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化学 《氯气》(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教案1 苏教版必修1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2《氯气的性质》教案五篇

苏教版化学必修一专题2《氯气的性质》教案五篇一、设计思想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帮助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
因此,本课首先先从生活实际出发,向学生展示氯气泄露事故以使学生对氯气产生感性认识,再用泄露氯气给社会带来惨重的损失激发学生学习氯气的性质的渴望。
最后以氯气泄露事故造成的严重恶果,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同时也要向学生介绍氯气的用途,以使学生建立起辩证地认识事物的态度。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自主实验,分组讨论等环节,锻炼学生的探究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合作能力。
通过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拓宽学生视野,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通过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考与交流,将研究性学习、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力图使这堂课既有严谨规律的学习过程,又有生动活泼的主动探索和实践过程,将知识的学习和应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教材解读与分析“氯气的性质”高中化学必修1专题2,是在学生在掌握“研究物质的试验方法”、“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氯碱工业”等知识点后,是第一次进行元素性质的学习。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通过对氯气性质的探究、学习方法指导今后对硫、氮等化合物性质的学习,也为卤族元素性质的整体认识乃至非金属元素的把握以及元素周期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因此,这节课的内容在高中化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三、学情分析学生已掌握“研究物质的试验方法”用所学知识指导对“氯气的性质”的学习,是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是可行的。
本节课教学活动通过多媒体播放、教师演示、学生操作、探究讨论、交流总结,是学生完成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切实掌握“氯气的性质”。
四、重点、难点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和作用。
难点:实验现象的分析和归纳。
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及辩证思想的渗透。
五、教学方法:1.情境激趣法:运用多媒体视频,调动学生学习动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2.实验促学法:通过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分析实验现象,掌握其中化学性质;3.讨论总结法: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分析现象,最终总结氯气的有关化学性质。
专题2第一单元第二课时 氯气的性质教案 高一化学苏教版必修一

《氯气的性质》教学设计(专题2第一单元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能说出氯气的物理性质②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③知道氯水的性质④了解氯气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①通过应对现实中的氯气泄漏问题,提高对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②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养成严谨的科学习惯,提高交流合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树立用化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意识②形成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观念二、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氯水的成分探究。
教学难点: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水的成分探究。
三、教学工具1.多媒体课件2.仪器及药品:烧杯、镊子、集气瓶、氯气、蒸馏水、新制氯水、稀盐酸、pH 试纸、硝酸银溶液、有色纸条四、教学方法情景设计、实验探究、分析法、归纳法。
五、教学过程环节一:课堂导入【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氯气的生产原理,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氯气的性质。
【导入】首先,我们来看一则新闻。
关于某高速上发生的一起液氯泄漏事故。
从新闻中我们可以看到,泄漏的氯气对周边的人和事都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在消防工作人员赶到以后,采取了许多紧急的措施,很快控制住了事态的发展。
【教师】我们知道,要妥善的处理一件事情,必须掌握其本质,如果当地的村民知道了氯气的性质,是不是就可以利用它的相关性质采取措施了呢?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氯气的性质。
【学生】思考【板书】氯气的性质【教师】掌握一个物质的性质,我们肯定都是从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入手,首先我们先来看一下氯气的物理性质。
环节二:新课展开1.氯气的物理性质【教师】这是老师截取的一个新闻片段,从片段中,同学们是否能够得出氯气的物理性质。
【学生】【板书】颜色是黄绿色的,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有毒【总结】氯气是一种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的有毒的气体。
2、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师】下面我们来学习氯气的化学性质。
