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案 实验报告_实验8 函数(1)(学号_姓名)

合集下载

函数的应用实验报告

函数的应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函数的概念及其应用。

2. 掌握函数的基本性质和运算。

3. 应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 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1. 函数的定义及性质2. 常见函数的图像和性质3. 函数的运算4. 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三、实验步骤1. 函数的定义及性质(1)首先,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定义:设A、B是两个非空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得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则称这种对应关系f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f:A→B。

(2)接着,我们探讨了函数的基本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3)最后,我们分析了函数的图像,了解函数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

2. 常见函数的图像和性质(1)我们学习了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三角函数等常见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2)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我们观察了函数的增减性、对称性、周期性等特征。

(3)我们掌握了如何根据函数图像分析函数性质的方法。

3. 函数的运算(1)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复合等基本运算。

(2)通过练习,我们熟练掌握了函数运算的技巧。

(3)我们了解了函数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1)我们学习了如何利用函数解决实际问题,如优化问题、增长率问题等。

(2)通过实例分析,我们掌握了函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

(3)我们提高了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1. 函数的定义及性质通过实验,我们掌握了函数的定义和基本性质,如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等。

同时,我们了解了函数图像与函数性质之间的关系。

2. 常见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通过绘制函数图像,我们直观地观察了函数的增减性、对称性、周期性等特征。

这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性质。

3. 函数的运算通过练习,我们熟练掌握了函数的加法、减法、乘法、除法、复合等基本运算。

函数实验报告总结

函数实验报告总结

函数实验报告总结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对不同类型的函数进行了研究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它们的特性和用途。

通过实验,我们深入探讨了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和对数函数等不同类型的函数。

我们学习了线性函数,它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具有恒定的斜率。

我们了解到线性函数的特点是通过两个点就可以确定一条直线,而且它的增长速度是恒定的。

在实际应用中,线性函数常常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简单关系,比如成本和产量之间的关系。

我们研究了二次函数,它的图像是一个抛物线。

二次函数的特点是有一个最高点或最低点,这取决于二次项系数的正负。

我们了解到二次函数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应用,比如抛物线运动、天文学中的行星轨道等。

接着,我们探讨了指数函数,它的图像是一个逐渐增长或逐渐减小的曲线。

指数函数的特点是底数不为1时,函数值随自变量的增加而迅速增长或迅速减小。

指数函数在经济学和生物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人口增长模型和利息计算等。

我们研究了对数函数,它是指数函数的反函数。

对数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它的特点是随着自变量的增加,函数值增长速度逐渐减慢。

对数函数在信息论和物理学中有重要的应用,比如信噪比计算和半衰期计算等。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对不同类型的函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更加熟练地掌握了函数的性质和用法。

我们将继续努力学习和实践,以便更好地运用函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和分析能力。

希望通过这次实验总结,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和帮助,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函数知识。

函数实验报告总结

函数实验报告总结

函数实验报告总结函数实验报告总结引言:函数是计算机编程中的重要概念,它能够将一组输入映射为输出,是程序设计中模块化和可重用性的基石。

为了更好地理解函数的概念和使用方法,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函数实验。

本文将对这些实验进行总结和归纳,探讨函数在实际编程中的应用。

实验一:函数的定义和调用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基本概念和语法。

通过定义一个简单的函数,我们了解了如何使用关键字“def”来定义函数,并通过调用函数来执行其中的代码块。

这个实验让我们明白了函数的封装性和可复用性,可以将一段代码封装成函数,供其他地方调用。

实验二:函数的参数传递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函数的参数传递方式。

通过定义带有参数的函数,我们了解了函数参数的不同类型,包括位置参数、关键字参数和默认参数。

我们还学习了如何在函数调用时传递参数,并探讨了参数传递的机制和注意事项。

这个实验让我们对函数的灵活性和可变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实验三:函数的返回值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函数的返回值。

通过定义带有返回值的函数,我们了解了如何使用关键字“return”来返回函数执行的结果。

我们还学习了函数返回值的类型和用途,包括返回单个值、返回多个值和返回空值。

这个实验让我们明白了函数的结果可以被其他代码使用,提高了代码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实验四:递归函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递归函数的概念和用法。

