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工程复习题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发酵工程

高考生物专题复习题:发酵工程一、单项选择题(共6小题)1.在发酵技术中,主要是利用优良微生物的代谢过程,获得人类需要的产品。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以淀粉或纤维素的水解液为原料,可以生产微生物分泌的单细胞蛋白B.在氧气和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可以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乙酸C.选育优良的产酒酵母菌是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决定了酒的产量和口味D.以红薯粉为原料经黑曲霉发酵生产柠檬酸需要振荡培养,故黑曲霉与生产果醋和腐乳时所用主要微生物的代谢类型相同2.下列有关发酵工程及其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①发酵工程的产品主要包括微生物的代谢物、酶及菌体本身②发酵工程的中心环节是灭菌,特别是发酵罐必须进行严格灭菌③培养液要一次性全部加入,在发酵过程中不再次加入,防止杂菌污染④利用发酵工程生产的根瘤菌肥作为微生物肥料可以促进植物生长⑤可采用基因工程的方法将血红蛋白基因转入青霉菌中,提高其对氧的吸收和利用率⑥用单细胞蛋白制成的微生物饲料,可通过发酵工程从微生物细胞中提取A.2项B.3项C.4项D.5项3.发酵工程广泛应用于农牧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等工业生产。
下列关于发酵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在进行发酵生产时,排出的气体和废弃培养液可以直接排到外界环境中B.环境条件不仅会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还会影响微生物代谢物的形成,因此,在啤酒的工厂化生产流程中,整个发酵过程均需将温度保持在酵母菌的最适生长温度C.在食品工业中,通常用到一些酶制剂,这些酶制剂少数由动植物生产,绝大多数通过发酵工程生产D.单细胞蛋白是通过发酵工程而生产的微生物次级代谢产物4.传统白酒酿造工艺流程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制成的酒曲中多种微生物参与了糖化和发酵过程B.糖化时采用的温度越高,淀粉水解速度越快C.密坛发酵温度控制在18~30℃,每隔12小时需将坛盖打开进行排气D.酿酒过程须在无菌环境进行以避免杂菌污染5.下列培养基中,能分离出分解尿素的细菌的是()A.葡萄糖、NaCl、K2HPO4、琼脂、水B.葡萄糖、NaCl、K2HPO4、琼脂、水、尿素C.NaCl、琼脂、水、蛋白胨、酵母提取物、尿素D.葡萄糖、NaCl、K2HPO4、琼脂、水、蛋白胨、酵母提取物6.豆酱的制作流程为“大豆→浸泡→蒸熟→冷却→制曲→成曲→发酵”。
(完整版)发酵工程_题库及答案.doc

1、举出几例微生物大规模表达的产品,及其产生菌的特点?A.蛋白酶表达产物一般分泌至胞外,能利用廉价的氮源,生长温度较高,生长速度快 ,纯化、分离及分析快速;安全性高,得到 FDA的批准的菌种。
B.单细胞蛋白生长迅速,营养要求不高,易培养,能利用廉价的培养基或生产废物。
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产量高,质量好。
安全性高,得到 FDA的批准的菌种。
C.不饱和脂肪酸生长温度较低,安全性高,能利用廉价的碳源,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D.抗生素生产性能稳定,产量高,不产色素,,能利用廉价原料 F.氨基酸代谢途径比较清楚,代谢途径比较简单2、工业化菌种的要求?A能够利用廉价的原料,简单的培养基,大量高效地合成产物B有关合成产物的途径尽可能地简单,或者说菌种改造的可操作性要强C.遗传性能要相对稳定D.不易感染它种微生物或噬菌体E.产生菌及其产物的毒性必须考虑(在分类学上最好与致病菌无关)F.生产特性要符合工艺要求4、讨论:微生物(包括动、植物)可以生产我们所需的一切产品,但是涉及到工业化生产,对于某一种特定的产品,为何只有特定的微生物才具有大量表达的潜力?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细胞对遗传信息作选择性的表达,实现代谢的自动调节。
