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三篇_1

合集下载

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7篇)

语文教案(7篇)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体会作者借助野草的力量表达积极的抗日主张。

教学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理解课文内容。

借助文章的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

教法学法采用读——划——悟——说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为学生提供必要的语言依托和补充材料,给学生搭建自主阅读的平台,引导学生深层次的阅读。

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学生带着植物种子给你留下什么印象?这样既让学生回忆了课文内容,又明确了作者的观点:一粒种子显示出来的力简直可以超越一切。

二、引导自学1、自学指导(1)分析事例,理解野草顽强的生命力。

(2)了解小草的生长过程。

(3)深入理解野草的内涵,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4)理解文章内涵,学习写作方法。

2、展开自学三、交流精讲1、问题:课文用了哪些事例来证明种子的力非常大的?引导学生抓住“可以分开人的头盖骨”和“在石块瓦砾中顽强的生存的小草”这两个事例,体会种子那超越一切的力。

2、引导学生细读悟理,通过让学生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谈一谈的方式,引导他们抓住段落里的重点词句加以理解,体会顽强的生命力,并借助小草的生长过程理解“长期抗战的力,有弹性,能屈能伸的力,有韧性,不达目的不止的力”的表层意思。

3、指导学生朗读。

4、深入理解野草的内涵,感悟本文所蕴含的深刻哲理。

引导学生品读悟情,问题:“作者笔下的小草只是自然界那普通的野草吗?”让学生对照写作背景自己品读课文,把自己的感受写在书上。

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生命的内涵,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激情诵读。

5、理解文章内涵,学习写作方法。

通过作者为什么要赞颂小草的力量这一问题,总结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

同时教给学生一种新的写作方法——隐喻,引导学生在今后的习作中学习使用,以提高自己文章的内涵。

四、精练点评五、课堂总结让学生谈野草给自己的启示,再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所了解的具有野草精神的人,从中受到教育,汲取力量。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五篇_1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五篇_1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五篇【必备】小学语文教案模板五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 教学设想zh、ch、sh、r是《国标本(苏)语文》一年级上册第8课的内容,这一课是学生在学会平舌音的根底上学习翘舌音,就以汉语拼音本身而言,内容比拟枯燥,对刚入学的学生来说毫无吸引力,新教材在编排上考虑了这一因素设计了帮助学习声母的情境图和语境歌,把学习拼音字母寓于故事儿歌之中,寓学于乐,既增加了学习的情趣,又浸透了文化素质的教育。

作为一年级新教材中一个颇有创意的教学内容,给我们每位实验操作者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命题。

针对教材的特点,根据新课程的理念,我力求改变传统的拼音教学方式,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遵循儿童身心开展规律,努力创造出利于学生主动合作、探究的气氛,使枯燥单调的拼音课变得生动有趣。

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此在课的一开场,我就从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入手,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提到最高处,接着,便利用情境图创设情境,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新课,一下子就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在老师和学生共同讲故事的过程中,很自然地完成了由枝到zh,由吃到ch,由狮到sh,由日到r的过程,由已有的生活经历与学习对象建立新的联络过程,将拼音教学化难为易,寓学于玩。

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富有主动学习的愿望,强调学生喜欢学习,有兴趣学习从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为此,在学生学习语境歌的根底上,让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联络表音表形图,探究字母的发音方法,并让学生互相说说,在发音时发现了些什么,让学生在体会发音的过程中探究发音的方法,在已熟悉的事物中,去寻找新的未知点。

在区别平翘舌音的发音时,我又设计了游戏看谁听得清,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来掌握知识,稳固知识。

在教学整体认读音节时,通过找朋友的方法来重新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以当小老师为主线让学生读好整体认读音节及它的四声。

为了进一步稳固学习内容,在课的结尾处我把语境歌,以歌曲的形式弹奏出来,让学生在音乐的气氛中再一次读一读语境歌,唱一唱语境歌,把课堂的教学气氛推向高潮。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三篇)

