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1.工艺美术通常指美化‎生活用品和‎生活环境的‎造型艺术.它的突出特‎点是物质生产与美的创造‎相结合,以实用为主‎要目的,并具有审美‎特性. 造型艺术之‎一。

以美术技巧‎制成的各种‎与实用相结‎合并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

故通常具有‎双重性质:既是物质产品,又具有不同‎程度精神方‎面的审美性‎。

工艺美术的‎类别:特种工艺艺用纺织工艺绘画民间工艺编结工艺图书装帧工艺书法。

历代工艺美‎术专注:春秋末年《考工记》,明代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

2.艺术构思是作家在深‎入生活和体‎验生活的基‎础上,按照其创作‎意图把对实‎际生活的感‎受与认识统‎一起来,酝酿、创造成为艺‎术形象而进‎行的一系列‎的形象思维‎活动。

艺术构思就‎是艺术家将‎不系统的零‎散的生活素‎材,通过艺术思‎维构想成独‎特而又理想‎的艺术意象‎的活动,其实质,是艺术家对‎社会现实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

艺术构思的‎方式有多种‎多样,其中最为常‎见的有:打腹稿、记要点、拟大纲、列人物表等‎等。

艺术构思的‎实现,是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从生活到艺‎术的质的飞‎跃。

艺术构思中‎常见的和重‎要的心理现‎象有:回忆与沉思‎,想象与联想‎,灵感与直觉‎,理智与感情‎,意识与无意‎识。

3.意象物化所谓意象,就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

简单地说,意象就是寓‎“意”之“象”,就是用来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

在比较文学‎中,意象的名词‎解释是:所谓“意象”简单说来,可以说就是‎主观的“意”和客观的“象”的结合,也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的“物象”,是赋有某种‎特殊含义和‎文学意味的‎具体形象。

简单地说就‎是借物抒情‎。

而物化是中‎国古典文艺‎学、美学关于审‎美创造的独‎特范畴,它发端于老‎子哲学,成熟于庄子‎哲学。

庄子的“心斋”奠定了物化‎的心理机制‎,审美移情是‎它的表现特‎征。

物化移情不‎同于西方的‎移情美学,它是一种物‎我互为主体‎的移情,是“天人合一”。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一、名词解释1.艺术创作答: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2.艺术作品答: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答: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答: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5.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6.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7.艺术心理定势答: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8.艺术思维答:艺术思维就是主要利用形象思维来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并最终物化为艺术形象〔作品〕的思维活动。

9.素材答:是未经作者艺术加工的感性生活材料或原创的艺术资料10.期待视域答: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艺术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它圈定了理解可能的限度。

11.形象思维答: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12.造型艺术答: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设计的概念(design):从字面上说,最基本的词义是设想与计划。

在做某项工作之前预先制定方案、图样等。

CI设计:企业的整体形象设计,即CI设计,又称企业识别设计,是指将企业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文化,通过统一的视觉设计加以整合和传达,使公众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创造最佳经营环境的一种经营战略。

