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英汉翻译技巧

合集下载

浅析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一)【推荐下载】

浅析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一)【推荐下载】

浅析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及其翻译方法(一)一、引言文化涵盖的范围很广,它既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生活中形成的价值观、思维定势和情感方式,又指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交际方式,如共同的生活习惯、风俗、言谈举止等。

但由于英汉民族所处的环境不同,历史发展各异,因此彼此的文化有差异,有时差异还很大。

本文拟先从以下四个方面简单地看一下它们的差异:语言语法词汇文化差异;语言交际文化差异;价值观差异和思维文化差异,然后再探讨一些翻译方法。

二、中英文化差异1.语言词汇文化方面的差异汉英文化的不同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差异上。

而词汇又是语言的基石,是最明显承载文化信息、反映人类社会文化生活的工具。

比如“月亮”,中国人看到月亮常常联想“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而“moo■”,美国人看到“moo■”则往往联想到登月、太空人等。

2.交际文化方面的差异文化具有社会性,为社会成员所共享。

学习外语的根本目的在于与具有不同文化背景、操不同语言的社团里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

如打招呼,谈天气,问候健康,询问年龄、收入、个人隐私等,在不同的国家有着不同的社会含义。

3.价值观方面的差异价值观指人的意识形态、伦理道德、宗教信仰及风俗人情等为人处世准则的观念。

一般认为是特定文化和生活方式的核心,表现在两种语言中,会对语言理解和翻译造成很多障碍,足以引起翻译工作者的重视。

中国文化中以儒家文化为主,其种族亲属和社会关系表达得十分清楚和严格,不容丝毫的含混和马虎。

英语民族崇尚个人主义,个人至上主义价值观是西方文化的特点。

中国人注重整体、综合、概括思维。

所以中国文化习惯从整体上、直观上看问题,强调社团和集体的价值。

4.思维文化方面的差异英语民族的思维是个体的、独特的。

英美文化习惯于逻辑分析,强调个人为中心。

因而导致语言表达上的种种差异。

例如,在姓名、时间、地址的表达方式上,汉英两种语言的行文方式明显地体现了这种思维方式的差异,中国文化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而西方文化则正好相反。

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英汉翻译技巧

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英汉翻译技巧

80现代交际·2019年10期作者简介:刘笑彬,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2018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翻译。

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英汉翻译技巧刘笑彬(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 吉林 长春 130103)摘要: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传递交流与相互影响越来越多,英语为更多的人群所运用。

本文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几点英汉翻译技巧。

关键词:中英文差异 对比 英译汉 技巧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080-02作为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工作语言之一的中文,也可以称作汉语。

和印欧语言相比,汉语有它独有的特点。

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而英语句子中主谓机制突出,主谓语是句子的主干,在主干上可通过连接词和语法标记进行空间构造,附加各种短语结构和从句结构,形成各种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复杂的长句。

翻译作为“中介”,起到的作用是准确全面地再现原文传达的信息,尽量再现原文的风格。

在当今时代,翻译理论与技巧研究可谓百花齐放。

一、归化和异化归化是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

异化则是指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特点,吸纳外语的表达方式,简言之就是保存原文的原汁原味。

归化和异化是直译与意译的延伸,却不等同于直译与意译。

接下来请看两组例子。

(1)The drive back to my home in Edmoonton was an endless journey of destructive emotions and thoughts.In a truck-stop restaurant,I sat staring at a glass of cheap red wine.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she walks out of mine.我们可以在翻译中分别体会一下二者的区别。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谈英语翻译技巧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谈英语翻译技巧

基于中西文化差异谈英语翻译技巧英语翻译是中西文化差异下的一项重要任务。

英语是国际交流的主要语言之一,对于中文到英语的翻译工作,需要考虑到语言、文化和习惯等方面的差异。

在此基础上,下面将分享一些英语翻译的技巧。

其次,要注意语言的纠错和打磨。

英语是一门严谨的语言,语法结构和词汇用法都有一定的规范。

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句子的结构是否正确,用词是否准确,以及表达是否通顺。

此外,要注意语态和时态的转换,以及动词、名词和形容词等词性的转换。

只有语言表达准确无误,翻译才能更具说服力。

同时,要注重文化差异的处理。

中西方文化差异很大,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到这些差异。

例如,在英语中有很多成语和俗语,翻译时要注意寻找相应的英语表达方式。

另外,中西方的礼仪、习俗、宗教信仰等方面差异较大,所以在翻译时要注意语言的文化适应性,避免产生误解或冲突。

还要注意对于一些涉及敏感话题的翻译,要尊重不同文化的差异,避免给读者带来困扰或冒犯。

此外,要注重语言风格的转化。

每个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所以在翻译时要根据原文的风格选择合适的英语表达方式。

