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隔水煤柱留设设计方案

合集下载

防隔水煤柱留设设计方案

防隔水煤柱留设设计方案

防隔水煤柱留设设计方案 Prepared on 24 November 2020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防隔水煤柱留设设计方案仁禾煤矿地测科2015年4月5日防隔水煤柱留设设计方案一、矿井概况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矿为“三证一照”齐全的生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a,为瓦斯矿井(M04在+1110M水平以上无突出危险性)。

井田面积,开采煤层11层(M04、M05、M7、M8、M10、M14、M23、M24、M25、M28、M29),平硐、暗斜井开拓,并列式通风。

矿井划分为上、下煤组进行开采,上煤组为4、5、7、8、10、14号煤层,下煤组为23、24、25、28、29号煤层。

先采上煤组,后采下煤组。

上、下煤组之间采用石门联络,各煤层之间采用正、反石门联络,联合布置,分煤层开采。

上煤组划分为一个水平,两个采区进行开采。

水平标高+1099m。

+1099m标高以上为一采区,+1099m标高以下为二采区;下煤组划分为两个水平,三个采区进行开采。

水平标高+1099m、+883m。

下煤组+1099m标高以上为三采区,+1099-+883m标高为四采区,+883m标高以下为五采区;采区分界线以水平标高为界;开采顺序为先采上煤组,后采下煤组;上煤组先采一采区,后采二采区,区段下行式开采。

同一区段内先采4号煤层,后采5、7、8、10、14号煤层。

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矿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型。

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型。

根据2011年~2013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矿为瓦斯矿井。

矿区无冲击地压现象。

本矿属地温正常型矿井。

目前,矿井在设计的一采区进行采掘作业(煤层编号:M04),采掘标高均以+1110m以上。

二、设计依据1、《矿井设计规范》2、《煤矿地质规程》、《煤矿测量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

3、《煤矿安全规程》。

4、《仁禾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5、《仁禾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及矿井实际情况。

防水煤柱留设设计

防水煤柱留设设计

贵州赤天化能源有限责任公司桐梓县花秋镇花秋二矿防隔水煤(岩)柱留设设计编制单位:地测部编制日期:2018年11月8日会审表桐梓县花秋二矿防隔水煤(岩)柱留设设计为进一步加强矿井防隔水煤(岩)柱的管理,夯实矿井安全生产,使各项规程、安全防隔水煤(岩)柱的措施既有现场施工、作业针对性,又具有科学实用、可操作及规范延续性,使其更好地指导作业现场,更好地服务于矿井安全生产,特制定防隔水煤(岩)柱设计,望各相关单位严格遵照执行:一、防隔水煤(岩)柱的确定在受水害威胁的地方,预留一定宽度和高度的煤层不采,使工作面和水体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地下水或其它水源溃入工作面,所留的煤(岩)柱就叫防水煤(岩)柱。

㈠防水煤(岩)柱的种类根据防水煤(岩)柱所处的位置,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

根据该矿井的实际情况,需留设以下防水煤(岩)柱:1、断层防水煤(岩)柱在导水或含水断层两侧,为防止断层水溃入井下而留设的煤柱;当断层使煤层与强含水层接触或接近时,为防止含水层溃入井下而留设的煤柱。

2、导水钻孔防水煤柱勘探阶段施工的钻孔,往往能贯穿若干含水层,若封孔质量不好,则人为地沟通了本来没有水力联系的含水层,使煤层开采的充水条件复杂化,为防止上覆含水层中的水溃入井下而留设的煤柱称为钻孔防水煤柱。

