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统计学培养手册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7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第7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第7版)教学大纲《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授课对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社会学专业、档案学专业、新闻学专业等开课学期:第3、4、5、6学期学分:3~4学分主讲教师:……等指定教材: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编著,《统计学》(第7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教学目的:《统计学》是为非统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总课时约54学时。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使学生能使用SPSS或Excel等软件分析数据。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1章导论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及其应用领域一、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的概念。

描述统计。

推断统计。

二、统计的应用领域统计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类型一、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

顺序数据。

数值型数据。

二、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观测数据。

实验数据。

三、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

第三节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总体和样本总体。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

样本量。

二、参数和统计量参数。

统计量。

三、变量变量。

变量的类型。

第2章数据的收集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来源一、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数据。

二、数据的直接来源调查数据。

实验数据。

第二节调查方法一、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方法。

非概率抽样方法。

二、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自填式。

面访式。

电话式。

数据搜集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实验方法一、实验组和对照组二、实验中的若干问题三、实验中的统计第三节数据的误差一、抽样误差二、非抽样误差三、误差的控制第3章数据的图表展示课时:1周,共3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的预处理一、数据审核原始数据的审核。

人大统计学专硕

人大统计学专硕

人大统计学专硕
人大统计学专硕是中国人民大学开设的一个专业硕士学位项目,旨在培养具备统计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该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理统计基础知识,熟悉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能够应用统计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人大统计学专硕的课程设置中,学生将学习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如概率论、数理统计、统计推断等,同时还将学习数据分析和数据处理的技术,如统计建模、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等。

此外,学生还将学习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的相关知识,以及统计软件的使用。

人大统计学专硕的培养过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将通过课程学习、实验实践和实习等方式,深入了解统计学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提高数据分析和决策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将接触到各种实际问题,需要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数据分析和解决问题。

除了专业课程,人大统计学专硕还注重学生的科研能力培养。

学生需要参与科研项目,并完成一定的科研成果。

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人大统计学专硕毕业后,学生可以在统计部门、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大型企业等各类单位就业。

他们可以从事数据分析、风险评估、
市场调研、政策分析等工作,为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人大统计学专硕是一个培养统计学专业人才的专业硕士学位项目。

通过系统的课程学习和科研实践,学生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备统计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为实际问题的解决提供科学支持。

毕业后,他们可以在各领域从事与统计学相关的工作,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赴境外大学学习及课程学分认定管理办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赴境外大学学习及课程学分认定管理办

10.60% 4.08%
百分制:2014门次课程
3.00—3.29 11
2.00—2.99
9
2.99% 2.45%
2.0以下
1
0.27%
注:合格 制成绩 不参与 平均学 分绩点 计算, 百分制 和等级 制成绩 均参与 平均学 分绩点 计算。
2013-2014学年校级交换项目学生回校认定成绩情况
国家地区
❖ 所在学院(系)提出课程认定意见并经主管教学负责 人同意后,报教务处审批。
❖ 经教务处审批后,《中国人民大学本科课程认定申请 表》一份存教务处备案,另一份申请表及相关材料由 所在学院(系)存档。
❖ 所在学院(系)按课程中文名称录入成绩系统。
2013-2014学年交换学习学生回校认定成绩情况

368人完成(截止2014年
一、基本原则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境外大学学习项目; 统筹境内外学习培养环节; 促进学生在境外大学学习期间,珍惜学习机
会,努力提高学习成绩; 根据不同国家、地区大学在课程安排、学习
方式、学分计算及学习成绩评定上的不同, 采用相对科学合理、公平的课程认定方式。
二、学习要求
根据境外大学交换学习项目的具体要求,学生可于在 校二年级(第二学期)、三年级、四年级时派出学习, 以三年级学生为主。申请按期毕业的四年级学生,其 在境外学习的安排及其它相关事宜均应以不影响本校 毕业安排为前提。
四、学分、成绩的转换
❖ (三)非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参加授课语言为 非中文的境外学习项目,学生一学期修课4门 及以上时,可有一门课程申请以P/F计成绩, 该课程认定学分但不计入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
五、课程和培养环节认定 程序 ❖ 回校后的下一学期(一般为6周前)

人大流统硕士课程设置

人大流统硕士课程设置

人大流统硕士课程设置人大流程统计学硕士(Master of Statistics)课程设置主要包括核心课、专业课和选修课三部分。

核心课主要包括数理统计、概率论、线性回归分析、多元统计分析等。

数理统计是流程统计学的基础,涉及到概率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等基本概念和方法。

