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九上物理第15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15章总知识点

九年级物理15章总知识点物理是一门研究自然界基本规律的科学,是理解和解释自然现象的重要工具。
九年级物理课程涵盖了多个章节,其中第15章是一个重要的章节,本文将对九年级物理第15章的总知识点进行概述。
以下是九年级物理第15章的主要内容:1. 电流和电路- 电流的概念: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和用电器是一个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
- 串联和并联:串联电路中电流在各个电器之间是相同的,而并联电路中电压在各个电器之间是相同的。
2. 阻抗和电阻- 阻抗的概念:阻抗是电路对交流电的阻碍作用。
- 电阻的定义:电阻是电路对直流电的阻碍作用。
- 电阻的计算:电阻的大小可以通过欧姆定律和电阻公式进行计算。
3. 电源和电压- 电源的作用:电源提供电荷运动所需的电压和电流。
- 电压的定义:电压是电源的正负电极之间的电势差。
- 电压的单位:电压的单位是伏特(V)。
4. 电能和功率- 电能的概念:电能是电流通过电器时产生的能量。
- 电能的计算:电能可以通过电能公式和功率公式进行计算。
- 功率的定义: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或产生的能量。
5. 简单电路的分析- 网孔法和节点电流法:可以用来分析复杂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分布。
- 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可以通过串联和并联电路的计算公式来求出总电阻、总电流和总电压。
6. 直流电路和交流电路- 直流电路:电流方向始终保持不变的电路。
- 交流电路:电流方向周期性改变的电路。
- 交流电的频率和周期:交流电的频率指的是单位时间内交流电的变化次数,周期指的是交流电完成一次正弦波形变化所需的时间。
7. 电磁感应-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磁场变化时,沿闭合电路中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 涡流和楞次定律:涡流的方向总是使得磁场变化的原因减弱。
以上是九年级物理第15章的主要知识点。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流和电路、阻抗和电阻、电源和电压、电能和功率等物理现象和概念。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第十六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十五章:光学1.光的传播:光是一种电磁波,可以在真空和气体、液体、固体等介质中传播。
2.光的反射:光线遇到界面时,一部分光线被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光线会发生折射进入新的介质中。
3.光的折射:当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改变传播方向,这个现象称为折射。
4. 折射定律:入射角、折射角和两种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的关系式称为折射定律(n1sinθ1 = n2sinθ2)。
5.全反射:当光线从光密介质射入光疏介质,并且折射角大于临界角时,光线会全反射,完全留在原来的介质中。
6.理想平面镜:平行光线入射到理想平面镜上,会发生反射后经过焦点F或反射后通过反射面的延长线上。
第十六章:光的成像及光学仪器1.成像原理:光线经过透镜和反射镜时,会发生折射和反射,形成实物的像。
2.薄透镜成像公式:根据薄透镜的成像原理,可以利用公式1/f=1/v-1/u来计算物体到透镜、像到透镜和物体到像的距离关系。
3.透镜的焦距:透镜的焦距是指平行光线经过透镜后,会汇聚或发散的位置。
透镜的焦距可以根据透镜的类型、曲率半径和折射率进行计算。
4.凸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凸透镜,当物体远离透镜时,会在焦点处形成实像;当物体靠近透镜时,会在无穷远处形成虚像。
5.凹透镜成像规律:对于凹透镜,无论物体的位置如何,都能形成虚像。
6.倒立实像和正立虚像:透镜成像过程中,如果像是倒立的且可以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就是倒立实像;如果像是正立的且不能在屏幕上显示出来,就是正立虚像。
7.光学仪器:光学仪器包括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利用透镜放大微小的物体,望远镜则用于观察远距离的物体。
这两章节涵盖了光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光的传播、反射和折射,以及透镜的成像原理和光学仪器的应用。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光的行为规律,理解成像过程,同时也可以认识到光学在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中的重要性。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汇总

物理九年级第十五章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知识点:1.电路的基本概念-电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如电灯、电路开关等)组成的路径。
-封闭电路和开放电路:当电源的两极之间有一条连续的路径时,形成封闭电路;当路径中存在断开的地方时,形成开放电路。
-并联电路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中,各个电器的两端都连接在同一导线上;串联电路中,各个电器的两端按顺序连接在一起。
2.电流和电量-电流:单位时间内通过导线的电荷量,用符号I表示,单位是安培(A)。
-电量:指通过导线的电荷总量,用符号Q表示,单位是库仑(C)。
-电流和电量的关系:电流是单位时间内电荷的通量,即I=Q/t。
