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重点整理
心理学与生活 笔记

心理学与生活笔记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一:一,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定义: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关键部分:科学的、行为(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个体、心理心理学的目标:描述(不同的描述水平:概括到精细)、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描述:不同的描述水平:概括到精细解释:两种变量,机体变量(秉性变量)、环境变量(情境变量)预测:科学预测是对事物相互关联方式的理解控制:不受赞赏的行为模式都能通过适宜的干预加以修正1,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根基“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却只有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心理学起源于19世纪末重要人物:威廉·冯特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第一个正式的心理学实验室结构主义:心理的内容指对心理和行为的结构的研究。
观点的目标是远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他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思的潜在在结构。
机能主义:有目的的心理研究要回答的关键问题是:”行为的机能或目的是什么”观点的延续:心理学家们现在同时探索行为的结构和机舱。
当代心理学的观点(1)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
(2)心理动力学观点这种观点认为,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
由佛洛依德发展起来。
(3)行为主义观点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剌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
(4)人本主义观点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而不是由观察者和研究者所看到的客观世界.(5)认知的观点认知的观点的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一一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
(6)进化论观点思想非常简单:能更好的适应环境的有机体,倾向于比那些适应性较差的有机体更能成功地产生后代(并遗传他们的基因)。
(7)文化观点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
心理学与生活笔记二:1、【一见钟情,靠的也是出色的外貌】。
但凡一个人说“我不喜欢一见钟情式的故事”,多半代表——这位,对自己的外貌不自信。
心理学与生活一至六章重点

第一章心理学定义: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研究。
人的心理有主观能动性和历史文化性。
心理学目标:描述发生的事情;解释发生的事情;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控制发生的事情。
机体变量:一挂号信因素在个体内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构成、动机、智力水平或自尊。
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作机体变量。
它们是关于机体的一些特殊内容。
(就人类而言,这些决定因素是所谓的秉性变量。
)环境变量:对行为的外部影响是环境变量或情境变量。
现代心理学派别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结构主义冯特(德);铁钦纳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经验分为感觉、意想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强调意识的构成成分。
研究方法强调内省法机能主义安吉尔;詹姆士(美);杜威;主张研究意识,他们把意识看成是一个川流不息的过程。
强调意识的作用和功能。
推动向实际生活的发展行为主义华生(美)1、反对研究意识,主张心理学研究行为2、反对内省法,主张用实验法格式截心理学韦特海默;柯勒;科夫卡反对把意识分析为元素,而强调心理作为一个整体。
一种组织的意义。
认为:整体不能还原为各个部分,各种元素的总和。
部分相加不等于整体。
整体先于部分而存在,并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重视心理学实验,在知觉、学习、思维等方面的研究很重要。
格式截在德文中的意思是“整体”。
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重视研究成年人的异常行为分析。
并强调心理学应该研究无意识现象。
重视动机和无意识现象的研究。
第二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假设:是对原因和结果关系的试探性的、可以检验的阐述。
一般而言,假设总是被描述为“如果……那么……”的形式,主要指特定的结果是从特定的条件中得来的。
观察者偏见:是由于观察者个人的动机和预期的错误。
通常,人们看见的、听到的只是他们所预期的,而不是事实的本来面目。
标准化:意味着在数据的收集阶段使用统一的,一致的程序。
测验或实验条件的所有特征应该充分标准化以便所有研究的参与者经历完全一样的实验愽产。
标准化意味着以同样的方式来问问题,以事先建产的规则来量化反应,将结果打印或记录下来以确保在时间、地点,以及不同的被试问和研究者间的可比性。
《心理学与生活》——(美)查理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

