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脉硬化检测数据解读 (1)
动脉硬化检测数据解读-(1)汇编

心率过缓:≤50次/分
3、竞争对手分析心率过速:≥100次/分
外周阻力(SVR)
外周阻力是指外周血管对血流的阻力,时间长久之后,部分细小血管老化而阻塞,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外周阻力。
2、价格“适中化”
每搏心输出量(SV)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简称搏出量。
中血管动脉硬化
7
动脉顺应性指数
大动脉顺应指数C1
C1又称容量顺应性参数,是指舒张期压力呈指数样衰减期间,动脉血流体积与压力下降的比值,反映大动脉顺应性,对衰老所致的血管结构变化特别敏感。
大动脉顺应性指数C1临床判定标准:
C1≥10ml/mmHg*10动脉血管弹性正常
心脏周围大动脉
大动脉顺应指数C2
C2又称震荡顺应性参数,是指舒张期压力呈指数样衰减期间,血流震荡体积与压力变化的比值,反映小动脉顺应性,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变化尤为敏感。
每分心输出量标准:4500~6000ml
左心室收缩时间(ET)
心动周期—心脏收缩的时间=心脏舒张(休息)的时间;左心室收缩时间(ET)越短,心功能更持久,心脏工作的时间越短。
左心室收缩时间:0.3s~0.4s
3
脉搏波传导指数
PWV(脉搏波分析指数)
脉搏波传导速度(Pules wave velocity,PWV),通过测定两个动脉记录部位之间的距离和脉搏波传导时间可以计算出来;是评价动脉功能,反映主动脉、大动脉、中动脉的扩张性和僵硬度的经典指标。
动脉硬化检测数据解读
序号
类别
项目
解读说明
备注
1
四肢血压(左臂)
收缩压
当人的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压力上升,心脏收缩的中期,动脉内压力最高,此时血液对血管内壁的压力称为收缩压,亦称高压。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及意义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辅助鉴别心 血管疾病与其他疾病,提高诊断的 准确性。
指导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案
个体化治疗
根据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检测结 果,可以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的治 疗方案,针对不同的血管情况和 疾病阶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治
疗措施。
监测治疗效果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实时监测 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02
评估治疗效果
ABI可以评估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的效果,有助于医生制定更加精准的
治疗方案。
03
指导生活方式
ABI可以指导患者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适当运动等,的方面
标准化测量方法
目前ABI的测量方法尚未完全统一,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标准化,以 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评估年轻人的风险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老年人群体,对于年轻人尤其是高危人群 的研究仍不够充分,需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结合其他指标
ABI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预测指标之一,但还需要结合其他指标 如血脂、血糖等综合评估,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THANKS
感谢观看
AI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和监测疾病的进展。例如,通 过治疗降低AI值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02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
诊断心血管疾病
辅助诊断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辅助诊断心血管 疾病,特别是对于早期无症状的患者。
VS
区分类型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可以帮助医生区分动脉 硬化的类型,如动脉粥样硬化、动脉中膜 硬化等。
动态的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 及意义
2023-11-10
• 动脉硬化指数简介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应用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意义 • 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未来展望 • 总结
动脉硬化指数参考表

风险评估
