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冷系统部件的设计与选型1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匹配设计

2、参数设定:根据汽车的实际使用环境和负荷要求,设定制冷系统的制冷 量、制冷剂流量、温度等参数。
3、设备选型:根据制冷系统的参数要求,选择合适的压缩机、冷凝器、蒸 发器等设备,并确保其性能和可靠性。
1、更高效的制冷技术: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出现,未来汽车空调制冷系 统可能会采用更高效的制冷技术,提高制冷效果。
2、智能化控制: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实现汽车空调制冷系统 的智能化控制,提高驾乘人员的舒适性和经济性。
3、新能源驱动: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未来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可能会采 用新能源驱动,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
相关技术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匹配设计涉及到众多技术领域,包括热力学、流体动力学、 机械设计等。其中,热力学是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基础,涉及制冷剂的物性、热 力过程和热力学循环等;流体动力学则制冷剂在系统中的流动与传热特性;机械 设计则涉及到制冷剂的储存、压缩、冷凝和蒸发等设备的结构和运动。
系统设计
在进行汽车空调制冷系统匹配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步骤:
五、总结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常见故障诊断和维修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了解故障现象 和掌握诊断方法,车主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故障问题,确保车内环境的舒适度和 行车安全。此外,车主还应注意空调制冷系统的日常维护,定期检查、清洗和更 换部件,以预防故障的发生。在维修时,应选择正规的维修店或4S店进行维修, 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故障加重或影响车辆的使用寿命。
感谢观看
参考内容
汽车空调制冷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是为乘客提供舒适的车 内环境。然而,当空调制冷系统出现故障时,车内环境可能会变得不舒适,甚至 影响行车安全。本次演示将介绍汽车空调制冷系统的常见故障及其诊断方法,帮 助车主更好地维护空调制冷系统。
冷库制冷设备选型

分类:冷库咨询设计评论(1)引用阅读(501)圈子打印有奖举报前一篇:冷凝器换热面积计算方法后一篇:冷库除霉冷库知识当您思考一个制冷工程项目或想购置冷库的时候,就让我们参与,这是因为我们积累了大量解决此类问题的经验,可以让您很快找到解决方案。
如果您对冷库方面的知识不是十分了解,请耐心阅读凯捷制冷为提供的冷库知识,也许对您会有所启迪。
如需要帮助,请与我们联系,客服热线:0一、冷库的用途:冷库是用人工制冷的方法让固定的空间达到规定的温度便于贮藏物品的建筑物。
冷库可广泛应用于食品厂、乳品厂、制药厂、化工厂、果蔬仓库、禽蛋仓库、宾馆、酒店、超市、医院、血站、部队、试验室等。
冷库主要用作对食品、乳制品、肉类、水产、禽类、果蔬、冷饮、花卉、绿植、茶叶、药品、化工原料、电子仪表仪器等的恒温贮藏。
二、冷库的分类:1、按冷库容量规模分目前,冷库容量划分也未统一,一般分为大、中、小型。
大型冷库的冷藏容量在10000t 以上;中型冷库的冷藏容量在1000~10000t;小型冷库的冷藏容量在1000t以下。
2、按冷藏设计温度分分为高温、中温、低温和超低温四大类冷库。
①一般高温冷库的冷藏设计温度在-2℃至+8℃;②中温冷库的冷藏设计温度在-10℃至-23℃;③低温冷库,温度一般在-23℃至-30℃;④超低温速冻冷库,温度一般为-30℃至-80℃ 3、按库体结构类别分①土建冷库,这是目前建造较多的一种冷库,可建成单层或多层。
建筑物的主体一般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或者砖混结构。
土建冷库的围护结构属重体性结构,热惰性较大,室外空气温度的昼夜波动和围护结构外表面受太阳辐射引起的昼夜温度波动,在围护结构中衰减较大,故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波动就较小,库温也就易于稳定。