概率论则是数理统计的基石,学生将学习到随机变量、概率分布、随机过程等方面的知识。

线性回归分析是一种最常用的统计建模方法,用于研究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关系。

而多元统计分析则介绍一些多变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

专业课主要包括时间序列分析、贝叶斯统计、非参数统计、推断统计等。

时间序列分析是一门研究时间序列数据的统计方法,用于分析和预测时间序列数据的趋势和周期。

贝叶斯统计是一种基于贝叶斯定理的统计方法,用于对未知参数进行估计。

非参数统计则是一种不对总体分布作出任何假设的统计方法,适用于样本较小或总体分布未知的情况。

推断统计则是一种研究总体参数的统计推断方法,包括点估计、区间估计和假设检验等。

选修课则包括了更加专业的知识领域,如生存分析、质量控制、试验设计等。

生存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时间至事件发生之间的关系的统计方法,适用于医学、生物学等领域的研究。

质量控制则是一种用于控制生产过程中产品质量的统计方法,包括过程能力分析、控制图等。

试验设计则是一种设计和分析实验的统计方法,用于确定因变量和自变量之间的关系。

此外,人大流程统计学硕士还包括实习和论文写作等环节,以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科研能力。

总之,人大流程统计学硕士课程设置全面且科学,涵盖了流程统计学的核心理论和方法,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旨在培养具备严谨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统计学专业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805-统计学 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805-统计学 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

中国人民大学805-统计学考研参考书目、考研真题、复试分数线805-统计学课程介绍统计学是通过搜索、整理、分析数据等手段,以达到推断所测对象的本质,甚至预测对象未来的一门综合性科学。

其中用到了大量的数学及其它学科的专业知识,它的使用范围几乎覆盖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

统计学主要又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

统计学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法,大量观察法,描述统计法和推断统计法。

根据统计方法的不同,又可以将统计学分为描述统计学和推理统计学。

给定一组数据,统计学可以摘要并且描述这份数据,这个用法称作为描述统计学。

另外,观察者以数据的形态建立出一个用以解释其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的数学模型,以之来推论研究中的步骤及母体,这种用法被称做推断统计学。

这两种用法都可以被称作为应用统计学。

另外也有一个叫做数理统计学的学科专门用来讨论这门科目背后的理论基础。

调整后的统计学一级学科将原属应用经济学和数学下与统计相关的学科进行了整合,并在一级学科下设有数理统计、社会经济统计、生物卫生统计、金融统计与风险管理和精算、应用统计等5个二级学科,可以根据各校情况授予经济学学位或者理学学位。

起源统计在金融上应用广泛统计学的英文statistics最早源于现代拉丁文statisticum collegium(国会)以及意大利文statista(国民或政治家)。

德文Statistik,最早是由Gottfried Achenwall于1749年使用,代表对国家的资料进行分析的学问,也就是“研究国家的科学”。

在十九世纪统计学在广泛的数据以及资料中探究其意义,并且由John Sinclair引进到英语世界。

统计学是一门很古老的科学,一般认为其学理研究始于古希腊的亚里斯多德时代,迄今已有两千三百多年的历史。

它起源于研究社会经济问题,在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学至少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和“统计分析科学”三个发展阶段。

所谓“数理统计”并非独立于统计学的新学科,确切地说:它是统计学在第三个发展阶段所形成的所有收集和分析数据的新方法的一个综合性名词。

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 统计学培养手册

中国人民大学留学生 统计学培养手册

统计学院School of Statistics统计学专业留学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统计职业道德,有理想,热爱统计学,擅长数据分析,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能正确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胜任统计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专业型和通用性人才。

二、培养要求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系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发现现实社会中的统计问题,具有获取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具备正确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熟练掌握一种统计分析软件,具有编写应用统计程序的能力,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

善于交流。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较强的统计书面表达能力。

了解与统计学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包括经济学、数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生物学等。

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三、总学分118学分,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四、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一)基础技能38 学分,全校共同课,必修1.汉语类课程群14学分2.中国概况2学分3.公共数学18学分4.计算机教学4学分(二)通识教育11学分,其中必修3学分,选修8学分全校共同课:1.新生研讨课1 学分,必修2.科学、人文与方法4 学分,选修3.原著原典选读2 学分,选修4.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程群2 学分,选修课程外学习:1.经典历史著作阅读2学分,必修2.跨文化沟通、学科通识、国情教育等系列讲座,不计学分(三)专业教育57学分1.学科基础课:共5 门,必修16学分2.专业必修课:共7门,必修21 学分3.专业选修课:20学分,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程10学分,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10 学分(四)素质拓展4学分,其中必修2学分,选修2学分1.心理健康教育1 学分,必修2.职业生涯规划1学分,必修3.公共艺术教育2 学分,选修(五)实践教育 6 学分1.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2 学分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是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5000字的社会研究报告,也可参加“千人百村调研”、“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项目直接申请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学分。

