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炎中药方剂

合集下载

『骨髓炎集』治疗化脓性骨髓炎偏方大全

『骨髓炎集』治疗化脓性骨髓炎偏方大全

『骨髓炎集』治疗化脓性骨髓炎偏方大全
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性细菌引起的骨髓、骨质、骨膜的炎症,那么,化脓性骨髓炎怎么治疗?
治疗化脓性骨髓炎偏方大全
益气托毒汤
【组成】骨碎补17克,生黄芪20克,党参20克,枸杞子20克,当归10克,赤芍10克,菟丝子20克,肉桂10克,桂枝12克,五加皮17克,川续断17克,芡实12克,茯苓12克,猪
苓10克,泽泻10克,红花10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每日1剂,2次分服。

【功效】补肾健脾,益气养血,温经散寒。

【主治】化脓性骨髓炎。

【来源】北京中医医院名老中医房芝萱验方。

蜈蚣散
【组成】蜈蚣10条。

【用法】上方研粉,装入胶囊内,分为7等分,每日服1分,外用凡士林纱布条蘸上蜈蚣粉末,填入瘘管内,每日换药1次。

【主治】慢性骨髓炎。

【来源】南通市中医院朱良春主任医师验方。

消核膏
【组成】大戟、芫花、甘草、甘遂、海藻各30克,麻油500克,黄丹250克。

【用法】上方除黄丹外,浸入麻油5~7天后,入锅内慢火煎熬至药枯浮起为度,离火片刻去渣,然后将黄丹逐渐加入锅内,边加边搅,至乌黑漆亮,滴水成珠为度,摊于牛皮
纸上待用。

用时将膏药加热后,贴于患处,1日或隔日换药1次。

【功效】软坚散结,消肿止痛。

【主治】骨髓炎急性期及一切痈疽未溃而肿胀疼痛者。

【来源】山西省稷山县骨髓炎医院主任医师杨文水验方。

〖中医验方〗骨髓炎中药治疗验方

〖中医验方〗骨髓炎中药治疗验方
加鲜生地、羚羊角粉;脓已成,加炮甲珠、皂角刺、天花粉;气血亏损、脓水清稀加鹿角胶、熟地、白芥子。【用法】:每日1剂,水煎2次,头煎
60分钟,二煎40分钟,两次煎液合并混匀,分早午晚3次温服。【主治】:气虚血瘀,热毒雍带型骨髓炎患者。
中医验方骨髓炎中药治疗验方骨髓炎中药治பைடு நூலகம்验方配方
〖中医验方〗骨髓炎中药治疗验方
【中医验方】骨髓炎中药治疗验方 骨髓炎中药治疗验方【配方】:黄芪20~30克? 土茯苓30克? 丹参30克? ?金银花25克? ?山药25克
蒲公英45克? ?牛膝20克? ?地丁20克? ?当归12克? ?骨碎补12克? ?黄柏10克。【加减】:伴寒战高热、神志不清

对症(骨髓炎)——找方手册

对症(骨髓炎)——找方手册

对症(骨髓炎)——找方手册急性化脓性骨髓炎是骨组织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炎症。

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最多,约占75%;其次为溶血性链球菌,约占10%;其它如肺炎双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等均能引起本病。

急性血原性胃髓炎是化脓菌由某一部位的病灶进入而引起,常见的病灶多位于体表,如疖、痈、毛囊炎以及扁桃体炎,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等,但亦有查不出原发病灶的。

无论有无原发病灶,血流中有细菌,是造成骨髓炎的先决条件,但还必须具备有诱发的条件,才能造成骨感染、诱发条件为:(l)机体抵抗力。

骨髓炎的发病决定于人体抵抗力的强弱。

影响抵抗力的因素很多,如久病初愈、体弱、营养不良、过度疲劳、着凉等。

(2)局部抵抗力。

创伤不是引起骨髓炎的直接原因,但与发病可能有间接关系,在临床上病人常主诉有创伤史,可能由于损伤使局部抵抗力降低,毒力小者则发病轻。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为疔,疖、痈、扁桃体炎、咽峡炎、中耳炎等病后余毒未尽,深蕴于内,经骨而继发,亦即所谓“余毒流注”所致;由于本病附骨成脓,故又称“附骨痈”(急性骨髓炎)或“附骨疽”(慢性骨髓炎),因其溃后常形成窦道,可有死骨脱出,而又称“脱骨疽”。

