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新高考小说得分技巧+课件26张

3.(2020年全国卷Ⅰ《越野滑雪》)海明威的 “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 说:“ 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 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 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 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 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客栈的逗 留,这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 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 的生活。 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发读者想象。
历史小说 以历史事件为创作蓝本,改编或者续写历史事件
或者历史人物,反应主人公或作者的人生态度和精神特 质。
历史小说是小说的一种。通过描写历史人物和事 件,再现一定历史时期的生活面貌和历史发展趋势。它 依据历史事实,但又不同于历史教科书,它可以作适当 的想象概括和虚构,但所描写的主要人物和主要事件应 有历史根据,具有真实与虚构相统一的特征。
按虚构程度,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博考文献,言 必有据”(鲁迅《故事新编·序言》)的严格的历史小说, 一种是“只取一点因由,随意点染”(鲁迅《故事新 编·序言》)的较为自由的历史小说。
典题赏读 历史小说是以真实历史为依据的文学创作请从历史和文 学的角度,分析本文的基本特征。(郑武文《万年桥》)
答案(示例一)①小说于史有据,既有具体的年代数据,又有 宋国与契丹交战的历史背景,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性②小说运 用文学的手法进行历史讲述,如人物对话、神态和心理描写 的虚构以及曲折情节的设计③小说创作将历史和文学融合, 拓宽了小说的表现境界,深化了小说的思想内涵。 (示例二)小说的历史特征主要表现在:①有具体的年代和桥 梁的寿命延续数据②有宋国与契丹交战的历史背景③有今天 尚存的遗迹做证明。 小说的文学特征主要表现在:①运用细节描写、衬托等手法 塑造人物形象,使人物形象更加生动;②有人物对话、心理和 环境描写等虚构内容。③有曲折的情节设计,如在工匠束手 无策时突然有人献计,在民工奇缺时释放俘虏,在快要修好 桥时又遭弹劾。
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谋篇布局类题的答题技巧课件

• 爷爷只顾咳,喊疼,不理他。
• 胖子站在旁边看我煎完药,才打算离开,走到门口时,突然折身回来,蹲在爷 爷身边,冷冷地问:为什么不喝药?
• 爷爷不理会,好大会儿,等到药汤温热正好时,才一饮而尽。
• 胖子还不放心,又在我家左瞧右看了半天,实在没什么可疑,才悻悻地离开。
• 这一天,我觉得所有人的表现都很特殊,但又觉得所有人的表现都很正常。
【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鉴赏小说情节结构手法。情节结构手法通常有,线索、悬念、抑扬、伏笔、照应、对照、衬托、 突转等手法。考生要学会分析判断这些手法的特点,能从文章中找出相应的例子,结合语境分析其妙处。 本题要求从小说中找出三处为结尾埋伏笔、作暗示的例子,并简要分析。"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 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 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
【链接高考】布局谋篇的题型,通常提问方式:
• 1.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 2.这样安排结构的好处是什么? • 3.小说以“XX”为中心谋篇布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试题1】
(202X辽宁高三模拟)
•
抓药
•
莫小谈
• 那天,我去济世堂为爷爷抓药,发现除了纪先生与药铺伙计外,还有几个人立着,气氛有些凝重。搭眼一看,供堂 上药师爷的牌位也扣放在那里。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有哪些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有哪些【一】高考小说阅读答题模板1、分析情节的技法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2、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
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1)情节的作用①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
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③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④照应前文。
⑤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⑥刻画人物性格。
⑦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a.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作用是制造悬念。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乌米》中的“我”等。
b.情节安排基本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补充叙述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

【导语】有很多同学的语⽂⼩说阅读板块是⾮常的不好的,那么⾼考⼩说阅读有哪些答题模板呢,⽆忧考整理了相关信息,希望会对⼤家有所帮助! ⾼考语⽂⼩说阅读答题⽅法 (⼀)某句话在⽂中的作⽤: 1、⽂⾸:开篇点题;渲染⽓氛(散⽂),埋下伏笔(记叙类⽂章),设置悬念(⼩说),为下⽂作辅垫;总领下⽂; 2、⽂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总结上⽂; 3、⽂末:点明中⼼(散⽂);深化主题(记叙类⽂章⽂章);照应开头(议论⽂、记叙类⽂章⽂、⼩说) (⼆)修辞⼿法的作⽤: (1)它本⾝的作⽤;(2)结合句⼦语境。
1.⽐喻、拟⼈:⽣动形象; 答题格式:⽣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有⽓势、加强语⽓、⼀⽓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等; 4.对⽐: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 (三)句⼦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句⼦中往往有⼀个词语或短语⽤了⽐喻、对⽐、借代、象征等表现⽅法。
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出来,再疏通句⼦,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个⾏吗?为什么? 动词:不⾏。
因为该词准确⽣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
因为该词⽣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都,⾮常只有等):不⾏。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
因为: (1)与⼈们认识事物的(由浅⼊深、由表⼊⾥、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致。