高三语文教案范文(三篇)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整理的《⾼三语⽂教案范⽂(三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篇⼀】⾼三语⽂教案范⽂ 《中国建筑的特征》: 【教学设想】 1、学情分析 本⽂的教学对象是⾼三的学⽣,已经学过《宇宙的边疆》等⾃然科学⼩论⽂。

因此,学⽣对这种科学⼩论⽂已经有⼀定的了解,知道其论述的严谨性,和语⾔的简介性。

但对于⽂中提出的诸如“⽂法”、“可译性”等新概念,对其的准确理解还需要引导。

2、教学⽬标 《课程标准》中关于必修5册实⽤类⽂本的有关叙述是:从整体上把握⽂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本所表达的思想、观点。

⽽实⽤类⽂本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对⽂本内容的准确解读,以及对⽂本信息的筛选和处理能⼒。

知识教育⽬标: ①理清⽂章思路,明确中国国建筑的特征。

②根据分层,归纳概括“⽂法”“可译性”等重点词句的含义。

能⼒培养⽬标: ①学习本⽂科普⽂章的语⾔特⾊,并指导学⽣在说明⽂或议论⽂写作中有意识地学习和借鉴。

②通过对课⽂的⼀些主要内容和观点展开讨论,提⾼学⽣探究问题的能⼒。

情感培养⽬标:通过学习,提⾼对我国建筑艺术的审美能⼒。

激发学⽣对我国古代悠久的建筑艺术的热爱之情。

3、重点难点: 根据⾃然科学⼩论⽂的特点和学⽣的学习状况,将本⽂的重难点制定如下: 教学重点:把握⽂章整体结构,理清思路,掌握中国建筑的九⼤特征以及中国建筑的“⽂法”。

教学难点: ⼀,对建筑术语如“所”“⽃拱”“举架”的理解。

⼆、对作者提出的新概念“⽂法”“词汇”以及“可译性”的理解。

【教学⽅法】 (⼀)教学⽅式: 学习说明⽂,主要让学⽣了解⽂章所讲述的内容,学习说明⽂简洁明了的语⾔,并把学到的技巧运⽤于平时的写作中。

还要激发学⽣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主探究能⼒。

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8篇

语文教案8篇小学语文教案篇一《孔子拜师》是关于孔子虚心求学的故事。

在这个故事里,描写了孔子去拜见老子,让老子成为他的教师的故事。

在孔子去拜师的时候,孔子已经是远近著名的学者了,但是他还孜孜不倦地努力求上进。

在设计上这节课时要留意引导学生从孔子的言行中学习其虚心的精神。

一.教学目的:1、观赏文章中的简练句子。

2、能够用自己的话句复述孔子拜师的故事。

3、归纳总结孔子和老子的为人处世及求学上进的心态。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精要简练地把事情进展表达。

2、如何让学生体会到典型事例在表达文章时候的重要性及形象性。

三.教学过程:1、引入:多媒体引用老子的名言警句。

2、快速阅读:叫学生把文章读一遍,然后答复以下问题:(1)孔子为什么要拜师?(2)孔子与老子的一番话说明了孔子当时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3)孔子拜师这个故事你得到了什么启发?练习的设计可以采纳合作学习的争论方式,争论的主要内容是:(1)把文章中的故事用自己的话语表述出来。

(2)争论为什么要拜师。

最终后叫学生起来把孔子为什么要拜师的缘由及孔子的性格特征在同学面前说出来。

为了让学生对孔子有一个更深刻的了解,可以布置学生回家上网搜寻有关孔子的资料。

反思方面,就是觉得学生对当时的情景难以想象。

语文教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熟悉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正确读写“傲岸、严肃、局促担心、如果、沉着不迫、侍候、脾气、供给不周、架子十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对白鹅的宠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从文中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对白鹅的宠爱之情。

培育学生爱护动物、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意识。

【教学预备】多媒体课件、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一、从“鹅”字入手,激发兴趣1、谈话沟通,出示丰子恺先生画的“白鹅”图。