通过定义递归函数来解决问题,我们了解了递归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我们还学习了递归函数的优缺点,包括代码简洁但可能导致性能问题。

这个实验让我们对递归思想和算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提高了问题解决的能力。

实验五:高阶函数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学习了高阶函数的概念和用法。

通过定义接受函数作为参数或返回函数的函数,我们了解了高阶函数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我们还学习了匿名函数和函数式编程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使用内置函数和自定义函数来实现高级功能。

这个实验让我们对函数的扩展性和灵活性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数据结构实验8 查找与排序

数据结构实验8 查找与排序

注意事项:在磁盘上创建一个目录,专门用于存储数据结构实验的程序。

因为机房机器有还原卡,请同学们将文件夹建立在最后一个盘中,以学号为文件夹名。

实验八查找和排序一、实验目的掌握运用数据结构两种基本运算查找和排序,并能通过其能解决应用问题。

二、实验要求1.掌握本实验的算法。

2.上机将本算法实现。

三、实验内容为宿舍管理人员编写一个宿舍管理查询软件, 程序采用交互工作方式,其流程如下:建立数据文件,数据结构采用线性表,存储方式任选(建议用顺序存储结构),数据元素是结构类型(学号,姓名,性别,房号),元素的值可从键盘上输入,可以在程序中直接初始化。

数据文件按关键字(学号、姓名、房号)进行排序(排序方法任选一种),打印排序结果。

(注意字符串的比较应该用strcmp(str1,str2)函数)查询菜单: (查找方法任选一种)1. 按学号查询2. 按姓名查询3. 按房号查询打印任一查询结果(可以连续操作)。

参考:typedef struct {char sno[10];char sname[2];int sex; //以0表示女,1表示男int roomno;}ElemType;struct SqList{ElemType *elem;int length;};void init(SqList &L){L.elem=(ElemType *)malloc(MAXSIZE*sizeof(ElemType));L.length=0;}void printlist(SqList L){ int i;cout<<" sno name sex roomno\n";for(i=0;i<L.length;i++)cout<<setw(7)<<L.elem[i].sno<<setw(10)<<L.elem[i].sname<<setw(3)<<L.elem[i].sex<<setw(6) <<L.elem[i].roomno<<endl;}。

第四版C语言实验报告8函数(2)

第四版C语言实验报告8函数(2)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实验报告纸计算机科学与工程(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111班1 组C语言程序设计课学号201110214113 姓名廖兆伟实验日期2012-3-29 教师评定实验8函数(二)实验目的:1、进一步熟悉怎样利用函数实现指定的任务;2、熟悉函数的嵌套调用和递归调用的方法;3、熟悉全局变量和局部变量的概念和用法;实验内容(1)写一个函数,用“起泡法”对输入的10个字符按由小到大顺序排列。

①输入程序,进行编译和运行,分析结果。

输入程序如下:#include<stdio.h>#include<string.h>#define N 10char str[N];int main(){void sort(char[]);int i,flag;for(flag=1;flag==1;){printf("input string:\n");scanf("%s",&str);if(strlen(str)>N)printf("string too long,input again!");elseflag=0;}sort(str);printf("string sorted:\n");for(i=0;i<N;i++)printf("%c",str[i]);printf("\n");return 0;}void sort(char str[]){int i,j;char t;for(j=1;j<N;j++)for(i=0;(i<N-j)&&(str[i]!='\0');i++)if(str[i]>str[i+1]){t=str[i];str[i]=str[i+1];str[i+1]=t;}}运行结果如下:②将要排序的字符串改为5个,按由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函数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报告

函数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报告

函数实验内容及要求实验报告引言函数是计算机编程中非常重要的概念之一,它能够将一系列的指令封装成一个独立的模块,使得代码的复用和维护更加简单和高效。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和掌握函数的定义、调用和返回值等基本概念,以及函数的参数传递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我们的目标是:1. 理解函数的概念和作用;2. 掌握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3. 掌握函数的参数传递和返回值的使用;4. 能够设计并实现简单的函数。

实验方法本次实验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作用;2. 学习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3. 理解函数的参数传递和返回值的概念;4.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函数;5. 运行并测试实现的函数。

