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教学设计(公开课)

合集下载

公开课《蜀相》的教案设计

公开课《蜀相》的教案设计

公开课《蜀相》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引起学生对《蜀相》一诗的兴趣。

引导学生了解诗人杜甫及其背景。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简单介绍杜甫及其诗歌创作背景。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意义。

1.3 教学步骤:引入杜甫及其诗歌创作背景的介绍。

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1.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程度。

收集学生的讨论意见,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理解《蜀相》一诗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2 教学内容:分析《蜀相》一诗的主题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2.3 教学步骤:引导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和节奏。

分析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情感表达。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分析意见,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

第三章:诗歌背景知识3.1 教学目标:帮助学生了解《蜀相》一诗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状态。

3.2 教学内容:介绍《蜀相》一诗的历史背景。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状态。

3.3 教学步骤:向学生介绍《蜀相》一诗的历史背景,如时代背景、历史事件等。

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在创作时的情感状态,如对国家的忧虑、对英雄的敬仰等。

3.4 教学评价:观察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收集学生的观点和分析意见,了解他们的思考过程。

第四章:小组讨论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交流技巧。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2 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3 教学步骤:将学生分成小组,并提供讨论话题,如:“你觉得《蜀相》一诗中的主题是什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如对英雄的敬仰、对国家的忧虑等。

蜀相教案【优秀7篇】

蜀相教案【优秀7篇】

蜀相教案【优秀7篇】初中语文《蜀相》公开课教案篇一一、学情分析和教学设想古诗鉴赏是高考的一个重要考点,也是一个难点。

在平时的教学中,语文教师经常面临着这样的困惑:在鉴赏古诗时,学生对课文把握透彻,领悟深刻;但是,单独做题时,却一筹莫展,无从下手。

怎样把课内知识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如何指导学生运用课堂上掌握的方法去解决课外的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本课便是笔者在这方面进行的一些探索和尝试。

教授《蜀相》这首诗时,笔者的设想是让学生通过本诗的学习,掌握单元要求“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设计时,采用“提问法”来授课。

为此,设计了读、问、背、练这几个环节,力图让学生通过掌握作者和主人公的身世和所处的时代背景,迅速进入诗歌中去,并能从诗歌中读出个人的体会。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了解杜甫的生平,背诵全诗。

(二)过程与方法1、结合作品创作的背景,体悟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关键词语,进而把握诗句意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

三、教学重点1、诗中有关诸葛亮的典故;2、诗歌颔联所表现的意境,“空”、“自”两字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悟作者感情。

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七、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共同走近杜甫。

韩愈在《调张籍》中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杜甫,我国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有着积极的入世思想: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他有着心念苍生的博大胸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坚持着这样的生活信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但是,杜甫的生活并不如意,他一生颠沛流离。

在他人生的最后时期――“安史之乱”后的第五年――公元759年,诗人来到成都,开始了他“飘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诗人飘泊成都期间所写的作品――《蜀相》。

(二)紧扣文本,知人论世1、诗歌的题目是“蜀相”,所指的是三国时期刘备蜀汉政权的丞相――诸葛亮。

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

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

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通用6篇)《蜀相》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四篇课文,即自主赏析篇目。

下面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蜀相教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方法: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重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难点: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一提起诗,我们就会想到李白,想到杜甫,李白代表诗歌浪漫主义的高峰,杜甫代表着现实主义的高峰。

大家想想我们曾经学习过杜甫哪些诗篇?记得哪些诗句?(师生共同回顾)今天让我们走进杜甫,学习他的另一篇名作《蜀相》。

二、参读资料,了解诗人。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他的诗歌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时期的政治黑暗、人民疾苦的广阔社会生活,其诗作被誉为“诗史”三、诵读感知,觅得诗心1、学生自读诗歌。

2、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

4、集体再次齐读。

5、把握诗歌情感基调。

悲凉、伤感。

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6、请我们班朗读水平最高的同学来读一读。

同学们推荐一位。

7、诗言志。

我们读诗,要学会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学生归纳:“寻”字。

因为作者表达的是对诸葛亮的景仰之情,“寻”能表达这种感情。

“泪”字。

《蜀相》公开课教案[修改版]

