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影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现状
超声心动图新进展

04
超声心动图与其他影像技术的比较
超声心动图与心脏核磁共振的比较
分辨率
心脏核磁共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能够更清晰地显示心脏结构和 功能。
适用范围
心脏核磁共振对于某些特殊的心脏疾病,如心肌炎、心包疾病等 具有更高的诊断价值。
操作难度
心脏核磁共振需要使用放射性核素,有一定的辐射风险,而超声 心动图无创、无辐射。
超声心动图与心脏CT的比较
分辨率
心脏CT具有较高的分辨率,能够清晰显示冠状动脉等 细微结构。
适用范围
心脏CT主要用于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和筛查,而超声 心动图主要用于评估心脏整体结构和功能。
操作难度
心脏CT需要使用造影剂,有一定的过敏风险,而超声 心动图操作简便,无特殊要求。
超声心动图与心电图的比较
超声心动图的重要性
早期发现心脏疾病
科学研究
超声心动图能够检测出早期的心脏异 常,有助于及早发现和治疗心血管疾 病。
超声心动图在心血管疾病的研究中发 挥着重要作用,有助于深入了解心脏 结构和功能,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评估治疗效果
通过定期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可以 评估治疗效果,为调整治疗方案提供 依据。
功能性
心电图主要用于检测心脏电生理功能,如心律失常等,而超声心动 图主要用于评估心脏结构和机械功能。
实时性
超声心动图能够实时显示心脏动态变化,而心电图仅能记录静态心 电信息。
普及性
心电图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在临床中广泛应用,操作简便,成本较 低。
05
结论
超声心动图新进展对临床诊断的意义
准确诊断心脏疾病
随着超声心动图技术的不断进步,其诊断准确性得到了显著提高, 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可靠的诊断依据。
超声造影在妇产科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进入 2 0世纪 以来 , 声 医学影 像新 技术 发展 迅 趣 , 子宫肌瘤 与腺肌 瘤 的鉴别 、 宫 内膜癌 增 强特 超 如 子 速 , 中实 时灰 阶超 声 造 影成 像 技 术 与 第 2代 微 泡 点研 究、 其 附件包 块 的 良恶性鉴别诊 断 、 宫肌瘤 介入 子 超 声造 影剂 的临床 应用 为超声 医学 发展 带来 了革命 治 疗疗效评 估 、 胎盘 早剥 、 盘植入 及 胎盘 梗死 的诊 胎 性 的变化 。 断和鉴别等。本文重点讨论超声造影在妇产科的临 追溯微 泡超声 造 影剂 的发展 历 史 , 在 16 早 98年 床 应用 。 Ga ik行 x 线 主 动脉 造 影 时 , 左 心 导 管 注 入 振 rma 经 荡 生理 盐水 后在超 声心 动 图上偶 然观 察 到 主动脉 内
作者单位 :0 7 0 北京协和医院超声科 10 3
道 了应用 Lvvs对 5 eoi t 8例 附件 区包 块 的造 影研 究结
果 , 示恶性 肿 物在 造 影 后血 管 数 目增加 比例 大 于 提
良性肿 物。20 0 3年 Odn等 又 报道 了应 用 时 间. r6
强度 曲线分析 7 0例 7 0个 附件包块 ( 包括 5 2例 良性
度 不足 而 造 成 的误 诊。O dn等 也 于 2 0 r6 0 0年 报
率, 达到一定增强效果 , 但存在增强持续时间短, 伪 像 多等诸 多问题 。进 入 2 1世纪 以来 , 稳 定 的 第 2 更 代微 泡超 声造 影剂开始 应用 于 临床 ; 同时, 应新 型 适 造 影剂特 性 的低 机械指 数 ( ehncln e,MI 实 m cai dx ai ) 时灰 阶超 声造影 成像 技 术 应运 而 生( 括 脉 冲反 相 包 谐 波显像 、 相干 对 比造 影成 像 等) 显著 提 高 了超 声 , 造影 的 图像 质量 与造 影效 果 , 由此 揭 开 了超 声 造 也 影研 究与 临床 应用 的新篇 章 。 微 泡造 影剂 的微 泡 直径 绝 大 多数 在 2~ m, 6I x 与红细 胞直径 相 似 , 能通 过肺 循环 进 入 体 循 环 。微 气泡 的外壳 可 以是 蛋 白质 、 类 或 生 物高 分 子 聚合 脂 物, 而微 泡 内所含 的气体 , 第 1代 造 影剂 微 泡 内含 在 空气 , 而第 2代 造影剂 微泡 内含惰 性 气体 ( 氟碳 气 如 体 或 六氟化硫 气体 ) 惰性 气体分 子大 , , 溶解度 低 , 在 人体 血 液 中更稳 定 。 目前在 我 国及 欧 洲上 市 应用 于 临床 的第 2代 造 影 剂 声诺 维 ( o o u ) 泡 内含 无 S nV e 微 毒 的六 氟化硫 气体 , 裹 的外 壳 为 磷脂 , 有 安全 、 包 具 造 影持续 时 间较 长 、 强效果 明显 等优 点。 增 目前, 超声造影在临床 应用最 多也最成熟的是 对肝脏 肿瘤 的鉴别 诊 断及 治疗 后疗 效评 估 。肝脏 以 外 临床 应用 包 括 肾脏 、 腺 、 部 外 伤 、 脏 、 列 胰 腹 脾 前 腺、 腺、 乳 甲状 腺等 。而超 声造 影在妇 科疾 病及 少 数 产科情 况 中的 应 用 也 同样 引起 了研 究者 的广 泛 兴
超声造影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

