成为建筑行业中一项重要的工具。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几个建筑能耗模拟技术的应用案例。
首先,我们来看一个住宅建筑的能耗模拟实例。
某城市的一处住宅小区在进行装修前,利用建筑能耗模拟技术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通过收集该地区的气候数据、建筑材料的热性质参数和建筑结构参数,模拟出该住宅小区的热负荷和能耗情况。
然后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节能设计和优化。
最终,该住宅小区的能耗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实现了节能目标。
其次,我们来看一个商业建筑的能耗模拟实例。
某企业决定建设一个办公楼,并希望能够在建筑设计阶段就对能耗进行评估。
他们利用建筑能耗模拟技术模拟了办公楼在不同季节和不同用途情况下的能耗。
通过模拟结果,企业可以对建筑外墙、窗户和太阳能利用等方面进行优化设计。
他们还通过模拟预测了办公楼未来的能耗情况,以便为建筑的运行和维护提供参考。
这个案例的成功应用,使得该企业在建筑设计和运营阶段都能够更好地控制能耗。
另外,建筑能耗模拟技术在教育机构中的应用也具有很大的潜力。
以某大学为例,他们利用建筑能耗模拟技术对校内建筑群的能耗进行了评估。
通过对校园内每个建筑的建筑结构、朝向、用途以及设备选型等因素的模拟和分析,大学可以了解到每个建筑的能耗分布情况。
这为大学的能源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模拟结果的基础上,大学还可以根据能耗情况对建筑进行改造和优化,以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为师生提供更加舒适的学习和工作环境。
最后,建筑能耗模拟技术的应用也可以帮助公共建筑提高能效。
以某政府办公大楼为例,他们希望在投入使用前对大楼的能耗进行评估。
通过建筑能耗模拟技术,政府可以预先了解到大楼在不同工作时间和季节的能耗情况,根据模拟结果进行优化设计,并采取相应的节能措施。
这样一来,政府在使用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控制能耗,降低能源支出,达到节能减排的目标。
绿建模拟分析报告

绿建模拟分析报告1. 引言绿色建筑是指在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各个阶段,充分考虑生态环境、资源利用等因素,以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并提供健康、舒适的室内环境的建筑。
绿色建筑在能源消耗、水资源利用、废物减产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
本文将通过模拟分析的方法,对绿色建筑的效益进行评估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改进建议。
2. 模拟分析方法2.1 数据收集和准备为了进行绿色建筑模拟分析,首先需收集和准备相关的数据。
包括建筑的设计参数、能源消耗数据、水资源利用数据等。
2.2 模型建立根据收集的数据,建立绿色建筑的模型。
可以使用EnergyPlus、eQuest等能源模拟软件进行建筑能耗模拟,以评估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
2.3 模拟分析通过对模型进行模拟分析,可以得到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室内环境舒适度等指标。
3. 绿色建筑模拟分析结果根据模拟分析的结果,可以得到以下几个关键指标:3.1 能源消耗通过模拟分析,得出了绿色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
与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在能源消耗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例如,绿色建筑在冬季取暖时的能源消耗要比传统建筑低40%。
3.2 室内环境舒适度绿色建筑在室内环境舒适度方面也有很大的改善。
通过模拟分析可以得到绿色建筑的室内温度、湿度等参数,可以评估室内环境的舒适度。
3.3 水资源利用绿色建筑在水资源利用方面也表现出优势。
通过模拟分析可以得到绿色建筑的水资源利用情况,包括雨水收集、灰水回用等方面的数据。
4. 建议和改进建议根据绿色建筑模拟分析的结果,可以提出以下建议和改进建议:4.1 提高建筑保温性能通过模拟分析发现,建筑保温性能对能源消耗影响较大。
因此,建议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加强建筑保温措施,减少能源消耗。
4.2 加强建筑隔音措施模拟分析结果显示,绿色建筑在隔音性能方面有所欠缺。
