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体瘤的手术治疗及适应症
垂体腺瘤

•
•
颅内主要肿瘤的发病率
• 正常垂体呈卵圆形 ,大小 1.2×1.0×0.5cm, 肉眼为桔红色,质 韧; • 女性大于、重于男 性,且妊娠时呈现 生理性肥大; • 位于颅底蝶鞍垂体 窝内。
垂体供血动 脉为垂体上 动脉与垂体 下动脉,来 自颈内动脉 的床突上段 与海绵窦段
• 垂体腺可分为前叶(腺 垂体)与后叶(神经垂 体)两部分。 • 前叶现已知其分泌的激 素有生长激素、泌乳素 、甲状腺刺激素、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促卵泡 激素、黄体生成素和黑 色素刺激素7种。 • 后叶:神经垂体,分泌 抗利尿激素,内含加压 素和催产素。这些激素 都在下丘脑内合成,经 垂体柄输送并储存于神 经垂体中,后释放到血 液内,其功能为控制体 内水和电解质平衡,一 旦垂体柄或视上核垂体 束纤维的起源细胞受到 损伤,将会引起尿崩症 。
当肿瘤突破鞍膈,鞍内压降低
,疼痛可减轻或消失。 • 晚期头痛可因肿瘤向鞍旁发展 侵及颅底硬膜及血管和压迫三 叉神经而引起 • 少数巨大腺瘤可造成脑脊液循 环通路梗阻,出现脑积水导致
颅内压增高,头痛剧烈
—视力视野障碍
• 在垂体腺瘤尚未压迫视神 经视交叉前,多无视力视 野障碍
• 肿瘤长大后,约60~80% 的肿瘤向上压迫视通路不 同部位,而致不同视功能 障碍
• •
• •
垂体功能低下症状
垂体前叶功能减退 促性腺分泌不足 性欲减退、阳萎、不 育、第二性征不明显,体毛稀少、脱 落。 促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畏寒、疲劳 无力、精神不振、食欲减退、嗜睡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不足 :虚弱无 力、厌食、血压偏低、低血糖 生长激素分泌不足
诊断
• 垂体腺瘤诊断规范化包括重视临床症状、
• •
代谢异常: 肥胖是最常见的表现,脂肪代谢紊乱和分布异引 起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锁骨上脂肪垫 ,是过量皮质醇和胰岛素分泌的结果;75-85%病 人有高血压,高血压发生冠心病、中风等并发症 是本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垂体瘤的外科治疗方案

诊断方法与标准
临床表现
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进行初 步判断。
影像学检查
如头颅CT、MRI等,可明确肿 瘤的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
激素水平检测
通过检测血液中相关激素水平 的变化,如生长激素、泌乳素 等,有助于判断肿瘤的类型和 功能。
病理学检查
手术或穿刺取得肿瘤组织进行 病理学检查,是确诊垂体瘤的
机器人手术可实现远程操作,为手术提供更灵活的操作方式。
创伤更小
机器人辅助手术可进一步减小手术切口和创伤,提高患者术后生 活质量。
微创技术优缺点分析
优点
微创技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恢复快、疤痕细微或无疤痕等优点;同时可降 低手术风险,提高手术安高;部分复杂垂体瘤可能无法完全通过微创技 术切除;此外,微创手术费用相对较高。
药物治疗原理
通过抑制垂体激素分泌或拮抗其作用,达到缩小肿瘤、改善症状的目的。
药物选择建议
根据垂体瘤类型和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药物。如泌乳素瘤可选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生长激素 瘤可选用生长抑素类似物等。
联合治疗方式探讨
手术联合放射治疗
对于术后残留或复发的垂体瘤,可采用 手术联合放射治疗的方式,以提高治疗 效果。
术前评估与准备
术前评估
完善垂体相关激素检查,了解激素水平及靶腺功能;行头颅MRI检查明确肿瘤大小、位置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包括心、肺、肝、肾等器官功能及凝血功能等。
术前准备
术前给予激素替代治疗以纠正垂体功能减退;控制患者血压、血糖等在适宜手术范围内;对于巨大垂体瘤或术前 有明显颅内压增高者,术前可给予脱水药物降低颅内压;术前一天剃头备皮,清洁手术区域皮肤;术前晚给予镇 静剂以保证患者充分休息。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是什么
垂体瘤的治疗方法可以根据瘤体的大小、类型和症状的严重程度来进行选择。
以下是常见的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通常用于控制垂体瘤引起的激素分泌过多的症状,如泌乳素瘤引起的高泌乳素血症。
常用的药物有溴隐亭、卡莫司汀和奎奈酮等。
2. 放疗:放疗可以通过杀死瘤细胞来控制垂体瘤的生长和减轻症状。
放疗常用于手术无法完全切除或瘤体位置特殊的情况下,或者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放疗主要有传统放疗和伽马刀放疗两种方式。
3. 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垂体瘤治疗的主要方法。
手术可以通过开颅或经鼻内窥镜等方式来切除瘤体。
手术的选择取决于瘤体大小、部位和症状的严重程度。
4. 衰减疗法:对于一些体积较小且没有出现明显症状的垂体瘤,可以通过定期随访观察和监测瘤体的生长情况,不进行主动治疗,而是等待其自然减小或稳定。
