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推荐一本书》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推荐一本书》教案及反思(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推荐一本书》教案及反思(教案)一. 教材分析《习作:推荐一本书》是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作文。

本单元的主题是“读书”,旨在让学生通过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这篇作文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经历,向别人推荐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说明推荐的理由。

教材提供了两个示例,分别推荐了《三国演义》和《童年》这两本书。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他们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也能够进行简单的写作。

但是,他们在写作过程中往往存在以下问题:1.写作目的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2.写作内容不具体,不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3.写作结构不清晰,文章没有逻辑顺序;4.写作语言不准确,使用了一些不恰当的词语。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明确写作目的,帮助学生具体明确观点,指导学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以及纠正学生用词不当的情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阅读,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向别人推荐;2.培养学生用清晰、具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3.引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结构,使文章有条理;4.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选择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并用具体、清晰的语言表达推荐的理由;2.教学难点: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写作结构,使文章有条理,并使用准确的词语表达自己的观点。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展示两个推荐书的示例;2.教师准备一些书籍,以便学生在课堂上选择自己喜欢的书;3.教师准备评价标准,用于评价学生的作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喜欢读书吗?为什么?你们读过哪些印象深刻的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本课的主题。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课时

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语文园地》教学设计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让学生了解《语文园地》的内容,掌握单元主题、文学知识和语言技能。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讲解《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文中的信息。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故事情境引入《语文园地》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2. 学习内容呈现•介绍《语文园地》的主要内容和所涉及的文学知识,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

3. 阅读指导•指导学生阅读《语文园地》中的具体内容,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

4. 讨论与表达•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语文园地》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并留下一些问题供学生思考。

四、教学设计理念本节课以《语文园地》为主题,通过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五、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包括主动参与讨论、语言表达能力、对文学知识的理解等方面进行评价,同时留下一些日常练习和作业供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对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进行反思,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教学方案,以提高教学效果。

以上是本节课《语文园地》的教学设计,希望学生在本节课中能够积极参与,理解文学知识,提高语文学习兴趣。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反思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主题是“热爱生命”,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他们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本单元共安排了3篇课文,分别是《生命生命》、《秋天的雨》、《只有一个地球》。

此外,还安排了2个语文园地,用于拓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对生命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

但在情感态度方面,部分学生可能对生命的敬畏之情还不够强烈。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引导他们深入体会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

2.难点:体会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生命的意识。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课文中所描绘的美好景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情感教学法:教师以情感人,以情促学,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课文所传达的情感,培养他们珍爱生命的意识。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报:用于展示课文内容,方便学生跟随教师学习。

2.相关资料:用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他们的学习内容。

3.教学用具:如图片、卡片等,用于辅助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设置情境,如展示一些有关生命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运用课件或黑板报呈现本节课文,让学生跟随教师一起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在此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美好景象,感受生命的美好。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 教材分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三篇文章:《鸟的天堂》、《冬阳童年骆驼队》、《古诗三首》。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自然景观和动物,通过阅读文章,学生可以了解到作者对自然景观和动物的喜爱之情,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于文章的主题和情节有一定的把握。

但是,对于一些生僻的词语和表达,学生可能还不太理解,需要教师的引导和解释。

此外,学生对于古诗的鉴赏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掌握生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文,学生能够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学会从文章中获取信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自然景观和动物的喜爱之情,培养自己对自然的热爱。

四. 教学重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和理解。

2.对于一些难句子的理解和解释。

3.古诗的鉴赏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情境教学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通过合作学习、小组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课件或黑板。

2.生字词卡片。

3.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4.古诗鉴赏的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引导学生对自然景观和动物产生兴趣,进而导入本节课的内容。

2.呈现(10分钟)教师朗读课文,学生跟读,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然后,教师逐段讲解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3.操练(10分钟)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组内互相检测。

对于一些难句子,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加深对句子的理解。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巩固所学内容。

5.拓展(10分钟)教师出示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让学生进行观察和描述,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 教案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第八单元  教案

第八单元(教案)教材分析一、单元主题本单元以“读书明智”为主题,编排了精读课文《古人谈读书》《忆读书》和略读课文《我的“长生果”》。

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分别介绍了从古至今人们读书的态度、方法、经历与感悟。

《古人谈读书》选取古人关于读书学习的文言文片段,告诉我们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通过回忆作者自己的读书经历,总结读书、作文的方法,告诉我们应该读什么样的书,怎样读书,阐明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二、语文要素1.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借助圈画关键词句、列提纲、画表格或结构图等形式,根据需要对提取的信息进行归纳、整理,把握主要内容。