②组合板式冷库,这种冷库为单层形式,库板为钢框架轻质预制隔热板装配结构,其承重构件多采用薄壁型钢材制作。
库板的内、外面板均用彩色钢板,库板的芯材为发泡硬质聚氨酯或粘贴聚苯乙烯泡沫板。
制冷机选型及设计要求

制冷机选型及设计要求2007-07-07 11:14:36|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第一节一般规定第6.1.1条空气调节用人工冷源制冷方式的选择,根据建筑物用途、所需制冷及冷水温度以及电源、水源和热源等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民用建筑应采用氟利昂压缩式或溴化锂吸收式制冷。
二、生产厂房及辅助建筑物,宜采用氟利昂或氨压约定缩式制冷。
注:采用溴化锂吸收式和蒸汽喷式制冷时,尚应分别符合本规范第6.3.3和6.3.4条的规定。
第6.1.2条选择制冷机时,台数不宜过多,一般不考虑备用,并应与空气调节负荷变化情况及运行调节要求相适应。
注:工艺有特殊要求必须连续运行的系统,可设置备用的制冷机。
第6.1.3条制冷量这580~1750KW(50*10~150*104kcal/h) 的制冷机房,当选用活塞式或螺杆式制冷机时,其台数不宜少于两台。
第6.1.4条大型制冷机房,当选用制冷量大于或等于1160KW(100*104kcal/h) 的一台或多台离凡式制冷机时,宜同时设置一台或两台制冷量较小的离心式,活塞式或螺杆式等压缩式制冷机。
第6.1.5条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制冷机可按热泵特环工况应用。
第6.1.6条制冷装置和冷水系统的冷量损失,应根据计算确定。
概略计算时,可按下列数值选用:氟利昂直接蒸发式系统 5%~10% 间接式系统 10%~15%。
第6.1.7条冷却水的水温和水质,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制冷装置的冷却水进口温度,不宜高于表6.1.7所规定的数值;二、冷却水的水质,应符合国家现行《工业循环冷却水处理设计规范》及有关产品对水质的要求。
冷却水进口温度表6.1.7设备名称进口温度制冷剂为氟利昂或氨的制冷压缩机的气缸水套 32卧式壳管式、套管式和组合式冷凝器 32立式壳管式和淋激式冷凝器 33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吸收器 32溴化锂吸收式制冷机的冷凝器 37蒸汽喷射式制冷机的混合式冷凝器 33注:当制冷剂为氟利昂时,冷凝器冷却水的进口温度,可适当提高。
制冷系统的组成和各部件作用

制冷系统的组成和各部件作用一、引言制冷系统是一种能够将热量从一个物体中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中的系统。
它在现代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用于制造冰箱、空调、冷库等设备。
本文将介绍制冷系统的组成和各部件的作用。
二、制冷系统的组成1. 压缩机压缩机是制冷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负责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这个过程会使气体释放出热量,使其温度升高。
2. 冷凝器冷凝器是将高温高压气体通过散热器散发出去,使其变为液态。
这个过程会使气体释放出大量热量,因此冷凝器通常被设计成具有很大的表面积,以便更好地散发热量。
3. 膨胀阀膨胀阀是控制制冷剂流量的关键部件。
它通过限制流量来降低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
4. 蒸发器蒸发器是将液态制冷剂变为气态的部件。
它通过吸收热量来实现这一过程,使其温度降低。
蒸发器通常被设计成具有很大的表面积,以便更好地吸收热量。
5. 制冷剂制冷剂是制冷系统中最重要的物质之一,它通过不断地在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器之间循环流动来完成整个制冷过程。
常用的制冷剂包括氟利昂、丙烷和二氧化碳等。
三、各部件的作用1. 压缩机的作用压缩机是制冷系统中最重要的部件之一,它负责将低温低压的气体压缩成高温高压的气体。
这个过程会使气体释放出热量,使其温度升高。
压缩机在制冷系统中起到了“心脏”的作用,是整个系统运转的关键。
2. 冷凝器的作用在制冷剂被压缩成高温高压气体后,需要通过散热器将其散发出去,并变为液态,这就是冷凝器所扮演的角色。
冷凝器通常被设计成具有很大的表面积,以便更好地散发热量。
冷凝器的作用是将制冷剂从气态变为液态,并释放出大量热量。
3. 膨胀阀的作用膨胀阀是控制制冷剂流量的关键部件。