AI可用于评估个体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以指导预防和治疗策略。 AI可以作为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的补充指标,以弥补传统危险因素评估的不足。
AI可用于识别高危个体,以便早期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
预防与治疗建议
基于AI的风险评估结果,应采 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如改善生 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等。
低风险(AIx<10%) 中风险(10%≤AIx<20%) 高风险(AIx≥20%)
测量与评估参考表
测量方法
采用脉搏波传导速度(PWV)和血压测量结合的方法,计算出AIx值。
评估指标
根据AIx值,结合年龄、性别、血压、血脂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估。
THANKS
感谢观看
通过测量和计算动脉硬化指数,可以早期发现血管病变,及时采取措施预防和治 疗心血管疾病。
计算方法
动脉硬化指数的计算公式为:AI = (收缩压 - 舒张压) / (收缩 压 + 舒张压) × 100%。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测量受试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并按照 上述公式计算得出AI值。
正常范围
根据目前普遍接受的标准,动脉硬化指数的正常范围为010%。
CT和MRI扫描法
通过CT或MRI扫描,观察血管壁的形态和结构,判断动脉硬化的 程度。
评估标准
01
02
03
正常范围
动脉硬化指数低于10, 提示动脉硬化风险较低。
偏高
动脉硬化指数在10-14之 间,提示动脉硬化风险偏 高。
高风险
动脉硬化指数高于14, 提示动脉硬化风险较高, 需要进一步检查和干预。
注意事项
对于不同人群,如孕妇、老年人或患有特定疾 病的人群,动脉硬化指数的参考值和解释可能 有所不同,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来确定。
动脉报告解读(客户)

动脉硬化报告解读方法一、两种报告模式标准模式报告 患者模式报告 二、标准模式报告1、患者信息:看患者信息是否正确。
BMI :肥胖指数 正常范围为:18.5~24.9 2、波形图:⑴、波形图是否异常(包括心电、心音、四肢波形图)可能是因为紧张,身体移动或是手臂由床上落下所导致,提醒受测者在检查时勿移动身体并且不要说话,再重测一次,如果是受测者无意识的移动身体部位,请操作员帮忙轻压此处受检者信息波形图受检者信息四肢血压baPWV/年龄图baPWV 测量值baPWV 结论ABI 图示ABI 测量值ABI 结论生活干预评估图测量值:baPWV、ABI 、四肢血压脉搏变化图综合评价心血管疾病综合结论⑵、波形图切线图中红线所标为一组,查看波形图切线是否存在三组或三组以上,如没有,则重做。
对于心率不齐的受检者,该设备有滤波功能,设定了多个脉搏波起始点条件,仪器采集正确的脉搏波信息,从而达到测量目的。
⑶、%MAP、UT脉波形信息的定量化:%MAP、UT是PVR波形定量化参数,分析仅限下肢%MAP<45% 正常UT<180ms 正常3、脉搏变化图⑴、脉搏波振幅正常情况下,脉搏波振幅应达到振幅柱的1/2,如未达到1/2处:①、误操作重绑袖带重测!②、受检者本身可能存在问题。
⑵、山形图正常情况下,左右山形图应该相似,并且变化有规律,如山形图参差不齐:①、误操作重绑袖带重测!②、受检者本身可能存在问题。
⑶、骤升点正常情况下,骤升点应在同一直线上,如没有骤升点或骤升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有偏差,重测!脉搏波振幅山形图骤升点同步线外框⑷、同步线同步线是否存在,如没有同步线,重测!⑸、外框外框发粗发黑,则存在测量不准(重做)或受测者本身有问题。
* 在确定前面几项没有问题的情况下再看ABI、四肢血压、baPWV4、测量数值⑴、ABI:踝臂指数,仅针对于下肢血管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做出评估。
①、0.9<ABI<1.4A、正常B、0.9<ABI<1 经过测量运动负荷ABI后a 依旧0.9<ABI<1 正常b ABI<0.9 无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复查有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结论某侧下肢存在狭窄或阻塞,建议到相关科室做进一步检查治疗,定期复查②、ABI<0.9 无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复查有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结论某侧下肢存在狭窄或阻塞,建议到相关科室做进一步检查治疗,定期复查③、A BI>1.4动脉中膜钙化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⑵、上肢左右收缩压值,上肢锁骨下动脉血管是否存在狭窄或阻塞①、判定:当上肢左右收缩压之差大于15mmHg,则可判断收缩压较低的一侧存在狭窄或阻塞<15mmHg 正常②、结论:无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复查>15mmHg有明显症状建议控制危险因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定期复查结论某侧上肢存在狭窄或阻塞,建议到相关科室做进一步检查治疗。
动脉硬化诊断分析

Quantification of Pulse waveform
% MAP & UT quantified by PVR waveform confirms the adequacy of ABI.
