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doc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7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优秀7篇)《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准确、流利、有感情地读词。
2、过程和方法: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重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难点)二、教材分析:《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四十岁在密州作的一首记射猎的词。
这是一首抒发爱国豪情的词作,也是豪放词的开山之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豪情洋溢、壮志冲天的将军形象。
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学过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水调歌头》、《浣溪沙》等篇章,对苏轼的生平经历和精神品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学生的品味语言的能力有所欠缺,因此学习该词,主要是学习多角度,体会作者情感。
四、重点难点:本节重点:学习多角度赏析词情。
本节难点:学习苏轼面对生活泰然处之、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
(难点)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空明澄澈时,他与好友,庭下散步,吟出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而”的达观。
中秋月圆时,他与亲人天各一方,诵出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的豪放。
潇潇暮雨时,他唱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的超脱。
他就是苏轼,那么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他又会描绘怎样的场景,给我们展现别样的风味呢?2、学案反馈:(1)通过导学案的批改,涌现出大批优秀的学生,下面让我们把热烈的掌声送给这些同学。
导入:诗歌是语言的精华,智慧的结晶,只有反复吟唱才能更深切地理解诗意。
下面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词。
朗读全诗活动指导:1、听录音朗读,注意朗读的字音、节奏、情感。
2、自己反复练读,读出其中的节奏、感情。
3、小组内互读,并选派代表在班上赛读。
3、探究活动:链接语:情感是诗歌的灵魂,了解词的内容有助于理解诗歌的感情。
合作探究:一、理解诗意活动指导:1、结合课下注释,自主理解词意。
2、存疑之处,组内讨论解决。
3、请同学根据自己的理解,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
导入:我们常常被词的感情所震撼,一颦一笑,一滴眼泪一条河流,一颗星星两片花朵,都深深寄寓了作者深深的情感。
苏轼《密州出猎》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教学过程】一、诗词导入(初识苏轼)同学们,今天老师想带你们一起去认识一个人,此人年少读书时——“闭门书史丛,少有凌云志”;工作后却是“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只影自怜,命寄江湖之上”。
但他面对不堪的命运,却高唱“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知道这个人是谁吗?苏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板书课题、作者】,去领略苏东坡先生独特的个性风采。
二、读词以入境1.诗词如果不加以朗读吟诵,那么,它的生命就没有完成。
(余光中)台湾诗人余光中先生这么说,一起读。
词是一定要读的。
我们先一起来读题——《江城子.密州出猎》师:题目是“江城子”吗?师: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师:谁在密州出猎?师:你怎么知道?师:哦,你们已主动地在读词的内容了。
那下面同学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自由朗读这首词,要求结合文下注释,读准字音、初步理解词意,同时把你理解障碍的词句圈出来。
(粗步感知课文内容。
)2.再读,同桌之间彼此读,听听字音读准了没有,可以讨论一下这首词用什么样的语气语调来读更合适。
3.推荐读。
生评价。
4.明确语气语调:豪迈奔放,高亢激昂5.师:苏轼有知音在同学们中呀。
的确,苏轼自己也说:一起读“②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
①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
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知道“柳七郎”是谁吗?柳永,北宋词人,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苏轼所说的“自是一家”其实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哪一家?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正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6.范读。
听的时候仔细体味哪个字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
三、品词以入味怎么读好词人的豪放?著名的节目主持人赵忠祥老师说,一起读:“朗诵创作的过程,就是词语感受的过程。
”的确,在诗歌中,往往看似小小的一个词,却有着极重的分量、极大的张力。
1.请同学们说说哪个字最既直接又集中地体现了本首词的豪放风格?“狂”为什么是“狂”字而不是别的字?哪些词句体现了“狂”,谈谈你们的理解?2.我们先从词的上阕中来研读。
江城子 密州出猎教案(精选3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精选3篇)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欣赏词的能力。
2、感知苏东坡豪放的词风,复杂的性格。
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流程:一、导入背诵《望江南》温庭筠是晚唐诗人兼词人,他是花间词的鼻祖,此后的五代词风多是伤离惜别。
怀春感秋、男欢女爱、闺怨相思等,直至苏轼高唱出一首首恢弘飘逸、豪迈奔放的壮歌时,词坛震动了,词人震惊了。
这首《江城子密州出猎》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由此后与婉约相对的豪放词风确立起来了。
二、温故知新,简介作者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诗歌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书法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四大家”。