超声造影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超声造影是一种常用的无创检查方法,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的疾病诊断与评估。
本文将围绕超声造影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展开讨论。
超声造影在心血管系统中的主要应用之一是心腔结构的评估。
通过超声造影技术,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心腔的大小、形状和运动情况,评估心脏的功能状态。
例如,可以检测心室壁运动异常、心腔扩张、瓣膜功能异常等。
这对于心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
超声造影在心血管系统中还可以用于血流动力学的评估。
超声造影技术可以对心脏的血流速度、方向和阻力进行定量分析,帮助医生判断血流动力学状态,如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等。
此外,超声造影还可以评估心脏瓣膜的功能,包括瓣膜的开闭情况和反流程度等,从而判断瓣膜病变的严重程度。
超声造影还可以用于冠脉的检查。
冠脉是供应心肌血液的重要血管,冠脉病变是心脏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超声造影可以检测冠脉的通畅程度和狭窄程度,评估冠脉供血情况。
对于冠脉狭窄的定位和评估,超声造影可以提供准确的信息,为冠脉介入治疗提供指导。
超声造影还可以用于心肌的检查。
心肌是心脏的重要组织,超声造影可以评估心肌的厚度、收缩功能和血供情况。
通过心肌的超声造影图像,医生可以判断心肌是否存在缺血、梗死等病变,对于心肌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超声造影在介入治疗中也有重要应用。
如经食管超声造影引导下行左心室射血分数检测、冠脉造影术中超声造影的应用等。
超声造影在心血管系统的应用非常广泛,可以用于心腔结构的评估、血流动力学的分析、冠脉的检查、心肌的评估以及介入治疗的指导等方面。
它无创、方便、安全,成为了临床医生评估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工具。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超声造影在心血管系统中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
211148764_左心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进展

·综述·心脏声学造影是将超声心动图和声学造影技术结合的一种新型心血管造影技术,包括右心声学造影和左心声学造影,其中左心声学造影包括左室声学造影(left ventricular opacification,LVO)和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
近年来左心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国内外已陆续发布了心脏声学造影临床应用的相关指南。
本文结合国际最新的指南推荐及国内专家共识,对左心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一、超声造影剂(ultrasound enhancing agent,UEA)UEA为可压缩、大小及密度不同、孔径约1.1~4.5μm的微气泡,因此能够顺畅地通过肺循环而不破裂。
由于微气泡内含的气体分子量较高,其水溶性和弥散性能均较差,故持久性较强,通常被包覆在柔软外壳内,由浅静脉系统进入,透过右心及肺循环进入左心,再经冠状动脉系统入心肌微循环,从而使左室心腔及心肌显影[1]。
当超声波穿过最小的人体血管(毛细血管)时,稳定的微气泡会反射超声波,且不会破坏局部环境,再应用超声成像增强技术(如谐波成像)达到增强左室心腔显影的目的。
研究[2-3]也表明,UEA在增强超声图像显影,以及提高诊断准确率及预测预后方面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前临床应用于心脏显像的UEA有3种,即Optison、Definity和Lumason,国内最为常用的Lumanson也称为声诺维,使用前需将声诺维冻干粉与配套的5.0ml生理盐水混合后剧烈摇晃30s,得到白色乳状微泡混悬液,使用时穿刺肘前静脉,建立静脉通道。
但声诺维在LVO和MCE检查中的使用方法有一定区别。
《中国心血管超声造影增强检查专家共识》[4]指出,进行LVO检查时,需将机械指数(MI)调为低MI(<0.3)或超低MI (<0.2),团注微泡混悬液0.2~0.3ml,随后缓慢推入5.0ml生理盐水冲洗至少20s,注入造影剂30s后左室开始显像,需在心尖切面观察,待造影剂在心肌充盈稳定后,使用闪烁成像破坏微泡;采集的连续动态图像至少应包括1个完整心动周期的心尖左心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进展解娇阳何怡华谷孝艳摘要心脏声学造影是将超声心动图和声学造影技术结合的一种新型心血管造影技术,包括右心声学造影和左心声学造影。
心脏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进展