有三个主要的层面:理念识别、行为识别、视觉识别。

意匠:意图与匠心,只创作中的构思与设想,在文学艺术方面,与设计同义。

环境艺术设计:所关注的是人类生活设施和空间环境的艺术设计。

工业设计:是在现代工业化生产条件下,运用科学技术与艺术结合的方式进行产品设计的一种创造性方法。

平面设计,其设计的对象和范围限定在“二维”的空间维度之中。

主要是图形、文字等形象和信息要素的综合设计。

广告:广告是一种用登报、广播、招贴等形式介绍商品、服务性事业等的宣传方式。

陶:陶器的材料是粘土,烧造温度低,一般在1200℃以下,表面有的有釉、有的无釉。

瓷:瓷器的材料是高岭土即瓷土,含有的长石、硅、铝等成分比粘土要多得多,烧造温度在1200℃以上,表面有釉。

唐三彩:指产生于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流行于西安洛阳地区的低温多彩釉陶冥器。

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里程碑。

釉下彩:纹饰是绘在经素烧的胚胎上,绘饰后再罩以透明釉,经高温一次烧成,其纹饰在透明釉下,所以称之为釉下彩。

青花是釉下彩中的主要品种,其特点是在白瓷胎上用含金属钴的青料绘饰纹样或图画,烧成后文饰成蓝色。

明式家具:明式家具主要指那种以硬木制作于明代和清代前期,江南一带,设计精巧,制作精致,风格简洁的优质家具。

明式家具在工艺制作和造型艺术的成就上已达到当时世界上的最高水平,是中国设计智慧的杰出代表。

民间工艺美术:民间工艺美术,简称民间工艺、民艺,指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就地取材,以手工艺生产为主的工艺美术品。

它大致包含三大类内容:一是诸如民间年画、剪纸等具有突出审美情趣的艺术品;二是家具、交通工具、服饰等偏重实用的器物;三是如神像、供品、祭祀器具等带有宗教色彩的物体。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必考)一、名词解释1.艺术创作答: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社会生活)能动反映的过程2.艺术作品答: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答: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答: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5.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6.艺术语言答: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7.艺术心理定势答:是指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

8.艺术思维答:艺术思维就是主要利用形象思维来完成艺术构思和艺术意象并最终物化为艺术形象〔作品〕的思维活动。

9.素材答:是未经作者艺术加工的感性生活材料或原创的艺术资料10.期待视域答:主要指读者在阅读理解之前对艺术作品显现方式的定向性期待,这种期待有一个相对确定的界域,它圈定了理解可能的限度。

11.形象思维答:是指在艺术构思过程中,以表象作材料,通过艺术想象,对表象予以升华,或对表象予以分解、重组、联结等,加工成艺术意象的思维过程。

12.造型艺术答: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通过雕塑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总结(必考)

一、名词解释(12分)1.艺术创作:是艺术的“生产阶段”,它是创作主体(作家、艺术家)对创作客体( 社会生活) 能动反映的过程2.艺术作品:是艺术生产的“产品”。

3.艺术鉴赏:是艺术的“消费阶段”,它是欣赏主体(读者、观众、听众)和欣赏客体(艺术品)之间相互作用并得到艺术享受的过程。

4.艺术风格: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总体上表现出来的独特的创作个性与鲜明的艺术特色。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艺术家独特的创作个性,离不开艺术家独特的人生道路、生活环境,阅历修养,审美需求和艺术追求。

5.艺术意境:是艺术作品整体所呈现给欣赏者的景真、情深、意切的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是内容与形式完美统一的有机整体中偏重于内容方面所表现出来的艺术效果。

6.艺术流派:是指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内,由一些思想倾向、艺术主张、创作方法、艺术风格等方面相近或相似的艺术家,自觉或不自觉的形成的艺术家群体。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11、实用艺术 指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实用艺术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实用原则与美观原则相结合,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审美价值。
12、建筑艺术 按美的规律,运用建筑艺术独特的艺术语言,使建筑形象具有文化和审美价值,具有象征性和形式美,体现民族性和时代感。
21、摄影艺术 是一种现代的造型艺术。是摄影师运用照相机作为基本工具,根据创作构思将人物或景物拍摄下来,现经过暗房工艺处理,塑造出现视的艺术形象,用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自然现象,并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一种艺术样式。
22、书法艺术: 书法艺术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16、现代设计: 狭义上讲也被称作工业设计或工业美术。现代设计包括:一是产品设计,二是环境设计,三是视觉设计.
17、 造型艺术 “造型艺术”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 ( 如颜料、纸张、泥石、木料等) ,通过塑造静态的视觉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与表现艺术家思想情感。它是一种再现性空间艺术,也是一种静态的视觉艺术。它主要包括绘画、雕塑、摄影艺术、书法艺术等。
9、 艺术教育: 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其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艺术教育承担着开启人的感知力、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人的内心情感和谐发展的重任。
10、美育: 由18世纪德国美学家席勒正式提出。席勒不限于仅仅从道德教育特殊方式的角度来看待美育,而是从自然与人、感性与理性等基本 哲学命题出发,从改变近代人的存在方式,使人重新获得自由、和谐、全面的发展,实现人性的复归这一更加广阔的领域来论述美育。
26、舞蹈艺术: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加工的人体动作来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舞蹈语言、节奏、表情和构图等多种基本要素,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性的舞蹈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样式。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1.客观精神说:艺术是“理念”或者“宇宙精神”的体现,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代表人物:康德,(1724-1804)欧洲重要的思想家,德国美学开山鼻祖,启蒙运动最后一位主要哲学家,《实践理性批判》,是著名的天文学家,星云说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3.艺术典型:所谓艺术典型,就是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艺术典型比起艺术形象来,又具有更强烈的个性与更广泛的共性,艺术典型更加独特,也更加普遍,它是艺术形象的凝练和升华。

