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学有机合成
化学实验中的电化学合成技术

化学实验中的电化学合成技术化学实验中的电化学合成技术是一种重要的实验方法,它通过电流的作用使反应在电极上进行,从而实现物质的合成。
电化学合成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不仅可以用于合成有机化合物、金属及其化合物,还可以用于电解水制氢等多种化学反应。
一、电化学合成技术的原理电化学合成技术是利用电流在电解质中引起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物质的合成。
在电解质溶液中,当施加外加电压时,产生的电流使电解质中的正离子向阴极移动,负离子向阳极移动,从而引起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移动的离子性质的不同,可以实现阴离子的还原、阳离子的氧化,从而达到合成特定物质的目的。
二、电化学合成技术的应用案例1. 有机化合物的电化学合成有机化合物的电化学合成是一种有效的合成方法,它常用于合成高分子聚合物、药物及染料等有机化合物。
例如,苯酚在酸性电解质中经过氧化反应可以得到对苯二酚,进而通过还原反应得到二苯甲酮。
这种电化学合成方法具有高效、无污染、可控性好等优点。
2.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电化学合成电化学合成在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制备中也有重要应用。
例如,铝、锂等金属的电化学合成广泛应用于电池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同时,金属化合物的电化学合成也可以实现对纳米材料的合成,如氧化铁纳米颗粒、金纳米棒等,这些材料在催化剂、传感器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3. 电解水制氢技术电解水制氢是一种将水分解成氢气和氧气的电化学合成技术。
它具有能源高效利用、零排放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能源转化领域。
电解水制氢技术可以通过控制电解电流和水的组分实现选择性地产生氢气或氧气,为氢燃料电池等能源装置的应用提供了重要支持。
三、电化学合成技术的发展前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化学合成技术在化学合成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它不仅可以实现对物质的精确控制和高效合成,同时还能减少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
未来,电化学合成技术有望在新能源、纳米材料合成、药物合成等领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和应用。
有机电合成

在阳极与电解液的界面上放出电子而发生氧化反应。 阴、阳两电极上所发生的电极反应分别称为阴极 反应和阳极反应。加在两电极间的电压称为槽电 压。 实验室研究一般选用20A/20V的电源就够了。 若采用导电性差的非水电解液,则需要增大电压 容量,通常选用20A/100V的电源。工业电解过程 通常采用高电压、大电流的直流整流器作为电源。 电解方式主要有恒电位电解和恒电流电解两种。 恒电位电解是利用恒电位仪使工作电极电势恒定 的一种电解方式,如图7-12所示。
其中(b)为烧杯中插入两个同心圆筒电极的一室电解槽;,
(d)为H型电解槽,隔膜装在连通两极部的中间部位;(e) 的隔膜是圆筒状的,将中的棒状电极套住,隔膜外侧装 有圆筒形的另一电极;(f)是二室三电极电解槽,内杯底 部为隔膜,外杯底部为汞电极。
