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绘画PPT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艺术PPT课件

中国古代的书法和绘画艺术PPT课件
(2)代表人物:苏、黄、米、蔡
(3)风格特点:
追求个性,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
.
9
5、明代书法: 特点: 平民化\世俗化\个性化
时代背景: 商品经济发展;市民生活丰富;
思想控制严密;.源自10朝代 发展 时代背景(经 书法家 书 艺术特色
阶段 济、政治)

秦汉2、自阶书发段 法国艺家统术一,的发展历小程篆 :圆润纤细,布局均匀
思考:为什么隋唐时期的书法艺术达到了新的高峰? (与时代背景结合思考)
1、国家统一,政治安定,经济繁荣,思想开放, 盛世气象。 2、当王朝鼎盛、社会走上正轨之时,法度和 规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需要。
.
8
4、宋代: (1)时代背景:
①政府重文轻武; ②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 ③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④理学发展,强调表现心境和意趣。
文字统一
隶书 雄放洒脱,浑厚深沉
魏晋
反省社会危机; 王
南北 朝
士人群体形成; 羲 工具的改进。 之
虚玄 行书 灵动
飘若浮云, 矫若惊龙
隋唐结论:自阶时觉段代精神国繁法家荣度影统与,响一 规文书, 范化法经 成发风济 为展格, 柳,张怀颜反旭素欧过来草书书法风注格重狂又放规是不范这羁法一度时、代
精神的反映 社会需要
草书.
楷书
甲 骨 文 金 文 小 篆 隶 书
行书 2
一、汉字的发展历程
刻画符号
新石器时代
甲骨文
商代
金文
商周
隶秦书朝 秦朝
小篆
秦朝
广泛频繁 书写混乱
春秋战国
楷书、行书、草书
演变规律:由图画到符号;由繁到简;越来越规范、稳定。 演变主要意义:记录----传承---构成---

中国画PPT课件

中国画PPT课件
富,可表现质感。
顺锋与逆锋
顺锋指笔锋顺着笔画方 向行走,逆锋则相反, 两者结合可产生丰富的
笔触效果。
提按与转折
运笔过程中通过提按改 变线条粗细,通过转折 表现笔画的方向变化。
墨法
01
02
03
04
墨分五色
通过水与墨的不同比例,调出 焦、浓、重、淡、清五种墨色,
表现丰富的层次和质感。
破墨法
在原有墨色未干时,加入另一 种墨色,形成自然渗化的效果。
03 中国画题材与分 类
人物画
历史人物画
以历史事件和人物为题材, 如《步辇图》、《韩熙载 夜宴图》等。
宗教人物画
以佛教、道教等宗教人物 为题材,如《送子天王 图》、《八十七神仙卷》 等。
肖像画
以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为题 材,如《听琴图》、《乾 隆大阅图》等。
山水画
青绿山水
以矿物质颜料石青、石绿为主色的山 水画,如《千里江山图》。
其他题材
风俗画
以社会生活为题材的风俗画,如《清明上河图》。
宫室画
以宫殿建筑和皇家生活为题材的绘画,如《汉宫 春晓图》。
畜兽画
以动物为题材的绘画,如《五牛图》、《百马图》 等。
04 中国画名作欣赏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作者
创作年代
北宋
画作内容
艺术特色
描绘了北宋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 景象,画面长卷形式,以全景式构图展现了 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态。
中国画PPT课件
目录
• 中国画概述 • 中国画技法 • 中国画题材与分类 • 中国画名作欣赏 • 中国画创作实践 • 中国画在当代的传承与发展
01 中国画概述
定义与特点

