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二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120例_王妍

合集下载

中药分期治疗对子宫腺肌病痛经6-k-PGF1α、PGE2影响的观察

中药分期治疗对子宫腺肌病痛经6-k-PGF1α、PGE2影响的观察
不 同程 度 增 大 者 1 8例 ,两 组 年 龄 、病 程 、痛 经 程 度 上 无 明显 差 异 ( > .5 ,具 有 可 比性 。 尸 00 ) 1 诊 断 标 准 . 2
要临床表现的 良性病变 。中医文献无此病名 ,按其症状及体征
属 “ 经 ” 癞 瘕 ” 月经 过 多 ”等 疾 病 范 畴 。我 们 采 用 活 血 痛 、“ 、“
Co cu i n n l so :T e t g a e o o i y me o r e t o u a z e g c p u e d Hu y h t n a s l s b tg s C a e r ai d n my ss d s n rh a wi Hu x e Xio h n a s ls a a u Z i g c p u e y sa e a e s n h n o n
参照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卫生部制 定的 《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 导原则 》[中盆腔子 宫 内膜异位症的诊断标准 ,根据 临床表现 1 1 以痛经 为主症 、妇科 检查、B超检查 、临床 诊断为子宫腺肌病。 1 . 3排除标准
严 重 心 脑 血 管 、肝 、肾 和 造 血 系 统 等 原 发 性 疾 病 ;合 并 有 子 宫 肌 瘤 者 ,或 疑 卵 巢其 他病 变 者 ,或 子 宫 内膜 异 位 症 、恶 性 肿 瘤 者 ;精 神病 患 者 、哺 乳 期 、绝 经 期 妇 女 及 准 备 妊 娠 者 ;子
子宫腺肌病 ( eo oi,A Ad nmy s s D)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 作用 下具有 生长功 能的子 宫 内膜腺 体和 问质侵入 子宫肌 层而
引 起 的 以继 发 性 痛 经 渐 进 性 加 重 、经 量 增 多 、经 期 延 长 等 为 主

子宫腺肌病如何治疗 介绍几种中医疗法(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子宫腺肌病如何治疗 介绍几种中医疗法(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谢谢!
子宫腺肌病如何治疗介绍几种中医疗法(健康前行,医路护航)
子宫腺肌病的出现,让好多患者特别苦恼,对于这样的疾病,我们一定要重视,在治疗当中,中医起着重要的作用,我们也要注意合理的治疗方法。

子宫腺肌病中医治疗
1、药物热敷:疗程长、效果不明显,目前仅用于辅助治疗。

医生介绍,传统中医是将中药的药性,从表到里,通过人体的皮毛腠理,循经运行,内到达脏腑,疏通经络和温经散寒、畅通气机、镇痛消肿,调整脏腑阴阳,最终达到治疗的目的。

2、穴位贴脐:仅能起到缓解痛经不适等作用。

它将药挂贴于脐部,激发经气、调整脏腑功能,通过脐孔,藉奇经八脉和十二经之循行,以达病所,使药物有效成分直接吸收。

3、药物调理:疗程长、效果不明显,仅能起到缓解或抑制作用,不能治愈。

它是根据不同病机,分别配用温经散寒、益气补血、化痰消瘀、软坚散结之法,佐以扶本培正,调节脏腑功能,调节代谢,起到抑制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变的作用。

子宫腺肌病中药治疗
1、气滞血瘀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消。

方药:香棱丸加味。

木香15g,丁香10g,三棱15g,莪术15g,枳壳15g,青皮10g,川楝子15g,小茴香15g,水蛭15g,鸡内金15g。

若腹痛剧烈加乳香15g,没药15g,元胡15g;若月经量多,去水蛭、鸡内金,加三七粉7.5g;者兼有气血虚弱则加黄芪。

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子宫腺肌症痛经的中医治疗方法研究进展
湖北 中医杂志 2 0 1 4年 0 5月第 3 6卷第 O 5期
Hu b e i J o u r n a l o fT C M MA Y. 2 0 1 4. V o t . 3 6. No . 0 5
. .—— —
7 9. - . — —
子 宫 腺 肌症 痛 经 的 中 医治 疗 方 法 研 究进 展
关键 词 : 子 宫腺肌症 ; 痛经 ; 中医治疗; 综述
中图分类号 : R 2 7 1 . 1 1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0— 0 7 0 4 ( 2 0 1 4 ) 0 5—0 0 7 9— 0 3
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腺体及 间质侵 入子宫 肌层 的一 种 良 性病 变。近年来已成为 妇科 常见 病 和疑难 病 , 临床 主要 表 现为 痛经 、 月经量多 、 子 宫增 大、 不 孕等 。痛经 为 子 宫腺肌 症 最 主要
1 病 因病 机
子宫腺肌症痛经属 中医经行腹痛 范畴 , 最早见 于《 金 匮要略