3、相邻水平或采区边界防水煤(岩)柱。

相邻水平或采区边界防水煤(岩)柱主要是防止相邻水平、采区的积水进入本区而留设的保护煤柱。

4、矿井边界煤(岩)柱。

矿井边界防水煤(岩)柱主要是防止相邻矿井的积水进入本矿井而留设的保护煤柱。

5、老窑积水区防水煤(岩)柱。

老窑积水区防水煤(岩)柱主要是防止老窑、采空区的积水进入本区而留设的保护煤柱。

㈡防水煤(岩)柱的留设1、断层防水煤(岩)柱的留设断层破坏了岩层的完整性,常常成为含水层间的联系通道。

断层的某一区段是否导水,导水性强弱等情况取决于两侧岩层的接触关系、含水层的水压以及采矿活动对断层的重复破坏作用。

因此,在没有掌握断层各区段的导水性时,应把整个断层作为导水断层对待。

防隔水煤柱留设规定

防隔水煤柱留设规定

防隔水煤柱留设规定隔水煤柱是煤矿安全生产中的紧要设施,用于减小采空区域的面积,支撑地层,稳定采空区域,并防止地面塌陷。

隔水煤柱的留设规定是指在隔水煤柱的设计、选择、布设、稳定、监测等方面的一系列规定和引导。

本文将防隔水煤柱留设规定划分为设计规定、工程实施规定、监测规定、维护保养规定四个方面进行详述。

一、设计规定1.煤柱尺寸的设计。

煤柱所需的规模和尺寸应当认真计算和掌控,应依据煤柱所处地层的性质、煤层赋存规律,还应依据煤柱所处地质地貌、开采方式等因素定量确定其大小。

同时应当依据不同地质条件、地质地貌、开采方式,进行煤柱的强度设计和稳定评估。

2.煤柱材料的选择。

煤柱材料的选择应依据地质条件、地质地貌、开采方式、煤层类型等多种因素合理选择。

应当选择凭借良好机械性能的天然岩石,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刚性和完美的稳定性。

选用材料应具有良好的耐水性和耐腐蚀性,能够在地下水和酸性环境中长期稳定,避开败坏。

3.煤柱留设密度与间距的掌控。

煤柱应依据煤层稳定性和煤柱的载荷特性,尽可能实现最大限度的留设密度,缩短煤柱间距,防止采空区域开裂、变形,从而使煤柱稳定。

但是,当煤矿埋深较大或其特定地质条件不同时,煤柱的留设密度需相应减小,以确保煤矿的稳定性。

二、工程实施规定1.煤柱安装的工艺。

安装煤柱应尽可能削减对地下扰动和对原生地层的破坏,在遵守安全规定和环保要求的情况下,应运用多种安装工艺,如吊装、支架、顶板修筑等。

在安装煤柱的工艺过程中,应注意防止煤柱的损坏和质量问题。

2.施工现场应急预案。

在煤柱的施工过程中,可能会显现多种突发情况,这些情况有可能会对施工安全和质量造成影响,因此,必需订立完善的应急预案,在紧急情况下实行措施紧急处理事态,保障煤矿的生产安全。

三、监测规定1.煤柱稳定性监测。

在煤柱留设后,应用科学技术对其进行稳定性监测,如使用应变测量装置、应力计、震动计等工具对煤柱进行长期监测和数据记录,依据实际情况适时调整煤柱的设计和留设标准。

防隔水煤柱设计

防隔水煤柱设计

陈兴远煤矿防隔水煤柱设计一、矿井概况1.基本概况矿井建于1958年,1978年改造规模为年产9万t/a,“十五”期间,该矿井被列为新疆煤炭工业“十五”结构调整规划保留矿井。