建议在绿色建筑设计中加强隔音措施,提高室内环境舒适度。
4.3 精细化管理水资源利用通过模拟分析发现,绿色建筑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一定的浪费。
建筑能耗模拟分析.pptx

书山有路
目前有许多可用于全年建筑冷热负荷计算的计算机建筑能耗模 拟软件。如 DeST、PKPM、EnergyPlus、DOE-2、ESP-r 等。 1DOE2 DOE-2 是现今世界上最为流行的建筑能耗分析和建筑能耗 模 拟软件。冷热负荷的能耗模拟模拟采用的反应系数法,假定室内温 度恒定,不考虑不同房间之间的相互影响。
书山有 路
建筑能耗模拟析
建筑能耗包括室内能耗、新风能耗、附加能耗。室内能耗包括围 护结构能耗、空气渗透能耗、室内热源散热形成的能耗。具体的计算 可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进行计算。 空调区的建筑能耗, 应根据所服务空调区的同时使用情况、空调系统的类型及调节方式, 按各空调区逐时能耗的综合最大值或各空调区能耗的累计值确定,并 应计入各项有关的附加能耗。 各空调区逐时能耗模拟的综合最大值, 是从同时使用的各空调区逐时能耗相加之后得到的数列中找出最大 值;各空调区能耗的累计值,即找出各空调区逐时能耗的最大值并将 它们相加在一起,而不考虑它们是否同时发生。
2 EnergyPlus 是在 BLAST 和 DOE-2 的基础上开发的,兼具两者的 优点以及一些新的特点。EnergyPlus 是一个建筑能耗逐时模拟引擎, 采用集成同步的负荷/系统/设备的模拟方法。EnergyPlus 采用CTF 来计算墙体、屋顶、地板等的瞬态传热,采用热平衡法计算负荷。 3ESP-r 是在欧洲应用非常广泛的建筑能耗模拟分析软件。 ESP-r采 用半隐式差分格式求解导热方程。可以计算房间各个内、外 表面的 太阳辐射得热;模拟整个建筑各个房间之间的空气流动;基于 人体 活
例如:当采用变风量集中式空调系统时,由于系统本身具有自适 应各空调区建筑能耗变化的调节能力,此时即应采用各空调区逐时建 筑能耗的综合最大值;当采用定风量集中式空调系统或末端设备没有 室温控制装置的风机盘管系统时,由于系统本身不能适应各空调区建 筑能耗的变化,为了保证最不利情况下达到空调区的温湿度要求,即 应采用各空调区建筑能耗的累计值。 设计负荷是按照标准规定的室 内外计算参数进行的负荷计算的结果,它是全年负荷中的最大冷(热 ) 负荷,是选择设备最大容量的依据,并不代表实际运行负荷。实 际上 全年室外气象参数在逐时变化,而室内的热湿环境参数也是在逐 时变 化,因此,采用动态能耗模拟计算进行建筑全年能耗分析的变 化,为 空调系统提供真实的能耗分析设计依据。
建筑能耗模拟与分析论文【精编版】

建筑能耗模拟与分析论文《住宅建筑能耗的特点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节能途径》住宅建筑能耗的特点及其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节能途径摘要:本文首先回顾了国际上对于建筑能耗的模拟的研究工作,然后对住宅建筑能耗的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在研究的初始阶段,可以使用单位地板面积上的能耗等指标作为住宅建筑能耗的评价指标,建筑能耗但是由于这些指标都是针对某一特定的能耗系统提出的,因而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如何确定一个更为全面、更为客观的评价指标让是一个重要研究内容。
关键词:建筑能耗评价指标正文:一、前言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建筑能耗(这里狭义的建筑能耗概念)在各国国民经济总能耗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现在全世界每年约有1/3的能源用于维持建筑物内各能耗系统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迫切要求下,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节约建筑能耗成为各国能源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使用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研究建筑能耗的特点、确定评价建筑能耗的指标,以达到约束现有建筑能耗水平、规划未来建筑能耗目标的目的。
住宅建筑能耗和商业建筑能耗是民用建筑能还得两个部分。
住宅建筑与商业建筑相比,虽然功能单一,但是住宅建筑能耗更受室内居住人员的影响,因为更具有不确定性,从而给建筑能耗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
下文首先回顾国际上对于住宅建筑能耗的研究工作,其次根据这些研究工作分析住宅建筑能耗的特点,最后指出确定住宅建筑能耗指标时必须考虑、解决的问题。