心脏超声造影的临床应用进展吴洋(综述);马小静(审校)【摘要】心脏超声造影对于心血管疾病具有明确临床诊断的作用,临床工作者要熟知心脏超声造影剂的种类及临床应用范围,以提高疾病诊断的敏感性。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have an established role in diagnosis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and physicians should know the type of contrast agents and when to perform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clearly,which can improve the sensibility of disease diagnosis.【期刊名称】《心血管病学进展》【年(卷),期】2016(037)005【总页数】4页(P512-515)【关键词】右心声学造影;左心声学造影;造影剂;临床应用【作者】吴洋(综述);马小静(审校)【作者单位】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超声中心,湖北武汉 430022;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超声中心,湖北武汉 43002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R816.2心脏超声造影包括右心声学造影和左心声学造影。
右心声学造影是一种有效诊断左房和右房之间是否存在右向左分流的方法,也可为临床提供相关的解剖及血流动力学资料[1]。
左心声学造影是在常规超声心动图基础上使用超声造影剂增强技术,为临床疾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现对右心声学造影、左心声学造影的临床应用现状分别进行阐述。
1.1 造影剂种类1.1.1 振荡无菌生理盐水注射液将0.9%生理盐水9 mL与1 mL空气混合成10 mL注射液,然后连通两个注射器,在两个注射器之间快速来回推注液体直至完全浑浊[2]。
1.1.2 振荡无菌生理盐水及自体血注射液将0.9%生理盐水8 mL、1 mL自体血与1 mL空气混合成10 mL注射液,然后连通两个注射器,在两个注射器之间快速来回推注液体直至完全浑浊[2]。
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及新进展

[ 图 分 类 号 ] R 4 5 8 4 4 [ 献标 识码 ] A 中 a 0 4 ;R 1 3 文
心 肌 造 影 超 声 心 动 图 ( o ada 2 ] 二 次 谐 渡 显 像 ( eo d h r nc 2 5 反 向脉 冲 谐波 成 像 ( us n es n my cril . sc n amo i . p leiv ri o
其机制 为 . 由于 帧 频 减 低 . 泡 在 血 壁运 动的多 普勒 信号 强度 太 于噪 音 中的 微 河 。 由于造 影剂 中气 体微 泡 的散 射 强 度 像 ,
因此 反 射 回声 明 显 多普 勒 信 息 , 且 D EI 现 的 是 强 度 而 T 表 比血液 中红 细 胞 的散 射 强 度 大 1 0 0 0倍 液 中积聚 数 量 增 大 . 同时在超 声辐 射 时 的空化 作 用 下 . 平方值 的和 , 上, 气体 微泡 使超 声 反射 明显增 强 . 基 增强 , 因此增 加 了信 噪 比 . 避免 了 成 明 噪音 的干 扰 , 检测 心 肌 造 影 效 果 上 明 在 于 这一 原理人 们 开 始了对 声学 造影 不 断 大量 微泡瞬 间破 裂 , 为 大量反 射 源 . ~8 0 并 研 究和探索 。。第一 『 。 蛊把超 声造 影 剂 直 显增 强造影 剂效果 。实验证 明 5 ~ 1 显 比灰阶 成 像 更 敏感 . 且 能 增 加 造 影
蛊, 接 注人冠 状 动脉 达到 心肌 灌 注显影 是 由 个心 动周 期 超 声脉 冲 发 射一 『 造 影 剂 剂 微 泡 的 稳 定 性 嘲 。
D Mai e r a等 人 于 1 8 年 完 成 的 。 而 增强 效果较 佳嘲 。 90 ma ig RTP ) 它 把 超 声 对 造 影 剂 微 I ma n等人在 冠状 动脉 搭 桥术 中研 究 患 者 i gn . 心 肌灌 注时 应用 的 。
医学影像学的超声心动图

医学影像学的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是医学影像学中的一种无创检查手段,通过利用超声波来观察和记录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它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影像技术,能够提供心脏的详细解剖信息,帮助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疾病。
一、什么是超声心动图超声心动图是一种使用超声波频率范围在2到18 MHz的技术,通过探头将超声波发射到患者的胸部,然后记录传回的超声回波来生成图像。
这种非侵入性和无辐射的检查方法使其成为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的首选技术之一。
二、超声心动图的优势1.非侵入性:超声心动图无需插管或穿刺,通过探头贴近患者的胸部即可进行检查,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和感染的风险。
2.安全性:超声心动图不使用任何放射性物质,对患者和医生都没有辐射危险,可以多次重复检查,不会对身体造成损害。