第1章生活中的心理学1、定义:把心理学(Psychology )正式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与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2、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且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机体变量(内部)、秉性变量(决定性)、环境变量(外部)3、19世纪末,当实验室技术开始应用于来自这些哲学的基本问题时,心理学才开始作为一门学科出现。
1879年,威廉·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正式实验心理学实验室。
4、结构主义:铁钦纳在跟随冯特学习后回到美国,他强调心理的内容,他的观点以结构主义著称于世。
结构主义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理解。
机能主义(functionalism)对那些使机体适应环境和有效地发生功能的、习得的习惯,赋予了基本的重要性。
机能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John Dewey)。
5、当代心理学7种观点心理动力学: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
(弗洛伊德)行为主义:特定的环境刺激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
通过实验室实验收集数据。
生物学观点,人本主义观点,认知的观点,进化论的观点,文化观点第2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1、发现的背景理论(theory)是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集合,可以用来解释一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
大多数心理学理论有一个一般的核心,即决定论的假设。
这一假设认为,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结果,或者说是由其所决定的。
假设(hypothesis)是对原因和结果关系的试探性的、可以检验的阐述。
2、观察者偏见补救措施,标准化,操作性定义,自变量,因变量实验法,安慰剂效应,双盲控制相关法,相关并不代表因果3、心理测量,包括自我报告法和行为测量法心理测量的目标是产生可信和有效的发现。
信度(reliability)指心理测验或实验研究得到的行为数据具有致性或可靠性。
普心复习重点内容整理

第一章:心理学与生活(非重点但有些内容要注意)1.心理学旳目旳:心理学是研究什么旳研究有关个体行为及心智旳过程,目旳在于描述发生旳事情、解释发生旳事情、预测将要发生旳事情和控制发生旳事情。
2.什么让心理学与众不同:心理学中旳科学措施科学措施涉及一组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旳有序环节。
这种措施用客观收集到旳信息作为得出结论旳事实基础。
3.心理学旳历史根基:重要事件、流派发展(重点在构造主义—机能主义—心理动力学—行为主义—人本主义) 16版P8●构造主义产生于冯特和铁钦纳旳工作,它强调由基本感觉构成旳心理和行为旳构造。
德国心理学家惠特尔曼旳格式塔心理学是构造主义旳一种重要分支。
措施:内省法。
●机能主义是由詹姆斯和杜威发展出来旳,强调行为旳目旳。
与构造主义相反,没有将意识简化为元素、内容和构造,而觉得意识是流动旳,心理旳特性是与环境持续进行互相旳作用。
因此,重要旳是心理过程旳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内容。
尽管存在差别,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旳见解仍然为现代心理学旳繁华发展共同发明了环境。
心理学家们目前同步摸索行为旳构造与机能。
因此可以说构造主义和机能主义是现代心理学旳根基。
●心里动力学观点觉得行为是由本能力量、内在冲突以及意识和无意识旳动机驱使旳。
这种观念觉得,人旳行为是从先天旳本能和生物驱动力中产生旳,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之间旳冲突。
剥夺状态、生理唤起以及冲突行为都为行为提供了力量。
当机体旳需要得到了满足而驱力减少时,机体就停止反映。
行为旳重要目旳是减少紧张感。
●行为主义观点觉得行为是由外部旳刺激条件决定旳。
约翰华生觉得心理学旳研究应当在于寻找“控制不同物种可观测行为旳规律”。
行为主义对后世旳心理学研究有着重要旳影响,它对严格旳实验和仔细定义旳变量旳强调,影响了大多数领域。
尽管行为主义者开展旳许多基础实验重要是在动物身上进行旳,但行为主义旳原则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类问题,如教育小朋友、矫正行为障碍和创立抱负化社会。
南京大学应用心理学《心理学与生活》期末考试知识点(打印版)

1、生理心理学和心理生理学研究心理现象的生理机制,主要指各种感官的机制、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机制、内分泌腺对行为的调节机制、遗传在行为中的作用等。
生理心理学以脑的形态和功能参数为自变量,观察在不同生理状态下,行为或心理活动的变化。
心理生理学研究由心理活动引起的生理功能的变化。
2、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测验法、相关法、实验法、个案法。
测验法是指用一套预先经过标准化的问题(量表)来测量某种心理品质的方法。
按内容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按形式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按测验规模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测验对发现心理过程的一般特性、它们的相互依存性和在不同情况下的变异性都有相当的科学价值(卡特尔,1890)。
测验基本要求:信度和效度。
信度是指一个测验的可靠程度;效度是指一个测验能有效测量所需要的心理品质的程度,它可以通过对行为的预测来表示。
3、德国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他是构造主义的奠基人。
