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合集下载

埃博拉应急演练预案

埃博拉应急演练预案

一、总则1. 目的为提高我国应对埃博拉出血热疫情的能力,确保及时发现、报告、隔离、治疗病例,有效控制疫情传播和蔓延,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2.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科学防控,精准施策;(3)快速反应,协同作战;(4)以人为本,保障民生。

3. 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国家卫计委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等。

二、组织机构与职责1. 埃博拉应急指挥部(1)组成: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总指挥,分管领导任副总指挥,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2)职责: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全市埃博拉应急演练工作。

2. 埃博拉应急指挥部办公室(1)组成:由市卫生行政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参与。

(2)职责: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监督全市埃博拉应急演练工作。

3. 埃博拉应急专家组(1)组成:由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医疗机构、卫生监督机构等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组成。

(2)职责:为埃博拉应急指挥部提供技术支持和决策建议。

4. 埃博拉应急队伍(1)组成:由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机构等相关专业人员组成。

(2)职责:负责疫情监测、病例发现、隔离治疗、卫生防疫等工作。

三、应急演练准备1. 信息收集与报告(1)加强疫情监测,密切关注国内外疫情动态,及时掌握疫情信息。

(2)建立健全疫情报告制度,确保疫情信息的准确、及时、全面。

2. 应急物资储备(1)根据应急演练需求,储备必要的防护用品、消毒用品、医疗物资等。

(2)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库,定期检查、更新、补充物资。

3. 应急人员培训(1)组织开展埃博拉病毒防控知识培训,提高应急队伍的业务水平。

(2)加强对医疗机构、疾控中心、卫生监督机构等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培训。

4. 应急演练方案制定(1)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埃博拉应急演练方案。

(2)明确演练目的、内容、步骤、时间、地点、人员、物资等。

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一、预案目标1.保障公众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2.防止病情蔓延,控制疫情发展。

3.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和临床支持。

4.加强科学研究,推动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二、组织机构和职责1.行政部门负责协调指挥和统筹应急措施。

2.卫生部门负责疫情监测、提供医疗服务和宣传教育。

3.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社会秩序和执行隔离措施。

4.军队、民兵和应急队伍负责协助执行任务。

5.媒体负责宣传报道和舆论引导。

三、疫情监测和预警1.建立疫情监测系统,及时收集和报告病例信息。

2.提高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的辨识能力和报告意识。

3.加强与外部机构的合作,共享疫情信息和研究成果。

4.开展科学研究,改进病毒检测和诊断技术。

四、健康防护措施1.提供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等。

2.加强个人卫生宣传和教育,强调勤洗手、健康饮食和合理休息。

3.高风险行业和公共场所加强清洁消毒工作。

4.实施隔离措施,对疑似和确诊病例进行隔离治疗。

五、应急救治和临床支持1.指定专门的医院负责埃博拉病例的收治和救治。

2.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包括病毒检测、抗病毒药物和临床支持。

3.加强医务人员的培训和技术支持。

4.注重病例的随访和康复,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

六、社会管理和风险评估1.加强边境检查,对可能的病例进行筛查和隔离。

2.对高风险地区采取旅行限制措施。

3.加强社区管理,防止疫情蔓延。

采取定点封控措施。

4.加强经济和卫生系统的应急响应能力。

七、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1.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合作项目,分享经验和技术。

2.加强与邻国和有关国际组织的合作,共同应对疫情。

3.及时向国际社会发布疫情信息,分享防控措施和成果。

4.支持国际合作机构的研究项目,推动疫苗和抗病毒药物的研发。

以上仅为对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的概述,具体实施方案需要根据疫情的发展和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

预案的有效实施需要各相关部门的密切协调和全体社会成员的积极参与。

同时,提高公众的危机意识和健康素养也是预防埃博拉出血热蔓延的关键。

埃博拉出血热医院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医院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医院应急预案一、引言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发的急性传染病,可导致高发热、出血、器官衰竭等严重病症,并在一些情况下导致死亡。

由于埃博拉病毒的高传染性及致死率较高的特点,各个医院都应该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出现的疫情暴发情况。