Normal ABI 0.90~1.3 ~ Border line ABI 0.91~1.0 0.91~
ABI normal range 0.9 - 1.3
评价标准
(AHA Medical/Scientific Statement 1993)
ABI< 0.9≤ ABI< 1.3 ABI< 0.8≤ ABI< 0.9 ABI< 0.5≤ ABI< 0.8 ABI < 0.5
正常范围 动脉阻塞的可能性高 动脉阻塞的可能性高 一处存在 存在动脉阻塞 有一处存在动脉阻塞 多处存在 存在动脉阻塞 有多处存在动脉阻塞
Healthcare Innovation Company
STI与疾病的关系
根据ET、PEP的動向,我们可将其关连疾病整理成下图。当Y軸为ET、X軸为PEP时, 根据 、 的 我们可将其关连疾病整理成下图。 軸 、 軸 时 会的部分 正常範囲。 部分为 及缩短 相交会的部分为正常範囲。而ET、PEP的延長及缩短程度,则可用来作为判断这些 、 的延長及缩 程度, 相关疾病严重 或病状预断之基准,也能为治療 治療方 提供参考。 相关疾病严重程度或病状预断之基准,也能为治療方針提供参考。 正常值 正常值 PEP:86~ PEP:86~106msec ET:260~ ET:260~310msec
UT(Upstroke Time)
A waveform upstroke time to shift to the systolic phase from the diastolic phase. If there are a constriction and a blockade in the artery, UT will extend and a numerical value will become large.
动脉硬化检测解读

动脉硬化检测解读
对值衡量动脉僵硬。
2、PWV(功能)不影响ABI,但ABI(结构)影响PWV
3、PWV偏低3因素①硝酸酯②心功能↓③血管阻塞
【知识点】
1、血管中层平滑肌细胞(弹力细胞)——变成“成纤维细胞”,增加血管厚度、硬度,失去收缩功能
2、肾脏病:血管硬化的基础上发生钙化(血管上长石头)——血管弹性更差,血管失去弹性的最大危害就是形成高血压
3、动脉硬化:从脂质点至动脉粥样斑块,每一步改变大约需要10年
【动脉硬化放缓指南】
1、有氧运动
2、充足睡眠(熬夜会导致体内过多分泌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血管收缩,血流缓慢)
3、低胆固醇饮食
4、避免情绪激动(SNS↑)
5、药物
【30秒测出血管弹性】
手紧握30秒,放开,20秒才恢复,提示动脉硬化
【聚焦高血压报道:重要发现】
尽管降低SBP/DBP是降压治疗的重要目标(降压是硬道理),但其重要性要次于减少动脉僵
硬度和脉搏波反射,以及随后带来的心血管事件减少这一目标。
减少动脉僵硬度和脉搏波反射最有效的药物是A+C(效果高于A+其它类)
脉搏波反射的改变是由远端动脉和小动脉床产生。
动脉硬化指数算法

动脉硬化指数算法动脉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特征是动脉壁的增厚和硬化,这会导致血管的弹性减弱和血流受阻。
准确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对于预防并发症、制定治疗方案以及预测患者的风险非常重要。
动脉硬化指数算法是一种用于评估动脉硬化程度的计算方法,下面将详细介绍该算法的原理和应用。
动脉硬化指数算法基于大量的临床数据和研究结果,通过测量患者的血管壁刚性、弹性和血流动力学等参数,计算出一个指数来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
这个指数可以反映出血管壁的变化和血流的受限程度,从而为医生提供治疗建议和预测患者的风险。
动脉硬化指数算法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血管弹性测量:通过使用超声心动图仪器或其他仪器对患者的血管进行测量,得到血管的弹性指标。
这些指标包括血管壁的厚度、血管内腔的直径、心血管参数等,可以反映出血管的弹性和健康状况。
2. 血流动力学测量:通过测量患者的血压、心率和血流速度等参数,得到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情况。
这些参数可以用来评估血管的狭窄程度、阻力和血液流动的稳定性。