现矿井已完成60万t/a 规模技术改造,2010年自治区煤炭工作管理局年核定生产能力60万t/a。

该矿井目前运输水平为+432m水平,回风水平为+560m水平。

开采上限为+777m,开采下限为+432m。

矿井共划分两个采区,45号煤层为一个采区,42-43号煤层为一个采区。

在42-43号煤与45号煤层中间布置一条轨道上山,两采区共用一条轨道上山。

分别在42-43号煤层顶板岩层及45号煤层底板岩层布置回风上山。

分别在42-43号煤层和45号煤层中布置采区煤仓,用于采区煤炭运输。

开拓方式为立井开拓,采用立井上山中央两翼分段开采布局,水平分段综采放顶煤采煤方法。

一采一备两掘。

2、交通位置新疆乌鲁木齐市米东区陈兴远煤矿位于乌鲁木齐市米东区,西北距米泉市13km,西距乌鲁木齐市34km,行政区划属乌鲁木齐市管辖。

井田中心地理坐标:东经87°44′36.5″,北纬43°54′10.5″。

井田内有沥青公路与乌奇公路相通,井田以西2km有通往乌鲁木齐火车西站至铁厂沟露天矿和石化总厂的铁路专线,交通十分便利。

3、井田地层及构造井田内主要出露地层为侏罗系下统三工河组一部分,中统西山窑组一部分及第四系,现由老至新简述如下:3.1下侏罗统三工河组(J1s)出露于井田南部,岩性以灰绿、灰黄色泥质、钙质中砂岩、粗砂岩为主,夹灰色泥岩、粉砂岩,井田内控制约300米,与下伏八道湾组地层整合接触。

3.2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主要出露于井田北部,为主要含煤地层,岩性一般由灰色、深灰色细砂岩、粉砂岩组成,含泥岩、炭质泥岩及煤层,含2-46号煤层。

本井田内只出露42-43煤、45号煤一般厚约400米,含化石:Eqnisetites ferganensisC.tatangensis Pseudocardinia Ovalis等。

宏发煤矿防隔水煤(岩)柱留设专项设计

宏发煤矿防隔水煤(岩)柱留设专项设计

钟山区大河镇宏发煤矿防隔水煤(岩)柱留设专项设计钟山区大河镇宏发煤矿二O一四年十月贵州正华矿业有限公司钟山区大河镇宏发煤矿防隔水煤(岩)柱专项设计编制:审核:总工程师:钟山区大河镇宏发煤矿二O一四年十月总工程师审查意见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区位置及交通宏发煤矿位于六盘水市北侧,属六盘水市钟山区大河镇管辖。

有汪水公路从矿区外南侧约150m处经过,距裕民火车站4公里。

设计生产能力15万t/a,为“六证”齐全的生产矿井。

矿井采用斜井开拓,通风方式为中央并列式,通风方法为机械抽出式。

见交通位置图1-1。

图1-1 交通位置图二、矿区范围根据贵州省国土资源厅颁发的矿许可证(证号:C5200002014041120133864),该矿地理坐标为:东经104°49′28″~104°49′45″;北纬26°40′07″~26°42′32″。

矿区形状呈不规则五边形,矿区面积0.2809平方公里。

采矿权范围由5个拐点坐标圈定。

表1-1 宏发煤矿矿区范围坐标表(西安80坐标)三、地貌特征矿区地形呈近东西走向排列,矿区属侵蚀-剥蚀地貌,其地貌景观受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控制比较明显,地势北低南高,海拨高程2372.8-1652m,相对高差720.8m,属高原山地地貌。

四、河流水系矿区处于长江水系乌江流域上游,以乃河从矿井外北侧最近处约14m处通过。

矿区内出露有一口井泉,流量为0.45-0.6/s,除此之外,矿区内在没有其它地表水体。

五、气象及地震该煤矿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温凉春干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署,气候宜人,根据水城县气象局1994-2003年有关资料记载:秋季有冰冻和降雪天气,秋季有霜冻天气,每年5-9月为降雨季节,6-8月时有暴雨和大暴雨出现。

最高气温35.9℃(2002年5月1日),最低气温-12.6℃(1999年1月12日),年平均气温12.7℃;年降水最大为1362.5mm。

各类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各类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

各类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一、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按以下公式计算: 1、煤层露头无覆盖或被粘土类微透水松散层覆盖时: H防=H冒+H保2、煤层露头被松散富含水层覆盖时(见附图7-1): H防=H裂+H保根据上两式计算的值,不得小于20m 。

式中冒高(H 冒)、裂高(H 裂)的计算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相关规定。

式中:H 防-----防隔水煤(岩)柱高度(m ); H 冒-----采后冒落带高度(m );H 裂-----垂直煤层的导水裂隙带最大高度(m ); H 保-----保护层厚度(m ); α------煤层倾角(°)。

附图 6-1附图7-1二、含水或导水断层防隔水煤柱的留设(附图7-2)可参照以下经验公式计算:0.5L 20m 式中:L----煤柱留设的宽度(m ) K----安全系数(一般取2-5); M-----煤层厚度或采高(m ); P-----水头压力(kgf/cm 2); K P ----煤的抗张强度(kgf/cm 2)。