2、指导写“鹅”字。

3、齐读课题。

二、检查生字词预习状况1、自读生字、读准字音;读给同位听。

2、检查难读的词语,如:“净角”一词,借助图片理解词语,提示“角”一字的不同读音。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5篇_3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5篇_3

小学语文教案范文5篇【必备】小学语文教案范文5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积累诗歌中的优美词语。

3.体会诗歌中表达的对祖国的深深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对祖国的深深热爱。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丰富的想像力。

教学难点:理解各小节内容的根本特点,模拟着练习写一首小诗,激发学习诗歌的兴趣。

教学手段:录音机音乐磁带歌曲《春光美》教学过程:一.歌曲引入,带入情境老师播放歌曲《春光美》听到这么优美的歌曲你,们的眼前可曾出现美丽的春光图画?〔学生汇报〕听了刚刚的汇报,老师看出同学们都很喜欢春天的美景,这节课老师要带你们到草原.田野.山川.河流去看看,你们愿意吗?好,就让我们一同走进《祖国的春天》。

老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老师范读诗歌,请学生理解诗歌大意和不认识的字的读音。

2.学生自由读诗歌,边读边画出生字。

3.集中学习生字。

〔1〕指名领读生字。

让学生说说哪个字音最容易读错,哪个字形最易写错。

〔2〕画出文中带生字的词语,指名领读。

提出你不懂的词语,大家一起解决。

二.练读诗歌,初步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诗歌,标出诗歌的小节数。

2.选出你最喜欢的一节,指名朗读。

3.学生朗读诗歌,说说诗歌中写了祖国的哪些地方?同学们,刚刚我们已经初步学习了《祖国的春天》,诗中的字词你都掌握了吗?〔开火车领读书后的词语〕如今谁愿意把诗歌朗读一遍?其他同学回忆诗歌是从几个方面来写祖国的春天的?四、品读诗文,想像情景1、读课文的第一小节,想一想这一节和后文是什么关系?第一节诗总起全文,后面的五节诗都是围绕春天走过祖国的什么地方来写的。

想想应当怎样读诗歌的开头。

再读这一节。

2.春姑娘都去哪儿了?把有关的诗节读一读。

指读2-6小节这几节写了什么?结合书中插图,逐段体会诗歌的意思。

〔1〕春天来了,祖国的田野有什么变化?百花盛开,农民开场播种,有的农作物都开场出芽了。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雾在哪里》教案设计三篇

部编版小学二年级上册语文《雾在哪里》教案设计三篇

【导语】《雾在哪⾥》是⼀个童话故事。

作者运⽤拟⼈的⼿法,将“雾”这⼀⼈们熟悉的⾃然现象,描述成⼩孩⼦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 教学⽬标: 1.认识“雾”等13个⽣字,会写“于”等8个⽣字,会写“⽆论、于是”等15个词语。

2.朗读课⽂,想象雾淘⽓、顽⽪的样⼦,读出雾说话时的语⽓。

仿照课⽂例句。

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

3.能够⽤⾃⼰的话说⼀说雾是什么样⼦,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活情趣。

教学重点: 1.认识13个⽣字,会写8个⽣字。

积累词语 2.读好雾说话时的语⽓;借助雾说话时的语⽓,照样⼦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

教学难点: 朗读课⽂,想象雾淘⽓、顽⽪的样⼦,读出雾说话时的语⽓。

仿照课⽂例句,说说雾来的时候的景⾊。

教法: 讲授法、引导法、范读法、图⽚演⽰法 学法: 朗读法、讨论交流法、练习法 课前准备: PPT 教学课时: 两课时 分案⼀: 《19、雾在哪⾥》(第⼀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雾在哪⾥》是⼀个童话故事。