3.实时性:超声心动图能够实时显示心脏的运动和功能,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以及瓣膜的活动情况。
4.可重复性:超声心动图可以在不同时间点对同一患者进行检查,以跟踪疾病的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较高的可重复性和比较性。
三、超声心动图的应用1.评估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通过超声心动图可以观察心脏壁运动的幅度和速度,评估心脏的收缩和舒张功能,帮助鉴别心肌损伤、心肌炎以及心肌缺血等心脏疾病。
2.瓣膜功能评估: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心脏瓣膜的开闭情况和活动幅度,评估瓣膜的功能是否正常,如二尖瓣狭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
3.心脏结构检查:超声心动图可以显示心脏内部结构,包括心腔和心壁的大小、形态和结构异常,如心房和心室肥厚、心内膜增厚等。
4.先天性心脏病筛查:超声心动图可以检测和评估先天性心脏病,通过观察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提供早期诊断和干预的可能性。
5.指导心脏介入手术:超声心动图可用于指导心脏介入手术,如心脏射频消融术、穿刺心脏血管畸形栓塞术等,提供准确的解剖和定位信息。
四、超声心动图的局限性尽管超声心动图具有许多优势,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1.体格条件限制:超声心动图检查需要贴近患者的胸部,对于过于肥胖、胸壁畸形或肺气肿等情况的患者可能技术上存在一定的困难。
超声造影临床应用

可分为低度和高度DN
不经典增生结节(DN)
低度不经典增生
肝实质构造紊乱 核形态及核浆比呈轻度异常
高度不经典增生
肝细胞层数增多、层厚增大 核浓聚明显,核浆比高,细胞膜增厚
肝细胞癌(HCC)
明显旳细胞核异质性;高度旳核-浆百分比,细胞 核密度为正常旳2倍或以上
细胞层厚较正常明显增厚,其内存在 许多单独走行旳小动脉
lesion)
早期肝细胞癌(early HCC); 腺瘤样增生伴镜
下 癌 灶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with
microscopic HCC); 大再生结节伴镜下癌灶
(macroregenerative
nodule
with
microscopic HCC)
腺 瘤 样 增 生 伴 肉 眼 癌 灶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with macroscopic HCC); 早期 进展期肝癌(early-advanced HCC); 进展期 肝癌(advanced HCC);肝癌(hepatoma)
(ordinary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II 型 大 再 生 结 节 (macroregenerative
nodule, type II); 不 经 典 性 腺 瘤 样 增 生
(adenomatous hyperplasia with atypi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述评·造影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现状邓又斌随着临床诊断要求的不断提高,常规超声心动图已经不能满足对某些心血管疾病精确完善的诊断需求。
造影超声心动图的出现是超声心动图发展史上的又一座里程碑,为医学超声诊断的发展带来了一次新的革命,其在临床上得到了迅速而广泛的应用。
目前,造影超声心动图主要包括心腔超声造影和心肌灌注超声造影两个方面。
一、心腔超声造影1.提高心内膜边界识别的准确性:由于谐波成像的应用,超声二维图像的显示效果得到了很大改善,但仍有部分患者由于肥胖、肺气肿,胸壁畸形等原因成像效果不佳,导致心内膜无法辨认,心功能不能得到精确的评估。
最新的美国超声心动图协会(ASE)指南建议当左心室室壁有多于两个节段心内膜边界显示不佳时应采用超声心脏造影检查[1]。
心腔超声造影通过增加心腔与心内膜的对比度而使心内膜边界清晰显示,明显提高了图像显示质量,更有益于成像效果不佳的患者室壁厚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的精确测量。
2.提高心腔内血栓的检出率:左心室心肌收缩力减低,节段性心内膜下心肌受损及血流淤滞是形成左心室血栓的机制。
已有研究证实血栓形成有关的室壁运动异常范围从运动减低到矛盾运动[2],这种由于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伴发的血栓形成多位于左心室心尖部。
由于部分患者透声条件差且心尖近场区伪像干扰,该部位的附壁血栓容易被漏诊或难以确诊。
心腔超声造影时心尖部附壁血栓表现为无增强的充盈缺损区,与心腔内其他部位造影增强形成明显不同,常规二维超声不能清楚诊断的心尖部血栓图像经心腔超声造影后90%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据Kurt等[3]报道,对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图像不满意的632例患者进行的心脏超声造影检查,35例怀疑有左心室血栓形成,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只有1例得到明确诊断;心腔超声造影后34例都得到了明确的诊断,而且还发现了5例新疾病。
