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透射法声测管埋设要点
声波透射法检测技术规范

声波透射法检测技术规范17.1 适用范围17.1.1声波透射法适用于已预埋两根或两根以上声测管、且桩径不小于0.6m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及混凝土地下连续墙的墙身完整性检测,判定桩身及墙身缺陷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17.1.2声波透射法也适用于基桩经钻芯法检测后需进一步了解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钻芯孔之间的混凝土质量的检测。
17.1.2【条文说明】基桩声波透射法检测是利用声波的透射原理对桩身混凝土介质状况进行检测,当桩径小于0.6m时,声测管的声耦合会造成较大的测试误差,因此该方法适用于桩径不小于0.6m。
由于桩(墙)内跨孔测试误差高于上部混凝土的检测,且桩(墙)身混凝土纵向各部位硬化环境不同,粗细骨料分布不均匀,因此该方法不宜用于推定桩(墙)身混凝土强度。
17.2 仪器设备17.2.1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应符合下列规定:l 圆柱状径向振动,沿径向无指向性;2 外径小于声测管内径,有效工作段长度不大于150mm;3 谐振频率为30-60kHz;4 水密性满足lMPa水压不渗水。
17.2.1【条文说明】声波换能嚣有效工作面长度指起到换能作用的部分的实际轴向尺寸,该长度过大将夸大缺陷实际尺寸并影响测试结果。
换能嚣的谐振频率越高,对缺陷的分辨率越高,但高频声波在介质中衰减快,有效测距变小。
选配换能嚣时,在保证有一定的接收灵敏度的前提下,原则上尽可能选择较高频率的换能器。
提高换能器谐振频率,可使其外径减少到30mm以下,有利于换能器在声测管中升降顺畅或减小声测管30~60kH声波发射频率的提高,将使声波穿透能力下降。
所以,本规程仍推荐目前普遍采用的30一60kHz的谐振频率范围。
桩中的声波检测一般以水作为耦合剂,换能器在1MPa 水压下不渗水也就是在100m水深能正常工作,这可以满足一般的工程桩检测要求.对于超长桩,宜考虑更高的水密性指标。
当测距较大接收信号较弱时,宜选用带前置放大器的接收换能器,也可采用低频换能器,提高接收信号的幅度。
声波透射法

10 声波透射法10.1 适用范围10.1.1声波透射法适用于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判定桩身缺陷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条文说明】声波透射法是利用声波的透射原理对桩身混凝土介质状况进行检测。
当桩径小于0.6m时,声测管的声耦合会造成较大的测试误差,因此该方法适用于桩径不小于0.6m,在灌注成型过程中已经预埋了两根或两根以上声测管的基桩的完整性检测;基桩经钻芯法检测后(有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钻孔)需进一步了解钻芯孔之间的混凝土质量时也可采用本方法检测。
由于桩内跨孔测试的测试误差高于上部结构混凝土的检测,且桩身混凝土纵向各部位硬化环境不同,粗细骨料分布不均匀,因此该方法不宜用于推定桩身混凝土强度。
10.2 仪器设备10.2.1 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圆柱状径向振动,沿径向无指向性;2 外径小于声测管内径,有效工作段长度不大于150mm;3 谐振频率为30~60kHz;4 水密性满足1MPa水压不渗水。
【条文说明】声波换能器有效工作面长度指起到换能作用的部分的实际轴向尺寸,该长度过大将夸大缺陷实际尺寸并影响测试结果。
换能器的谐振频率越高,对缺陷的分辨率越高,但高频声波在介质中衰减快,有效测距变小。
选配换能器时,在保证有一定的接收灵敏度的前提下, 原则上尽可能选择较高频率的换能器。
提高换能器谐振频率,可使其外径减少到30mm以下,有利于换能器在声测管中升降顺畅或减小声测管直径。
但因声波发射频率的提高,将使声波穿透能力下降。
所以,本规范仍推荐目前普遍采用的30~60kHz的谐振频率范围。
桩中的声波检测一般以水作为耦合剂,换能器在1MPa水压下不渗水也就是在100m水深能正常工作,这可以满足一般的工程桩检测要求。
对于超长桩,宜考虑更高的水密性指标。
当测距较大接收信号较弱时,宜选用带前置放大器的接收换能器,也可采用低频换能器,提高接收信号的幅度。
声波换能器宜配置扶正器,防止换能器在声测管内摆动影响测试声参数的稳定性。
声波透射法