它通过限制流量来降低制冷剂的压力和温度,从而使其进入蒸发器时处于低温低压状态。
膨胀阀的作用是在整个制冷系统中控制制冷剂流动,从而实现整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4. 蒸发器的作用蒸发器是将液态制冷剂变为气态的部件。
它通过吸收热量来实现这一过程,使其温度降低。
工业制冷压缩机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

工业制冷压缩机系统的优化设计与应用一、引言工业生产中制冷压缩机系统是重要的能源消耗设备之一,其效率直接关系到生产成本和生态环境。
为了提高制冷压缩机系统的效率,需要对其进行优化设计和应用。
二、制冷压缩机系统的组成制冷压缩机系统由压缩机、蒸发器、冷凝器、节流器等组成。
其中,压缩机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件,负责将低温低压的制冷剂吸入到高温高压的状态,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三、优化设计1. 选择适当的制冷剂制冷剂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制冷效率、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应选择具有良好制冷性能、环保性能和经济性能的制冷剂。
目前最为广泛使用的制冷剂为R22,但因为其导致臭氧层破坏和温室效应,被逐渐淘汰。
替代品有R404A、R410A等。
2. 优化压缩机结构压缩机的结构直接关系到其效率和寿命。
应选择具有高效、低噪音、低振动、安全可靠等特点的压缩机,并根据实际工况进行结构优化和调整。
3. 合理布置整个系统不同的工况需要不同的系统布置。
应根据现场情况,设计合理的系统布置,减少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管路的长度和弯曲度,避免管路过度冗长和复杂,从而提高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还需要合理布局制冷剂流量控制器、过滤器等附件。
四、应用实例1. 超市制冷系统优化设计在超市制冷系统中,应根据不同的冷藏温度区域,选择对应的制冷剂。
同时,应采用高效的压缩机,优化系统布局,减少管路长度,降低压降。
制冷系统应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系统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工厂制冷系统优化设计在工厂生产中,制冷系统对于设备的效率和生产质量有很大的影响。
应选择具有高效性能的压缩机和节流器,合理布局蒸发器和冷凝器,控制制冷剂流量和温度,从而提高制冷效率和稳定性。
此外,应加强系统的检修和养护,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
五、结论制冷压缩机系统的优化设计和应用是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的重要手段。
科学的制冷剂选择、优化的压缩机结构、合理的系统布置等措施都可以有效提高制冷压缩机系统的效率和稳定性。
制冷设备选型计算概述

2. 毛细管(1)毛细管的结构特点毛细管的管径一般为0.6~2mm的等截面紫铜管,长度在0.5m以上。由于长度和小管孔径产生高摩擦阻力及在毛细管中逐渐形成的闪发气体而产生节流效果,使液体的压力降至饱和压力以下。毛细管的作用和热力膨胀阀类似,起限制或定量供给冷凝器到蒸发器的液体流量,同时也维持这两个部件之间需要的运行压力差。
④ 计算法
第三节 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
第三节 辅助设备的选型计算
3.分液器当蒸发器有多个环路时,从膨胀阀流出的制冷剂到蒸发器的各个环路需通过液体分配器,以保证各环路供液均匀。(1)分液器的类型 ① 文丘里式② 压降式③ 离心式(2)分液管的选择分液管的额定能力定义为管长1m、压降Δp=50kPa时,其允许制冷剂流通量所具有的制冷能力。
第二节 换热设备的选型计算
二、蒸发器的选型计算 结构形式的选择 (1)冷却空气式蒸发器 在商用制冷装置中自然对流型空气冷却蒸发器主要有管板式、吹胀式和冷却排管等几种。冷风机 工作在空气露点以下、0℃以上的冷却空气式蒸发器凝结水的处理方法之一 见图3-15.(2)冷却液体式蒸发器 这类蒸发器包括壳管式、水箱式和套管式三种型式。壳管式蒸发器有满液式与干式两种,水箱式蒸发器也有直立管式、螺旋管式及蛇管式等几种型式。
第二节 换热设备的选型计算
2.选型计算 (1)蒸发器传热面积F蒸发器的传热温差△t直接冷却:传热温差为被冷却空气温度与制冷剂蒸发温度之差 间接冷却:传热温差可按对数平均温差进行计算 。蒸发器的传热系数K随着蒸发器结构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计算公式
