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秋川农《区域分析与规划学(本科)》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学(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卷1

四川农业大学智慧树知到“土地资源管理”《土地利用规划学(本科)》网课测试题答案(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第1卷一.综合考核(共10题)1.简述土地利用规划的程序及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的原则。
2.()原则要求人们在组织土地利用过程中达到谋求社会、经济、生态三效益统一的最终目的A.地租地价理论B.因地制宜C.动态平衡D.综合效益3.土地功能集中表现为()A.有用性B.生产性C.承载性D.养育性4.基本农田保护区控制面积确定方法:()。
A.农产品的耕地需求量预测法B.人口预留法C.综合平衡法D.上级指标限制法5.水土流失地区土地整治规划的根本措施是()A.生物措施B.工程措施C.管理措施D.土地保护规划6.太阳直接辐射强度的垂直变化是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A.正确B.错误7.土地人口承载力研究的核心是()A.土地适宜性评价B.土地生产潜力C.人口资源D.环境8.气温的日变化对植物有机质的积累具有重要意义。
()A.正确B.错误9.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资料数据进行分析,核心是经济分析。
()A.正确B.错误10.土地在建筑业部门中起着()作用。
A.载体B.基地C.地基D.操作场所第1卷参考答案一.综合考核1.参考答案:(1)土地利用规划程序一般包括:明确任务;组织班子;收集资料;明确问题;总体构想;系统分析;系统综合;系统优化;系统评价;系统运行;系统更新。
(2)编制土地利用规划应遵循的原则主要有:维护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原则;因地制宜原则;综合效益原则;逐级控制原则;动态平衡原则。
2.参考答案:D3.参考答案:A4.参考答案:AB5.参考答案:A6.参考答案:B7.参考答案:B8.参考答案:A9.参考答案:B10.参考答案:A。
区域分析与规划学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及答案一、填空:1、区域规划的内容包括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工农业生产的布局规划、城镇体系和乡村居民点体系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治理和保护规划、区域发展政策。
2、(地理分类)(自然环境要素)按照形成自然资源的各种地理要素进行分类,将自然资源分为气候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矿产资源和海洋资源等。
3、罗斯托的经济成长阶段论,提出人类社会的发展分为6个阶段,即传统阶段、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向成熟推进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追求生活质量阶段,其中关键阶段是起飞阶段。
4、产业结构合理的条件包括:(1)充分利用区域资源;(2)技术先进适用;(3)内部协调;(4)应变能力强;(5)经济效益高。
5、劳动地域分工的五种经典的理论模式是: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说、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约翰·穆勒的相互需求论、赫克歇尔-俄林的资源禀赋理论和巴朗斯基的地理分工论。
6、土地规划的任务包括(1)土地供需综合平衡——三效益最优;(2)土地利用结构优化;(3)土地利用宏观布局;(4)土地利用微观设计。
7、产业分类方法主要有:(1)按社会再生产两大部类的划分法;(2)按农、轻、重的部门分类法;(3)按统计口径标准分类法;(4)按生产结构产业分类法;(5)按生产要素密集程度划分法;(6)按经济活动性质划分法。
8、林业规划指标包括规划期末有林地面积、森林覆盖率、林产品产量、木材产量、林业产值和林业规划表等。
9、区域性的基础设施一般指四大系统:即交通运输系统、给水排水系统、动力系统和通信系统等部门。
10、按物质内容划分,区域可分为自然(地理)区域和社会经济区域。
11、区域规划的内容工作步骤包括区域发展的现状调查与资料收集、确定区域发展目标、区域发展的课题与对策研究、规划方案设计、规划方案评估、报批定案、实施阶段。
12、自然资源评价的步骤包括:确定评价的范围、确定评价类型、确定评价体系与指标系统、评价结果分析。
成教本科 川农专业设置