附图 8-2附图7-2三、煤层与强含水层或导水断层接触,并局部被覆盖时(附图7-3),防水煤柱的留设:(b)附图8-3(c)(a)附图7-31.当含水层顶面高于最高导水裂隙带上限时,防水煤柱可按附图7-3a、b留设。

计算公式为:123cosL L L L H H ctg H ctgθθα=++=++安裂裂2.最高裂隙带上限高于断层上盘含水层时,防水煤柱按附图7-3c留设。

计算公式为:()()() 123sin cos cosL L L L H ctg H M ctg ctgααθαθα=++=-++⋅+安安≥20m以上两式中:L-----防隔水煤(岩)柱宽度(m),L1、L2、L3为分段宽度;H裂-----最大导水裂隙带高度(m);θ----断层倾角(°);α ----岩层塌陷角(°);M-----断层上盘含水层层面高出下盘煤层底板的高度(m);H安----导水裂隙带至含水层间防水岩柱的厚度(m)。

防隔水煤柱留设设计方案

防隔水煤柱留设设计方案

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防隔水煤柱留设设计方案仁禾煤矿地测科2015年4月5日防隔水煤柱留设设计方案一、矿井概况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矿为“三证一照”齐全的生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a,为瓦斯矿井(M04在+1110M水平以上无突出危险性)。

井田面积1.357km2,开采煤层11层(M04、M05、M7、M8、M10、M14、M23、M24、M25、M28、M29),平硐、暗斜井开拓,并列式通风。

矿井划分为上、下煤组进行开采,上煤组为4、5、7、8、10、14号煤层,下煤组为23、24、25、28、29号煤层。

先采上煤组,后采下煤组。

上、下煤组之间采用石门联络,各煤层之间采用正、反石门联络,联合布置,分煤层开采。

上煤组划分为一个水平,两个采区进行开采。

水平标高+1099m。

+1099m标高以上为一采区,+1099m 标高以下为二采区;下煤组划分为两个水平,三个采区进行开采。

水平标高+1099m、+883m。

下煤组+1099m标高以上为三采区,+1099-+883m标高为四采区,+883m标高以下为五采区;采区分界线以水平标高为界;开采顺序为先采上煤组,后采下煤组;上煤组先采一采区,后采二采区,区段下行式开采。

同一区段内先采4号煤层,后采5、7、8、10、14号煤层。

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矿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型。

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型。

根据2011年~2013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矿为瓦斯矿井。

矿区无冲击地压现象。

本矿属地温正常型矿井。

目前,矿井在设计的一采区进行采掘作业(煤层编号:M04),采掘标高均以+1110m以上。

二、设计依据1、《矿井设计规范》2、《煤矿地质规程》、《煤矿测量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

3、《煤矿安全规程》。

4、《仁禾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5、《仁禾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及矿井实际情况。

三、防隔水煤柱设计方案在矿井可能受到水害威胁的地段留设一定宽度或高度的煤(岩)柱,用以堵截水源流入矿井巷道,这段煤(岩)柱称之为防水煤(岩)柱。

峰峰矿区煤层开采防水煤柱计算留设方法

峰峰矿区煤层开采防水煤柱计算留设方法

峰峰矿区煤层开采防隔水煤(岩)柱计算留设方法冀中能源峰峰集团科技发展部关永强前言安全技术措施是指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实现生产工艺和机械设备等生产条件本质安全的措施。

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是指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采取的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防止其意外释放的安全技术措施。

常用的防止事故发生的安全技术措施有:①消除危险源。

②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

③隔离。

④故障——安全设计。

⑤减少故障和失误。

留设防隔水煤(岩)柱是目前最经济、最安全、效果最好、操作最简单、最常用的一种防治水安全技术措施,留好防隔水煤(岩)柱对保障矿井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于对防水煤柱的留设认识不足和管理不到位等多种原因导致的水害事故,是有着深刻的教训的,这里举2个峰峰集团的例子。