词风豪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三、文体小常识是否问过自己何谓豪放,何谓婉约?婉约派:内容上以情感为题材;语言清新、含蓄,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
代表人物:温庭筠、李清照、柳永。
豪放派:内容上多抒发强烈的政治热情,豪爽的英雄本色;语言畅达流利,直抒胸臆;风格豪迈奔放,意境雄奇阔大。
由北宋词人苏轼开创,经南宋词人辛弃疾发展而推向高峰四、文本解析(一)初读感知判断风格1.轻声自读课文,圈出生字及有理解障碍的词句。
2.小组合作,根据课下注释,交流疑难,理解词的大意(1)老夫:作者自称。
当时苏轼三十九岁。
(2)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
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太守。
(3)聊:姑且,暂且。
(4)黄:黄犬。
(5)擎:向上托。
(6)苍:苍鹰。
(7)胸:胸怀。
(8)胆:胆气。
(9)开张:宽阔豪壮。
(10)持:拿着,握住。
(11)会:定将。
(12)挽:拉,牵引。
(一三)孙郎:即孙权。
《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14)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
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领会作者的情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熟读并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诗歌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诗歌主题思想的深入领会。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苏轼及其生平事迹。
(2)介绍《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典故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解析诗歌的意象,如“密州出猎”、“雄兔脚扑朔”等。
(2)解析诗歌中的典故,如“射虎南山”、“遣冯唐”等。
(3)分析诗歌的表达技巧,如夸张、比喻、象征等。
5. 情感体验: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学习诗歌过程中的感受,体会作者的情感。
6. 课堂小结: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 运用所学,尝试分析其他古典诗词的艺术特色。
五、教学反思: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如何在下一次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古典诗词。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发言的积极性以及诗歌朗读和背诵的表现。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的熟读背诵和课后分析其他古典诗词的情况。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详细教学指南

本篇文章主要介绍了一篇古典诗歌《江城子·密州出猎》并提供了一份详细的教学指南。
该教学指南旨在帮助读者了解这首诗歌的历史背景、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提高读者的阅读和欣赏能力。
以下是详细教学指南的内容。
1.历史背景该诗歌的作者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甫。
这首诗是在唐玄宗年间(712-756)写的。
当时,唐朝处于黄巢起义和安史之乱后的政治动荡时期。
该诗歌写于唐代后期,诗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政治状况。
2.诗歌结构该诗歌共八十四句,分为三十四个小节。
每个小节都有五个字,诗歌整体以琴曲五七调为韵律,几乎每一句都有韵脚,音乐性极强。
句式多样,有对仗句、押头韵句和叠韵句等,运用自如,让整首诗歌显得十分流畅自然。
3.语言特点该诗歌的语言非常浅显易懂,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与政治状况的观察和感受,诗歌内容既真实又鲜活。
朴实、直白的语言, 充分表现了杜甫深切的思想感情,传承了唐代“以文抒志”的文学传统。
4.诗歌赏析该诗歌主要是描写了唐代一位官员和他团队出猎的场景。
在游猎中,诗人杜甫通过对猎场的描写,勾画了当时士人游猎的浮华、虚荣以及对政治地位的追逐。
但是,在狩猎中杜甫也揭示了当时社会矛盾的尖锐之处,表达了对社会困境和民生疾苦的忧虑。
他强调“自顾无暇谁与共”,告诉我们社会的不公和人的冷漠只会让个体的生命逐渐消逝,我们必须意识到每个人都有义务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才能让社会变得更加公平和美好。
5.教学指南此次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掌握《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历史背景、诗歌结构和语言特点,为学生提高文学素养,增强欣赏能力提供帮助。
(1)了解历史背景:老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呈现唐代的历史形势,让学生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和理解作品内容。
(2)学习韵律:教师可以利用相关软件,将该诗的韵律动态展示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地学习韵律的运用。
(3)结合语言特点:老师可以为学生注重该诗句式的特点,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诗歌中语言表达的力量和文学之美,通过诗歌的语言特点巩固和提高学生对语文的认识和理解。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通用5篇)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篇11、朗读这首词2、文学常识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我我们学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本文写于他密州作太守时。
政治上不得意。
3、理解大意。
学生概述,教师指正作者自称老夫,暂且发发少年的狂气,左手牵着黄犬,右臂上架着苍鹰,戴上锦蒙帽,穿上貂鼠裘,率领众多随从,纵马狂奔,飞快的越过山冈。
为回报人们倾城出来观看太守狩猎,他要象当年孙权那样亲自挽弓射虎。
酒酣之后胸宽胆壮,两鬓间出现一点白发有什么关系呢?什么时候朝廷能象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呢?那时我一定会为国效力。
4、思考(1)词的上阕和下阕各写了什么?上阕叙事,记叙了出猎的壮观场面。
下阕抒情,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2)“老夫聊发少年狂”中的“狂”字在整首词中有何作用?体现在哪些地方?“狂”是上阕的文眼,奠定全词的感情基调,“狂”气贯穿全文。
狂的表现:劲装出猎;千骑相随;全城人随观;自比孙郎射虎。
(3)“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运用了什么典故?具体分析其作用。
运用了冯唐持节招魏尚的典故。