临床表现为发病突然,因感染程度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一般有中毒症状如发冷、寒战,体温急剧上升,高达30—40℃,脉搏加速,全身虚弱,白细胞计数增高,可高达30000以上,血沉率快,血细菌培养常为阳性。

患肢剧痛,肿胀,不敢活动。

严重者可发生中毒性休克,甚至有死亡者。

急性骨髓炎的病例。

如果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即转为慢性骨髓炎。

临床上一般以在发病后4周内,死骨未形成前为急性期,以后为慢性期。

一般在急性期后,仍有低热和局部肿痛,或已有窦道;有时临床上已愈合,但在数月或甚至数年后突然发生周身发热,患肢疼痛,原来的窦道口红肿,继而溃破;经休息或治疗,上述症状消退,但仍遗有窦道,如此反复发作。

X线检查在早期常无骨质改变,一般在发病后2周才开始显示病变。

名中医治骨髓炎四个秘方

名中医治骨髓炎四个秘方

名中医治骨髓炎四个秘方12.1复骨汤【来源】胡胜利,《中国中医秘方大全》【组成】金银花20克,黄芪30克,野葡萄根30克,鹿角片、川芎、蚤休各10克,当归8克,熟地20克,补骨脂15克,白芷、炙甘草各5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扶正和营。

【方解】方中以金银花、蚤休、野葡萄根清热解毒、抗菌消炎;黄芪、当归、熟地、鹿角片以补诸虚、填精髓、助阳固本,黄芪又为治疮要药;配当归、川芎以活血散瘀、和营通络。

合用则具有清热解毒、扶正和营之功。

【主治】慢性骨髓炎。

【加减】热重,加野菊花、蒲公英;阴虚,加知柏地黄丸、生地;血虚,加大熟地,当归用量;脾虚,加白术,炒怀山药;湿重,加苍术、苡仁、藿香。

【疗效】治疗35例,年龄8~54岁,病程1~30年,结果临床治愈25例,好转8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4%。

12.2骨痨汤【来源】徐学春,《江苏中医》(9)1990年【组成】虎杖、瓜子金、锦鸡儿各16克,金银花、紫花地丁各30克,赤芍9克,牛膝、甘草各6克,徐长卿12克,当归18克,皂角刺15克,骨痨片(徐学春方,蜈蚣、地鳌虫、制乳没、参三七、红花、炮山甲。

依法制成片剂)适量。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功用】清热解毒,活血破瘀,化痰散结。

【方解】慢性骨髓炎,多由急性转变而成,病程较长,既有邪毒未清,痰瘀互结,又有气血亏虚的正虚邪实之候。

治宜攻补兼施之法,方中虎杖、金银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徐长卿活络安神、祛风湿;赤芍、牛膝、锦鸡儿、当归活血化瘀;瓜子金、皂刺、甘草化痰散结;配入骨痨片,以增化瘀、散结、通络之功。

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毒、活血破瘀、化痰散结之功。

再辅以外治,颇见功效。

【主治】慢性骨髓炎。

【加减】如症见寒象,面色苍白,苔白,脉细,可加肉桂、白芥子、炮姜等温通之品;若体弱消瘦,舌质淡胖,合八珍汤加减。

再辅以外治:若形成窦道,先用加味一号丹(即一号丹内加20%~40%拔瘰丹:水银、明矾、火硝,食盐,皂矾等量,用降法炼制而成)祛腐拔管,使窦道创面组织新生,再以一号丹(黄升、红升、尿浸熟石膏各12克,轻粉、血竭、冰片各3克,共研细末)提脓;二号丹(黄升12克,九一丹15克,血竭3克,东丹6克,共研细末)生肌。