代谢的协调能保证在任何特定时刻、特定的细胞空间,只合成必要的酶系(参与代谢的多种酶)和刚够用的酶量。
一旦特定物质的合成达到足够的量,与这些物关系支持细胞自身的增殖(生产细胞),不支持(人的)目的产物的过量生产(生产特定的初级代谢产物)。
而工业化生产要求特定表达某种或某类物质,只有正常代谢被打破,代谢协调失常的微生物才能达到要求5、自然界分离微生物的一般操作步骤?样品的采取→预处理→培养→菌落的选择→初筛→复筛→性能的鉴定→菌种保藏 6、从环境中分离目的微生物时,为何一定要进行富集培养?自然界中目的微生物含量很少,非目的微生物种类繁多,进行富集培养,使目的微生物在最适的环境下迅速地生长繁殖,数量增加,由原来自然条件下的劣势种变成人工环境下的优势种,使筛选变得可能。
发酵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

发酵工程期末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发酵工程是指通过什么技术手段促使微生物发酵?A. 高温加热B. 低温冷藏C. 化学合成D. 手工搅拌答案:C. 化学合成2. 下面哪个条件对于发酵过程是必需的?A. 光照条件B. 高氧浓度C. 适宜温度D. 高湿度答案:C. 适宜温度3. 发酵酵母菌在酵母发酵过程中主要产生什么?A. 二氧化碳B. 氧气C. 水D. 氮气答案:A. 二氧化碳4. 下面哪个因素对酵母发酵效果影响最大?A. 初始菌种浓度B. 发酵温度C. 发酵pH值D. 发酵时间答案:B. 发酵温度5. 发酵工程中的底物指的是什么?A. 微生物种类B. 发酵槽C. 发酵产物D. 发酵过程中的原料答案:D. 发酵过程中的原料二、填空题1. 发酵是一种通过微生物代谢作用,将底物转化为产物的过程。
2. 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主要产物包括二氧化碳、酒精、醋酸等。
3. 发酵过程中,适宜的温度范围能够提高微生物代谢速度。
4. 发酵工程中,控制pH值是为了保持适宜的微生物活性。
5. 发酵过程中,空气中的氧气是微生物进行呼吸代谢所必需的。
三、简答题1. 请简述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答: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代谢活动来生产有用物质的过程。
它通过控制底物、温度、酸碱度、氧气供应等因素,促使微生物正常生长和代谢,在其代谢过程中产生所需的产品。
发酵工程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化工工业等领域,生产出的产品包括酒精、乳酸、抗生素等。
2. 发酵工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其作用。
答:发酵工程中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
适宜的温度可以提高微生物代谢速度,促进产物的生成;控制适宜的pH值有利于维持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代谢;提供足够的氧气供应可以满足微生物的呼吸代谢需求,提高发酵效率。
3. 发酵过程中的菌种选择对发酵效果有何影响?答:菌种选择是发酵工程中一个关键的因素,不同的菌种对底物的利用能力不同,产物的种类和产量也会有所差异。
发酵工程复习题

发酵工程复习题发酵工程复习题二、填空1.空气净化的流程是吸气口吸入空气、过滤、空气压缩机、冷却、除油和水、加热、通过总过滤器和分过滤器、最后得到洁净度、压力、温度和流量都符合要求的无菌空气。
2.种子制备的过程大致可分为:实验室种子制备阶段和生产车间种子制备阶段。
3.消泡装置主要有四种,即:锯齿式消泡桨、离心式消泡器、刮板式消泡器、半封闭式涡轮消泡器。