《蜀相》公开课教案[修改版]

第一篇:《蜀相》公开课教案《蜀相》公开课教案三维目标:1. 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了解诗歌常见的艺术手法;2.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同学们有看过《三国》(高希希导演的,林心如、陆毅、何润东、陈好)这部电视剧吗?(生回答)大家都知道,在《三国》里有个人尽皆知的神人,大家说是谁呢?(诸葛亮),对,这个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一些关于诸葛亮的俗语、成语或者歇后语啊?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孔明六出祁山之前,为解决大后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兵出蛮夷,七擒七纵孟获)等等这些同学们都可以去了解一下,记住一些,说不定哪天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就一不小心用上了。

那同学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的左右手,是蜀国的丞相,那么他在我们同学们的心中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同学们畅所欲言)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非常好,那么我们想不想知道诸葛亮在大诗人杜甫的心中是个怎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一起来体会一下“诗圣”心中的诸葛亮形象。

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那在研习诗文之前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刚学习过的诗歌鉴赏的方法。

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诗歌鉴赏的一个基本方法,是什么呢?(以意逆志,知人论世)1、什么叫以意逆志?(请同学来回答)明确: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

(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2、什么叫知人论世(请同学来回答)明确: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2《蜀相》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

统编人教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2《蜀相》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2套

人教统编版高中语文课教案授课内容:选择性必修下册第单元第课《》授课班级:指导教师:授课教师:学校:第3.2课《蜀相》教学设计第一篇教学目标1、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2、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3、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结合注释和工具书,积累重要的文言字词,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搜集杜甫的相关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审美鉴赏与创造:把握杜甫表达的思想感情,领略作者的抱负。

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难点: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课前准备1、指导学生完成预习2、制作课件一、导入新课《蜀相》是七言律诗,结构严整,法度森然。

这首诗抒写作者游览武侯祠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诸葛亮才干、德行的称颂及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惋惜也暗含着感时忧国的情怀和以身许国的抱负。

全诗情感深沉悲壮,有厚重的历史感。

学习时要反复诵读涵泳,并联系《出师表》等文,加深对诗人情志的理解。

感受杜甫与诸葛亮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二、写作背景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春天。

此时的杜甫,暂住于城西的浣花溪畔。

在此之前的五年他颠沛流离,一度身陷安史叛军中,目睹了安史之乱中兵火连天、百姓涂炭、田园荒芜的景况,加之唐肃宗昏庸,宠信宦官,排斥功臣,这使得早年间一心想要“致君尧舜上,再使风淳”的他倍感失落,对时局的忧虑也始终徘徊在心头。

正是在这样的心理背景下,杜甫游览了成都城外的诸葛武侯祠,写下了《蜀相》一诗。

三、作者介绍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

汉族,祖籍襄阳,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人。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语文公开课《蜀相》教案

语文公开课《蜀相》教案

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 能够理解并背诵《蜀相》全文。

2. 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的诗才和创作风格。

3. 能够解读古典诗词,理解其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1.2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蜀相》的主题和意境。

2. 学会如何鉴赏古典诗词,提升语文素养。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感受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 培养学生对古典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1. 熟读并背诵《蜀相》。

2. 理解《蜀相》的创作背景和意境。

3. 学会鉴赏古典诗词的方法。

2.2 教学难点1. 理解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2. 深入解读《蜀相》中的意象和象征。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1. 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杜甫和《蜀相》的背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诗词与历史、文化的关系。

3.2 新课内容展示1. 逐句解析《蜀相》,解释关键词和短语。

2. 分析杜甫的诗才和创作风格。

3.3 合作探讨1. 学生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蜀相》的主题和意境。

2. 分享讨论成果,进行班级交流。

3.4 课堂小结2. 强调杜甫的忧国忧民情怀。

第四章:作业布置4.1 熟读并背诵《蜀相》。

4.2 写一篇关于《蜀相》的作文,可以是感悟、鉴赏或分析文章。

4.3 收集其他杜甫的诗作,进行阅读和分析。

第五章:教学反思5.1 学生学习情况分析1. 学生对《蜀相》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

