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合集下载

如何能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如何能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

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清政府以及后来的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集团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凶和走狗。

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发动旨在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侵略战争以后,中国封建势力对外妥协,对镇压。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解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基石。

但是,如何理解和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高中复习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故笔者将该问题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1、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义的控制和奴役的国家。

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在文化上,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即“西学东渐”。

2、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

中国近代史考试重点

中国近代史考试重点

1.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和基本国情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是错综复杂的,既有内部的,又有外部的;既有民族的,又有阶级的。

在这所有的矛盾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民族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之间的阶级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

因为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以中国封建势力作为其统治中国的社会基础,中国封建势力则以帝国主义为靠山,二者相互勾结,共同压迫和剥削中国人民,成为近代中国贫穷落后、中华民族备受凌辱奴役的总根源。

而帝国主义的侵略是近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因此,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之间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就是近代中国的最基本的国情。

2.如何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意思是国家有政府,但没有完全的主权,一些国家主权,比如我们国家的海关等被外国控制;半封建的意思是我们国家当时的经济特点是既有封建的小农经济也有资本主义经济,就是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经济的意思。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实际上是半殖民地半独立,半封建半资本主义的略称。

3.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区别和联系(新民主主义新在哪里)相同点:①社会性质: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①领导力量: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准备。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基本是范围,具体答题时视‎情况缩减)(1)社会性质的改‎变P12 第二段和第四段以及第‎七段(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P14‎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一句以及‎第五段的第一‎句P15第一‎段的部分和第‎二段的部分(3)主要矛盾P1‎6倒数第8行‎到本页最后以‎及P17页第‎一二段3你认为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

1、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而前一个(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主要矛盾。

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以下一些基本特征: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2、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任务及其相互关系?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3、近代中国所进行的反侵略斗争具有什么意义?帝国主义的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历史灾难。

但是列强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反侵略战争的失败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思考,探索和奋起。

鸦片战争以后,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了,中日甲午战争以后,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开始普遍觉醒,中国的仁人志士正是怀着强烈的危机感和民族意识,历尽千辛万苦,不怕流血牺牲,去探索挽救中华民族危亡的道路。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

综述云变幻的八十年三、简答题1.近代中国落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简要说明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3.简要说明民族资产阶级的来源及其特点。

4.简要说明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及其关系。

5.正确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意义是什么?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试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3.怎样理解近代中国两大历史任务及其关系(革命和现代化的关系)?[参考答案及解析]三、简答题1.鸦片战争前夜,中国社会内部的各种矛盾空前尖锐,清朝统治危机四伏,逐渐走向衰落,其原因是:(1)经济上,封闭的自然经济和封建统治者所推行的重农抑商政策。

小农经济曾有利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但同时又束缚和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从汉代以来,封建统治阶级以农为本,以商为末,重本抑末。

这种观念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2)政治上,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宗法等级制度。

这种封建中央集权君主专制体制,巩固了封建统治,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3)思想与文化上,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政策。

严重抑制了社会思想和文化的进步与发展,致使整个思想文化界万马齐喑,一片沉寂。

(4)国防力量微弱,军备废弛。

与此同时,在世界格局已经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清朝统治阶级却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致使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2.(1)中国工人阶级的产生。

