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总复习比和比例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比例》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六年级《比例》数学教案五篇

小学六年级《比例》数学教案五篇小学六年级《比例》数学教案五篇数学可以使你的大脑变得更加聪明,增加你思维的严谨性,另外,数学对你其它科目的学习也有很大作用。

下面就是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比例》数学教案五篇,希望大家喜欢。

《比例》数学教1一,教学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正确的解比例,能根据比例的意义列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学会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三,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四,教学预设:(一)、自学反馈1、什么叫做解比例2、我国国旗的长与宽的比是3:2,如果我们学校的国旗长是240厘米,求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多少厘米?(1)你会解答吗?独立解答后,同桌间相互说说想法。

(2)反馈交流①24032=160(厘米)②解:设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厘米。

240:=3:23=2402=24023=160答:我们学校国旗的宽是160厘米。

(3)你是怎么想的?(二)、关键点拨1、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1)你明白第二种解法的意思吗?(2)国旗长和宽的最简整数比和实际长度比可以组成比例,所以可以把国旗的宽设为厘米,建立比例240:=3:2,再通过解比例求出的值。

(3)小结:这种方法叫做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2、解比例的方法(1)你是怎样解比例240:=3:2的?(2)根据比例的意义,先求出3:2的比值,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的值。

(3)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內项的积把比例转化为方程,再求出的值。

(4)怎样才可以确定的值是正确的?(检验)(5)你更喜欢哪种解法?为什么?(三)、巩固练习1、解下面的比例:10=:0.4:=1.2:2=2、把左边的三角形按比例缩小后得到右边的三角形,求未知数X。

(单位:厘米)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3、小丽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第一杯用了25毫升蜂蜜和200毫升水;第二杯用了30毫升蜂蜜和250毫升水。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比与比例复习课|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比与比例复习课|北师大版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比与比例复习课|北师大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与比例的概念,能熟练运用比与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问题解决,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1. 比与比例的概念:复习比与比例的定义,理解比与比例之间的关系。

2. 比与比例的性质:掌握比与比例的基本性质,能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比与比例的应用:运用比与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比与比例的概念及其性质,比与比例的应用。

难点:比与比例的性质的理解和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教学视频、黑板2. 学具:练习本、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生活中的比与比例实例,引发学生对比与比例的思考。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探究比与比例的性质和应用。

3. 讲解:根据学生的讨论结果,讲解比与比例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4. 练习:通过课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比与比例的知识。

板书设计1. 比与比例复习课2. 提纲:比与比例的概念、性质、应用3. 重点内容:比与比例的性质和应用实例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完成练习册中的比与比例相关题目。

2.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比与比例实例,记录下来并进行分析。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生动的实例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分组讨论和探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讲解和练习,使学生对比与比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总体来说,教学效果良好,但还需在课后通过作业和实践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教学过程1. 导入阶段:情境创设:利用PPT展示生活中常见的比例关系,如烹饪中食材的比例、家庭成员年龄的比例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到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问题引导:提出引导性问题,如“你们在生活中遇到过比例吗?能举个例子吗?”这样的问题可以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将生活实际与数学知识联系起来。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 -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 -人教版  (1)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 比和比例 - 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2. 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3. 比例尺的应用4. 比例分配问题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应用,比例分配问题。

2. 教学难点: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尺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

2.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应用。

3. 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对比的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解比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掌握比的基本性质。

3. 讲解比例的概念和基本性质通过讲解,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4. 比例尺的应用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概念,掌握比例尺的应用。

5. 比例分配问题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让学生理解比例分配的概念,掌握比例分配的方法。

6.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7.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8.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方式,让学生理解了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了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同时,要对学生的表现进行及时的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广泛应用于地图、设计、建筑等领域。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很荣幸能和大家分享我的教学经验。

今天我要为大家带来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复习课程——比和比例整理和复习。

一、教学内容本次复习课的内容主要涉及教材中关于比和比例的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以及比例尺。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次复习,使学生熟练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应用方法,提高他们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比例的应用和比例尺的理解。