(2)该词与上⽂是⼀⼀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考⼩说阅读答题技巧 (⼀)故事情节的把握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说的关键,是欣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章内容的试题。
高考语文小说常考题型和做题方法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做题方法汇总一、标题和主题1、概括主题P94小说通过……情节,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批判了/颂扬了)……主题/现象(性格/情感/思想)。
2、分析标题含义与作用P96(1)含义P96答题步骤1)指出表层含义:从标题的字面意思入手,指出其显而易见的含义。
标题的表层含义往往是理解其深层含义的基础。
2)挖掘深层含义:深入理解标题,看标题是否有比喻义、指代义、象征义、双关义。
(可从标题的艺术手法来分析)解题方法1)联系全文内容:联系全文,看标题对应文中哪些内容,进而归纳出标题的含义。
2)结合小说主旨:小说标题的深层含义常常指向小说主旨,因此分析标题深层含义时,还可从小说主旨切入。
(2)作用P961)对人物:①交代主要人物形象②暗示人物形象③表明作者的情感与态度④表明人物的情感与态度2)对情节①概括故事情节②设置悬念,引起读者兴趣③铺开情节,呼应细节④结构线索,贯穿全文,使结构严谨⑤暗示情节转折3)对环境背景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②渲染环境氛围③暗示社会背景4)对主旨①含蓄或形象地揭示主旨②深化主旨,寄托情感,使小说的主题思想更深刻二、形象P851、概括形象的特点步骤P85(1)(特点+分析)(2)(分条作答)2、分析形象的作用步骤P87第一步,找描写,品特点。
第二步,主题情节形象三角度主要人物从表现主题、关联情节角度,次要人物从陪衬角度、映照角度、线索角度,体会该人物在关联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小说主题上的作用。
第三步,用规范的模式回答。
答题模板:文章通过……形象的塑造,表现了……;对……(主题),或……(情节)等方面起到了……作用。
(1)分析形象作用题答题术语1)主要人物:①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形象,具有真实性和典型性②性格的变化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主导性格揭示主旨④其生活经历寄托作者情感⑤其际遇、命运反映社会现实,引人深思2)次要人物①正衬或反衬主要人物(一个人)②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一群人)③充当线索,贯穿或连缀故事情节,推动情节发展④与主要人物共同揭示主旨⑤起到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真实性(第一人称“我”)3)物象①烘托人物性格,寄托人物情感,衬托人物形象,暗示人物命运②充当线索,使小说结构严谨,推动情节发展③具有象征意义,象征主人公的人生经历④蕴含讽刺意味⑤具有时代烙印,交代背景,营造气氛,暗示社会环境⑥与主要人物命运息息相关,暗示或揭示主旨3、塑造形象的方法步骤P90(2)是什么(哪种方法--外貌/心理/语言/动作/细节,正面/侧面)(3)怎么用(具体表现)(4)何效果(表达效果-刻画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渲染气氛)三、情节(小说的骨架)1、情节梳理概括做题步骤P72(1)时间、地点、事件(2)先,其次,最后(3)主要情节①②③2、情节结构赏析做题步骤(局部/整体,赏析/用意)P74(1)是什么(哪种结构--突转/对比/照应/铺垫/悬念/伏笔)(2)怎么用(具体表现)(3)何效果(表达效果)主旨、形象、情节、环境3、情节作用做题步骤P76(1)开头:①交代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气氛,奠定情感基调②烘托人物心情,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③平为情节展开作铺垫,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④开篇点题(2)中间:①表现人物性格,强化人物情感,丰富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②呼应前文或埋下伏笔,为下文作铺垫③暗示或深化主旨(3)结尾①表现人物性格,强化人物情感,丰富人物形象总结或呼应前文,使情节更完整②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思考空间③欧·亨利式结尾,意料之外,情理之中④卒章显志,深化或升华主旨四、环境(小说的依托)环境特点和作用做题步骤:1、找语句(结合文章具体句子)2、明作用。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归纳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小说专题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命题规律,把握小说阅读的答题技巧。 2、高考真题实战演练,能够运用所学提高答题的准确度。 直击高考: 2018年《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现代文阅读之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层级要求如下:
阅读和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
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阅读鉴赏文学作品,应注重价值判断和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理解B ⑴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⑵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⑴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⑵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 3.鉴赏评价D ⑴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⑵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⑶评价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4.探究F ⑴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⑵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⑶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高分口诀:读懂文章审准题眼规范作答 现代文(各类文本)阅读与答题基本知识 (一)答题基本知识: 1.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散文和小说,新闻和传记的文体特征概述见后);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 注意:要在通读时用圈点批注法阅读,勾画关键词语和重要语句。 2.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省。 审题时注意: ◆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 ◆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 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 如问:“为什么对作者来说这是一次短暂而愉快的旅行?” 则:(1)题眼(答题重点)是:短暂而愉快;(2)要点(回答的内容)应包括:“短暂”和“愉快”两点;(3)设问的角度:以“这”作陈述对象,而不是“作者”;(4)句式应为:两个句子,且构成并列关系。 3.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
2023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之小说专题:叙述方式、叙述节奏、构思技巧 课件26张

一、常见设问方式:
1.如何谋篇布局? 2.故事是怎样叙述的? 3.小说构思有什么特点?