3.电阻和电阻率-电阻:导体对电流的阻碍程度,用符号R表示,单位是欧姆(Ω)。
-电阻的影响因素: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电阻度和电阻率:电阻度是一个物质对电流阻力的大小,电阻率是材料本身特有的性质。
电阻度等于电阻率乘以导体的长度除以横截面积。
4.欧姆定律-欧姆定律:当导体两端施加电压时,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用公式I=U/R表示,其中I为电流,U为电压,R为电阻。
-欧姆定律的应用:通过欧姆定律可以求解电流、电阻或电压中的任意一个未知量。
5.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串联电路:电路中各个电器按照顺序连接在一起,电流通过各个电器都相同,而电压则依次降低。
-并联电路:电路中各个电器的两端连接在同一导线上,电流分别通过各个电器,而电压相同。
-串并联电路的总电流和总电压:串联电路中总电阻等于各个电阻的和,总电流等于总电压除以总电阻;并联电路中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个电阻倒数的和,总电压等于各个电压相同。
6.电流的测量-电流表:用来测量电路中的电流,接在电路中,一般直接连在电路中断路的地方。
-电流表的连接方式:串联连接在电路中,因为电流表的内阻很小,所以不会影响电路中的电流。
-电流表的读数:电流表的读数取决于它的量程和电路中的电流大小。
第十五章第2节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第1课时 电流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学期

因变量
新知探究
分析实验数据 在坐标图上描点画出电流与电压的变化图像如图所示.
实验结论 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 跟电阻成反比关系.
课课堂小堂结 小结
一、电流大小跟电压的关系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结论: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关系. 二、电流大小跟电阻的关系
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实验结论: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关系.
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
第二节 第1课时 电流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习目标-新课导入-新知探究-课堂小结-课堂训练
沪科版-物理-九年级上册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让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2.尝试用图像法来分析实验数据。通过实验探究,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中 被广泛采用的一种方法——“控制变量法”。 3.通过实验探究电流跟电压和电阻的定量关系。
新知探究
实验电路图
实验实物图
新知探究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按照实物图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 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记录示数,
然后更换不等同的定值电阻,调节滑动变阻器使
控制变量 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为3V不变,并记录结果。
Hale Waihona Puke 电压U3V电阻R/Ω 5 10 15 20 25
电流I/A
自变量
【重点】研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难点】通过实验数据进行归纳总结。
新课导入
如图小灯 泡能发光, 并观察电流 表的示数。
新课导入
在电路中增 加一节电池, 闭合开关, 发现灯泡变 亮了,而且 电流表的示 数也变大了。
新课导入
在此基础上 再串联一个 电阻,发现 灯泡变暗, 而且电流表 的示数变大 又变小了。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物理第十五章知识点总结
物理第十五章主要涉及到以下几个知识点的总结:
1. 电流:电流是电荷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数量。
单位为安培(A)。
电流的方向由正电荷流动方向决定。
2. 电路:电路是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组成的闭合通路。
根据电流的路径可分为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3. 电阻:电阻是物体阻碍电流流动的程度。
单位是欧姆(Ω)。
电阻可以根据材料特性分为导体和绝缘体。
4. 欧姆定律:欧姆定律表明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
公式为:电流 = 电压 / 电阻。
即I = U / R。
5. 线路中的功率:功率是单位时间内消耗的能量,也可以理解为单位时间内做功的大小。
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
功率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的关系计算。
公式为:功率 = 电流×电压。
即P = I × U。
6. 短路和开路:短路指的是电路中的导线直接连接在一起,导致电流很大。
开路指的是电路中断,导致无法通过电流。
7. 安全用电: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器设备需要注意避免短路和触电,特别是避免水与电接触。
8. 电功率:电功率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速率。
电功率可以通过电流和电压的乘积来计算。
以上是物理第十五章的主要知识点总结。
希望能帮到你!。