中国山水画精讲ppt课件

中国山水画精讲ppt课件
胭脂:用红蓝花、茜草、紫梗三种植物制成的 暗红色颜料,但以胭脂作画,年代久则有褪色的现象, 目前多以西洋红取代。
37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除了上述的笔、墨、砚、纸绢、颜料之外,上需准备相
其它工具 关的用具: 调色(储色)工具:以白色的瓷器制品较佳,调色或 调墨应准备小碟子数个,除色以梅花盘及层碟较理想,不 同的颜料应该分开储放。 贮水盂:盛水作洗笔或供应清 水之用,亦以白色瓷器制的较佳。 薄毯:衬在画桌上,可以防止墨渗透将画沾污,铺纸 後画面也不易被笔将纸擦坏。 胶和矾:上石青、石绿、朱砂等重色时为防止颜色脱 落,可用胶矾水罩上,矾有粉末状和块状,胶则有瓶装的 液状鹿胶与条状或块状的牛胶、鱼胶、鹿胶等,最好备 置 一套杯、酒精灯,以便融胶调兑清水。 笔架:毛笔使用后,用清水洗干净,挂在笔架上凉干, 或包在竹制笔簾中,置于笔筒中也可。 纸镇:用来压纸。 38
?
?
看独 万立 山寒 红秋 遍, ,湘 层江 林北 尽去 染, ;橘 漫子 江洲 碧头 透。 ,
?
?
?
?
?
沁 园 春 《 长 沙 》 一 九 二 五 年
24
沁园春《雪》?一九三六年二月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 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 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妖娆。 江
34
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使用方法
颜料
我国的绘画发展到唐代,以重彩设色为主流,自从 宋代水墨画盛行以来,在文人标淡雅的趋势下,色彩的 运用有逐渐衰退的倾向;然而习画者应该对传统的绘画 颜料有所认识,作多面性的发展,或与水墨作更佳的结 合。传统的颜料两大类:矿物性颜料、植物性颜料。
矿物性颜料从矿石中磨炼出,色彩厚重,覆盖性强, 常用的有 :

中国画发展史ppt课件

中国画发展史ppt课件
31
扬州八怪
• 汪士慎 《画梅题记》
• 郑板桥
《竹石图》
• 高翔
《长江万里图》
• 金农 《墨梅图》、《月花图》
• 李鳝
卖画扬州,师继黄公望
• 黄慎 《题林逋驯鹤图》、《渔父图》
• 李方膺 《梅花楼诗草》
• 罗聘 《两峰蓑笠图》、《丹桂秋高图》 32
墨梅图 王冕
吾家洗砚池边树 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清气满乾坤
33
富春山居图 (元朝画家黄公望作品)
台北后半部 分:纵33厘 米,横636.9 厘米
大陆前半部 分:纵31.8 厘米,横 51.4厘米
34
近现代国画大家:齐白石
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 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 居北京。擅画花鸟、虫鱼、山水、人物,笔 墨雄浑滋润,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 意境淳厚朴实。所作鱼虾虫蟹,天趣横生。
41
八骏图
42
范曾
范曾(1938.7.5-),字十翼,别署抱冲
斋主,江苏南通人,中国当代大儒、
思想家、国学大师、书画巨匠、文学
家、诗人。 现为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
究院院长、讲席教授,中国艺术研究
院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南通大学
惟一终身教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多元文化特别顾问”,英国格拉斯
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加拿大阿尔伯
35
齐白石作品赏析
36
37
张大千
创立“大风堂派”,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 传奇色彩的泼墨画工。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 成就。后旅居海外,画风工写结合,重彩、水 墨融为一体,尤其是泼墨与泼彩,开创了新的 艺术风格,因其诗、书、画与齐白石、溥心畲 (she)齐名,故又并称为“南张北齐”和“南 张北溥”,名号多如牛毛。与黄君璧、溥心畲 以“渡海三家”齐名。二十多岁便蓄著一把大 胡子,成为张大千日后的特有标志。

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ppt课件

中国古代山水画意境ppt课件
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妆素裹,分外
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
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
今朝。