4、费希纳对数定律:P=KlgI,I指刺激量、P指感觉量、K是一个常数(与某种感觉的韦伯分数有关)。
5、色觉对立过程理论:黑林提出四色说,是对立过程理论的前身。
黑林认为视网膜存在三对视素:黑白视素、红绿视素、黄蓝视素,它们在光刺激的作用下表现为对抗的过程,黑林称之为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
在视网膜上存在三种视锥细胞,分别对不同波长的光敏感。
在视网膜水平上,色觉是按三色理论提供的原理产生的。
而在视觉系统更高级的水平上,存在着功能对立的细胞,颜色的信息加工表现为拮抗过程。
6、视觉适应:适应是一种感觉现象,是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的变化。
在视觉范围内,视觉适应可分为暗适应和明适应。
暗适应是指照明停止或由亮处转入暗处时视觉感受性提高的时间过程。
明适应与暗适应相反,是指照明开始或由暗处转入亮处时人眼感受性下降的时间过程。
7、味觉的适应刺激是溶于水的化学物质。
菲利普津巴多心理学与生活名词解释和重点

一、填空1、对心理学的定义:Psychology is human and animal psychologicalactivity and behavior of a science. Psychology is the study of human and animal behavior and psychological phenomenon disciplines, both theoretical subject, also is the application subject, including the theories of psychology and applied psychology two fields. We formally define psychology as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behavior of individuals and their mental processes.2、心理学的五个主要流派:A. The psychodynamic psychology(精神分析心理学)-Sigmund Freud. B.Behaviorism(行为主义心理学)-John B Watson.C.Humanistic psychology(人本主义心理学)-Abraham Maslow,Carl Rogers. D.The cognitive psychology(认知心理学)E.psychological dynamics(心理动力学)3、自变量和因变量: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is refers to the experimenter wanted to study and influenc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variable. It is the factor that the researcher manipulates;it functions as the causal part of the relationship is served by the dependent variable,which is what the experimenter measure.The dependent variable is a variable that the researcher measures to assess the impact of a variation in an independent variable.It i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changes and changes of variables4、EQ 和IQ:IQ(Intelligence quotient):An index derived from standardized tests of intelligence.EQ(Emotional quotient):a type of intelligence,emotional intelligence,that is related to Gardner’s concepts of interpersonal and 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5、冯特的研究:Wundt is psychology laboratory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founder, is therepresentative figure of structuralism psychology.Over his research career his interest shifted from questions of body to questions of mind:He wished to understand basic processes of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as well as the speed of simple mental processes.6、知觉:The processes that organize information in the sensory image and interpret it as having been produced by properties of objects or events in the external,three-dimensional world. To put together and organize the information available from the output of your millions of retinal receptors.