10 声波透射法10.1 适用范围10.1.1声波透射法适用于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判定桩身缺陷的位置、范围和程度。
【条文说明】声波透射法是利用声波的透射原理对桩身混凝土介质状况进行检测。
当桩径小于0.6m时,声测管的声耦合会造成较大的测试误差,因此该方法适用于桩径不小于0.6m,在灌注成型过程中已经预埋了两根或两根以上声测管的基桩的完整性检测;基桩经钻芯法检测后(有两个以及两个以上的钻孔)需进一步了解钻芯孔之间的混凝土质量时也可采用本方法检测。
由于桩内跨孔测试的测试误差高于上部结构混凝土的检测,且桩身混凝土纵向各部位硬化环境不同,粗细骨料分布不均匀,因此该方法不宜用于推定桩身混凝土强度。
10.2 仪器设备10.2.1 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圆柱状径向振动,沿径向无指向性;2 外径小于声测管内径,有效工作段长度不大于150mm;3 谐振频率为30~60kHz;4 水密性满足1MPa水压不渗水。
【条文说明】声波换能器有效工作面长度指起到换能作用的部分的实际轴向尺寸,该长度过大将夸大缺陷实际尺寸并影响测试结果。
换能器的谐振频率越高,对缺陷的分辨率越高,但高频声波在介质中衰减快,有效测距变小。
选配换能器时,在保证有一定的接收灵敏度的前提下, 原则上尽可能选择较高频率的换能器。
提高换能器谐振频率,可使其外径减少到30mm以下,有利于换能器在声测管中升降顺畅或减小声测管直径。
但因声波发射频率的提高,将使声波穿透能力下降。
所以,本规范仍推荐目前普遍采用的30~60kHz的谐振频率范围。
桩中的声波检测一般以水作为耦合剂,换能器在1MPa水压下不渗水也就是在100m水深能正常工作,这可以满足一般的工程桩检测要求。
对于超长桩,宜考虑更高的水密性指标。
当测距较大接收信号较弱时,宜选用带前置放大器的接收换能器,也可采用低频换能器,提高接收信号的幅度。
声波换能器宜配置扶正器,防止换能器在声测管内摆动影响测试声参数的稳定性。
声波管预埋设要点

声波管预埋设要点
1、声测管内径宜为50-60mm,管壁厚度为2.5mm。
2、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连接处应光滑过渡,管口应高出桩顶500mm以上,且各声测管管口高度宜一致。
3、应采取适宜方法固定声测管,使之成桩后声测管相互平行、垂直。
4、声测管埋设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D≤800mm,2根管。
(2)800mm<D≤2000mm,不少于3根管。
(3)D>2000mm,不少于4根管。
式中D——受检桩设计桩径。
5、声测管应沿桩截面外侧呈对称形状布置,按下图所示的箭头方向顺时针旋转依次编号。
D≤800mm 800mm<D≤2000mm D>2000mm
检测剖面编组分别为:1-2;
1-2,1-3,2-3;
1-2,1-3,1-4,2-3,2-4,3-4。
6、大直径人工挖孔灌注桩,每桩必预埋声测管。
湖南楚地工程质量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声波透射法检测介绍