教学重点:比的换算和比例的求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PPT学具:练习本、尺子、圆规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以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引发学生对比例的思考,例如购物时商品的折扣问题。

2. 知识回顾:简要回顾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自主复习。

3. 例题讲解:挑选具有代表性的例题进行讲解,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应用方法。

4. 随堂练习:针对讲解的例题,设计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互动环节: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的经验。

7.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应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应用、比例尺以及相关例题。

七、作业设计(1) 一桶水有18升,倾斜后流入另一个容器中,流入的量是原来的3/4,求另一个容器的容量。

(2) 一辆汽车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后,因故障停车修理了20分钟,之后继续行驶,最终在5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求汽车修理处的距离。

2. 答案:(1) 另一个容器的容量为12升。

(2) 汽车修理处的距离为150公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发现部分学生在比例尺的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对此方面的讲解和练习。

同时,可以引导学生将比和比例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比和比例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比和比例

六年级总复习教案比和比例教学目标:1. 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运算方法。

2. 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一、比的概念和性质1. 复习比的概念: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 掌握比的基本性质:比的前项和后项乘或除以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

二、比例的概念和性质1. 复习比例的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 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中,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三、求比值的方法1. 复习求比值的方法:用比的前项除以后项,所得的商叫做比值。

2. 掌握求比值的方法:将比的前项和后项分别除以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再进行约分。

四、比例尺的概念和性质1. 复习比例尺的概念: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叫做比例尺。

2. 掌握比例尺的性质:比例尺是图上的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例。

五、解决实际问题1. 复习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先设定未知数,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式,解比例式求解未知数。

2. 举例讲解如何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如长度转换、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回顾比和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讲解比和比例的基本运算方法,进行示例演示。

3. 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互相交流比和比例的运用方法。

4. 老师提出实际问题,学生独立解决,分享解题过程和答案。

5. 总结比和比例的重要性和运用方法,进行课堂小测。

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比和比例概念的理解。

2. 课后作业:布置有关比和比例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1. 比和比例的PPT演示文稿。

2. 实际问题练习题和答案。

3. 小组讨论指导材料。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巩固,加强对比和比例概念的理解。

2. 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3. 结合实际情况,让学生能够将比和比例运用到生活中解决问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1 比和比例∣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1 比和比例∣人教新课标

标题: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6.2.1 比和比例∣人教新课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比的概念和性质2. 比例的概念和性质3. 比和比例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比和比例的概念、性质及应用。

2. 教学难点:比例尺的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理解比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新知(1)比的概念通过举例,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的表达方式。

(2)比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探究比的基本性质,如比的两个数相乘、相除的关系。

(3)比例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表达方式。

(4)比例的基本性质引导学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中各项的乘除关系。

3. 实践应用(1)比例尺的应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比例尺的使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4. 总结提升通过课堂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5. 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运用能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运用能力。

3. 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评估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的价值。

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质量。

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实践应用”部分。

因为这部分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是本节课的核心环节。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 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比和比例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复习,巩固比和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 过程与方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让学生掌握比和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运用。

- 难点:如何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

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 案例教学:通过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比和比例的概念。

教学步骤第一阶段:导入(5分钟)- 复习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复习比和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回顾旧知识。

- 问题引导: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第二阶段:新课导入(15分钟)- 概念讲解:详细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让学生对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

- 性质讲解: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如何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

第三阶段:课堂练习(15分钟)- 练习设计: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所学知识。

- 个别指导: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指导,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第四阶段:小组讨论(10分钟)- 问题提出:提出实际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比和比例的知识解决问题。

- 讨论引导:引导学生进行深入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意识。

第五阶段:总结与布置作业(5分钟)-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清晰的认识。

-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节奏。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

《比和比例总复习》(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人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写这份教案,内容将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比和比例总复习》是我为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设计的一堂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依据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中《比和比例》这一章节设计的。