教师归纳意境的含义:事实上,我们对画面的这种感受就是画的意境。 简单的说要体现山水画的已经就要做到情景交融,以景抒情。体现出来 的一种艺术境界
33
,香港佳士得“中国近现代书画”及“中国古代书画” 春季拍卖新闻界预展推出逾五百五十件精彩画作,当 中以李可染 《万山红遍》最为瞩目,估价高达四千 万港元,预料将创下画家世界拍卖纪录。画家六十年 代初以毛泽东《沁园春 · 长沙》中名句“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为主题创作了一系列画作,此乃当中最具 特色的一幅,极具收藏价值。
31
(1)你能从这幅山水画中感受到深秋迷人的景色 吗?讨论分析画面构图、墨色、空白。
(2)这幅作品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 构图:全景构图,画面给人饱满的感受。 空白:而本画面中空白很少,给人感觉密不透风。 墨色:墨色很浓,用积墨表现出山的浑厚,朱砂
层层
学会欣赏
18
二,以境析情 情境交融
19
傅抱石 关山月 江山如此多娇
20
这幅画是为迎接建国10周年,为人民大会堂 而绘制的大型山水画。

21
学生讨论回答(概括出雄伟、壮美、博大、 气势磅礴的画面意境。)
22
3、结合毛泽东的《沁园春雪》感受。 教师朗诵毛泽东的《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馀莽莽;大河上下,
11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 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 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忽然遇到一片桃 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步,中 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 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 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中国美术史课件PPT8-2明代晚期绘画

中国美术史课件PPT8-2明代晚期绘画
明 董 其 昌 仿 古 山 水 册 之 二
明 董 其 昌 仿 古 山 水 册 之 一 ( 局 部 )
明 董其昌 仿古山水册之仿杨升册
明 董其昌 昼锦堂图(局部)
明 董其昌 昼锦堂图(局部)
明 董 其 昌 秋 山 图
明 董其昌 仿古山水册之仿惠崇册
明 董其昌 山水图卷(局部)
明 董其昌 山水图卷
半生落魄已成翁, 独立书斋啸晚风。 笔底明珠无处卖, 闲抛闲置野藤中。”
明 徐渭 墨葡萄图
明 徐渭 墨牡丹图
姚黄魏紫懒迎眸, 只貌刘家水牯牛。 大叶大花惟墨沈, 莫教人拟绮为楼。
明 徐渭 山水人物花卉册页之一
明 徐渭 山水人物花卉册页之二
明 陈淳《葵石图轴》
明 陈 淳 花 卉 图 册 之 四
明 董 其 昌 王 右 丞 诗 意 图
·中国美术史·
第七章 明清时期美术
董其昌其他画学思想
1、 “变古”说,以“天地为师” 2、以“淡” 为宗 “以天真幽淡为宗”,“诗文书画,少而工,老而淡,淡胜 工,不工亦何能淡。” 3、绘画与自然的关系 “以蹊径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 水决不如画”。 4、“寄画于乐”
• 他与徽州版刻黄氏名手合作的版画,成就异常突出。形制或插图,或页子, 内容则寄托了关心国事民生的情感,歌颂具有反封建意义的水浒英雄与西厢 人物。在美术史上留下不朽声誉,对清代特别是清末“三任”发生了深远影 响。
明 陈洪绶 唏发图
“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英)、唐(寅)之上” 明 陈洪绶 授徒图
·中国美术史·
一、晚明“松江派”大家——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 亭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是明末著名的书 画大家、诗人、美术理论家和鉴藏家。

