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材种植科技示范户典型材料

合集下载

刘奕清老师事迹材料

刘奕清老师事迹材料

刘奕清老师事迹材料如今,驱车行进在成渝、渝万、渝湘等高速公路上,沿途时常有一排排树干挺立、树阵整齐的树林,将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映入你的眼帘,让你惊奇,让你欣喜。

这就是刘奕清针对川渝地区土壤、气候条件“量身定制”的“重庆速生桉”——“渝桉1号”、“渝桉2号”。

刘奕清,人称“造林教授”。

他用一棵棵小树汇聚成全国一流、西南最先进的组培种苗科技成果产业基地,一株株幼苗绿化了70万亩荒山。

刘奕清的口碑远不止于“造林”,他的科普惠农促增收的故事更是远近闻名,感动着巴渝大地的老百姓。

刘奕清所在的重庆文理学院同事们感叹,他正在以严谨治学、勇于首创的当代科教精神,积极投身“森林重庆”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把科研教学之根扎入巴渝大地,谱写了一曲“面向三农搞科研,扎根土地促增收”的时代红歌。

咬定“三农”不放松潜心育成新种苗刘奕清于1986年从西南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毕业,分配到四川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从事茶树育种栽培研究工作,一干就是18年。

回顾自己的科研与教学历程,刘奕清说最难忘的还是这些年情系“三农”搞科研的岁月:2001年,刘奕清到福建闽北地区考察,萌生了引种速生桉到重庆的念头,但权威专家却认定重庆不适宜发展速生桉。

他当时就暗下决心:“我就是要研究出适合重庆种植的速生桉来!”2002年,刘奕清自己掏钱从福建买回300株尾巨桉种苗,散植于永川南瓜山等地。

但是,种植失败了。

2004年,刘奕清调到重庆文理学院任教,担任花卉研究所所长。

“重庆速生桉引种选育及克隆育苗研究”成为学校重点科研项目。

2006年,重庆市教委批准成立“重庆高校园林花卉工程研究中心”,学校投资500余万元建成了国内一流的植物组培实验室。

刘奕清担任中心主任和首席专家,带着研究团队数年如一日地把所有的时间全部“泡”进了实验室或田间地头,走进永川、璧山、荣昌、丰都、开县等20余个区县的丘陵山区试种。

2007年,“重庆速生桉引种选育及克隆育苗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无性系桉树新品种“渝桉1号”通过专家鉴定,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2008年,针对三峡库区瘠薄土地和特殊气候条件研发的“渝桉2号”成功通过品种认定,先后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和永川区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

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典型案例

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典型案例

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典型案例中药基地是指以中药材栽培、种植、加工、研发为主导的专业化农业项目。

中药基地的特色项目是指该中药基地在种植、加工、研发等方面具有独特的特色和优势,能够有效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和提升中药品质。

下面是一个典型的中药基地特色项目案例。

案例一:巴戟天种植技术示范基地该基地位于贵州省安顺市,总占地面积1000亩。

基地依托当地丰富的气候资源和土壤条件,以巴戟天的栽培为核心,结合现代农业科技手段,打造了一个巴戟天种植技术示范基地。

首先,该基地在种植环节上采用了先进的种苗培育技术,利用无土栽培技术,保证了种苗的质量和繁殖效果。

其次,在巴戟天的生长期间,结合植物生理学和生态学知识,科学调控巴戟天的生长环境,如温度、湿度、光照等,最大程度地促进植株的健康生长。

此外,基地还积极推广农业物联网技术,通过监测设备和无线传感器,实时监控巴戟天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栽培管理措施。

基地在巴戟天加工方面也有独特的优势。

基地配备了现代化的加工设备和设施,利用超声波提取技术、冷冻干燥技术等新工艺,提高了巴戟天的加工效率和药效。

基地还与当地的医药企业合作,共同开发新产品和新应用,进一步提升巴戟天的经济价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基地还注重科研和技术培训。

基地邀请了相关专家和学者组成技术团队,定期进行科研和技术交流,推动巴戟天种植技术的创新和进步。

同时,基地还开展巴戟天种植技术培训班,向当地农民普及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农民的专业水平和收入。

通过以上的举措,该巴戟天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在中药产业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不仅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还为当地农民增加了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以上是一个中药基地特色项目的典型案例。

通过在种植、加工、研发等方面的创新和改进,中药基地能够提高中药品质,促进中药产业的发展和中药市场的繁荣。

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方案

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方案

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方案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方案【导言】中药材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药理作用和丰富的药用价值,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