工业生产用的电解槽还需考虑生产规模与效率、 传质与传热、电极表面电位及电流分布、材料及成 本等因素,因此其结构要比实验室所用的电解槽复 杂得多。 7.2.2.3 电极材料及其修饰 电极材料及其表面性质对电极反应途径、选择 性影响很大,不同的电极材料可能导致不同的产物 。例如,不同的电极材料可影响硝基苯电还原的产 物,如图7-14所示。
7.2.2.5溶剂和支持电解质 有机电化学合成均在溶液中进行,选择适当的溶剂 也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选择溶剂的首要条件是对反 应物有良好的溶解性,同时还要考虑产物容易分离,这 对间接电解合成尤为重要。 水是最经济、无污染、最安全的溶剂。但许多有机 化合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从而限制了水作为溶剂在 有机电化学合成中的使用。因此常常利用加表面活性剂、 强力搅拌或超声波分散的方法来促进有机物在水中的分 散和溶解。 为了提高有机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同时又需要有良 好的导电性,常常使用由有机溶剂和水组成的混合溶剂。 乙腈既能溶解很多有机化合物,又能与水混溶,并 且在电极电势-3.5~2.4V (相对于饱和甘汞电极SCE) 范围内不发生电解,因此成为有机电化学合成中一种常 用的溶剂。但乙腈易燃、有毒,在使用中应注意安全。
电化学有机合成

电化学有机合成
电化学合成一般有两种电解方式:直接电解和间接电解。
直接电解的化学选择性完全取决于反应体系中反应物的氧化还原电位,氧化电位低的物种优先在电极表面被氧化。
间接电解则是依靠电化学催化剂传递电子,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电化学催化剂只充当电子的载体,但是它可以将我们感兴趣的氧化还原反应从电极表面带到双电层中,极大的加大了后续的反应速度,并且可以有效的避免电极的钝化现象;第二种电化学催化剂则是一个多功能的催化剂——它不仅承担着电子转移的任务,还可以作用于反应底物,甚至可以作用于后续反应中的反应中间体,控制反应的反应活性以及反应选择性。
有机电化学合成

有机电化学合成技术:直接有机电化学合成(4)
有机电化学合成中常用的一些电极材料
电极材料
Pt 石墨 Pb Fe
Ni Hg Cu 蒙乃尔合金 PbO2
电导率/Ω-1.cm-1 1.0X105 2.5X102 4.5X104
1.0X104 5.6X105
阳极
√ √ √ √ √ x √ √ √
阴极
介质要求
改变被修饰电极的反应性质和超电势; 加快主反应、抑制副反应; 提高反应的选择性; 延长电极寿命。
19
有机电化学合成技术:直接有机电化学合成(6)
主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在辅助电极上发生反应,需用有隔膜的二室电解槽; 隔膜的功能:
一是使两极液中的反应物和产物不能透过隔膜,以阻止两极液的相互作用; 二是可使带电粒子或某些带电离子自由通过隔膜,以导通电流; 隔膜材料主要分为两类: 非选择性隔膜 一 —般为多孔性无极材料或高分子材料,纯粹靠机械作用
8
有机电化学合成的原理(4)
直接电有机合成反应的分类
阴极反应
⒈ 还原(如硝基苯制备对氨基苯酚) ⒉ 裂解(如1, 1, 2-三氟三氯乙烷制一氯三 氟乙烯) ⒊ 偶联(如丙烯腈制己二腈) ⒋ 生成金属化合物[如合成双-(环己二烯1,5)镍(0)]
阳极反应
⒈ 氧化(如异丁醇制异丁酸) ⒉ 裂解(如淀粉制二醛淀粉) ⒊ Kolbe缩合(如己二酸单酯制癸二酸双甲酯) ⒋ 生成金属化合物(如合成四乙基铅) ⒌ 氯代(如乙醇制碘仿)
传输,不能完全阻止因浓度梯度存在而产生的渗透作用。 选择性隔膜(离子交换膜)—分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交换摸。阳离子
