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_读《三顾茅庐》有感800字

合集下载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顾茅庐》是一部反映三国时期的历史小说,讲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的故事。

读完这部小说,我深受启发,感慨万千。

故事中,刘备三次去拜访诸葛亮,表现出了他对诸葛亮的信任和钦佩。

而诸葛亮也因此而决定辅佐刘备,为他出谋划策,最终成就了蜀汉的一代盛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信任和坚持是成功的关键,只要有信任和坚持,就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另外,故事中诸葛亮的智慧和胸怀也让人深为敬佩。

他不仅有高超的才智,还有广阔的胸怀和深厚的仁义之心。

在他的辅佐下,刘备得以一统蜀汉,成为了一代霸主。

这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一个有智慧、有胸怀的人,能够对整个时代产生深远的影响,改变历史的走向。

通过阅读《三顾茅庐》,我不仅了解了三国时期的历史,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信任、坚持和智慧的重要性。

这些品质不仅对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希望我们能够在生活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成为一个有信任、有坚持、有智慧的人。

三顾茅庐读后感(通用26篇)

三顾茅庐读后感(通用26篇)

当细细地品读完⼀本名著后,相信你⼀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静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店铺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读后感(通⽤26篇),欢迎⼤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三顾茅庐读后感篇1 今天,我读了《三国演义》的第⼗章《刘皇叔三顾茅庐》。

读完之后感慨万分,对刘备这个⼈物更是刮⽬相看。

刘备深信徐庶推荐的诸葛亮是个贤才,便想准备些礼物,和关⽻、张飞⼀起前往隆中拜访。

三⼈来到了诸葛亮的草庐前,说要拜见先⽣。

⼩童说,先⽣不在。

刘备⽆奈,只好回去。

隆冬时节,天⽓寒冷,刘备带着关⽻和张飞第⼆次来到茅庐。

听⼩童说诸葛亮先⽣已经回来了,便⼜去拜访他。

结果回来的并⾮诸葛亮,是诸葛亮的弟弟—诸葛均。

刘备只好留了⼀封书信给诸葛亮,便告辞了。

第三次,终因刘备的真诚打动了诸葛亮,请出了这位隐居⼭林的卧龙先⽣诸葛亮。

我认为,刘备⾝上还有⼀种最难能可贵的品质就是锲⽽不舍、三顾茅庐、坚持不懈,他的诚意打动了诸葛亮。

在⽣活、⼯作、学习中,我们都要向刘备⼀样,坚持不懈,遇到困难决不⽓馁,你将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刘皇叔三顾茅庐》讲的是⼀段历史,说的是⼀个故事,它让我深受启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顾茅庐读后感篇2 《三国演义》是⼀本家喻户晓的⼩说,使中国四⼤名著之⼀。

许许多多的⼈看过这本著作,每⼀个⼈都有⼀个⾃⼰的看法。

在我看来,《三国演义》是在讲述着刘备的故事。

讲述刘备从⼀个卖草鞋的到君王的故事,其中《三顾茅庐》是讲述刘备不怕困难坚持不懈。

当时任刘备军师徐庶,因受曹操威胁⽆奈的离开了刘备,临⾛是向刘备推荐诸葛孔明做刘备的军师,他上知天⽂下知地理,熟读兵法。

是⼀个难得的⼈才。

刘备告别了徐庶,刘备同关⽻,张飞⼆⼈,前往隆中请孔明出⼭辅佐他完成⼤业。

可第⼀次孔明出⼭与朋友游玩去了。

过了些⽇⼦,有消息说孔明先⽣已经回到家中,当时风雪交加,刘备不顾关张⼆⼈的反对,来到了隆中,可是只见到了诸葛匀(孔明之弟)。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顾茅庐》是一部以三国时期蜀汉的故事为背景的小说,讲
述了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自己的故事。

这个故事给我留
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深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在这个故事中,刘备不顾他人的劝阻和困难,三次前去拜访诸
葛亮,最终得到了诸葛亮的加入。

这种坚持不懈、不畏艰难的精神
让我深受感动。

在人生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但只
有坚持不懈、勇敢面对,才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另外,诸葛亮的谦逊和智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虽然
才华横溢,却始终保持谦逊的态度,不断学习和进步。