作者运⽤拟⼈⼿法,将“雾”这⼀⼈们熟悉的⾃然现象,描述成⼩孩⼦和世界捉迷藏的故事。

雾把⼤海、天空、城市等景物依次藏起,呈现出⼤雾笼罩下世界⼀⽚朦胧的奇妙景象。

作者赋予雾以孩⼦的语⾔,把⼤雾笼罩称作“雾藏起了世界”,把云开雾散称作“雾藏起了⾃⼰”,因此整篇课⽂显得⽣动有趣。

课⽂的段落结构有共同点。

描写雾的变化时,都是先写雾⾃⾔⾃语,再写雾把什么藏起来,最后写藏起之后的景⾊。

课⽂的语⾔很有特点,善⽤“⽆论……还是……都……”等句式表达⼤雾笼罩下的景⾊。

既让读者感受到雾的淘⽓可爱,⼜为学⽣想象雾景提供了依托。

学情分析: 本单元围绕“想象”这个主题编排。

这是继⼀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后⼜⼀个以“想象”为主题的单元。

《雾在哪⾥》的想象充满童趣、语⾔⽣动,容易调动学习兴趣。

经过⼀年多的学习,孩⼦们对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的特点有了初步的认识,学⽣已有⼀定的识字能⼒,因此要进⼀步调动学⽣识字的积极性,激发学⽣主动学习的愿望。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6篇_3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6篇_3

小学语文教案模板6篇【精选】小学语文教案模板6篇小学语文教案篇1 【学习目的】1、发现汉字一字多义的特点,结合语言环境理解字意。

2、认识9个生字,稳固识字,积累词语。

3、能看懂图画的意思,能根据图意、联络生活实际想出方法,并乐于与同学交流、讨论。

4、能把自己所画的图画用文字表达出来。

5、树立生活中学习语文的观念,勇于展示课外学习成果。

【课前准备】1、多媒体课件。

2、识字卡片、词语卡片。

3、竞赛评比用的小红旗。

4、让学生准备展示内容。

【教学设计】〖我的发现〗要引导学生发现: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意思不一样,体会汉字表意的丰富性。

1、激趣:今天我请了一位汉字朋友,它是谁呢?出示“回”字,用“回”字来组词。

2、引导:这位朋友要教给我们新的知识,是什么呢?请你读读书上的三句话,然后把你的发现告诉小组的伙伴。

3、结论: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语境有不同的意思。

4、扩展积累:引导学生用“打”字练习组词、说句子,进一步体会汉字一字多意的现象。

〖日积月累〗一、读读认认1、激趣: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炊具、餐具,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名称。

〔课件播放:结合实物出现词语〕2、小组内练习词语。

3、比一比:小组开火车读词语比赛,比哪组的火车开得好。

同学来挑战,看谁最棒。

4、认读生字:刚刚我们认识的词语中有很多要认的生字:〔课件出示:灶、铝、锅、漏、勺、铲、壶、汤、碟〕⑴ 小组内互相读一读生字。

⑵ 老师用生字卡片抽查。

⑶ 听字音举卡片。

⑷ 小组讨论交流: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记住这些字形?二、读读背背1、引入: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短短的几个字概括出深化的道理,我们可以从中受到启发。

2、小组内练习读成语。

3、比一比看谁读得快,读得最准确,记得最结实。

4、学生自由说成语的意思。

5、扩展积累:你还能说出哪些成语?〖口语交际〗1、看图理解图意:⑴ 出示挂图,提出要求:先仔细看图,弄懂每幅图的意思,再把四幅图连起来观察,说说讲了一件什么事?⑵ 自己看图、理解图意。

小学语文《珍珠鸟》教案三篇

小学语文《珍珠鸟》教案三篇

小学语文《珍珠鸟》教案三篇在有些作家的眼里鸟岂止是人类的朋友,简直就是疼爱有加的儿女。

不信吗,那么我们一起来欣赏曾经是专业篮球运动员的当代作家冯骥才写的散文《珍珠鸟》。

下面是小编整理了的小学语文珍珠鸟教案三篇,希望对你有帮助!珍珠鸟精选教案一教学要求1.学习和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理解“信赖”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到由于“我”为珍珠鸟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逐渐得到了它们的依赖。

