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艾灸技术(1)
艾条灸技术操作规程

艾条灸技术操作规程【目的】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形柱形的艾条,点燃后在人体表面熏烤的一种疗法。
适用于各种寒性病症。
治疗一般选用艾条温和灸。
【适应症及选穴】参考针灸国家标准《针灸技术操作规范》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针灸学》、《中医妇科学》制定。
1.痛经:①气滞血瘀: 太冲曲泉三阴交②寒凝血瘀:中极三阴交地机③气血亏虚:气海足三里脾俞三阴交子宫2.带下:①脾虚湿困:气海带脉白环俞脾俞三阴交②肾阳亏虚:关元命门肾俞带脉次髎足三里3.阴挺:①气虚:百会关元气海维道足三里②肾虚:关元大赫照海子宫4.胞衣不下:①气虚:关元三阴交独阴②血瘀:中极气海合谷三阴交肩井独阴5.产后腹痛:①血虚腹痛:关元气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②寒凝腹痛:关元肾俞气海三阴交③血瘀腹痛:中极归来膈俞血海太冲【用物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取得病人合作。
2. 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冬季注意保暖。
3.灸法:①温和灸:点燃艾条,将点燃的一端,在距离施灸穴位皮肤3 cm左右处进行熏灸,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
一般每处灸5~7分钟,至局部皮肤红晕为度。
②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的一端,距施灸部位3 cm左右,左右来回旋转移动,进行反复熏灸,一般可灸20~30分钟。
4. 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及时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体位不适。
5. 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烧伤皮肤及烧坏衣物。
6. 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7. 清理用物,归还原处。
【注意事项】1.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泡,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泡较大,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泡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2. 施灸过程中防止艾灰脱落烫伤皮肤或烧坏衣物。
技术2 艾条灸

技术2 艾条灸用纯净的艾绒(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
一、评估1、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
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心理状况。
二、目标1、遵医嘱选择穴位,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
2、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
三、禁忌证1、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
2、颜面部、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
四、告知1、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
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
3、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
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
五、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
六、操作程序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2、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
3、施灸部位,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肢。
4、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调整距离,防止烧伤。
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
5、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
6、施灸完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
7、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
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
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
2、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
如灸后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
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艾条灸法操作流程图。
艾灸技术培训PPT课件

阳陵泉
定位:小腿外侧,腓骨小头前
下方凹陷中。
主治:
①肝炎、胆囊炎; ②消化不良、呕吐 ③下肢痿痹、腰腿疲劳、膝关 节炎、坐骨神经痛、膝膑肿 痛等
阴陵泉
定位:小腿内侧,胫骨内侧
髁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①消化不良、腹胀、
腹泻、水肿; ②小便不利、遗尿、 尿失禁; ③痛经、遗精; ④膝痛、下肢麻痹
三阴交
中脘穴
定位:腹正中线上,脐中上4寸(胸骨下端
和肚脐连接线中点)
主治:
①胃脘痛、腹胀、呕吐、呃 逆、翻胃、食不化; ②肠鸣、便秘; ③哮喘、头痛、失眠; ④惊悸、癫狂、惊风、 产后血晕等
神阙穴
定位:脐的中央
主治:①久泄、脱肛、虚脱;
②绕脐腹痛、腹胀、水肿臌胀、痢疾
等。
气海穴
定位:位于体前正中线,
艾灸的方法
灸时将艾条的一端点燃,对准应灸的腧穴部位 或患处,如痛点(又叫阿是穴),距皮肤 2-3厘米, 进行熏烤。熏烤时以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强烈灼 痛为宜,一般每处灸 5-7 分钟,以被灸者穴位皮肤 潮红为度。
★回旋灸:距离相对固定,左右或回旋转动 ★雀啄灸:像鸟雀啄食一样上下移动 ★温和灸:相对固定2-3cm,灸10-15min
②项强、肩背痛
肩井穴
定位:第七颈椎棘突(大椎穴)肩峰端连线的
中点。
主治:①肩背痹痛、上肢不
遂、落枕、颈项强痛 等肩颈上肢部病证; ②乳痈、乳汁不下;
肩贞穴
定位:位于人体的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
腋后纹头上1寸
主治:①肩臂疼痛、上肢不遂;
②耳鸣等
肺俞(肺的背俞穴)
定位:第三胸椎棘突下旁
开1.5寸。
定位:在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艾灸法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艾灸法艾灸法是中医护理中常用的一种技术,通过燃烧艾绒,使其产生的热量和药物作用于特定的穴位,以达到治疗和养生的效果。
艾灸法在中医护理中具有很大的应用价值,下面将详细介绍艾灸法的操作规程。
一、准备工作1.选择艾草:艾草是使用艾灸的主要材料,应选择新鲜、质地细软、色泽均匀的干艾草。
干艾草存放时要注意防潮、防虫。
2.准备艾绒:将选择好的艾草晾晒至八成干后,切成长度约3-5厘米、直径约0.1-0.2厘米的艾绒。
3.选择艾灸器具:常用的艾灸器具有艾条、艾缸、艾卷和艾炷等。
选择合适的器具,以便于操作和灸疗的需要。
4.准备灸具:常见的灸具有灸盒、灸壶、灸炉等。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灸具,确保艾灸的顺利进行。
5.准备其他辅助器具:如灸药刀、灸罐等。
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辅助器具,以方便操作和消毒。
二、操作流程1.患者准备:让患者脱去上衣,暴露需要进行艾灸的部位。
根据需要,可使用消毒酒精对患者的皮肤进行消毒。
2.选择穴位: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穴位进行艾灸。
常用的穴位有足三里、关元、神阙等。
3.准备艾绒:将选择好的干艾草装入艾缸或艾卷中,将艾绒点火,等待艾绒燃烧出较多的烟雾。
4.进行艾灸:将点燃的艾绒将近放在穴位上,不要直接接触皮肤。
可以用灸具或手指轻轻按压艾绒,使其温热感传递到穴位。
5.调整热度:根据患者的感觉和反应,适当调整燃烧的艾绒与皮肤的距离,以及灸痛的程度。
艾灸时应注意不要过度烧灼患者的皮肤,避免出现烧伤。
6.灸疗时间: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控制艾灸的时间。
通常每次灸疗时间为10-20分钟,每周进行1-3次。
7.观察患者反应:在艾灸进行的过程中,要随时观察患者的身体反应,注意患者是否有不适或疼痛等反应出现。
如有异常情况,要及时停止艾灸。
8.结束艾灸:在艾灸结束后,要用湿毛巾擦拭患者的穴位部位,以降温和消除燃烧的灰烬。
在艾灸结束后,可给予患者适当的按摩和保健建议。
三、安全注意事项1.艾灸时要注意安全,避免烟雾直接接触眼睛、口鼻等部位。
艾灸治疗技术试讲