事例一:一矿奥灰突水淹井及损失情况:1960年6月4日一矿1532野青工作面,因接近断层,防水煤柱留设不足,加之采掘破坏,导致断层下盘奥灰强含水层突出,突水量达150m3/min,致使一矿淹井,造成停产9年零5个月,仅堵排水费用高达1660.22万元,损失极为严重。

事例二:孙庄矿奥灰突水淹井及损失情况:1996年11月24日23时40分,因峰峰矿区界城镇北界城小煤矿非法越层越界开采孙庄矿井田边界F6断层防水煤柱,引发断层下盘奥灰强含水层突出,突水量达150m3/min,造成孙庄矿淹井,停产1年零8个月,直接经济损失2.24亿元。

之所以介绍这2个例子无非是提醒在座的各位,从理念上提高对留设防水煤柱安全重要性和巨大经济价值以及对矿井安全的巨大危害的认识程度,提升安全警觉性,做好矿井防治水工作,确保矿井安全正常运转。

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防隔水煤(岩)柱的有关问题。

1、防隔水煤(岩)柱的概念在受水害威胁的地段,预留一定宽度和高度的煤层不采,使工作面和水体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地下水溃人工作面,这部分不采的煤层称为防隔水煤(岩)柱。

2、防隔水煤(岩)柱的类型防隔水煤(岩)柱分为:冲积层防隔水煤(岩)柱,地表水体防隔水煤(岩)柱,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水淹区和老空积水区防隔水煤(岩)柱,相邻井田边界防隔水煤(岩)柱、上下水平,相邻采区或相邻工作面防隔水煤(岩)柱,断层防隔水煤(岩)柱,陷落柱防隔水煤(岩)柱、封闭不良钻孔防水隔离煤柱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防隔水煤柱留设设计案仁禾煤矿地测科2015年4月5日防隔水煤柱留设设计案一、矿井概况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矿为“三证一照”齐全的生产矿井,设计生产能力30万吨/a,为瓦斯矿井(M04在+1110M水平以上无突出危险性)。

井田面积1.357km2,开采煤层11层(M04、M05、M7、M8、M10、M14、M23、M24、M25、M28、M29),平硐、暗斜井开拓,并列式通风。

矿井划分为上、下煤组进行开采,上煤组为4、5、7、8、10、14号煤层,下煤组为23、24、25、28、29号煤层。

先采上煤组,后采下煤组。

上、下煤组之间采用门联络,各煤层之间采用正、反门联络,联合布置,分煤层开采。

上煤组划分为一个水平,两个采区进行开采。

水平标高+1099m。

+1099m标高以上为一采区,+1099m 标高以下为二采区;下煤组划分为两个水平,三个采区进行开采。

水平标高+1099m、+883m。

下煤组+1099m标高以上为三采区,+1099-+883m标高为四采区,+883m 标高以下为五采区;采区分界线以水平标高为界;开采顺序为先采上煤组,后采下煤组;上煤组先采一采区,后采二采区,区段下行式开采。

同一区段先采4号煤层,后采5、7、8、10、14号煤层。

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矿构造复杂程度属中等型。

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矿水文地质条件为中等型。

根据2011年~2013年《矿井瓦斯等级鉴定报告》的批复,晴隆县中营镇仁禾煤矿为瓦斯矿井。

矿区无冲击地压现象。

本矿属地温正常型矿井。

目前,矿井在设计的一采区进行采掘作业(煤层编号:M04),采掘标高均以+1110m以上。

二、设计依据1、《矿井设计规》2、《煤矿地质规程》、《煤矿测量规程》、《煤矿防治水规定》。

3、《煤矿安全规程》。

4、《仁禾煤矿水文地质调查报告》。

5、《仁禾煤矿安全设施设计》(变更)及矿井实际情况。

三、防隔水煤柱设计案在矿井可能受到水害威胁的地段留设一定宽度或高度的煤(岩)柱,用以堵截水源流入矿井巷道,这段煤(岩)柱称之为防水煤(岩)柱。

1.防水煤(岩)柱的种类根据防水煤(岩)柱所处的位置,可以分成不同的种类。

对于本矿井而言主要有:(1)断层防水煤柱;(2)井田边界煤柱;(3)井巷保护煤柱;(4)小窑及采空区边界防水煤柱;(5)风氧化带煤柱(在风氧化带以下存在采空区时则按采空区煤柱考虑);(6)采区边界防水煤柱;2.防水煤(岩)柱的留设原则1)在有突水威胁但又不宜疏放(疏放会造成成本大大提高时)的地区采掘时,必须留设防水煤(岩)柱。