具体内容包括:比的概念、比的基本性质、比例的概念、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比例尺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比和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能够运用比和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是比例尺的应用,教学重点是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我准备了PPT、黑板、粉笔、练习本等教具和学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通过展示一幅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上的比例尺,引出比例尺的概念。

2. 比的概念:我通过讲解比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比的计算方法。

3. 比例的概念:我通过讲解比例的定义,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比例的计算方法。

4. 比例尺的应用:我通过讲解比例尺的应用,让学生理解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比例尺的应用。

5. 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我通过讲解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比和比例的关系,并通过练习,让学生巩固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的概念比例的概念比例尺的应用比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七、作业设计1. 题目:计算下列比的值:(1)2:3(2)5:6答案:(1)2:3 = 0.666(2)5:6 = 0.8332. 题目: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距离。

比例尺:1:10000地图上距离:5厘米答案:实际距离 = 5厘米× 10000 = 50000厘米 = 500米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对比和比例的概念和性质掌握较好,但在比例尺的应用方面,部分学生仍有困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学衔接
二、教学内容
例1、一艘轮船在甲乙两码头之间航行,往返一次共用34小时.出发时顺水,速度为每小时20千米;返回时逆水,速度为每小时14千米.求甲乙两码头之间的距离.
练习:1、一艘轮船所带的燃料最多可用12小时,驶出时顺水,速度是30千米/小时;返回时逆水,速度是顺水速度的4/5.这艘轮船最多行驶多远就应返航?
2、一只帆船的速度是60米/分,船在水流速度为20米/分的河中,从上游的一个港口到下游的某一地,再返回到原地,共用3小时30分,这条船从上游港口到下游某地共走了多少米?
例2、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出发,相向而行.它们相遇时距中点8千米.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4∶5.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
练习:1、甲、乙两辆清洁车执行东、西城间的公路清扫任务.甲车单独清扫需要10小时,乙车单独清扫需要15小时,两车同时从东、西城相向开出,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清扫12千米,问东、西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客车从甲地到乙地,要行6小时,货车从乙地到甲地,每小时行90千米.现在客、货两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相遇时,客车与货车所行路程的比是7∶5,求甲,乙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例3、美术小组与乐器小组的人数比是3∶2,如果从美术小组调12人到乐器小组,那么乐器小组与美术小组的人数比是8∶7.原来美术小组有多少人?
练习:1、一个车间有两个小组,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人数的比是5:3,如果第一小组有14人到第二小组时,第一小组与第二小组人数的比是1:2,两个小组原来各有多少人?
2、甲、乙两包糖的重量比是4:1,如果从甲包取出13克放入乙包后,甲、乙两包糖的重量比为7:5,那么两包糖的重量总和是多少克?
3、某小学男女生人数之比是21∶16,后来又转来几名女生,这时男女生人数之比为6∶5,全校现有770名学生,转来多少名女生?
例4、第一小学六年级学生分三组参加植树,第一组和第二组人数的比是5∶4,第二组和第三组人数的比是3∶2,已知第一组人数比二、三组人数总和少15人.六年级参加植树的共多少人?
