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登高》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登高》同步练习(含答案)

《登高》同步练习(含答案)

《登高》同步练习(含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毛士龙,字伯高,宜兴人。

万历四十一年进士。

授杭州推官。

熹宗即位,擢刑科给事中,首劾姚宗文阅视乖张。

杨涟去国,抗疏请留。

天启改元,正月疏论“三案”,力言孙慎行、杨涟等有功社稷,而魏浚辈丑正害直之罪。

帝是之。

是年五月,魏进忠用事。

进忠广开告密,诬天津废将陈天爵交通李承芳,逮其一家五十余人,下诏狱。

士龙即劾锦衣骆思恭及诬告者罪,请究治妖言奸党并主使逆徒,进忠益憾。

至九月,士龙劾顺天府丞邵辅忠奸贪,希孔、允成亦劾之,辅忠大惧。

刘朝等因诱以超擢,令攻士龙。

辅忠遂讦士龙官杭州时盗库纳妓,进忠从中下其疏。

尚书周嘉谟等言两人所讦,皆风闻,请宽贷。

进忠不从,削士龙籍,辅忠落职闲住。

进忠后易名忠贤,显盗国柄,恨士龙未已。

四年冬,令其私人张讷劾之,再命削籍。

明年三月入之汪文言狱词,谓纳李三才贿三千,谋起南京吏部,下抚按提讯追赃,遣戍平阳卫。

已而辅忠起用,骤迁兵部侍郎。

六年十二月,御史刘徽复摭辅忠前奏,劾士龙纳访犯万金,下法司逮治。

士龙知忠贤必杀己,夜中逾墙遁,其妾不知也,谓有司杀之,被发号泣于道。

士龙乃潜至家,载妻子浮太湖以免。

庄烈帝嗣位,忠贤伏诛。

朝士为士龙称冤,诏尽赦其罪。

士龙诣阙谢恩,且陈被陷之故。

帝怜之,命复官致仕。

竟不召用。

至崇祯十四年,里人周延儒再相,始起漕储副使,督苏、松诸郡粮。

明年冬,入为太仆少卿。

又明年春,擢左佥都御史。

时左都御史李邦华、副都御史惠世扬皆未至,士龙独掌院事。

帝尝语辅臣:“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①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士龙闻,劾逮福建巡按李嗣京。

十月谢病归。

国变后卒。

注:①纛dào:古时军队或仪仗队的大旗。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B.往例御史巡方/类微服访民间/近高牙大纛/气凌巡抚且公署/前后皆通窦纳贿/每奉使/富可敌/国宜重惩。

高一上册《登高》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

高一上册《登高》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

高一上册《登高》理解性默写练习(含答案)【理解背诵】(1)杜甫《登高》中“”一句,从高处着笔写夔州的特定环境,“”一句,写出了飘泊无定的悲苦生涯。

(风急天高猿啸哀,万里悲秋常作客)(2)杜甫《登高》中集中表现了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的句子是: ,。

前人也曾把这两句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境”。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3)杜甫《登高》中“,”一联,俯仰结合,动静相映,声色并茂,对仗工整,字字精当,堪为典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4)杜甫在《登高》中“,”一联,用了六个意象,写出了夔州秋天萧瑟的景色。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5)在杜甫的《登高》中,“,”两句通过环境描写,以猿与鸟的活动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无限悲凉。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6)《登高》一诗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悲凉而又壮阔的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7)杜甫的《登高》中,“,”这两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这两方面写夔州秋天的典型特征,声音哀怨凄惨,色彩冷艳清淡,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8)杜甫《登高》中“,”一联,描绘出有声有色、动静兼具的秋江图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9)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江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0)杜甫《登高》中为我们营造了一幅气势磅礴的长江秋日图的句是: ,。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1)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2)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一诗中的名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滚滚向前之意。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3)清人王士禛的《带经堂诗话》上说,“七言律有以叠字益见悲壮者”,并举杜甫《登高》“,”两句为例证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4)在《登高》中,杜甫远眺秋景,面对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触景生情,不由发出“,”的感慨。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1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时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杜甫《登高》,完成下面小题。

1.对这首诗的内容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二句写诗人登高所见所闻,“风"“天”“渚"“沙”“猿啸"“鸟飞”勾画出一幅“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优美画面。

B.三、四句写诗人远眺所见,仰望萧萧而落的树叶,俯视滚滚而来的江水,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

C.五、六句诗人把以上景物描写蕴涵的感情明朗化了,这就把眼前景和心中情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倾诉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思想感情。

D.七、八句写诗人饱尝艰难潦倒之苦,悲愁难以排遣,无限悲凉之意,溢于言外。

2.结合诗句,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杜甫诗略登岳阳楼①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②,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注释】①此诗作于大历三年(768),杜甫离开夔州(今重庆奉节)沿江由江陵、公安一路漂泊,来到岳阳(今属湖南),登上神往已久的岳阳楼时所写。