揣摩课文的表达方式。

3.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句话的含义。

4.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相处要靠相互之间的信赖。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教学重点:知道虽然珍珠鸟很怕人,但是由于“我”为它们创造了安逸舒适的生活环境,精心呵护它们,才使得它们与“我”越来越亲近,给“我”带来情意,从而体会到人与动物的和谐关系要靠彼此的信赖。

教学难点:理解“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掌握新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摘抄描写珍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

3.学习作者精心呵护一对珍珠鸟的内容。

4.试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具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教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过《猫》一课,懂得了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人和鸟儿友好相处的乐趣。

(板书课题)2.介绍珍珠鸟。

珍珠鸟体形小,因后背有珍珠似的小白点而得名,是一种观赏鸟。

二、提纲导路,合作学习1.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词语,和同学们交流生字的读写。

2.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意思。

葱茏愈发繁茂雏儿蓬松柜子画框细腻流泻信赖3.课文主要写了什么?4.给课文分段。

三、检查反馈,理清条理1.检查生字。

⑴指名认读生字词语后,全班齐读。

⑵重点读音、字形指导。

字音:“巢、雏、瞅、睁、茏、蓬、框、腻”;字形:“腻、巢、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案三篇
语文教案三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语文教案篇1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目标:
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二)知识目标:
1、朗诵文言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3、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4、理解句意、文意。

(三)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于斗争、善于斗争日意识,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二、教学重点
1、积累文言词汇。

2、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三、教学难点
1、理解句意、文意。

2、理解文章的写作目的。

四、教学步骤:
(一)导入:
1、欣赏有关狼的图片。

2、今天同学们就跟我一来走进蒲松龄的《狼》。

3、说一说你知道的有关狼的成语、谚语或故事。

说说你心目中狼的形象。

(出示课件)
(二)出示学习目标
1、、培养我们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并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2、培养我们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的意识。

(三)话题研讨
1、课文内容的研讨。

(1)、简单回忆作者的有关情况。

(出示蒲松龄画像)
先出示画像,后学生简单作解释。

(2)、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注意节奏,语气,停顿。

(3)、播放录音,让学生对比,加深理解。

(出示远教资源视频)
听一听课文的节奏,语气,并请同学们用“狼”概括课文各段的内容。

(4)、小齐读课文。

(教师提示停顿)
板书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5)、自主口译课文。

(6)、提问质疑
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请求同学帮助解决,老师可略作归纳。

(教师完成指导)
(7)、口述课文内容,具体落实字、词、句的解释。

(8)、评一评一
补白式对话
从句可以看出,这是两只的狼。

从句可以看出,这是一位的屠夫。

“止增笑耳”的仅仅是恶狼吗?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从这个故事中你获得怎样的启发?
提示:对待狼一样的恶人,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胜利。

(答案不求一致,尽量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2、对狼的研讨
(1)、辩一辩
先回忆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关爱动物),提示本文是不是和它相矛盾。

我们现在已经很少见到狼了,从生态平衡的角度讲,我们应该怎样对待狼?
(出示一些资料,让学生了解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2)说一说你的理解。

(四)、播放一段动画视频,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五)播放一首与狼的关的歌曲。

板书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狼:狡诈、贪婪
屠户:机智、勇敢
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重点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板书:秋
2、指板书提问:这是——什么“秋”?
3、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CAD:秋天是个()的季节。

学生交流,教师送词语:丰收、五彩缤纷、景色宜人
4、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丰收的季节里,你最想做的是什么?
学生交流,引出——秋游。

