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1 向量的加法运算 教学设计(1)-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32)
向量的加法运算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4.如图所示,设O为正六边形ABCDEF的中心,求下列向量:
(1) + ;
+ =
(2) + ;
= = =
+ = + =
本课小结
1.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都是求向量和的基本方法,两个法则是
果是零向量,一定要写成0,而不能写成0.
通过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3)任意两个向量的和向量不可能与这两个向量共线.( × )
(4)|a|+|b|>|a+b|.( × )
2.对于任意一个四边形ABCD,下列式子不能化简为的是( C )
A. + +
B. + +
C. + +
D. + +
在A中, + + = + = ;
C.
D.
+ + = + +
= +
=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 =________.
4.小船以10 3km/h的速度按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
同时河水的流速为10 km/h,则小船实际航行速度的大
小为________km/h.
依题意,有||+||=800+800=1600(km),
又α=35°,β=55°,∠ABC=35°+55°=90°,
所以||=
2
+
2
= 8002 + 8002 =800 2(km).
跟踪训练
2.在某地抗震救灾中,一架飞机从A地按北偏东35°的方向飞行
800 km到达B地接到受伤人员,然后又从B地按南偏东55°的方向飞
20
10 3km/h
向量的加法运算教学设计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2.2.1向量的加法运算
知识要点六:向量和与向量的模的关系:当向量 a b 、不共线时,和向量的长|a b +与向量a b 、的长度和 ||||a b +之
间的大小关系如何?
解析:向量和的模与向量模的和的大小关系为:
|||||a b a b +≤+
知识要点七:平面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学生思考6:数的加法满足交换律、结合律,向量的加法能否也满足交换律和结合律?
通过例题,巩固向量的加法运算,掌握运
解析:向量的加法交换律
a b a +=+b
()a b c
a b c =+++)+
知识运用:平面向量的加法运算
在江水急两岸之间没有大桥的地方,常常通如图所示,一艘船从江南岸A 地出发,垂直于对岸航行,航行速度的大小为16千米每小时,同时江水的速度为向东12千米每小时。
)用向量表示江水速度、船速以及船实际航行)求船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结果保留小数(用与。
A
B
D
C
()表示江水速度
表示船速,如右图所示,解:AB AD 1ABCD
AB AD 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以,2OA
64A A
14A A 16A A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6A A
++++)16543221A A A A A A A A
熟练运用
师生共同探究完成设置的练
习题。
2021新教材高中数学第6章6.2.1向量的加法运算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第二册

[归纳提升] 应用向量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基本步骤
【对点练习】❸ 如图,用两根绳子把重10 N的物体W吊在水平杆 子AB上,∠ACW=150°,∠BCW=120°,求A和B处所受力的大小(绳 子的重量忽略不计).
[解析] 如图,设C→E、C→F分别表示 A,B 所受的力,10 N 的重力用C→G 表示,则C→E+C→F=C→G.
[归纳提升] 向量运算中化简的两种方法: (1)代数法:借助向量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向量转化为“首尾 相接”,向量的和即为第一个向量的起点指向最后一个向量终点的向量. 有时也需将一个向量拆分成两个或多个向量. (2)几何法:通过作图,根据三角BC 中,D,E 分别是 AB,AC 上的点, F 为线段 DE 延长线上一点,DE∥BC,AB∥CF,连接 CD,那么(在横线 上只填上一个向量):
则飞机飞行的路程指的是|A→B|+|B→C|;两次飞行的位移的和指的是A→B +B→C=A→C.
依题意,有|A→B|+|B→C|=800+800=1 600(km). 又 α=35°,β=55°,∠ABC=35°+55°=90°. 所以|A→C|= |A→B|2+|B→C|2= 8002+8002=800 2(km). 其中∠BAC=45°,所以方向为北偏东 35°+45°=80°. 从而飞机飞行的路程是 1 600 km,两次飞行的位移和的大小为 800 2 km,方向为北偏东 80°.
运算律
结合律 交换律
a+b=_b_+__a___ (a+b)+c=__a_+__(_b_+__c_) __
关键能力·攻重难
题型探究 题型一 向量的加法及几何意义
典例 1 (1)如图,已知a、b,求作a+b.