二、名词解释1、Chunking(组块):The process of taking single items of Information andrecoding them on the basis of similarity or some other organizing principle2、Observer bias(观察者偏差):The distortion of evidence because of the personal motives and expectation of the viewer.3、Double blind control(双盲控制法) :an experimental technique in whichbiased expectations of experimenters are eliminated by keeping both participants and experimental assistants unaware of which participants have received which treatment.4、Law of effect(效果律): A basic law of learning that states that thepower of a stimulus to evoke a response is strengthened when the response is followed by a reward and weakened when it is not followed by a reward.5、Think-aloud protocol(大声思维报告法): Reports made by experimentalparticipants of the mental processes and strategies they use while working on a task.6、Stereotype threat(刻板印象): The threat associated with being at risk for confirming a negative stereotype of one’s group.7、Fight-or-flight response:A sequence of internal activities triggeredwhen an organism is faced with a threat;prepares the body for combat and struggle or for running away to safety;recent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 response is characteristic only of male.三、简答题1、Why ar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important in intelligence testing?Because the goal of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is to generate findings that are both reliable and valid.While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reflect a test ability to make accurate predictions about behaviors or outcomes related to the design of the test.Reliability(信度) is the extent to which an assessment instrumentcan be trusted to give consistent scores. Reliability refers to the consistency or dependability of behavioral data resulting from psychological testing or experimental research. A reliable result is one that will be repeated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of testing at different times.Validity(效度) is the degree to which it measure what an assessor(主试) intends it to measure. Validity means that the information produced by research or testing accurately measures the psychological variable or quality it is intended to measure .A valid experiment means that the researcher can generalize to broader circumstances,often from the laboratory to the real world.2、Why do people experience decision aversion(决策的偏转/厌恶)? Decision aversion is the tendency to avoid to avoid decision making;the tougher the decision,the greater the likelihood of decision aversion. Because people would expect that adding an option would decrease the share of the other option.The keyto obtaining this effect is to make the decision hard.It’s convenient to put the hard decision off,to wait for more information.As much as people are averse to making decisions,they are generally happier to make them themselves than to let other people do so for them.3、Could you explain James-Lange theory of emotion? And please giveone example.A view that emotion stems from bodily feedback became known as James-Lange theory of emotion. It says that perceiving a stimulus causes autonomic arousal and other bodily actions that lead to the experience of a specific emotion. James-Lange theory of emotion is considered a