知识目标: 掌握艾炷灸、艾条灸操作方法。 能力目标: 1.能熟练应用艾灸治疗技术。
2.能向患者说明艾灸的作用和适应证。 3.介绍艾灸的治疗程序,消除对艾灸治 疗的顾虑。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良好的沟通能力。
2.培养学生的安全操作意识。 3.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艾炷灸的操作方法
二、艾灸的作用与适应证
艾灸的作用 温经散寒 通络止痛 适 应 证 寒邪凝滞经脉、脏腑,气血阻滞不通的病证 经络受阻的各种疼痛
扶阳固脱 防病保健
脾肾阳虚,中风脱证,陷下证 预防疾病,强身健体
三、操作方法
艾炷灸 艾条灸 温针灸
灸器灸
(一)艾炷灸 1、直接灸
<
瘢痕灸(化脓灸) 无瘢痕灸(非化脓灸)
施灸时将艾绒搓成圆 锥形艾团,称为艾柱。 将艾炷直接放置在皮肤 上,点燃施灸的一种方法。
分组练习
四、注意事项
1.施灸的先后顺序
先阳后阴,先上后下,先少后多,先小后大。
2.施灸的禁忌
(1)病情禁忌:实热证、阴虚发热不宜灸。
(2)部位禁忌:颜面、五官、大血管处及关节活动部位, 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 3.灸疮的处理 4.安全操作
(3)临时禁忌:过饱过饥,过度疲劳,剧烈运动后不宜灸。
康复治疗师考试模拟试题训练
• 通过微助教完成康复治疗师考试模拟试题训练
课 后 拓 展
• 1.微助教完成课后病例治疗。 • 2.课后实践活动,通过康复协会 将艾灸操作技术为广大师生服务, 并通过微助教上传活动的相关内容。
谢谢各位领导的批评指正!
难点
•明确项目要求 •布置学习任务 •操作演示 •分组操作 训练
•巡视观察 •及时辅导 •答疑纠错
中医护理技术操作规程艾灸法ppt课件

个性化穴位选择建议
1 2
根据患者体质选择穴位
如气虚体质者可选用气海、关元等穴进行艾灸以 补气。
根据病情选择穴位
如感冒患者可选用大椎、风门等穴进行艾灸以祛 风散寒。
3
根据时节选择穴位
如夏季湿气重时,可选用阴陵泉、三阴交等穴进 行艾灸以祛湿。
04
CATALOGUE
艾灸操作规范与注意事项
准备工作及环境要求
利用艾叶制成的艾条、艾柱等产生的艾热刺激人体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 经气的活动来调整人体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种治 疗方法。
作用机制
通过温热刺激、光辐射作用、艾的药性以及艾燃烧生成物的综合作用,激发、 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艾灸材料选择与制备
艾叶选择
选用干燥、纯净、无杂质、无霉变的 艾叶。
对策探讨
针对失败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提高辨证水平,准确判断病情;加强选穴研究,选择更有效的穴位 组合;规范操作流程,确保艾灸质量;加强患者沟通,提高患者依从性。同时,对于复杂病情的患者,可以考虑 综合治疗方案,结合其他中医疗法或现代医学手段进行治疗。
06
CATALOGUE
现代科技在艾灸法中应用前景 展望
适用范围
一般灸治,尤其对小儿、妇女及畏灸者最为适宜。
注意事项
对于局部知觉减退的患者或小儿,医者可将食中两指置于施灸部位两侧,这样可以通过医 者手指的感觉来测知患者局部的受热程度,以便随时调节施灸时间和距离,防止烫伤。
直接灸法
定义
将艾炷直接放在皮肤上施灸的方 法。根据灸后有无烧伤化脓,又
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
适用范围
适用于慢性虚寒性疾病,如哮喘、 眩晕、慢性腹泻、风寒湿痹等。
艾灸技术的器具制备以及方法