第二节 换热设备的选型计算
3.通过蒸发器的风量及载冷剂流量的计算 (1)冷却空气式蒸发器的风量 (2)在冷却液体式蒸发器中,载冷剂(水、盐水等)的循环量
制冷空调系统的设计与优化

制冷空调系统的设计与优化1.负荷计算:首先需要对要供应制冷空调系统的空间进行负荷计算,包括冷负荷和热负荷。
冷负荷包括传导、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的传热,需要考虑室内外温度差、人员数量、设备功率、阳光辐射等因素。
热负荷包括电气热负荷、灯光热负荷、人体热负荷等。
2.系统选择:根据负荷计算结果选择合适的制冷空调系统。
一般有中央空调系统和分体空调系统两种选择。
中央空调系统适用于大型建筑,可以通过管道将制冷空气送至各个房间。
分体空调系统适用于小型建筑,每个房间都有独立的制冷设备。
3.设备选型:根据负荷计算和系统选择,选择合适的制冷设备。
制冷设备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膨胀阀等。
优选制冷设备需要考虑能效比、稳定性、可靠性等因素。
4.管道设计:制冷空调系统中的管道设计要合理,包括冷媒管道和空气管道。
冷媒管道需要考虑冷媒流动的速度、管道阻力、材料选择等因素。
空气管道要考虑风量分配、风速等因素。
5.控制策略:制冷空调系统的控制策略也是关键。
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监测室内环境参数,并根据需求调节制冷设备的运行状态。
合理的控制策略可以提高效率、节能。
6.节能措施:在设计和优化制冷空调系统时,应考虑节能措施。
可以采用热回收技术,将废热利用起来,如使用热泵技术回收冷却水的热量。
还可以设置定时开关、人体感应等智能控制技术,根据实际需求合理控制系统运行。
7.维护与检修:制冷空调系统的维护与检修也十分重要。
定期对制冷设备进行检修、清洗、更换零部件,可以提高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制冷空调系统的设计与优化需要考虑负荷计算、系统选择、设备选型、管道设计、控制策略、节能措施以及维护与检修等多个方面。
只有综合考虑这些因素,才能实现制冷空调系统的高效、节能、可靠运行。
制冷系统的设计步骤及涵盖内容

制冷系统的设计步骤及涵盖内容1.需求分析:在进行制冷系统设计之前,首先需要进行需求分析,了解用户对制冷系统的具体使用需求。
包括需要制冷的区域大小、温度要求、使用频率等。
2.概念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制冷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进行概念设计。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选择制冷剂、确定制冷装置的类型(如压缩式制冷机、吸收式制冷机等)、确定制冷系统的循环路径。
3.热负荷计算: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需要制冷的区域进行热负荷计算。
这一步骤主要包括计算室内外温差、需要制冷空间的体积、压缩热负荷、传导热负荷等等。
4.换热器设计:针对制冷系统中的换热器进行设计。
包括蒸发器和冷凝器的设计,选择换热器的材料、尺寸、传热面积等。
5.制冷剂管路设计:根据制冷系统的结构和布局,设计制冷剂的管路。
包括计算管路的长度、直径和选用管材等。
6.控制系统设计:制冷系统需要有相应的控制系统来实现自动控制。
在设计控制系统时,需要考虑制冷系统的启动与停机、温度控制、压力控制等方面。
7.安全措施设计:制冷系统设计还需要考虑安全问题。
如防止冷冻液泄漏的安全措施、压力保护装置的设置等。
8.系统调试和运行:在进行制冷系统的设计之后,需要进行系统的调试和运行。
通过对制冷系统的开启、维护和检修等工作,确保整个系统的运行正常。
以上是制冷系统设计的一般步骤及涵盖内容,根据具体情况可能会有所差异。
在实际设计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需求进行相应的调整。
制冷系统的设计需要综合考虑热力学、热工、流体力学等相关知识,保证制冷系统能够满足需求并具有良好的性能和可靠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系统部件的设计与选型该制冷系统试验装置部件包括压缩机、冷凝器、节流机构、低温箱体(含蒸发器)、节流元件、冷凝-蒸发器等主要设备,还有回热器、气液分离器、干燥过滤器等辅助设备。
本章主要介绍这些设备的设计及选型(或制作)等内容。
§4.1 压缩机的选型计算[53]压缩机是制冷系统中最主要部件,是实现蒸气压缩式制冷循环必不可少的部件,起着压缩及输送气体的作用。