4.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的主要部件包括:罐身、搅拌器、空气分布器、挡板、轴封、消沫器、入孔、视镜、冷却装置(冷却管或夹套)、传动装置等。
5.发酵工艺过程为:6.根据发酵过程中微生物对氧的需求不同可把发酵分为厌氧发酵和通风发酵两大类。
7.发酵中引起pH上升的因素有_菌体自溶_、_尿素被分解成NH3_、糖缺乏等。
8.按发酵产物不同可把发酵分为抗生素发酵、维生素发酵、酶制剂发酵、氨基酸发酵、有机酸发酵、酒精发酵六大类。
9.按发酵工艺流程不同可把发酵分为分批发酵、连续发酵、流加发酵三大类。
10.发酵工程的产品大致可分为微生物菌体细胞、微生物代谢产物、微生物酶类、微生物的转化产物、工程菌发酵产物、动物、植物细胞大规模培养产物六类。
11.决定发酵工业生产水平的三个要素分别是生产菌种的性能、发酵和提取工艺条件、生产设备。
12.发酵培养基的作用是满足菌体的生长、促进产物的形成。
13.微生物的培养基根据生产用途主要分为孢子培养基、种子培养基和发酵培养基。
14.生产过程中灭菌条件选择的原则是既能达到灭菌目的;又能使培养基营养成分破坏减至最小。
15.在灭菌过程中,培养基组分的破坏,是由两个基本类型的反应引起的,即:培养基中不同营养成分间的相互作用和对热不稳定的组分的分解。
16. 影响体积吸收系数KLa的因素有_搅拌、空气流速_、培养液的物理性质等。
17.根据菌体生长与产物形成的关系,可把微生物产物生成分为:生长关联型、部分生长关联型、生长无关联型三类。
18.介质除菌的机理包括静电吸引、布朗运动及拦截滞留作用_、重力沉降作用_;在空气流速较大的情况下,起主要作用的是_惯性冲击滞留作用_。
发酵工程复习题

47.下列营养物质中,不是同时含有碳源 、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是( )
A.牛肉膏 B.蛋白胨 C.生物素 D.酵母粉
48.实验室常规高压蒸汽灭菌的条件是 ()
A 135℃—140℃,5—15秒 B 72℃、15秒 C 121℃,30分钟 D 100℃,5小时
49.使用高压锅灭菌时,打开排汽阀的目的 是( )
41.培养生产青霉素的高产青霉素菌株的 方法是( )
A.细胞工程 B.基因工程 C.人工诱变 D.人工诱变和基因工程
42.平板划线分离法需要下面所有的物品 ,除了( )之外。
A 接种环 B 琼脂培养基平板 C 细菌的培养物 D 电泳仪
43.下列属于微生物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 物的是( )
①牛肉膏 ②蛋白胨 ③氨基酸 ④维生素 ⑤ 碱基 ⑥生物素
A.碳源 B.氮源 C.诱导剂 D.消泡剂
14.在培养基的配制过程中,具有如下步 骤,其正确顺序为 ( )
①溶化 ②调pH ③加棉塞 ④包扎 ⑤培养基 的分装 ⑥称量
A.①②⑥⑤③④ B.⑥①②⑤③④ C.⑥①②⑤④③ D.①②⑤④⑥③
15.自养型微生物与异养型微生物的培养 基的主要差别是( )
A、细胞质基质 B、核糖体 C、线粒体 D、叶绿体
21.下列哪位科学家发酵学之父( ) A 列文虎克 B 科赫 C 布赫纳 D 巴斯德
22.下列有机氮源中哪是发酵工业中最常用 的氮源( )
A 蛋白胨 B 黄豆粉 C 棉籽粉 D 玉米浆
23 .氨基酸发酵中,以( 大。
A 赖氨酸 B 谷氨酸 C 甲硫氨酸 D 苯丙氨酸
的是(
)
A 除去病原微生物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B 降低微生物的数量
C 消灭所有的生物
发酵工程复习题

生物工程课后习题1、传统发酵工程与现代发酵工程的区别?为什么说发酵工程处于生物技术的核心地位?传统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大量生产人们所需产品的过程理论与工程技术体系。
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菌种选育与保藏、菌种扩大生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分离纯化制备等技术集成。