交换膜仅允许阴离子通过,阴离子交换膜则只允许阳离子通过。 离子交换膜的典型材质是全氟磺酸酯及全氟磺酸酯羧酸酯,以交联的接枝
电化学有机合成

(Electrochemical Organic Synthesis)
定义:
利用电化学氧化或还原方法合成有机物的技术。
发展历史:
1849年,Kolbe通过实验发现羧酸的电解氧化可生成较长链的烷烃。 1850至1960年,实验研究阶段。 1960年代的工业化时代。
1964年,Nalco公司建成1.8万t/a四乙基铅的电合成工厂。 1965年,Mansanto公司建成1.5万t/a己二腈的电合成工厂。 1980年以来,由于原料价格上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电化学有机合 成作为一种绿色合成技术,又开始重视并进行了较活跃的的研究 与开发。2000年将召开第6届全国电化学有机合成会议。
3.介质
①反应物的溶解度好 ②较宽的可用电位范围 ③适合于所需的反应要求,特别是介质与产物不应发生反应 ④导电性良好,为此需要加人足够量的导电盐。
4.温度
①提高温度对降低过电位、提高电流密度有益 ②但过高会使某些副反应加速,同时会使产物有可能分解。
电化学有机合成的反应类型
一、电氧化有机合成
1.Kolbe脱羧二聚反应
CH2(OH)2 = CH2O + H2O CH2O+e-+H+CH3OH (2)EC机理: 这是指化学反应后置的情况。
NH2 -2H+ -2e-
NH H2O
O + NH3
OH
O
O
(3)ECE机理: 化学反应夹在两个电子传递反应中间的情形。如:
NO
NHOH
2-e ++ 2H -2H 2O
NH
NH2
电化学氟化有两种方法: Simons法:Ni为阳极,在AHF中电解制备全氟化物的方法。 主要合成全氟有 机物,可制备特种表面活性剂。 Rozhkov法:Pt为阳极,以有机溶剂为介质,制备单氟化物。主要用于芳烃的 选择性氟化,可制备新型药物(如环丙沙星、络美沙星)和活性染料的中间体等。
电化学有机合成

,
公 司 还 开 发 了磷 甲 基 选 择 性 消 除 的 电 化 学 合 成 这类 反 应主 要 涉 及
,
一
键的 断裂 或偶 合 例 如 工 业上 曾
,
,
除 此 之 外 二 甲 亚 枫 也 可 以 用 电 化学 方 法 合 成 且 选 择 性
戮 较高 反 应 式 为 「
一
一
夕一
阳极
一,
一
一
阴 极还 原反 应
, ,
在
年代
,
尸 系统 总 结 了 电极 反 应 过 程
,
曰
尹和
等 又 提 出 了 电极 表 面 的 双 层 结 年
,
构 和 吸 附 理 论 使 得 电有 机合 成 理论 有 了 很 大 发 展
脚提 出的己二 睛电合
,
成和
幼
提 出 的 四 乙 基铅 电合 成 是 电 化 学 有 机 合 成 最 成 功 的 代 表 在 工 业 应 用 和 理
膜寿 命大 于
间 产 品 分 离 简单 并 循 环使 用 和 监 测 电 解 质
如 果 设 计产 量 为
,
从 整 体 生 产费 用 来 考 虑 电 有 机合 成 与 其 它 有 机合 成 相 比 时 的 设 备 投 资 和 能 耗 是 较
低的
巧
万
的 电 有 机 合 成 工 厂 网 电 化学 设 备 占 总 投 资 的
年 代 的 萧条 之 后 电 化 学 有 机 合
,
成 又 重 新显 示 出 它 的 勃 勃 生 机
美 国 欧 洲 和 日 本 的 电 有 机 合 成 已 经取 得 很 大 的 进 展
电化 学有机 合 成 的 反 应 类 型
化学电化学合成

化学电化学合成化学电化学合成是一种将化学反应与电化学过程相结合的合成方法。
通过在适宜的电极条件下施加电流,利用电解过程中的氧化还原反应,可以实现合成多种化学物质的目的。
本文将介绍化学电化学合成的原理、应用以及优势。
一、化学电化学合成的原理化学电化学合成的核心原理是利用电解池中的电流来驱动化学反应。
电解池由阴极和阳极组成,物质在阴极或阳极上通过氧化还原反应发生转化。
具体来说,当电流通过阴极时,阴极上的物质会发生还原反应,而阳极则会发生相应的氧化反应。
