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聚集选择题的10大命题视角 命题视角(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课件

合集下载

(江苏专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聚集选择题的10大命题视角命题视角(七)农业与农业地域课件

(江苏专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聚集选择题的10大命题视角命题视角(七)农业与农业地域课件

基础点二 农业生产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9·南京盐城一模)在沙特阿拉伯北
部地区存在大量圆形农田,每个圆形农田,
直径约 1 km,农田都采用了以水源为中心
的全自动喷灌系统。读“圆形农田景观图”,回答 5~6 题。
5.该地区发展全自动喷灌系统有利的区位条件是 ( )
A.劳动力丰富
B.水资源丰富
C.资金雄厚
“海水稻”的是
()
A.沿海滩涂地区
B.内蒙古草原
C.江汉平原
D.青藏高原咸水湖区
8.关于海水稻研究的意义,正确的是
()
A.使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提升
B.使我国荒漠化程度大大降低
C.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
D.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的人地矛盾
解析:第 7 题,就自然条件来说,江汉平原地区盐碱地少或 没有,内蒙古草原分布面积广;就经济效益来说,沿海滩涂 地区经济发达,人口稠密,技术先进,水稻需求量大;青藏 高原咸水湖区,技术相对落后,水稻需求量小。第 8 题,海 水稻的研究,可以提高我国水稻的总产量,满足我国对水稻 的需求,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使我国的环境人口容量有 所提升,可以缓解我国的人地矛盾,但是在发展海水稻种植 过程中可能会加剧荒漠化程度。 答案:7.AB 8.AC
命题视角(七) 农业与农业地域
1
基础点 逐一盘点
2
重难点 强化攻坚
3
专题过关检测
基础点 逐一盘点
基础点自主练通,节省时间攻重难
基础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
(2019·南师大附中考前模拟)如图为我国农业地域分布图。读 图回答 1~2 题。
1.图中农业区的形成因子主要为地形的是
()
A.1、2、3
B.2、3

(江苏专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聚集选择题的10大命题视角命题视角(四)水体运动课件

(江苏专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聚集选择题的10大命题视角命题视角(四)水体运动课件
命题视角(四) 水体运动
1
基础点 逐一盘点
2
重难点 强化攻坚
3
专题过关检测
基础点 逐一盘点
基础点自主练通,节省时间攻重难
基础点一 水循环的环节 (2019·南京盐城三模)如图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图中表示陆地内循环的是
()
A.a-b-d-f
B.b-d-f
C.a-b-c-i-n
()
A.地质时期,湖区为断裂下陷构造的湖盆,水流汇集而成
B.历史时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区西北部过度沿湖围垦,使湖面迅速缩小
C.近代,入湖径流携带的泥沙淤积是湖面萎缩的主要原因
D.现代,随着治湖工程的启动,洞庭湖生态已经恢复如初
4.洞庭湖有“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之说,其主要原因是( )
A.湖区降水总量多,且季节差异大,降水集中在 7~8 月份
片,枯水几条线”与湖水富营养化现象无关。 答案:3.A 4.C
基础点三 洋流的性质及其分布 (2019·南京盐城三模)猴面包树是马达加斯加岛比较典型
的树种,其果实像巨大的面包可直接食用,树干直径最大可 达 12 m,松软的木质可用来储水。读猴面包树景观图(图 1) 和马达加斯加岛猴面包树分布示意图(图 2),回答下题。
[微点拨]
地表径流的影响因素分析
影响因素
对地表径流的影响
年降水量 决定地表径流量大小的最主要因素
流域面积 同地表径流流量呈正相关
(支流数量)
湖泊、植被 涵养水源,起到“削峰补枯”的作用
地质条件 河流流经喀斯特地貌区、沙质土壤区,河水易 (土壤质地) 下渗,导致地表径流量减少
蒸发 主要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对地表径流的影响大

(江苏专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聚集选择题的10大命题视角命题视角(三)大气运动课件

(江苏专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聚集选择题的10大命题视角命题视角(三)大气运动课件