3. 数据处理和计算:将测量得到的数据输入到计算机中,利用专门的算法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和计算。
根据不同的指标和权重,计算出一个动脉硬化指数,用来评估动脉硬化的程度。
动脉硬化指数算法的应用非常广泛,特别是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中。
通过该算法可以评估患者的动脉硬化程度,从而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同时,动脉硬化指数也可以用来预测患者的心血管风险,对于高风险人群可以提前采取干预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临床应用,动脉硬化指数算法还可以用于科研领域的研究。
通过收集大量的患者数据和对比分析,可以进一步改进该算法,提高其预测准确性和应用范围。
同时,该算法也可以用来评估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效果,监测患者的病情变化。
虽然动脉硬化指数算法在动脉硬化评估和预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该算法的准确性依赖于测量仪器和数据的质量,如果测量不准确或者数据不完整,将影响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动脉硬化报告解读手册(康华)

睦
案例_严重硬化 女性 64岁 BMI=27 典型的高压患者
外周血管无阻塞,弹性 度为重度减弱(和同年 龄段人群比较)。
从测试结果来看,医生 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其 高血压药物进行调节。
D
• 案例_右下肢阻塞 男性 75岁 BMI=25.3
• 确认PVR 波形切线
• 确认波形切线点位置 的正确性。检查切点 的适当性 。
• 注意: 切线在起升点 且整个波形最高点处 呈现一个高耸锐利的 波形。
• 尖锐波为硬化
• 低矮波为阻塞
Atherosis and Sclerosis
Atherosis
PP:↓ UT:↑ %MAP:↑ baPWV:↓ ABI:↓
Envelope 的顶处向一座山所 以SYS点是可靠的。 脉搏振幅强度、PVR波形、 baPWV、均显示血压是可信 的。
案例_ 上肢阻塞
女性 42岁
检查报告显示下肢阻塞。 上臂SYS的左右差异有 38mmHg 。
当差异超过15mmHg 时,这 时的数据差异表示有明显 的意义。因此左臂疑似可 能有阻塞的病变。
➢ 2006AHA下肢动脉疾病指南中明确按ABI值将患 者分为正常、临界、轻中度及重度四级,各组心 血管事件死亡率依次为1.2%,2.1%,4.0%及 10.8%。
➢ 外周血管病变的存在使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明显
上升 。病在腿上,险在心脑!
踝臂指数和死亡率
患者存活 %
对1492 例女性前瞻性随访, 年龄>65 岁,5.5%的ABI<0.9 (18%有间歇性跛行; 82%无症状)
AHA: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ABI的临床意义
➢ 诊断外周动脉疾病,简单、迅速而无创伤。 ➢ 可评估外周动脉疾病预后治疗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脉硬化检测数据解读
序号类别项目解读说明备注
1
四肢血压
(左臂)
收缩压
当人的心脏收缩时,动脉内的压力上升,心脏收缩的中期,动脉内压
力最高,此时血液对血管内壁的压力称为收缩压,亦称高压。
正常血压:收缩压≤120mmHg
正常高值:收缩压120~139mmHg
一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
二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
三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
舒张压
当人的心脏舒张时,动脉血管弹性回缩时,产生的压力称为舒张压,
又叫低压。
正常血压:舒张压≤80mmHg
正常高值:舒张压80~89mmHg
一级高血压:舒张压90~99mmHg