【板书】氯气的化学性质【教师】结构决定性质,我们先一起来看一下氯气中氯原子的结构,【学生】很容易得到电子成为氯离子,发生还原反应【教师】可见氯气很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具有强氧化性,能够与大多数金属单质化合。
新教材高中化学3.1.1氯气的发现与制备教学设计(1)苏教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化学3.1.1氯气的发现与制备教学设计(1)苏教版必修第一册3.1.1 氯气的发现与制备教材以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的海水作为研究对象,明确指出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元素,并以氯化钠、氯化镁为主要存在形式。
教材正文介绍了氯气的发现、氯气的实验室制法的原理和工业制法的原理。
以“学科提炼”的形式强调了电解法的重要用途。
指出人们从海水中获得氯单质及其化合物的过程,体现了化学科学在利用自然资源创造新物质中的独特作用。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初步认识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及学会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和原理。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增强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知道化学实验是研究和认识化学物质的重要途径。
4、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认识到海水是人类的宝贵资源,培养学生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情感。
1.认识工业上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的反应原理。
2.学会实验室制取氯气的方法,通过分析、推理、设计实验并完成实验。
课件、相关资料(包括图片、视频等)引入新课:有数据指出,每一立方千米的海水中含氯化钠4×107t,氯气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那么是谁发现了氯气,实验室和工业生产中怎样制备氯气呢?PPT展示:大海、海水晒盐、煮盐学生活动:阅读教材第58页内容。
讲解: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元素,但其单质氯气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在自然界中不存在游离态(即单质)的氯,都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
直到17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把浓盐酸与软锰矿(主要成分是MnO2)混合在一起加热,意外地发现了一种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黄绿色气体。
1810年,英国化学家戴维仔细研究了这种黄绿色气体,并将其命名为氯气。
上述反应可用于实验室制备氯气。
板书:一、氯气的发现1、瑞典化学家:舍勒发现氯气2、英国化学家:戴维研究并命名为氯气板书:二、氯气的制备(一)实验室制法PPT展示:“实验室制氯气”视频1、反应原理MnO2+4HCl(浓)===MnCl2+Cl2↑+2H2O2.仪器装置(PPT展示)思考并完成下列问题:(1)气体发生装置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2)发生装置所用仪器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氯气》(氯气的性质)教案1 苏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氯气》(氯气的性质)教案1 苏教版必修1如何体现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理念?如何体现教学的实效性呢?这是实施新课程以来我一直思考的一个问题。
我们知道新课程下的化学教材关注的是学生的主体参与,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实验的特殊功能,倡导质疑讨论的学习方法,转变观念,改进方法,树立化学教学不仅是为了化学教学,更重要的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意识。
教师不仅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传播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路人,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助推剂和好伙伴。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化学老师应该去思考如何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转化成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对一些传统的教学方案进行大胆的改革。
现以《氯气的性质》的教学为例,谈谈本人的一些作法。
一、教学背景(1)设计背景:《氯气的性质》这一部分内容是苏教版化学必修1第二专题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元素化合物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学生的化学学习中占有重要地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为后面学习元素及化合物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教材介绍了氯气的主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氯气与金属铁、非金属氢气在点燃条件下的反应,氯气与碱---氢氧化钙反应,氯气与水的反应以“活动探究”的形式给出,并根据氯气与水的反应情况,引出了“可逆反应的概念。
教材中把氯气的性质与氯水的性质分开,在先介绍氯气与铁、碱的反应后再介绍氯水的性质,我想教材这样呈现,不利于学生的对知识的认识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在遵循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前提下,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出发,重新设计了《氯气的性质》的教学方案,以强化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过程的探索性。
(2)学情背景: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实验方案的设计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学生有了一定的实验设计方案的能力,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设计一些简单实验方案,完成一些简单的实验操作。