沪科九年级物理 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 全章知识点

I U R =第十五章探究电路实验一、探究电阻跟哪些因素有关 (控制哪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观察哪个物理量,得出什么结论)导体的长度,导体的横截面积,导体的材料结论:导体的电阻的大小与很截面积成反比,导体的横截面积越大,电阻越小导体的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长度成反比,导线越长,电阻越小导体的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有关总结上述三条结论:R lSρ= 另外电阻还跟导体的温度有关。
实验二、探究电流跟哪些因素有关1、研究方法—控制变量法 (控制哪个物理量不变,改变哪个物理量,观察哪个物理量,得出什么结论) A :保持电压不变时,研究电流随电阻的变化如何保持电压不变---来回调节滑动变阻器,保持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得出结论:保持电阻不变时,电流跟电压成正比。
B :保持电阻不变时,研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如何在一个电路中改变电压---调节滑动变阻器,改变电阻两端电压 得出结论:保持电压不变时,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总结上述两条结论可以得出:图象表示:注意:1、电流、电压、电阻的“同一性”R U I =串联并联 电流I=I 1=I 2 I=I 1+I 2 电压 U=U 1+U 2 U=U 1=U 2电阻R=R 1+R 212111R R R =+ 三者关系 I=U/R I=U/R电流与电压的分配关系1122U R U R = I=I 1=I 2 1221I R I R = U=U 1=U 2探究电路电阻概念定义: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符号:R ,单位:欧姆,符号Ω影响电阻的因素导体的长度 导体的横截面积 导体的材料 导体的温度变阻器原理: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线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种类滑动变阻器 电阻箱 在电路中作用:改变电流,改变电压欧姆定律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探究电流与电阻关系时,如何控制电阻上的电压不变 探究电流与电压关系时,如何改变电阻上的电压 内容: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I=U/R 注意:电阻不受电流和电压的影响 应用 伏安法测电阻 电阻的串并联 串联:R=R 1+R 2并联:12111R R R =+ 家庭 用电 家庭组成:进户线、地线、电能表、闸刀开关、熔断器、家用电器、插座等安全用电用测电笔辨别火线和零线触电事故:一定强度的电流流过人体所引起的伤害事故。
九年级上物理十五章知识点

九年级上物理十五章知识点电与磁的奇妙相互作用——九年级上物理十五章知识点物理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的是物质和能量的基本规律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九年级上物理的学习中,我们将重点关注电与磁的奇妙相互作用。
本文将介绍九年级上物理第十五章的知识点,带领大家进入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
一、电流与电阻电流是电荷在导体中传递的现象,是电荷的移动形式。
电流的强度由电荷数量和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的电荷量决定。
通过欧姆定律我们可以知道,电流与电压成正比,与电阻成反比。
电阻是导体抵抗电流流动的特性,导体材料与截面积和长度有关,能够产生电阻的主要原因是电荷和原子之间存在相互碰撞。
二、电能与电功率电能是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传递的能量,是我们生活中常用的一种能量形式。
电容贡献了存储电能的能力,单位为法拉(F)。
而电功率则是单位时间内传输的电能,与电流和电压成正比。
三、电路与电路图电路是电流在封闭回路中的路径,包括了电源、导线和负载。
电路图是一种用图形符号表示电路组成部分和连接关系的图示,方便我们进行电路设计和分析。
四、串联与并联在电路中,串联和并联是最基本的两种连接方式。
串联是将电路中的元件依次连接,这样电流在元件中的流动方向和电压的变化方向相同。
而并联则是将电路中的元件平行连接,这样电流在元件中的流动方向相同,但电压相等。
五、磁场与磁感线磁场是磁力的作用范围,是指物体所具有的磁力场。
磁感线可以用来描述磁力场的分布情况,它是从北极指向南极的连续曲线,越靠近磁铁则磁力越强。
六、磁场与电流按照右手螺旋定则的规则,电流会产生磁场。
电流与磁铁的相互作用是磁场与电流的基本定律。
磁场会使电流在导线周围形成一个圆圈形的磁场。
当电流改变时,磁场的方向也会发生变化。
七、电磁铁电磁铁是一种利用电流产生磁场的装置,它通常由一个铁心、线圈和电源组成。
当通电时,电磁铁会产生强磁场,当断电时则消失。
八、电动机与发电机电动机利用电流产生的磁场与外部磁场的相互作用来实现机械能转换,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上册第15章2科学探究:欧姆定律

知1-讲
(1)数学方法,观察发现:在电阻一定的情况下,电压增加
几倍,电流就增加几倍。但是每次电压与电流的比值不
变。数学上称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知1-讲
(2)图像法,利用数学上的“描点法”,在坐标图中画出电 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 观察发现:图线是一 条过原点的直线,由 此可知,电阻一定时, 电流与电压成正比。
电阻/Ω 5 10 15
知1-讲
电流/A 0.6 0.3 0.2
分析实验数据,归纳电流与电阻的关系:保持电压不变时,
电流跟电阻成反比。
知1-讲
深度思考 在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 成反比,这个结论正确吗?