现代发酵工程:是将DNA重组及细胞融合技术、酶工程技术、组学及代谢网络调控技术、过程工程优化与放大技术等新技术与传统发酵工程融合,大大提高传统发酵技术水平,拓展传统发酵应用领域和产品范围的一种现代工业生物技术体系(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及其细胞的催化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发酵工程是酶工程和基因工程的表达,大部分生物技术的产品均要通过发酵工程来完成,所以说发酵工程处于生物技术的核心地位。
2、发酵工程上、中、下游技术分别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上游技术:优良种株的选育和保藏(包括菌种筛选、改造,菌种代谢路径改造等)中游技术:发酵过程控制,主要包括发酵条件的调控,无菌环境的控制,过程分析和控制等下游技术:分离和纯化产品。
包括固液分离技术、细胞破壁技术、产物纯化技术,以及产品检验和包装技术等3、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技术五大目标是什么?可以在哪些水平实现过程优化的目的?高产量:微生物生理、遗传、营养及环境因素高转化率:微生物代谢途径和过程条件高效率:微生物反应动力学和系统优化低成本:技术综合及产业化技术集成环境友好:开发清洁生产技术4、发酵工业的特点及应用范围?1、发酵过程一般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化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较简单。
2、可用较廉价原料生产较高价值产品。
3、反应专一性强。
4、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的生物转化修饰。
5、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
6、菌种是关键。
7、发酵生产不受地理、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限制。
5、发酵工业的基本生产过程?1.用作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生产的各种培养基的配制2.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消毒灭菌3.扩大培养出有活性的适量纯种,以一定比例接种入发酵罐中4. 控制最适发酵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形成大量的代谢产物5. 将产物提取并精制,以得到合格的产品6. 回收或处理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物质1、常用的工业微生物种类?细菌:醋杆菌属的醋化醋杆菌、弱氧化醋杆菌、乳酸杆菌、乳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丙酮丁醇梭菌、大肠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酵母菌:酿酒酵母、假丝酵母属(产朊假丝酵母、解脂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毕赤酵母属、汉逊酵母属霉菌:曲霉属(米曲霉、黑曲霉)、青霉属(青霉菌、桔青霉)、根霉属(德氏根霉、米根霉、小麦曲根霉)、红曲霉属(紫红曲霉)放线菌: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地中海诺卡氏菌2、发酵工业菌种选择的总趋势?野生菌→变异菌自然选育→代谢控制育种诱发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3、菌种选择的要求?A、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且生成的目的产物产量高、易于回收;B、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较快,发酵周期较短;C、培养条件易于控制;D、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强;E、菌种不易变异退化;F、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G、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