4.审美性:艺术作品必须是人类艺术生产的产品且必须有审美性。

(审美价值)①艺术的审美性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集中体现;②艺术的审美性是真善美的结晶;③艺术的审美性是内容美和形式美得同意。

5.希勒-斯宾塞理论:由18世纪德国哲学家希勒和19世纪英国哲学家斯宾塞提出来的。

艺术起源于游戏表现在两个方面:①由于人类具有过剩的精力;②人将这种过剩的精力运用到没有实际效用,没有功利目的的活动中,体现为一种自由的“游戏”6.希勒:德国哲学家,与歌德其名,并合葬,在他的《美誉书简》中指出,人得“感性冲动”和“理性冲动”必须通过“游戏冲动”才能有机的协调起来。

7.艺术的起源:起源于游戏,模仿,表现,巫术,劳动。

8.阿尔都塞:提出了“多元决定论”认为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综上所述: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艺术的产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从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9.三源一体:歌舞乐。

10.道德:所谓道德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关于善与恶,是与非,正义与非正义等伦理观念和行为规范的综合,它包括道德的意识,道德关系,道德活动等内容。

11.实用美术:是指实用与审美结合的表现性空间艺术,主要包括建筑艺术,园林艺术,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

《艺术概论》名词解释1、艺术:系借助于富于情感的形象塑造或意绪的渲染,真实地反映现实或精神生活,并表白作者审美理想的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又称造型艺术。

系指运用特定的物质材料,在二度或三度空间内进行视觉审美创造的一种静态艺术。

一般包括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

3、绘画:是使用特定的工具和物质材料,调动构图、造型、设色、笔法等艺术手段,在纸或布等平面上塑造可视艺术形象的一种美术。

4、雕塑:是通过物质实体(例如青铜、大理石、木料等)来简要、概括地塑造艺术形象的美术样式。

与绘画在平面上展示内容的最大不同处是,雕塑主体是在空间中显示自身的艺术魅力的。

5、工艺美术:我国著名工艺美术家、花鸟画家陈之佛,早在1937年就为工艺美术下了定义:“是适应日常生活的需要,实用之中使与艺术的作用相抱合的工业活动。

”6、建筑美术:系指在建筑物的形体、建筑组群布局、内外空间组织结构、平面立面的形式布陈、色彩的选择、装饰气氛的营造等方面都具有设计审美意匠的一种美术样式。

建筑美术也属于表现性的艺术范畴。

7、音乐:是通过在时间中展开的音响来揭示精神内涵并表现人们思想感情的一门听觉艺术。

8、舞蹈:是以人体的姿式、动态以及不断变化着的造型富于夸张美地展示生活的某一个侧面和强烈地表达情感的一种艺术方式。

9、生活舞蹈:一般指人们为自己生活中的某种需要而跳的舞蹈,实用的目的性比较明确。

生活舞蹈主要有: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教育舞蹈等六类。

10、艺术舞蹈:主要指在舞台或广场上表演的舞蹈,这类作品往往是专业或业余的舞蹈工作者,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并借鉴既有的舞蹈之长,进行艺术创造的产物。