(2)如图所示,已知向量a、b、c,试作出向量a+b+c. [分析] 用三角形法则或平行四边形法则画图.
6.2.1向量的加法运算(教案)-【新教材】2020-2021学年人教A版(2019)高中必修第二册

第六章 平面向量及其应用6.2.1向量的加法一、教学目标1.理解向量加法的概念及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2.熟练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会作已知两向量的和向量;3.理解向量加法运算律,并能熟练地运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
4.通过对向量加法的学习,培养学生数学抽象、逻辑推理、直观想象等数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两个向量的和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2.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三、教学过程:1、情景引入在大型生产车间里,一重物被天车从A 处搬运到B 处,如图所示.它的实际位移AB ,可以看作水平运动的分位移AC 与竖直运动的分位移AD 的合位移.问题1:根据物理中位移的合成与分解,你认为AB ,AD ,AC 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AB =AC +AD .问题2:向量AB ,AC ,CB 之间有什么关系?【答案】AB =AC +CB .2、探索新知(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表示:AB BC AC +=. 规定:零向量与任一向量a ,都有00a a a +=+=.说明:①共线向量的加法: a b a b +②不共线向量的加法:如图(1),已知向量a ,b ,求作向量a b +. 作法:在平面内任取一点O (如图(2)),作OA a =,AB b =,则OB a b =+ .(1) (2) b aO BA AB C(2).向量加法的法则:三角形法则:根据向量加法定义得到的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
表示:OB AB OA =+.【口诀】尾首相接首尾相连。
平行四边形法则:以同一点A 为起点的两个已知向量a ,b 为邻边作ABCD ,则 则以A 为起点的对角线AC 就是a与b 的和,这种求向量和的方法称为向量加法的平行 四边形法则。
【口诀】共起点,和为对角线。
小组合作探究: 问题1:若向量a 和b 共线,它们的加法与数的加法有什么关系?你能否做出向量b a +吗?【答案】(1)当a 和b 同向时,AC BC AB b a =+=+;(2)当a 和b 反向时,AC BC AB b a =+=+。
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6.2.1 向量的加法运算 教学设计

6.2.1 向量的加法运算教学设计(人教A版)教材分析:本节通过数的加法启发我们,从运算的角度看,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可看作向量的加法.借助于物理中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来理解向量的加法,让学生顺理成章接受向量的加法定义.结合图形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联系数的运算规律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目标1、掌握向量的加法运算,并理解其几何意义;2、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培养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能力;3、通过将向量运算与熟悉的数的运算进行类比,使学生掌握向量加法运算的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渗透类比的数学方法.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向量加法概念;2.逻辑推理:利用向量加法证明几何问题;3.直观想象:向量加法运算;4.数学建模:从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数形结合,运用向量加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重难点:重点: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两个向量的和向量;难点: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课前准备: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小组为单位,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数有加减乘除运算,那么向量有没有加减乘除运算,如果有,该怎么运算呢?