例如,对于正式的文档或学术论文,翻译要保持严谨和准确;对于文艺作品或广告等,翻译则要注意保持表达的生动、吸引人。

最后,要进行反复校对并参考其他资源。

翻译工作是一个反复推敲和打磨的过程,翻译者可以多次阅读自己的翻译稿,检查语义和语法的准确性,并寻找其他资源进行参考。

可以查阅相应领域的专业词典或参考资料,遇到难以翻译的词汇或表达时,可以与其他翻译者或专家进行交流和请教。

总之,中西文化差异对英语翻译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和要求。

翻译者需要具备较强的语言和文化素养,通过准确理解原文、纠错打磨、处理文化差异、转化语言风格等方式,才能更好地完成翻译任务。

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和技巧,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

汉译英翻译十大技巧

汉译英翻译十大技巧
技巧3确认词义内涵,巧妙处理难词
汉英两种语言在具体运用中,词义往往随着语言情境而变,同样的一个汉语词,翻译成英文时不是一成不变的,选用什么词得根据不同的语境而变。如汉语中的“大”,英语中根据不同语境可表达为:大城市(big city),大雨(heavy rain),大志向(great ambition),大人物(important person),大道理(general principle)。因此,翻译处理时切忌将原文拆解成一个一个中文词组甚至汉字进行翻译。万ー遇到不会表达的难词,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处理:
effect which cannot be ignored and denied.
解析:例中“不可磨灭的”属于较难词汇。与其绞尽脑汁地想这个词组应该用哪个英文表达与其对应不如好好地看一下上下文。上文中已有“被忽视和否定”,由此可推出“不可磨灭的”应该可以理解为“不可忽视和否定的”,这样一来困难便迎刃而解了。
【例10】瓷器,和丝绸一样,是享誉海外的中国特产。
Chinaware, like silk, is a specialty of China
which isvery famous overseas.
解析:例中出现了“享誉海外”这一四字词语。在翻译时,先不急着直接从汉语直接译成英语,而应该先用浅显易懂的汉语解释一下,“享誉海外”即“在国外很出名”的意思,再将“在国外很出名”转换成英语be very famous overseas,这样就会容易得多。
技巧2从动词入手理清句子主干,确定修饰成分
英汉两种语言句式结构不同,汉语语言重“意合”,句子形式比较松散:而英语语言重“形合”,句子结构比较严谨。在汉译英中,人们往往受到汉语思维的影响,行文构句严重汉化。在了解英汉两种语言区别的前提下,要想保证译文的质量,关键在于正确确立汉语原文译成英文的主干。而英语句子的核心是谓语动词,确立了谓语动词,就能确立主干。第二步再确定修饰成分,如定语、状语、补语等。这样,译出来的句子才是真正地道的英文句子。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1]..

从中英文化差异中浅议英汉习语翻译的区别与比较06外语系(3)班06050307 单彩敏1.引言习语又称熟语,它通常包括成语、俗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其表现形式音节优美,音律协调,或含蓄幽默,或严肃典雅,言简意赅,形象生动,妙趣横生,给人一种美的享受。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它带有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内涵。

因此对英语读者和汉语读者来说,做到彻底精确地理解蕴含深刻文化内涵的习语的翻译是相对比较困难的。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习语之所以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是和这种历史文化的沉积分不开的。

汉语习语和中国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体现了汉民族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态度,记述其民族和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呈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个性。

同样,英语习语与英美文化历史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其组合结构和修辞方法与英美文化密切相关。

因此,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把英汉习语进行对比,使语言学习者能加深了解这两种语言习语的文化异同,消除交流障碍和困难,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摘要习语又称熟语,堪称语言之精华,它通常包括成语、谚语、典故等,是一种在意义上和结构上都比较稳定的语言结构。