治疗方法的选择应由医生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内窥镜辅助下直接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
内窥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01
除了在垂体瘤切除手术中的应用外,内窥镜技术还将在其他领
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和研究,如胆道镜、宫腔镜等。
新型内窥镜材料的研究
02
未来将有更多的新型内窥镜材料被研究出来,以提高内窥镜的
耐用性和安全性。
内窥镜在机器人手术中的应用
03
随着机器人手术技术的发展,未来内窥镜将与机器人技术相结
影像学检查
进行头颅CT或MRI检查, 了解肿瘤的大小、位置以 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
术前准备
进行必要的术前准备,如 备皮、禁食禁水等,确保 手术顺利进行。
手术过程
切口
在鼻孔内上缘做一小切口,切 开粘膜并分离软组织。
切除肿瘤
在内窥镜的辅助下,使用专用 器械逐步切除肿瘤组织。
麻醉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 的麻醉方式,确保手术过程中 的安全。
随访复查
定期进行随访复查,监测肿瘤 有无复发。
03 手术优势与风险
手术优势
微创手术
内窥镜辅助下直接蝶窦入路垂 体瘤切除术是一种微创手术, 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
直视操作
内窥镜能够提供清晰的手术视 野,使医生能够直视操作,更 精确地切除肿瘤。
减少并发症
由于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较 快,因此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 生。
视力受损
手术过程中如果损伤到 视神经或其周围结构, 可能会导致视力受损或
失明。
04 手术案例与效果
手术案例介绍
患者情况
患者年龄45岁,男性,因 视力下降和头痛就诊,经 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垂体 瘤。
手术过程
在全麻下,医生通过内窥 镜辅助下直接蝶窦入路进 行手术,切除肿瘤。
脑垂体瘤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是

脑垂体瘤怎么治疗最好的方法是脑垂体瘤是指生长在脑垂体内的肿瘤,它会影响脑垂体的功能,导致体内激素水平失衡,引起一系列的症状和并发症。
治疗脑垂体瘤的方法有很多种,但是要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
首先,对于一些较小的、无症状的脑垂体瘤,可以选择定期观察和随访。
这种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患者每隔一段时间进行MRI检查,以监测肿瘤的生长情况。
如果肿瘤没有明显增大并且没有出现症状,可以暂时不进行治疗,而是通过定期检查来监测病情的变化。
其次,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脑垂体瘤,可以选择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来抑制脑垂体瘤分泌的激素,从而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溴隐亭、卡马西平等,它们可以有效地抑制垂体瘤的生长和激素分泌,对一些轻度患者来说,是一个相对较好的治疗选择。
另外,对于一些较大的、症状严重的脑垂体瘤,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可以通过经鼻内镜手术或者颅脑手术来切除肿瘤,从而恢复脑垂体的功能。
经鼻内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通过鼻腔进行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小,恢复较快。
而颅脑手术则是通过开颅来切除肿瘤,适用于一些较大、较复杂的脑垂体瘤。
除了手术治疗外,放射治疗也是治疗脑垂体瘤的一种选择。
放射治疗主要是通过高能射线来杀死肿瘤细胞,从而达到控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对于一些手术不适合的患者或者手术后残留的肿瘤组织,放射治疗可以是一个有效的补充治疗方法。
总的来说,治疗脑垂体瘤的方法有很多种,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进行综合考虑。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该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定期复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提高治疗的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希望每一位患者都能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早日康复。
脑垂体瘤最佳治疗方法