解析: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高大山脉的阻挡,因而受 寒潮影响较小,气温相对较高;受海洋的影响,气温应相对 较高;两地纬度相近,正午太阳高度相差不大;图中显示上 海附近无冷锋过境。故选 A 项。 答案:A
(2019·南京盐城三模)如图为某地连续 5 天气温和太阳辐 射的日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2~3 题。
命题视角(三) 大气运动
1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基础点 逐一盘点
2
重难点 强化攻坚
3
专题过关检测
基础点 逐一盘点
基础点自主练通,节省时间攻重难
基础点一 大气的受热过程 (2019·江苏高考)2019 年 1 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
奇观,图 1 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 2 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 图。读图回答下题。(双选)
基础点三 热力环流 (2019·江苏高考)2019 年 1 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
奇观,图 1 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图 2 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 图。读图回答下题。(双选)
图1
图2
6.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与下列大气热力环流模式相符的有 ()
A
B
C
D
解析:库区云海是由于日出前后库区较两侧山壁(陆地)气 温高,库区为上升气流,气流上升遇冷凝结而形成,类似 于陆风和山风的形成。选 A、D。 答案:AD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3.山东胶东地区一些果农夏季在苹果树下覆盖反光地膜(如图),
可有效提高苹果的品质,其主要的作用是
()
A.减弱地面辐射 保持地温 B.反射太阳辐射 保持水分
C.反射太阳辐射 增加光效 D.吸收太阳辐射 增加地温
解析:第 2 题,春播时,华北地区地温较低,地膜覆盖可有 效减少地面辐射的损失,提高地温。地膜反射了部分太阳辐 射的能量,减弱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对到达大气上界的太 阳辐射总量没有影响。第 3 题,反光地膜能反射太阳辐射, 增加光效,增强光合作用,有效提高苹果的品质。 答案:2.A 3.C

(江苏专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聚集选择题的10大命题视角命题视角(九)资源与环境课件

(江苏专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聚集选择题的10大命题视角命题视角(九)资源与环境课件

(2019·苏中苏北七市三模)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市 2000~2013 年 耕地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 3~4 题。
3.导致该市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建占耕
B.生态退耕
C.灾毁耕地
D.抛荒弃耕
4.该市耕地面积的这种变化趋势对当地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 )
A.土壤肥力提高
B.坡面径流增多
C.粮食供应紧张
命题视角(九) 资源与环境
1
基础点 逐一盘点
2
重难点 强化攻坚
3
专题过关检测
基础点 逐一盘点
基础点自主练通,节省时间攻重难
基础点一 自然资源
(2019·清江中学模拟)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 条件。下图中黑点所在地是世界某种资源的主要分布区,读 图回答 1~2 题。
1.该资源分布区的共同特点是 A.全年平均气温高 C.纬度和海拔都高
2.这种资源 A.近年来数量逐渐减少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 B.大气降水较多 D.土壤发育程度低
() B.被人类大量开发利用 D.大多数国家需要进口
解析:第 1 题,由图可以看出,该资源集中分布在南极洲、 格陵兰岛、亚欧大陆和美洲大陆的高山地区,由此可以判断 该资源为冰川,其主要分布在高纬、高海拔地区,这些地区 气温低,降水较少。第 2 题,冰川是固体水库,主要分布在 气候寒冷的高纬、高海拔地区,人类难以利用;近年来由于 全球变暖,一些冰川融化,数量减少;水资源是可再生资源, 但冰川一旦消失,就很难再有,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答案:1.D 2.A
况,可合理地进行资源调配
基础点二 能源资源 (2019·江苏大联考一)读我国风能资源分布图,回答 5~6 题。
5.图中所示,我国风能资源最丰富的省级行政区组合是(