通过调节电流强度和电解质浓度,可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选择性,实现有选择性的化学合成。
二、化学电化学合成的应用领域1. 有机合成:化学电化学合成在有机合成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可以利用电流在电极上驱动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实现有机合成的高效、高选择性。
例如,可以利用电流在阴极上还原CO2,转化为有机物质,实现CO2的资源化利用。
2. 无机合成:化学电化学合成也可以应用于无机合成领域。
通过控制电流和电解质条件,可以在电解池中实现无机物质的有序排列和高效合成。
例如,可以利用电化学方法合成纳米材料,具有特殊结构和性质,应用于能源领域、光电技术等。
3. 电池与储能:化学电化学合成在电池技术和储能领域也有广泛应用。
电化学合成可用于合成电池中的电解液、电极材料等关键部分。
此外,通过电化学合成还可以实现电池材料的可控制备和调控,提高电化学性能和循环寿命。
三、化学电化学合成的优势1. 高选择性:化学电化学合成可以通过调节电解质浓度和电流强度,控制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选择性。
相比传统合成方法,具有更高的产物纯度和选择性。
2. 绿色环保:相较于传统合成方法,化学电化学合成采用外部电源来驱动反应,不需要添加过量的试剂和催化剂。
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和废弃物的生成,具有良好的环境友好性。
3. 可控性强:化学电化学合成可以通过调节电流、电解质和电极条件来控制反应的速率和产物的选择性。
第6章-电化学合成-02-有机电化学合成1

CH4 + I-
溴苯在汞阴极上可还原为苯:
Br + H+ + 2e-
+ Br-
卤代烃被还原的活性次序为:
RI > RBr > RCl > RF
20
三元环、四元环等高张力环的烃类是较难合成的有机化合 物,通过卤代烃电还原可以制备一些高张力的环烃,如:
X
X + 2e-
+ 2 Br-
X
CH2X + 2e-
12
2
隔膜材料
大多数电化学反应器都需要使用隔膜来分隔阴极和阳极区 间,以避免两极所生成的产物混合,防止副反应和次级反应 发生而影响产物的纯度、产率和电流效率,避免发生危及安 全的事故。
种类
隔膜材料主要有两大类:非选择性隔膜和选择性隔膜。 • 非选择性隔膜属机械性多孔材料,纯粹靠机械作用传输, 不能完全阻止因浓度梯度存在而产生的渗透作用。 • 选择性隔膜又叫离子交换膜,分为阳离子交换膜和阴离子 交换膜。
近十年来,我国也有许多科研工作者涉足这一领域,做了大量 研究开发工作。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有机电合成的研究,如 糠醛的电氧化、顺丁烯二酸的电还原等。70年代实现了胱氨酸 电解还原制取L-半胱氨酸的工业化。我国有机电化学合成科学 和技术与世界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4
有机电化学合成的原理
有机电化学合成主要研究有机分子或催化媒质在“电极/溶液”界面上电荷相
9
分类
按电解槽结构分类:箱式电解槽、压滤机式或板框式电解槽、 特殊结构的电解槽; 按电解槽工作方式分类:间歇式电解槽、柱塞流电化学反应 器、连续搅拌箱式反应器或返混式反应器 。
10
电极材料
电极材料作为一种特殊的功能性材料,不仅涉及到反应过程 中的能耗,而且直接影响反应的产率及产品质量,甚至决定整 个反应体系的成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催化作用的机理 通过表面吸附,影响中间态粒子的能量,从而影响反应的活化能。
例如析氢过程: 析H2过电位高的电极材料(如Hg,Pb,Zn)对H的吸附弱,析氢速