本单元的课文,围绕“读书”这一主题提供了很多信息,如读书经历、读书态度、读书方法以及对某些书的评价,都要求学生梳理相关信息,把握内容要点,如,《忆读书》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经历、选好书的标准;《我的“长生果”》要求学生梳理作者读书的类型和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2. 学习书面表达,体会习作的乐趣。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根据表达的需要,分段表述,突出重点”,让学生根据习作要求,对材料有所选择,并有条理地表述,把重要的内容写具体。

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已经进行了“分段表述”“把重点部分写具体”的训练,这次习作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重点地表达的能力。

口语交际和习作衔接紧密,从口头表达到书面表达,从分条到分段,有梯度地引导学生条理清楚、重点突出地表达。

要素分解教法建议1. 可以把三篇课文作为一组进行教学,或者再补充一些与读书相关的文章,组织指向“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这一目标的学习活动。

如,可以让学生从多篇文章中梳理作家的读书经历,梳理关于读书方法的信息,可以提取、整合文章中介绍的书目信息。

2. 建议围绕“读书”这一主题组织开展实践活动。

可以在本单元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阅读实践,读一读课文中作者提到的一些书籍。

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进度表

统编版部编版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8单元教学设计教案及教学进度表

第八单元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单元围绕“读书”这个主题编排了《古人谈读书》《忆读书》《我的“长生果”》三篇文章,体裁包括了文言文、记叙文和散文,涉及内容跨越古今。

从这三篇文章中能够学到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感受到读书带给我们的好处。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古人谈读书》一文呈现了三则短小精悍的文言文,将孔子、朱熹、曾国藩的读书态度和方法化为精练的文字,使其蕴含深刻的哲理,旨在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忆读书》一文没有理论化的说教,而是另辟蹊径,如话家常。

文章开篇一句“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让人听来很亲切,好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在与自己谈话,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心。

在整篇文章中,完全是对自己亲身经历的讲述,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跟随冰心奶奶成长,直到文章结尾得出“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结论。

娓娓道来之语如心底之泉水,缓缓流进学生的心中,使其终身难忘。

《我的“长生果”》这篇散文在内容上,恰当地运用了大量的成语,将其和饱含情感的叙述结合起来,增强了话语表现的动感和力度;在结构上,从首段的点题、总起,到按时间顺序的回忆,使得全文线索清晰,完整紧凑。

作者在文中饱含深情地回忆了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重点回忆了两次作文的构思与写作的经历,表达了对书的深厚感情和对阅读的热爱,感情真挚,层次分明。

“口语交际”的主题是“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旨在通过口语交际训练培养学生观察、倾听的习惯,提高其善于分析、总结的能力和口语表达的能力。

“习作”的主题是“推荐一本书”。

推荐的这本书是自己看过的,并对自己有帮助的。

在写作过程中,清楚交代自己喜欢这本书的理由;在和同学们交流的过程中,激发起大家阅读的兴趣。

这一写作旨在激发学生对书、对阅读的喜爱,并提高学生将思维转化为文字的能力。

“语文园地”中呈现的内容与“读书”这一主题相关。

“交流平台”通过三个同学的对话点明应该如何找到好的课外书,即读与课文有关的书,或介绍某一类知识的书。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书》、《忆读书》和《我的“长生果”》这三篇文章组成。目的是通过介绍读书的方法,激发学生读书的兴
趣。
2. 单元(或主题)学习目标与重点难点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单元 30 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本单元 23 个字,读准 6 个多音字,会写 15 个词语,并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正确流利朗读课文,能借助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联系自己的读书体会,说出课文内容带来的启发。 4.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体会作者从读书、作文中悟出的道理。 本单元重点:
书的味道,还是这样让人心醉。让我们再读读课文,体会那 种读书的乐趣吧。
活动意图说明
回到题目,首尾呼应,既能揭示“长生果”的特殊含义,又能为学生解决疑惑,一 举两得。 环节五:拓展延伸
教的活动 5 1、品读语言,学习积累
读了多遍课文,你发现作者在运用语言上有什么特点? 1).生动的比喻。 2)、恰当的词语 2、联系实际,升华感情 说一说你在读书中的故事,以及你在书中的收获。