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 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7-10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向量加法是如何定义的?2.运用什么法则进行向量加法运算?3.向量加法满足哪些运算律?4.和向量和已知向量有什么关系?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1、向量的加法:求两个向量和的运算,叫做向量的加法. 2、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 (1)三角形法则(“首尾相接,首尾连”)如图,已知向量a 、b.在平面内任取一点A ,作AB =a ,BC =b,则向量AC 叫做a 与b的和,记作a +b,即 a +b=+=, 规定: a + 0= 0 + a(2)平行四边形法则ABCa +ba +baa bbabb aa如图所示:AC →=AB →+BC →(三角形法则) ,又因为BC →=AD →, 所以AC →=AB →+AD →(平行四边形法则),注意:在使用三角形法则时,应注意“首尾连接”,这个方法可推广到多个向量相加的情形;在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时,应注意范围的限制及和向量与两向量起点相同.3.向量a +b 与非零向量a ,b 的模及方向的关系(1)当a 与b 不共线时,a +b 的方向与a ,b 都不相同,且|a +b |<|a |+|b |. (2)当a 与b 同向时,a +b ,a ,b 的方向相同,且|a +b |=|a |+|b |.(3)当a 与b 反向时,若|a |≥|b |,则a +b 与a 的方向相同,且|a +b |=|a |-|b |.若|a |<|b |,则a +b 与b 的方向相同,且|a +b |=|b |-|a |.4.向量加法的运算律(1)交换律:a +b =b +a ;(2)结合律:a +b +c =(a +b )+c =a +(b +c ).四、典例分析、举一反三题型一 向量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例1 如下图中(1)、(2)所示,试作出向量a 与b 的和.【答案】见解析【解析】如下图中(1)、(2)所示,首先作OA →=a ,然后作AB →=b ,则OB →=a +b .解题技巧(应用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法则的步骤)(1)应用三角形法则求向量和的基本步骤①平移向量使之“首尾相接”,即第一个向量的终点与第二个向量的起点重合.②以第一个向量的起点为起点,并以第二个向量的终点为终点的向量,即为两个向量的和. (2)应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求向量和的基本步骤 ①平移两个不共线的向量使之共起点. ②以这两个已知向量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③平行四边形中,与两向量共起点的对角线表示的向量为两个向量的和.跟踪训练一1、如图,已知a,b,求作a+b;【答案】见解析.【解析】如图所示..题型二向量的加法运算例2如图,在△ABC中,O为重心,D,E,F分别是BC,AC,AB的中点,化简下列三式:(1)BC →+CE →+EA →; (2)OE →+AB →+EA →; (3)AB →+FE →+DC →.【答案】 (1) BA →. (2) OB →. (3) AC →.. 【解析】 (1)BC →+CE →+EA →=BE →+EA →=BA →.(2)OE →+AB →+EA →=(OE →+EA →)+AB →=OA →+AB →=OB →. (3)AB →+FE →+DC →=AB →+BD →+DC →=AD →+DC →=AC →.解题技巧: (向量加法运算注意事项)(1)可以利用向量的几何表示,画出图形进行化简或计算.(2)要灵活应用向量加法运算律,注意各向量的起、终点及向量起、终点字母的排列顺序,特别注意勿将0写成0.跟踪训练二 1、化简或计算:(1)CD →+BC →+AB →; (2)AB →+DF →+CD →+BC →+F A →.【答案】(1)AD →. (2) 0.【解析】(1)CD →+BC →+AB →=(AB →+BC →)+CD →=AC →+CD →=AD →.(2)AB →+DF →+CD →+BC →+F A →=(AB →+BC →)+(CD →+DF →)+F A →=AC →+CF →+F A →=AF →+F A →=0.题型三 利用向量加法证明几何问题例3已知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且AO →=OC →,DO →=OB →.求证: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 AB →=AO →+OB →,DC →=DO →+OC →,又∵AO →=OC →,OB →=DO →,∴AB →=DC →, ∴AB =DC 且AB ∥DC , ∴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解题技巧(用向量加法证明集合问题的基本思路)用向量方法证明几何问题,首先要把几何问题中的边转化成相应的向量,通过向量的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得到向量间的关系,然后再还原成几何问题.跟踪训练三1.