②坼chè,分裂。

3.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登高》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B.《登高》颈联诗人点明题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C.《登岳阳楼》首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

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看似平淡的叙述中却寄予着许多感慨。

D.《登岳阳楼》颈联叙述身世,凄凉落寞,意境由广而狭。

尾联笔力一转,以“戎马关山北”的博大胸襟,与颔联恢弘伟丽的自然气象相得益彰。

4.结合作者写作这两首诗时的境况,分析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的情感。

(完整版)《登高》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登高》练习及答案

高二《登高》《锦瑟》练习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潦.倒(liáo)多财善贾.(gǔ)传.记(zhuàn)杳.无音信(miǎo)B.双鬓.(bìng)前后相属.(zhǔ)伺.候(cì) 洁身自好(hǎo)C.萧.条(xiāo)人才济.济(jì)静谧.(mì) 博闻强识(zhì)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徜.徉(cháng)稳操胜券.(qu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陆地)B.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万里..悲秋常作客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4.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A.风急/天高/猿/啸哀B.无边/落木/萧萧/下C.百年/多病/独登/台D.潦倒/新停/浊酒/杯5.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探究提高阅读《登高》,完成下面题目.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课后练习附答案解析

《登高》课后练习附答案解析

《登高》课后练习答案一、基础巩固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凋.伤(diāo)渚.清(zhǔ)霜鬓.(bìn)B.暮砧.(zhān) 千载.(zài) 峥嵘.(róng)C.猿啸.(xiào) 憔.悴(qiáo) 朔.漠(sù)D.省识(shěnɡ) 潦.倒(liáo) 浊.酒(zhuó)项,“砧”应读“zhēn”,“载”应读“zǎi”;C项,“朔”应读“shuò”;D项,“省”应读“xǐnɡ”。

2.对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当的一项是()A.渚清沙白鸟飞回...(鸟儿飞回巢)B.无边落木萧萧..下(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C.万里悲秋常作客...(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D.百年多病独登台(年暮垂老)项,“鸟飞回”是指鸟儿盘旋着飞翔。

3.对《登高》一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渚、沙、鸟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

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无边落木和滚滚长江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尾联交代了自己的近况,也是对自己一生穷困潦倒的本源的总结。

其中,“艰难”既指国家动乱的时世艰难,又指诗人自身处境的艰难。

项,“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之说不正确。

4.阅读《登高》一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首联两句中,“渚清沙白鸟飞回”既有“渚清沙白”这样的①描写,也有“鸟飞回”这样的②描写,整句属于③的写法。

而“哀”字写猿啸声哀,但也微微透露出作者愁苦的思绪,这里采用的是④的写法。

颔联两句中,“萧萧”写出了⑤的声态,“滚滚”写出了⑥气势,这两句意境更加⑦,感情更加。

《登高》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登高》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及答案【统编版必修上册】

《登高》习题及答案【必修上册】题型:【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登高》/杜甫【原文】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一、翻译: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3、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4、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二、理解性默写:1.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

2.表现诗人白发频添,酒杯难举,世事艰难而孤苦悲凉的诗句是:,。

3.分别从听觉和视觉方面描写长天近水,刻画猿鸣鸟飞的凄凉之感的诗句是:,。

4.《登高》中描写仰望落叶萧索和俯视江水长流,暗含人生短暂的感慨的诗句是:,。

5.杜甫一生失意,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登高》一诗对此都有直接描述,这些句子是:,。

6.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7.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三、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潦.倒(liáo)多财善贾.(gǔ)传.记(zhuàn)杳.无音信(miǎo)B.双鬓.(bìng)前后相属.(zhǔ)伺.候(cì)洁身自好(hǎo)C.萧.条(xiāo)人才济.济(jì)静谧.(mì)博闻强识(zhì)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徜.徉(cháng)稳操胜券.(quà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D.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陆地)B.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2《登高》课时练习(含答案)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8.2《登高》课时练习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面对“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这联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万里”指诗人为生活所迫,漂泊异乡,离家很远。

B.“百年"指诗人离家时间很长,表达了对故乡无尽的思念。

C.“多病”指诗人疾病缠身,身体衰弱。

D.“独"是形容诗人独自一人登台,孤独寂寞的境况。

2.有人将《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压缩为“落叶萧萧下,长江滚滚来"。

你觉得压缩好不好?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3.《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写景上有何特点?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4.《登高》这首诗在艺术上有何特点?请作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易海天东望夕茫茫,山势川形阔复长。