思考结论 在电压一定时,导体的电阻与通过导体的电流成反比的结
论是错误的。 电阻只和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温度有关,和电
知3-讲
对于一个导体,只要知道电压、电流和电阻中的两个 量,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公式求出第三个量。 1. 公式运用的三种类型 (1)直接运用公式求流过导体的电流。 (2)运用变形式U=IR 求导体两端的电压。
(3)运用变形式R=UI 求导体的电阻。
2. 运用欧姆定律公式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知3-讲
(1) 注意三个量的同一性:即在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要
知1-练
(3)根据描绘出的I-U 图像可以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 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 __正__比___;其中图 线___①____表示的是R1 的I-U 图像。
知1-练
解析:因描绘出的I - U 图像都为过原点的直线,故 可以得出结论: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 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由图丁可知,电流相等时 ②对应的电压大,①对应的电阻小,故图丁中图线 ① 表示的是R1 的I - U 图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科版九上物理第十五章 探究电路
一 电阻和变阻器
1. 电阻
(1)定义:电阻是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大小的物理量,用字母R 表示。
(2)电阻的单位:欧姆,简称欧(Ω)。
规定:如果导体两端的电压是1V ,通过的电流是1A ,这段导体的电阻就是1Ω。
比较大的单位有千欧(Ωk )、兆欧(ΩM )。
1000k Ω1M Ω=,1000Ω1k Ω=。
(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和横截面积。
此外,导体的电阻还跟温度有关。
2. 变阻器
实验室常用的变阻器有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用电阻率较大的合金线(电阻线)制成(结合实物弄清它的构造)。
它的原理是靠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它的作用是可以用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它的表示符号是,它的结构示意图是。
(2)电阻箱:一种能够表示出阻值的变阻器。
二、欧姆定律
1. 欧姆定律
(1)内容: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2)公式:R
U I =
,式中的I 、U 、R 的单位分别为A 、V 、Ω。
2. 串联电路的特点 (1)n I I I I ==== 21
(2)n U U U U +++= 21
(3)n R R R R +++= 21
(4)n n R R U U 11=或R
R U U n n = 3. 并联电路的特点
(1)n I I I I +++= 21
(2)n U U U U ===21
(3)
n R R R R 111121+++= (4)11R R I I n n =或n
n R R I I = 三、 “伏安法”测电阻 实验原理:I
U R = 由此可知,如果分别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出电路中某一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就可以根据欧姆定律算出这个导体的电阻。
这种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定电阻的方法叫做伏安法。
通过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又使我们认识到滑动变阻器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滑动变阻器可以用来改变部分电路两端的电压。
四、电阻的串联和并联
1、电阻的串联:串联电路的总电阻等于各串联电阻之和。
n R R R R +++= 21
2、电阻的并联:并联电路的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
五、家庭用电
1、家庭电路的基本组成部分:进户线、电能表、闸刀开关、保险丝、用电器等组成。
2、进户线:火线和零线。
通常用试电笔来别火线和零线,使用试电笔时手必须接触笔尾的金属体,测试时,如果试电笔的氖管发光,那么试电笔笔尖接触的是火线。
3、电能表用来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
4、闸刀开关控制整个电路。
6、在家庭电路中,保险丝的作用是电流过大时熔化,切断电路。
7.三孔插座的一个孔接零线,另一个孔接火线,中间那个孔接地线。
有金属外壳的用电器一定要接地。
8、白炽灯的原理:电流的热效应。
9.家庭电路发生触电事故都是由于人体直接或间接跟火连通造成的。
10、触电方式有两种:① 单线触电,即是站在地上的人接触到火线;
② 双线触电,即站在绝缘体上的人的两部分(如左手和右手)同时分别接触火线和零线。
11、安全用电原则:不要接触低压带电体,不要靠近高压带电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