他的聪明才
智和高尚品德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明白了一个人不仅要有才华,
更要有谦逊和勤奋的品质。

通过阅读《三顾茅庐》,我深刻领悟到了坚持不懈、勇敢面对
困难的重要性,也明白了谦逊和勤奋的品质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和成
功是多么重要。

这个故事让我受益匪浅,也让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
的理解和认识。

希望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能够像刘备和诸葛亮一样,坚持不懈,努力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顾茅庐》读后感《三顾茅庐》是一部以中国历史上著名人物刘备为主角的历史小说,作者是罗贯中。

这部小说通过讲述刘备三次来到草庐拜访诸葛亮,最终得到他的帮助,成功建立了蜀国,展现了刘备的智勇和诸葛亮的忠诚和智慧。

读完《三顾茅庐》,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首先,小说中刘备三顾茅庐的坚持和决心给了我很大的启示。

刘备在面临困境时,不是退缩,而是坚定地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三次亲自去拜访诸葛亮,表达了自己的诚意和决心。

这种坚持和不懈的努力给了我很大的鼓舞,让我明白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努力,就能克服困难,实现自己的目标。

其次,小说中诸葛亮的智慧和忠诚给了我很大的教育。

诸葛亮是一个聪明才智的谋士,他独具慧眼,能够看清形势,提出正确的建议。

他对刘备的忠诚更是无私无畏,他不计较个人得失,只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他的智慧和忠诚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明白一个人的价值不仅仅在于自己的成功,更在于能够为他人和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小说中的情节和人物形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刘备的仁德和诸葛亮的智慧成为了我心中的楷模。

他们的坚持和努力,让我明白只有付出才能有收获,只有坚持才能成功。

同时,小说中的情节紧凑,扣人心弦,让我无法放下。

通过阅读这部小说,我不仅了解了历史,更学到了很多人生的道理。

总之,《三顾茅庐》是一部充满智慧和情感的历史小说。

它通过刘备和诸葛亮的故事,向我们展示了智慧、勇气和忠诚的力量。

读完这本书,我深受启发和感动,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目标。

我相信只要坚持努力,就能够战胜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顾茅庐读后感三顾茅庐读后感9篇三顾茅庐读后感1记得刚开始寒假时,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我的感触很深。

我认真地读着,我被“三顾茅庐”这个的画面吸引住了。

因徐庶帮刘备打了胜仗,曹操的谋士设法将徐庶骗走。

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

于是,刘备打点行李,便与关羽和张飞一起来到了隆中卧龙岗。

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时才回来。

听完,刘备觉得惆怅不已。

几天后,刘备又去拜访时,却只见到了孔明弟弟诸葛均,刘备无奈,只得怏怏不快离去。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孔明。

此时张飞、关羽劝刘备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而刘备却训斥了二人。

到了孔明的茅庐,刘备得知孔明虽在,可正在午睡。

当孔明醒来,发现三人便急忙召进屋。

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情急流泪,说:“天下大乱,百姓苦难深重啊!”孔明被刘备的诚恳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邀请。

我觉得张飞性格急躁,风风火火的,因为他不愿再等候,而说:“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我觉得这段的意思是:哥哥不对,我看这个农村的人,不会是人才,他如果不来,我就用麻绳把他捆来!关羽有些不识人才,因为他低估了诸葛亮的智商:“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这段的意思可能是:哥哥两次亲自去拜访,这个礼节太过分了,我觉得诸葛亮名不副实,所以躲起来不敢见你,你为什么要这么尊重他!我觉得刘备很尊重人,他对童子说:“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

”童子说诸葛亮在午睡,他就恭恭敬敬地等候。

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

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不管我们多么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也会成功。

诸葛亮给刘备提出了三分国家,最后取胜的策略,我觉得他是一位多谋多才,智商超高的人,我真的很佩服他!我们一定要向刘备拜访诸葛亮一样,坚持不懈的去努力学习,这样我们一定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顾茅庐》读后感
《三顾茅庐》是一部富有传奇色彩的历史小说,讲述了刘备三
次拜访诸葛亮,最终成功邀请他出山辅佐的故事。