古诗画ppt课件ppt

古诗画ppt课件ppt

03
古诗画的艺术特色
诗中有画的意境
形象性
古诗画通过形象化的语言和描 述,将画面展现在读者面前, 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强烈的视觉 效果。
情感性
古诗画中的情感表达是深沉而 真挚的,它通过画面的描绘唤 起读者内心的情感共鸣。
联想性
古诗画常常通过画面引发读者 的联想,使画面含义更加丰富 和深刻。
画中有诗的气韵
02
03
融合性
古诗画将诗歌和绘画两种 艺术形式融合在一起,使 两者相互补充、相互呼应 。
再现性
古诗画中的诗歌和绘画都 能够再现历史事件、人物 或场景,使作品更加具有 历史感和文化价值。
统一性
古诗画中的诗歌和绘画遵 循统一的主题和风格,使 作品更加和谐、统一、完 整。
04
古诗画的欣赏与品鉴
如何欣赏古诗画
画面优美:古诗画以绘画形式呈现诗词的意境和情感 ,画面优美、细腻。
古诗画的特点与价值
• 文化传承:古诗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了中国古代的文学和艺术精神。
古诗画的特点与价值
价值
文化价值:古诗画是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的载体,对研 究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具有重要意义。
艺术价值:古诗画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传统绘 画艺术的珍品。
古诗画ppt课件

CONTENCT

• 古诗画简介 • 古诗画的历史演变 • 古诗画的艺术特色 • 古诗画的欣赏与品鉴 • 古诗画的传承与创新 • 古诗画作品展示与案例分析
01
古诗画简介
什么是古诗画
定义
古诗画是以古代诗词为创作背景,结合山水、人物、花鸟等元素 ,通过绘画形式表达诗意和情感的艺术形式。
案例分析
总结词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课件PPT