如图所示,在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BD 的反向延长线及延长线上取点E ,F ,使BE =DF ,求证: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答案】见解析.【解析】证明 ∵AE →=AB →+BE →,FC →=FD →+DC →,又AB →=DC →,FD →=BE →, ∴AE →=FC →,即AE 与FC 平行且相等. ∴四边形AECF 是平行四边形.题型四 向量加法的实际应用例4 在水流速度为向东10 km/h 的河中,如果要使船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为10 3 km/h ,方向垂直于对岸渡河,求船行驶速度的大小与方向.【答案】 船行驶速度为20 km/h ,方向与水流方向的夹角为120°.【解析】 如图所示,OA →表示水速,OB →表示船实际航行的速度,OC →表示船速,由OB →=OC →+OA →易知|BC →|=|OA →|=10,又∠OBC =90°,所以|OC →|=20, 所以∠BOC =30°,所以∠AOC =120°,即船行驶速度为20 km/h , 方向与水流方向的夹角为120°.解题技巧: (向量加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跟踪训练四1、在某地抗震救灾中,一救护车从A 地按北偏东35°的方向行驶800 km 到达B 地接到受伤人员,然后又从B 地按南偏东55°的方向行驶800 km 送往C 地医院,求这辆救护车行驶的路程及两次位移的和.【答案】救护车行驶的路程是1600 km ,两次行驶的位移和的大小为800 2 km ,方向为北偏东80°.【解析】如图所示,设AB →,BC →分别表示救护车从A 地按北偏东35°方向行驶800 km ,从B 地按南偏东55°的方向行驶800 km.则救护车行驶的路程指的是|AB →|+|BC →|;两次行驶的位移的和指的是AB →+BC →=AC →.依题意,有|AB →|+|BC →|=800+800=1600(km).又α=35°,β=55°,∠ABC =35°+55°=90°.所以|AC →|=|AB →|2+|BC →|2=8002+8002=8002(km).其中∠BAC =45°,所以方向为北偏东35°+45°=80°.从而救护车行驶的路程是1600 km ,两次行驶的位移和的大小为800 2 km ,方向为北偏东80°. 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及解题技巧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课本10页练习,22页习题6.2的1,2题.6.2.1 向量的加法运算1.向量加法概念 例1 例2 例3 例42.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法则3. 向量a +b 与非零向量 a ,b 的模及方向的关系教学反思:本节课重点是向量加法的定义,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同时还涉猎到向量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第6章 6.2 6.2.1 向量的加法运算-【新教材】人教A版(2019)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课件

业
返 首 页
·
17
·
情
课
境
堂
导
小
学
2.设 A1,A2,A3,…,An(n∈N,且 n≥3)是平面内的点,则一 结
·
探
提
新 知
般情况下,A→1A2+A→2A3+A→3A4+…+An-1An 的运算结果是什么?
素 养
合
作 探 究
课
[提示]
将三角形法则进行推广可知A→1A2+A→2A3+A→3A4+…+An
层 作
疑
业
难
返 首 页
·
13
·
情
课
境 导 学
3.如图,在平行四边形 ABCD 中,D→A+D→C=________.
堂 小 结
·
探
提
新
素
知Leabharlann 养合作课
探
时
究 释
D→B [由平行四边形法则可知D→A+D→C=D→B.]
分 层 作
疑
业
难
返 首 页
·
14
·
情
课
境
堂
导
小
学
结
探
4.小船以 10 3 km/h 的速度按垂直于对岸的方向行驶,同时河 提
情
课
境 导
重力用C→G表示,则C→E+C→F=C→G.
堂 小
学
结
·
探
易得∠ECG=180°-150°=30°,
提
新
素
知
∠FCG=180°-120°=60°.
养
合
作 探 究
∴|C→E|=|C→G|·cos 30°=10× 23=5 3,
6.2.1向量的加法运算+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数学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