它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沉积的产物,它最能鲜明地反映一个民族的文化特点。

英汉文化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文化,它们的渊源和发展道路各不相同。

在此考察了英汉语言中心理与文化的同异现象。

关键词:英汉习语心理文化对比翻译2. 英汉习语的不同所反应的文化背景差异2.1生活环境的差异习语的产生无不与人们生存的环境密切相关。

英国是一个岛国,地处西欧边缘,与西欧很多国家相邻,国内有很多富有特色、享有盛誉的城市和河流,这一特殊的地理环境都反映在习语上,英语中有许多关于船和水的习语,在汉语中没有完全相同的对应习语,比如“between the devil and the deep blue sea (进退维谷)”,“Carry coals to Newcastle”(把煤送到纽卡斯尔———英国的产煤中心),“Set the Thames on fire”(火烧泰晤士河,伟大的壮举)。

英汉主语差异对比与翻译技巧(4篇)

英汉主语差异对比与翻译技巧(4篇)

英汉主语差异对比与翻译技巧(4篇)英汉主语差异对比与翻译技巧篇一英汉主语差异对比与翻译技巧篇二英汉主语差异对比与翻译技巧篇三英汉主语差异对比与翻译技巧篇四英汉标点符号的差异英语和汉语的标点符号有相同之处,但也有许多不同点,我们在写作时一定要注意。

不同如下:1.句号(period)。

汉语的句号是个小圆圈(。

);英语的句号是个实心点(.)。

如:my mother doesn’t enjoy eating salted meat and smoked fish.我妈妈不喜欢吃咸肉和熏鱼。

2.省略号(ellipsis)。

汉语中省略号为六个实心圆点(……)而英语中省略号为三个实心圆点(…)。

如:he stopped in front of another shop window and thought carefully for a few …what was the name of the hotel he had stayed in the last time he was in cairo? 他在另一家商店橱窗前又停下来,仔细思索了几秒钟。

哦……他上次来开罗住的那家饭店叫什么来着?3.书名号(《》)。

汉语中表示书刊、杂志等名称时用《》,而英语中没有《》,通常用斜体字来表示书刊、杂志的名称。

有时也可用引号、全部大写或在书刊名下画线来表示。

如:do you have from earth to moon?你有从《地球到月球》吗?his father bought him a book with the name “captain cook”.他父亲给他买了一本叫《库克船长》的书。

i am reading a tale of two cities.我在读《双城记》。

我们班大部分学生都喜欢《一千零一夜》。

4.顿号(pause mark)。

汉语中用顿号来表示并列成分之间的停顿,但英语中没有顿号,而是用逗号(,)起相同的作用。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

论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和交流的扩大,英语笔译的需求不断增加。

然而,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本文将从语音、语法、词汇和文化角度探讨英汉语言差异对英语笔译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一、语音差异英汉语音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对英语笔译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例如,“r”音在汉语中并不存在,当汉语口音较重的译者翻译英语时,容易将“r”音省略或发错。

此外,英语中的元音多而且变化多端,而汉语只有五个元音,且不具备元音变化的复杂性,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中根据语言差异进行音译或意译。

翻译策略:1.注意区分英汉语音差异,保证语音表达准确。

2.根据语言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音译或意译。

英语和汉语的语法存在很大的不同,译者需要根据句子结构、语序等方面的差异进行翻译。

英语语法灵活多变,汉语语法较为固定,表达方式单一。

因此,有些英语句子在汉语中翻译时需要进行结构调整,以使其符合汉语的语法规则。

1.注意区分英汉语法差异,掌握英语和汉语的语言风格和语法特点。

2.根据语言差异进行必要的结构调整和语言转换。

三、词汇差异英汉语言的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词汇量的差异,英语单词极其丰富且具有多义性,而汉语单词种类相对较少;二是词汇使用的差异,英语具有更为广泛的使用场合和搭配方式,而汉语则有着更为严格的表达方式。

1.了解英汉语言的词汇差异并保证准确理解文章意思。

2.在翻译中根据上下文和文章意图找到与之相应的翻译词。

四、文化差异英汉语言的文化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习惯用语、语言表达形式等方面。

由于英语是国际性语言,因此它的表达方式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在进行英语笔译时,译者需要了解英语使用国的文化背景和语境,避免在翻译中产生不同的文化水平和表达方式。

1.了解英语使用国的文化背景和语境,避免产生文化误解。

2.在翻译中选择与文化背景和语境相符的表达方式。

总之,作为翻译者,我们需要尽可能地了解英汉语言的差异,以便在英语笔译中找到最合适的翻译策略。

英汉口译语法差异与技巧分析研究

英汉口译语法差异与技巧分析研究

英汉口译语法差异与技巧分析研究口译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技能,它要求译员在较短的时间内,准确把握语言表达的含义和语言之间的差异。