实验过程1. 理解函数的概念和作用函数是一段封装了一系列指令的代码块,它可以被其他代码通过调用的方式来执行。

函数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 提高代码的复用性:将一些常用的功能封装成函数,可以在多个地方进行调用,避免了重复编写相似的代码。

- 提高代码的可维护性:将复杂的逻辑拆分成多个函数,分工明确,易于理解和修改。

2. 学习函数的定义和调用方法函数的定义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 函数名:标识符,用于调用函数;- 参数列表:函数执行时需要接收的参数;- 返回值类型:函数执行完毕后返回的结果类型;- 函数体:包含了具体的代码实现。

函数的调用方法为直接使用函数名,后跟参数列表(如果有的话)。

3. 理解函数的参数传递和返回值的概念函数的参数传递可以通过值传递和引用传递两种方式进行。

值传递是指将参数的值复制一份传递给函数,而引用传递是指将参数的地址传递给函数。

函数可以通过返回值将计算结果返回给调用者。

返回值可以是单个值,也可以是一个列表或对象等复杂类型。

4. 设计并实现一个简单的函数我们将设计一个简单的函数,用于计算两个整数的和。

函数定义如下:pythondef add(a, b):return a + b5. 运行并测试实现的函数我们可以在程序中调用这个函数来计算两个整数的和。

实验8部分答案

实验8部分答案

SQL数据查询语句:1: (选择表中的若干列) 求全体学生的学号、姓名、性别和年龄。

2: (不选择重复行) 求选修了课程的学生学号。

3: (选择表中的所有列) 求全体学生的详细信息。

4: (使用表达式) 求全体学生的学号、姓名和出生年份。

5: (使用列的别名) 求学生的学号和出生年份,显示时使用别名“学号”和“出生年份”。

6: (比较大小条件) 求年龄大于19岁的学生的姓名和年龄。

7: (比较大小条件) 求注册B1班或注册B2班年龄大于18岁的学生的姓名、班级号和年龄。

8: (确定范围条件) 求年龄在19岁与22岁(含20岁和22岁)之间的学生的学号和年龄。

9: (确定范围条件) 求年龄不在19岁与22岁之间的学生的学号和年龄。

10:(确定集合条件) 求在下列各班的学生信息:注册B1班、注册B2班。

11:(确定集合条件) 求不是注册B1班、注册B2班的学生信息。

12:(匹配查询) 求姓名是以“李”打头的学生。

13:(匹配查询) 求姓名中含有“志”的学生。

14:(匹配查询) 求姓名长度至少是三个汉字且倒数第三个汉字必须是“马”的学生。

15:(匹配查询) 求选修课程JC001或JC003,成绩在80至90之间,学号为2007xxx的学生的学号、课程号和成绩。

16:(涉及空值查询) 求缺少学习成绩的学生的学号和课程号。

17:(控制行的显示顺序) 求选修JC003课程或JC004课程的学生的学号、课程号和分数。

18:(组函数) 求学生总人数。

19:(组函数) 求选修了课程的学生人数。

20:(组函数) 求注册B1班学生的平均年龄。

21:(组函数) 求选修了课程JC001的最高、最低与平均成绩以及课程的名称。

22:(分组查询) 求各门课程的平均成绩与总成绩。

23:(分组查询) 求各班级的人数和平均年龄。

24:(分组查询) 输入以下查询语句并执行,观察出现的其结果并分析其原因。

SELECT SNAME,SDEPT,COUNT(*)FROM STUDENT WHERE SDEPT=’CS’GROUP BY SDEPT;25:(分组查询) 分析以下语句为什么会出现错误。

函数实验报告

函数实验报告

函数实验报告函数实验报告引言:函数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一种特定的关系,将一个或多个输入值映射到一个输出值。