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观察实验现象,描述实验现象的能力。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2.1.1《氯气的生产原理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2.1.1《氯气的生产原理第1课时》教案苏教版必修1【教学目标】1.能够用分离提纯的知识解释海水晒盐的原理。
2.能够说出海水中含量较多的元素。
3.能够正确说出电解饱和食盐水时两极的现象和产物,能够正确书写电解反应的方程式。
【教学重点】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取氯气的原理【教学难点】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各电极现象和产物氯气的检验【教学方法】实验探究交流讨论【学法指导】比较观察法【阅读理解】:阅读P38页海水中的主要成分并指出:1.海水中主要含有哪些重要元素?2.海水晒盐应用了什么分离提纯方法?根据学生的阅读,归纳出海水中含量较多的元素。
海水中氯元素的浓度最高,其次有钠、镁、钙钾、溴、碘等,说明自然界中的溴、碘主要集中在海水中。
向学生展示几张海水晒盐的图片,启发学生运用前面所学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的原理,推断海水晒盐应该采取哪种方法。
:利用海水晒盐的原理:蒸发结晶【问题情境】呈现下列问题情境,让学生了解到可以从海水中制取氯及其化合物的,思考:从化合价的变化角度分析,NaCl →Cl2的化合价变化。
海水中含有大量的以自由离子形式存在的重要元素,这些元素的单质和化合物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能否从海水中获取它们的单质和化合物呢?如每一立方千米的海水中含氯化钠4×109t,氯气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那么能否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钠并生产氯气呢?【观察与思考】观察老师演示的电解饱和食盐水的实验,指导学生观察重点和思考下列问题。
1、通电时两管内是否都有气泡冒出?观察气体的颜色?推测可能是什么气体?2、如何证明在“U”型管左管内产生的气体,为什么该气体会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产生?3、如何证明在“U”型管右管内产生的气体,有什么现象?为什么该气体会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产生?4、滴入酚酞溶液后两管分别有什么现象?为什么?5、为什么要用NaOH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氯气?(红色部分为学生活动结束后所要填写的,教师在学生完成后再呈现以便于核对比较)【教师活动】演示实验:电解饱和食盐水【学生活动】观察、记录、思考【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对上述现象展开讨论,最后由教师评价统一。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专题二 第一单元 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 苏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化学专题二第一单元氯、溴、碘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苏教版必修1第1课时氯气的生产原理和性质(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通过实验了解氯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其在生产中的应用。
●课标解读1.了解Cl2的制备和Cl2的主要性质。
2.了解氯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教学地位氯水、次氯酸盐是生产生活中重要的漂白剂和消毒剂。
其有效成分Cl2、HClO、Ca(ClO)2的性质非常重要,也是每年高考特别关注的热点内容。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喝的自来水需要消毒,游泳池中的水需要消毒,一些生活用品需要漂白,这些消毒剂和漂白剂通常用什么物质?这些物质如何制备,性质有哪些?你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来讨论氯及其化合物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建议课前用10分钟预习完成【课前自主导学】和“思考交流”。
⇒步骤1:新课导入——分析教学地位⇒错误!⇒错误!⇓步骤6:对“当堂双基达标”课堂留出8~10分钟完成,教师明确答案。
⇐步骤5:对“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课所讲内容,强调“课堂小结”。
⇐步骤4:对“探究2”建议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氯水的成分”和“氯水性质的多样性”并给予点评强调难点。
“对例2”教师最后强调“新制氯水、久置氯水和液氯”的区别。
学生完成“变式训练2”。
1.(1)电解装置及现象(2)反应方程式为2NaCl +2H 2O=====通电2NaOH +H 2↑+Cl 2↑ 2.氯气的实验室制取 (1)装置(2)反应方程式为MnO 2+4HCl(浓)=====△MnCl 2+Cl 2↑+2H 2O 。
1.实验室制取的Cl 2中可能含有哪些杂质? 【提示】 可能含有HCl 、H 2O(g)、空气等。
1.物理性质2.化学性质 (1)Cl 2与金属的反应 ○Cl 2――→Na⎩⎨⎧现象:产生黄色火焰,并有大量白烟产生方程式:2Na +Cl 2=====点燃2NaCl――→Cu ⎩⎨⎧现象:产生棕黄色烟方程式:Cu +Cl 2=====点燃CuCl 2――→Fe⎩⎪⎨⎪⎧现象:产生棕黄色烟方程式2Fe +3Cl 2=====点燃 2FeCl 3(2)Cl 2与非金属H 2的反应①氢气在Cl 2中燃烧,其化学方程式为H 2+Cl 2=====点燃2HCl ,工业利用此法制盐酸。
苏教版高中化学氯气的生产原理及其性质教案必修

目标与素养:1.了解氯气的工业制法,掌握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2.了解氯元素的存在、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得化学性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3.了解氯水的主要性质及应用。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一、氯气的生产原理1.海水中的化学物质(1)元素种类:80多种。
(2)氯化物:主要为氯化钠,其次为氯化镁、氯化钙、氯化钾等。
(3)溴元素:被称为“海洋元素”,原因是地球上99%以上的溴蕴藏在海水中。
(4)碘元素:含量丰富,达8×1010 t。
2.氯气的工业制法以电解食盐水为基础制取氯气等产品的工业称为氯碱工业。