中成药配方详解:抗骨髓炎片

中成药配方详解:抗骨髓炎片

药典中药材:金银花
性味: 甘,寒。归肺、心、胃经。
药典中药材:金银花
功效: 清热解毒,疏散风热。用于痈肿疔疮,喉 痹,丹毒,热毒血痢,风热感冒,温病发 热。
药典中药材:金银花
用法: 6~15g。
药典中药材:金银花
存储: 置阴凉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蒲公英详解>>>
蒲公英
药典中药材:蒲公英
药典中药材:蒲公英
性状: 片多层,内面一层较长,花冠黄褐色或淡 黄白色。有的可见多数具白色冠毛的长椭 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药典中药材:蒲公英
炮制:
除去杂质,洗净,切段,干燥。本品为不 规则的段。根表面棕褐色,抽皱;根头部 有棕褐色或黄白色的茸毛,有的已脱落。 叶多.皱缩破碎,绿褐色或暗灰绿色,完 整者展平后呈倒披针形,先端尖或钝,边 缘浅裂或羽状分裂,基部渐狭,下延呈柄 状。头状花序,总苞片多层,花冠黄褐色 或淡黄白色。有时可见具白色冠毛的长橢 圆形瘦果。气微,味微苦。
药典中药材:蒲公英
性味: 苦、甘,寒。归肝、胃经。
药典中药材:蒲公英
功效: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利尿通淋。用于疔 疮肿毒,乳痈,瘰疬,目赤,咽痛,肺痈, 肠痈,湿热黄疸,热淋涩痛。
药典中药材:蒲公英
用法: 10~15g。
药典中药材:蒲公英
存储: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防蛀。
药典中药材:紫花地丁详解>>>
紫花地丁
药典中药材:紫花地丁
来源: 本品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地丁的干燥全草。 春、秋二季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药典中药材:紫花地丁
性状:
本品多皱缩成团。主根长圆锥形,直径 1~3mm;淡黄棕色,有细纵皱纹。叶基生, 灰绿色,展平后叶片呈披针形或卵状披针 形,长1.5~6cm,宽1~2cm;先端钝,基 部截形或稍心形,边缘具钝锯齿,两面有 毛;叶柄细,长2~6cm,上部具明显狭翅。 花茎纤细;花瓣5,紫堇色或淡棕色;花 距细管状

一种治疗骨髓炎的中药组方[发明专利]

一种治疗骨髓炎的中药组方[发明专利]

专利名称:一种治疗骨髓炎的中药组方专利类型:发明专利
发明人:常祺,刘晶
申请号:CN201410376442.6
申请日:20140804
公开号:CN104147516A
公开日:
20141119
专利内容由知识产权出版社提供
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骨髓炎的中药组方,由以下组分组成:甘草,威灵仙,茯苓,川穹,黄柏,赤芍,三棱,莪术,炉甘石,蚤休,蒲公英。

本发明采用中药,选材配伍精良,炮制各依药性,以求标本兼治之功,补肝肾调气血、化瘀解毒、补骨生新、去腐生肌组方,针对正虚邪实之证,用扶正祛邪,标本兼施之法,增强机体的抗病修复能力,对有菌性骨坏死有强烈的抑菌和促进骨及软组织再生的作用,对于急慢性骨髓炎均有极佳治疗效果。

申请人:常祺
地址:471031 河南省洛阳市解放军150医院外科楼5楼
国籍:CN
更多信息请下载全文后查看。

骨髓炎方(赵永昌)

骨髓炎方(赵永昌)

骨髓炎方(赵永昌)[组成] 熟地15克当归12克破故纸10克黄芪15克茯苓15克骨碎补12克太子参15克川I芎15克威灵仙 10克牛膝12克防风10克木瓜10克 [功效] 补脾益肾,强筋健骨。

[主治] 骨髓炎。

[用法] 水煎服,日1剂。

[方解] 方中以熟地、故纸、川芎补肾养血;参芪茯苓健脾益气,并辅之以防风、牛膝、灵仙、木瓜、骨碎补等祛风湿、通经络、坚骨强筋;共奏补脾肾、益气血、通经络、祛邪毒,促其愈合之功。