中国古代花鸟画欣赏课件PPT
教师在管理课堂时,遇到的很大一个问题就是时间管理。优秀 的课堂管理者会努力避免在课堂上出现令学生感到无所事事的 情形。从上课铃到下课铃的整个课堂时间里,他们会保证学生的 注意力一直在学习上,从开始上课直到下课离开,都不会有人闲 下来。
管好课堂时间的五点建议 1.计划充分。教师要为课堂教学准备出足够的内容(要有意义
4.每次在课堂上给学生布置任务时,要事先想好如何应对 那些很快就完成任务的学生。同时,要注意提醒那些动作 缓慢,迟迟没有动手的学生。
5.做好准备。备课时就要准备妤课堂材料。这样,在讲 课的时候,才能顺利地从一个主题过渡到下一个主题,不会 因冷场而出现空闲时间。
是的,教学是一件很费心思的事情,世界上不可能存在一 种万能的教学方法,至少我还没听说过那些低效的教师 在课堂上往往只是简单地给全体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而 且很可能没有仔细考虑自己布置的任务是不是学生感兴 趣的或是需要的),然后要求学生用二十分钟完成。同样, 不用亲历现场你也能猜到,有些学生五分钟就能完成任 务,而这段时间里还有些学生甚至都没有开始,总有些学 生无法在二十分钟内完成任务因此,这个二十分钟的规 定会带来课堂纪律的问题。教师需要不断提醒学生集中 注意力,但有的学生会抱怨自己还没听懂,而那些提前完 成的学生则会感到无聊,并且着急地等着新任务。
的,而不是打发时间用的内容),每次上课时准备好的内容都应该 比实现计划教授的内容多一些,以保证每堂课的内容都是充分的。 2.教师一上课就应该立刻开始教学活动,直到下课学生离开教室 才结束。
3.事先准备一些简短、有趣的教学任务。如果需要在课堂上 布置任务,比如需要耗时三十分钟的短文写作,可以把整体任务 分解成几个更小的部分,并且带领学生一步一步完成每个部分。 记住,这种简短、有趣的任务要比一次需要耗费很长时间的任务 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洪绶《杂画图册 夔龙补衮图》
陈洪绶《扑蝶图》
陈洪绶《斗草图》
清朝时期绘画中女性的形象多是瓜子脸、 樱桃小嘴,纤巧柔婉、清瘦秀美、忧郁 愁苦;他们大都是窄窄的溜肩,杨柳般 的小细腰,细眉小眼,樱桃小口,呈现 出弱不禁风的病态美。这些在焦秉贞、 冷枚、改琦、费丹旭、任伯年等作品中 随处可见。尤其是改琦与费丹旭这两位 专门画仕女画的画家,他们将这种纤细 柔婉、阴柔羸弱的女性美推向了高潮。 改琦与费丹旭的仕女画风格比较相似, “香艳中更饶妍雅之致”,历史上把他 们成为“改费”。他们笔下的女子形象 瘦弱纤巧,娴静端庄,秀丽清润,线条 轻灵,设色清丽而淡雅。他们都十分擅 长运用补景来烘托出女性的情感气质, 如杨柳依依、依栏望帘、静坐吹箫、伸 手折花等等。
,此图为宋人摹本,珍藏于北京故 宫博物院。
魏晋时期美的自觉不仅反映在美 女的刻画上,在其他领域已有所 表现,如王羲之的《兰亭序》, 此书法作品的高妙之处就在于表 现了书法的妍丽秀美,引领了书 法审美标准的转捩。唐代书论中 把王羲之的书法风格称为“巧媚” 是有道理的,张怀瓘也曾说王羲 之的字“有女郎才,无丈夫气”。 这也是客观的评价。 顾恺之《洛神赋图》中的女神虽 然属于虚构,但女性的形象是真 实的,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审 美的标准。
周昉《簪花仕女图》
周昉曾效法张萱的艺术风格,后专攻仕女画, 其所绘仕女画“衣裳简劲,彩色柔丽,丰满 秾丽”,创造了“水月观音之体”,被称之 为“周家样”。他的作品《簪花仕女图》 (现藏辽宁省博物馆)描绘的雍容华贵的贵 族女性赏花游园的场景,她们或赏鹤、或戏 犬、或簪花,悠闲自得。人物丰腴富态,行 笔柔媚轻细,轻纱淡染,恰到好处地表现了 透明的薄纱与滑如凝脂的肌肤。
(1)体态丰腴。 唐代流行“以胖为美”,体态丰腴,肌肤白 嫩,凹凸有致,富态雍容是唐代美女的主导 性标准。健康丰腴是当时女性美的潮流。当 然这种美与肥胖还是有区别的,也与当今的 骨感美人相去甚远。
2)服饰大胆开放。 唐代绘画中女性的形象比较开放,低胸、袒 胸的女性形象委实不少,这在当时可能是比 较流行的服饰。这种服饰还处于半透明的状 态,若隐若现,华丽绚烂。 《敦煌曲子词•内家娇》中记载了唐代女性 着袒胸式服装,其云:“碧丝罗冠,搔头坠 髻……深深长画眉绿,雪散胸前。” 周濆《逢邻女》诗:“慢束裙腰半露胸”; 李群玉《赠歌姬诗》诗:“胸前瑞雪灯斜 照”; 欧阳询《南乡子》诗:“胸前如雪脸如花”; 方干《赠美人诗》诗:“粉胸半掩凝晴雪。” 白居易《杨柳枝》诗:“罗薄透凝脂。”
改琦《春窗坐雨》
改琦《蕉下美人图》
