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 认识负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1课时)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重要的内容,它让学生初步了解负数的含义,学会用负数表示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本课时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负数的产生,理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负数,并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数学概念有一定的理解能力。
但是,负数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可能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负数的产生,从而理解负数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际情境,感受负数的产生,理解负数的意义。
2.让学生学会用负数表示具有意义相反的两种量。
3.让学生能正确地读写负数,并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负数的产生和意义。
2.负数的读写和比较。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例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动的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负数的产生,理解负数的意义。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负数的读写和比较。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图片。
2.准备负数的读写和比较的练习题。
3.准备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生活实例,如天气预报中的气温,让学生初步感受负数的存在。
引导学生思考:气温为什么会有负数?负数表示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展示更多的负数实例,如存款利息、海拔高度等,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负数的产生和意义。
同时,引导学生学习负数的读写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一些负数的读写和比较的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可以设置一些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巩固(10分钟)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负数知识解决问题。
如:小明从家出发,向东走了5公里,然后又向西走了3公里,他现在离家多少公里?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负数还有哪些应用场景?让学生举例说明,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课后反思-1.2 认识负数丨苏教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说课稿及课后反思-1.2 认识负数丨苏教版一、课程背景《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第二个单元是“负数”,而本节课文是“认识负数”,是该单元中的第一节课。
在本节课中,学生要通过认识负数的概念和特征,初步认识负数,并对正数、负数的大小关系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通过上述教学,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目标:1.了解负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知道负数对应的实际意义;3.初步认识正数、负数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负数的概念和特征;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了解负数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及正负数的大小关系。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以课堂讲解为主,辅以示例演示和小组讨论等形式;2.教学手段:黑板、白板、PPT等多种演示工具。
五、教学内容与流程1. 初识负数通过引导让学生自然地看清现象、感受背后的规律,来使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概念。
1)分析数轴上有规律变化的数对,引入负数概念; 2)比较理解有意义数对和无意义数对。
2. 负数和实际应用事例了解负数的实际应用事例,使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的现实意义。
1)介绍与负数相关的实际应用事例并让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3. 正负数大小比较以初中数学中较常见的“温度计”为例,让学生切实了解正、负数的大小比较方法。
1)通过“温度计”让学生了解顺口溜“两负一正负得负,两正一负负得正”。
六、教学反思1.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恰当地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达到对汲取知识的高效掌握实现个性化发展教学的目的;2.在讲授负数概念时,应注意让学生从直观上去接触负数,而不是只通过符号上的理解;3.授课过程中应注意个性化培养,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予他们信任和尊重,能够提高他们的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
七、结束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基本明白负数的概念,并对其实际应用有了一定的了解,这对于今后的数学学习和生活中的实践都是极其重要的。
因此,我们更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重视这一知识点的讲解,使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认识更上一层楼。
苏教版数学教案认识负数

苏教版数学教案认识负数负数是数学术语负数与正数表示意义相反的量负数用负号和一个正数标记如2代表的就是2的相反数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的苏教版数学教案认识负数一起来看看下文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教学内容:1、认识负数:教材第1—6页例1—例4以及练习一2、实践活动:面积是多少第10—11页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知道负数和正数的读、写方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2、让学生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简单联系3、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让学生初步体会化难为易、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为后面学习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做些准备教学重点:正数、负数的意义教学难点: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课时安排:3课时(1)认识负数的意义教学内容:p.1、2完成第3页的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5题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境中了解负数产生的背景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掌握正负数表达方法2、能用正负数描述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如温度、收支、海拔高度等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教学重点: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正负数及零的意义教学难点:用正负数描述生活中的现象教学准备:温度计挂图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通过复习你知道这节课要学什么么(板书:负数)说我们以前认识过些数(自然数、小数、分数)分别举例指出:最常见的是自然数小数有个特殊的标记“小数点”分数有个特殊标记是“分数线”你知道负数有什么特殊标记么(负号类似于减法)二、学习例1:1、你知道今天的最高温度么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这个温度么介绍温度计:(1)℃、℉我们中国人用摄氏度为单位即℃;℉是华士度是欧美国家用的(2)以0为界0上面的温度表示零上0下面的温度表示零下(3)刻度要注意一大格、一小格分别表示多少度在温度计上找到表示35℃的刻度你知道什么时候是0℃(水和冰的混合物)你知道太仓一年中的最低温度么(零下5度左右)你能在温度计上找到它分别写出这三个温度:0℃为了强调这个温度在零上35℃还可以写成+35℃而这个零下5度应该写成—5℃读一读:正35负5分别说说在这3个不同的温度你的感受2、完成试一试:写出下面温度计上显示的气温各是多少摄氏度并读一读对零下几度可能学生会不能正确地看注意指导3、完成第3页第2题的看图写一写再读一读简单介绍有关赤道、北极、南极的知识4、完成第6页第4题:先指名说说这三条鱼分别所处的地方再选择合适的温度也可选择几个让学生说说选择的理由5、读第7页第5题让学生说说体会6、完成第6题分别在温度计上表示4个季节的温度加强指导与检查三、学习例2:1、出示例2图片介绍“海平面”“海拔”的基本知识让学生指一指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从里到里补充:最新的测量这个数据有所变化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查一查再指一指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指出:这两个地方一个是高于海平面的可以用“+8848米”来表示另一个是低于海平面的可以用“155米”表示用你自己的理解来说说这样记录有什么好处2、完成第6页第1题: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面的海拔高度读一读第2题的海拔高度它们是高于海平面还是低于海平面三、认识正负数的意义:1、像温度在零上和零下或是海拔是高于和低于海平面可以用正数和负数来表示黑板上这些数些是正数些是负数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怎样的数是正数怎样的数是负数0呢为什么2、完成第3页第1题先读一读再把这些数填入相应的圈内3、完成第6页第3题:分别写出5个正数和5个负数。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负数》开学公开课说课稿(第1课时)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负数》开学公开课说课稿(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认识负数》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正数概念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意义,知道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能够熟练地进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景图片和实际例子,引导学生认识负数,感受负数的大小关系,以及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正数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负数是一个新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切入点,通过实际例子和互动交流,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表示负数,并能够进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能够正确地表示负数,并能够进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