妇人杂病 脉证 并 治》 : “ 带下 经 水 不利 , 少腹 满痛 , 经 一 月再
的临床表 现 , 给患者带来极大 痛苦 , 严重 影响 患者生 活质 量。子 宫腺肌症 患者的痛经率 高达 6 4 . 8 %一 7 7 . 8 %L l J , 主要表 现 为逐 渐加 剧的进行 性痛经 , 常 在月 经来 潮前 1 周开始, 至 月经 结束 。
c y s t g r o wt h i n g e n e t i c mo de l s o f a u t o oma s l d o mi n a n t p o l y e y s t i e k i d n e y
k i d n e y d i s e se a .N E n s l J Me d . 2 0 1 2 D e e 2 0 :3 6 7 ( 2 5 ): 2 4 0 7—1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伴痛经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伴痛经疗效观察

对 照组 和治疗组 总有效率为 76.19% 、95.23% ,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 义 (P<0.05)。治疗后两组痛经程度评分 差异具有
统计学 意义 (P<0.05),治疗组不 良反应少于对照组 ,两组 差异 具有 统计 学意义 (P<0.05)。结论 :米 非 司酮联合 桂枝 茯苓汤加减 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伴痛经疗效较好 ,且 不 良反应较少 ,值得推广应用 。
【摘 要】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气滞血瘀型子宫腺肌病伴痛经的临床效果。方法:将辨证为气滞血瘀型且伴
有 痛经症状 子宫腺肌病患者 42例 ,随机分 为治疗组 和对照组各 2l例 ,对照组 采用米非 司酮治疗 ,治 疗组在对 照组基础上
给予桂枝茯苓 汤加减方治疗 。治疗 3个 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痛经程度评 分的变化 、不 良反应情况。结果 :治疗后 ,
(11.55±4.oo) 分 ;治 疗 组 年 龄 26—38岁 ,平 均 年龄 (32.33土3.53)岁 ,病程 5~l8个 月,平均 病 程 (11.67士3.94) 个月 ,治疗 前 痛 经 程 度 评 分 5.5~15.5分 ,平 均 (11.62±4.02) 分 。两 组 上 述 一般 资料 比较 ,差 异无 统 计 学意 义 (P>0.05), 具 有可 比性 。 1.2 纳入 标 准 1.2.1 西 医诊 断标 准 参 照 《妇 产科 学》 及 《子宫内膜异位症》¨ 中关于子宫腺肌病章节拟定 : 典 型进行 性 痛 经 ;妇 检 提 示 子 宫 均 匀 增 大 或 局 限 性 隆起 、质硬 且具 有压 痛 ;B超 提示 子 宫弥 漫性 增 大 ,内见 不规 则强 回声 。 1.2.2 中 医辨 证标 准 中医 学无 子 宫 腺 肌病 一 词 的记 载 ,根 据 其 临 床 症 状 将 其 归 属 于 “痛 经 ”、 “月经过多”、 “瘕瘕 ”等范 畴。参照 《中医妇科 学》 中 “痛经”、“瘕瘕” 的气滞血瘀证型及 《中 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中的血瘀证型拟定。

中药周期治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

中药周期治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

中药周期治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目的:探讨中药周期治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中药周期治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结果:经治疗后,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6.67%,远期复发率为16.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3.3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于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中药周期治疗法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且远期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特点为子宫内膜及腺体侵入子宫肌层,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痛经、月经不调、子宫增大、不孕等症状。

中医认为,本病属症瘕,以瘀血阻滞胞宫,胞脉以致“不通则痛”是发病的主要机理。

近年来,我院采用中药周期治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收到良好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确诊为子宫腺肌病患者60例,合并子宫肌瘤者除外,全部患者肝肾功能正常,无血液病史、无生殖道或乳腺肿瘤史,均已婚,年龄28~45岁,平均年龄32.3岁;病程3个月~10余年。

患者症状多为经期或行经前后周期性发生下腹部胀痛、坠痛、绞痛、痉挛性疼痛,或伴有腰骸部、外阴、肛门坠痛等症状。

将6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划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在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根据月经期生理,以中药人工周期治疗。