peripheralist theory because it assigns the most prominent role in the emotion chain to visceral reactions,the actions of the autonomic nervous system that are peripheral to central nervous system.Eg:We feel sorry because we cry,angry because we strike,afraid becausewe tremble.4、Describe two examples of how you use stimulus generalization(刺激泛化)and discrimination(分化)in everyday activities.Stimulus generalization:As a child,I always got sick,and went to hospital frequently. I remember the doctor who gave me medicine to eat wore white uniform,the nurse who gave me a painful injection wore a white uniform,thus,once I was taken to a barbershop,I saw the barber in a white uniform,I felt scared.Stimulus discrimination:When I first attended a class,I didn’t know what the bell rang meant at first, but the teacher told us,we must sit in our seats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s soon as we heard the bell as it stood for the beginning of the class. The one who didn’t act like that would be reproached and even punished. After a week,everyone in my class knew the bell meant to sit down quickly.四、论述题1.测试过程中的刻板印象现象。
心理学与生活第三章陈凯昌笔记摘抄

心理学与生活第三章陈凯昌笔记摘抄一、心理学基础知识1.心理学的定义: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心理现象、行为和大脑过程的科学,它涉及到许多领域,如生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
2.心理活动的基本规律:人的心理活动是复杂而多变的,但也有其基本的规律,如意识、知觉、记忆、思维、情感、意志等。
3.心理与行为的关联: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是相互关联的,心理状态会影响人的行为,而行为也能反映人的心理状态。
二、生活中的应用1.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心理健康是人们生活的重要方面,良好的心理健康有助于提高生活质量、增强人际关系、促进事业发展等。
2.心理咨询的作用:心理咨询是帮助人们解决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通过心理咨询可以缓解压力、调节情绪、提高应对能力等。
3.自我认知与自我成长:自我认知是指人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通过自我认知可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完善自己。
三、具体内容1.意识:意识是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感知和觉察。
意识的有无、清晰程度、范围大小等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2.知觉:知觉是指人们对周围环境的感觉和认识,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
知觉的过程是复杂的,它涉及到注意、记忆、思维等多个心理过程。
3.记忆:记忆是指人们对过去经历的事情的保存和回忆,它是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也是人们学习、思考和行为的基础。
4.思维:思维是指人们对事物的分析和理解过程,包括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思维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手段,它涉及到大脑的认知和神经过程。
5.情感:情感是指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情感反应,包括喜怒哀乐、爱恨忧愁等。
情感是人们心理活动的重要方面,它与人的需要和价值观密切相关。
6.意志:意志是指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努力克服困难的心理过程。
意志力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品质,它涉及到自我控制、自我激励等多个方面。
7.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协调统一,符合个体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心理学与生活主要内容

心理学与生活主要内容
心理学与生活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意识、心理过程以及神经发展等方面。
主要内容包括:
1. 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术语,如心理学的定义、研究方法、心理学的分支学科等。
2. 探讨人们的行为、思维和情绪,了解这些行为和情绪的原因和机制,以及如何管理和改善它们。
3. 研究人类的神经发展、认知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如教育、生理变化、环境和个体差异等。