5.2 教学方法改进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节奏和方式。

2. 针对学生的学习难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辅导。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课堂表现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发言、讨论等。

2. 评估学生对《蜀相》的理解程度和表达能力。

6.2 作业评价1. 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熟读背诵《蜀相》的情况。

2. 评价学生的作文,看其对《蜀相》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公开课《蜀相》的教案设计

公开课《蜀相》的教案设计

《蜀相》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了解《蜀相》的背景及作者杜甫。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

1.2 教学内容:简介杜甫及唐代诗歌背景。

引导学生朗读《蜀相》全文。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激发学生思考。

利用图片、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理解。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教学目标:分析《蜀相》的诗意、诗境和诗歌结构。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

2.2 教学内容:分析《蜀相》的意象、意境。

讲解诗歌的结构、韵律。

2.3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歌的理解。

采用案例分析法,深入剖析诗歌特点。

第三章:情感体验3.1 教学目标:感受诗歌中的情感,体会作者的情感态度。

培养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中的情感。

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3.3 教学方法: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身临其境。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情感体验。

第四章:创意表达4.1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教学内容:分析诗歌中的表达手法。

创作以“蜀相”为主题的诗歌或散文。

4.3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创新思考。

提供创作素材,让学生自由发挥。

第五章:课堂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拓展阅读范围。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要点。

推荐与《蜀相》相关的诗歌作品。

5.3 教学方法:采用问答法,巩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利用多媒体资源,展示相关诗歌作品。

第六章:课后作业布置6.1 教学目标: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6.2 教学内容:布置与《蜀相》相关的作业,如分析其他杜甫诗歌。

6.3 教学方法:提供作业指导,明确作业要求。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作业成果。

第七章:评价与反馈7.1 教学目标: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

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7.2 教学内容:对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进行评价。

语文公开课《蜀相》教案

语文公开课《蜀相》教案

语文公开课《蜀相》优秀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蜀相》的诗意和背景掌握古典诗词的鉴赏方法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意学会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培养阅读和解读古典诗词的能力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人对蜀相的敬仰和感慨之情认识历史人物的伟大贡献和崇高精神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蜀相》的诗意和主题思想的把握诗词中的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古典诗词的阅读和解读方法的掌握2.2 教学难点理解诗中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深入剖析诗人的情感和思想运用诗词鉴赏方法和技巧进行分析和评价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引入诗词主题,展示蜀相的历史图片和相关背景知识激发学生对蜀相的兴趣和好奇心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历史人物和情感表达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阅读《蜀相》诗词,理解诗意和主题学生通过注释和工具书解决生词和难点学生总结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3.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点评和指导3.4 诗歌解析教师对《蜀相》进行详细解析,解读诗意和主题教师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指导学生进行鉴赏学生跟随教师的解析,深入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价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讨能力评价学生的诗歌解析和表达能力4.2 学生作业评价评价学生对《蜀相》的阅读和理解能力评价学生对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评价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4.3 学生自我评价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自我评价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策略,提出改进措施学生表达对诗词的喜爱和收获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资源选用权威出版的《蜀相》诗词版本,确保教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供相关的文学鉴赏教材和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5.2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查找蜀相的历史资料和文化背景寻找相关的诗词鉴赏视频和文章,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5.3 实物资源使用多媒体设备进行教学展示和播放相关视频提供纸质版诗词和注释,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让学生预习《蜀相》诗词,了解蜀相的历史背景布置学生收集有关蜀相的资料,如历史故事、人物评价等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会对蜀相有如此的敬仰之情6.2 课中活动教师通过讲解和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意和主题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技巧学生进行诗歌解析,解读诗意和主题6.3 课后活动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蜀相》的读后感,加深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读后感,进行交流和讨论让学生继续阅读其他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第七章:教学反思7.1 教学效果评价反思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和表现,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反思教学资源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反思教学方法和策略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7.2 改进措施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评价,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使之更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讨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断更新和完善教学资源,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料和参考信息第八章:教学计划8.1 课时安排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合理分配课时,确保每个章节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讲解和讨论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课时安排,以保证教学效果8.2 教学进度制定详细的教学进度计划,明确每个章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按照教学进度计划进行教学,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完整性第九章:教学评估9.1 学生评估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包括对诗词的理解、意象分析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估,包括课堂参与度、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讨能力9.2 教师评估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教学内容的准确性、教学方法的适用性对教师的教学资源使用进行评估,包括教材的选取、网络资源的利用和实物资源的使用第十章:教学总结10.1 教学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对教学方法和策略进行反思和改进分析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反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完善10.2 教学展望展望未来的教学,提出改进措施和教学计划,以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鼓励学生继续阅读古典诗词,提高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培养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1. 教学目标:此环节需重点关注,明确教学目标对于整个教案至关重要,它决定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教学设计
课前演讲
【课堂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1、掌握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的诗词鉴赏方法。