灯火万家城四畔,星河一道水中央。

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能就江楼消暑否?比君茅舍较清凉。

5.下列对诗歌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全诗以“夕"字统领全篇。

首联写海天茫茫、山川阔长,颔联“灯火”“星河",颈联“风吹古木”“月照平沙"都是“夕”中之景。

B.诗歌的颔联,下写江城万家灯火四面闪烁,上写天际星斗在银河两边闪烁,同首联所写海天茫茫、山高水阔,相互辉映。

C.诗中用寻常景物组合出一幅幅清新优美的画面,就像一幅疏朗悠远的山水画,最后以人的心情作结,使整幅画更增加了人情之美。

D.全诗以“望"字统领全篇。

人教版语文八上诗歌鉴赏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上诗歌鉴赏练习附答案

人教版语文八上诗歌鉴赏练习附答案八上诗歌鉴赏练习(一)《登高》唐·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下列选项中,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C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

“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2. 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全诗通过对凄清的秋景的描写,抒发了诗人年迈多病、感时伤世和寄寓异乡的悲苦。

(二)登楼杜甫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注①玉垒:山名,在今四川茂汝。

②北极:即北极星,喻指唐王朝。

③西山寇盗:指吐蕃。

④梁父吟:诸葛亮遇到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

1. 《登楼》以浩大气势描绘祖国山河壮美,表达对民族历史追怀的句子是什么?“锦江春色来天,玉垒浮云变古今。

2. 尾联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用典(借古讽今)。

(1分)①暗讽君王重用奸邪,昏聩误国;(2分)②表达自己空怀济世之心却报国无门的抑郁与自遣之情。

(2分) (三)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避,况乃未休兵。

1.简述这首诗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环境。

战争频仍,时尚动荡,民不聊生。

(“断人行”、“未休兵”、“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出长不达”)2.这首诗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①怀念家乡,思念亲人,夹杂着生离死别的焦虑;②忧国忧民,不满现状,渴望社会安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登高》《锦瑟》练习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潦.倒(liáo)多财善贾.(gǔ)传.记(zhuàn)杳.无音信(miǎo)
B.双鬓.(bìng)前后相属.(zhǔ)伺.候(cì)洁身自好(hǎo)
C.萧.条(xiāo)人才济.济(jì)静谧.(mì)博闻强识(zhì)
D.混淆.(xiáo)渚.清沙白(zhǔ)徜.徉(cháng)稳操胜券.(qu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临摹度假作客他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B.浊酒旋律涣然冰释鞠躬尽悴,死而后已
C.呼啸寂寥要言不繁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D.协迫邂逅穷困潦倒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3.对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陆地)
B.无边落木萧萧
..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

C.万里
..悲秋常作客万里这里指到处漂泊,居无定所。

D.潦倒
..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

4.对本诗诗句的诵读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
A.风急/天高/猿/啸哀
B.无边/落木/萧萧/下
C.百年/多病/独登/台
D.潦倒/新停/浊酒/杯
5.对本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登高的见闻。

诗人对风、天、猿啸、渚、沙、鸟飞等具体的景物,进行了生动具体细致的刻画。

B.颔联也是写景,但手法与首联不同,如果说首联是一幅工笔画的话,那么颔联就是一幅写意画。

诗人抓住典型的景物——萧萧的落木,滚滚的流水,加以渲染,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像空间。

C.颈联诗人点明诗旨。

诗人登高望远,由无边的落木,不尽的江水,联想到自己漂泊万里,暮年多病,抒发了怨天尤人的牢骚,这是孤独者的慨叹。

D.杜甫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对人生有大悲悯。

“艰难苦恨繁霜鬓”是他关于现实观照的结果。

探究提高
阅读《登高》,完成下面题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6.这首诗首联写了哪些景物?特点如何,其作用是什么?(3分)
7. 请分析诗中“无边”“不尽”两个词语的妙处。

(3分)
8.应如何理解颔联的“木”“江”这两种景物?(2分)
9.颈联中“作客”怎么理解?(2分)
10. 根据“艰难苦恨繁霜鬓”句,联系杜甫的身世遭遇,你认为杜甫的“艰难苦恨”包含着哪些寄寓?
11、前人在评论这首诗时认为,笼罩全诗的是一种“悲”情,你同意这一说法吗?为什么?
1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的“风”“天”“猿啸”分别与下句的“渚”“沙”“鸟飞”对仗,读来富有节奏。

B.尾联的“繁霜鬓”对“浊酒杯”,能使读者在深沉重浊的韵调之中,体味出诗人颠沛流离的痛苦心情。

C.全诗情景交融,笔法错综变化却又相互照应。

但落笔的角度相同,都围绕着诗的中心——“悲秋”。

D.本诗对偶工稳,音调铿锵,琅琅上口。

尾联两句的对偶给人以一种神清目爽整饬对称的美感,在抑扬有致的韵调中,表达出诗人需要抒发的感情。

13.下列对《登高》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精选意象,多角度写景,既写出了深秋时节的典型特征,又借景抒发了凄凉、孤寂之情。