目前,在中、小型空调和冷柜机组中,容积式制冷压缩机为主要机种。
随着制造和设计技术的进步,开启式压缩机在小冷量范围内已由半封闭式、全封闭式压缩机所代替。
全封闭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设计、制造相当成熟,在中小型制冷系统中广泛采用。
该类压缩机的优点为:电机的工作性能较可靠,噪音低,使用方便[53-54]。
自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能源危机后,为得到较高的能量利用率,出现了一些新型的容积式压缩机,如:旋转活塞式、滑片式、涡旋式制冷压缩机。
据本次设计蒸发温度较低的特点,将经验成熟的活塞式压缩机作为选型对象,按照制冷循环热力计算所求压缩机理论输气量进行选配,同时也应考虑压缩机结构性能上的要求。
活塞式制冷压缩机的制冷量与压缩机的工作容积、转速、吸气压力、排气压力、吸气温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各种型号压缩机的制冷量和蒸发温度、冷凝温度的关系曲线(性能曲线)一般由制造厂提供。
应用这些曲线图,可确定在不同工况下压缩机的制冷量、功率消耗、能效比等数值。
若无性能曲线作为参考,可按压缩机产品样本所提供的输气量选型。
§4.1.1压缩机吸气和排气状态参数吸气状态参数:t 1= -20℃,P1=1.5bar,h1=391kJ/kg,s1=1.875kJ/kgv1=0.2092m3/kg,制冷剂状态为过热气体。
排气状态参数:t 2=114℃,P2=18bar,h2=473.7kJ/kg,s2=1.875kJ/kgv2=0.019888m3/kg,制冷剂状态为过热气体。
§4.1.2压缩机的热力计算(1)压比ε=18÷1.5=12(2)制冷剂质量流量G低温箱的制冷量Q 0 设计要求 Q 0=100W二级节流毛细管制冷剂流量G 2G 2=0108100292.3152.6Q h h =--= 0.7158 g/s一级节流毛细管制冷剂流量G 1G 1= 275.087.015.075.0G ⨯--= 5×0.7158=3.579 g/s总制冷剂流量GG= G 1+ G 2=3.579+0.7158=4.295 g/s (3)压缩机内实际体积流量V hV h = G ×v 1=4.295×0.2092×3.6=3.235 m 3/h (4)输气系数λ a )容积系数v λ⎪⎭⎪⎬⎫⎪⎩⎪⎨⎧-⎥⎦⎤⎢⎣⎡∆+-=1)1(111m dk d v p p c ελ(4-1)式中: c ——相对余隙容积,现代中、小型压缩机c=0.015~0.06,低温机取较小的c 值,本系统中取c=0.025; m ——多变膨胀指数,对氟利昂压缩机m=0.95~1.05, 本系统中m=1.05;ε——压比,ε=12;dk d p p 1∆——排气压力损失,对氟利昂压缩机Δp d1 =(0.10~0.15)p dk ,本系统中取为0.10 。
v λ=()11.0510.0251210.11⎧⎫-⨯⨯+-⎡⎤⎨⎬⎣⎦⎩⎭=0.6965b )压力系数pλpλ=v d s p p c λ⨯∆∆⨯+-01)1(1(4-2)01d s p p ∆∆——吸气压力损失,对氟利昂压缩机Δp s1=(0.06~0.08) p d0,本系统取为0.06pλ=6965.006.0)025.01(1⨯+-=0.9117c )泄漏系数1λ1λ=0.98 d )温度系数T λT λ=10λ⨯k T T (4-3)T λ=98.0)3215.273(2015.273⨯+-=0.8465λ= v λp λ1λT λ (4-4)λ=0.6965×0.9117×0.98×0.8465=0.5268(5)压缩机内理论体积流量V pV p =5268.0235.3=λh V =6.141m 3/s(6)压缩机单位理论功wow o = h2-h1=473.7-391.0=82.7 kJ/kg(7)理论功率NoN o =G×wo=4.295×82.7=355.2 W(8)指示功率Ni指示效率iη=0.8N i =8.02.3550=iNη=444.0 W(9)轴功率Ne轴效率mη=0.8N e =8.00.444=miNη=555.0 W(10)配用电动机功率Nel配用电动机效率moη=0.85N el =85.00.555=moeNη=652.9 W§4.2 风冷冷凝器的选型计算[2,55]采用φ8×1mm的纯铜管,肋片为平直套片(铝片),片厚fδ=0.2mm,片宽L=66mm,进风温度ta1=30℃,出风温度ta2=40℃,冷凝温度tk=46℃。
(1)冷凝器负荷的确定 Qk=735+100=835 W(2)冷凝器结构的初步规划及有关参数:管排方式采用正三角排列,管间距s 1=25.4mm,排间距s2=22mm;肋片间距sf=1.8mm,沿气流方向的管排数n=4。