3.提高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检出率:心尖肥厚型心肌病为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中的特殊类型,肥厚的心肌主要位于前侧壁心尖处,由于心尖部位于图像的近场,图像显示质量较差,而使此病常常漏诊。
心腔超声造影可以清晰地显示心尖部内膜线边缘及其形态,进而更清楚地观察测量心尖部心肌厚度,提高该病检出率。
4.致密化不全心肌的检出:心肌致密化不全,为未定型心肌病,是以心室内异DOI:10.3877/cma.j.issn.1672-6448.2011.10.001作者单位:430030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超声影像科常粗大的肌小梁和交错的深隐窝为特征的一种与基因相关的遗传性心肌病。
主要累及左心室,也常被称为左心室心肌致密化不全。
部分心尖部致密化不全的患者由于心尖部致密层在图像质量较差的情况下显示为类似于增厚的心肌层而被误诊为心尖肥厚型心肌病[4]。
心腔超声造影后,左心室粗大的肌小梁显示清晰,隐窝内造影剂充盈,左心室致密化心肌层与非致密化心肌层分界清晰,更易于测量两层的厚度,从而能够正确诊断或排除该病。
二、心肌灌注超声造影1.急性心肌梗死检测心肌危险区面积:急性冠状动脉梗死时,该血管供应区域的心肌称为心肌危险区。
此时进行心肌灌注超声造影时表现为局部心肌的造影缺损区。
当冠状动脉梗死缓解,血流再灌注后,造影剂注射于原梗死动脉,在该血管供应区所出现的造影剂充盈缺损区为梗死区。
冠状动脉急性闭塞至心肌透壁性坏死有一时间窗,这一时间窗大概为6h。
2.评价再灌注损伤及再灌注治疗效果:再灌注治疗虽能挽救濒临死亡的心肌,但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再灌注损伤,产生心肌“无复流(no-reflow)”现象。
心肌灌注超声造影表现为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解除后,再灌注治疗后相应心肌仍然没有微气泡充填,提示“微循环”受损。
Kaul等[5]将“无复流”定义为定量心肌灌注超声造影检查原缺损区域仍为灌注缺损,血流量小于静息状态正常血流的15%。
心肌灌注超声造影可以评价再灌注损伤,并预测再灌注治疗效果。
Shimoni等[6]通过经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分别运用定性及定量的方法检测存活心肌,并将此结果与多巴酚丁胺负荷实验以及放射性核素显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出现运动异常的心肌节段中,显示为正常灌注的心肌节段中53%在血管重建后功能恢复,而部分显影以及灌注缺损的区域其功能恢复率分别为27%和5%,应用定性的方法检测存活心肌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1%和49%。
Peak MCIˑβ被认为是最佳的定量指标,当Peak MCIˑβ>1.5dB/s时预测心肌功能恢复的敏感度为90%(放射性核素法:92%;负荷法:80%),特异度为63%,均高于其他两种方法(45%,45%)。
3.评价持续闭塞冠状动脉的侧支循环:完全闭塞的冠状动脉所供血的相应节段心肌是否出现坏死还取决于侧枝循环是否建立。
如果有丰富的侧枝循环形成,即使冠状动脉完全闭塞也可不出现心肌梗死。
心肌灌注超声造影通过观察相应节段的显影情况和显影先后顺序,可判断冠状动脉是否有闭塞及侧枝循环是否建立[7]。
4.检测存活心肌:所谓存活心肌,是指冠状动脉缺血或再灌注后具有收缩力储备的心肌,主要指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
病理学研究表明,梗死心肌内微血管破坏,存活心肌虽然在静息状态下无收缩功能,但心肌内仍然存在丰富的微血管。
目前临床上所用的超声造影剂均为血池内显影剂,造影剂微气泡完全在血管内,具有相似于红细胞的流变学特性,心肌声学造影的峰值回声强度与微气泡的浓度呈正比,与心肌微血管的密度和心肌血容量密切相关,故心肌造影时的峰值回声强度可用于评价心肌活力。
坏死心肌局部伴有微血管的破坏,局部血流不能恢复,心肌灌注造影时表现为局部心肌节段造影充盈缺损。
与梗死心肌不同,存活心肌虽然局部运动异常,但由于微血管结构相对完整,保证了有效的心肌灌注,因此,在心肌灌注造影时常表现为正常均匀显影或部分显影[8]。
据报道,心肌灌注造影预测存活心肌的敏感度为77%,特异度83%,准确性79%。
此方法对心肌存活性的判断与正电子断层显像判断结果相关性为0.78[8]。
5.与负荷超声结合应用,提高观察室壁运动的准确性和检出心肌缺血的敏感度:造影剂能使左心室腔显影,提高静息和峰值负荷时对心内膜边界的检出,极大地提高负荷试验的准确性,尤其对于侧壁和前壁心肌节段的观察,使其对图像的分析更准确并具有可重复性,同时也使负荷试验对观察者的依赖程度减低。
心肌发生缺血时,首先出现的改变是心肌灌注的异常,然后才是心肌局部舒张功能和收缩功能的改变。
大剂量负荷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时,同时应用心肌灌注造影可检出无明显运动异常节段和心内膜下心肌或局部心肌的灌注充盈缺损区域,提高了负荷试验诊断心肌缺血的敏感度。
造影负荷超声心动图的另外一个优势是在提高观察室壁运动准确性的同时可观察心肌灌注情况,这样提高了心肌缺血诊断的敏感度和准确性[9]。
6.心脏占位性病变的性质判断:根据心肌灌注造影时心脏占位性病变的显影情况可判断心脏占位性病变内的血供情况,从而协助判断其病变性质。