2、对建筑能耗研究工作的回顾由于住宅建筑能耗是民用建筑能耗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国际上已经广泛开始了对建筑能耗的研究。
Yan 研究了气候变化对于香港地区住宅电量消耗的影响,发现由于亚热带气候的原因,香港地区住宅电量消耗与室外空气干球温度有紧密联系,而且还受到室内人员的着衣情况、室外天空的云量的影响。
同时还发现住宅用燃料种类和经济水平密切相关,即随着经济的发建筑能耗展,燃料种类已经从煤油转向了天然气和电能;根据对200个家庭的环境调查结果,发现香港家庭的主要用电设备是空调器(约占总用电量的36.8%)、冰箱(26.7%)和照明(10%)。
严寒地区公共建筑超低能耗模拟分析

关键词:超低能耗建筑,能耗模拟,能耗分析1超低能耗建筑和能耗模拟随着全球变暖现象加剧,健康舒适的超低能耗建筑成为严寒地区建筑的发展重点。
据调查,欧洲各国目前都在逐步建造和推广超低能耗建筑甚至近零能耗建筑。
以德国为例,德国被动房建筑的节能达90%。
超低能耗建筑的发展使得建筑能耗的模拟分析成为必须。
通过对超低能耗建筑的能耗模拟与分析,可以使能耗评价更加准确,使其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进行经济性分析等。
我国目前已建成的严寒地区常规公共建筑节能都达到65%,吉林省现行的采暖设计是《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节能65%)》,而超低能耗建筑节能达80%及以上。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建筑能耗模拟得到很大发展,相关的研究与应用在建筑设计、建筑调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优化控制等方面展开。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集成化设计是建筑设计的发展方向,建筑能耗模拟将成为被集成的一个功能,真正起到辅助和优化建筑设计的作用。
对于既有建筑,建筑能耗模拟的应用主要在于建立建筑能源系统的基准线模型,用于建筑能耗系统的能效评价、经济性评价和优化基准。
2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2.1项目工程概况吉林建筑科技学院超低能耗建筑示范工程及其研发中心,超低能耗建筑部分与工程实训中心形成主辅体,总建筑面积3925m2,超低能耗部分建筑面积约1200m2,总高度8.1m,二层框架结构。
内设实验室、体验室及会议室等。
项目总投资约500万元,是全国首批超低能耗建筑标志性项目。
2.2围护结构设计该工程外墙保温构造采用外墙外保温系统,在190mm厚的砌块墙体外做140mm厚苯板,外加80mm厚岩棉和50mm厚保温砂浆,加上饰面板及抹灰后外墙总厚度480mm,外墙平均传热系数K<0.1W/(m2•K)。
屋顶为钢筋混凝土屋面板上做300mm厚B1级保温板,上铺1∶10水泥膨胀珍珠岩(最薄处30厚),上面做干湿两道4mm厚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将保温厚度提高到300mm,实现屋顶传热系数K<0.1W/(m2•K)。
建筑能源系统的模拟与分析

建筑能源系统的模拟与分析一直是建筑能源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建筑能耗的关注度不断提高,建筑能源系统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建筑能源系统的模拟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建筑能源消耗的情况,为节能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就建筑能源系统的模拟与分析进行深入探讨,通过案例分析和数据对比,阐述建筑能源系统模拟与分析的重要性和方法。
一、建筑能源系统的模拟与分析概述建筑能源系统的模拟与分析是指通过计算机建模软件对建筑物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模拟和分析。
通过对建筑热力学性能、气候条件、建筑形态等因素的考虑,可以预测建筑能源系统的运行情况,为节能改进提供科学依据。
建筑能源系统的模拟与分析是建筑能效评价的重要手段,也是制定节能和标准的基础。
二、建筑能源系统模拟的方法与技术建筑能源系统的模拟主要包括建筑热力学模拟、建筑能源消耗模拟和建筑动态模拟等。
建筑热力学模拟是指对建筑物的传热、传质和热容量等热力学性能进行模拟分析,通过计算建筑的传热性能和室内热舒适度,为建筑节能设计提供依据。
建筑能源消耗模拟是指对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模拟分析,通过计算建筑的能耗结构和能耗情况,为建筑节能管理提供依据。
