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少年儿童打好生命底色
努力是生命的底色作文400字记叙文

努力是生命的底色作文400字记叙文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日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
”这是出自《论语》的一篇脍炙人口的佳句。
“绘事后素”放在人生上理解,努力就是打好生命的底色,会使一个人的未来有好的发展。
儿过的我酰爱读书。
当我打一书,就如回发现了一不老造泉,一缕春日晨光:刹那永恒,物我两忘。
细读古典的《诗经》,那早罗棋布的村庄,那岸边丛丛的蒹葭,引我进入了一个静谧安详的世界;那孟子的道遥云游,曹操的老骥之志,诸葛亮的锦囊妙计,把我包裹在汉语花冠的荫护下。
长大些后,我便开始关注世界史。
从我家到小学,需通过条溢满花香的楼花大道。
轻风拂,落英缤纷,夕阳下的花影漫天飞舞。
我手捧本《欧洲文艺复兴》,或是本《古岁号帝国》,亦或是《伊丽莎白女王的一生》《希腊神话》,慢步回家。
由那然着热情的兴趣催生出的文化种子,在年少的心中悄悄发芽。
在初一的那年暑假,我和好友参加英国的游学活动。
在游学期间会有两周的英语语言课程,分高级班、提高班和基础班,而我被分配到了提高班。
那是抵达伦敦的第一天,我们止要去参观大英博物馆。
行走在伦敦的街道上,微风拂面,一阵令人心醉的惬意透过面烦浸入心脾。
面带笑容的外国导师在谈及英国历史、人文异事、艺术科技等话题时,我竟能在同伴惊诧和艳羡的日光下用流利的英文与她们对话。
到了大英博物馆,在同伴们对文物的赞叹声中,我向她们介绍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二此,《亡灵书》,罗寒塔石碑,导师和领队那赞许的目光在我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我也因此得以进入高级班学习,我在心里别提有多骄傲了!在那个班里,大多都是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每口我们都用英语对话,谈论艺术、谈论历史、谈论生活,有时老师也会加入我们的话题,表达她本人的一些见解和看法,在那间布置雅致的教室里,常常有我们激烈讨论的声音。
国外课堂的氛围是积极活跃、轻松自在的,有时老师会带我们到校园各处寻找一种植物,有时老师会和我们坐在地上围成一个圈做游戏,我拥有了更高的交流平台和更好的导师,使我受益匪浅,我的英语也突飞猛进。
为生命增添底色做时代有为青年作文初三

为生命增添底色做时代有为青年作文初三哎呀妈呀,初三了,这日子过得可真快呀!咱也得想想咋为生命增添点底色,做个有为青年不是?就说前段时间吧,学校组织了一场志愿者活动。
去养老院看望那些爷爷奶奶们。
一开始,我还不太想去呢,觉得挺无聊的。
但后来一想,嘿,说不定还挺有意思呢。
到了养老院,那场面可热闹了。
爷爷奶奶们看到我们来了,都特别高兴。
我们呢,也赶紧忙活起来。
有的同学帮忙打扫卫生,有的同学给爷爷奶奶们表演节目。
我呢,就陪着一位老奶奶聊天。
这位老奶奶可有意思了。
她跟我讲她年轻时候的故事,说她以前是个老师呢。
“那时候啊,条件可艰苦了,但是看着孩子们学到知识,心里就特别开心。
”老奶奶脸上洋溢着笑容。
我听着老奶奶的故事,心里暗暗佩服。
聊了一会儿,我发现老奶奶的头发有点乱了。
我就说:“奶奶,我帮您梳梳头发吧。
”老奶奶开心地点点头。
我找来一把梳子,轻轻地帮老奶奶梳着头发。
老奶奶的头发虽然已经花白了,但还是很柔软。
我一边梳着头发,一边和老奶奶聊天。
“奶奶,您年轻的时候一定很漂亮吧。
”老奶奶笑了:“哈哈,那时候还可以啦。
”梳完头发,我又给老奶奶唱了一首歌。
虽然我唱歌不是很好听,但是老奶奶还是很开心,一个劲儿地鼓掌。
看着老奶奶的笑容,我心里也暖暖的。
这次志愿者活动,让我感触很深。
我觉得,我们虽然还是学生,但是也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为别人带去快乐,也为自己的生命增添了一抹亮丽的底色。
咱初三了,可不能再整天混日子了。
得有点追求,做个有为青年。
就像这次去养老院,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是却让我明白了很多道理。
以后啊,我还要多参加这样的活动,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富多彩。
嘿,咱就这么干,为生命增添底色,做时代有为青年!。
打造生命亮丽的底色.