课堂教学设计学科:高一数学姓名:课题:6.2.1向量的加法运算课型:新授课教学背景分析(一)课题及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新课标人教A版(2019)必修第二册中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之平面向量的加法运算,平面向量的加法,是借助物理中的位移和力的合成引入,通过教学平面向量的加法法则以及加法的运算律两个知识点,初步展现了向量所具有的优良运算通性,为后面学习向量的其它知识奠定了基础;同时,加法法则又是解决物理学、工程技术中有关问题的重要方法之一,体现了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应用于实践.(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在上节课中学习了向量的定义及表示方法、相等向量、平行向量等概念,知道向量可以自由移动,这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学生对数的运算了如指掌,并且在物理中学过位移的合成和力的合成等矢量的加法,所以向量的加法可通过类比数的加法、以所学的物理模型为背景引入,这样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准确把握两个加法法则的特点.学习目标1.理解向量的加法定义,会用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出两个向量的和向量;2.掌握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并会用它们进行向量计算;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向量的加法运算、运算规则及其几何意义.2.教学难点:向量加法概念的形成过程,对向量加法法则的理解.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和黑板结合,创设情景,从具实例引入新课。
以学生为主体,通过问题衔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学习。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教师个人二次备课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问题 1 位移、力是向量,它们可以合成.我们看看能否从位移的合成、力的合成中得到启发引进向量的运算.我们先来看一个与位移有关的问题.如图1,某质点M从点A经过点B到点C,质点M的位移如何表示?学生回忆位移的合成的有关知识,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回答:温故知新.回归课本启发学生由位移的合成引入向量的加法.环节二归纳探索概念形成问题2 由位移的合成,你认为如何进行两个向量的加法运算?问题3 对于矢量的合成,物理学中还有其他方法吗?请看下面的问题:如图2,在光滑的平面上,一个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外力的作用,你能作出这个物体所受的合力F吗?由此你能给出向量加法的另一个法则吗?问题 4 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与三角形法则一致吗?为什么?学生借助位移的合成引入向量与向量之间的一种运算——向量的加法运算学生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后,小组交流学生画图探索,学生代表展示并发表见解由位移的合成引入向量加法的定义及其三角形法则.继续挖掘学生头脑中的旧有认知——物理中力的合成的实例,不仅帮助学生加深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而且可以借助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法则,引入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通过该问题的探讨,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和两个加法法则,明确两个法则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例1 如图3,已知向量a,b,求作向量a+b.学生先尝试,通过独立思考和动与数的加法相比,向量的加法复杂了许多,为此,设置环节三概念的巩固应用追问1 在向量加法的作图中,你认为用三角形法则作图应注意什么?用平行四边形法则作图呢?问题5 如图4,(1)已知向量a,b共线,它们的加法与数的加法有什么关系?你能作出向量a+b吗?(2)结合例1探索|a+b|,|a|,|b|之间的关系.问题6 请你用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分别描述如何求两个向量的和.问题7 从代数运算的角度理解,向量的加法是一种新的运算,定义了一种新的运算,自然要研究其运算律的问题.类比数的加法的运算律,你认为向量的加法是否也有运算律?先猜测有哪些运算律,再说明理由.例2 如图6,长江两岸之间没有大桥的地方,常常通过轮渡进行运输,一艘船从长江南岸A地出发,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为手操作,经过同学交流学生思考回答学生自主探究,可以类比数的加法,也可以看成是三角形法则的特例学生思考、动手操作学生自主探究,猜想并互相交流.学生作出几何图形,将问题转化为向量加法问本例题明确如何作出两个向量的和,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向量加法定义、几何意义,强化学生的作图意识,帮助学生掌握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和平行四边形法则.(1)借助特例,研究向量加法与实数加法的联系与区别,帮助学生认识共线向量的加法也适合向量加法的三角形法则,这样,更容易与数的加法进行类比,加强数形结合意识的培养.