成教本科川农专业设置川农大学是一所位于四川省温江区的本科高校,其成教本科专业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农业、工程、经济、管理等多个领域。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川农成教本科的专业设置及其特点。
一、农业类专业1. 农学专业:农学是研究农业生产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术的学科,培养具备农业科技推广、农业生产管理、农业资源利用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
2. 林学专业:林学是研究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经营和利用的学科,培养具有林木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营与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
3. 园艺学专业:园艺学是研究蔬菜、水果、花卉等特种植物的培育、栽培、病虫害防治和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学科,培养具有园艺技术和管理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工程类专业1. 农业工程专业:农业工程是研究农业生产过程中的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技术的学科,培养具备农业机械化、农业电气化和农业信息化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
2. 水利工程专业:水利工程是研究水资源开发利用和水利工程建设的学科,培养具有水利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的专门人才。
3. 环境工程专业:环境工程是研究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学科,培养具备环境监测、环境污染控制和环境工程设计能力的专门人才。
三、经济类专业1. 农村经济管理专业:农村经济管理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村管理的学科,培养具备农村经济政策分析、农村经济组织与管理以及农村金融与农村信用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
2. 农产品营销专业:农产品营销是研究农产品市场营销和农产品流通的学科,培养具备农产品市场分析、农产品质量控制和农产品营销策划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
四、管理类专业1.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农林经济管理是研究农林经济发展和农林管理的学科,培养具备农林经济政策分析、农林经济组织与管理以及农林企业管理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
2. 农村区域发展与规划专业:农村区域发展与规划是研究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规划管理的学科,培养具备农村区域发展规划、农村土地利用规划和农村社会发展规划等方面知识和能力的专门人才。
奥鹏四川农业大学《区域分析与规划学(本科)》20年6月作业考核 答案.doc

1.()又称为区域增长过程的累积性模型。
A.输出基地模型B.卡尔多-狄克逊-瑟尔沃尔模型C.新古典增长模型 D.新剑桥增长模型【参考答案】: B2.()并不属于二元经济理论。
A.马尔萨斯的均衡理论B.刘易斯的二元理论C.拉尼斯-费景汉的双元理论D.乔根森的双元理论【参考答案】: A3.中国的基础设施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是比较落后的,属于()发展的国家。
A.随后型B.滞后型C.同步型D.先行型【参考答案】: B4.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农业生产用地预测()。
A.耕地B.林地C.园地D.农田水利用地【参考答案】: D5.()的理论依据是:不发达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出现是同一历史过程中的两个方面,是同时期出现的事物。
A.自主发展战略B.变通经济发展战略C.信息化发展战略D.高速度增长战略【参考答案】: A6.在国外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中,英国属于()发展的国家。
A.超前型B.平行型C.随后型D.同步行【参考答案】: A7.根据世界性新技术革命的趋势,针对所谓后工业社会而提出来的发展战略模式是()。
A.信息化发展战略B.出口替代发展战略C.初级产品出口战略D.进口替代发展战略【参考答案】: A8.区域经济增长,简单地说是指区域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即()的增长。
A.农业总产值B.国民生产总值(GNP)C.工业生产总产值D.农村社会总产值【参考答案】: B9.下面哪一个不属于工业装备制造()。
A.仪表制造B.重型机械制造C.机车制造D.电力设备与电器制造【参考答案】: C10.按国家统计局1985年10月制定的标准,()划分为第一产业。
A.工业B.农业C.服务产业D.信息产业【参考答案】: B11.()是指在一个区域或城市,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其劳动生产率较另一个区域城市要高(或成本要低)。
A.有形区域优势B.绝对区域优势C.全局优势D.空间优【参考答案】: B12.()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前提和物质基础。
A.自然资源B.人口及劳动力C.社会资源D.技术【参考答案】: A13.( )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川农《区域分析与规划学(本科)》17春在线作业

奥鹏17春川农《区域分析与规划学(本科)》16秋在线作业一、单选题(共20 道试题,共100 分。
)1. 区域规划的具体目标不包括()。
A. 经济目标B. 社会目标C. 平均指标D. 建设目标正确答案:2. 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最常用的指标是()。
A. 农业总产值B. 国民生产总值(GNP)C. 工业生产总产值D. 农村社会总产值正确答案:3. 按国家统计局1985年10月制定的标准,()划分为第一产业。
A. 工业B. 农业C. 服务产业D. 信息产业正确答案:4. 并于劳动地域分工,有五种经典的理论模式,其中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是()。
A. 绝对优势说B. 相互需求论C. 地理分工论D. 比较成本说正确答案:5. 在工业化前期,()是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一般都占整个经济的50%—80%。
A. 农业B. 工业C. 商业D. 手工业正确答案:6. 中国的基础设施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是比较落后的,属于()发展的国家。
A. 随后型B. 滞后型C. 同步型D. 先行型正确答案:7.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一般采用()。
A. 长期趋势法B. 经验法C. 方差分析法D. 特尔斐法正确答案:8. 在国外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中,美国属于()发展的国家。
A. 超前型B. 平行型C. 随后型D. 同步型正确答案:9. 区域经济增长,简单地说是指区域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即()的增长。
A. 农业总产值B. 国民生产总值(GNP)C. 工业生产总产值D. 农村社会总产值正确答案:10. 不能用()这一方法来预测土地需求量。
A. 平均增长法B. 回归分析法C. 用地定额指标法D. 主成分分析法正确答案:11.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A. 国土规划B. 土地规划C. 农业区划D. 区域规划正确答案:12. ()是指在一个区域或城市,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其劳动生产率较另一个区域城市要高(或成本要低)。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提纲及整理答案