1.2.1经净后至排卵期:治以Ⅰ号方,处方:茯苓15g,皂角刺30g,桂枝6g,赤芍、牡丹皮、桃仁、炮穿山甲、莪术、熟地黄各10g。

1.2.2排卵后至经前期:治以Ⅱ号方,处方:当归、制香附、延胡索、五灵脂、巴戟天各l0g,丹参20g、血竭(冲服)3g,川穹、没药各6g,生蒲黄(包煎)12g。

1.2.3月经期:治以Ⅲ号方,处方:当归、丹参、白芍、香附、大黄炭、生蒲黄(包煎)各10g,花蕊石20g,三七粉(冲服)3g。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效果观察痛经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影响了许多女性的生活质量。

传统的中医疗法和现代的西医疗法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

为了探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效果,我们进行了一项观察研究。

本文将详细介绍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以及对痛经治疗的启示。

1. 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估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疗效。

通过对比单独应用中医或西医疗法以及中西医结合疗法的治疗效果,我们旨在寻找出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以改善痛经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2. 研究方法我们选取了100名痛经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三组:中医组、西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

中医组采用传统中医疗法治疗,西医组采用常规西医疗法治疗,中西医结合组采取中西医联合治疗。

治疗周期为3个月,每个月进行一次随访。

我们通过疼痛评分、月经周期和生活质量问卷等指标对疗效进行评估。

3. 研究结果在治疗结束时,三个组别的患者均呈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

但是,中西医结合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一治疗组。

相较于中医组和西医组,中西医结合组的疼痛评分减少幅度更大,月经周期更加规律,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4. 对痛经治疗的启示本研究结果表明,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具有显著的优势。

传统中医疗法能够调理人体阴阳平衡,改善气血循环,缓解经痛症状。

而西医疗法则可以通过药物控制炎症、减轻痛感。

中西医结合疗法可以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提高治疗效果。

因此,我们鼓励临床医生在痛经治疗中积极采用中西医结合的疗法。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痛经的多因素综合治疗研究,如运动疗法、心理疏导等。

这些综合治疗方法有望为痛经患者提供更加全面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5. 结论综上所述,本研究观察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的效果。

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痛经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显著减轻疼痛症状、调节月经周期和提高生活质量。

由此可见,中西医结合疗法是一种有效的治疗策略,值得在痛经治疗中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同时,我们也呼吁进一步开展关于痛经的多因素综合治疗的研究,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和护理建议。

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中医方法

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中医方法

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中医方法
当今社会中有不少女性会受妇科疾病所侵袭,虽然症状较为常见不很多女性忙于工作和生活很容易将此忽略或混淆,其实妇科疾病应及时引起重视及时发现及时治疗,当然,早期的预防也很重要,比如少做人工流产、少做刮宫手术,会降低妇科炎症的发病几率。

比如像子宫腺肌症就在已生育的妇女中尤为常见。

此病最典型的症状就是会造成患者痛经、月经异常、经量增多、子宫内膜增大等对于女性的生殖健康有较大影响。

子宫腺肌症最为常见的症状就是痛经,持续性的严重痛经,在物理治疗后仍无好转的就要警惕是子宫腺肌症。

养成良好的性生活习惯也是治愈子宫腺肌症的关键,治疗期间不要同房、要注意劳逸结合。

生活起居需有规律。

必要的情况下平时将生活器具定期消毒。

专人专用,服用暖宝宝热敷可缓解腹部疼痛等。

对于临床症状的缓解方面还应注意比如适当运动做瑜伽就可有效缓解痛经。

尤其像服用妇炎丸这种治疗的同时还可以配合艾叶热敷来缓解痛经。

中药抗炎的最大优势在于对于子宫腺肌症这类慢性妇科炎症而言,长期服药持续治疗也不必有耐药性的顾虑。

平时应多注意个人饮食与生活卫生方面的防护是否规范。

饮食上应当注意清淡为宜,少吃荤、多吃素。

作息规律,注意劳逸结合、适当多运动、以增强自身的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
杨美云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
【年(卷),期】2013(11)18
【摘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整理我院12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差异。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明显由于对照组, P <0.05,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显著。

结论子宫腺肌病
在临床治疗期间可以选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提高患者的临床效果,临床可以推广使用。

【总页数】2页(P664-665)
【作者】杨美云
【作者单位】河南省扶沟县人民医院妇产科,河南周口4613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11.74
【相关文献】
1.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40例临床观察 [J], 王诗露;赵静;赵燕宁
2.腹式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子宫腺肌病76例临床观察[J], 李丽晶;邱扬;黄铭君
3.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46例临床观察 [J], 司秀真
4.腹腔镜下子宫腺肌病病灶切除术后放置曼月乐或曼月乐联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激动剂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观察 [J], 金春花;鲁春雁;赵欣
5.中西医结合治疗子宫腺肌病临床观察 [J], 祝开荣;周继刚;胡卫玉;冯秀梅;熊建丽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综上所述,除湿止痒方由清热、利湿、祛风、止痒药物组成,治疗急性肛门湿疹疗效显著。