二级高血压:舒张压100~109mmHg
三级高血压:舒张压≥110mmHg
平均血压
一个心动周期中动脉血压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动脉压;
平均血压标准:70~105mmHg
影响因素:血管的容积、血流阻力等
脉压差收缩压与舒张压之间的差值,医学上又叫脉搏压。
标准脉压差:35~50mmHg
脉压差偏大:≥60mmHg
脉压差偏小:≤20mmHg
2 心功能心率(HR)
心率是指正常人安静状态下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也叫安静心率,一般
为60~100次/分,可因年龄、性别或其他生理因素产生个体差异。
正常范围:55~70次/分
心率过缓:≤50次/分
心率过速:≥100次/分
外周阻力
(SVR)
外周阻力是指外周血管对血流的阻力,时间长久之后,部分细小血管
老化而阻塞,造成真正意义上的外周阻力。
每搏心输出
量(SV)
每搏输出量(stroke volume)指一次心搏,一侧心室射出的血量,
简称搏出量。
每搏心输出量标准:60~80ml
每分心输出
量(CO)
每搏心输出量与心率的相乘值。
表示每分钟心室射血的总量。
每分心输出量标准:4500~6000ml
左心室收缩
时间(ET)
心动周期—心脏收缩的时间=心脏舒张(休息)的时间;左心室收缩
时间(ET)越短,心功能更持久,心脏工作的时间越短。
左心室收缩时间:0.3s~0.4s
3
脉搏波传
导指数PWV(脉搏
波分析指
数)
脉搏波传导速度(Pules wave velocity,PWV),通过测定两个动
脉记录部位之间的距离和脉搏波传导时间可以计算出来;是评价动脉
功能,反映主动脉、大动脉、中动脉的扩张性和僵硬度的经典指标。
PWV正常范围:PWV≤14m/s
临界范围:9 < PWV < 14 m/s
有动脉硬化倾向:≥14m/s
大动脉
血管弹
性情况
4
ABI(踝臂
指数) ABI(踝臂指
数)
ABI是指胫后动脉或足背动脉的收缩压与肱动脉收缩压的比值,是判
断由动脉硬化引起的下肢动脉狭窄、阻塞的金指标,也是心血管系统
风险评估的重要指标。
计算公式为:ABI=脚踝收缩压/上臂收缩压
ABI临床判定标准:
0.9﹤ABI﹤1.4 正常
ABI≦0.9 有动脉阻塞的可能性
ABI≦0.8 动脉阻塞的可能性极高
0.5≦ABI﹤0.8 至少有一处动脉阻塞
ABI﹤0.5 有多处存在动脉阻塞
ABI ≧1.4 有血管钙化的疑似
下肢动
脉血管
硬化
6 ASI(动脉
硬化指
数)
ASI(动脉
硬化指数)
血管容积随着管壁压力差的改变而变化明显,证明动脉壁扩张性强,
管壁的压力也承受得越少,动脉弹性好,ASI值越小;反之,硬化的
血管可扩张度小,容积改的独立检测指标。
ASI临床判定标准:
0-80:正常
中血管
动脉硬
化
81-110:临界动脉硬化111-160:轻度动脉硬化161-230:中度动脉硬化230以上:重度动脉硬化
7
动脉顺应
性指数大动脉顺应
指数C1
C1又称容量顺应性参数,是指舒张期压力呈指数样衰减期间,动脉血
流体积与压力下降的比值,反映大动脉顺应性,对衰老所致的血管结
构变化特别敏感。
大动脉顺应性指数C1临床判定标准:
C1≥10ml/mmHg*10 动脉血管弹性正常
心脏周
围大动
脉
大动脉顺应
指数C2
C2又称震荡顺应性参数,是指舒张期压力呈指数样衰减期间,血流震
荡体积与压力变化的比值,反映小动脉顺应性,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变
化尤为敏感。
小动脉顺应性指数C2临床判定标准:
C2≥10ml/mmHg*10 动脉血管弹性正常
全身小
动脉
动脉硬化检测数据应用
序号应用相关判断指标解决方案销售铺垫
1 高血压、高
血脂及相关
症状
血压、外周阻力(SVR)、
大动脉顺应指数C1、
小动脉顺应指数C2
方案:战略方案、血压管理方案、血脂管理方案等智能设备/
半导体激光
治疗仪
工具:智能血压仪
设备:半导体激光
2 高血糖TBI指数方案:战略方案、血糖管理方案等智能设备/
毫米波治疗
仪
工具:智能血糖仪
设备:毫米波治疗仪
3
动脉硬化
(下肢动脉
硬化等
PWV指数、ASI(动脉
硬化指数)、大动脉顺
应指数C1、小动脉顺
应指数等
方案:战略方案等
激光治疗仪
/多功能治
疗仪
工具:针对性智能设备
设备:激光治疗仪+多功能治疗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