建筑动态模拟是指对建筑的动态变化过程进行模拟分析,通过考虑建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运行情况,为建筑节能改进提供依据。
建筑能源系统模拟的技术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建筑信息模型技术、仿真软件等。
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可以对建筑物的结构、材料和设备进行模拟分析,为建筑能效评价提供依据。
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对建筑物的各项信息进行集成管理和模拟分析,为建筑能源消耗预测提供依据。
仿真软件可以对建筑的动态运行情况进行模拟分析,为建筑节能改进提供依据。
三、建筑能源系统模拟与分析的案例分析以某高层建筑为例,通过对其建筑热力学性能、气候条件和能源系统的模拟分析,可以发现建筑的热传导和热辐射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建筑的能源消耗较高。
通过对建筑的传热性能和室内热舒适度进行模拟分析,可以发现建筑的隔热性能和空调系统的运行情况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建筑能耗模拟示例、碳汇相关数据、建筑碳排放计算与评价示例(一)

建筑能耗模拟示例、碳汇相关数据、建筑碳排放计算与评价示例(一)
建筑能耗模拟示例、碳汇相关数据、建筑碳排放计算与评价示例
建筑能耗模拟是建筑节能、优化设计的重要工具之一,能够为建筑节能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
建筑能耗模拟的基本步骤为:建筑信息输入、选取能源分析软件、选择建筑能耗模拟方案、模拟运行及分析结果。
其中选择适合的模拟方案非常重要,只有科学合理的模拟方案才能够准确预测建筑能耗情况。
以某居住用途建筑为例,建筑总面积3000平米,采用风冷蓄热泵空调系统、屋顶光伏发电、LED照明等节能技术,进行建筑能耗模拟分析,具体数据如下:
建筑总能耗:191025.74kWh/年,碳排放量81.41t/年,能源综合利用效率:68.5%。
其中使用煤电发电的电能占比为8.2%,太阳能占比为23.7%,剩余能量取自电力协议和政府推广的清洁能源,节省能源开支4.67万元/年,建筑等级达到国家1级节能标准。
在进行建筑碳排放计算和评价时,需要结合碳汇相关数据进行综合分析。
碳汇是指吸收或稳定碳的自然或人工系统,如绿色植物、森林、海洋等,能够吸收建筑用能排放的碳并将其固定在系统内,达到减少碳排放的目的。
以上述某居住建筑为例,根据碳汇数据分析,该建筑的碳汇量为
39.7t/年,实现建筑碳中和的效果,对于减少建筑碳排放、节能降耗具有重要作用。
总之,建筑能耗模拟、碳汇相关数据、建筑碳排放计算与评价是建筑节能减排工作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技术手段对建筑能耗进行管控,达到节能减排要求,将成为未来建筑设计和运行的重要趋势。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能耗分析

建筑设计中的建筑能耗分析作为人们居住的最基本场所,建筑的设计和建造对于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环境保护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在建筑设计中,建筑能耗分析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它可以帮助设计师们减少建筑能耗,节约能源,达到环保节能的目的。
本文将从建筑能耗分析的意义、方法和应用示例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建筑能耗分析的意义1. 环保节能建筑能耗分析可以帮助设计师们评估一栋建筑的能耗量,从而能够采取相应的措施减少能源消耗,避免大量的能源浪费。
这有助于减少城市的碳排放和减缓全球气候变化。
2. 节约成本大部分建筑的能源消耗是由空调、照明、供暖和通风这几个方面造成的。
通过建筑能耗分析得出节能方案,不仅可以减少能源消耗,也可以降低业主的运营成本和维护成本。
3. 提高建筑品质建筑能耗分析也是提高建筑品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分析,可以了解建筑的能源消耗情况。
在设计建筑时,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更好地考虑建筑的通风、采光、遮阳等方面,提高居住的舒适性和质量。
二、建筑能耗分析的方法1. 建筑能耗检测建筑环境中的温度、湿度、光照、噪音等因素都会影响建筑的能耗。
因此,对建筑环境进行检测可以得出实际的能源消耗情况。
例如,在冬季,可以通过对建筑内外的温度进行检测,来判断建筑的散热情况。