脑垂体瘤最佳治疗方法脑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它通常生长在脑垂体附近,可能会对患者的生活和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于脑垂体瘤患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脑垂体瘤的最佳治疗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为患者及其家属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手术治疗是目前治疗脑垂体瘤的主要方法之一。
通过手术可以直接切除肿瘤,从而减轻对脑垂体的压迫,恢复患者的视力和内分泌功能。
对于一些较大的脑垂体瘤,手术可能是唯一的治疗选择。
然而,手术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比如手术后可能会出现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因此手术前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手术适应性。
放射治疗是另一种常用的治疗脑垂体瘤的方法。
放射治疗通过高能射线照射肿瘤,抑制肿瘤的生长,达到控制肿瘤的目的。
对于一些手术难度较大或手术无法完全切除的脑垂体瘤,放射治疗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治疗手段。
此外,放射治疗还可以用于术后残留肿瘤的控制,或是对于不能接受手术的患者来说,放射治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选择。
药物治疗在脑垂体瘤的治疗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对于一些无法手术或放射治疗的患者,药物治疗可以通过药物抑制脑垂体瘤的生长,控制肿瘤的进展。
目前,一些新型的靶向药物和激素类药物已经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对于一些难治性的脑垂体瘤具有一定的疗效。
除了传统的治疗方法外,近年来一些新的治疗手段也在脑垂体瘤的治疗中得到了应用,比如微创介入治疗、免疫治疗等。
这些新的治疗手段为一些难治性脑垂体瘤的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同时也为脑垂体瘤的治疗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综上所述,针对脑垂体瘤的治疗方法有手术治疗、放射治疗、药物治疗以及一些新的治疗手段。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肿瘤的性质、肿瘤的大小和位置等因素。
在治疗选择上,患者应该积极与医生沟通,共同制定最佳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对于脑垂体瘤患者及其家属有所帮助,祝愿患者早日康复。
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治疗

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治疗垂体腺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肿瘤,来源于垂体前叶,是导致垂体功能异常的主要原因之一。
垂体腺瘤可以分为功能性和非功能性两种。
功能性垂体腺瘤是指分泌垂体激素的腺瘤,如生长激素瘤、催乳素瘤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等。
非功能性垂体腺瘤则不分泌任何激素,就像普通的肿瘤一样生长。
垂体腺瘤患者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对于功能性垂体腺瘤,药物治疗往往是首选,但是对于小的垂体腺瘤或无效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会是一个相对可行的选择。
而对于非功能性垂体腺瘤,则需要及时手术治疗,以避免肿瘤继续生长,压迫周围组织,甚至出现视力和神经功能的障碍。
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包括开颅手术和经鼻内窥镜手术。
开颅手术需要进行颅骨破坏,进入颅内,沿垂体柄和蝶鞍至垂体部位进行肿瘤切除。
然而,开颅手术损伤较大,疼痛感强,术后康复缓慢,而且会导致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等严重并发症发生。
经鼻内窥镜手术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治疗方法,它利用显微镜和内窥镜技术,通过鼻孔将内窥镜引入鼻腔和鼻咽部,经过蝶鞍进入颅内,沿垂体柄到达垂体部位,进行肿瘤切除。
这种手术无需颅骨破裂,创伤小,疼痛感轻,恢复时间较快,并且能够达到与开颅手术相同的肿瘤切除效果。
另外,经鼻内窥镜手术还可以进行荷尔蒙测定和血管留置术等辅助操作。
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手术的注意事项垂体腺瘤显微外科手术虽然是一种比较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手术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脑部影像学检查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脑部影像学检查,确定垂体腺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组织情况。