在数学和计算机科学中,函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问题的建模和解决。

本实验旨在通过实际案例和数据分析,探索函数的特性和应用。

一、函数的定义和特性1.1 函数的定义函数是一种映射关系,它将一个或多个输入值映射到一个唯一的输出值。

函数通常用符号表示,如f(x)、g(x)等。

1.2 函数的特性函数具有以下特性:- 唯一性:对于每一个输入值,函数只能有一个输出值。

- 定义域:函数的输入值的集合称为定义域,它决定了函数的有效输入范围。

- 值域:函数的输出值的集合称为值域,它决定了函数的有效输出范围。

- 可逆性:如果一个函数的每一个输出值都可以通过逆映射找到唯一的输入值,则该函数是可逆的。

二、函数的应用案例2.1 函数在物理学中的应用函数在物理学中有广泛的应用,例如描述运动的函数、描述力的函数等。

通过建立合适的函数模型,可以对物理系统进行分析和预测。

2.2 函数在经济学中的应用函数在经济学中也有重要的应用,例如成本函数、收益函数等。

通过对经济系统中的各种变量建立函数关系,可以进行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分析。

2.3 函数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用函数在计算机科学中是一种基本的概念,它被广泛应用于算法设计、软件开发等领域。

例如,计算机程序可以看作是由一系列函数构成的。

三、函数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3.1 实验设计本次实验设计了一个函数实验,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来验证函数的特性和应用。

实验对象是一组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数据。

3.2 数据收集在实验中,我们随机选择了100名学生,并测量了他们的身高和体重。

通过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建立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函数关系。

3.3 数据分析通过对身高和体重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身高和体重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身高增加时,体重也会增加。

- 身高和体重之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用线性函数来描述,即体重 = a * 身高 + b。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报告_实验8 函数(1)(学号_姓名)一、实验目的:1、理解函数的功能2、熟练掌握函数的定义、声明和调用方法;二、实验内容1、(基础题)根据海伦公式由三角形的三边长度a、b、c可以计算三角形面积,公式为:,其中:。

请根据下列要求编写程序:(1)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由函数triangle_area实现,函数原型为:double triangle_area(double a, double b, double c);当输入的a、b、c 值不能构成三角形时,返回0.0;(提示:构成三角形的三边条件: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主函数的功能是输入三角形的三条边长,再调用triangle_area()得到面积,最后输出结果;(3)主函数在前,triangel_area()在后面定义。

程序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math.h>int main(){double triangle_area(double a,double b, double c);//函数声明double x, y, z,area;printf("请输入三角形的三边长度: ");scanf("%lf%lf%lf",&x,&y,&z);area=triangle_area(x,y,z);printf("三角形的面积=%.4lf\n\n",area);return 0;}double triangle_area(double a,double b, double c)//函数定义{if ((a+b<=c)||(a+c<=b)||(b+c<=a))//不能构成三角形return 0.0;double s,p;p=(a+b+c)/2.0;s=sqrt(p*(p-a)*(p-b)*(p-c));return s;}2、(基础题)定义一个求最大公约数函数int gcd(int x, int y),在主函数输入两个整数,然后调用gcd()输出这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提示: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约数的原理:先比较两个数的大小:(1)用较大数去除较小数,得到一个余数;(2)如果余数为0,则除数(较小数)就是最大公约数,结束运算;(3)如果余数不为0,则计算除数(较小数)和余数的最大公约数即可(舍去被除数)。

转向执行(1)。

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图所示:程序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t main(){int m,n,t;int gcd(int x, int y); //声明printf("请输入2个正整数:");scanf("%d%d",&m,&n);while(m<0||n<0){printf("不能是负数,请重新输入2个正整数:");scanf("%d%d",&m,&n);}if(m<n){t=m;m=n;n=t;}printf("%d和%d的最大公约数为:%d\n",m,n,gcd(m,n));system("pause");return 0;}int gcd(int x, int y)//定义{int r;r=x%y;while(r!=0){x=y;y=r;r=x%y;}//余数为0,除数y即是最大公约数return y;}3、(基础题)定义一个将十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的函数void dec_to_hex(int n),该函数的功能是将参数中的十进制数以十六进制方式输出(编程思路参考第6讲课件例子)。