度由形成吸附氢的速度控制,增加吸附降低控制步骤的活化能,提高反应
速度,活化能由Ea减少为Ea’。 相反地,析氢过电位较低(Fe,Ni,Pt),脱附是控制步骤,增加吸 附反而不利,因为活化能由Eb提高到Eb',使反应速度降低。
CH3
S
CH3
二、电还原有机合成 1.不饱和烃的电还原
+ 2e- + 2H+
Al EtOH
CH3CH=CH2+ 2e- +2H+ CH3CH2CH3 (90%)
2.有机卤化物的电还原
+
CH3I Br
+ 2e +
H
Hg 二 恶烷
CH4
+
I
-
+ 2e +
-
H
+
Hg DMF
+
Br
-
3.羰基化合物的电还原
能量 H2 M H H
+
Eb E b' H2 M H Ea'
Ea
H
+
反应历程
影响电化学催化活性的因素:
①能量因素:电极对电极反应活化能的影响; ②空间因素:反应粒子与电极表面具有一定的空间对应关系; ③表面因素:电极的比表面和表面状态,如表面缺陷的性质、浓度。 电催化有机电化学合成实例 : 四氯吡啶羧酸的电化学氢化
NH2 - 2 H+ - 2 eOH O NH H2O O O + NH3
(3)ECE机理:
化学反应夹在两个电子传递反应中间的情形。如:
NO NHOH
+ 2e- + 2H
NH
-2H2O OH O
+ 2e- + 2H
NH2
OH
OH
电化学催化
电化学催化: 不直接参加电极反应的电极,对电化学反应速度及反应机理有
(5)节能。
(6)环境污染少。 电化学氟化有两种方法: Simons法:Ni为阳极,在AHF中电解制备全氟化物的方法。 主要合成全氟有 机物,可制备特种表面活性剂。 Rozhkov法:Pt为阳极,以有机溶剂为介质,制备单氟化物。主要用于芳烃的 选择性氟化,可制备新型药物(如环丙沙星、络美沙星)和活性染料的中间体等。
电极 -e
-
R
3.羟基化合物的电氧化
Ar CH Ar OH
OH
- 2e 4H
+
- 2e
-
+ - 2H
Pt CH3OH/H2O
Ar C Ar O
O
PbO2 H2SO4 O
4.含杂原子化合物的电氧化
H2N
NH2
C NH4SCN/HCl
NH2
N S
S N
NH2
O CH3 S CH3
C DMSO/HCl
癸二酸的电合成
这是Kolbe反应的典型应用,以己二酸单甲酯为原料,通过阳极氧化制得癸二 酸二甲酯,再经碱解,即得。反应是在无隔膜电解槽中进行的,包括己二酸单甲酯 的合成、电解、水解三部分。反应式为:
CH3OOC(CH2)4COO――2e-—→CH3OOC(CH2)8COOCH3 + 2CO2
CH3OOC(CH2)8COOCH3 + 2H2O—→HOOC(CH2)8COOH + 2CH3OH 由于羧基离子的放电电位很正,需采用Pt或Ti/Pt阳极,阴极则可用Ti或不锈钢。
(1)以丙烯为原料经氨氧化加工成丙烯腈,反应为
2CH2=CH-CH32CH2=CH-CN (2)通过电解,在阴极表面加氢二聚成己二腈:
阳极
阴极 总反应
2CH2=CH-CN+2H2O+2e-—→NC(CH2)4CN+2OH-
H2O―2e――2H+—→O2 2CH2=CH-CN+H2O—→NC(CH2)4CN + O2
中国
Atlas India CIBA
工业化
工业化 中试 工业化
蒽
蒽醌
Pt/Pb
Canada
工业化
电化学有机合成的特点:
电极反应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较为安全。 不使用氧化还原试剂,不产生废弃物,无环境污染。 通过调节电位和电流,可方便地改变电极反应方向和速度。
消耗较多的电能。
反应器结构复杂,电极活性不易维持。
总反应 4C2H5Cl+Pb+2Mg—→Pb(C2H5)4+2MgCl2
C2H5Cl Mg
冷却剂
1
2 3 MgCl2
Pb
冷却剂
4
5
6
抗氧剂
7 Pb(C2H5)4
有机氟化物的电合成