打造生命亮丽的底色,构建美好的精神家园―――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及其指导浙江省诸暨市王家井中学阮招银笔者看到这样一则材料:为了解当前中学生在学习任务日益加重的情况下的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有专人对部分同学进行了调查,得到了以下结果。
在被调查的同学中,60%的同学在课余时间的阅读都以在校主课的参考书为主,20%的同学经常阅读文学作品,15%的同学喜欢阅读体育,娱乐方面的读物,仅有5%的同学有广泛阅读各方面课外读物的习惯;进行课外阅读的同学,有80%之多只对社会流行的浅显读物和通俗读物感兴趣,而对经典,名著、哲学著作有所了解的同学不到20%;调查数据还显示,%的同学在进行课外阅读时很少选择,毫无目的,盲目随意,好读物也不重复阅读,因而,看过之后收获不大。
从材料调查结果可以看出,现在中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不高:阅读面过窄,阅读不加选择,对名著的阅读不够重视,这样直接导致他们的精神缺钙。
在2004年10月28日的这期《中国教育报》上,吴平安撰写的《中学生的精神缺钙》一文中就指出:快感阅读首先造成的是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对社会矛盾的视而不见。
当眼中只有明星的绯闻艳事而没有工人的辛酸和辍学儿童的眼泪,当耳边只有流行歌曲的靡靡之音而没有灾难号哭与环境的呻吟时,一代人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便集体逃亡了。
在笑嘻嘻、甜腻腻、乐滋滋的阅读中,他们的心灵得不到磨砺,心理承受力明显降低,心灵变得异常脆弱,委靡和疲惫。
而国家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的开放的视野。
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心的能力。
这就说明现代学校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人的素养和能力的培养。
这个要求与学生的上述现状之间无疑有着较大的差距。
如何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呢?笔者对这个问题予以了关注。
钱理群先生认为:要给学生美好的光明的东西,使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美进而感受体验人的精神的美,追求美好的理想,追求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宇宙的和谐,在生命的起始阶,赋予他们的生命以最基本的底色。
《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读后感-----让爱洒满儿童的心田

《给生命涂上爱的底色》读后感-----让爱洒满儿童的心田近来工作闲暇之余我拜读了当代教育家李烈校长的著作---《让生命涂上爱的底色》,一翻开这本书,我就爱不释手。
李烈是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兼党总支书记,尽管她获得很多荣誉,但是书中诠释的教育教学方法、经验和感想仍能让我感受到她朴素的、踏实的、热忱的教育之心,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和蔼可亲的老教师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娓娓道来,让我如春风拂面,如沐浴阳光,吸收着营养,心灵得到涤荡。
李烈校长有一个理念我非常赞同: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也才是做教师的根本意义所在,而这其中有一个关键的决窍,就是一个字---爱。
的确,只要能以自己的爱心赢得学生对你的爱,亲其师而信其道,学生就会对你组织的学习感兴趣。
在我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当学生喜欢这位老师,他就自然而然喜欢这位老师所教授的课程,从而对这门课程产生极大的兴趣,能够自觉认真地学习这门课程,获得满足感;而当老师意识到这位学生对自己所教授的课程付出努力并积极配合自己的教学活动时,他就会受到很大的鼓舞,更加勤恳细致,并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工作当中。
这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学生和教师只有达到一个相对和谐的状态,双方才能共同进步,获得成长。
所以,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将会对学生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那么,要想使学生能够成为一个拥有健全人格的优秀的人,必须要以爱做铺垫。
一个充满爱心的孩子,他的生活必定是充实和快乐的。
一位满怀爱心的教师,他的教育必定能使学生感到温暖和鼓舞。
教师要把爱洒满学生的心田,就要用自己的爱心鼓励、引导孩子的学习。
我们总是说,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可是,在真正面对千差万别的孩子的时候,我们很难做到这一点。
我们总是习惯性地偏爱成绩好的乖孩子,而疏远调皮捣蛋的“坏孩子”。
但是,我们忽视了一点:成绩好的孩子并不缺爱,而所谓的“差生”、“后进生”才真正需要我们的关怀。
在我教的班中,有一个孩子,上课爱乱动,总是跑神,回答问题不着边际,站队做操时候也总是拖拖拉拉,不守纪律,他并不受到老师们的青睐。
为生命打上爱国的底色作文