中国工人阶级是在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最早出现的一个新的阶级。

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产生了中国近代第一批产业工人。

从60年代起,洋务派创办的军工和民用企业里,又产生了另一批产业工人。

70年代以后,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出现和发展,又产生了另一批产业工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问题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问题要点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要问题要点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理解》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理解》
第二次鸦片战争给中国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加深了。
3、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大大加深。
19世纪70年代以后,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的时期,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一个卖国条约,它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使中国面临着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使得中国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大大加速,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化。
此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战后,中国的领土主权开始遭到西方资本主义侵略者的破坏。外国侵略者还利用特权在各通商口岸设立租界,实行完全独立于中国行政系统和法律制度之外的殖民制度。独立的中国开始逐步向半殖民地的中国转化。
鸦片战争前,中国是个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家;战后,外国资本主义凭不平等条约的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中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商品市场和原料榨取地,这些对中国的社会经济起了巨大的分解作用,遂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列强通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资本输出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到了破坏,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主导地位。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2、第二次鸦片战争及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加深。
资本主义侵略者攫取了增开通商口岸和内河航行权以及压低关税等特权,中国的主权被西方列强进一步破坏和践踏了,使中国社会经济加速半殖民地化。经过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的神圣领土大片被割占,领土主权遭到空前的蹂躏。为了适应半殖民地化形势,清政府增设了新的统治机构:一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一是总税务司,这两个机构的建立,正是清朝统治机构开始半殖民地化的标志。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两对主要矛盾。

中国近代社会的这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第一,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两大历史任务的相互关系:二者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紧密联系的。

第一,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第二,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是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最终目的和必然要求。

中国近代历次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教训是什么?第一,近代中国社会制度的腐败是反侵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在1840年以后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中,清王朝统治者从皇帝到权贵,大都昏庸愚昧,不了解世界大势,不懂得御敌之策。

由于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和文化保守,一方面使清朝统治阶级封闭自守,妄自尊大,骄奢淫逸,盲目进攻;另一方面又使统治者和清军指挥人员在战争面前完全没有应变的能力和心态,不适应于近代战争,不少将帅贪生怕死,临阵脱逃,有的甚至出卖国家和民族的利益。

清政府尤其害怕人民群众,担心人民群众动员起来会危及自身统治,所以不敢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

清朝统治集团在对外战争中妥协退让求和投降的一系列做法,已经使他失去在中国存在的理由,不推翻他是不能取得反侵略战争胜利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

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清政府以及后来的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集团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凶和走狗。

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发动旨在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侵略战争以后,中国封建势力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解析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我们学习中国近代史的基石。

但是,如何理解和认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高中复习教学的一个重点和难点。

故笔者将该问题做一个全面的梳理和分析。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1、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的国家。

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国家主权遭到破坏,是一个已经丧失国家主权又没有完全丧失主权的国家,或者说是部分丧失国家独立自主权;在经济上,社会经济丧失独立地位,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成为世界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在文化上,近代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意识传入并有所发展,即“西学东渐”。

2、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经逐渐近代化,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近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等因素产生并日益发展壮大,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产生和发展了资本主义的国家。

其表现是:在政治上,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勾结,维持反动统治;在经济上,以地主经济为代表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民族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在文化上,“西学东渐”。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原因1、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根本原因。

政治上,外国资本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通过不平等条约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思想文化上,外国资本主义在思想上、精神上对中国人民进行奴役。

2、本国封建主义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重要原因。

在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的过程中,清政府以及后来的封建军阀、国民党反动集团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的帮凶和走狗。

中国封建主义与专制主义紧密结合,代表中国最落后、最反动的生产关系。

外国资本主义列强发动旨在变中国为殖民地的侵略战争以后,中国封建势力对外妥协,对内镇压。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的加深,中国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完全勾结在一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人民的工具,成为外国资本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与结束1、形成(1)鸦片战争及《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使中国丧失了独立自主的地位,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条约的签订,使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东北沿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使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进入以资本输出为主和掀起瓜分中国高潮的新阶段,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大大加深了。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

2、结束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四、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影响主要有阻碍作用和推动作用两个方面。

1、阻碍作用:中国主权的逐步丧失,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的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发展最终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使中国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完全卷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和经济体系,沦为世界资本主义的附庸。

中国近代化趋势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发展。

2、推动作用:中国历史的逐步沉沦,民族矛盾的逐步尖锐,阶级矛盾的逐步激化,又推动先进的中国人积极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大力宣传西方近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并在实践上积极努力,客观上又推动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发展。

五、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对中国近代社会性质的准确而又全面的概括。

因此,“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概念有丰富的内涵,在理解这个概念时要看到它的全面性、整体性和实质性。