1.能正确认读“舅”等 13 个生字新词,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正确认读多音字
“传”“煞”“卷”在本课的读音,能据音组词或据词定音。
26
2.正确读写“舅”等 6 个字和“舅父”等 21 个词语,并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
3.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根据有关内容,说说冰心回忆了自己读书的哪些经历,
教的活动 4: 1.由揭示课题内容引入。
通过刚才的交流,你理解为什么把书比作“长生果”了 吗?(出示课件)
长生果,指营养极其丰富。将书比喻为“长生果”,意思 是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作者就是 在书的引领下写作越来越成熟的。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推荐书籍》第八单元习作教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推荐书籍》第八单元习作教程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推荐书籍》第八单元习作教程介绍本文档是关于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推荐书籍》第八单元作教程的内容。

该单元旨在培养学生对书籍的阅读兴趣,并提供了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的推荐书籍。

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书籍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 引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进行阅读。

-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他们撰写推荐书籍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了解不同类型的书籍首先,学生需要了解不同类型的书籍,包括童话故事、科学百科、历史故事等。

教师可以通过阅读故事片段、展示图书封面等方式介绍不同类型的书籍,并让学生了解它们的特点和适合的读者群。

2. 阅读推荐书籍学生可以选择老师提供的一些推荐书籍进行阅读。

老师可以提前准备一些适合五年级学生的书籍,并向学生推荐。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本书进行阅读,并记录下自己的阅读心得和感受。

3. 撰写推荐书籍学生需要研究如何撰写推荐书籍的内容。

他们可以参考一些已经存在的书评或推荐书籍的文章,并研究如何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推荐理由。

学生可以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书籍的主要情节、人物形象以及自己的阅读感受。

4. 分享推荐书籍学生可以在班级或学校内分享自己的推荐书籍。

他们可以口头介绍自己选择的书籍,并向同学推荐。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分享,同时也可以让其他同学了解更多的书籍选择。

教学方法- 教师讲解和示范:教师可以通过讲解不同类型的书籍、阅读示范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和选择书籍。

- 小组合作:学生可以分组进行书籍推荐的讨论和撰写,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观点。

- 个人撰写: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和阅读心得,独立撰写推荐书籍的内容。

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估:- 学生撰写的推荐书籍内容,包括书籍的介绍、主要情节、人物形象等。

- 学生口头分享的推荐书籍内容,包括对书籍的推荐理由和个人阅读感受。

- 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的表现,包括合作交流和互相帮助的情况。

教学资源-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材《推荐书籍》第八单元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8单元作文教学设计浩友玉汝习作题目:本次习作,安排了二个内容供学生选作:一是学习《开国大典》场景描写的方法,按时间顺序描写一个场景;二是从最近读过的文章或看过的影视作品中,选择一个写梗概。

本设计是“写一个场景”的习作指导。

设计思考:写场景。

这对学生而言并不生疏。

本次习作要求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这正是学生写场景的难点。

指导时,要充分利用范文《开国大典》,可选择《开国大典》中的一个场景描写组织学生再阅读感悟,看看《开国大典》一文是如何把场景写具体,写清楚的。

学生习作过程中,要体现先说后写的原则,学生说时,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组织学生互评、互帮,或教师指导,让学生把选择的一个场景说具体,说清楚,说后即写。

本次习作是选作。

虽然本设计是“写一个场景”的习作指导,但是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不要强求一律。

习作中,教师要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重点指导。

评改时,切忌教师包办代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充分给予学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评改中得到提升。

但也不能放任自流,教师应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或引导。

评改后,选用适当的方式充分展示学生的习作,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

课前准备:组织一次跳绳比赛。

一、前作文:未成曲调先有情㈠、话题交流,真情融汇:吹面不寒杨柳风1、前几天,我们学习了一篇课文《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的最大特色是把“大典”活动的过程和场景写得很清楚。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开国大典”的两个场面:【媒体展示,学生朗读】会场布置的场面①会场在 * 广场。

广场呈丁字形。

(点)②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③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 * 的城楼。