(2)让学生借助数形结合发现向量的和的长度与原向量长度和的关系:|a+b|≤|a|+|b|,当且仅当a,b方向相同时等号成立.促进学生多角度理解向量加法定义,教会学生理解一个数学概念的一般方法.明确研究向量加法运算律的途径,并通过寻找结论成立的依据,使学生获得研究运算律的经验,提升逻辑推理素养.体现向量加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要求学生能够把它转化为向量的加法运算,体会其15 km/h,方向为垂直于对岸的方向,同时江水的速度为向东6 km/h.(1)试用向量表示江水速度、船速以及船实际航行的速度;(2)求船实际航行的速度的大小(保留小数点后一位)与方向(用与江水速度间的夹角表示,精确到1o).题,并依据向量加法定义及平面几何知识求解,给出解答过程和结果.中应解决的问题是确定向量的大小及方向,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环节四目标检测5.教科书第10页的练习.独立思考完成练习.通过练习及时巩固、反馈.考查学生对平面向量加法法则、几何意义及与数的加法的不同的掌握情况.环节五归纳总结1. 你是如何理解向量加法的定义?;(几何表达)2. 向量加法的运算律有什么?;3. 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数学思想?回答本节课学到了什么。
【新教材精创】6.2.1 向量的加法运算 教学设计(1)-人教A版高中数学必修第二册

6.1 向量的加法运算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数学教科书-必修第二册》(人教A版)第六章《平面向量及其应用》,本节课是本章第2课时,《向量的加法》是第六章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的第一节课。
本节内容有向量加法的平行四边形法则、三角形法则及应用,向量加法的运算律及应用,大约需要1课时。
向量的加法是向量的线性运算中最基本的一种运算,向量的加法为后面学习减法运算、向量的数乘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奠定了基础;其中三角形法则适用于求任意多个向量的和,在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有很普遍的应用。
所以本课在平面向量及空间向量中有很重要的地位。
1.教学重点:两个向量的和的概念及其几何意义;
2.教学难点:向量加法的运算律。
多媒体
A.理解向量加法的意义;
B.掌握向量加法的几何表示法,理解向量
加法的另两个运算法则;
C.理解向量的运算律;
D.理解和体验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概念的
过程和思想,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教材】9.1.1 简单随机抽样教学设计(人教A版)简单随机抽样.其主要内容是介绍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以及如何实施简单随机抽样.数理统计学包括两类问题,一类是如何从总体中抽取样本,另一类是如何根据对样本的整理、计算和分析,对总体的情况作出一种推断.可见,抽样方法是数理统计学中的重要内容.简单随机抽样作为一种简单的抽样方法,又在其中处于一种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它对于学习后面的其它较复杂的抽样方法奠定了基础,同时它强化对概率性质的理解,加深了对概率公式的运用.因此它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课程目标1.了解总体、样本、样本容量的概念,了解数据的随机性.2.通过实例,了解简单随机抽样的含义及其解决问题的过程.3.掌握两种简单随机抽样.4.会计算样本均值,了解样本与总体的关系.数学学科素养1.数学抽象:随机抽样的相关概念;2.数据分析:利用抽签法,随机数法解决实际问题;3.数学运算:计算样本均值.重点:简单随机抽样的定义,抽样方法,各种方法适用情况,及对比.难点:简单随机抽样中的等可能性及简单随机抽样的特点,随机数表法应用.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小组为单位,采用诱思探究式教学,精讲多练。
教学工具:多媒体。
一、情景导入新闻链接:教育部:截至本月全国毕业生就业率72.2%。
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如何进行研究?要求: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不做判断。
而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研探.二、预习课本,引入新课阅读课本173-180页,思考并完成以下问题1、统计有哪些概念?2、什么是简单随机抽样?简单随机抽样有哪几种方法?3、抽签法和随机数法怎样定义?4、什么总体均值、样本均值?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可商量,最终选出代表回答问题。