利用电化学反应将氟直接引人反应物分子,生成有机氟化物。该方法可生产的 氟化产品有250多种。 电解氟化的优点: (1)直接用AHF作为溶剂和氟源。 (2)全氟产物可一步合成,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效益。 (3)对于磺酰基、羧基及杂原子的化合物,能够保留原有的官能团。 (4)装置简单、操作方便,易于实现大规模工业化。
O CH3
+ - + 2H C CH3 + 2e
Pb
2+
CH3
C C
CH3
H2SO4(Cu ) CH3 OH OH CH3
Hg H2SO4/ EtOH OH
O
+ 2e + 2H
-
+
4.硝基化合物的电还原
不锈钢 NaOH + eCu H2SO4 Ni HCl/EtOH
H2N H2N NH2
NH2
NO2
四乙基铅的电合成
将 Grignard试剂和铅丸进行电解,合成四乙基铅。反应时不断向溶液 中加人氯乙烷,并与阴极析出的 Mg 重新生成 Grignard 试剂,副产物 MgCl2 可用于生产Mg。 反应式为:
C2H5Cl +Mg—→C2H5MgCl
阳极 阴极 4C2H5MgCl +Pb―4e―—→Pb(C2H5)4+2MgCl2+2Mg2+ 2Mg2++4e-—→2Mg
电合成反应过程和机理
电极 电极表面区 溶液本体 电极 电极表面区 脱附 化学反应 传质 吸附 溶液本体
Oss
电子传递 ne-
传质
Ob ne -电 子 传 递
O'
Os
Ob
O 'a ds R'ads
Rs
传质
Rb
脱附 化学反应传质 吸 附 R' R
s
Rb
简单反应
复杂反应
(1)CE机理: 指先发生化学反应,后发生电子传递反应。如: CH2(OH)2 = CH2O + H2O CH2O+e-+H+CH3OH (2)EC机理: 这是指化学反应后置的情况。
2.隔膜Fra bibliotek3.介质
4.温度
电化学有机合成的反应类型
一、电氧化有机合成 1.Kolbe脱羧二聚反应
RCOO
-
e
-
RCOO
.
CO2
R
.
二聚
R R
2.烃类的电氧化
CH3 CH2OH
- e
CH3CN + H2O Bu4NBF4 (95% )
+ (5% )
CH3 Mn R CHO Mn
3+ 2+
OH
5.含硫化合物的电还原
HOOC CH CH2 S NH2 HOOC CH CH2 S NH2
+ + 2e- + 2H
Pb HCl
2 HOOC CHCH2SH NH2
电化学有机合成工业化实例
己二腈的电合成 Baizer于1959年提出的,将丙烯腈通过阴极加氢生成己二腈。1965年,美国 的Monsanto公司将这一方法实现工业化,建成了产量为15,000t/a的己二腈生产车 间,后来又扩大到100,000t/a。 己二腈的电合成分为两步:
Cl Cl Cl Cl
- + 2H O + 4e 2
Cl Cl N COO-
+ 2 Cl - + 2OH-
N COO -
甲苯氧化为苯甲醛
CH3
4+ + 4Ce + H2O 3+
CHO + 4Ce + 4H
4+ 4Ce 3+
+
e 4Ce - 4
-
电化学有机合成技术
一、恒电位电解
Rf _ _ A2 +
电化学有机合成
(Electrochemical Organic Synthesis)
定义:
利用电化学氧化或还原方法合成有机物的技术。
发展历史:
1849年,Kolbe通过实验发现羧酸的电解氧化可生成较长链的烷烃。 1850至1960年,实验研究阶段。
1960年代的工业化时代。
1964年,Nalco公司建成1.8万t/a四乙基铅的电合成工厂。 1965年,Mansanto公司建成1.5万t/a己二腈的电合成工厂。 1980年以来,由于原料价格上涨、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电化学有机合 成作为一种绿色合成技术,又开始重视并进行了较活跃的的研究 与开发。2000年将召开第6届全国电化学有机合成会议。
电解液为己二酸单甲酯、甲醇和Na2CO3水溶液的混合物。在温度50~60℃、电流密
度10A/dm2时,电流效率为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