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新高考素能提升素能二 四大核心素养

2025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二部分新高考素能提升素能二 四大核心素养

第二部分 新高考素能提升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返回导航
考向一 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影响 (2024·湖南高考)山西省新绛县西庄村附近盛产青石,自宋代以来形 成了以石雕加工为主的传统手工业。为保持行业的家族垄断优势,当地 主要采取子承父业的技艺传承方式。近年来在政府扶持下,西庄村规划 建设了石雕工业园。如图示意农耕时代西庄村石雕生产的空间次序。据 此完成下面小题。
第二部分 新高考素能提升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返回导航
(4)选取人类生产、生活环境中的常见地理现象为命题切入点,在创 设观察、调查、实验等活动基础上,对相关地理现象进行研究,据此创 新性地考查地理原理、规律在和谐的人地关系形成中的主要作用,引导 形成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问题
措施和答题思路
加快开发清洁能源,太阳能、风电、核电等;加快立法,
D.交流合作
3.该村石雕生产由分散的家庭作坊集聚到工业园,有利于( )
①形成合理的功能分区 ②融合生产和生活空间 ③限制生态空间
的扩张 ④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1.A 2.C 3.B
第二部分 新高考素能提升
高考二轮总复习 • 地理
返回导航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西庄村石雕生产的空间次 序是山上地势起伏较大,进行采石;山坡坡度较大,可以转运;山脚下 地势较平坦,用于选材和切割;水池清洗、空地上粗雕和打磨、院落内 创作和精雕等,说明当地是依据地形地势变化和特征而形成的,A正 确;河流分布、宗族关系不是影响空间次序的主要因素,B、D错误;生 产流程是空间次序的结果,不是影响其的主要因素,C错误。第2题,根 据材料信息“为保持行业的家族垄断优势,当地主要采取子承父业的技 艺传承方式。”可知,当地“精雕”选择在以厅堂为中心的院落中进 行,能够减少家族技艺的外流,有利于子承父业、家族垄断,C正确;

(江苏专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聚集选择题的10大命题视角命题视角(四)水体运动课件

(江苏专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聚集选择题的10大命题视角命题视角(四)水体运动课件

人类活动 沿岸取水会导致径流量减少
基础点二 湖泊的类型、功能和成因 (2019·江苏大联考一)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一段景色
描写:“……观看洞庭湖风景。放眼浩浩荡荡,一碧万顷,四周 群山环列拱屹,真是渺渺峥嵘,巍乎大观” 。下图为洞庭湖变 迁示意图。据此回答 3~4 题。
3.下列关于洞庭湖形成和演变的叙述,正确的是
5.图中①、②两处的洋流性质分别为
A.暖流、暖流
B.寒流、寒流
C.暖流、寒流
D.寒流、暖流
()
解析:根据经纬度和海陆位置分析,图中①、②两处的洋 流分别是莫桑比克暖流或厄加勒斯暖流和马达加斯加暖 流,其性质都是暖流。 答案:A
(2019·泰州一模)读世界海陆轮廓示意图,回答 6~7 题。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15 千米
B.15~20 千米Fra bibliotekC.20~25 千米
D.25~30 千米
2.不透水面的增加可能导致该城市
()
①地下水位上升 ②地表气温升高 ③生物多样性增加
④地表径流增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第 1 题,读图可知,距市中心 15~20 千米处,2015 年与 1989 年之间不透水面比例的差值最大,说明 1989 年到 2015 年间,该城市距市中心 15~20 千米处不透水面比例变化 最大。第 2 题,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热岛效应”加 剧,使地表气温升高;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致地表径流 增多,下渗减少,地下水位下降;城市不透水面增加,会导 致植被覆盖率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案:1.B 2.C
重难点 强化攻坚
重难点讲练贯通,变失分点为增分点

地区专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透析高考命题主题10第二板块命题主题十人地协调理论检测含解析

地区专用2020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一部分透析高考命题主题10第二板块命题主题十人地协调理论检测含解析

命题主题十人地协调理论一、选择题(2019·江西八所重点中学联考)2019年央视和地方春晚《“儿子”来了》《飞越老人院》等小品再次聚焦中国的老龄化现象及其带来的问题。

读2010—2050年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图(含预测),完成1~2题.1.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有()①老年人口绝对数量大、增长速度快②老年人口高龄化显著、趋势加快③地区发展不均衡,出现城乡倒置现象④受政策驱动,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重更高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为应对当前及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下列最根本的措施是()A.及时调整生育和退休政策B.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C.转变全社会的观念,加强对老年人的关怀D.完善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解析:第1题,图示2010-2050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从约13%上升至约30%,老年人口比重上升速度快;结合我国总人口绝对数量大的情况,可算出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量也很大,①对。

由图可知,8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比重的增加速度慢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即80岁及以上老人占全体老年人人口的比重下降,高龄化并不显著,②错.受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大量劳动人口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从乡村向城市迁移,导致一些落后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较发达地区高、部分乡村地区老年人口比重较城市地区高,③对。

老年人口比重不断上升与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迅速提升、人们寿命延长,以及人口出生率低等因素有密切关系,④错。

第2题,当前及未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带来的最突出的不利影响是社会养老负担重,因此,大力发展经济,提升综合国力是最根本的措施,B对。

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及时调整生育政策和退休政策并不能大幅增加人口出生率和劳动力,也不能扭转人口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养老负担过重问题,A错.关怀老年人、完善医疗和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也要以经济为支撑,C、D错。