二、思考方向: 四、叙述安排方式
怎么讲这个故事?
如对话、心理、回忆(历史)与现实交织、场景集中与 转换、真实与虚幻交织、故事新编、叙述与写景结合等
回忆(历史)与现实交织的作用:
①效果上:
②情节上: 集中紧凑/结构严谨/使情节完整 ③人物上: 丰富人物形象/更立体、全面地展现人物 ④主题上: 多层次表现主题
不同的角度答题术语: 1.人物塑造
真实、立体、鲜明,烘托心理,体现感情 2.情节结构
推动,完整,串联,一波三折,戏剧性,铺垫, 伏笔,照应 3、环境特点
营造氛围、折射时代社会特征 4.小说主题
凸显,深化,升华,丰富 5.读者感受
悬念—兴趣,空白—想象,张力—回味,真实、 诗意……
答题技巧——掌握答题模板
历史与现实交织 例题
2018.全国卷Ⅰ卷《赵一曼女士》 小说中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这种叙述方式有哪些好处?请结合作 品简要分析。
①既能表现当代人对赵一曼女士的尊敬之情,又能表现 赵一曼精神的当下意义,使主题内蕴更深刻。 ②可以拉开时间距离,更加全面地认识英雄,使人物形 象更加立体。 ③效果上:灵活使用文献档案,与小说叙述相互印证, 使艺术描写更真实。
全给祝福的空气一扫而 空了......」 人称交叉叙述的方法,可以扬长补短,使叙述的对象得到全方位、立
体化的表现。
【叙述方式】
1.人称交叉、视角转换
视角的转换是使小说叙述灵活、不板滞的一个重要手段。《红楼梦》第三回 “林黛玉进贾府”就是运用视角转换非常成功的例子:
贾府中贾母及贾府中重要人物如王熙凤、贾宝玉等人的外貌和性格是通过林黛玉 的视角来叙述的,而有关林黛玉的形容和表现则是通过王熙凤、贾宝玉等人的视角 来观察的。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 语文解题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模板语文解题技巧大全
对于高中生来说,想要在语文小说阅读中得到高分,该如何答题呢?有哪些小说阅读答题模板呢?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解题技巧。
语文小说阅读描写人物的作用① 貌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身材、表情、衣着、姿态等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
②心理描写:对人物的心理活动(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或思想变化
进行具体刻画。
作用: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
心理描写,有时可直接由作者来进行描绘,或由人物的独白、梦幻来进行披露,有时也可间接地通过景物及人物动作、所处环境及遭遇来进行折射。
③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
作用:表现人物性格,同时也能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间接地表现其它人物和景物,交代事情原委、推动或预示故事情节的发展,展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揭示作品的主题思想等。
④行动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典型动作的描写。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
⑤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
作用:刻画人物性格,深化主题,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渲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答题技巧及方法有哪些呢?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希
望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1 语文小说阅读怎幺答题一、关于人物:
1、辨识小说的主人公。
最能表现小说主题的人物,是小说的主人公。
2、概括人物形象。
姓名﹢ 性格(品行)﹢ 身份(职业、评价)
最适合高考学生的书,淘宝搜索《高考蝶变》购买
3、指出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①正面描写。也叫直接描写,即通过直接地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
心理、神态、细节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及性格特点,反映作品主题。
②侧面描写。也叫间接描写,即通过他人的言行间接地描写主人公。
小说对人进行了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
4、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a、抓人物的行动、语言、外貌、心理活动。
b、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c、抓人物的多个方面和不同表现。从一个方面一件事概括人物特点是不全
面的,所以,在概括人物特点时,要从多个材料,多方面地分析人物的表现
和变化来归纳人物的特点。
二、关于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