在主函数输入一个十进制整数,然后调用dec2hex()输出对应的十六进制数。

程序运行结果图如下:请根据题意及注释,填充程序所缺代码:(1):void dec_to_hex (int n)(2):dec_to_hex (n)(3):num[i++]=rem;(4):num[i++]=rem+55;程序代码:#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t main(){int n,rem;void dec_to_hex (int n); // dec_to_hex函数的声明printf("Enter n: ");scanf("%d",&n);printf("\n十进制数:%d 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是:",n);dec_to_hex (n); // dec_to_hex函数的调用printf("\n");system("PAUSE");return 0;}void dec_to_hex (int n){char num[20];int rem,i=0;do{rem=n%16; //存放余数n=n/16;if (rem<10)num[i++]=rem; //10以内的数字转换成对应的字符存放在字符数组num[]中elsenum[i++]=rem+55; //10以上的数字转换成对应的字符存放在字符数组num[]中}while(n>0);for(i=i-1;i>=0;i--)printf("%c",num[i]);printf("\n");}4、(提高题)编写程序,当用户从键盘输入公元年、月、日三个整数值( 年份的范围为2001--2099),能够计算该日期是这一年份的第几天,例如:当输入的数据有错误时,也能输出提示信息,并结束程序,例如:(提示:本程序主要考查多个函数的相互调用,除主函数外,可以定义如下三个函数:int is_leap_year(int year) //判断是否为闰年,如果是返回1,否则返回0 int check_pass(int year, int month, int day) //检查输入的数据是否有错误,通过返回1,否则返回0int count_days(int year,int month, int day) //统计该日期是当年中的第几天,先累加之前各月份天数(区分闰年与平年),再加上本月份的day)提示:闰年2月份是29天,非闰年2月份是28天。

请根据题意及注释,填充程序所缺代码:(1):int check_pass(int year, int month, int day) ;(2):int count_days(int year,int month, int day) ;(3):int is_leap_year(int year);(4):check_pass(year,month, day)(5):if(((year%4==0)&&(year%100!=0))||(year%400==0))return 1;elsereturn 0;(6):int monthday[13]={0,31,28,31,30,31,30,31,31,30,31,30,31};int leapmonthday[13]={0,31,29,31,30,31,30,31,31,30,31,30,31};int day_count=0;int i;if(is_leap_year(year))//(6)完成代码,不止一行for(i=0;i<month;i++)day_count+=leapmonthday[i];elsefor(i=0;i<month;i++)day_count+=monthday[i];day_count+=day;return day_count;程序代码1:#include <stdio.h>#include <stdlib.h>int main(){int is_leap_year(int year);//3个函数的声明int check_pass(int year, int month, int day);int count_days(int year,int month, int day);int year,month,day,days;label: printf("请输入年份:(2001--2099)");scanf("%d%d%d",&year,&month,&day);if(check_pass(year,month,day)) //判断输入的日期是否有误days=count_days(year,month,day);else{printf("输入的天数有误,程序结束!\n");goto label;}printf("%d-%d-%d是当年的第%d天",year,month,day,days);while(1);return 0;}//判断是否为闰年,如果是返回1,否则返回0int is_leap_year(int year){if(((year%4==0)&&(year%100!=0))||(year%400==0))return 1;elsereturn 0;}//检查输入的数据是否有错误,通过返回1,否则返回0int check_pass(int year, int month, int day){if(month==2){if((!is_leap_year(year))&&(day==29))return 0;}else return 1;}//统计该日期是当年中的第几天,先累加之前各月份天数(区分闰年与平年),再加上本月份的dayint count_days(int year,int month, int day){int monthday[13]={0,31,28,31,30,31,30,31,31,30,31,30,31};int leapmonthday[13]={0,31,29,31,30,31,30,31,31,30,31,30,31};int day_count=0;int i;if(is_leap_year(year))//(6)完成代码,不止一行for(i=0;i<month;i++)day_count+=leapmonthday[i];elsefor(i=0;i<month;i++)day_count+=monthday[i];day_count+=day;return day_count;}或者2:#include <stdio.h>int days1[]={0,31,28,31,30,31,30,31,31,30,31,30,31};//平年各月份天数,下标从1开始int days2[]={0,31,29,31,30,31,30,31,31,30,31,30,31};//闰年各月份天数,下标从1开始int main(){int check_pass(int year, int month, int day);//函数声明int count_days(int year,int month, int day);//函数声明int year, month, day;printf("请输入年(2001-2099)、月、日:");scanf("%d%d%d",&year,&month,&day);if (!check_pass(year,month, day))return 1;printf("%d-%d-%d 是当年的第%d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