B.颔联气象雄浑,境界开阔,为颈联、尾联抒发情感创设了宏大的自然背景,使得个人的痛苦在这个背景下显得分外渺小,倍添悲凉。

C.颈联中“悲”是全诗的诗眼,它集中表达了诗人在全诗中蕴蓄的复杂情感,诗歌所抒之情缠绵悱恻,动人心弦。

D.诗歌前半部分写景,后半部分抒情,由情选景,寓情于景,情与景浑然一体,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诗人的忧国伤时之情。

比较阅读
读下面的甲乙二诗,完成下面题目。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杜甫《登高》)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杜甫《登岳阳楼》)
14.这两首诗是杜甫漂泊南方时期所作,甲作于四川夔州,乙作于湖南。

反映颠沛流离生活的诗句分别是:甲;乙。

15.甲乙的首联皆对仗工整,但从表达方式上看还是有区别的:甲;乙。

16.尾联往往是议论抒情为主的,当然抒情的方式不尽相同,甲是;乙是
17.甲乙二诗中的意象也是有区别的,具体地说,甲中的意象是的;乙中的意象是的。

18.下面是对甲乙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两首诗都很好地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B.甲在空间上很阔大,乙在时间上颇久远,各具雄浑之韵。

C.二诗的语言非常精粹传神,动态感十足;还有对举之美。

D.诗人即使在漂泊中仍然心系国事,这在二诗中都能找到注脚。

19.按要求将名篇名句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1)荀子在《劝学》中强调君子学思结合、不断反省,因而很少犯错误的句子是:“,。


杜甫在《登高》中用传神之笔写出落叶的苍凉与江水的气势的句子是:“,。


(2)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其不善者而改之。

”韩愈在《师说》中也明确提出了择师的标准:“,,,。


《锦瑟》
1.下列词语中字形有误的一组是()A.地崩山催一夫当关朝避长蛇萦绕
B.渚清沙白艰难苦痕风急天高潦倒
C.东船西舫天涯沦落沧海月明谪居
D.千呼万唤杜鹃啼血义愤填膺锦瑟
2.《锦瑟》中可以理解为写悲欢离合的哪几句?这些句子由哪一句诗中的哪一词概括?3.《锦瑟》中间两联除了对偶,具体说说还用了什么写法?
《登高》练习参考答案
1.D点拨:A中“杳”读“yǎo”;B “鬓”读“bīn”“好”读“hào”;C“济”读“jǐ”。

2.A点拨:B“悴”应为“瘁”C“繁”应为“烦”D“协”应为“胁”。

3.D点拨:指年老因疾病困顿。

4.C点拨:应为“百年/多病/独/登台”,“独”应单读,“登台”是一个词连贯起来。

5C点拨:“怨天尤人”与“孤独”错。

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是一贯的,他并不孤独。

6.风、天、猿、渚、沙、鸟。

风急-冷天高-人渺小、孤独猿啸-哀鸟飞回-孤独。

写出了登高见闻,渲染烘托出秋江景物的特点,为后文抒登高所感、写内心之愁做铺垫。

7.“无边”“不尽”,使“萧萧”“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的声音,长江汹涌的场景,更能让人在景色中品味出韶光易逝、美人迟暮的感伤。

与下联“万里”“百年”呼应,诗人的羁旅之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

8. 木:由木及人、生命短暂。

江:时间无穷,更显人之渺小、生命之短。

9. 此处的“作客”是飘零、流浪在外,客居他乡的意思。

10. 包含着:对个人病困潦倒生活的深沉感叹;对终生壮志难酬的激愤与哀怨;对祖国多灾多难现实的忧愁与焦虑;对人民艰苦命运的关切。

11. 同意。

猿声哀婉,飞鸟徘徊;落叶飘零,万木萧疏;江水滚滚,韶华易逝;常年作客他乡;一生多灾多病;独自一人登高;时局艰难,两鬓如霜,因病戒酒等,无不体现一个“悲”字。

12.C 13.C “缠绵悱恻”情感错
1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和“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15.甲是写景,景写得壮阔;乙是叙事,事中寄寓着感慨。

点拨:主要着眼于景、事、情的关系。

16甲是直抒胸臆;乙是寓情于事。

17.甲是微观的:“风”、“天空”、“猿啸”、“沙”“鸟”、“落木”、“江水”等;乙是宏观的概写。

18.B点拨:甲乙在时空上都较雄浑久远。

19.(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2)择其善者而从之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锦瑟》
1.A
2.中间两联: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明月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这些句子由尾联中“此情可待成追忆”一句中的“此”词概括。

3.用典:庄生梦蝶,望帝杜鹃。

其内容和作用课本注释中已有详细说明。

通感兼夸张:珠有泪,玉生烟。

极写对往昔的留恋与怀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