[加减] 骨髓炎现代医学有急慢之分,中医论治当分其阴阳寒热,邪正虚实。

本方一般适宜于慢性者,常有瘘管形成,或中有死骨致伤口经久不愈,并兼体倦乏力,面白虚赢,纳食减少,舌质偏淡,脉细无力。

因脾主肉,肾主骨,骨烂肉腐是脾肾两虚,气血大衰,其证纯属阴寒。

当以扶正为主,温养脾肾,大补气血以托毒外出,促其生肌长肉。

若疼痛明显,多加入祛瘀止痛之乳香、没药各10克;脓液较多则合清热解毒之公英、地丁等;寒甚者炮附子亦可加入。

疮口破溃,则应配合外治之法:一般在早期感染明显时,清创可用四黄膏换药,以消炎解毒;慢性期时则以红粉纱条换药,以促其生肌长肉收口。

. (按语] 骨髓炎相当于中医附骨疽、附骨流注等范畴。

可发生于全身,但尤以四肢之长管状骨为多。

其发病原因,古人多认为是阴寒毒邪流注筋骨;或由体虚之人元气素亏,风寒之邪乘虚入里,以致气血凝滞,荣卫失和而成;或由骨肉受损,寒毒之邪内侵,凝滞筋骨而致。

本证虽属阴寒入骨之证,但可郁久化热,而致热盛肉腐化脓,蚀伤骨质,经久不愈,成为顽证。

此时也绝不可一味寒凉,以防伤其气血,更致缠绵难愈。

(典型案例] 孟某,女,28岁。

左拇趾肿痛已两年,创口长期不愈,并从伤口取出死骨多块。

经X线及病理检查确诊为慢性骨髓炎,局部脓液较少。

症属气血虚衰,余毒内恋,故疮口不敛。

经用上方加减十付,并以红粉纱条换药,很快愈合。

经x线拍片报告,骨质完全恢复正常。

骨髓炎秘方《全国名老中医秘方》

骨髓炎秘方《全国名老中医秘方》

骨髓炎秘方《全国名老中医秘方》发表者:赵东奇本病是一种毒气深沉,余毒血行感染或外伤骨骼、附着于骨的深部脓疡,即化脓性骨髓炎。

多因病后感染邪毒所成。

临床以局部肿疡、附筋着骨,推之不移,疼痛彻骨,溃后脓水淋漓,不易敛口,可成窦道为特点,多发于10岁以下男孩。

1 .萍鳅膏治疗骨髓炎[方剂] 鲜萍全草30克、活泥鳅2条。

[制用法] 泥鳅用水养24 小时,保留体表粘滑物质,洗后再用冷开水浸洗1次。

将鲜萍、泥鳅一起捣烂敷患处,每天1次,2 周为1个疗程。

[疗效] 共治骨髓炎56例,痊愈51例(症状消失,疮口愈合),无效5例。

痊愈病例,疮口愈合最早12天,最长43天,一般23-32天。

多数患者经5-9天治疗,创口很快缩小,肿胀疼痛消失。

其中有死骨11例,2 例手术取出死骨,9例换药时取出死骨。

[验证] 骆xx ,男,29岁1983年9月6日诊。

左拇指脓疡切开排脓后一直不愈,已27 天。

X线摄片示左拇指末节急性骨髓炎。

用青、链霉素治疗l周无效,遂来求诊。

用上方治疗2 个疗程,疮口愈合。

随访3 个月, X线摄片复查正常,6 个月后能参加工作。

2 .麝香散[方剂] 麝香、牛黄各6克,僵蚕30克,蜈蚣3条,血竭、冰片、朱砂各6克。

[制用法] 上药研极细末和匀,贮瓶备用。

用时取药粉少许外敷伤口及死骨上。

[功效] 腐蚀死骨。

[验证] 屡用有效。

[备注] 引自《奇难杂症》。

3 .红蓝药捻治骨髓炎[方剂] 白砒、明矾各30克,雄黄10克,乳香、朱砂、冰片各6克。

[制用法] 将砒矾二药研成细末,人小罐内煅至青烟尽,白烟起时,停火放地一宿,取出研末加朱砂、雄黄、乳香、冰片共研细末,米糊为条。

用时取药条塞人窦道,瘘管。

[功效] 活血化瘀,解毒止痛,腐蚀瘘管。

[验证] 临床屡用,疗效显著。

[备注] 引自《奇难杂症》。

来自:《全国名老中医秘方》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