读完这部小说,
我深受感动和启发。

故事中的刘备,是一个有大志向的人,他不断寻找人才,希望
能够有一个能够辅佐自己的谋士。

他三次前去拜访诸葛亮,展现了
他的执着和坚定。

而诸葛亮则是一个有着深厚学识和高尚品德的人,他对刘备的忠诚和为国家着想的态度,让人深为敬佩。

通过刘备和诸葛亮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团队
合作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是当有志向相同、信任
和支持彼此的团队时,就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正如刘备和诸葛亮
一样,他们的合作最终成就了蜀汉的兴盛和繁荣。

同时,这部小说也让我明白了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刘备三次拜
访诸葛亮,虽然遭到了多次拒绝,但他始终没有放弃,最终得到了
诸葛亮的认可。

这告诉我们,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够克服困难,实
现自己的目标。

总的来说,读完《三顾茅庐》让我受益匪浅。

这部小说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魅力,更让我明白了团队合作和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希望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时刻铭记这些重要的道理,不断提升自己,取得更大的成就。

三顾茅庐读后感15篇_3

三顾茅庐读后感15篇_3

三顾茅庐读后感15篇三顾茅庐读后感1我听了王老师上了《三顾茅庐》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感受深刻。

它像胶水一样深深地把我吸引了。

我贪婪地读了一遍又一遍。

看着看着,我被“三顾茅庐”的画面吸引住了。

因徐庶帮刘备打了胜仗,曹操的谋士设法将徐庶骗走。

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

于是,刘备打点行李,便与关羽和张飞一起来到了隆中卧龙岗。

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时才回来。

听完,刘备觉得惆怅不已。

几天后,刘备又去拜访时,却只见到了孔明弟弟诸葛均,刘备无奈,只得怏怏不乐离去。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孔明。

此时张飞、关羽劝刘备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而刘备却训斥了二人。

到了孔明的茅庐,刘备得知孔明虽在,可正在午睡。

当孔明醒来,发现三人便急忙召进屋。

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情急流泪,说:“天下大乱,百姓苦难深重啊!”孔明被刘备的诚恳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邀请。

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

我想:不管在我们的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上;不管前面的道路多么泥泞,不管我们多么困难,只要我们有毅力、有目标,最终也会成功。

三顾茅庐读后感2《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中的广为流传的一段佳话。

是中国礼贤下士的代表范例,表现出刘备刘皇叔的求贤若渴。

《三顾茅庐》的故事大家都很了解了,故事讲的是刘备三次登门诚邀诸葛亮帮助自己成就帝业,三次拜访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最终把一生都奉献给了蜀国。

这份诚意感动了诸葛亮,诸葛亮觉得遇得明主,所以甘愿为刘备打天下。

我们现在对待人才的诚意不也应该跟刘备一样吗?就像是近些年来全国各地企业单位招揽人才的决心,有的是高薪,有的是送房,有的还能帮你把爱人的工作和子女教育连带一起解决。

钱不是万能的,唯有情才能打动对方,了解对方家庭情况,顺带把对方后顾之忧都解决了,这不是现代版“三顾茅庐”表现出来的诚意吗?真诚是打动对方心房的钥匙,这体现出的不仅仅是尊重和重视,更多是人文关怀,解除后顾之忧的战士才能在战场更加投入。

三顾茅庐读后感(精选5篇)

三顾茅庐读后感(精选5篇)

三顾茅庐读后感三顾茅庐读后感(精选5篇)认真读完一本名著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顾茅庐读后感(精选5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三顾茅庐读后感1记得刚开始寒假时,我买了一本《三国演义》,我的感触很深。

我认真地读着,我被“三顾茅庐”这个的画面吸引住了。

因徐庶帮刘备打了胜仗,曹操的谋士设法将徐庶骗走。

临行前,徐庶向刘备推荐了诸葛孔明。

于是,刘备打点行李,便与关羽和张飞一起来到了隆中卧龙岗。

第一次,孔明的小童回答:孔明出去了,不知何时才回来。

听完,刘备觉得惆怅不已。

几天后,刘备又去拜访时,却只见到了孔明弟弟诸葛均,刘备无奈,只得怏怏不快离去。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打算再次拜访孔明。