4. 探讨人类意识和知觉的基础,以及如何理解和解释人类的思想、感受和行为。
5. 研究人类的情感和情绪,探讨它们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人
际关系。
6. 了解人们的决策和行为,探讨决策如何影响人们的行为和结果,以及如何优化决策。
7. 研究人类的社交和行为,探讨人们如何与他人互动、合作和沟通,以及如何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
8. 了解人类的价值观和信仰,探讨人们如何理解自己和他人,以
及如何建立基于共同价值观的人际关系。
以上是心理学与生活的主要内容,通过了解和关注这些领域,我
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提高生活质量,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生活中的心理学心理学为何独具特色定义心理学定义为关于个体的行为及精神过程的科学的研究。
关键部分:科学的,行为,个体,以及心理。
科学性要建立在依据科学方法原则收集到的证据的基础上。
科学的方法包括一套用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有序步骤。
这种方法用客观收集到的信息作为得出结论的事实基础。
行为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方式。
行为就是行动。
心理学研究的主题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和其他动物物种的可观察行为。
精神过程代表了心理学家探索的最重要的一方面。
心理学的目标心理学家从事基础研究的目的是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行为。
应用心理学家还有第五个目的——提高人类生活的质量。
描述发生的事情心理学的第一个任务是对行为进行精确的观察。
心理学家一般把这种观察称为他们的数据。
行为数据是关于机体的行为和行为发生时环境的观察报告。
选择一个适宜的分析水平,来保证客观性。
解释发生的事情描述必须忠实于可知觉到的信息,而解释却谨慎的超越了能够被观察到的现象。
中心目标是找到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常规模式。
心理学的解释通常承认大多数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
一些因素在个体内部起作用,比如基因构成、动机、智力水平或自尊。
行为的这些内部决定因素叫做机体变量或秉性变量。
对行为的外部影响是环境变量或情景变量。
预测将要发生的事情心理学中的预测是对一个特定的行为将要发生的可能性和一种特定的关系将被发现的可能性的陈述。
一个科学的预测是基于对事件互相关联方式的理解,它指出是什么样的机制把那些事件与特定的预测物联系起来。
一个因果预测详细的说明在什么样的条件下行为将会改变。
控制发生的事情如果一个对行为原因的解释能创造控制行为的条件,那么这个解释就是有说服力的。
控制行为的能力很重要,因为它为心理学提供了帮助人们改进他们生活质量的途径。
小结心理学家使用科学方法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得出结论。
心理学家有这样几个目标:在适宜的水平上客观地描述行为,解释产生行为的原因,预测行为何时会发生,以及控制行为以改进生活质量。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心理学的历史根基“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最早的实验心理学家之一艾宾浩斯这样写道。
威廉·冯特于1879年在德国莱比锡建立了第一个正式实验心理学实验室。
他希望理解感觉和知觉的基本过程以及简单心理过程的速度。
结构主义:心理的内容对科学方法、精确的度量以及数据的统计方法的强调,表现了冯特心理学的传统特色。
铁钦纳用于检查有意识的精神活动元素的方法是内省法,即由个体系统的检查自己有关特定感官经验的思维和感觉。
他的观点以结构主义之名着称于世,指对心理和行为的结构的研究。
结构主义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所有的人类精神经验都可以作为基本成分的联合来理解。
目标是通过分析感觉的构成因素以及其他组成个体精神生活的体验,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潜在结构。
攻击结构主义:⑴它是简化论的,它把所有的人类体验都简化为简单的感觉;⑵它是元素论的,它寻求把成分或元素联结起来,而非直接研究复杂或整体的行为;⑶它是心灵主义的,它只研究人类有意识觉知的口头报告,忽视那些不能描述他们的内省经验的个体。
机能主义:有目的的心理威廉·詹姆斯同意铁钦纳意识是心理学的研究中心的观点。
他认为,意识是流动的,是与环境持续互相作用的心理活动的内容。
重要的是心理过程的行为和机能,而不是心理的内容。
机能主义对那些使机体适应环境和有效的发生功能的、习得的习惯,赋予了基本的重要性。
机能主义学派的创始人是美国哲学家约翰·杜威。
对于詹姆斯来说,解释,而不是实验控制才是心理学的目标。
心理学的目的应该是研究个体适应环境时的心理或意识的功能,功能的了解远比对心理结构的了解重要当代心理学的观点生物学观点生物学观点引导心理学家在基因、大脑、神经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中寻找行为的原因。
假设:心理现象和社会现象能最终依据生物化学过程加以理解:即使最复杂的现象,也能够通过被分析或简化为更小更具体的单位来理解。
行为是被躯体结构和遗传过程所决定的。
经验可以通过改变内部的生物结构和过程来改变行为。
任务就是在最精确的分析水平上理解行为。
心理动力学观点人的行为是从继承来的本能和生物驱力中产生的,而且试图解决个人需要和社会要求之间的冲突。
行为的主要目的是降低紧张度心理动力学的动机原则是由维也纳的医生弗洛伊德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最完整的发展起来的。
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把人看作是由内部和外部力量组成的一个复杂网络所推动的。
弗洛伊德的模型第一次承认了人的天性并不总是理性的,行为有可能是被不在意识范围内的动机所驱使。
行为主义观点寻求理解特定的环境刺激如何控制特定类型的行为。
首先,行为主义者分析先行的环境条件。