1、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确理解为:①不完全的或者是部分的封建社会和殖民地社会;②半殖民地是部分而不是完全丧失国家主权;③半封建是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④半殖民地是从国家的政治地位上看的,半封建是从社会经济结构上看的;⑤从社会发展形态而言,中国半殖民地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则是历史的进步;⑥半殖民地是促成半封建的原因,半封建又是半殖民地的基础;⑦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含义包括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深刻内涵;等等。

2、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正确理解为:①中国社会一半是殖民地社会,一半是封建社会;②中国社会在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在经济上是半封建的;③中国沿海地区是殖民地社会,内陆地区是封建社会;④中国是封建自然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并存的社会;⑤中国是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社会;⑥中国已经由过去的闭关锁国变成开放状态;等等。

其中,①②③犯了形式主义错误;④⑤缺乏整体观念,割裂了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因而犯了片面性错误。

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1、列强通过战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资本输出等,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控制中国,阻碍了中国独立发展。

2、封建自然经济的基础虽然遭到了破坏,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仍然占主导地位。

民族资本主义有所发展,并在中国的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未能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3、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

中国无产阶级诞生早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并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断壮大。

民族资产阶级兴起并登上了政治舞台。

但在整个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很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无法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4、由于小农经济大量存在和帝国主义分而治之政策,使中国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极为缓慢,经济异常落后。

5、外国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势力不仅强大,而且根深蒂固。

他们和中国反动势力相互勾结,不但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并且控制了中国的政治中枢和军事要地。

6、中国历届政府具有极强的反动性。

从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到国民政府,不仅是压迫人民、阻止社会进步的专制政府,而且是对外投降和卖国的政府。

7、两大社会矛盾并存(外国资本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始终是中国近代社会主要矛盾;反帝反封建是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

8、在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剥削下,中国的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至大批破产,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9、封建主义是外国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同盟者及其统治的基础。

封建专制制度虽然遭到严重打击,但封建主义与外国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相结合,残酷统治中国人民。

七、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历史现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反映了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是中国近代的“国情”所在。

中国近代社会的一切变化都离不开这一基本“国情”,并且往往具有决定性。

中国近代史上有不少的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都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的,大致有:①清政府软弱的外交政策;②中国无产阶级产生早于资产阶级产生;③民族资产阶级既革命又软弱的两面性;④民族工业“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病态;⑤民族资本主义虽有发展但未能繁盛,即发展不充分;⑥中国近代军阀割据局面的形成;⑦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⑧中国革命的性质,即民主主义革命;⑨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⑩中国共产党“工农武装割据”,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等等。

一、近代中国社会的特点、矛盾和革命任务(一)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革命不是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

——列宁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毛泽东1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1)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状况(2)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视频《东印度公司》《中英南京条约》是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辛丑条约》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2—1949年,帝国主义以武力胁迫中国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多达1182 个,仅清末就有500多个。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就是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

2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在一方面促进中国封建社会解体,促使中国发生了资本主义因素,把一个封建社会变成一个半封建的社会;但是在另一方面,它们又残酷地统治了中国,把一个独立的中国变成了一个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

——毛泽东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 ,近代中国社会由独立自主的封建社会一步步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社会,既不同于鸦片战争前的封建社会,也有别于一般的资本主义社会。

视频《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 1 )中国虽然保持独立的形式,但实际上已丧失了独立主权 , 帝国主义不但控制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命脉,而且操纵了中国的政治和军事的力量。

帝国主义的侵略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形成的根本原因:第一、政治上:帝国主义侵犯中国主权,破坏中国独立,扶植中国封建势力和买办势力作为它们统治中国的支柱。

《时局图》—黄遵宪: l 沉沉酣睡我中华, l 哪知爱国即爱家。

l 国民知醒宜今醒, l 莫待土分裂似瓜。

视频《列强瓜分中国》第二、经济上:中国被迫向帝国主义国家支付大量战争赔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