声波透射法一、声波透射法原理:基桩成孔后,灌注混凝土之前,在桩内预埋若干根声测管作为声波发射和接收换能器的通道,在桩身混凝土灌注若干天后开始检测,用声波检测仪沿桩的纵轴方向以一定的间距逐点检测声波穿过桩身各横截面的声学参数, 然后对这些检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判断,确定桩身混凝土缺陷的位置、范围、程度,从而推断桩身混凝土的连续性、完整性和均匀性状况,评定桩身完整性等级。
二、仪器设备超声仪:NM4B 型非金属超声仪。
仪器在检定周期内。
换能器:径向换能器三、 声测管埋设1 声测管为50mm 镀锌钢管。
2 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连接处应光滑过渡,管口应高出桩顶1OOmm 以上,且各声测管管口高度宜一致。
3 应采取适宜方法固定声测管,使之成桩后相互平行。
4 声测管埋设数量为3根管。
检测剖面编号分别为1-2、1-3、2-3;根据设计图纸,本工程声测管埋设为3φ50的镀锌钢管。
5声测管的连接与埋没用作声测管的管材一般都不长(钢管为6m 长一根)当受检桩较长时,需把管材一段一段地联结,接口必须满足下列要求:(1) 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保证声测管不致因受力而弯折、脱开;(2) 有足够的水密性,在较高的静水压力下,不漏浆;(3) 接口内壁保持平整通畅,不应有焊渣、毛刺等凸出物,以免妨碍接头的上、下移动。
声测管布置图通常有两种联结方式:螺纹联结和套筒联结。
一般用焊接或绑扎的方式固定在钢筋笼内侧,在成孔后,灌注混凝土之前随钢筋笼一起放置于桩孔中,声测管应一直埋到桩底,声测管底部应密封,如果受检桩不是通长配筋,则在无钢筋笼处的声测管间应设加强箍,以保证声测管的平行度。
安装完毕后,声测管的上端应用螺纹盖或木塞封口,以免落入异物,阻塞管道。
声测管的安装方法1—钢筋, 2—声测管,3—套接管,4—箍筋,5—密封胶布(3) 检查测试系统的工作状况,。
(4) 将伸出桩顶的声测管切割到同一标高,测量管口标高,作为计算各测点高程的基准。
桩基检测中声波透射法检测技术

桩基检测中声波透射法检测技术发布时间:2022-01-20T03:07:25.659Z 来源:《防护工程》2021年30期作者:于永超[导读] 准确性较高,但成本较高。
在利用声波透射进行质检时,应基于检测原理促进科学检测。
威海市文登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山东威海 264400摘要:桩基的质量可靠性,主要由上部结构的安全性与稳定性决定,因此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基桩的施工建设中,所开展的质量性工作与施工之后的质量检测工作,充分提升桩基的自身检测水平,可以发挥出较高的可靠性与科学性。
地质条件、建设工艺等影响下桩基可能发生夹泥情况,或断桩、缩颈等问题,出现质量缺陷,降低承载力,导致建筑结构承载力下降。
探讨了声波透射法的现场检测步骤,并提出检测数据分析与判定对策。
关键词:桩基检测;声波透射法;检测技术引言桩基是建筑基础部分,直接影响承载力,建筑稳定性与桩基质量密切相关,应检验桩基础建设质量,加强质控检测。
现在桩基检测技术有多种检测方法,其中声波透射法较常用,准确性较高,但成本较高。
在利用声波透射进行质检时,应基于检测原理促进科学检测。
1桩基质量问题以及检测的价值当下对于桩基的实际检测中,基本上都存在着五个不同方面的问题,首先在混凝土没有使用连续浇注,或者在导管的连接位置,出现不同程度的漏水时,其桩身就会出现一定的断开的现象。
同时,一旦为了提升管道内部的混凝土压力的时候,便对隔水层造成了损伤,就会使得桩身在局部位置出现一定的混凝土质量不佳的问题。
其次,在使用的混凝土,无论是和易性或者在导管位置出现的漏水问题,都会使得出现一定程度的混凝土离析。
另外,在有泥浆护壁成孔桩的时候,一旦清孔的时间过短,就会使得孔底出现沉渣或者孔壁的泥浆皮厚度过大的问题出现,因此严重地影响到承载力的增加。
在不同的土层当中,由于使用泥浆的相对密度不同,以此就会使得桩身出现不一致的扩径情况,因此就会使得整体的承载力不同,容易造成一定的断裂。
声波透射法检测细则