2. 建筑朝向和布局分析建筑的朝向和布局会对能源消耗产生影响。
如南北朝向的建筑在冬季可以利用阳光保温,而东西朝向的建筑则不太适合在冬季使用。
同时,建筑的布局也需要进行科学分析,防止建筑内部空气流通不畅等问题。
3. 能耗仿真模拟能耗仿真是一种基于计算机的模拟分析技术,通过对建筑模型进行电脑模拟,以预测建筑的能耗情况。
能耗仿真可以有效地帮助设计师评估建筑的能耗情况,并提出有效的节能方案。
三、建筑能耗分析的应用示例1. 交通枢纽建筑在交通枢纽建筑中,有很多复杂的能源供应、通风、空调等系统。
对于这类建筑,需要进行建筑蒸汽能耗分析,以便有效地评估建筑内各个系统的能耗,进而进行优化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能耗的模拟与分析
发表时间:2019-01-11T14:47:16.667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0期作者:高冠盛[导读] 目前,在缓解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矛盾的各种途径中,建筑节能被认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天津天地伟业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市 300000
摘要:目前,在缓解经济发展与能源短缺矛盾的各种途径中,建筑节能被认为是最直接有效的方式。
建筑节能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办公建筑由于其能耗比较高、节能潜力大更是建筑节能的重点。
建筑设计过程的节能考虑十分重要,建筑能耗模拟也正对建筑设计过程中的节能决策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这种背景下,建筑能耗模拟技术作为建筑节能设计中强有力的工具,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关键词:建筑能耗;模拟软件;能耗模拟与分析的应用
正文
首先谈一下建筑能耗的概念。
建筑能耗有两种定义方法:广义建筑能耗是指从建筑材料制造、建筑施工,一直到建筑使用的全过程能耗。
狭义的建筑能耗,即建筑的运行能耗,就是人们日常用能,如采暖、空调、照明、炊事、洗衣等的能耗,他是建筑能耗中的主导部分。
随着经济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建筑消费的重点将从“硬件(装修和耐用的消费品)”消费转向“软件(功能和环境品质)”消费,因此保障室内空气品质所需的能耗(空调、通风、采暖、热水供应)将会迅速上升。
而在建筑能耗中,空调能耗又占有主要比例,约为2/3左右。
建筑能耗与工业能耗、农业能耗及交通运输能耗共称为民生能耗,我国空调能耗占有总能耗的22%左右。
建筑能耗包括室内能耗、新风能耗、附加能耗。
室内能耗包括围护结构能耗、空气渗透能耗、室内热源散热形成的能耗。
具体的计算可参照《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进行计算。
空调区的建筑能耗,应根据所服务空调区的同时使用情况、空调系统的类型及调节方式,按各空调区逐时能耗的综合最大值或各空调区能耗的累计值确定,并应计入各项有关的附加能耗。
各空调区逐时能耗模拟的综合最大值,是从同时使用的各空调区逐时能耗相加之后得到的数列中找出最大值;各空调区能耗的累计值,即找出各空调区逐时能耗的最大值并将它们相加在一起,而不考虑它们是否同时发生。
建筑环境是由室外的气候条件、室内的各种热源的发热状况以及室内外通风状况所决定的。
建筑环境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也必须随着建筑环境状况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调节,以实现满足舒适性以及其它要求的建筑环境。
由于建筑环境的变化是由众多因素所决定的一个复杂过程,因此只有通过计算机模拟计算的方法才能有效地预测建筑环境在没有环境控制系统时和存在环境控制系统时可能出现的状况。
建筑能耗模拟除了需要建筑设计的数据,当地的室外气象资料也是非常重要的信息。
建筑能耗模拟是全年8760h逐时的动态模拟,因此需要逐时的气象数据。
建筑能耗模拟所需要的气象参数包括太阳辐射、温度、湿度、风速、风向、云量、大气压力等约10到13种数据。
模拟往往采用典型气象年的气象数据。
典型气象年的数据可以根据过去多年的气象数据,通过一定的方法建立。
模拟软件是建筑能耗模拟的工具。
现在有许多个大型工程中得到应用。
不同类型的模拟软件,各个软件有各自的特点,并且面对众多的模拟软件,要进行比较和做出选择并还在不断的发展。
有些模拟软件计算详细精确,但是不容易。
选择软件时首先要考虑清楚所要解决的问使用起来很复杂,要求的专业知识较高,它们在过去通常用于研究目的,例如DOE-2,BLAST,ESP-r,TRN-SYS和Energy-Plus。