2.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大小关系,以及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问题教学法和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学习卡片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天气预报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新知:学生通过观察天气预报中的温度数据,初步认识负数。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负数的意义,并总结负数的表示方法。
3.互动交流:学生分组讨论负数的大小关系,分享各自的想法和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正负数的加减运算,总结运算规律。
4.巩固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帮助学生建立知识体系。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1课时)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第1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认识负数》是小学数学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负数的定义、负数的表示方法、负数的加减法运算以及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的概念和加减乘除运算,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对于负数这一新的概念可能会感到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实例和直观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负数的表示方法。
2.让学生掌握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能够正确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正负数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合作学习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实践等方式,掌握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包括负数的定义、表示方法、加减法运算等内容的演示文稿。
2.教学素材:包括正负数的小卡片、计算器等。
3.教学视频:关于负数的实际应用的短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如温度计、海拔高度等,引导学生初步感受负数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展示负数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明确负数的概念。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
4.巩固(10分钟)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关于正负数的加减法运算题目,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正负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的找零、填写统计表等。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负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关于负数的加减法运算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负数(1)》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负数(1)》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认识负数(1)》主要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负数的大小,并能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对负数概念的初步接触,为后续学习更复杂的负数运算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对正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负数是一个新的概念,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认识负数,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逐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
2.学生能比较负数的大小。
3.学生能运用负数解决实际问题。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2.教学难点:理解负数的意义,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感受负数的存在,理解负数的意义。
2.数形结合法:通过数轴,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负数的大小。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理解负数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课件:负数的概念、负数的意义、负数的大小比较等。
2.数轴:用于直观地展示负数的大小。
3.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际情境,如温度计显示-5℃,让学生初步感受负数的存在。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负数?负数表示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介绍负数的概念,让学生理解负数的意义。
同时,展示负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初步学会比较负数的大小。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数轴,直观地理解负数的大小。
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比较给定的负数大小,并说出理由。
4.巩固(10分钟)教师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包括:写出负数的表示方法、比较负数的大小、解决实际问题等。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负数》教案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负数》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五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第1课《认识负数》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负数的含义,掌握负数的读写方法,以及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丰富的情境和实例,引导学生认识负数,体验负数的大小比较,从而建立正数和负数的概念。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运算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能力。
但在负数的学习上,他们可能存在以下难点:1. 负数的直观理解;2. 负数的大小比较;3. 负数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感受负数的意义,突破难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负数的含义,能正确读写负数,了解负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用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负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负数的含义和读写方法。
2.难点:负数的大小比较和负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提前准备教学课件、实物模型、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预习相关知识,了解负数的基本概念。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提问:“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数?”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正数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教师引入负数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如果有一个数,比0还要小,我们该怎么表示它呢?”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如温度计、海拔高度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负数的意义。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实例,发现负数的特点,并总结出负数的读写方法。
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

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认识负数》1. 引言负数是数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概念。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负数的概念,比如温度、海拔高度等。
本文将介绍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中关于负数的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负数的概念和应用。
2. 什么是负数负数是小于零的数。
在数轴上表示负数的位置是在零的左侧。
负数通常用负号(-)表示,例如-5,-10等。
3. 负数的数轴表示在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中,通过图示的方式来说明负数在数轴上的表示。
数轴上,从原点向右延伸表示正数,从原点向左延伸表示负数。
例如,在数轴上表示-5时,我们需要从原点向左移动5个单位。
4. 负数的加法和减法4.1 负数的加法在负数的加法中,当两个负数相加时,结果将会是一个更小的负数。
例如,-3 + (-4) = -7。
当一个负数与一个正数相加时,我们可以将其转化为减法。
例如,-3 + 4可以转化为4 - 3,结果为1。
4.2 负数的减法负数的减法可以通过加法的运算规则来处理。
例如,-5 - (-3)可以转化为-5 + 3,结果为-2。
另外,负数与正数相减可以看作是负数与正数相加的结果,例如,-5 -3可以转化为-5 + (-3),结果为-8。
5. 负数的应用负数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5.1 温度表示在气象学中,负数常用于表示低于冰点的温度。
例如,-5℃表示气温为零下5度。
5.2 海拔高度在地理学中,负数常用于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海拔高度。
例如,-100米表示地面距离海平面有100米的深度。
5.3 负债在经济学中,负数常用于表示债务。
例如,一个人欠了500元,那么其财务状况可以表示为-500元。
5.4 电荷在物理学中,负数常用于表示带有负电荷的粒子。
6. 总结本文通过苏教版国标本第9册中的内容介绍了负数的概念和应用。
负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表示温度、海拔高度、负债等。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负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