心腔内血栓心肌灌注造影时表现为明显的充盈缺损区;而黏液瘤等良性肿瘤则表现为稀疏的显影,比邻近心肌组织显影程度低;恶性肿瘤则表现为显著的造影增强,比邻近心肌组织显影程度高[10]。
总之,与常规二维和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相比,造影超声心动图给我们提供了额外的有关心脏结构和血流灌注的信息,对于心内膜边界的辨认和心肌缺血的诊断以及存活心肌的判断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1Pelikka PA,Nagueh SF,Elhendy AA,et al.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American Society of Echocardiography recom-mendations for performance,interpretation,and application of stress echocardiography.J Am Soc Echocardiogr,2007,20(9):1021-1041.2Schilletr NB,Shah PM,Crawford M,et al.Recommendations for quantitation of the left ventricle by two-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J Am Soc Echocardiogr,1989,2(5):358-367.3Kurt M,Shaikh KA,Peterson L,et al.Impact of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on evaluation of ventricular function and clinical man-agement in a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J Am Coll Cardiol,2009,53(9):802-810.4Frischknecht BS,Attenhofer Jost CH,Oechslin EN,et al.Validation of noncompaction criteria in dilated cardiomyopathy,and valvular and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J Am Soc Echocardiogr,2005,18(8):865-872.5Kaul S.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basic principles.Prog Cardiovasc Dis,2001,44(1):1-11.6Shimoni S,Frangogiannis NG,Aggeli CJ,et al.Identification of hibernating myocardium with quantitative intravenous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comparison with dobutamine echocardiography and thallium-201scintigraphy.Circulation,2003,107(4):538-544.7Vogel R,Zbinden R,Indermuhle A,et al.Collateral flow measurements in humans by 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validation of coronary pressure-derived collateral-flow assessment.Eur Heart J,2006,27(2):157-165.8刘娅妮,邓又斌.心肌造影超声心动图与存活心肌的检测.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4,20(1):153-155.9Aggeli C,Felekos I,Roussakis G,et al.Value of 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adenosine stress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in patients with known or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Eur J Echocardiogr,2011,12(9):648-655.10Mansencal N,Revault-d'A llonnes L,Pelage JP,et al.Usefulness of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 for assessment of intracardiac masses.Arch Cardiovasc Dis,2009,102(3):177-183.(收稿日期:2011-10-07)(本文编辑:杨咏莉)邓又斌.造影超声心动图的临床应用现状[J/CD].中华医学超声杂志:电子版,2011,8(10):210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