发酵工程复习题

第一章发酵工程概述1.发酵的传统概念和现代概念传统概念:微生物在无氧条件下分解代谢有机物质释放能量的过程。
现代概念:利用微生物在有氧或无氧条件下的生命活动来制备微生物菌体或其代谢产物的过程统称为发酵。
2.发酵工程:发酵工程是利用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细胞,在特定的生物反应器内生产某种特定的产品的工业化生产过程和技术体系。
图1-1 微生物工业发酵的基本过程3.4.发酵工程与传统酿造和化学工程相比的特点。
一.与传统酿造相比:1.发酵过程以生命体自动调节方式进行2.条件温和,耗能少,设备简单3.原料以碳水化合物为主4.容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5.发酵过程中需要防止杂菌污染,要严格灭菌二.与化学工程相比:1.常温常压反应2.原料无毒,很多发酵行业生产比较粗放3.遵循生物代谢规律4.较易生产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5.发酵液下游提取常需预处理6.注重发酵过程染菌的防止7.育种是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5.发酵工程存在的问题(1)转化率低、副产物多和下游提取困难(2)中游监控难,菌种易变异(3)原料质量波动大(4)规模放大困难;发酵废液处理困难6. 发酵罐的分类按微生物生长代谢需要分类:分为好氧和厌氧二类按照发酵罐设备特点分类:分为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和非机械搅拌通风发酵罐按容积分类:实验室用(1~50L)中试用(50~5000L)生产用(5000L 以上)按微生物生长环境分类:悬浮生长发酵罐和支持生长发酵罐发酵罐的特征径高比适当;耐压性能合格;搅拌系统和通风系统合格尽量减少死角;有足够的冷却面积;轴封无渗漏7.通用型机械搅拌通气发酵罐为发酵工厂最常用的发酵罐,特点是由压空系统负责通气,机械搅拌系统机械搅拌。
缺点是能耗较大,机械剪切力较大,容易产生死角。
8.发酵优化的定义,目的,内容发酵过程优化定义发酵过程的优化是指最佳控制发酵过程(指其某一项或几项主要参数)的方案和方法。
发酵过程优化目的协调细胞到反应器各尺度的相互关系,从而使发酵过程更有效的进行。
发酵工程复习题1

第一篇微生物工业菌种与培养基一、选择题2.实验室常用的培养细菌的培养基是()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高氏一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3.在实验中我们所用到的淀粉水解培养基是一种()培养基A 基础培养基B 加富培养基C 选择培养基D 鉴别培养基7.实验室常用的培养放线菌的培养基是()A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B 马铃薯培养基C 高氏一号培养基D 麦芽汁培养基8.酵母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A 5.0-6.0B 3.0-4.0C 8.0-9.0D 7.0-7.59.细菌适宜的生长pH值为()A 5.0-6.0B 3.0-4.0C 8.0-9.0D 7.0-7.510.培养下列哪种微生物可以得到淀粉酶、蛋白酶、果胶酶、多肽类抗生素、氨基酸、维生素及丁二醇等产品。
A 枯草芽孢杆菌B 醋酸杆菌C 链霉素D 假丝酵母二、是非题1.根据透明圈的大小可以初步判断菌株利用底物的能力( )2.凡是影响微生物生长速率的营养成分均称为生长限制性基质。
()3.在最适生长温度下,微生物生长繁殖速度最快,因此生产单细胞蛋白的发酵温度应选择最适生长温度。
()4.液体石蜡覆盖保藏菌种中的液体石蜡的作用是提供碳源( ).5.种子的扩大培养时种子罐的级数主要取决于菌种的性质、菌体的生长速度、产物品种、生产规模等()6.碳源对配制任何微生物的培养基都是必不可少的.()7.亚硝基胍能使细胞发生一次或多次突变,尤其适合于诱发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有”超诱变剂”之称.9.参与淀粉酶法水解的酶包括淀粉酶、麦芽糖酶和纤维素酶等。