为生命打上爱国的底色作文《为生命打上爱国的底色》嘿,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想过,爱国到底是啥?对我来说,爱国就像是给我们的生命涂上了一层最鲜亮、最耀眼的底色!记得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去参观博物馆。
那里面陈列着好多好多古老又珍贵的东西。
我看着那些带着岁月痕迹的文物,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乱蹦。
我忍不住拉着旁边的小伙伴说:“你看,这些东西不都是咱们国家的宝贝嘛,它们见证了咱们国家的过去,多了不起啊!”小伙伴也使劲点头,眼睛瞪得大大的。
爱国,不就像我们呼吸的空气一样重要吗?没有它,我们的生命能精彩吗?就好像一棵大树,如果没有深深扎在祖国大地的根,能长得枝繁叶茂吗?再想想那些在赛场上拼搏的运动员们,他们挥洒着汗水,为了让国旗在领奖台上高高升起。
每次看到那一幕,我的心都激动得快要跳出来啦!这难道不是爱国的表现吗?他们用自己的努力,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这不就像是给我们的生命底色又增添了一抹绚丽的色彩吗?还有那些科学家们,他们日夜不停地钻研,就是为了让我们国家更强大,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
他们难道不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爱吗?这就好比是在给我们的生命底色铺上一层坚实的基石,让我们站得更稳,走得更远!我们的老师也常常给我们讲爱国的故事。
他们说,爱国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实实在在地去做。
就像我们努力学习,做好每一次作业,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这都是爱国的小举动。
我有时候会想,要是每个人都不爱国,那我们的国家会变成什么样?肯定会像一艘没有方向的船,在大海里漂泊,多可怕呀!所以呀,同学们,咱们都得行动起来,为生命打上爱国的底色。
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好好学习,尊敬师长,爱护环境。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这底色越来越鲜艳,越来越美丽!爱国,就是我们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让我们紧紧抓住它,永远不放手!。
《生命底色》观后感

《生命底色》观后感《生命底色》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以真实的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年轻姑娘尚玉来到大凉山月亮湾中学担任教师,通过教育改变了彝族学生的命运的感人故事。
影片深刻地反映了中国西部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和青少年成长的艰辛,让人们深思教育的重要性和教师的使命感。
尚玉作为一个年轻的乡村教师,饱含热情地投入到了教育事业中。
她不仅教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她以自己的行动和言语影响着学生,让他们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感受到教育的力量。
这种教育方式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对学生人生的指引和引导。
影片中的彝族学生海来古铁和曲木达且,身处贫困,但他们有着对知识和未来的渴望,他们的努力和刻苦不仅让人感到钦佩,更是让人感到惋惜。
他们的命运被束缚在贫困和落后的环境中,没有机会去接触更广阔的世界。
而教师尚玉的出现,为他们打开了一扇通往未来的大门,让他们明白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让他们看到了希望和未来。
影片中的爱情故事也是震撼人心。
尚玉和山区医生阿加的爱情,是一种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许。
两人在大凉山的青山绿水中相知相爱,然而生活并不如意,各种困难和挑战接踵而至。
尚玉和阿加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爱情的坚韧和生命的可贵。
他们的爱情不仅是甜蜜的,更是一种责任和担当。
影片中的几位演员的表演都十分出色,尤其是女主角尚玉的扮演者,将尚玉这个角色诠释得淋漓尽致,让人们深入地感受到她内心的善良和坚韧。
总的来说,《生命底色》是一部感人至深的电影,它让我们看到了教育的力量和爱情的伟大。
它告诉我们,教育改变命运,爱情让生命更加美好。
希望这样的电影能够更多地上映,让更多的人看到贫困地区的教育现状和人们的生活。
让我们共同努力,为教育事业和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生命增添底色做新时代有为青年主题作文