统计学硕士留学生培养方案基本信息TrainingPlanforInternational

统计学硕士留学生培养方案基本信息TrainingPlanforInternational

统计学硕士留学生培养方案基本信息Training Plan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s in Statistics (Master)一、学科专业简介 / Brief Introduction of Discipline Area本学科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在参数估计、时间序列分析、组合优化设计等研究方向上招收硕士研究生,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统计专业人才;近10年,尤其Yes 近5年,本学科有了快速的发展,形成了如下4个研究方向:(1) 高维数据统计推断与非参数模型:主要研究高维数据的估计,模型与变量选择,非参数模型和非线性时间序列分析。

(2)统计过程监测与质量管理:主要研究复杂随机系统异常变化的统计监测与诊断、变点估计、质量监控与可靠性统计分析。

(3) 生物医学统计分析:主要研究生存分析、纵向数据分析、临床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统计基因组学、生物信息与统计模型. (4) 经济统计模型与金融数学:主要研究经济数据的非参数建模与假设检验、经济网络统计分析、金融数学与随机分析。

This discipline contains four research areas, which are High Dimensional Statistical Inference and Nonparametric Modeling,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Biological Statistics and Analysis and Financial Statistics Modeling & Financial Mathematics.二、培养目标 / Academic Objective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良好的品行素养,坚实宽厚的数学和统计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数据收集、处理、分析与挖掘的知识与技能,熟练应用计算机处理和分析数据,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统计专业人才。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海外学习项目手册第二版

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海外学习项目手册第二版

1 / 57中国人民大学学生海外学习项目手册(第二版)为何参加学生海外学习项目?有哪些项目可以选择?如何申请参加学生海外学习项目?录取流程怎样进行?录取后需要办理哪些手续?2 / 57在外期间的注意事项?学习结束后需要办理哪些手续?3 / 57为何参加海外学习项目?中国人民大学为在校学生提供不同类型的海外学习项目,构建海外交流平台,增进学生对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认识和理解,拓展视野、培养国际意识并促进学术交流的国际化。

亲历者这样说:“作为本科生国际交流校长奖学金获得者,我非常荣幸有机会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进行一年的学习,年4 / 57的美国之行带给我诸多收获。

在学习方面,我不仅集中学习了人口学、金融学和金融经济学等课程,更通过课堂学习和课外交流切身体会到社会人口学从课本、课堂到社会的独特魅力。

在国际交流方面,我积极与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沟通,既获得思维碰撞和文化交流的火花,又赢得诸多友谊。

在生活体验方面,伯克利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美丽的自然风光给予我极大的享受和触动,让我在视觉享受之余,亦触发内心的思考。

”本科生国际交流校长奖学金获得者劳动人事学院李雅菁(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5 / 57“一年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的学习和生活,使我在许多方面都得到进步,所收获的,不仅仅是走出国门,能够看到另外一个不同的世界,更让我学会了如何用新的视角规划自己的未来。

”本科生国际交流校长奖学金获得者信息资源管理学院郭安琪(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我依稀记得,大年三十那天晚上,和同学踏上了去伦敦的旅途。

曾经因为准备材料各种折磨而消磨了出去交6 / 57换的欣喜,曾经因为要面临完全陌生的世界而失声痛哭,曾经无限焦急又绝望的等待签证。

然而,踏上旅途时,我又是那么奋不顾身,迎接我的新生活。

”心理学系徐佳诺(伦敦国王学院)“身在耶鲁一月,心浮气躁这个词离我们很远,感谢纽黑文宜人的气候,即使闷热难耐的盛夏,一阵小雨后便会有丝丝秋意,但或许这一切还与耶鲁的建筑有关:历史的印记停留在每一处雕刻繁复的浮雕,驻足在每一处铜迹斑斑的把手,耶鲁建筑流露出的天然抑或人为营造7 / 57的历史的厚重感会让人在一片雄伟而庄严的建筑前变的谦卑,谁敢说耶鲁的建筑师不是耶鲁大学精神真正的缔造者?亦或许当年耶鲁的教育家们也熟谙建筑之道吧…再见耶鲁,再见纽黑文,希望能再去探寻那些尚未踏过的土地,再去感受那宁静致远的学校氛围,再去触摸那些历经三百年风雨洗礼的老榆树,重拾珍藏在耶鲁的美好记忆”商学院彭雨晨(耶鲁大学)8 / 57“半年时间,我和其他交换生还有台湾的朋友们一起走过了台湾的很多地方,从垦丁的海滩到花莲的村落,从淡水的日落到日月潭的清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院
School of Statistics
统计学专业留学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的统计职业道德,有理想,热爱统计学,擅长数据分析,掌握统计学基本理论与方法,能正确运用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分析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可以胜任统计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的专业型和通用性人才。