2)防水煤柱一般不能再利用,故要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把煤柱的宽度或高度降低到安全限度,以提高资源利用率。

3)留设防水煤(岩)柱必须与当地的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煤层赋存条件、围岩的物理力学性质、煤层的组合结构式等自然因素密切结合,与采煤法、开采强度、支护形式等人为因素互相适应。

4)一个井田或一个水文地质单元的防水煤(岩)柱应该在它的总体设计中确定,即开采式和井巷布局必须与各种煤柱的留设相适应,否则会给以后煤柱的留设造成极大的困难,甚至无法留设。

5)在多煤层地区,各煤层的防水煤(岩)柱必须统一考虑确定,以免某一煤层的开采破坏另一煤层的煤(岩)柱,致使整个防水煤柱失效。

6)在同一地点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留设煤(岩)柱的条件时,所留设的煤(岩)柱必须满足各个留设煤(岩)柱的条件。

7)对防水留设煤(岩)柱的的维护要特别格,因为煤(岩)柱的任一处被破坏,必将造成整个煤(岩)柱无效。

防水煤(岩)柱一经留设即不得破坏,巷道必须穿过煤柱时,必须采取加固巷道、修建防水闸门和其它防水设施,保护煤(岩)柱的完整性。

8)留设防水煤(岩)柱所需要的数据必须在本地区取得。

邻区或外地的数据只能参考,如果需要采用,应适当加大安全系数。

9)防水煤(岩)柱中必须有一定厚度的粘土质隔水岩层或裂隙不发育、含水性极弱的岩层,否则防水岩柱将无隔水作用。

3.防水煤(岩)柱的留设计算、法与结果1)断层防水煤(岩)柱的留设断层破坏了岩层的完整性,常常成为含水层间的联系通道。

断层的某一区段是否导水,导水性强弱等情况取决于两侧岩层的接触关系、含水层的水压以及采矿活动对断层的重复破坏作用。

因此,在没有掌握断层各区段的导水性时,应把整个断层作为导水断层对待。

煤层直接和富含水层、导水断层接触,顶底板无突水可能,即煤柱主要是顺层受压时,常以下述计算公式计算煤柱宽度:L =KM P K P /3式中:L ——顺层防水煤柱宽度(m );M ——煤厚或采高;4、5、7、8、10、14、23、24、25、28、29号煤层平均厚度为1.69m 、1.42m 、1.78m 、1.22m 、1.32m 、1.39m 、1.73m 、1.48m 、1.98m 、1.38m 、1.4m ;K P ——煤的抗强度(kgf/cm 2),K P 取9kgf/cm 2;P ——水头压力(kgf/cm 2),P =50kgf/cm 2;K ——安全系数,一般取2~5,本设计取3。

则: L4=3×1.69×20.7(m )L5=3×1.42×=17.4(m )L7=3×1.78×=21.8(m )L8=3×1.22×=14.9(m )L10=3×1.32×=16.2(m )L14=3×1.39×=17.0(m )L23=3×1.73×=21.2(m )L24=3×1.48×=18.1(m )L25=3×1.98×=24.2(m )L28=3×1.38×=16.9(m )L29=3×1.4×=17.1(m )根据本矿的实际情况,开采时断层两侧煤层各留25m 防水煤柱。

2)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该矿属无覆盖或粘土类微透水松散层覆盖的煤层露头,煤层露头防隔水煤(岩)柱的留设,按以下公式计算:H防=H冒+H保根据上式计算的值,不得小于20m 。