本文将针对埃博拉出血热医院应急预案进行详细介绍。

二、预案制定的目的埃博拉出血热医院应急预案的制定旨在为医院提供在疫情爆发时的应急处置方案,以控制疫情的传播,保护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并提供有效的治疗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疫情给社区和国家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预案内容1. 疫情监测及报告机制- 设立专门的疫情监测团队,负责收集、分析和报告相关数据。

- 建立快速而高效的信息传输渠道,确保即时报告疫情变化。

2. 疫情防控措施- 加强传染病防护知识宣传,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防护意识。

- 建立埃博拉病毒的快速检测和诊断机制,确保疫情的迅速排查和确认。

- 加强传染病隔离区的建设和管理,确保病人与其他人员的有效隔离。

- 严格执行医源性感染控制措施,确保医务人员的安全。

- 加强医疗废物的处理,以防止病毒的蔓延。

3. 紧急响应机制- 设立紧急响应小组,负责疫情应急处置的协调和指挥。

- 制定相应的应急处置流程,包括急救、隔离、病例追踪等措施。

- 规范医院内疫情报告、留观和转运的程序和要求,确保操作规范,减少交叉感染的发生。

- 制定疫情应急物资储备方案,确保有足够的防护用品和药品供应。

4. 卫生教育和宣传- 提供埃博拉病毒的防控知识培训,包括接触病毒的途径、防护措施等。

- 加强对患者和社区的健康宣传,帮助他们了解疫情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 发布真实准确的疫情信息,避免造成恐慌和不必要的困扰。

5. 戒备状态和演练- 在非疫情期间保持戒备状态,随时调整应急预案,确保能够迅速响应疫情暴发。

- 定期组织埃博拉出血热模拟演练,检验和完善应急预案的有效性。

四、预案实施的关键问题1. 协调一致的团队合作- 指挥部成员必须完全理解预案内容,并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行动起来。

埃博拉出血热应急处置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应急处置预案

一、总则1. 目的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埃博拉出血热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社会稳定,特制定本预案。

2.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我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检验检疫机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在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发生时的应急处置工作。

3. 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防治结合;(2)快速反应,协同作战;(3)依法依规,科学决策;(4)以人为本,关爱生命。

二、组织架构1. 疫情应急指挥部成立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应急指挥部,负责统一领导和指挥疫情应急处置工作。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疫情监测组、防控救治组、信息宣传组、后勤保障组等。

2. 疫情监测组负责疫情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报告,及时掌握疫情动态,为指挥部决策提供依据。

3. 防控救治组负责疫情防治、医疗救治、隔离观察、流行病学调查等工作。

4. 信息宣传组负责疫情信息的发布、宣传和舆论引导,提高公众对埃博拉出血热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5. 后勤保障组负责疫情防控所需的物资、设备、人员等后勤保障工作。

三、疫情监测与报告1. 疫情监测(1)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发热、出血等症状患者的监测,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检验检疫机构要加强对入境旅客、货物的检疫,发现疑似病例,立即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

2. 疫情报告(1)各级医疗卫生机构、检验检疫机构发现疑似病例,应在2小时内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接到报告后,应在1小时内报告当地卫生行政部门;(3)卫生行政部门接到报告后,应在2小时内报告上级卫生行政部门。

四、疫情处置1. 隔离观察(1)对疑似病例,应立即将其隔离观察,并做好个人防护;(2)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医学观察,必要时进行隔离。

2. 医疗救治(1)对确诊病例,要及时进行救治,确保患者生命安全;(2)医疗机构要加强救治力量,提高救治水平。

3. 流行病学调查(1)对疑似病例、确诊病例和密切接触者,要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来源、传播途径和感染范围;(2)对疫情发生地,要加强环境消毒和卫生整治。

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引言自2013年埃博拉病毒在西非爆发以来,埃博拉出血热已成为全球的公共卫生关注焦点。

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致命且具有高传染性的疾病,它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因此,制定有效的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对于保护人民的生命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因、症状、传播途径以及应急预案的制定和执行。