含蓄地表达了希望朝中有人为自己说情,使自己重新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勾画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勾画了一个豪气十足,誓死卫国的英雄形象。
坚决抵抗外族侵略,保卫国家的爱国之情。
(5)这首词用了哪三个典故?请写出来。
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亲射虎”“遣冯唐”“射天狼”。
好处:使表达委婉含蓄。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篇2一、教学目标:真情出质文,体会文章表达的艺术。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词中的生词和词组,解释词语的含义。
(3)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了解词牌的特点。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背诵,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通过分析词中的意象,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解析词人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苏轼的豪放洒脱,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
(2)领略猎场景的壮观,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自然和生命,弘扬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正确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理解词中的生词和词组,解释词语的含义。
难点:(1)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了解词牌的特点。
(2)解析词人的创作背景,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三、教学方法:1. 朗读与背诵:通过反复朗读和背诵,使学生熟悉词的内容,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 讲解与讨论:通过讲解词中的生词和词组,引导学生探讨词的意境和词人的创作背景。
3. 分析与鉴赏:通过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江城子·密州出猎》的文本和相关的教学资料。
2. 学生准备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苏轼的生平和创作风格,激发学生对词人的兴趣。
2. 朗读与背诵:引导学生朗读《江城子·密州出猎》,纠正发音和节奏,要求学生背诵。
3. 讲解与讨论:解释词中的生词和词组,引导学生探讨词的意境和词人的创作背景。
4. 分析与鉴赏:分析词的结构和韵律,培养学生对文学的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口语表达:检查学生是否能够正确朗读和背诵《江城子·密州出猎》。
2. 理解与应用:评估学生对词中生词和词组的解释,以及对词的意境的理解。
3. 分析与鉴赏:评估学生对词的结构和韵律的分析,以及对词人的创作背景的解析。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江城子·密州出猎》教案【学习目标】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通过反复诵读,理解词的内容。
2.通过关键词“狂”字的理解,品析语言,理解作者的豪情壮志及爱国情怀。
重点:品味语言,理解作者的情感。
难点:理解典故的含义,体会词中典故的使用在表达上所起到的作用。
【课前准备】搜集相关资料,课前下发给学生。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中写道:“一提到苏东坡,中国人总是亲切而温暖地会心一笑”。
这大概就是对苏轼最好的诠释。
苏轼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让我们走进他的词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板书课题、作者】,一起去领略他独特的个性风采。
二、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写作背景。
三、初读课文1.(诗词如果不朗诵,就失去了生命。
下面请大家自由诵读,读出词作的豪放与声威。
)指导朗读——要求:①读准字音,口腔打开,做到字正腔圆。
②把握节奏,落实重音。
2.指定学生读。
3.齐读。
4.教师范读。
三、理解内容学生再读本词,回答以下几个问题:①上阕描绘了什么内容?下阙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情感?分别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明确:上阙描绘打猎的威武场面。
抒发渴望被重用,为国效力的爱国之情。
分别是用了描写和抒情的表达方式。
②上阕描绘的出猎场面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明确:雄壮、开阔。
突出词人老当益壮的精神面貌,以及词人希望被重用、报效朝廷的远大志向。
③词中多次运用典故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亲射虎:展现了作者虽然不再年轻,但仍有少年的狂气。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作者以魏尚自喻,表达了他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从而建功立业。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表现作者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四、品读课文,体会苏轼之“狂”(一)品读上阕,分析苏轼的“形狂”1.分析“狂”的内涵提问:你从这首词中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用文中的一个字概括就是——?(狂)什么是“狂”呢?(出示《古汉语常用字典》对“狂”的解释,让学生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答有关标题的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问题并朗读相关语句
学生根据自学的情况提出疑问与学习困难的地方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江城子•密州出猎》教学设计
学科
语文
学段:初中
年级
九年级
教材
书名: 九年级上语文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19 年7 月
设计者
余清叶
授课班级
初三(1)
授课时间
2019年10月28日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中学语文课标对古诗教学的要求:
1、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1、查语音,正字音:教师展示学生的微信语音作业,
听语音,正字音
锻炼学生的听读能力
手机
2分钟
新课讲解
2、解题目,知内容:教师引导学生解释标题,
3、品词意,感词风:
(1)教师提问学生笔记的第一题:你认为本文最能体现苏轼豪放词风的一个字是?