()三、填空题1.菌种扩大培养的目的是提高菌种使用率,降低生产成本。
2.进行紫外线诱变时,要求菌悬液浓度:细菌约为 106个/ml,放线菌为 ,霉菌和酵母为 106~107个/ml. 紫外线(波长240-250nm)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形成胸腺嘧啶二聚体以改变DNA生物活性,造成菌体死亡和变异。
3.培养基应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六大营养要素是_ 碳源___、__氮源_、__能源__、__水___、__无机盐 __和____生长因子 ___。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工程课后习题1、传统发酵工程与现代发酵工程的区别?为什么说发酵工程处于生物技术的核心地位?传统发酵工程:利用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动来大量生产人们所需产品的过程理论与工程技术体系。
该技术体系主要包括菌种选育与保藏、菌种扩大生产、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与分离纯化制备等技术集成。
现代发酵工程:是将DNA重组及细胞融合技术、酶工程技术、组学及代谢网络调控技术、过程工程优化与放大技术等新技术与传统发酵工程融合,大大提高传统发酵技术水平,拓展传统发酵应用领域和产品范围的一种现代工业生物技术体系(新一代工业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应用自然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依靠生物及其细胞的催化作用,将物料进行加工以提供产品或为社会服务的技术。
发酵工程是酶工程和基因工程的表达,大部分生物技术的产品均要通过发酵工程来完成,所以说发酵工程处于生物技术的核心地位。
2、发酵工程上、中、下游技术分别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上游技术:优良种株的选育和保藏(包括菌种筛选、改造,菌种代谢路径改造等)中游技术:发酵过程控制,主要包括发酵条件的调控,无菌环境的控制,过程分析和控制等下游技术:分离和纯化产品。
包括固液分离技术、细胞破壁技术、产物纯化技术,以及产品检验和包装技术等3、微生物发酵过程优化技术五大目标是什么?可以在哪些水平实现过程优化的目的?高产量:微生物生理、遗传、营养及环境因素高转化率:微生物代谢途径和过程条件高效率:微生物反应动力学和系统优化低成本:技术综合及产业化技术集成环境友好:开发清洁生产技术4、发酵工业的特点及应用范围?1、发酵过程一般是在常温常压下进行的生化反应,反应安全,要求条件较简单。
2、可用较廉价原料生产较高价值产品。
3、反应专一性强。
4、能够专一性地和高度选择性地对某些较为复杂的化合物进行特定部位的生物转化修饰。
5、发酵过程中对杂菌污染的防治至关重要。
6、菌种是关键。
7、发酵生产不受地理、气候、季节等自然条件限制。
5、发酵工业的基本生产过程?1.用作种子扩大培养及发酵生产的各种培养基的配制2.培养基、发酵罐及其附属设备的消毒灭菌3.扩大培养出有活性的适量纯种,以一定比例接种入发酵罐中4. 控制最适发酵条件使微生物生长并形成大量的代谢产物5. 将产物提取并精制,以得到合格的产品6. 回收或处理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三废物质1、常用的工业微生物种类?细菌:醋杆菌属的醋化醋杆菌、弱氧化醋杆菌、乳酸杆菌、乳链球菌、枯草芽孢杆菌、丙酮丁醇梭菌、大肠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酵母菌:酿酒酵母、假丝酵母属(产朊假丝酵母、解脂假丝酵母、热带假丝酵母)、毕赤酵母属、汉逊酵母属霉菌:曲霉属(米曲霉、黑曲霉)、青霉属(青霉菌、桔青霉)、根霉属(德氏根霉、米根霉、小麦曲根霉)、红曲霉属(紫红曲霉)放线菌:链霉菌属、小单孢菌属、地中海诺卡氏菌2、发酵工业菌种选择的总趋势?野生菌→变异菌自然选育→代谢控制育种诱发基因突变→基因重组的定向育种3、菌种选择的要求?A、能在廉价原料制成的培养基上迅速生长,且生成的目的产物产量高、易于回收;B、生长速度和反应速度较快,发酵周期较短;C、培养条件易于控制;D、抗噬菌体及杂菌污染的能力强;E、菌种不易变异退化;F、对放大设备的适应性强;G、菌种不是病原菌,不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和毒素。