[参考文献][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 张有生,李春雨.实用肛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86.[3] 黄乃健.中国肛肠病学[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51.[收稿日期]2015-05-15子宫腺肌病多见于30~50岁经产妇[1],我们根据子宫腺肌病的病变特点以及在经期、非经期病理变化特点,用中医二期疗法(经期、非经期)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120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120例,均为2011年9月至2014年2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患者。

年龄24~45岁,平均36.63岁;病程最短8个月,最长276个月,平均74.89个月;原发痛经转变为继发痛经6例,继发痛经114例。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妇产科学》[2]。

①继发性痛经,进行性加重;②月经失调:月经量多、经期延长,或不规则出血等;③妇科检查子宫体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或有局限性结节隆起,质硬;④超声检测提示子宫腺肌病;⑤血清CA125>35u/mL。

①必备,④⑤中1项以上,结合②③中1项以上作为临床诊断。

中医辨证标准:参照新世纪教材《中医妇科学》[3]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4]。

主症:①痛经,痛有定处、刺痛,或性交疼痛,或持续性盆腔疼痛,或肛门坠痛;②月经过多;③经色紫黯;④经质有血块或夹黏液。

次症:①腹部包块;②经期延长或月经提前;③带下量多,色黄;④口干不渴;⑤大便溏而不爽,或大便干结;⑥小便色黄、次频。

舌脉:①舌质紫黯,有瘀点或瘀斑;②舌苔黄腻;③脉象滑数或弦涩。

①必备、②③④中1项以上,次证具备2项及以上,结合舌脉即可辨证为湿热瘀结证。

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诊断标准;②中医辨证为湿热瘀毒证;③年龄18~45岁女性;④月经周期21~35天;⑤治疗期间能严格避孕;⑥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治疗方法经期: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用四逆金铃失笑散加减。

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0g,炙甘草6g,延胡索15g,炒川楝子10g,蒲黄15g(包煎),五灵脂10g。

随症加减。

水煎服,150mL,口服,1日3次。

另用独一味胶囊3粒,口服,1日3次。

非经期:化瘀散结消癥、清热解毒利湿。

用蒲翘消瘰失笑散加减。

蒲公英15g,连翘15g,玄参15g,生牡蛎30g(先煎),浙贝母15g,蒲黄15g(包煎),五灵脂10g,荔枝核10g,橘核10g,制鳖甲15g。

随证加减。

水煎,150mL,口服,1日3次。

另用内异康复片(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大血藤、半枝莲、制大黄、桃仁、土鳖虫、三棱、莪术、薏苡仁等)4片,口服,1日3次。

妇安宁栓(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院内制剂,蒲公英、黄柏、赤芍、没药、血竭等)1粒,直肠给药,1日2次。

3 观察指标经行腹痛疼痛程度分级评分:无疼痛评为0分,轻中医二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120例王 妍1,魏绍斌1,魏少奔2(1.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四川 成都 610075;2.西安市中医院,陕西 西安 710001)[中图分类号]R271.113.1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09-0814-02[摘 要] 目的:观察中医二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的临床疗效。

方法:120例给予中医二期疗法治疗(经期服用汤剂四逆金铃失笑散加减、中成药独一味胶囊,非经期服用汤剂蒲翘消瘰失笑散加减、中成药内异康复片、妇安宁栓直肠给药),观察治疗前后痛经程度及持续时间的变化。

结果:中医二期疗法能使经行腹痛疼痛程度改善及经行腹痛疼痛持续时间缩短(P <0.05)。

结论:中医二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痛经疗效确切。

[关键词] 子宫腺肌病;痛经;湿热瘀结;中医二期疗法[Abstract]O 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ion of treatment according to menstrual and non-menstrual for dysmenorrhea due to adenomyosis.Methods:120 patients with adenomyosis were collected and given the traditional treatment according to menstrual and non-menstrual. The patients took the decoction of SiNi and JinLingZi and ShiXiao powder and DuYiWei capsules during menstrual. The patients took the decoction of PuQiaoXiaoLuo and ShiXiao powder and NeiYiKangFu tablet anf FuAnNing suppository during non-menstrual.The changes of the degree and duration of dysmenorrhea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degree and duration of dysmenorrhea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P <0.05).Conclusion:The treatment of adenomyosis according to menstrual and non- menstrual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dysmenorrhea. It is worthy of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 Words]Adenomyosis;Dysmenorrhea;Damp heat and blood stasis;Treatment according to menstrual and non-menstrual[基金项目] 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科技发展基金课题(2011-D-YY-03)本文摘自投稿吧度疼痛、不影响正常活动评为1分,中度疼痛、疼痛发作时影响正常活动评为2分,重度疼痛、发作时必须卧床评为3分。