④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不给予中华门。

⑤三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⑥主席台设在 * 城楼上。

⑦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

⑧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

(面)群众队伍游行场面①阅兵式完毕,已经是傍晚的时候。

② * 广场上的灯笼火把全都点起来,一万支礼花陆续射入天空。

(点)③天上五颜六色的火花结成彩,地上千千万万的灯火一片红。

④群众游行一在这时候开始。

⑤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 * 万岁!”“ * 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 * 的白石桥前,一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 * 万岁!”“ * 万岁!”(面)⑥ * 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点)2、引导讨论:⑴在这两个场面描写的片段中,哪里是写场面的“点”,哪里是写场面的“面”?⑵写“面”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按空间方位顺斜来写的)⑶找出由点到面的过渡句,体会句子的妙处。

(承上启下,说明提示)⑷说说场面描写中“点”与“面”的关系。

(先写点后写面,由点到面。

点是概括,和过渡的句子,面是具体描写的句子。

)⑸说一说,在场面描写中,什么是点?什么是面?3、刚才大家讨论理解课文中场面描写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种方法,练习写一篇作文。

请大家读一读题目,明确要求。

【媒体展示】学习《开国大典》场景描写的方法,按顺序具体描写一个场景4、【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师:什么是场景?场景是指在一定时间、地点,以人物的活动或自然和景观为中心的生活画面。

这篇习作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是从一些有意义的场景中,选择一个你熟悉的场景写下来;第二是能反映出这个场景的特点;第三是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

2.师: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在学校里,在上学的路上,在市场、商店或公园里,经常可以看到一些有意义或有意思的场景。

只要我们认真回想这些场景的全过程,如场面的环境、气氛,参加的人有什么表现,神态怎样。

然后在其中选择一个印象最深的场面,作为习作材料。

作文时,首先应确定这个场面是围绕一个什么意思来写,也就是要表现一个什么中心,围绕中心写出的场面才会生动具体,让人看后才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意图:通过忆读课文,分析理解什么是场面描写,引导学生明确习作要求,理解场面描写的基本形式,师生在亲切的交谈中,开启了新课的探索。

㈡、成语点睛,诗句引趣:嘈嘈切切错杂弹1、为了帮助大家写好场面,老师特意搜集了一些描写场面的词语,请大家读一读,说一说你最自欢哪一个?议论纷纷、各抒己见、七嘴八舌、争论不休【课堂上讨论场面】车水马龙、人山人海、人声鼎沸、摩肩接踵、热闹非凡【场面热闹】生龙活虎、人流如潮、振奋人心、异常激烈争先恐后【体育比赛场面】欢天喜地喜笑颜开喜气洋洋兴高采烈兴致勃勃【表现人高兴】山崩地裂惊天动地浩浩荡荡排山倒海气吞山河【表示声势或气势】人头攒动车水马龙流光溢彩美轮美奂巧夺天工【街市热闹、街景美丽】(学生自由读后交流,老师相机评点。

)2、下面的诗句都是描写场面,读一读下面的诗句,你能够在头脑中形成一个画面吗?说一说你的理解。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杜牧《江南春》(学生自由读后交流,老师相机评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诵读成语和诗句,创设一种情景,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拓展视野,为下面的习作指导做好铺垫。

㈢、激发情趣,游戏引路:未成曲调先有情今天,在学习“场面描写”之前,请大家先玩一玩“抢椅子”的游戏。

希望大家能积极参与表演、观察感悟。

【学生玩游戏,之后说开心,说场面】设计意图:小游戏活跃了课堂气氛,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让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积极体验到生活的乐趣和情趣,使学生能爱作文,有话想说,有话会说,有话巧说,有话趣说。

帮助学生认识了动态的场面,可以引发学生习作的情趣,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中作文:奇思妙想我能行㈠、奇思妙想,开启心路:一语天然万古新1、读一读,想一想,体会“大会盛况”第一个场面“宣布成立”中的感情、写作特点。

【媒体展示课文内容】* 主席宣布:“ * 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人一齐欢呼起来。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师:“宣布成立”这个场面中“点”是什么?“面”是什么?生:“点”是 * 宣布 * 成立,“面”是首都人民欢呼雀跃。

师:在首都人民欢呼雀跃的场面中,你认为那些词、句表达了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而激动、自豪的心情?师:(启发学生抓住“一齐”、“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等重点词,通过换词品读、想象画面、感情朗读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情到位后),请同学们再读读“宣布成立”这个场面,作者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生:点面结合。