(1)氯气的制备原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Cl+2H2O错误!2NaOH+H2↑+Cl2↑。
(2)实验室电解饱和食盐水1实验装置2实验操作A.接通电源,观察食盐水发生的变化。
通电一段时间后,将小试管套在a管上,收集U形管左端产生的气体。
2min后,提起小试管,并迅速用拇指堵住试管口,移近点燃的酒精灯,松开拇指,检验收集到的气体。
B.取一支小试管,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从b管导出的气体,观察收集到的气体的颜色。
C.关闭电源,打开U形管左端的橡皮塞,向溶液中滴加1~2滴酚酞溶液,观察溶液的颜色。
3实验分析实验现象结论a出现爆鸣声a管中气体为氢气b产生黄绿色的气体b管中气体为氯气c铁棒端溶液变红石墨棒端溶液不变色U形管左端溶液显碱性U形管右端溶液不显碱性4实验结论根据实验推断电解饱和食盐水的产物是H2、Cl2、NaOH溶液。
3.氯气的实验室制法(1)反应原理:MnO2+4HCl(浓)错误!MnCl2+Cl2↑+2H2O。
(2)实验装置1A装置为气体发生装置,作用是制备气体。
2B装置为收集装置,作用是收集气体。
3C装置为尾气处理装置,作用是吸收多余Cl2。
1.含有4mol 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能生成1mol Cl2吗?[提示] 不能,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盐酸的浓度变小,MnO2与稀盐酸不反应,故生成的Cl2小于1mol。
氯气的性质(苏教版)第一课时-教案

《氯气的性质》第一课时浙江师范大学费冰一、设计思路根据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STSE基本原理,制定了《氯气的性质》的教学设计。
本课堂将立足于“教学并重”的教学理念,综合运用讲授、讨论、实验探究、角色扮演等综合教学方法。
首先有学生观察总结Cl2的物理性质;接着实验探究Cl2的化学性质,特别是氯气和碱的反应、氯气和漂粉精的漂白消毒作用;通过演示实验结合学生实验,生动展示氯气的性质;然后学生阅读、讨论、归纳氯气的现实作用,并借助学生在课前查阅的资料让学生为氯气的用途做总结性归纳。
二、前期分析(一)、学习任务分析本课内容节选自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教材专题2第一单元第二节《氯气的性质》,主要内容包括氯气的物理性质、氯气的化学性质、氯水的漂白性及氯气在现实社会中的应用。
氯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气体单质,安排在该专题内容的第一部分,引出了卤素的概念。
氯气的性质这一节内容前,教材已经介绍了氯气的生产原理,该课时已经为氯气性质的探究打好了基础,并且已引导学生进入该专题内容的学习中。
本课内容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对于氯气、对于卤族元素体系有更加深入的了解,为彻底打开卤族元素的学习大门起到关键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本专题中,学生将学习卤族元素,基本掌握学习该族元素的特点。
经过对于第一专题的学习,学生开始接受自行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探究的学习方式,本课时将延续这样的探究学习,为化学课堂的高效、精彩做好准备。
但此阶段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学习的基本思路还不很清晰,知识迁移能力、发散思维能力有待强化,特别是对具体物质化学性质的运用理解不深;探究学习思维、能力均有待提高;学生的STSE意识较弱。
教学重点:氯气和漂粉精的漂白消毒作用;教学难点:氯气和漂粉精的漂白消毒作用;实验的设计、正确操作和现象分析;三、教学目标(1)能写出有关氯气化学性质的化学反应式,感悟氯原子结构与氯气化学性质的关系;(2)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提高实验的设计、操作和现象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化学《氯气》(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教案1 苏
教版必修1
课标要求:了解、认识
教材分析:从氯碱工业到实验室原理、制法,引出性质
教学目标: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装置
教学重点:原理、装置
教学难点:装置的装、拆,气密性检查,气体收集,有毒尾气的吸收
教学方法:多媒体结合演示
教学过程:
一、初中学过的气体制备
发生装置收集装置
H2:
O2:
(KMnO4)
二、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原理:
△
4HCl(浓) + MnO2 == MnCl2 + 2H2O + Cl2↑
三、实验室制备氯气的装置:
1、发生装置
2、收集装置
3、除杂、干燥装置
4、性质演示装置
饱和NaCl 浓H2SO4
5、氯气制备装置图:
6、问题讨论:
①、装置连接顺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气密性检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尾气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除杂:杂质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方法__________________
干燥:干燥剂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者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性质:
实验演示:连接装置、气密性检查、添加药品、加热、收集、尾气吸收、
装置拆除
1、观察:色_____态______
2、溶解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颜色_______
3、与铁丝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与湿润的鲜花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干燥的鲜花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课堂思考、练习
1、标出制备原理中各元素化合价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气密性检查中,如果不用酒精灯微热,可用其他的什么方法?________
3、在加入浓盐酸时,如果不能顺畅流下,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4、能否用饱和食盐水吸收尾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能否先干燥后除杂?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何拆除装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氯气的相关知识,如果出现泄漏,人应该逃离现场,往_____(高、低)处,原
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