此时张飞、关羽劝刘备不要再去浪费时间了,而刘备却训斥了二人。

到了孔明的茅庐,刘备得知孔明虽在,可正在午睡。

当孔明醒来,发现三人便急忙召进屋。

刘备拜请孔明出山相助,孔明不肯,刘备情急流泪,说:“天下大乱,百姓苦难深重啊!”孔明被刘备的诚恳打动了,答应了刘备的邀请。

我觉得张飞性格急躁,风风火火的,因为他不愿再等候,而说:“哥哥差矣。

量此村夫,何足为大贤;今番不须哥哥去;他如不来,我只用一条麻绳缚将来!”我觉得这段的意思是:哥哥不对,我看这个农村的人,不会是人才,他如果不来,我就用麻绳把他捆来!关羽有些不识人才,因为他低估了诸葛亮的智商:“兄长两次亲往拜谒,其礼太过矣。

想诸葛亮有虚名而无实学,故避而不敢见。

兄何惑于斯人之甚也!”这段的意思可能是:哥哥两次亲自去拜访,这个礼节太过分了,我觉得诸葛亮名不副实,所以躲起来不敢见你,你为什么要这么尊重他!我觉得刘备很尊重人,他对童子说:“有劳仙童转报:刘备专来拜见先生。

”童子说诸葛亮在午睡,他就恭恭敬敬地等候。

通过“三顾茅庐”的故事,我被刘备不厌其烦的毅力深深感动:刘备是一个有志气、有追求、有思想的人,做事最终必然成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_读《三顾茅庐》有感800字
漫长的暑假,想做的事情可多了。

游泳是我的最爱,在水中我就是一条自由的鱼儿;与小伙伴骑行也不错,江滨路清晨傍晚最适合吹吹风;每天还有特赦的游戏时间,爽极了!而今天,我却被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深深吸引住了。

曹操的诡诈,刘备的谦逊,孔明的谨慎,周瑜的心胸狭窄,每一个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画得淋漓尽致,细细品味,让我仿佛身临其境,眼前的人物栩栩如生。

其中,我特别佩服刘备。

刘备是一位求贤若渴的明主,这从"三顾茅庐"中就可以看出来了。

刘备听徐庶说诸葛亮是卧龙,需亲自去拜访,他丝毫不摆架子,真的亲自去隆中拜访诸葛亮。

第一次去没有遇到诸葛亮,如果换了别人,肯定不会再理会,但刘备又去了第二次去,谁知还是没有见到诸葛亮。

这样的情况并没有使刘备放弃,而是去了第三次。

第一次终于把诸葛亮请出山了。

我想,如果见刘备没有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对人才的尊重,肯定不会请得动诸葛亮的,也不会有历史上后来三国鼎立的局势了。

当今社会上有许多残疾人都具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如张海迪、霍金等等。

这些身体有缺陷的人都能做得这么好,我们这些健全的人还有什么理由做不好呢?
记得上学期我有幸被选上参加校运会的跳绳比赛。

为了不辜负老师和同学们的期望,也为了那一点点的虚荣心,做梦都想拿到冠军的我夜以继日地在训练。

我练得很投入,感觉一天不练浑身不爽似的。

看着自己在一天天地进步,从最开始只能跳10多次,再到40次,再到80次,没几天就能够超过100次了,我心里真是乐开了花。

也许是乐极生悲,也许是我急于求成,方法不对,几天后我的脚跟不知怎么就痛了。

一跳绳脚就很痛,试了几天都是这样。

我索性就把绳子扔一边,放弃了训练。

这天,我呆在家里开看电视,电视里正播放着《三国演义》,又正好播放三顾茅庐这个片段。

我的心灵再次受到了震撼。

于是让妈妈带我去医院检查,拿了药回家擦,加上不断地按摩,我的脚慢慢好起来了。

我又找到学校的体育老师,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跳绳的训练。

后来,在比赛中,我并没有拿到冠军,但我觉得这并不重要了,关键是我学会了坚持,这应该会成为我今后学习,甚至工作的一个重要品质。

这,我得感谢刘备,感谢"三顾茅庐",感谢《三国演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