为生命增添底色做新时代有为青年主题作文哎,说起为生命增添底色,嘿,那可真是件大事啊!咱们新时代的青年,就像是春天的嫩芽,充满活力,就应该给生活来点彩,来点节奏。
哟,想想看,每天早上起来,哎呀,先来一杯香浓的咖啡,让头脑清醒一下。
嘿嘿,这可是我给自己加的一道仪式感,给日常生活加点甜。
咦,上班路上,唉呦,路边的花儿开得正艳,哎呀,忍不住停下脚步,拍几张照片。
这像是给忙碌的生活放个小假,让心情也轻松一下。
嘿,工作了,唉,任务繁多,但咱们就得像打怪升级一样,一个一个克服。
哎呀,过程中的小挫折,其实就是给生命增添深度的好机会哦。
哟,下班后,不是吃货就是文青,哎呀,要么去尝遍美食,要么去图书馆坐坐。
这不仅仅是味蕾和心灵的享受,更是给生活织上一抹亮色。
嗨,周末了,得出去走走瞧瞧。
唉,登高望远,或者水边漫步,这可是给生活加冕的时刻。
咦,你会发现,世界原来这么丰富多彩。
咱们作为新时代的有为青年,得把每一步都走得有条不紊,哟,走得有声有色。
给生命增添底色,其实就是用心去感受每一天,每一刻,给生活加点料,加点情调。
唉,你看,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吗?这不就是我们努力的生活态度吗?嘿,让生活充满色彩,让每一天都亮晶晶的!咱们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把生活过成一本好书,一幅好画。
生命的底色作文800字

生命的底色作文800字生命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其珍贵的,它只有一次。
下面是给大家带来的生命的底色作文800字,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生命的底色作文800字1之于树木,底色决定它是否能成为栋梁之材;之于画卷,底色决定它是否显得和谐美观;之于人生,好的底色决定往后是否有更好的发展:好的生命底色,会使未来有好的发展。
为生命打上刻苦专注的底色,在追梦路上才会行稳致远,而后实现目标。
齐白石的篆刻与他的绘画、书法并称三绝,他做学徒的时候从南泉挑回一担石头,日以继夜地刻个不停,刻了磨,磨了再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直到一担石头全部磨成了石浆。
他的篆刻艺术终于在长期的磨练中不断提高,最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他的篆刻技艺与他的画、诗一样为世人称道。
齐白石为自己生命打下的,则是顽石冷灰色般的坚毅,这份坚毅是他一步步走向艺术的巅峰。
无独有偶,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在会嵇山有一墨池,是他幼时师从卫夫人习书法时,每每练完字便在池塘中洗笔,久而久之池塘被染成了墨色。
不仅如此,王羲之还观察鹅的动作形态以领悟书法理论。
他曾为观察鹅游泳划水的姿态,为鹅的主人抄下一部《黄庭经》来交换,即是书成换白鹅的佳话。
为了研究书法能至如此境界,又有什么是做不到的呢?在王羲之名扬天下后,他的墨池和他刻苦认真一同流传至今,跨越古今再回首,惊觉王羲之为自己的生命打下墨池样的黑色——刻苦,正是他成为一代书圣的关键。
为生命打上坚韧不服输的底色,在追梦路上才会行稳致远,而后实现目标。
年近古稀的夏伯渝,以自己生命中的坚韧不拔,站在珠峰之巅,接受世界喝彩。
在成功与荣誉背后,是夏伯渝年轻时多次登珠峰的经历,屡战屡败,屡败屡战,即使是在暴风雪中失去了双腿,他也从不服输,甚至踩着假肢练习攀岩。
几十年的登山经历中,夏伯渝为自己的生命打上了坚韧不服输的底色,最终征服了珠峰,实现了多年的目标。
不仅如此,夏伯渝这种的坚韧精神也被世人铭记在了心中。
在漫漫人生旅途中,我们致力于在人生画卷上留下浓墨重彩的辉煌笔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为少年儿童打好生命底色
作者:陈文静
来源:《湖南教育·A版》2017年第06期
近日,团中央、教育部、全国少工委联合印发了《少先队改革方案》,对新时期的少先队工作提出了崭新的课题,对未来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更严的标准,也标志着少先队改革全面启动。
这次《少先队改革方案》将对当前的少先队工作带来哪些变化?一线少先队辅导员如何在《少先队改革方案》的引领下,把立德树人的核心精神落实到少先队建设与改革之中?为此,记者专访了湖南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谢凌云。
记者:您从事少先队工作20年,也曾经是湖南省“十佳”少先队辅导员,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谢凌云: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起,我就与星星火炬、红领巾结下了不解之缘。
20年前,
我担任了娄底市第一小学的大队辅导员,一干就是6年。
之后担任德育副校长,分管少先队工作,后来又辗转多所学校任职,不管身份如何变化,少先队工作始终是我最关注、最重视的一项工作。
现在,我虽然担任的是娄底市第六小学校长一职,但学校的少先队活动我都坚持指导、参加,和孩子们在一起,我感到格外年轻,格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