只有了解肿瘤的全貌,才能选择正确的手术方法和保证病人的安全。
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由于手术切除部位靠近脑脊液池,手术过程中,容易出现脑脊液漏现象。
因此,在手术前需要进行脑池穿刺试验,确定脑脊液压力和正常脑脊液流动情况,并在手术过程中及时进行修补。
脑部功能检查手术前需要对病人进行脑部功能检查,以了解病人的视力、听力、言语和轻感觉等方面的状态,为术后跟踪观察提供依据。
垂体瘤怎么治疗好的比较快

垂体瘤怎么治疗好的比较快每一个人都需要去保护好自己的垂体,那样自己体内的生长激素才不会出现问题,但是现在社会上却有很多的疾病都可以伤害人们都垂体,其中就有垂体瘤,那么垂体瘤怎么治疗好得比较快呢?一、手术治疗除催乳素瘤一般首先采用药物治疗外,所有垂体瘤尤其大腺瘤和功能性肿瘤,尤其压迫中枢神经系统和视神经束,药物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均宜考虑手术治疗。
除非大腺瘤已向鞍上和鞍旁伸展,要考虑开颅经额途径切除肿瘤,鞍内肿瘤一般均采取经蝶显微外科手术切除微腺瘤,手术治愈率为70%~80%,复发率5%~15%,术后并发症如暂时性尿崩症、脑脊液鼻漏、局部血肿、脓肿,感染发生率较低,死亡率很低(1%)。
大腺瘤尤其是向鞍上或鞍旁发展的肿瘤,手术治愈率降低,术后并发症增加,较多发生尿崩症和腺垂体功能减退症,死亡率也相对增加,可达10%。
二、放射治疗垂体肿瘤采用常规放射治疗,外照射如高能离子照射、直线加速器治疗,在缩小肿瘤、减少激素分泌作用方面的疗效不等,对于需要迅速解除对邻近组织结构的压迫方面并不满意。
放疗后随着时间的迁延,腺垂体的功能减退在所难免(50%~70%),依次有GH、GN、ACTH、TSH缺乏。
放疗常作为手术治疗的辅助,伽玛刀治疗垂体瘤的疗效待定。
副作用有腺垂体功能减退症(需要长期随访并予激素替代治疗)、视神经炎和视力减退以及脑萎缩、认知减退。
三、药物治疗随着药物治疗的长期深入研究,现已知道催乳素瘤首先考虑溴隐亭(BROMOCRIPTINE),可使血中催乳素水平降至正常,肿瘤缩小,疗效优于手术,但停药后可以再现高催乳素血症和肿瘤增大,故需长期服用。
多巴胺D2受体激动剂培高利特(PERGOLIDE)和卡麦角林(CABERGOLINE)也有效。
溴隐亭应用迄今未发现胎儿畸形,故对妊娠影响较小,但为安全考虑,妊娠期仍宜停止应用。
垂体瘤怎么治疗好得比较快?专家提示:垂体瘤是一个很严重的疾病,所以各位垂体瘤患者一定要去重视自己的身体,而且要冷静的面对疾病,那样才可以去减少自己受到的伤害,同时人们一定要去了解垂体瘤,从而才会有办法对付垂体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垂体瘤的手术治疗及适应症
垂体瘤手术一般根据肿瘤特征和病人情况以及蝶窦发育程度选择经颅或蝶窦入路。
20 世纪30 年代普遍用经颅入路摘除肿瘤。
近年来随着经蝶窦手术技巧的提高和经验积累,注意到肿瘤鞍上扩展部分常为非浸润性生长,绝大多数质地脆软,有些出血坏死、囊性变,容易在显微镜下被摘除,故对有视路受压的大腺瘤甚至巨大腺瘤也采用经蝶入路。
由于手术方法不断改进及快速发展,目前主要采用经蝶窦术式,在显微镜下进行手术操作,对肿瘤进行选择性摘除,对向鞍上膨胀性生长及鞍旁、海绵窦内发展大腺瘤,进一步改进经额下--翼点、眶--额下联合入路切除大型巨大腺瘤。
近年来又进一步改进术中应用内镜经单侧鼻孔入路、经眉切口眶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垂体瘤。
眶上锁孔入路以及神经导航系统蝶窦切除垂体瘤,由于照明系统和手术器械的发展,神经内镜、神经导航系统等辅助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已成为微创手术治疗垂体瘤的较佳手段之一。
神经导航系统是使传统立体定向技术与现代计算机技术,影像学技术及微侵袭技术相结合的产物。
其为无框架的立体定向技术,它利用计算机工作站,电脑屏幕和显微镜叠加影像,实时向神经外科医生反馈手术进程。
神经导航可弥补C 臂X 光机应用于经蝶窦垂体瘤切除术横向定位不足缺点,安全而有效地进行手术。
术中实时导航定位功能不仅提高了病灶切除率,而且减少了手术中损伤,降低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19 ] 。
注意:放射治疗无论是经颅入路或是经鼻--蝶入路进行垂体瘤切除术,其残留率均较高,尤其是巨大型无功能腺瘤,术后残留率高达50 % 。
伴随着手术和药物治疗的进步,放射治疗技术也不断发展。
垂体瘤手术后,一般都主张给予常规放射治疗,以控制或延缓肿瘤复发。
放射治疗可阻止肿瘤进一步生长并最终致分泌增多的激素水平下降,其类型较多,包括常规X 线放疗、直线加速器X 刀、γ刀以及放射源钇[90 Y]或金[ 198Au]作垂体内照射等。
目前已广泛应用等剂量γ刀和直线加速器X 刀切除单个直径大于1. 5cm 的圆形垂体肿瘤,部分拒绝或不适于经蝶窦手术患者首选γ刀治疗也取得等同手术治疗的效果。
放射治疗并发症除垂体功能减退外,其余并不多见,包括视交叉和(或) 视神经及其它脑神经损害的表现(失明或眼肌麻痹) 、大脑缺血、癫痫发作以及垂体或脑部恶变。
垂体功能的减退症在放疗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可发生,因此应监测放疗后患者的垂体内分泌功能状态,以及时给予相应激素替代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