它们具有主题明确、情感丰富、形式结构完整、艺术形象鲜明的特点。

11、欧洲的古典舞:一般即指芭蕾舞,其表演技术上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女演员要穿特制的足尖舞鞋并用足尖着地跳舞,俗称“足尖舞”。

相传最早起源于意大利,形成于法国,18世纪传入俄国,逐渐形成了风格有别的意大利学派、法兰西学派和俄罗斯学派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1.艺术作品的内容【答案】艺术作品的内容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具体的、生动的生活和情感内涵。

艺术作品的内容来源于艺术家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艺术家在意识中创造出来的,具有精神性的内涵。

艺术作品的内容不是抽象的概括说明,而是题材、主题、情节、环境等因素融会而成的具体、生动、完整的展示,主要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2.艺术作品的形式【答案】艺术作品的形式是艺术作品内容的具体存在方式,主要指结构、艺术语言、艺术手法、类型体裁等。

艺术作品的形式一般可分为艺术作品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表现形式两部分。

其内部联系包括内容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组织方式,主要指结构;其外部表现形式即借以传达内容的手段和方式,包括艺术媒介、艺术语言、艺术表现手法等。

3.圆雕【答案】圆雕是艺术形象的整体表现,观赏者可以从小同角度看到物体的各个侧面,圆雕又称浑雕。

它要求雕刻者从前、后、左、右、上、中、下全方位进行雕刻。

圆雕具有生动、真、传神的特点。

4.艺术鉴赏【答案】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受众为主体,力求获得多元审美价值的积极能动的欣赏和再创造活动。

艺术鉴赏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的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

艺术鉴赏是一种积极能动的审美再创造活动。

严格来说,没有艺术鉴赏,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创作,而艺术鉴赏又是其他一切艺术接受方式如艺术批评、艺术史研究的基础。

5.格调【答案】格调是作品中表现出来的美学品格和思想情操,是艺术家艺术造诣、文化修养、审美理想和思想品格的集中体现。

格调有高下雅俗之分。

格调高雅的作品一般说具有健康的内容、深刻的思想,赋予生活以新的意义,还体现出艺术家的独立人格和严肃认真对待社会、人生与自我的态度。

独特的艺术风貌只有与崇高的格调统一起来,才能产生优秀的艺术作品。

格调高低与艺术作品的种类无关。

格调高低不仅在于表现什么,也在于怎样表现。

6.审美态度【答案】审美态度是指对艺术作品采取的一种无功利、超利害的观赏态度。

审美态度不仅是一种接受方式,而且是一种审美能力。

在艺术鉴赏过程的准备阶段,审美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它是接受者能否在具体的接受过程中从艺术的、审美的角度与艺术作品交流和对话的心理基础。

审美态度必然带有个人的思想、人生态度,不是绝对超然的。

7.多元决定论【答案】多元决定论是法国结构主义学者阿尔都塞的观点。

多元决定论认为社会发展不是一元决定的,而是多元决定的,任何文化现象的产生,都有多种多样的复杂原因,而不是由一个简单原因造成的,进而提出了多元决定的辩证法。

著名的芬兰艺术学家希尔恩认为,艺术本身就是一种综合性现象,因此,研究艺术的起源必须从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才能真正揭示艺术起源的奥秘。

从艺术起源的多元决定论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艺术的起源或艺术的发生,经历了一个由实用到审美、以巫术为中介、以劳动为前提的漫长历史发展过程,其中也渗透着人类模仿的需要、表现的冲动和游戏的本能,从根本上讲,艺术的起源最终应归结为人类的实践活动。