然而,由于环境污染、生态退化等问题的影响,中药材生产面临许多挑战。

为了保护中药材资源,提高生产质量和产量,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方案应运而生。

本文将重点介绍这一方案的内容和重要性。

【正文】一、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集成的基本原则1. 绿色环保:注重生态循环,减少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使用,提倡有机种植和资源循环利用,确保中药材的品质和安全性。

2. 土壤改良:通过有机肥料、生物肥料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有利于中药材的生长和提取有效成分。

3. 灌溉与节水:科学合理地进行灌溉,根据不同的中药材生长需求,实施合理的水肥一体化管理,降低水资源的浪费。

4. 生物多样性保护:促进中药材生态种植与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避免对植物种群造成损害。

二、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集成的关键技术1. 环境调节技术:通过科学调控温度、湿度、光照等因素,为中药材创造适宜的生长环境,促进其生长和药用成分的积累。

2. 病虫害防控技术: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环保的方式,控制中药材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3. 种植管理技术:合理控制中药材的密度、行距和定植深度,利用覆膜技术和中药材间套作等方式,提高中药材的产量和品质。

4. 采收和加工技术:根据中药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采收时间和方式,采用干燥、浸泡、研磨等工艺,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效用。

三、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集成的示范推广方案1. 建立示范基地: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建立中药材生态种植的示范基地,通过规范的管理和先进的技术,为生产者提供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2. 培训和培育人才:组织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的培训班和研讨会,向农民、种植户和相关从业人员传授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他们的素质和水平。

内蒙古: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把自治区建成国家中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

内蒙古: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把自治区建成国家中药工业的重要原料基地

内蒙古:发挥中药材资源优势把⾃治区建成国家中药⼯业的重要原料基地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发展的物质基础。

随着我国医药卫⽣事业的快速发展,中药⼯业对药材资源的需求⽇益增加。

随着城乡居民⽣活⽔平的提⾼和⼤众健康保健意识的增强,近年来,中医和以中药材为原料的⾷品、保健品消费快速增长,使中药材⽣产、供应⾯临着严峻挑战。

为充分发挥我区中药材资源优势,进⼀步做好⾃治区中药材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种植,把我区建设成为国家中药⼯业的重要原料基地,为⾃治区⼯业经济增加新的增长点。

今年9⽉⾄10⽉间,⾃治区经信委消费品处对部分盟市中药材种植情况进⾏了调研。

调研情况如下: ⼀、全区野⽣药材及中药材种植资源情况 内蒙古⾃治区地域辽阔,地形地貌独特,⼟质⼟壤多样,冬季漫长严寒,春季风⼤⾬少,⼤部分地区⽇照时间长,特别适合野⽣药材⽣长和中药材种植。

据调查统计,全区分布和蕴藏着2324种具有药效的野⽣植物、动物和矿物。

其中可⼤规模开发利⽤的品种有232种。

我区分布的道地中蒙药材品种有102种,如⽢草、⿇黄、防风、黄芪、黄芩、⾁苁蓉、北沙渗、桔梗等都是我区道地中蒙药材,在全国乃⾄世界都⾮常著名。

内蒙古⾃治区野⽣药材蕴藏量以西部的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最多;东部以⼤兴安岭西侧的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兴安盟和⾚峰市较多。