式中冒高(H 冒)的计算参照《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相关规定。

式中:H 防-----防隔水煤(岩)柱高度(m );H 冒-----采后冒落带高度(m );H 保-----保护层厚度(m ),一般为5—15m ,取10m ;α------煤层倾角(°)。

M-----煤厚或采高,4、5、7、8、10、14、23、24、25、28、29号煤层平均厚度为1.69m 、1.42m、1.78m、1.22m、1.32m、1.73m、1.38m、1.48m、1.98m、1.38m、1.4m;4煤层开采时:H冒=100M÷(1.6M+3.6)+5.6=100×1.69÷(1.6×1.69+3.6)+5.6=32.41(m)5煤层开采时:H冒=100M÷(1.6M+3.6)+5.6=100×1.42÷(1.6×1.42+3.6)+5.6=29.78(m)7煤层开采时:H冒=100M÷(1.6M+3.6)+5.6=100×1.78÷(1.6×1.78+3.6)+5.6=33.21(m)8煤层开采时:H冒=100M÷(1.6M+3.6)+5.6=100×1.22÷(1.6×1.22+3.6)+5.6=27.57(m)10煤层开采时:H冒=100M÷(1.6M+3.6)+5.6=100×1.32÷(1.6×1.32+3.6)+5.6=28.7(m)14煤层开采时:H冒=100M÷(1.6M+3.6)+5.6=100×1.73÷(1.6×1.73+3.6)+5.6=32.8(m)23煤层开采时:H冒=100M÷(1.6M+3.6)+5.6=100×1.38÷(1.6×1.38+3.6)+5.6=29.4(m)24煤层开采时:H冒=100M÷(1.6M+3.6)+5.6=100×1.48÷(1.6×1.48+3.6)+5.6=30.4(m)25煤层开采时:H冒=100M÷(1.6M+3.6)+5.6=100×1.98÷(1.6×1.98+3.6)+5.6=34.9(m)28煤层开采时:H冒=100M÷(1.6M+3.6)+5.6=100×1.38÷(1.6×1.38+3.6)+5.6=29.4(m)29煤层开采时:H冒=100M÷(1.6M+3.6)+5.6=100×1.4÷(1.6×1.4+3.6)+5.6=29.6(m)则:4煤层开采时:H防=H裂+H保=32.41+10=42.41(m)5煤层开采时:H防=H裂+H保=29.78+10=39.78(m)7煤层开采时:H防=H裂+H保=33.21+10=43.21(m)8煤层开采时:H防=H裂+H保=27.57+10=37.57(m)10煤层开采时:H防=H裂+H保=28.7+10=38.7(m)14煤层开采时:H防=H裂+H保=32.8+10=43.8(m)23煤层开采时:H防=H裂+H保=29.4+10=39.4(m)24煤层开采时:H防=H裂+H保=30.4+10=40.4(m)25煤层开采时:H防=H裂+H保=34.9+10=44.9(m)28煤层开采时:H防=H裂+H保=29.4+10=39.4(m)29煤层开采时:H防=H裂+H保=29.6+10=39.6(m)3)井田边界煤柱的留设井田边界煤柱按下式计算:L=式中:L——井田边界煤柱宽度(m);M——煤层厚度或采高(m) ,4、5、7、8、10、14、23、24、25、28、29号煤层平均厚度为1.69m 、1.42m、1.78m、1.22m、1.32m、1.73m、1.38m、1.48m、1.98m、1.38m、1.4m;K P ——煤层的抗强度(kgf/cm 2)K P 取8kgf/cm 2;P ——水头压力(kgf/cm 2),P=50kgf/cm 2;K ——安全系数,一般取2-5,本次设计取3。

L 4=3×1.69×8/503⨯=21.95(m )L 5=3×1.42×8/503⨯=18.4(m )L7=3×1.7823.1(m )L8=3×1.2215.8(m )L10=3×1.3217.1(m )L14=3×1.3918.1(m )L23=3×1.7322.5(m )L24=3×1.4819.2(m )L25=3×1.9825.7(m )L28=3×1.3817.9(m )L29=3×1.418.2(m )根据上述计算,本井田边界煤柱宽度两侧留设25m 防水煤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