练习:1、某学校一共有2150人,其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2∶3,女生人数与教师人数的比是8:1,那么教师有多少名?
2、一块长方体砖,长与宽的比是2:1,宽与高的比是2:1,长、宽、高共35厘米,这块砖的体积是多少?
3、果园里有桃树、梨树和杏树共280棵,桃树和梨树的比为2∶3,梨树和杏树的比为4∶5,这三种树各多少棵?
例5、把3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测得影长1.2米,同时测得一根旗杆的影长为4.8米,求旗杆的高是多少米?
练习:1、测量小组把一米长的竹竿直立在地面上,测得它的影子长度是1.6米,同时测得电线杆的影子长度是4米,求电线杆高多少米?
2、100千克黄豆可以榨油13千克,照这样计算,要榨豆油6.5吨,需黄豆多少吨?
例6、一辆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把车速减少10%,那么要比原定时间迟1小时到达,如果以原速行驶180千米,再把车速提高20%,那么可比原定时间早1小时到达.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练习:1、小明从家去学校,如果他每小时比原来多走1.5千米,他走这段路只需原来时间的4/5;如果他每小时比原来少走1.5千米,那么他走这段路的时间就比原来时间多几分几之?
2、小明早上从家步行去学校,走完一半路程时,爸爸发现小明的数学书丢在家里,随即骑车去给小明送书,追上时,小明还有3/10的路程未走完,小明随即上了爸爸的车,由爸爸送往学校,这样小明比独自步行提早5分钟到校.小明从家到学校全部步行需要多少时间?
3、汽车以一定的速度从甲地去乙地,如果每小时比原来多行15千米,那么所用时间只是原来的5/6;如果每小时比原来少行15千米,那么所用时间比原来多1.5小时.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7、A、B两种商品的价格之比是5∶3,如果它们的价格分别上涨50元,则价格之比变为5∶4,两种商品原来各是多少元?
练习:1、去年,哥哥与妹妹的年龄比是2∶1,再过5年,哥哥与妹妹的年龄比是5∶3,那么今年哥哥几岁?
2、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盐水,一个瓶子中盐和水的比是1∶5,另一个瓶子中盐和水的比例是1∶6,若把两瓶盐水溶液混合,则混合液中盐和水的比例是多少?
三、知识总结
四、知识的拓展和延伸
五、课后练习
1、小明买了一件上衣和两条裤子,小华也买了一件上衣,但只买了一条裤子,结果他们用去的钱数之比是3∶2.已知一件上衣的价钱是3.5元,那么一条裤子的价钱是多少元?
2、甲、乙两包糖的重量比是4∶1,如果从甲包取出10克放入乙包后,甲、乙两包糖的重量比为7∶5,那么两包糖的重量总和是多少克?
3、从A城到B城,甲汽车用6小时,从B城到A城,乙汽车用4小时.现在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对而行,相遇时甲汽车行驶了96千米,A、B两城相距多远?
4、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相遇时甲、乙两车的路程比是4∶3,相遇后乙车每小时比甲车快12千米,甲车速度不变,结果两车同时到达目的地.已知乙车一共行了8小时,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加工一批零件,原计划每天加工30个.当加工完1/3时,由于改进了技术,工作效率提高了10%,结果提前了4天完成任务.问这批零件共有几个?
6、一辆长途客车只有3/4的座位坐了乘客,途经某站下车4人,又上来6人,此时车上已坐的人数与空座位的数量之比是4∶1,这辆车共有几个座位?
7、有一些棋子,其中白子占1/3,当取出16枚白子后,白子与其他棋子数的比是5∶14,求现在有多少枚白子?
8、已知小明与小强步行的速度比是2:3,小强与小刚步行的速度比是4:5.已知小刚10分钟比小明多走420米,那么小明在20分钟里比小强少走几米?
9、小明通常总是步行上学,有一天他想锻炼身体,前1/3路程快跑,速度是步行速度的4倍,后一段的路程慢跑,速度是步行速度的2倍.这样小明比平时早35分到校,小明步行上学需要多少分钟?
10、甲、乙两列火车的速度比是5:4.乙车先发,从B站开往A站,当走到离B 站72千米的地方时,甲车从A站发车往B站,两列火车相遇的地方离A,B两站距离的比是3:4,那么A,B两站之间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11、某人开汽车从A城到B城要行200千米,开始时他以56千米/小时的速度行驶,但途中因汽车故障停车修理用去半小时,为了按时到达,他必须把速度增加14千米/小时,跑完以后的路程,他修车的地方距离A 城多少千米?
12、有两个相同的瓶子装满酒精溶液,一个瓶子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3:1,而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混合液中酒精和水的体积之比是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