一、埃博拉出血热的概述1.1 病原体和病因埃博拉病毒是引起埃博拉出血热的病原体,它属于Filoviridae病毒科。

人类通过与感染病人或动物接触,特别是与病人的血液、体液、组织等直接接触,易感染埃博拉病毒。

这个病毒在感染人类后会出现高热、出血等严重症状。

1.2 症状和传播途径埃博拉出血热的症状包括高热、头痛、肌肉疼痛、呕吐、腹泻以及出血等。

它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者的血液、体液、皮肤和粘膜等途径实现的。

这使得埃博拉出血热在高风险地区高度传播。

二、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的制定2.1 组成预案工作组制定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需要成立一个专门的工作组,包括政府部门、医疗机构、疾病控制中心以及相关专家等。

这个工作组负责制定和更新埃博拉出血热的应急预案,并在疫情爆发时负责组织和协调应急响应工作。

2.2 预案内容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应该包括以下内容:- 流行病调查和监测:建立流行病学监测体系,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并对疑似感染者进行追踪调查。

- 紧急响应机制:确立紧急响应的级别和流程,并组织培训和演练,提高应对突发疫情的能力。

- 传染病防控:加强卫生教育宣传,提高民众和医疗机构的防控意识,并制定医疗防护指南。

- 医疗救治和隔离措施:建设和配备相应的医疗设施,完善医疗救治措施,并设立隔离区。

- 风险评估和应急物资保障:建立埃博拉出血热风险评估体系,并储备足够的防护物资和药品。

- 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各国的合作,分享信息和经验,并参与全球的埃博拉疫苗和药物研发。

三、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的执行3.1 疫情监测和报告对于任何疑似或确诊病例,应立即进行调查和监测,并向相关部门和机构报告。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一种由埃博拉病毒引起的严重传染病,其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给公共
卫生安全带来极大威胁。

面对此类紧急情况,制定一份科学合理的防控应急预案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一份针对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控应急预案范本,以期为相关机构和组织提供参考。

预案应明确疫情监测与报告机制。

一旦发现疑似或确诊的埃博拉出血热病例,必须立即按
照既定程序上报至当地卫生部门,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

同时,加强与国际卫生组织的信
息共享,确保疫情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

预案中需详细规定隔离治疗措施。

对于确诊病例,应在指定医疗机构进行隔离治疗,防止
病毒进一步传播。

对于密切接触者,也应实施必要的医学观察和隔离措施。

在此过程中,
保障患者隐私权和人格尊严同样重要。

第三,预案要强调实验室生物安全的重要性。

所有涉及埃博拉病毒的实验室活动,都必须
在符合国家标准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严格遵循操作规程,确保研究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第四,社区参与和健康教育不可或缺。

通过媒体宣传、社区讲座等形式,普及埃博拉出血
热的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同时,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形
成联防联控的良好局面。

第五,预案还应包括物资保障和人力资源调配的内容。

确保在疫情爆发时,能够迅速调集
足够的医疗物资和专业人员,满足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

预案的更新和完善也至关重要。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科研的进步,应及时调整和完善预案内容,确保其科学性、实用性和时效性。

埃博拉出血热处置过程暴露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处置过程暴露应急预案

埃博拉出血热处置过程暴露应急预案
为做好埃博拉出血热排查处置检验检疫人员职业暴露的预防与处置工作,降低暴露感染的风险,保障医务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有效预防职业暴露,依据《埃博拉出血热防控方案(第三版)》、《埃博拉出血热的卫生处理指南》、《国境口岸埃博拉出血热个人防护技术指南(第二版)》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现场实际情况,特制定埃博拉出血热处置过程暴露应急预案。

一、成立科室埃博拉出血热暴露应急小组
由科长任组长,防护监督员为成员来协调暴露后的处理工作,并组织科室人员加强个人防护知识学习、增强预防暴露的意识。

二、暴露评估
高风险:在污染区工作期间,医务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局部或是全部破损,皮肤或是粘膜可能直接接触疑似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中风险:在污染区工作期间,医务工作人员防护用品局部或是全部破损,内层防护服、内层手套等直接接触,而皮肤或是粘膜未直接接触疑似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

三、发生埃博拉出血热处置暴露后的应急措施
1、医务工作人员的皮肤暴露于疑似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或是排泄物时,应立即用清水或是肥皂水彻底清洗,或用0.5%碘伏消毒液、含季胺盐类或氯已定类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涂擦消毒,作用1-3分钟;
粘膜应用大量清水冲洗或是0.05%碘伏冲洗。