二、培养要求
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基础,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系统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发现现实社会中的统计问题,具有获取数据和分析数据的能力,具备正确运用统计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熟练掌握一种统计分析软件,具有编写应用统计程序的能力,有较强的数据分析能力。

善于交流。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有较强的统计书面表达能力。

了解与统计学相关学科的最新进展和应用前景,包括经济学、数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管理学、生物学等。

具有健康的体魄,达到“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

三、总学分118学分,学制四年,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课程设置与培养环节
(一)基础技能38 学分,全校共同课,必修
1.汉语类课程群14学分
2.中国概况2学分
3.公共数学18学分
4.计算机教学4学分
(二)通识教育11学分,其中必修3学分,选修8学分
全校共同课:
1.新生研讨课1 学分,必修
2.科学、人文与方法4 学分,选修
3.原著原典选读2 学分,选修
4.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程群2 学分,选修
课程外学习:
1.经典历史著作阅读2学分,必修
2.跨文化沟通、学科通识、国情教育等系列讲座,不计学分
(三)专业教育57学分
1.学科基础课:共5 门,必修16学分
2.专业必修课:共7门,必修21 学分
3.专业选修课:20学分,其中专业方向选修课程10学分,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10 学分
(四)素质拓展4学分,其中必修2学分,选修2学分
1.心理健康教育1 学分,必修
2.职业生涯规划1学分,必修
3.公共艺术教育2 学分,选修
(五)实践教育 6 学分
1.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2 学分
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是实践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科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不少于5000字的社会研究报告,也可参加“千人百村调研”、“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项目直接申请社会研究与创新训练学分。

2.毕业论文/设计4 学分
第四学年撰写一篇毕业论文(8000字左右),计4学分,通过论文写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发展指导 2 学分
发展指导培养环节既有课程学习也有课程外学习,学生根据个人需要选修。

课程学习包括基础技能强化、专业技能强化、就业创业指导、研究生预修课程、心理健康教育、其他兴趣课程等类别。

学生必选课程2学分,多选的发展指导课程(非本学科专业)可计入“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群”学分。

课程外学习包括各类讲座、助教实践、就业实习、创业训练、国际交流等,不计学分。

五、学期安排及学程规划
学期安排方面,每学年分为秋季、春季、国际小学期三个学期。

秋季学期和春季学期分别为19周,包括课堂教学17周,考试2周。

国际小学期4周。

学程规划方面,本专业必修86学分,选修32学分。

其中,第一学年秋季学期必修19学分,春季学期必修14学分;第二学年秋季学期必修13学分,春季学期必修7学分;第三学年秋季学期必修14学分,春季学期必修12学分;第四学年秋季学期必修3学分,春季学期必修4学分。

选修方面,“科学、人文与方法”、“原著原典选读”、“公共艺术教育”及“发展指导”的具体课程可参见《课程资源总汇》及每学期教务处公布的网上课程选修表。

学生可按培养方案要求合理安排、自主完成选修学分。

此外,我校的国际小学期于每年7月份举办,招收国际学生与我校学生同堂上课,其课程对我校学生免费开放,学生应于每年6月上旬在数字人大系统选课。

“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程群”的具体课程可参见暑期学校网站课程信息。

统计学专业留学生培养计划表(1)
注:①“经典历史著作阅读”属课程外学习环节,计2学分,学习安排、考核和学分认定办法由学生处组织制定;②“原著原典选读”为课程群,包括马克思主义经典、中国传统经典和西方文化经典,由学生自主选修2学分;③“科学、人文与方法”为通识教育大讲堂课程群,包括心理学与生活、传播理论基础、物理学与人类文明、世界文明史等课程,由学生自主选修4学分;④“跨文化沟通、学科通识、国情教育等系列讲座”属课程外学习环节,不计学分;⑤“公共艺术教育”为课程群,由艺术学院、哲学院、文学院等开设,供学生自主选修2学分。

统计学专业留学生培养计划表(2)
注:⑥跨学科专业选修课程群是指本专业之外的全校所有专业教育类课程,旨在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选修课程。

学院按照“复合知识结构、培育创新潜质、强化就业优势”的原则,学院要求学生选修相关专业的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等课程,也可以选修经学院认可的国内外其他高校的有关课程。

学院还鼓励学生跨学院选修课程,副修第二学位或第二专业;
⑦发展指导培养环节包括“基础技能强化”、“读研指导”等课内外教学活动。

其中,“基础技能强化”包括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阅读与写作、英语、计算机和数学等课程教学和课外辅导;“读研指导”指面向获得校内保研资格的本科生开放硕士学位课程及相关指导,具体课程的学习安排、考核和学分认定办法由研究生院组织制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