改琦《赏梅图》
费丹旭《抚琴仕女图》
费丹旭《仕女图》
费丹旭 《月下吹箫图》
清代还出现了以西方油 画的方式来描绘女性的 郎世宁,他结合中西, 造型严谨,风格富贵华 丽,有装饰意味。他主 要描绘宫廷贵族女性, 如《高宗帝后像局部之 三贵妃像》中女子朝服 华丽,表情庄重,女子 面部比较有立体感,明 显受到了西方油画的影 响。
(唐) 阎立本 《历代帝王图》之陈后 主陈叔宝
《元世祖忽必烈汉像》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至明清时期,帝王像的创作趋 于完备。明代每朝皇帝几乎都 有此类画像,其中仅朱元璋一 人就多达十余幅。清代的帝王 像较明代更加繁复与华贵,人 物的写实性有所加强,这与西 方传教士画家入职宫廷有密切 联系。他们将西方油画技术与 中国传统绘画结合,创造出一 种新的画风,并影响了清宫廷 肖像画的创作形式。譬如,清 乾隆帝的肖像画就有朝服像、 便服像、戎装像等类型,而在 雍正帝的肖像画中更出现了18 世纪欧洲贵族的打扮,他头戴 卷曲假发,衣着西式洋装,这 样的造型在清帝王肖像画中是 绝无仅有的。 《雍正帝半身洋装像屏》 (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文徵明的《湘君湘夫人图》也是十分优秀的 女性绘画作品,画中湘君、湘夫人一前一后, 前者侧身向后,与后者形成呼应,整幅作品 格调清新,优雅淡泊。
文徵明《湘君湘夫人图》
陈洪绶笔下的女性形象十分 高古,她们形象夸张变形, 不讲究比例,身高比较矮, 头比较大,身体的线条圆转 流畅,用清秀古雅来形容她 们比较合适。
唐寅《秋风纨扇图》
唐寅《吹箫仕女图》
唐伯虎十分有女人缘,也非常擅画仕女, 《秋风纨扇图》、《孟蜀宫妓图》、《杏花 仕女图》、《李端端像》等等都是此类作品, 有的描绘妓女,有的借女性表达自己的性 情…… 他的《秋风纨扇图》画法近乎白描,画中女 性清秀淡雅,举止安详,面部、手部的刻画 细腻流畅,线条圆润有弹性;衣裙、披肩、 腰带以南宋以来的方硬转折之笔画成,更衬 托出女性身体的娇嫩与纤柔。画中作者自题 诗云:秋来纨扇合收藏,何事佳人重感伤, 请把世情详细看,大都谁不逐炎凉。画家通 过画中仕女来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与不随波 逐流的个性。 他还有比较工整细腻的《孟蜀宫妓图》,此 画表现的是五代西蜀后主宫内的四位歌妓侍 宴的情景。此图属于工笔重彩,线条挺拔细 劲、柔韧流畅,作者没有给她们做任何配景, 更突出了主题形象。画中妓女华贵艳丽,脸 型尖俏、眼睛、嘴巴较小,画家在女性的额 头、鼻梁、面颊、耳垂等处运用了“三白法” 的表现方式,更突出宫妓的秀丽与娇柔。 唐伯虎《孟蜀宫妓图
李嵩《货郎图》
李嵩《骷髅幻戏图》
元代钱选的《杨贵妃上马图》表现的是杨贵妃上马出行的情节,有人 认为此图是作者在向世人呼吁他们所怀念的昔日强大富足、横扫蛮夷 的唐代。虽然此图也是表现了宫廷女性,但画中的杨贵妃与唐代的仕 女画在形象上差别较大,此图属于清雅一派,杨贵妃不见了唐代绘画 中女性的华丽雍容,多了一份清新之气。这可能与宋元以来士大夫绘 画的审美标准有关,与钱选文人画家的身份有关。
中国绘画艺术历史悠久,仅从已知独幅的战 国帛画算起,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如果从 内蒙古、甘肃、山东、新疆以及东北各地的 原始岩画及1986年发现于甘肃秦安大地湾原 始地画来看,它的历史已不下5000年。以汉 族为主包括各少数民族在内的画家和匠师, 创造了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丰富多采的形式 手法,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传统绘画。明清 以来,特别是辛亥革命以后,随着封建社会 的崩溃,外来绘画艺术不断传入,丰富了中 国绘画的体裁。中外艺术交流日益频繁,使 画家从中得到吸收和借鉴,中国绘画创作发 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油画、水彩画、漫画、 宣传画等相继发展起来,特别是中华人民共 和国建立以后,各个画种都展示出新的面貌。
仰 韶 文 化 的 彩 陶 装 饰 绘 画
马 家 窑 文 化 的 彩 陶 装 饰 画
长卷式车马出行图,壁 画人物形象稚拙,但总 体气势壮观。
车马图 局部 秦代 壁画
竹林七贤,荣启期砖画 东
人战 物国 御时 龙期 帛 画