对于中英两种语言的译者而言,语法差异是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在进行英汉语言的口译时,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以有效地解决语法差异带来的障碍。

一、英汉语法差异的主要方面英语和汉语之间的语法差异很多,这些差异是由于文化的不同以及语言使用方式的不同而导致的。

下面是一些英汉语法差异的主要方面:1. 句子结构:英语句子结构比汉语更为复杂,英式句子强调结构的统一性,易产生长难句。

而汉语句子比较简单,主语和谓语颠倒,省略主语的情况较为常见。

2. 词序:英语中形容词通常是出现在名词前面,而汉语中形容词则通常是出现在名词后面。

除此之外,英语等主语动词语序,而中文倾向于重点在前。

3. 语态:英语中有被动语态,而汉语没有被动语态。

这项语法差异在口译中是非常明显的。

以上是英汉语法差异的主要方面,这些方面可能会给口译带来很多困难,但是可以通过一些口译技巧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

二、解决英汉语法差异的技巧为了在口译中有效解决英汉语法差异问题,需要掌握一些技巧,下面是一些技巧:1. 意译:在口译中,应该尽量避免字面翻译。

应该根据上下文和原意进行意译。

这项技巧在解决英汉语序问题时非常有用。

2. 分句:对于长难句,可以将其分为几个小句翻译,避免主语和谓语的颠倒造成理解困难。

3. 语态转换:在遇到英语被动语态时,可以考虑将其改为主动语态翻译,同时需注意主语的变化。

4. 补充语:在汉语中,可以通过添加副词、介词等补充语,来改变句子的语序和结构,提高口译的清晰度和流畅度。

以上是一些解决英汉语法差异的技巧,通过掌握这些技巧,可以大大提高口译的准确性和流畅度。

三、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英汉语法差异和解决技巧,下面对一些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英文原文:“I have been thinking about this problem for a long time.”中文翻译:“我已经想了很久这个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英汉翻译技巧
作者:刘笑彬
来源:《现代交际》2019年第10期
摘要: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的传递交流与相互影响越来越多,英语为更多的人群所运用。

本文从中英文差异对比中浅析几点英汉翻译技巧。

关键词:中英文差异对比英译汉技巧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080-02
作为联合国承认的官方六大工作语言之一的中文,也可以称作汉语。

和印欧语言相比,汉语有它独有的特点。

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语序和虚词是汉语主要的语法手段,汉语中词、短语和句子的结构方式基本一致,有丰富的量词和语气词。

而英语句子中主谓机制突出,主谓语是句子的主干,在主干上可通过连接词和语法标记进行空间构造,附加各种短语结构和从句结构,形成各种层次结构和逻辑关系复杂的长句。

翻译作为“中介”,起到的作用是准确全面地再现原文传达的信息,尽量再现原文的风格。

在当今时代,翻译理论与技巧研究可谓百花齐放。

一、归化和异化
归化是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语言传统,回归地道的本族语表达方式。

异化则是指在翻译方法上迁就外来文化的特点,吸纳外语的表达方式,简言之就是保存原文的原汁原味。

归化和异化是直译与意译的延伸,却不等同于直译与意译。

接下来请看两组例子。

(1)The drive back to my home in Edmoonton was an endless journey of destructive emotions and thoughts.In a truck-stop restaurant,I sat staring at a glass of cheap red wine.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she walks out of mine.
我们可以在翻译中分别体会一下二者的区别。

异化译文:在我开车回到埃德蒙顿的路上,我陷入了无尽的悲伤之中。

随后,我来到一家汽车旅馆,端着一杯廉价红酒出神,觉着这世上有那么多家旅馆,她终究还是走出了我的那一家。

归化译文:弱水三千,终究我已不是她那瓢中的一壶水了。

(2)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异化译文:宁当狗头,不当狮尾。

归化译文:宁当鸡头,勿为凤尾。

(3)You’ve got to have faith up your sleeve,otherwise you won’t succeed.
异化译文:你必须袖里藏有自信,否则你不会成功。

归化译文:你必须有锦囊妙计,否则你不会成功。

其实中西方不光在语言上有着诸多的差异,在文化上我们也有着很大的差距,在此举个简单的例子,龙在中国是祥瑞之兆,可龙在西方却是邪恶的象征。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难免会遇到跨文化的因素,一部翻译作品能否使两个不同的国家或民族的人们相互理解,不仅取决于译者对原作语言本身的理解和传达,还取决于他对源语言的文化因素及其意蕴的理解和表达。