答案:1.C 2.B农业氮足迹是指在一定经济技术条件下,为完成农业生产而投入各种资源所直接或间接占用和排放的活性氮总量。

2020版二轮复习地理通用版练习: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

2020版二轮复习地理通用版练习:第一部分“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

“自然”题组命题6大着眼点之(三)|水体运动高频考点(一)水循环[考情全察]命题视角一水循环的类型及其特点(2018·全国卷Ⅲ·节选)贝加尔湖(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监测表明湖水深度还在加大。

贝加尔湖湖底沉积物巨厚,可达8km。

据此完成下题。

1.贝加尔湖湖水更新缓慢的主要原因是()A.湖面蒸发弱B.湖泊面积大C.湖水盐度低D.湖水深度大解析:选D由题干信息可知,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水量巨大,再加上该地区降水稀少,水循环不活跃,因此更新缓慢。

命题视角二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2.(2018·河南南阳模拟)读水的社会循环和自然循环示意图,完成(1)~(2)题。

(注:水的社会循环是指在水的自然循环当中,人类不断利用其中的地下径流或地表径流满足生活与生产之需而产生的人为水循环。

)(1)水的社会循环()A.包含了水的自然循环B.加速了水的自然循环C.对陆地水有更新作用D.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2)城市化对水的自然循环的影响主要表现为()①人口增多导致地下径流增加②建筑物增加导致地表径流增加③地表植被减少导致下渗量增加④城市规模扩大导致降水增加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解析:(1)D(2)B第(1)题,由材料可知,水循环包括自然循环和社会循环,A错;由图可知,当水资源进入供水厂后,水循环的速度会减慢,B错;对陆地水体有更新作用的是海水经蒸发、水汽输送到陆地的部分,C错;水的社会循环会对水的自然循环造成负面影响,D对。

第(2)题,城市化过程中,随着城市占地面积的扩大,对地面状态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对植被的破坏、地面的硬化会减少下渗和蒸发,从而使地下径流量减小,蒸发量减小,地表径流量增加;城市热岛效应引起的城市环流和凝结核增多会增大降水量。

[知能全通]核心素养下的新高考水循环的作用、原理及应用,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是高考的主要命题点。