其次,他们把行为反应——研究的主要对象——看作是要理解、预测和控制行为。
最后,他们查看跟随反应出现的可观察到的结果。
行为主义者假定他们对动物研究的基本过程代表了对不同物种都适用的一般原则。
行为主义对严格的试验和仔细定义的变量的强调,影响了心理学的大多数领域。
人本主义观点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在20世纪50年代作为与心理动力学和行为主义模型并驾齐驱的一种理论而出现的。
人们是先天良好而且具有选择能力的有能动性的动物。
根据人本主义的观点,人类的主要任务是使自身的潜能得到不断的发展。
他们在人们的生命历程中寻找行为的模式。
与行为主义者形成鲜明的对照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注个体所体验到的主观世界,而不是由观察者和研究者所看到的客观世界。
他们也被认为是现象学家。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也试图研究整体的人,将一种整体的观点运用到人类心理学。
认知的观点认知的观点的中心是人的思维以及所有的认识过程——注意、思考、记忆和理解。
行为只是部分的像行为主义所认为的那样,由先前的环境事件和过去行为的结果所决定的。
一些最重要的行为是从全新的思考方式中产生。
认知心理学家把思维同时看做外显行为的原因和结果。
进化论观点寻求把当代心理学与生命科学的一个中心思想——达尔文关于自然选择的进化论——联系起来。
进化心理学把极长的进化过程作为中心解释的原则。
文化观点研究行为的原因和结果中的跨文化差异。
文化观点是针对下述批评而做出的重要响应:以往心理学研究往往以西方的人性概念为基础,而且它的研究对象只是没过中产阶级白人。
对文化影响的适宜考虑可以包括在同一国家内比较不同的人群。
也可以在不同国家之间进行评估。
跨文化心理学家想确定研究者发展出的理论是否适用于所有的人,还是只适用于更小的特定人群。
小结早期的心理学家证明了心理过程是由决定论原则支配的——心理和躯体事件由特定的原因决定。
一种早期的观点——结构主义,关注心理的内容及行为的结构;另一种观点——机能主义,关注于行为的机能。
当代心理学混合了七种主要观点:生物观点研究行为与脑机制之间的关系;心理动力学观点把行为看做是有意识和无意识动机驱动的;行为主义观点认为行为是由外部刺激条件决定的;认知观点强调影响行为反应的心理过程;进化的观点把行为看做为在环境中生存而进化出的适应性;文化观点在文化背景中探索行为及其含义。
心理学家们回答了许多不同的问题。
心理学专业过去几十年中在范围上变得更加国际化。
而且包括了更多的女性。
要点综述什么使心理学独具特色?心理学是对个体的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研究。
心理学的目标是描述、解释、预测以及帮助控制行为。
现代心理学的发展结构主义产生于冯特和铁钦纳的工作。
他强调作为元素的感觉构成的心理和行为的结构。
机能主义是由詹姆斯和杜威发展出来的,强调行为的目的。
把这些理论放在一起,就构成了当代心理学的进程。
心理学的七种当代观点中,每一种对于人性的看法、行为的决定因素、研究的焦点以及基本研究方法都不同。
生物学观点研究行为与大脑机制之间的关系。
心理动力学观点把行为看作是由本能力量、内在冲突以及意识和无意识的动机驱使的。
行为主义的观点认为行为是由内部的刺激条件决定的。
人本主义的观点强调个体内在的作出理性抉择的能力。
认知的观点强调影响行为反应的心智过程。
进化的观点把行为看作是为了生存而适应环境的一种进化。
文化观点探索行为及其在文化环境中的含义。
第二章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发现的背景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可以分为两个主要的范畴,它们通常是依次发生的:形成想法(发现)然后去检验它(验证)。
发现的背景是研究的开始阶段,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观察、信念、信息和一般的知识,人们形成一个新的观点或者对于某种现象形成不同于以往的的思考方法。
理论是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集合,可以用来解释一种现象或一系列现象。
大多数心理学理论中有一个一般的核心,即决定论的假设。
这一假设认为,一切事件,包括物理的、心理的或者是行为的都是特定原因因素的结果,或者说是由其所决定的。
假设是对原因和结果关系的试探性的、可检验的阐述。
发现的背景另一个重要的部分是研究的参与者必须具备特别的态度和价值观。
持有开放的、批评的和怀疑的态度。
小结发现的背景是研究者在研究阶段,运用观察、信念、信息和一般的知识,来形成新的想法和理论。
心理学的理论力图理解大脑、心理、行为和环境之间的决定论关系。
验证的背景:客观性的保障验证的背景是把证据拿来验证假设的研究阶段。
科学的方法是通过将错误降低到最小,提出可靠的归纳等方法来收集和解释证据的一般的程序集合。
观察者偏见和操作性定义客观性的挑战观察者偏见是由于观察这个人的动机和预期导致的错误。
补救措施为了使观察者误差降到最小,研究者依赖于标准化和操作性定义。
标准化意味着在数据收集阶段使用统一的、一致的程序。
标准化意味着以同样的方式来问问题,结果确保在时间、地点,以及不同的被试间和研究者间的可比性。
对概念含义进行标准化的策略称为操作化。
操作性定义是以测量它或决定它存在的特定的操作或程序来界定一个概念,在一个实验内使含义标准化。
变量是一些在量和质上变化的因素。
在实验中,其值相对于情境中的其他变量而言独立自由变化的刺激条件被称为自变量。
其值是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变动的结果的变量被称为因变量。
实验法:另一个可选择的解释和控制的必要实验法:操作一个自变量来观察其在因变量上产生的效果。
目的:明确一种强烈的因果关系,即一个变量对另一个变量有影响。
客观性的挑战当一些并不是实验者有意引入到实验情境中的因素确实影响了被试的行为,并对数据的解释增加了混乱的时候,称这些因素为混淆变量。
当研究者或观察者向被试暗示他所预期发现的行为,并因此引导出期望的反应时,非有意的期望效应就发生了,真正诱发所观察到反应的是实验者的预期,而不是自变量。
安慰剂效应应指的是由于个体对于治疗会产生良好效果的信念所导致的健康的增强。
在心理学的研究情境中,当行为反应受到个人对做什么和如何感受的预期的影响,而不受特定的介入或产生某种反应程序的影响时,安慰剂效应便发生了。
补救措施控制程序是一些力图使所有变量和条件(除了那些与被验证的假设相关的)保持恒定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