4、工业菌种来源途径?从被污染的生产及科研用菌中分离目的菌;生产中长期使用的菌种的定期分离筛选;从各种育种方法处理的微生物材料中分离筛选适于工业目的的优良菌株;从保藏机构获取菌种;从已知菌种和大自然中分离新菌株;寻找新的发酵产品的产生菌;寻找老产品的新的优良菌株5、工业用新菌株分离、筛选的步骤?调查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含微生物样品采样→样品预处理→菌种分离→菌种纯化→复筛→纯化→再复筛→选出较优菌株→保藏1、工业上对菌种选择有何要求?A菌种不能是病原菌,不能产生任何有害的生物活性物质或毒素,确保其安全性。
B在较短的发酵周期内产生大量的发酵产物C在发酵过程中不产生或少量产生余目标产品性质相近的副产物及其他产物,可提高营养物质的转化率,减少分离纯化的难度,降低成本,提高产品的质量。
D生长繁殖能力强,生长、反应速度快,发酵周期短,产孢菌应具有较强的产孢子能力E原料来源广,价格低廉,菌种能高效地将原料转化为产品F对需要添加的前体物质有耐受能力,并不能将前体作为一般碳源利用G菌种纯,遗传特性稳定,抗噬菌体能力强,以保证生产的稳定性2、新菌种的分离、筛选的步骤及注意事项?步骤:调查定方案、采样、样品预处理、分离(选择性分离和随机分离)、发酵性能测定、筛选:预处理、初筛、平板培养找到目的菌落、筛选产物高菌株3、选择性分离法和随机分离法的原理及应用对象举例?选择性分离:根据菌种选择性特征(营养特征或生长特征)独特进行分离。
控制营养成分控制培养基酸碱度、添加抑制剂、控制培养温度、控制通气条件。
随机分离:无选择性特征。
从产物入手,通过设计高产培养基和建立快速灵敏专一的筛选方法,从随机分离的菌落中筛选出所需的目的菌。
(抗生素产生菌的筛选、生长因子产生菌的筛选)4、简述平板复印法和铺菌法分离微生物的原理?5、发酵工业菌种改良的目的及常用方法?目的:提高目标产物的产量;提高目标产物的纯度,减少副产物;改良菌种性状,改善发酵过程;改变生物合成途径,以获得高产的新产品。
常用方法:常规育种(诱变育种)、细胞工程育种、基因工程育种、代谢工程育种6、诱变育种的主要流程及应注意的问题?注意问题:A选择合适的出发菌株,合适的出发菌株就是通过育种能有效地提高目标产物产量的菌株。
B复合诱变剂的使用,C诱变剂剂量的选择D变异菌株的筛选7、诱变育种中淘汰野生型菌株和检出营养缺陷型菌株的主要方法及原理淘汰野生型菌株的方法有:抗生素法、菌丝过滤法、差别杀菌法和饥饿法等。
抗生素法:A青霉素法(细菌),其基本原理是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因而能杀死生长繁殖的细菌,但不能杀死处于休止状态的细菌。
将诱变后的细菌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可淘汰大部分生长繁殖活跃的野生型细胞,从而达到“浓缩”营养缺陷型细胞的目的。
B制霉菌素法(真菌),制霉菌素可与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作用,从而引起细胞膜的损伤,因为它只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酵母菌或霉菌,所以也可用于淘汰相应的野生型菌株和“浓缩”营养缺陷型菌株。
菌丝过滤法:适用于丝状生长的真菌或放线菌。
其原理是:在基本培养基中,野生型的孢子能发芽成菌丝,而营养缺陷型的孢子则不能。
因此,可将诱变剂处理后的孢子在基本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再用擦镜纸等合适滤纸过滤。
重复数次后,就可去除大部分野生型个体,达到了“浓缩”营养缺陷型的目的。
营养缺陷型菌株的检出方法有:逐个测定法、夹层平板法、限量营养法和影印接种法等。
夹层培养法:先在培养皿上倒一薄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待冷凝后加上一层混有经过诱变处理的菌液的基本培养基,其上再浇一薄层不含菌的基本培养基,使之成为“三明治”状。