2、医务工作人员的内层防护服、内层手套等暴露于疑似病人的体液、分泌物或是排泄物时,需对医务工作人员暴露的衣物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将衣物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入医疗废物袋中销毁处理。

四、监控和管理
对埃博拉出血热处置暴露工作人员实施监控和管理,对其健康状况进行登记和记录,并视暴露风险的不同,对其进行隔离和诊疗。

埃博拉卫生应急预案

埃博拉卫生应急预案

一、前言埃博拉出血热是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埃博拉疫情,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预案。

二、组织架构1. 埃博拉疫情应急指挥部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卫生、公安、交通、海关、商务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统一领导和协调全市埃博拉疫情防控工作。

2. 埃博拉疫情应急办公室设在市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日常应急管理工作,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

3. 各级医疗机构负责疫情监测、病例救治、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等工作。

三、预防控制措施1. 疫情监测(1)加强口岸检疫,对入境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

(2)强化医疗机构监测,提高对疑似病例的识别和报告能力。

(3)加强社区监测,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2. 病例救治(1)严格执行传染病医院、定点救治医院的管理制度,确保病例得到及时救治。

(2)加强医护人员培训,提高救治水平。

(3)开展病例救治效果评估,优化治疗方案。

3. 流行病学调查(1)对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2)对病例的旅行史、接触史、居住史等进行详细记录。

(3)根据调查结果,制定针对性防控措施。

4. 消毒隔离(1)对病例居住地、工作场所、交通工具等进行彻底消毒。

(2)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防止疫情扩散。

(3)加强对隔离人员的关怀和保障。

5. 宣传教育(1)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提高群众对埃博拉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2)发布疫情信息,引导群众正确对待疫情。

(3)倡导文明卫生习惯,减少疫情传播风险。

四、应急响应1. Ⅰ级响应当出现首例确诊病例时,启动Ⅰ级响应。

(1)立即开展病例救治、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等工作。

(2)加强疫情监测,提高报告质量。

(3)加强信息发布,引导舆论。

2. Ⅱ级响应当出现多例确诊病例,疫情可能扩散时,启动Ⅱ级响应。

(1)在Ⅰ级响应基础上,加强病例救治、流行病学调查、消毒隔离等工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埃博拉出血热应急预案夏甸镇新村卫生院埃博拉出血热应急方案为了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目的做好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输入我镇,我院辖区内发现病例时的应急处置等工作。

二、原则在卫生行政部门和疾病控制中心指导下,科学、统一地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等工作。

三、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等编制。

四、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招远市夏甸镇新村卫生院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

五、组织管理(一)应急组织体系及职责分工1、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秦秀香副组长:杨合群成员:于学祥臧雪青于行生领导小组职责:落实各项应急措施,按预案规定程序启动或结束应急响应,负责对全院疫情应急处置的统一领导和组织指挥。

公卫办职责:负责埃博拉出血热抢救、重症患者转诊、疫情报告等现场人员调动指挥和抢救物资调配。

组织院内埃博拉出血热应急、诊疗方案、个人防护等知识培训。

2、埃博拉出血热治疗、抢救小组组长:董昕东成员:于学祥石伟臧雪青于行生职责:负责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工作,疑难危重病人抢救工作等进行技术指导。

(1)负责埃博拉出血热医学观察病例的筛查与报告;负责病人的诊断、转运、隔离治疗。

(2)配合疾控中心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及标本采集工作。

3、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控制小组组长:杨合群成员:于行生王慧敏疫情控制小组职责:(1)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网络报告。

(2)负责院内感染控制,病房消毒隔离。

(3)协助区疾病控制中心完成疫点处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疫情分析。

(4)做好有关卫生宣传教育和病人心理辅导工作。

4、埃博拉出血热应急设备、物品保障小组:组长:刘萍成员:庞栋冷启奎职责:负责埃博拉出血热应急物资储备六、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预警分级(一)准备阶段:国外出现爆发,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未出现病例。

(二)响应阶段:1、一般疫情(Ⅳ级响应):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山东省出现输入病例。