8.互动性【答案】互动性是指社会交往活动,主要是人的心理交感和行为交往过程。

德国社会学家G.齐美尔在其于1908 年所著的《社会学》一书中最早使用“社会互动”一词。

美国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及哲学家米德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发现:人类心智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形成和社会组织与制度的建立是社会互动的主要过程,也是社会互动产生的主要条件。

互动的类型主要有:①语言的互动与非语言的互动;②正式的、有组织的互动与非正式的、无组织的互动:③传统的、习惯方式的互动与现代的、创新方式的互动等。

9.艺术【答案】艺术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同时也是一种创造审美对象的精神生产活动。

作为一种生产,艺术是感性的、客观的、有目的的、对象化的实践活动;作为一种精神生产,它是再现与表现的统一,是社会意识形态之一,具有能动反映性和一定的意识形态性;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艺术以创造审美对象、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作为其特有的目的。

10.灵感【答案】灵感是创造活动中的特殊思维形式。

灵感是人的大脑皮层高度兴奋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和思维形式,是在一定的抽象思维或形象思维的基础上,突如其来地产生出新概念或新意象的顿悟式思维形式。

灵感的产生建立在平时艰苦思考的积累卜,具有突发性、偶然性和稍纵即逝等特点。

历史上灵感曾经被神秘化,但灵感是有客观规律和物质现实基础的。

一、名词解释1.象征【答案】象征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是指借助于某一具体事物的外在特征,寄寓艺术家某种深邃的思想或表达某种富有特殊意义的事理的艺术手法。

运用象征这种艺术手法,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可使复杂的事理浅显化、单一化,还可以延伸描写的内涵,创造一种艺术意境,以引起人们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效果。

2.书法【答案】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形式。

它主要通过汉字的用笔用墨、点画结构、行次章法等造型美来表现人的气质、品格和情操,从而达到美学的境界。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

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含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从这个意义上讲世界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书法”。

狭义上的“书法”则特指“汉字的书写艺术”,其中尤其以毛笔书法最受研究者重视。

中国书法不断演变发展,就大的类别有篆、隶、真、行、草等字体。

3.艺术心理定势【答案】艺术心理定势是指长期从事艺术创作的工作者形成的习惯一时和习惯无意识。

艺术工作者在掌握了一定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艺术基础理论与艺术创作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在长期进行艺术修养过程中,在头脑中逐渐形成的稳定而又习惯成自然的艺术心理态势也就是长期反复运用的艺术知识、审美观念、创作经验和世界观等形成了习惯意识和习惯无意识,作为主体的既定心理态势,对以后进行的艺术活动发挥着充分准备和预先指向的作用。

4.艺术史【答案】艺术史是指艺术发展的历史。

艺术的发展是有规律的,探讨艺术发展的规律是艺术理论的重要任务。

艺术发展的规律包括:①艺术发展的模式,是指揭示艺术发展的客观过程,阐释艺术发展的昨天、今天与明天之间的联系;②艺术发展的动力,是指探究艺术发展的原因,阐释艺术作品与社会发展原因的关系。

5.艺术思维【答案】艺术思维是指在艺术创作活动中,形象思维、抽象思维与灵感思维经过复杂的辩证关系构成的思维方式。

其中形象思维是主体,起主要作用。

艺术思维对现象和本质两方面进行双重加工,加工的重点在感性形式上,遵循的是个性的情感逻辑。

现象是用共性概括个性,是自然作用于人的精神;本质是用个性显示共性,是人的精神作用于自然。

艺术思维特有的双重加工使感性形式和理性内容均发生变化,从而形成新的审美形象统一,即新的艺术形象、艺术品的诞生。

6.亚里士多德【答案】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生于马其顿的斯达吉拉城,是古希腊哲学的最后一位代表,他在政治、哲学美学、心理学、天文学、医学、生物学等方面都有过研究和著述,因此被后人称为“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亚里土多德第一次把哲学与政治学、物理学等其他学科区分开来,他称哲学为“第一原理”,即关于宇宙的一般的知识。