三、新知探究1.统计的相关概念(1)普查像人口普查这样,对每一个调查对象都进行调查的方法,称为全面调查,又称普查. (2)总体、个体在一个调查中,我们把调查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组成总体的每一个调查对象称为个体.为了强调调查目的,也可以把调查对象的某些指标的全体作为总体,每一个调查对象的相应指标作为个体.(3)抽样调查根据一定目的,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个体进行调查,并以此为依据对总体的情况作出估计和推断的调查方法,称为抽样调查.(4)样本、样本量我们把从总体中抽取的那部分个体称为样本,样本中包含的个体数称为样本量. 2.简单随机抽样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N 为正整数)个个体,从中逐个抽取n(1≤n<N)个个体作为样本,如果抽取是放回的,且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我们把这样的抽样方法叫做放回简单随机抽样;如果抽取是不放回的,且每次抽取时总体内未进入样本的各个个体被抽到的概率都相等,我们把这样的抽样方法叫做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除非特殊声明,本章所称的简单随机抽样指不放回简单随机抽样.3.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 (1)抽签法:把总体中的N 个个体编号,把编号写在外观、质地等无差别的小纸片(也可以是卡片、小球等)上作为号签,将这些小纸片放在一个不透明的盒里,充分搅拌,最后从盒中不放回地逐个抽取号签,使与号签上的编号对应的个体进入样本,直到抽足样本所需的个数.(2)随机数法:用随机数工具产生编号范围内的整数随机数,把产生的随机数作为抽中的编号,使与编号对应的个体进入样本.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抽足样本所需的个数.①用随机试验生成随机数; ②用信息技术生成随机数; ③用计算器生成随机数;④用电子表格软件生成随机数; ⑤用R 统计软件生成随机数. 4.总体均值一般地,总体中有N 个个体,它们的变量值分别为Y 1,Y 2,…,Y N ,则称Y =Y 1+Y 2+⋯+Y NN=1N ∑Y i N i=1 为总体均值,又称总体平均数.如果总体的N 个变量值中,不同的值共有k(k≤N)个,不妨记为Y 1,Y 2,…,Y k ,其中Y i 出现的频数f i (i=1,2,…,k),则总体均值还可以写成加权平均数的形式Y =1N ∑fi Y i k i=1. 5.样本均值如果从总体中抽取一个容量为n 的样本,它们的变量值分别为y 1,y 2,…,y n ,则称=Y 1+Y 2+⋯+Y nn=1N ∑Yi n i=1 为样本均值,又称样本平均数.探究:总体均值与样本均值有何区别与联系?答案:(1)区别:当总体中个体较多时,总体均值不易计算,样本均值比较方便计算.总体均值是一个确定的数,样本均值具有随机性.(2)联系:在简单随机抽样中,我们常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均值.四、典例分析、举一反三题型一简单随机抽样的概念例1下列抽取样本的方法是简单随机抽样吗?为什么?(1)从无限多个个体中抽取50个个体作为样本.(2)箱子里共有100个零件,今从中选取10个零件进行检验,在抽样操作时,从中任意地拿出一个零件进行质量检验后再把它放回箱子里.(3)从50个个体中一次性抽取5个个体作为样本.(4)一彩民选号,从装有36个大小、形状都相同的号签的箱子中无放回的抽取6个号签.【答案】见解析【解析】(1)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被抽取的样本的总体的个数是无限的而不是有限的.(2)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它是有放回地抽样.(3)不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它是一次性抽取,而不是“逐个”抽取.(4)是简单随机抽样,因为总体中的个体是有限的,并且是从总体中逐个抽取、不放回的、等可能的抽样.解题技巧(简单随机抽样的判断方法)判断所给的抽样是否为简单随机抽样的依据是简单随机抽样的四个特征:上述四点特征,如果有一点不满足,就不是简单随机抽样.跟踪训练一1、下列问题中,最适合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抽样的是()A.某电影院为了对观看电影《战狼2》的1 600名观众进行采访,观后从中抽取16名观众采访B.从10桶奶粉中抽出3桶进行质量检查C.某学校有在编人员160人,其中行政人员16人,教师112人,后勤人员32人,教育部门为了解在编人员对学校机构改革的意见,要从中抽取一个容量为20的样本D.某乡农田有:山地800公顷,丘陵1 200公顷,平地2 400公顷,洼地400公顷,现抽取农田48公顷估计全乡农田平均每公顷产量【答案】B.【解析】A的总体容量较大,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比较麻烦;B的总体容量较少,用简单随机抽样法比较方便;C由于学校各类人员对这一问题的看法可能差异很大,不宜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D总体容量大,且各类田地的差别很大,也不宜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题型二抽签法的应用例22022年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办冬季奥运会.