总之,无论是归化还是异化,我们在翻译中都要坚持“和而不同”的原则。

“和”是为了不造成读者的误解,“不同”则需要尽量保持原文中有代表性的差异特征。

二、转译
英语和汉语比较,汉语中动词用得比较多,英语句子中只用一个谓语动词,而在汉语中却可以几个动词或词性结构连用;汉语动词中没有词性的变化,而英语中动词有时态、派生词、不定式等变化。

因此,在翻译时便有了转译,改变词性,将原语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译成目的语时不一定保留原来的词性。

接下来是在英译汉中举出的几个转译的例子。

(1)We are enemies of all wars.but above all of dynastic was.
译文:我们反对战争,尤其是一切的王朝战争。

分析:本句汉译时,将名词“enemies”转译为“反对”。

(2)The tower is deadmandes.
译文:此塔已经用缆绳系地下水泥桩加固了。

分析:本句汉译时将动词“deadmandes”译成名词“地下水泥桩”了。

(3)Party officials worked long hours on meager foud,in cold caves,and by dim lamps.
译文:党的干部吃简陋的饮食,住寒冷的窑洞,靠微弱的灯光,长时间的工作。

分析:本句汉译时,将介词全部都译成了动词。

尽管在英语中的介词属于虚词,但在很多情况下,它们都有相对独立的含义。

而在汉语中介词多由动词演变而来,因此其动词性更为突出,但是汉语中的介词,无论从句法功能还是词汇意译的方面来讲,都不如英语中的介词活跃,且少于英语中的介词数量。

三、增益和省略
在本文开篇我们就有提到汉语和英语因为不属于同一体系所以有很大差别。

以音位层为例,英语是语调语言,汉语是声调语言。

例如,汉语的“妈”“麻”“马”“骂”,四个字的意思完全不同,而英语的语调是在口语中体现。

英语是拼音文字,一组音位,表示一个词,汉意则是表意文字,接下来请看句子分析。

(1)She came here to wash everyday.
譯文:她每天都来这洗衣服。

分析:译文将wash译为洗衣服。

Wash在英语中可以是不及物动词也可以是及物动词。

当它用作不及物动词时,它是洗衣服的意思,但是汉语如单用一个洗字则不能真正传达其语意,所以必须增添词语“洗衣服”。

在一个英语句群中,如果一系列的动词都没有变化,那么下文则可以省略,但是汉语中却不能省略,因此,英译汉中必须增词。

例:An eagle and a fox had long lived together as good neighbors,the eagle at the summit of a night tree,the fox in a hole at the foot of it.
译文:一直鹰和一只狐狸长期地友好地住在一起,鹰住在一棵高高的树顶上,狐狸住在树下的一个洞里。

世间万物,有阴必有阳,有正必有负,在此我将增益和省略放到了一处。

省略是指原文中有些词在译文中译不出来,因为译文中虽无其词,但可能已有其意,或者是在译文中不言而喻的便可删除,此处可系统地将省略分类为限定词的省略、代词的省略、介词的省略等。

(1)代词的省略。

例:He put his hands into his pockets and then shrugged his shoulders.
译文:他将双手放进衣袋,然后耸了耸肩。

分析:在汉语中不会多次重复代词,所以此处将文中多次出现的“他的”省略。

(2)限定词的省略。

例:They said the murder seemed to be an honest and kind man.
译文:据说那杀人犯看似是个厚道人。

分析:在英语中没有量词,外国人在学习中文的时候常常会将量词弄混,成为他们学习的难点,而中国人完全可将“一条鱼”“一架飞机”“一辆汽车”等词分得一清二楚,所以我们在做英译汉时只需要将汉语的量词译出即可。

(3)介词的省略。

例:Only after I had heard his explanation aid I understand what it was all about.
译文:听了他的解释,我才知道究竟怎么回事。

分析:此译文将介词after省略。

四、结语
以上总结出翻译技巧的一小部分内容,从学术角度看这些都为笔译中最为实用的技巧,但在日后的工作实践中,我们则需要在这些准则的基础上,针对不同的笔译文件类型总结更多的经验。

但中英文的差异,仍需作为母语为中文、主修英语的译者的我们深入了解,从而译出更精彩的文字。

参考文献:
[1]耿智.英译汉技巧十论[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郗庆华.英语翻译入门[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3]何其莘.笔译理论与技巧[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4]黄友义.中国翻译[M].北京: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業局.
[5]林超伦.实战笔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责任编辑:杨国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