指导书写“游”字
5、读好课题
二、初读课文
1、CAD:秋风起了,天气渐渐凉了。

同学们跟老师去郊外游玩。

教师描述:这是件多么令人高兴的事情啊!我们赶紧打开书本读一读吧!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学生交流朗读,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过会儿评一评
3、学生互评——奖励评的好的学生读书,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同学们跟老师到哪里去游玩?
三、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师陈述:在这金风送爽的日子里,同学们跟老师到哪里去游玩?
2、学生交流——CAD:郊外
3、通过图片理解“郊外”,并指导读好相应的语句
4、教师引读第一自然段——教师描述:听,他们还唱起了动听的歌呢!CAD:歌曲《郊游》
教师与学生律动
5、教师描述:如果你就在这个手拉手的'队伍中,你的心情会怎样?进而指导学生读好第一自然段
四、集中识字与指导书写
1、重温《识字歌》
2、集中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凉、师、郊
3、学生完成描红与书写
语文教案篇3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整体干支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条理。

2、习课文第一段,了解松鼠的外形,进行习作指导。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过渡: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位小客人,我们来猜猜它是谁?
形状像耗子,生活像猴子。

爬在树枝上,忙着摘果子。

1、今天我们就来认识这位新朋友《松鼠》(板书)读读课题
2、我们先来看看松鼠生活中的照片。

CAI
3、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想说的吗?它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美丽、可爱)
二、初读课文
过渡:看看课文是怎么给我们介绍这个美丽、可爱的小家伙的,
1、请大家走进课文,快速读读,回忆一下自己昨天认识的字和理解的词,一会儿请小老师教教大家。

(投影反馈)
2、真能干,你们不仅认识了字,还理解了意思,张老师在备课时也理解了这些词,我们一起读一读他们。

3、我们已经扫清了字词障碍,现在请四名孩子读读课文,其他孩子听他们读的怎么样?(字音)
4、(评价)
5、现在请大家再次走进课文认真读读,想想你从哪几个方面可以看出松鼠是一种可爱的小动物?(CAI)
6、反馈(外形活动搭窝吃食)
小结:说的真好,作者就是从外行、活动、搭窝、吃食这四个方面给我们介绍了松鼠的美丽、可爱。

过渡:这么可爱的小松鼠,它喜欢在树上跳来跳去,喜欢在高大的树上搭窝,还喜欢吃很多食物。

多么可爱啊!那么它长什么样呢?课文哪一个段落给我们介绍了?(1自然段,CAI)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体会松鼠的外行特点
1、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自己认真读读,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他的外形的?(四肢面孔眼睛毛尾巴)
2、抓住你喜欢的一处,认真品读,想想你为什么喜欢?
3、反馈(图文结合,讲读结合)
师:你怎么体会出来的?从哪看出来?(抓出重点词语)
4、现在请大家自己读读这一段话,读出你们的喜爱!
5、指名读(老师从你的朗读当中已经看到了这只美丽、可爱的松鼠了)
6、读的真好,老师都忍不住想和大家一起读读了,老师读第一句,你们读后面的句子。

7、细心的孩子会发现,刚才老师读的句子和你们读的句子有什么关系?(总分)
8、现在请大家边看图边回忆刚才学习的内容,填填空。

过渡:看来这美丽的小松鼠真的是装进了大家的心理了。

9、请大家再次细读这段话,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描写的?(上到下)
10、那么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吗?(抓住特点有序的描写)
小结:正是由于作者认真观察,积累了那么多好词语,按一定的顺序才把这可爱的松鼠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四、练笔
过渡:今天老师也给大家带来了一位朋友,我们来看看它是谁?(小猫图片一张CAI)
1、你喜欢他吗?为什么?
2、老师也喜欢它,那现在请孩子们四人小组讨论讨论,想想如果让你来写他的外形你怎么写?
3、(反馈)指名说,其他同学听,看看结构是否是总分,是否抓住了特点,是否安顺序来描写的。

4、多请孩子说,直到写作稍弱的孩子都能知道怎样写!
师点评:非常感谢你们把这只小猫带到我们的身边,希望孩子门平时勤练笔,多观察。

5、老师也写了一篇,(CAI)生读。

6、好,现在请你拿出笔,也像作者一样把你刚才说的写在本子上。

【语文教案三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