这个艾灸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并且非常有效的治疗疾病的中医方法。
艾灸的主要材料,古今均以艾叶为主;艾叶性味苦、辛、温;归肝、脾、肾经;其作用非常广泛,《本草备要》中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
《神灸经论》云:“夫灸取于人,火性热而至速.体柔而刚用。
能消阴数,走而守,善人脏腑,取艾之辛香作炷,能通十二经,人三阴,理气血,治百病,效如反掌。
可见以艾叶为施灸材料.能够通经活络,祛除阴寒,回阳救逆。
此外,艾叶,既有易点燃的特点,火力温而不烈,烟气香而宜人,又有治病引经的功能,所以是艾灸常用的理想材料。
二、艾绒的制作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写道:“凡用艾叶,须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
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
每年3~5月,采集新鲜肥厚的艾叶,放置阳光下曝晒干燥,然后进行碾压,筛去灰尘、粗梗及杂质,反复多次,即成干净柔软如棉的艾线;或者用机械反复压榨,使艾叶细碎,筛去杂质即成为施灸的艾绒。
三、艾绒的选择艾绒以陈久易燃者为佳,因陈久其油质已挥发,用以施灸则热力易透、且易燃尽。
倘是新制艾绒,则火力强烈而耐燃,皮肤的灼痛感也就剧烈。
因此,艾绒制成后应经过一定时期的.储藏,才能用于临床。
可置于干燥通风的容器内,防止受潮霉烂,叫天气晴朗时要反复曝晒几次,以防止艾绒变质,影响灸治效果。
四、艾绒的等级艾绒依加工程度不同,分粗细几种等级,直接灸要用细艾绒,间接灸可用粗艾绒。
储藏时放人干燥容器内,防止潮湿和霉烂。
每年当天气晴朗时要重复曝晒几次。
霉烂的艾绒,应丢弃不用。
艾卷灸艾条灸(悬灸)、太乙神针、雷火神针。
(1)艾条灸是取纯净细软的艾绒24克,平铺在26厘米长、20厘米宽的细草纸上,将其卷成直径1.5厘米圆柱形的艾卷,要求卷紧,外裹以质地柔软疏松而又坚韧的桑皮纸,用胶水或浆糊封口而成。
也有每条艾绒中渗入肉桂、干姜、丁香、独活、细辛、白芷、雄黄各等分的细末6克,则成为药条。
艾灸技术操作规范

艾灸技术操作规范1 范围本《规范》规定了艾灸的术语和定义、作用和适应范围、注意事项、操作方法、禁忌症、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规范》。
艾灸moxibustion是用艾绒或药物为主要灸材,点燃后放置在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和熏熨,借其温热刺激及药物作用,温通气血、扶正祛邪,以防治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艾炷moxa-cone是将艾绒做成一定大小的圆锥形艾团,称为艾炷。
艾条moxa-stick指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艾绒内是否有添加其他药物一般分为清艾条和药艾条。
直接灸direct moxibustion用黄豆大或枣核大小的艾炷直接放在穴位上施灸的方法,根据刺激量的不同分为化脓灸和非化脓灸,从而起到养生保健的作用。
间接灸indirect moxibustion是相对于直接灸而言,即艾炷不直接接触穴位,在艾炷与穴位之间隔上某种药物施灸的方法,故又称之为隔物灸。
晕灸fainting during moxibustion受术者在接受艾灸治疗过程中发生晕厥的现象,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呕吐、心慌、四肢发凉,血压下降等症状,重者出现神志不清、二便失禁、大汗、四肢厥逆,脉微欲绝。
3 作用和适应范围3.1作用3.1.1温经通络、祛湿散寒3.1.2升阳举陷、回阳固脱3.1.3消瘀散结、拔毒泄热3.1.4预防疾病、保健强身3.2适应范围艾灸对于内科疾病,骨伤科疾病,妇科及儿科疾病,以及各种痛证,感觉、运动功能障碍都有很好的预防保健效果。
艾灸还可强身保健,可常灸命门、关元、气海、中脘、足三里等穴。
4 注意事项4.1实施艾灸前要全面了解受术者整体状况明确诊断,做到有针对性;准备好施术时所需要的器材、用品等;指导受术者采取合适的体位;加强与受术者之间的交流,使其解除不必要的思想顾虑。
4.2治疗过程中施术者要全神贯注艾灸操作要保持合适的温度,以受术者感觉舒适为佳,并且认真观察受术者的反应情况,必要时调整艾灸的角度及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