2、学会以“字”为向导的情感提炼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1、能够通过合作探究来分析诗人的情感和诗歌的主旨。

2、掌握以诵读来感悟诗人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1、通过赏析诗歌,感受诸葛亮的人格魅力。

2、深刻体会杜甫深沉的追思缅怀之情。

【课堂重点难点】 1、学会以“字”为向导的情感提炼法。

2、深刻感受杜甫深沉的追思缅怀之情。

【教学方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诵读法
【教学工具】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看对联,猜名人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据,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二、知人论世、整体感知
1、抽两名学生朗诵诗词,并让其他同学说出朗诵的效果(并试读)
2、整体感知《诗经》有云:“诗言志”
师问:请用一个字来概括杜甫凭吊武侯祠时的心情。

明确:敬、慕、惜
3、赏析诗词(学生讨论赏析并品读)
师问:三个字在诗词中体现:
敬字可以想到哪些词语?(敬仰尊敬)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①蜀|相(足见诸葛亮的地位,尤其是在杜甫心中的地位)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
慕字可以想到哪些词语?(羡慕仰慕)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赏析:“三顾频烦”,写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赏识,同时也交代了一位求贤若渴的贤主明君。

“天下计”,实指,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统一天下的策略,以及为建立巩固蜀汉政权而做出的贡献。

“两朝开济”,写出刘备对诸葛亮的厚爱和重用,其中“开济”,乃建立,辅助之意,写出了诸葛亮的卓越功绩。

“老臣心”,映射出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心。

结论:杜甫羡慕什么?仰慕什么?为何要追思?
分析:羡慕的是①千里马幸得伯乐
②英雄有用武之地
仰慕的是,①彪炳史册的功绩
②鞠躬尽瘁的忠心
惜字可以想到哪些词语?(惋惜痛惜)
小组讨论合作探究
泪满襟
赏析:“出师未捷”,兴军伐魏尚未成功,兴复汉室统一中国的愿望未能实现。

“身先死”,表达了对诸葛亮宏愿未能实现的惋惜。

“英雄”,实
赏析:“映阶碧草”,映,掩映,碧草,绿草,青草,写出祠堂周围草木茂盛,“春色”,暗指春意盎然。

“自”,独自的意思,草色虽青,春色虽美,可也只能是“孤芳自赏”,因为无人欣赏。

武侯祠人迹罕至,杜甫不禁问道,难道武侯被人遗忘了吗?“空好音”,空,“白白的”,黄鹂叫声虽清脆悦耳,可此时无人欣赏,诗人也无心聆听。

总结:诗人借景抒情,借这些清新明丽之景来反衬自己此时的失意怅然和和痛惜之情。

拓展:有关“空”的诗句有:
“空”,白白的,徒劳的,无用的,失落,痛心
三、主旨探析
臣。

四、美文选读(学生朗读作文)
美好在逝去后,才会让人倍感珍惜,也才会让人情不自禁地去追思。

杜甫,一位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面对安史之乱后的祖国现状,最牵挂的不是他的妻子儿女,而是他的同胞、他的国家,他更渴望能够匡扶社稷。

他用行动诠释着“诗圣”的真谛,他用思想折服着炎黄,他用情怀感动着后辈。

五、师生默写诗歌
六、课外作业
1、背诵诗歌
2、写一篇诗歌读后感(字数不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