晋时期是中国美学史上审美自觉的时 代,对女性美的追求也日趋明显。顾 恺之《洛神赋图》虽然表现的是女神, 但实际上画家心目中“女子”,经过 顾恺之的画笔,展示出的是魏晋时期 的美女形象。洛神柔美的形象、凄楚 的表情正是现实生活中女子形象的反 映。画中的女子容貌美丽、气质高雅, 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的定义与标 准。这种美不媚俗,与曹植所描绘的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秾纤得衷, 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 颈秀项,皓质呈露”的形象高度统一, 洛神的衣裙迎风微微飘动,婀娜多姿, 女神的高雅气质通过顾恺之“紧劲联 绵,循环超忽,格调逸易,风趋电 疾……笔意如春雲浮空,流水行地” 的笔意表现的淋漓尽致。
明清时期的仕女画较之宋元时期有了长足 的发展,以女性为主题的绘画也逐渐多了 起来,题材也相对更为广泛,有的描绘历 史名媛、有的表现青楼名妓、有的表现市 井妇女……此时绘画中的女性形象也逐渐 形成了固定的程式,旨在追求一种朴素典 雅、纤弱清秀的文秀美。 明代女性主题绘画的增多也和娼妓业发达 有着密切的关系,明代妓女的综合素养非 常之高,琴棋书画无所不通,也出现了很 多卖艺不卖身的青楼名妓。明代文人与妓 女的沟通、交流也越来越频繁,文人们到 妓院不是为了苟且之事,而是谈书论道、 抚琴听曲,也是一种风雅的体现。这也是 仕女画在明代兴盛的原因之一。
郎世宁《高宗帝后像 局部之三贵妃像》
此外,还有独树一帜的黄慎,虽然他不是专 门描绘女性,但其笔下的女性却呈现出与众 不同的艺术美,他不同于改琦、费丹旭,不 同于任伯年,也不同于郎世宁。他笔下的女 性形象都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下层老百姓, 他的《倚琴美人图》、《渔翁渔妇图》、 《携琴仕女图》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改、 费笔下的女性工整清秀,而黄慎笔下的女性 则洒脱世俗,他通过草书的笔法,酣畅淋漓 的写出了女性别样的美。
中国古代绘画
说一说:你所知道 的中国画?
中国绘画传统意义上我们称为“国画”
从史前壁画到动物骨头纹样,从彩陶上的纹样到房屋墙 壁上的壁画,从西周墓葬品到战国帛画,自汉代以后, 中国绘画艺术迎来一个个高峰。
中国绘画按题材,形式,内容,材料等可以分很多种类, 比如人物画,山水画,花鸟画,水墨画,重彩,工笔, 写意,白描等等很多。按文化发展角度来看,中国绘画 顺应了中国文化的变迁,与当时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 化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联。形成了独特的社会生活画, 宗教画,山水画和文人画。
天国
人间

马 王 堆帛 画 西 汉
地府

花鸟画
人物画
夏商与西周 东周分 两段 春秋和战国 一统秦 两汉 三分魏蜀吴 二晋前 后沿 南北朝并立 隋唐五 代传 宋元明清后 皇朝至 此完
一、人物画
清明上河图 (局部) 宋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局部) 宋 张择端
著名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说过:“汉末 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 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 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 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 一个时代。”
《携琴仕女图》
黄慎《倚琴美人图》
黄慎《梅花仕女图》
任伯年《梅花仕女图》
乾隆皇帝是最热衷功臣像的君 主,他组织过多次大型绘像, 还亲自在画像中题赞词,仅在 紫光阁中悬挂的功臣像前后就 有4批,共计280人。据聂崇正 的考证,这些功臣像包括“平 定西域准回部”功臣各五十; “平定大小金川”功臣各五十, 前五十幅为乾隆御题;“平定 台湾”五十功臣,以及“平定 廓尔喀”功臣三十。目前已知 存世的仅有二十幅,除少数为 私人珍藏外,大多被世界各地 公私博物馆收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