师:对!作者有点有面,点面结合地写出了首都人民在开国大典之际对新中国、对 * 的无限热爱之情。

设计意图:从课文的“点”剖析,引导学生学习场面描写的方法,读中学写,形成思维的定格。

2、请大家回顾《开国大典》全文,填写表格,评价归纳写作特点场面描写写作特点会场布置有点有面,突出会场气氛和群众激动、兴奋的心情大会盛况点面结合,突出群众对 * 、新中国的热爱阅兵仪式点面结合,突出群众对新中国 * 的热爱、赞美群众游行点面结合,突出群众对 * 、新中国的热爱设计意图:从课文的整体感悟场面描写的作用,加深对场面描写的理解。

为下面的习作打下了基础。

3、师:你们跳过绳吗?请同学们以“跳绳”为话题进行口头作文,可以先说同学们跳绳的整个场面,再说单个怎样跳;也可以先说单个怎样跳,再说同学们跳绳的整个场面。

生:练说跳绳。

生1:跳绳开始了。

第一个上场的是老将蔡灵。

别看她是个女的,跳起来有模有样,身轻如燕。

第二个是杨莹伟,一个神龙摆尾,迅速通过了“封锁线”。

第三个出场的是我,我很紧张,刚一起跳,就踩着了绳子,心里很难过,暗下决心下次一定跳好……同学们一个紧接着一个,像鲤鱼跳龙门一样跃过了绳子。

生2、生3、生4……(略)师:同学们刚才说的跳绳是场面描写,单个“跳绳”的描写是场面描写的“点”,同学们跳绳的整个场面是场面描写的“面”,场面描写的特点是“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我们今天来学习一个盛大的场面,生齐读课题《开国大典》。

设计意图:口头作文“跳绳”,形象解读场面描写,引导学生先说后写,为下面的习作练笔做好了铺垫。

㈡、佳作引路,章法导写:要把金针度与人1、读一读下面的佳作片段,体会场面描写的方法。

放风筝风筝比赛开始了,五颜六色的风筝争先恐后地飞上瓦蓝的天空。

// 嘿!风筝的式样可真多,有“马褂”、“单脚燕”、“蜻蜓”、“金鱼”、“蝴蝶”、“孙悟空”……它们在空中各显神通,使人目不暇接。

你瞧那翩翩起舞的“红蝴蝶”多艳丽,它好像在骄傲地说:“蝴蝶中间我是王,我的美丽谁也比不上。

”你看那猴王“孙悟空”多神气,手举金箍棒,两眼烁烁放金光,扶摇直上。

其中,王卫民扎的:“黄马褂”放得最高。

他沉着、冷静,时而慢慢向后退,时而使劲向后拉。

风筝好像领会了主人参加比赛的心情,越飞越带劲。

//2、学生读后讨论:这是什么场面?先总写的是什么风筝,再具体描写的是什么风筝?最后重点写的是什么风筝?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师:这篇片段作文描绘了放风筝比赛的热闹场面。

作者的观察视野广阔,观察到许许多多风筝,也观察到放风筝的人。

先对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风筝概括描写,使读者获得总印象后,再对“红蝴蝶”、“孙悟空”进行具体描写。

最后重点写了“黄马褂”,不仅写了风筝,也写了放风筝的人。

写风筝写人,都偏重于动态描写。

这样写使读者身临其境,仿佛看到了放风筝的场面,也把整个场面撑起来,有力地突出了“比赛”二字。

要写好场面,观察的视野要全面,既要看清看全一次活动的整体情况,又要善于捕捉到典型的人和事,然后再逐一地进行描写,才能把场面写真切,写生动。

4、师:描写一个场面,既要写出参加活动人的心情、神态表现,又要写出围观人的反映,把场内外交织在一起写,才能更好地烘托环境气氛。

在描写的过程中,还要恰到好处地写出人物的感想、体会。

这样有面上的概括,有点上的详写,有内外的呼应,有感情地表露,就能把一个场面描写得活灵活现。

请看下面的片段作文:拍皮球一天下午,在校园的葡萄架下,围满了看拍皮球比赛的同学。

参加比赛的同学,每个身旁站着两个小伙伴:一个准备计数,一个准备计时。

这时只见裁判员张老师高高扬起小红旗,大喊一声:“开始!”只见参赛的同学伸手飞快地上下拍动皮球,只听皮球在地上发出“啪啪”的响声。

“加油!加油!”围观的同学助威声此起彼伏。

比赛紧张极了。

有的把球拍的高,有的把球拍的低,有的不留神把球拍到了别人脚底下,引起了小伙伴们一阵欢笑声。

小芳同学蹲着拍,把球拍得矮矮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