声波透射法检测细则一、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已预埋声测管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并确定其位置。
二、检测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三、检测设备:武汉中科智创岩土技术有限公司RSM-SY7基桩多跨孔自动循测仪;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孔口滑轮、三脚架及位移编码器等外围设备;四、检测步骤:1、检测前准备⑴对仪器进行检定,确定仪器内电力充足可以正常使用。
⑵声测管埋设应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中附录H 的规定执行。
⑶在桩顶测量相应声测管外壁间净距离。
⑷将各声测管内注满清水,检查声测管畅通情况;换能器应能在全程范围内升降顺畅。
⑸由现场技术人员提供相应资料,并填写原始记录。
2、现场检测⑴仪器设备使用环境:-5~40℃。
⑵连接好仪器、设备,打开RSM-SY7基桩多跨孔自动循测仪,待仪器进入到系统桌面模式后,双击应用程序,直接进入操作界面。
⑶主操作窗体下方一排上凸的命令按钮,用来响应用户的命令。
操作窗体上以鼠标敲击或触摸笔点击“设置”命令按钮,打开参数设置窗体,首先输入检测基本信息:分别将‘工程名称’,‘检测单位’,‘检测人员’,‘桩号’,‘管数’,‘移距’,‘始测深度’,‘桩长’,‘桩径’,‘保存方式’,‘判读算法’,‘规范’,‘偏移角’,‘平测、斜测、扇形测’,‘是否数字滤波’等信息填写完整。
⑷单击“系统校零与修正”命令按钮,打开参数设置窗体,‘通道系统校零时间’栏里采用默认数值;‘声测管和耦合水的修正’栏里将‘声测管外径’,‘声测管内径’,‘声测管材料速度’(钢管默认为5.120km/s),‘探头外径’(默认为25mm),‘水的声速’(默认为1.500km/s)等填写完整,系统将会自动将修正时间计算并显示到“修正时间”后的文本框内。
⑸单击“滑轮参数”命令按钮,打开参数设置窗体,“滑轮直径”,“电缆直径”均采用系统默认值即可。
⑹单击“仪器参数”命令按钮,打开参数设置窗体,“采样间隔”(默认值1.0μs),“采样长度”(默认值512),“发射脉宽”(默认值20μs),“发射方式”(默认值为连续发射)。
声测管埋设要点

附录H声测管埋设要点H.0.1声测管内径宜为50~60mm。
H.0.2 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无异物;声测管连接处应光滑过渡,管口应高出桩顶100mm以上,且各声测管管口高度宜一致。
H.0.3 应采取适宜方法固定声测管,使之成桩后相互平行。
H.0.4 声测管埋设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1D≤800mm,2根管。
2800mm<D≤2000mm,不少于3根管。
3D>2000mm,不少于4根管。
式中 D ——受检桩设计桩径。
H.0.5 声测管应沿桩截面外侧呈对称形状布置,按图H.0.5所示的箭头方向顺时针旋转依10.1适用范围10.1.1本方法适用于已预埋声测管的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检测,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并确定其位置。
10.2仪器设备10.2.1声波发射与接收换能器应符合下列要求:1圆柱状径向振动,沿径向无指向性;2外径小于声测管内径,有效工作段长度不大于150mm;3谐振频率为30~50kHz;4水密性满足1MPa水压不渗水。
10.2.2声波检测仪应符合下列要求:1具有实时显示和记录接收信号的时程曲线以及频率测量或频谱分析功能。
2声时测量精度优于或等于0.5μs,声波幅值测量相对误差小于5%,系统频带宽度为1~200kHz,系统最大动态范围不小于100dB。
3声波发射脉冲为阶跃或矩形脉冲,电压幅值为200~1000V。
10.3现场检测10.3.1声测管埋设应按本规范附录H的规定执行。
10.3.2现场检测前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用标定法确定仪器系统延迟时间。
2计算几何因素声时修正值。
3在桩顶测量相应声测管外壁间净距离。
4将各声测管内注满清水,检查声测管畅通情况;换能器应能在全程范围内正常升降。
10.3.3现场检测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将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通过深度标志分别置于两根声测管中的测点处。
2发射与接收声波换能器应以相同标高(图10.3.3a)或保持固定高差(图10.3.3b)同步升降,测点间距不应大于25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声波透射法声测管埋设要
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附件6:
声波透射法声测管埋设要点
1、声测管内径宜为50~60mm。
2、声测管应下端封闭,上端加盖,管内应无异物;声测管连
接处应光滑过渡,管口应高出桩顶100mm以上,且各声测管管口高度宜一致。
3、应采取适当的方法固定声测管,使之成桩后相互平行。
4、声测管埋设数量应符合下列要求:
1)D≤800mm,2根管;
2)800mm<D≤2000mm ,不少于3根管;
3)D>2000mm,不少于4根管;
D为受检桩设计桩径。
7、声测管应沿桩截面外侧呈对称形状布置,布置形状见以下
示意图:
箍筋箍筋箍筋D≤800mm 800mm<D≤2000mm D>20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