《区域分析与规划》复习题第一章绪论1区域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其基本属性是:地球表面的一部分,并占有一定的空间(三维)。
这些空间可以是自然的、经济的、社会的……具有一定的范围和界线。
其范围有大有小,是依据不同要求,不同指标体系而划分出来的;其界线往往具有过渡性特征,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地带”(自然界区域界线有时是截然的,但大部分也是过渡性的)。
具有一定的体系结构形式。
分级性或多级性、层次性。
因而区域具有上下左右之间的关系(纵向的、横向的)。
每个分区都是一个区域的组成部分。
区域是客观存在的。
是人们按照不同的要求、对象加以划分的、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本质特征:整体性:由内部一致性和强烈的联系性决定,区域内部某一局部的变化会。
导致整个区域的变化。
结构性:区域的构成单元按一定的联系产生结构。
如:城乡结构、城镇结构、环境结构。
层次性、自组织性和稳定性。
2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是一种注重长远发展的经济增长模式,最初于1972年提出,指既满足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之一。
自上世纪以来,特别是上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爆炸、资源枯竭、环境恶化成为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最大挑战。
1992年巴西的世界环境发展会议通过〈21世纪议程〉,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研究的主题,区域开发的基本原则;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区域发展的主要目的。
3区域规划作为一种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统一总体部署的区域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原则,以“人口、资源、环境”(PRED)的协调为中心,以为人民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为目的的区域规划成为当前区域规划的主流。
同时,规划的开放性、系统性也进一步加强。
区域规划是一项综合性极强,包括物质、非物质部门,集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多项要素,包容从历史到未来的时间跨度的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多种学科,它需要科学方法论对其形成、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

区域分析与规划(教学参考书)区域分析与规划是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对一个特定区域的综合分析,了解该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状况、人口特征、社会需求等各方面因素,再结合相关政策和规划原则,制定出合理的发展规划,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在进行区域分析时,首先需要对该区域进行全面的调查研究。
通过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数据,了解该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势、气候、土壤等;了解该区域的经济产业结构、就业情况等经济状况;了解该区域的人口特征,包括人口分布、年龄结构、教育程度等;了解该区域的社会需求,包括居民对住房、教育、医疗、交通等公共服务的需求。
在进行区域规划时,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保规划的可行性和可持续发展。
首先需要根据区域的发展潜力和优势,确定发展的重点方向和目标。
例如,如果该区域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可以发展生态旅游、农业等相关产业;如果该区域靠近重要交通枢纽,可以发展物流中心、商贸等相关产业。
其次,需要考虑区域内不同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
在规划时,要合理安排不同功能区的布局,确保各区域的互补性和协同性。
例如,居住区与工业区的合理距离,可以减少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
此外,还需要考虑规划的可持续性。
在制定规划时,要充分考虑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例如,可以引入节能技术、可再生能源等,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最后,为了实施规划,需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并确保其有效落实。
政府需要提供相应的支持和指导,促进各方面力量的参与,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
通过区域分析与规划,可以合理利用和整合资源,推动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方案,并保证其有效实施。
区域分析与规划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需要从多个角度综合考虑,制定出相应的规划策略。
下面将进一步探讨一些与区域分析与规划相关的内容。
首先,需要关注区域的经济发展。
经济是区域发展的基础,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xx农业大学区域规划重点整理