作为西方美学史上最重要的美学家之一,他的“整一”理论对后代美学家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框架都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他的“艺术创建论”,开了西方艺术美学的先河,他还是第一次提出悲剧范畴和讨论悲剧艺术的美学家,他关于悲剧的许多思想,如悲剧情节、悲剧人物、悲剧的净化作用等,不仅成为长期以来理论界争论的中心问题,而且影响着艺术家们的创作实践,其美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美在整一论,艺术创造论和悲剧理论中,这些理论散见于他的《诗学》、《修辞学》《形而卜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著作中。

7.黑格尔【答案】黑格尔是德国哲学家、美学家,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集大成者。

黑格尔出生于斯图加特的一个高级官员家庭,他在批判康德的不可知论和主观唯心主义基础上,建立了欧洲哲学史上庞大的客观唯心主义体系,他认为思维和存在,本质与现象,相对与绝对是辩证统一的。

黑格尔的美学思想以其哲学为基础,集西方美学理论之大成,把德国古典美学推向顶峰。

他的美学思想主要见于《精神现象学》和《美学》等著作中,尤其是在三卷《美学》著作中,他创立了系统、完整的唯心主义美学思想体系。

在《美学》第一卷中提出了他的美学理论的核心定义:“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他认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是艺术,或者“美的艺术”,因此美学这门科学的恰当名称是“艺术哲学”或更确切一点“美的艺术的哲学”。

对于黑格尔来说,只有艺术美才是真正的美,艺术美高于自然美。

他把唯心辩证法应用于美学研究,认为艺术是随理念自身的发展而发展的,表现为三种历史类型:象征主义、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

8.材美工巧【答案】“材美工巧”出自中国古代工艺设计的典籍《考工记》:“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

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

”这里指明了设计和制作工艺精品的四个条件。

其中“材美”是指制作工艺品的材料要优良精美,“工巧”是指制作工艺要精湛巧妙,只有这样才能制作出精良的工艺品。

9.艺术典型【答案】艺术典型是指既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又具有广泛深刻的共性,并达到了共性与个性的完美结合的艺术形象体系。

艺术典型就是高度真实、高度概括的艺术形象,它一方面以非常鲜明生动的形象和特殊性充分地、集中地表现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和普遍性;同时,它又凝聚着创作主体突出的个性、真挚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创造,也就是既概括出事物与人物的普遍性和共性,又具备鲜明的、生动的个性和特殊性。

它是普遍性与特殊性、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它要求在个性中体现出共性,在特殊性中体现出普遍性,在偶然中体现出必然,在现象中体现出本质。

如:鲁迅笔下的阿Q、罗中立的《父亲》、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

10.工业设计【答案】工业设计是现代化大生产条件下对于传统实用工艺的重大发展,它将技术活动与审美活动有机地统一到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实践中,并通过市场推广扩展到人类生产与生活的许多领域。

工业设计产生于20 世纪30 至40 年代,是一种代替实用艺术的新型工业艺术创作。

广义上讲,凡是采用现代工业手段生产的便是工业设计,狭义的工业设计指的是产品设计。

一、名词解释1.时尚【答案】时尚是“时间”和“崇尚”的相加,在这一简化的意义上,时尚指短时间里人们对社会某项事物的一时崇尚。

这种时尚涉及生活的各个方面,如衣着打扮、饮食、行为、居住、消费、情感表达与思考方式等。

时尚的特征主要有:①短暂性,是指一种时尚的短暂性,而并非指时尚的全部发展历程;②阶层性,是指时尚在不同的社会群体、团体之间是互不相同的;③包容性,时尚保罗万千,其包容性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在复古中时尚,二是时尚跨越国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