高考一般以示意图、区域图及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能力、综合思维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该便利购项目最适宜布局在
()
A.超市
B.工厂
C.写字楼
D.火车站
11.便利购采取开放式货架,跟共享单车一样考验人性。下
列能减少便利购货损率的是
()
A.采用扫码付款
B.增加货架数量,丰富货物品种
C.降低货物价格
D.不将货架放在人少、封闭区域
解析:第 10 题,由材料可知,该便利购以办公室白领人群为目 标消费者,故适宜布局在写字楼内。第 11 题,不将货架放在人 少、封闭区域,放在人多的地方,可以相互监督,减少货物丢 失、人为损坏;因是无人开放货架,采用扫码付款、丰富货物 品种及降低货物价格等对减少货损率没有直接影响。 答案:10.C 11.D
[微点拨]
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合理容量及制约因素的相关性表现
基础点二 城市区位与城市服务功能 如图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反映了北宋都城东京(今
河南开封)繁华的城市风貌。读图回答 5~6 题。Leabharlann 5.东京城形成的最有利条件是
A.文化底蕴深厚
B.商业繁荣发达
C.人口高度集聚
D.水陆交通便利
6.东京的城市功能主要以
(2019·苏北三市一模 )高速公路
的车流量随出行距离的增加有显著
衰减的趋势。下图为“福建省高速
公路车流量随距离衰减速度的空间
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9.下列城市中,辐射范围最广的是
()
A.三明
B.宁德
C.龙岩
D.泉州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四个城市中车流量随距离衰减速度最
慢的是泉州,说明其辐射范围最广,反之,车流量随距离衰
(2019·金中海中南外三校四模)2014 年上海市建设用地 开发强度为 46%,已超过东京、中国香港等国际大都市,“十 三五” 期间上海市将人口“天花板”设定为 2 500 万。下图 示意 2001~2017 年上海市人口变化(常住人口包含户籍人口 和常住外来人口)。据此完成 3~4 题。
3.影响上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是
(2019·江苏大联考三)位于四川与云南交界的高山峡谷城市 攀枝花市,其城市布局被人称为“长藤结瓜式”。下图为攀枝 花市城市布局结构图。据此完成 7~8 题。
7.导致攀枝花市城市布局呈“瓜状”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
A.矿产分布
B.河流走向
C.历史文化
D.地形限制
8.“长藤结瓜式”的城市布局模式最可能导致
命题视角(六) 人口、城市与交通
1
基础点 逐一盘点
2
重难点 强化攻坚
3
专题过关检测
基础点 逐一盘点
基础点自主练通,节省时间攻重难
基础点一 人口分布与人口合理容量 (2019·苏锡常镇三模)如图是山西省耕地资源与人口承载
力示意图,读图回答 1~2 题。
1.导致 2015~2025 年山西省人口承载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城市污染加剧
B.城建费用增加
C.功能分区明显
D.建筑用地紧张
解析:第 7 题,攀枝花市位于高山峡谷地区,城区沿河分布, 呈“长藤”状,即呈带状分布;同时由于地形的原因,地势 相对平坦开阔的地区发展成“瓜状”的多中心形态,即形成 带状多中心(“长藤结瓜式”)的城市空间模式。第 8 题,“长 藤结瓜式”的城市布局由于各中心组团比较分散,不会出现 污染加剧和用地紧张的问题;各个中心组团各自发展,为了 方便导致居住和商业等活动混杂,各功能分区不明显;由于 城市被分割成多个相对独立的组团式片区,各片区分散布局 会导致交通等城建费用增加。 答案:7.D 8.B
A.水资源
B.土地资源
C.生物资源
D.矿产资源
4.上海市
A.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
B.常住人口持续快速增加
C.2017 年常住外来人口约占 15%
D.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先增后减
() ()
解析:第 3 题,2014 年上海市建设用地开发强度为 46%,“十 三五”期间上海市将“人口天花板”设定为 2 500 万。影响上 海市人口“天花板”的主要因素是土地资源;上海位于湿润 区,水资源充足;生物资源、矿产资源不是限制人口数量的 主要因素。第 4 题,根据图例,户籍人口=常住人口-常住 外来人口,户籍人口基本保持稳定;常住人口 2011 年后增加 缓慢;2017 年常住外来人口约占 37.5%;从图中看,上海市 常住外来人口增长率有两次明显上升或下降。 答案:3.B 4.A
A.人口数量增加
() B.科学技术进步
C.消费水平提高
D.土地资源减少
2.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的可行性措施是
()
A.控制人口数量,发展地方经济
B.抑制对外开放,减缓增长速度
C.鼓励人口外迁,减少耕地面积
D.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
解析:第 1 题,据图分析可知,人口数量增加和土地资源减 少幅度均较小,对人口承载力变化的影响也较小;人口承载 力在减小,主要原因是消费水平提高,人口承载力与消费水 平呈负相关,与科学技术呈正相关。第 2 题,控制人口数量, 发展地方经济,可以提高山西人口承载力,人口承载力与经 济发达程度呈正相关,与对外开放程度、资源丰富程度也呈 正相关。限制消费水平,降低生活内需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 和实际生活情况。 答案:1.C 2.A
减速度最快的是三明市,说明其辐射范围最小。 答案:D
[微点拨]
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
基础点三 商业贸易和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019·江苏大联考三)“每日优鲜”是一个围绕着老百姓
餐桌的生鲜电商平台,覆盖了水果蔬菜、海鲜肉禽、牛奶零 食等全品类。“每日优鲜便利购(见下图)”是“每日优鲜”的 无人零售项目,以办公室白领人群为目标消费者,2018 年设 定的目标是完成全国 60 个城市内 30 万个便利购点位的布局。 据此完成 10~11 题。
A.行政功能为主
B.军事功能为主
C.文化功能为主
D.经济功能为主
() ()
解析:第 5 题,读图可知,当时的东京城有河流(汴河)流经, 大小船只穿梭于河流中,水运便利,加之陆路交通发达,形 成商业繁荣发达的东京城,故选 D。第 6 题,东京作为当时 的北宋都城,其最主要的功能是行政功能,故选 A。 答案:5.D 6.A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出行对时间因素的考虑逐渐 增多,且时间因素可能成为选择交通方式的主导因素。读三 种交通运输方式从门到门所需时间示意图,完成 12~13 题。
12.高铁对航空运输冲击最大,两者争夺客源的旅行距离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