肋片面积 f f =221214b f s s d s π⎛⎫- ⎪⎝⎭ (4-5)=22(0.02540.022(0.0080.0004))0.00184π⨯-+=0.5593 m 2/m肋间基管表面积 f b =1f b f d s δπ⎛⎫-⎪ ⎪⎝⎭ (4-6)=0.2(0.0080.0004)(1)1.8π+⨯-=0.02345 m 2/m肋管外表总面积 f t =f f +f b =0.5593+0.02345=0.5828 m 2/m 肋管内表面积 f i =πd i =π0.006=0.01885 m 2/m肋化系数ti f f β==0.58280.01885=30.9(3)空气进出冷凝器的温差及风量: 温差:Δt a = t a2-t a1=40℃-30℃=10℃风量:V a =km pa aQ c t ρ∆(4-7)=38351.1465 1.0051010⨯⨯⨯=0.07247 m 3/s式中,空气平均密度ρm =1.1465kg/m 3;比热容c pa =1.005W/(kg.K);运动粘度m υ=16.48×10-6m 2/s ;热导率f λ=0.02715W/(m.K);这些物性参数的定性温度为t am =12304022a a t t ++==35℃。
(4)肋片效率及空气侧传热系数:根据肋片参数,冷凝器的空气最小流通面积A min 与迎风面积A f 之比:min fA A =121()()b f fs d s s s δ-- (4-8)=(25.48.4)(1.80.2)25.4 1.8-⨯-⨯=0.595取迎面风速w f =2.0m/s ,则最小流通面风速:w max =min.ffA w A (4-9)w max = 2.00.595=3.361 m/s当量直径:d eq =12122()()()()b f b f s d s s d s δδ---+-(4-10)=2(25.48.4)(1.80.2)(25.48.4)(1.80.2)⨯---+-=2.92 mm空气的雷诺数:R ef =max eqfw d v (4-11)=363.361 2.921016.4810--⨯⨯⨯=595.52单元空气流道长径比:662.92eq L d ==22.6流体横向流过肋片管簇的整张平套片换热计算公式0R mfnef eqeqL C d d λα⎛⎫= ⎪ ⎪⎝⎭ (4-12)其中 C=A (1.36-0.24R ef /1000)(4-12a)n=0.45+0.0066L/d eq (4-12b)A=2360.5180.023150.000425310eq eq eq L L L d d d -⎛⎫⎛⎫-+-⨯ ⎪⎪ ⎪ ⎪⎝⎭⎝⎭ (4-12c)m= -0.28+0.08 R ef /1000(4-12d)代入数据计算A=0.518-0.02315×22.6+0.000425×22.62-3×10-6×22.63=0.1773C=0.1773×(1.36-0.24595.521000⨯)=0.2158n=0.45+0.0066×22.6=0.5992m= -0.28+0.08×595.521000= -0.232360α=0.59920.23236-30.027150.2158595.5222.62.9210-⨯⨯⨯⨯=44.72 W/(m 2.K )对于叉排管有'=1.27ρ,其中125.48b s d ρ===3.175,故'=ρ 1.27×3.175×120.7=3.374肋片当量高度:'('1)(10.35ln ')2bd h ρρ=-+(4-13)=82(3.374-1)(1+0.35×ln3.374)=13.538 mm肋片特性参数(4-14)=123251.492030.210-⨯⎛⎫ ⎪⨯⨯⎝⎭=50.36其中 λf =203 W/(m.K) 为铝肋片的热导率。
肋片效率(')'f th mh mh η=(4-15)=33(50.3613.53810)50.3613.53810th --⨯⨯⨯⨯=0.87,冷凝器外表面效率0.55930.87+0.023450.5828f f bs tf f f ηη+⨯===0.875(5)管内R22冷凝时的表面传热系数:首先假设管壁温度*wt =42℃,则平均温度t m =2w k t t +=42462+=44℃ ,14s r =20.040,B m=69.726,R22蒸气在管内冷凝换热计算式为()1114440.555()i sm i k w r B d t t α--=-(4-16)=0.555×20.040×69.726×0.006-0.25×(t k -t w )-0.25 =2786.43 (t k -t w )-0.25(6)由热平衡关系求解管壁温度:忽略薄壁铜管热阻和管与肋片间接触热阻,则管内外平衡关系为:i απd i (t k -t w )=0()s t w am f t t ηα- (4-17)即 2786.43(46-t w )-0.25π×0.006×(46-t w )=0.875×44.72×0.5828×(t w -35) 整理得 52.523(45-t w )0.75=22.805(t w -35)由试凑法得 t w=41.77℃时上述等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