组委会计划从某高校报名的20名志愿者中选取5人组成奥运志愿小组,请用抽签法设计抽样方案.【答案】见解析.【解析】①将20名志愿者编号,号码分别是01,02, (20)②将号码分别写在20张大小、形状都相同的纸条上,揉成团,制成号签;③将所得号签放在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并搅拌均匀;④从袋子中依次不放回地抽取5个号签,并记录下上面的编号;⑤所得号码对应的志愿者就是志愿小组的成员.解题技巧:(抽签法的应用条件及注意点)(1)一个抽样试验能否用抽签法,关键看两点:一是制签是否方便;二是个体之间差异不明显.一般地,当样本容量和总体容量较小时,可用抽签法.(2)应用抽签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分段时,如果已有分段可不必重新分段;②签要求大小、形状完全相同;③号签要均匀搅拌;④要逐一不放回的抽取.跟踪训练二1.下列抽样试验中,适合用抽签法的有()A.从某厂生产的3000件产品中抽取600件进行质量检验B.从某厂生产的两箱(每箱15件)产品中抽取6件进行质量检验C.从甲、乙两工厂生产的两箱(每箱15件)产品中抽取6件进行质量检验D.从某厂生产的3000件产品中抽取10件进行质量检验【答案】B.【解析】A、D两项总体容量较大,不适合用抽签法;对于C项,甲、乙两工厂生产的产品质量可能差异明显.题型三随机数法的应用例3(1)要研究某种品牌的850颗种子的发芽率,从中抽取50颗种子进行实验,利用随机数表法抽取种子,先将850颗种子按001,002,…,850进行编号,如果从随机数表第3行第6列的数开始向右读,请依次写出最先检验的4颗种子的编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抽取了随机数表第1行至第5行).03 47 43 73 86 36 96 47 36 61 46 98 63 71 62 33 26 16 80 45 60 11 14 10 9597 74 24 67 62 42 81 14 57 20 42 53 32 37 32 27 07 36 07 51 24 51 79 89 7316 76 62 27 66 56 50 26 71 07 32 90 79 78 53 13 55 38 58 59 88 97 54 14 1012 56 85 99 26 96 96 68 27 31 05 03 72 93 15 57 12 10 14 21 88 26 49 81 7655 59 56 35 64 38 54 82 46 22 31 62 43 09 90 06 18 44 32 53 23 83 01 30 30(2)假设我们要考察某公司生产的500克袋装牛奶的质量是否达标,现从800袋牛奶中抽取60袋进行检验,利用随机数表抽取样本时,应如何操作?【答案】(1)227,665,650,267(2)见解析【解析】(1)由随机数表的第3行第6列得4颗种子的编号依次为:227,665,650,267.(2)第一步,将800袋牛奶编号为000,001, (799)第二步,在随机数表中任选一个数作为起始数(例如选出第8行第7列的数7).第三步,从选定的数7开始依次向右读,每次读三位.(读数的方向也可以是向左、向上、向下等),将编号范围内的数取出,编号范围外或重复的数去掉,直到取满60个号码为止,就得到一个容量为60的样本.第四步,与这60个编号对应的牛奶组成样本.解题技巧(随机数法解题步骤)第一步,编号.第二步,生成随机数.第三步,记录样本编号.第四步,抽取样本.跟踪训练三1.总体由编号为01,02,…,19,20的20个个体组成,利用下面的随机数表选取5个个体,选取方法从随机数表第1行的第5列和第6列数字开始由左到右依次选取两个数字,则选出来的第5个个体的编号为( )A. 08 C .02 D .01【答案】D.【解析】由题意知第一个数为65(第1行第5列和第6列),按由左向右选取两位数(大于20的跳过,重复的不选取),前5个个体编号为08,02,14,07,01,故第5个个体编号为01. 题型四 总体(样本)平均数例4 某公司的各层人员及工资数构成如下:经理1人,周工资4 000元;高层管理人员3人,周工资均为1 000元;高级技工4人,周工资均为900元;工人6人,周工资均为700元;学徒1人,周工资为500元.计算该公司员工周工资的平均数. 【答案】1 020(元).【解析】 平均数为4 000×1+1 000×3+900×4+700×6+500×11+3+4+6+1=1 020(元).解题技巧(平均数计算)如果有n 个数x 1,x 2,…,xn ,那么1n (x 1+x 2+…+x n )就是这组数据的平均数,用x 表示,即x =1n (x 1+x 2+…+x n ). 跟踪训练四1.已知一组数据4,6,5,8,7,6,那么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________.【答案】6.【解析】由平均数公式可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为4+6+5+8+7+66=6.五、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主要知识及解题技巧 六、板书设计七、作业课本177、180页练习,188页习题9.1的1-4题.本节是本章的入门课,概念较多,但难度不大.通过实例,巩固本课所学知识,检测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而对本节课的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