四川农业大学区域规划重点整理第一章绪论1.区域的概念: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2.区域的划分:按物质内容划分:自然地理区域和社会经济区域;按内在结构:均质区和结节区。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区域发展条件分析;区域发展状况评价及存在问题诊断;区域发展方向及策略研究。
第二章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1.自然资源的概念: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
2.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①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②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③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自然物质基础。
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①自然资源的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②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③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3.区域自然资源的评价概念:自然资源评价是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所拥有的自然资源在数量、质量、种类、组合特征、资源优势、资源开发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等方面进行科学的评估。
目的:①战略目的:为国土规划和国民经济发展长远规划服务。
②效益目的:A、通过资源评价来估测资源开发带来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B、从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角度来评估资源的使用价值和货币价值。
原则:①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②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重点分析相结合;③必须在现代技术可能性的基础上论证经济的合理性;④从保护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评价自然资源。
自然资源评价的主要类型:①单项资源评价;②效益评价;③综合评价;④潜力评价。
自然资源评价的步骤:①确定评价的范围;②确定评价类型;③确定评价体系与指标系统;④评价结果分析。
4.自然环境与生态环境的概念:自然环境是人类发生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总和,但有一定生态关系构成的系统整体才能成为生态环境,所以生态环境仅是自然环境的一种,二者具有包含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单选题(共 20 道试题,共 100 分。
)
V 1. 区域规划的具体目标不包括()。
. 经济目标
. 社会目标
. 平均指标
. 建设目标
标准答案:
2. 关于区域发展水平的量度,最常用的指标是()。
. 农业总产值
. 国民生产总值(GNP)
. 工业生产总产值
. 农村社会总产值
标准答案:
3. 按国家统计局1985年10月制定的标准,()划分为第一产业。
. 工业
. 农业
. 服务产业
. 信息产业
标准答案:
4. 并于劳动地域分工,有五种经典的理论模式,其中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是()。
. 绝对优势说
. 相互需求论
. 地理分工论
. 比较成本说
标准答案:
5. 在工业化前期,()是区域经济的主导产业,一般都占整个经济的50%-80%。
. 农业
. 工业
. 商业
. 手工业
标准答案:
6. 中国的基础设施相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是比较落后的,属于()发展的国家。
. 随后型
. 滞后型
. 同步型
. 先行型
标准答案:
7. 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一般采用()。
. 长期趋势法
. 经验法
. 方差分析法
. 特尔斐法
标准答案:
8. 在国外基础设施建设实践中,美国属于()发展的国家。
. 超前型
. 平行型
. 随后型
. 同步型
标准答案:
9. 区域经济增长,简单地说是指区域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增长,即()的增长。
. 农业总产值
. 国民生产总值(GNP)
. 工业生产总产值
. 农村社会总产值
标准答案:
10. 不能用()这一方法来预测土地需求量。
. 平均增长法
. 回归分析法
. 用地定额指标法
. 主成分分析法
标准答案:
11. ()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对国民经济建设和土地利用的总体部署。
. 国土规划
. 土地规划
. 农业区划
. 区域规划
标准答案:
12. ()是指在一个区域或城市,从事某种产品的生产,其劳动生产率较另一个区域城市要高(或成本要低)。
. 有形区域优势
. 绝对区域优势
. 全局优势
. 空间优
标准答案:
13. 下面哪一种分析方法不属于区域分析方法()。
. 环境影响评价法
. 地理学的比较法
. 经济学的分析法
. 数学的模拟法
标准答案:
14. ()又称为区域增长过程的累积性模型。
. 输出基地模型
. 卡尔多-狄克逊-瑟尔沃尔模型
. 新古典增长模型
. 新剑桥增长模型
标准答案:
15. 影响旅游业规划布局的主要因素是()。
. 交通
谋学网
. 旅游者
. 气候
. 通信
标准答案:
16. ( )又可称为土地用途分区,是指以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为基础,结合社会发展、国民经济和环境保护的需要,按土地利用方向的不同,将规划地区划分出不同的用地区域。
. 土地利用分区
. 土地利用布局
. 农业用地分区
. 工业用地分区
标准答案:
17. 大城市圈由连片聚居()以上人人口的中心城市为核心,包括周围与之有密切联系的一批郊区城镇组成。
. 60万
. 40万
. 30万
. 50万
标准答案:
18. ( )属于可更新的自然资源。
. 风
. 半地质资源
. 地表径流
. 植物资源
标准答案:
19. 产业结构和经济成长都有向()演化的趋势。
. 低级
. 平行
. 高级
. 以上都不是
标准答案:
20. ()并不属于二元经济理论。
. 马尔萨斯的均衡理论
. 刘易斯的二元理论
. 拉尼斯-费景汉的双元理论
. 乔根森的双元理论
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