(2)做出你最喜欢的一句诗,简要说明理由,并有感情的朗读。
(3)你最需要老师给你解惑的一句诗。
学生讲解第一和点三个典故并补充学案中关于三个典故的解读
学生进行背景介绍
了解词这一文学样式的特点
培养语感
培养语感,重视体验与感悟,
引导学生找出本词的难点
理解感悟作者的豪情和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自助查阅资料的能
10秒
20秒
8分钟
2分钟
8分钟
2分钟
课堂小结
4教师提问同学总结本节课内容
学生总结本节课内容并填好学案
教学过程(表格描述)
教学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置意图
技术应用
时间安排
创设情境
温故引新
同学们,咱们近期接触了三位诗人的作品,分别是李白,刘禹锡,苏轼,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感受他们的精神
齐声回答回顾相关诗人和其特点
引领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传承
30秒
预习作业检查
4、积累古代诗文中的名言警句。
教学背景分析
教学内容:《江城子•密州出猎》
学生情况:班级学生两极分化严重,有10个左右的学生能通过预习自主学习、理解一部分内容,并能提前背诵课文,有10个左右的学生能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课文内容,并当堂背诵课文,有10多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够,需要老师不断地课上课下督促,还有4个学生学习非常困难。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分钟
朗读背诵
教师让学生自由朗读,并检查背诵情况
学生自由朗读
背诵积累
10分
效果评价
链接中考
学生限时课堂反馈
检测目标达成情况
5分
拓展提高
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本词
2、课下阅读林语堂的《苏东坡传》
巩固复习扩宽视野
板书设计
《江城子•密州出猎》
上阕: 描写出列场面(狂)
下阕:抒发报国情 (典故)
情感:渴望被重用,杀敌报国,
教学方式:自主开放式,任务驱动式, 启发引导式
教学手段:手机微信录音,PPT,学案
技术准备:手机,多媒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并背诵本词,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2、抓住“狂”,通过朗读、品味相关词句,体会词人所表达的情感。感受其豪放的词风。
3、学会初步鉴赏古诗词,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
教学流程示意(可选项)
2、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能力。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单元要求:
1了解诗词及不同题材的诗歌在形式上的特点。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语言简洁,音韵和谐,意境悠远的特点,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3、把握课文的主旨,研讨重点难点问题。提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授课方式,鼓励开放而有活力的教学方式。
展目标,知学情——听录音,正字音——解题目,知内容——品词意,感词风——析用法,悟词情
——做总结,查反馈
教学过程(文字描述)
首先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检查学生的预习朗读情况,并及时正音,根据诗歌的学习流程,解题目,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通过课前布置的问题进行反馈,重点通过引导学生品读,品味重点词句,感受其豪放的词风;针对本文的难点——三个典故的运用,详细讲解后两个,并在分析写法的基础上感悟作者渴望被重用,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怀。在完成全文重点内容理解的基础上再次诵读,整体感悟理解作者的情怀。最后做好小结,展现诗词赏析的基本步骤。并进行及时的目标达成课堂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