2、较大疫情(Ⅲ级响应):本市出现输入病例。

3. 重大疫情(Ⅱ级响应):本市出现二代病例。

4. 特别重大疫情(Ⅰ级响应):出现本地病例并引起持续传播的病例。

七、疫情控制分级响应(一)准备阶段:国外出现爆发,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未出现病例。

1、成立防治专家组,制定应急预案,防控方案、诊疗方案,指导各临床科室做好防控、诊疗准备。

2、开展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知识培训,包括病例发现、排查、报告、患者转诊、采集标本运输、个人防护。

3、做好应急物资和技术储备等准备工作,加强临床救治、防护装备的准备工作。

(二)Ⅳ级应急响应行动: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山东省出现输入病例。

1、门诊临床科室: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监测,可疑病人要及时隔离、治疗、转诊、报告,并采样送检;2、基层卫生科: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病例筛查工作,完善发热呼吸道病例预检分诊制度,加强来至疫区人员、近期到过疫区人员等高危人群监测,主动排查疑似病例,做好疫情风险评估。

(三)Ⅲ级应急响应行动:本市出现输入病例。

1、卫生院:组织相关科室按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有关防控方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密切接触者追踪和样品采集工作;实行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日报告制度,定期进行疫情分析、评估、通报。

2、基层卫生科:做好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做好疫点内人居住和聚集场所的消毒处理工作;向社区群众宣传埃博拉出血热防治知识。

3、临床科室:做好病人接诊、救治、医院内感染控制等准备工作;督促各临床科室落实各项防控措施。

(四)Ⅱ级应急响应行动:本市出现二代病例。

(1)卫生院:立即组织埃博拉出血热专家小组会诊疑似患者,明确诊断制定抢救方案。

积极抢救患者的同时医院应急办必须立即将疫情电话报告区疾病控制中心、区卫生局,网络直报人员2小时内完成传染病和突发公共事件网络报告。

(2)临床科室:组织救治小组医护人员在专家指导下隔离救治确诊患者,留取相关标本,做好相关信息登记,完成传染病卡和突发公共事件报告卡填写,尽快将危重病人转诊至指定上级医疗机构救治。

(3)基层卫生科:在院方指导下,认真做好现场消毒隔离,参与行动人员采用一级防护措施,患者污染物和排泄物消毒、排放处理,阻止院内感染发生,避免因排泄物处理不当造成水源污染和疫情蔓延,协助区疾病控制中心完成个案调查,疫点处理。

(五)Ⅰ级应急响应行动:出现本地病例并引起持续传播的病例。

在Ⅱ级应急响应基础上,向政府请求支援,在政府指挥部领导下,接受上级支援的预防控制专家、临床救治专家、病原学专家的专业技术指导,全力做好应急处置工作。

领导小组统一调配人员、药械和后勤物资的使用。

八、应急响应的级别调整或终止根据省市区卫生行政机构提出响应级别调整或终止建议,调整卫生院响应级别或终止。

二〇一四年九月二十日夏甸镇新村卫生院埃博拉出血热培训计划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埃博拉出血热防治方案,将防治工作纳入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结合我镇实际,建立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埃博拉出血热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全面落实“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工作措施,预防控制埃博拉出血热的传播和流行,我院于近期对我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计划如下:培训时间:2014年9月20日,培训地点:卫生院会议室,参加人员:全院职工。

二〇一四年九月十八日夏甸镇新村卫生院埃博拉出血热培训总结2014年09月20,我单位组织了如何对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现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1】、培训时间:2014年09月20日【2】、培训地点:卫生院三楼大会议室【3】、培训对象:镇卫生院全体人员,辖区乡村医生,村卫生室、,应到人员94人,实到92人,覆盖率99.5%。

【4】、主讲人:董昕东【5】、培训内容:(一)病原学埃博拉病毒属丝状病毒科,为不分节段的单股负链RNA病毒。

病毒呈长丝状体,可呈杆状、丝状、“L”形等多种形态。

毒粒长度平均1000nm,直径约100nm。

病毒有脂质包膜,包膜上有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主要由病毒糖蛋白组成。

埃博拉病毒基因组是不分节段的负链RNA,大小为18.9kb,编码7个结构蛋白和1个非结构蛋白。

埃博拉病毒可在人、猴、豚鼠等哺乳类动物细胞中增殖,对Vero和Hela等细胞敏感。

埃博拉病毒可分为扎伊尔型、苏丹型、本迪布焦型、塔伊森林型和莱斯顿型。

除莱斯顿型对人不致病外,其余四种亚型感染后均可导致人发病。

(二)流行病学特征。

1.传染源和宿主动物感染埃博拉病毒的人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为本病传染源。

2.传播途径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

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3.人群易感性和发病季节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