经培养后,对首次出现的菌落用记号笔一一标在皿底上。
然后,再在皿内倒上一薄层第四层培养基--完全培养基。
再经培养后所出现的形态较小的新菌落,多数是营养缺陷型。
限量补充培养法:把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接种在含有微量(0.01%以下)蛋白胨的基本培养基上,野生型细胞就迅速长成较大的菌落;而营养缺陷型则在生长缓慢,并只能形成微小的菌落。
同样,如果想得到某一特定缺陷型菌株,也可直接在基本培养基上加入微量的相应物质。
逐个检出法:把经诱变处理后的细胞涂布在平板上,待长成单个菌落后,用接种针或灭过菌的牙签把这些单个菌落逐个依次的分别接种到基本培养基和另一完全培养基上。
经培养后,如果在完全培养基的某一部位上长出菌落,而在基本培养基的相应位置却不长,说明这是一个营养缺陷型突变株。
8、菌种退化的原因及控制措施?菌种的衰退是由于微生物细胞内的DNA结构发生了变化,从而使由DNA决定的性状发生相应的变化,引起退化主要有原因:A、营养与环境条件引起的退化,菌种连续传代是菌种发生衰退的直接原因;B、自身突变(负突变)引起的退化,菌种的自身突变和回复突变是引起菌种自身退化的主要原因。
控制措施:A控制传代次数B选择合适的培养条件C利用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传代D选择有效的菌种保藏方法9、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及应用对象斜面低温保藏法:细菌、酵母菌、霉菌、放线菌液体石蜡油封保藏法:酵母菌、霉菌、放线菌、好氧细菌载体吸附保藏法:耐干燥菌种如产孢子的丝状真菌、放线菌或产芽孢的细菌真空冷冻干燥保藏法:除不产孢子的丝状真菌外的绝大部分微生物液氮超低温保藏法:各种微生物的保藏,尤适用于其他方法不理想、不产孢子的菌丝体第三章1、培养基的分类:孢子培养基:供制备孢子用种子培养基:满足菌种生长发酵培养基:满足大生产中大量菌体生长和繁殖以及代谢产物积累2、培养基的组成:碳源:凡能提供微生物营养所需碳素的物质即为碳源(糖类、油脂、有机酸、烃类戒低碳醇)。
功能:为微生物菌种的生长繁殖提供能源和合成菌体所必需的碳成分;为合成目的产物提供所需的碳成分。
氮源:凡能提供微生物生长繁殖及产物合成所需氮元素的营养物质即为氮源(有机氮源:黄豆饼粉、花生饼粉、蛋白胨、玉米浆等;无机氮源:铵盐、硝酸盐、氨水)。
功能:构成菌体细胞物质和含氮代谢物。
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微生物在生长繁殖和产物合成过程中,需要某些无机盐和微量元素(如镁、磷、钾、钠、铁等)作为微生物的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或活性作用的调节物。
功能:生理活性物质的组成或生理活性作用的调节物,通常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水:功能,A作为溶剂,起到运输介质作用;B参与细胞内一系列生化反应;C维持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稳定度天然构象;D控制细胞内的温度;E维持细胞自身正常形态;F 微生物通过脱水作用与水合作用控制由多压机组成的结构生长调节物:(一)生长因子:广义说,凡是微生物生长不可缺少的微量有机物质都称为生长因子(又称生长素),包括氨基酸、嘌呤、嘧啶、维生素等;狭义说,生长素仅指维生素。
玉米浆、麸皮水解液、糖蜜、酵母等(二)前体:指加到发酵培养基中的某些化合物,能直接被微生物在生物合成过程中结合到产物分子中去,而其自身的结构并没有多大变化,但是产物的产量却因其加入而有较大的提高。
(三)促进剂:细胞生长非必需,但加入后却能提高产量的添加剂,称为促进剂。
※3、培养基成分选择的原则A菌体的同化能力,B代谢的阻遏和诱导C合适的C、N比D合适的Ph第四章1、连续灭菌的流程与设备设备:(1)配料预热罐,将配制好的料液预热到6070 °C ,以免连续灭菌时由于料液与蒸汽温度相差过大而产生水汽撞击声;(2)连消塔:用高温蒸汽使料液温度很快升高到灭菌温度(126132°C );3)维持罐:使料液在灭菌温度下保持57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