这些详细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通常是逐时、逐区模拟建筑能耗,考虑了影响建筑能耗的各个因素,如建筑围护结构、HVAC系统、照明系统和控制系统等。
在建筑物寿命周期分析(LCC)中,建筑能耗模拟软件可对建筑物寿命周期的各环节进行分析,包括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管理。
另外还有一些相对简单的软件,例如Energy-10,ENER-WIN和EnergyScheming等。
这些软件可以进行建筑全年能耗的评估,用于系统方案的比较选择。
在国内,清华大学的建筑能耗模拟软件Dest影响较大,并已经在几个大型工程中得到应用。
面对众多的模拟软件,要进行比较和做出选择并不容易。
选择软件时首先要考虑清楚所要解决的问题,软件并非功能越强大就越好,因为这种软件往往更昂贵,并且由于使用复杂而更易出错。
另外要考虑软件使用的成本,包括培训、计算机资源等。
建筑能耗模拟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建筑物能耗预测与设计优化。
对于一个建筑物来说,建筑造型及其围护结构形式对它的能耗有决定性的影响。
它们直接影响到建筑物与室外环境的热量传递、自然通风、自然采光,而与这些相关的负荷占建筑采暖通风空调负荷的70%以上。
因此,不同的建筑设计形式将导致很大的能耗差别。
但是建筑设计形式对能耗的影响是复杂的,很难简单地进行判断。
例如加大外窗的面积可以增加自然采光,冬天可以增加太阳辐射热量,减少采暖能耗,但夜晚又会增加向室外的传热,增大采暖能耗;夏季还会增加室内的得热量,增大空调的能耗。
这样要判断建筑设计的优劣必须依靠计算机的动态能耗模拟。
目前,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利用建筑节能技术耗模拟技术来分析建筑设计与能耗的关系。
魏玲等人利用建筑能耗模拟分析了窗户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得到了减少南京地区全年空调建筑物由热传递及太阳辐射引起的窗户能耗的3条措施。
陈红兵等人利用软件研究了天津地区窗户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周孝清等人利用DOE-2软件对广州一办公楼的不同外围护结构进行了能耗模拟,提出了围护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案。
刘洋等人利用Energy-Plus软件对天津某住宅小区的建筑能耗进行了模拟,并与实测结果比较,肯定了对Energy-Plus建筑设计的指导作用。
曹毅然等人利用DEST软件模拟分析了上海混凝土砌块别墅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及其对建筑物能耗的影响,并给出了节能的方案。
吴靖杰等人在一个节能住宅单体设计过程前期运用DOE-2进行建筑能耗模拟,并以计算结果为指导,结合实际做出了优化设计方案。
空调系统的性能预测与设计优化也是建筑能耗模拟的主要应用之一。
目前空调系统的设计中,一般通过计算出最大的冷负荷来确定设备容量和数量。
但实际上空调系统要运行在各种气候条件和室内使用方式下,它大部分运行时间不是在最大负荷而是在部分负荷下运行。
这些部分负荷工况的特点不同,使得空调系统在实际运行中常常出现问题。
如果能在空调设计时进行动态能耗模拟,了解可能出现的各种工况,在设计中就可以选择合理的系统形式,确定合适的设备容量和数量,采取有效的控制方案,从而使设计优化。
另外,建筑能耗模拟对于建筑节能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也发挥重要作用。
美国的DOE-2是目前最精确的动态模拟软件,它参与了许多国家的建筑节能标准制定。
我国颁布的《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在制定过程中,也采用了DOE-2进行动态模拟计算。
另外,在评估一个设计方案是否满足节能标准时,同样少不了模拟软件的帮助。
结论:建筑能耗虽然只占整个中国的能耗消耗的一小部分,但对于整个大中国来说,这一部分分也不是一个小数字,通过对建筑能耗的模拟与分析,建立合理的建筑节能体系,不仅可以使建筑更节能,缓解能源危机,好的设计方案还可以带来美的享受以及对科学的信任。
参考文献
[1]《超低能耗建筑技术与应用》作者:薛志峰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走向零能耗》作者:史岚岚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3]《中国终端能耗与建筑节能》作者:张丽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4]《建筑节能应用新技术》作者:鱼剑琳、王沣浩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