疼痛持续时间1个月经周期内从经行腹痛开始到结束,由患者自行在日记上记录日期和小时。

无疼痛评为0分,疼痛时间小于等于2天评为1分,疼痛时间2天~5天评为2分,疼痛时间大于5天评为3分。

用SPSS17.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满足正态齐性和方差齐性的定量资料进行配对t检验,不满足正态和方差齐的定量资料用非参数检验,对等级资料使用非参数检验进行分析。

4 疗效标准临床控制:痛经消失或痛经积分降低率大于等于90%。

显效:痛经基本消失,痛经积分降低70%~90%。

有效:痛经减轻,痛经积分降低30%~70%。

无效:痛经无变化或加重。

5 治疗结果临床控制27例,显效58例,有效28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94.17%。

经行腹痛疼痛程度和经行腹痛疼痛持续时间的症状积分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痛经程度及持续时间积分比较 (分,x±s)时间n经行腹痛疼痛程度积分经行腹痛疼痛持续时间积分治疗前120 2.48±0.66 1.91±0.67治疗后120 1.05±0.64△0.99±0.70*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6 讨 论中医认为血瘀证为子宫腺肌病的病机实质。

瘀血内停,气机受阻,影响机体水湿运行,内湿停聚,阻滞于胞宫、胞脉,经期血聚冲任,瘀滞加重,不通则痛,则出现痛经。

湿瘀久聚不化结为癥瘕,癥瘕日久难消,加重瘀、湿阻滞,故见痛经进行性加重。

湿热与瘀血相交结难解,故致病缠绵,反复难愈。

因此,湿热瘀结为主要病机,治当清热利湿、化瘀消癥、行气止痛。

同时针对不同生理时期气血消长,冲任虚实的变化特点,采取经期、非经期的分期治疗原则,拟定二期疗法[5,6]。

行经之时,血海由满而溢,气血变化最为剧烈,此时当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首要,重点治标,兼顾其本。

方用四逆金铃失笑散加减。

四逆散有透邪解郁、疏肝理气功效。

疏肝理气,则肝气调达,气行则血行,瘀血消散,则痛经症状缓解;气血通畅,津液输布正常,则湿热之邪亦随之而去,下腹胀痛、肛门坠胀等症状亦可缓解。

四逆散与金铃子散合用可增强疏肝泻热,通络止痛之力。

失笑散具有活血化瘀,散结止痛之功。

行经之时,气血变化急骤,瘀滞更甚,以活血化瘀之法治之,邪去则正复。

瘀重于痛则酌加益母草、茜草、泽兰、大血藤、血竭、三七、三棱、莪术等以增强活血化瘀之力,痛重于瘀则酌加郁金、香附、姜黄、乳香、没药等以增强行气止痛之效。

同时配合独一味胶囊口服,以增强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之功效。

经净之后,血海由重阴转阳,气血渐复。

此时病情较为缓和,遵内经之旨,以祛邪治本。

治当清热解毒利湿,化瘀散结消癥。

方用蒲翘消瘰失笑散加减。

方中蒲公英、连翘凉血清热解毒,玄参、浙贝母、牡蛎、制鳖甲软坚散结、消散顽痰,橘核、荔枝核,理气散结止痛,失笑散活血化瘀。

腹胀痛酌加行气止痛之品,积聚明显加消癥散结之品,月经过多加益气化瘀止血之品。

同时配合内异康复片口服,妇安宁栓直肠给药,内外合治增强清湿化瘀之功。

中医二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所致痛经有较好疗效。

[参考文献][1] 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74-275.[2] 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26-1528.[3] 张玉珍.中医妇科学[M].2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34.[4]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71-383.[5] 胡云华,曾晓霞,魏绍斌.浅谈二期疗法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经验[J].黑龙江中医药,2011,(2):4-5.[6] 王妍,文怡,魏绍斌.子宫腺肌病的辨证思路及中医综合治疗方案探析[J].四川中医,2014,32(3):22-24.[收稿日期]2015-05-15综合方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130例骆春霞,胡万生,汪 英(重庆市万州区中医院康复科,重庆 404000)[中图分类号]R255.68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5)09-0815-032013年2月以来,我们用综合方法治疗膝痹病130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共130例,均为住院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