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

(三)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为2-21天,一般为5-12天。

尚未发现潜伏期有传染性。

患者急性起病,高热、畏寒、极度乏力、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及相对缓脉。

随后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粘液便或血便、皮疹等表现。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

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

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四)诊断、治疗和报告埃博拉出血热临床早期症状无特殊性,应注意与其他病毒性出血热如拉沙热、黄热病、马尔堡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等相鉴别。

确诊主要依靠实验室检测。

目前对埃博拉出血热尚缺乏特效治疗方法,主要是对症和支持治疗(五)、预防控制措施目前埃博拉出血热尚没有疫苗可以预防,隔离控制传染源和加强个人防护是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的关键措施。

(1)病例和接触者管理。

一旦发现可疑病例,应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以控制传染源,防止疫情扩散。

(2)医院内感染控制。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的要求做好院内感染控制。

1.加强个人防护。

2.对病人的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均严格消毒。

3.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

4.流行病学调查主要包括调查病例在发病期间的活动史、搜索密切接触者和共同暴露者,寻找感染来源。

5.开展公众宣传教育,做好风险沟通。

积极宣传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知识,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

及时回应社会关切。

【6】、培训方式:面对面的讲课、播放幻灯片二、培训效果:经过培训及测试,使90%以上的人员掌握了相关知识。

三、存在问题:部分人员掌握埃博拉出血热防制知识不全面,知识面狭隘,不能够正确如何进行预防,健康教育宣传不能够到位。

2014年09月20日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防控工作自查总结为能及时有效应对可能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我院依据省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有关要求,成立专家组,储备物品、完善设施、设备。

组织门、急诊和预检分诊人员的培训和演练,分线负责,尽最大努力防止疫情传入和扩散。

一、门诊负责预检分诊工作1.将预检分诊点设置在门诊楼大厅门诊服务台,标识明确,配备了一次性口罩、体温仪、消毒液、一次性手套等重要的防护用品。

2.强化门诊预检分诊人员对埃博拉出血热传染病的防控意识,对门诊预检分诊人员进行了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知识培训。

3.门诊预检分诊人员必须掌握埃博拉出血热预检分诊制度及流程,要求对就诊的发热、出血倾向患者注意询问流行病学史,发现埃博拉可疑病例立即报告院感科和医务科,熟悉预防控制知识,能够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做好发热病人的预检、分诊、登记工作。

二、进行全员培训、医疗救治工作。

1.指定参加上级埃博拉出血热防控培训的董昕东副院长为救治专家。

负责全员救治的知识培训及疑似病例的筛查,制定门诊首诊工作流程。

2.指定门诊为发热首诊科室,负责埃博拉出血热的初筛、上报及会诊转诊工作,专人负责,实行首诊负责制,首诊医师在接诊时详细询问发病前21天外出史等流行病学情况,对发现的具备埃博拉出血热流行病学史并体温超过37.3℃的,立即进行医学观察并设立埃博拉出血热专用登记本认真登记,并免费为患者提供口罩。

3.结合招远市疫情防控卫生应急预案建立预检分诊、定点门诊、急诊间的工作流程,并进行了相关科室及相关人员的演练,确保做好埃博拉出血热的筛查、首诊、转运及上报工作。

三、急诊室负责疑似及确诊病人的转运工作。

1.对全体医护人员进行了埃博拉出血热相关知识培训及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转运演练。

2.全体医护人员熟练掌握埃博拉出血热防控知识,严格按照埃博拉出血热病例转运工作方案进行转运,做好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工作和转运用具的消毒与登记,患者或密切接触者给予配戴外科口罩。

四、基层卫生科负责医院感染控制措施的落实1.根据《埃博拉出血热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对全员进行了培训和现场指导,使相关人员熟练掌握防护用品的使用和消毒隔离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