西部野⽣的多以⽢草、⿇黄、苁蓉、苦⾖⼦为主。

其中野⽣⽢草655万亩,半野⽣60万亩、苦⾖⼦40万亩、⿇黄草26.5万亩。

东部野⽣防风、黄芩、黄芪、苦参、柴胡、⾹青兰、桔梗、苍术、⾚芍基本处于濒危状态,在呼伦贝尔市、锡林郭勒盟和兴安盟地区还有⼀些少量的储存。

内蒙古⾃治区中药材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国北⽅重要的中药材种植区。

这次我们调研的东部呼伦贝尔盟,兴安盟,⾚峰市,锡林郭勒盟12个旗县,主要种植品种有黄芩、⽢草、黄芪、防风、苦参、⾚芍、桔梗、沙参、党参、板蓝根、柴胡等。

西部调研的鄂尔多斯市、阿拉善盟、巴彦淖尔市6个旗县,主要种植品种有苁蓉,⽢草、⿇黄、枸杞、苦⾖⼦等。

撑起中药材产业扶贫一片天——记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谢晓亮研究员

撑起中药材产业扶贫一片天——记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获得者谢晓亮研究员
谢晓亮研究员带领团队,经 过 5 年多研究解决了制 约连翘发展的枝条徒长、自 花 不孕 、产 量 低 、果实质童 差等关键难题,建立了不破坏山地原生植被、不施用化 肥 、不 用 浇 水 的 “连翘生态栽培技术”模式,使连翘品 质有保证,生态环 境 零 破 坏 .省 T .省力省成本,有效扩 大了种植规模。在河北涉县、武 安 、井陉等山区推广25 万亩以上,形 成 了 “不与农田抢地、不与虫草为敌,不惧
专家指导组专家。2020年 5 月 3 0 日,在北京举行的第二 了重要作用;开展了 100多种药食同源植物的提取技术
届全国创新争先奖表彰奖励大会上,谢晓亮凭借为我省 中药材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扶贫作出的突出贡献,获 得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
研 究 ,建立了功能性食品研发技术体系,形成了功能性 食品专利池,对大健康产业支撑效果显著;制订中药材 种子质量标准、种苗分级质量标准、栽培技术规程、种 子种苗繁育技术规程、产地加T 技术规程等等8()多项,
大龙华村紧邻雄安新区,地理位置优越,以前当地 主要种植传统的作物,近年来随着产业升级优化,大龙 华村抓住机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带动了当地村民增 收 ,使更多的村民过h 小康生活。
农业产业化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农 民增收增产的重要保证。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 整 ,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原有的农业发展模式已经不
潜心科研成果丰 谢晓亮研究员以中药材产业科技创新为己任,面向
中药材产业发展的重大需求,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 加强产学研推,选育出一批中药材优良品种,推进了良 种 T .程 实 施 :建立了 “河北省药用植物种植资源库”, 系统收集保存种质资源516种 4600多 份 ;建立中药材 “三 位一 体”定 向选育 技 术体 系,培 育 出 冀 丹 1 号 丹 参 、 选优板蓝根等中药材新品种12个 ;采用提纯复壮脱病毒 技 术 ,解决了安国八大祁药种源退化难题,首次建立了

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典型案例

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典型案例

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典型案例中药基地是指专门种植、研究和生产中药材的地区,是中药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药基地特色项目则是指在中药基地中独具特色、有一定影响力的项目,这些项目既能够提升中药基地的品牌知名度,也能够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

下面将介绍几个典型的中药基地特色项目案例。

1.丹东中药材产业园丹东是中国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以种植人参、地黄等名贵中药材而闻名。

丹东中药材产业园是当地政府为促进中药产业发展而建立的特色项目,园区内引入大量现代化种植技术,推广有机种植和循环农业模式,培育出高品质的中药材。

同时,园区还建立了中药材研究中心和生产加工基地,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中药材产业的发展。

丹东中药材产业园成为了当地经济的支柱产业,也为中药材产业的现代化发展树立了典范。

2.宜昌中药材生态示范区宜昌是中国中部地区的中药材生产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和地理条件。

宜昌中药材生态示范区是当地政府为推进中药材生产可持续发展而设立的特色项目,该示范区侧重于生态种植和保护,引进了多种有效的生态种植技术,如土壤调理、有机肥料利用和无公害农药施用等。

通过生态示范区的建设,宜昌中药材的品质和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同时也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生态示范区的成功经验也被推广到了全国各地,对于推动中国中药材产业的绿色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广州中药科技城广州中药科技城是广东省政府为加快中药产业创新发展而建立的特色项目,该项目将中药材种植、研究、加工和销售整合到一体,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中药科技城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中药研究技术和设备,建立了多个中药研究机构和实验室,培养了一大批中药研究人才。

同时,中药科技城还进行了大规模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建设和生产加工设施建设,为广州中药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药科技城以其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中国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总的来说,中药基地特色项目是中国中药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这些项目通过引进先进技朧和管理经验,推动中药产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对于中药产业的提升和中国传统药材文化的传承起到了重要作用。

乡村振兴先进典型材料2000字

乡村振兴先进典型材料2000字

乡村振兴先进典型材料2000字一、村办企业:巨细无遗的精准帮扶位于江西省的南昌市安义县有着一个叫做桐山村的山区村庄,这里的村民们一直以来都是以种植水稻为主要经济来源。

然而,随着国家推出乡村振兴战略,桐山村开展了一项叫做“村办企业”项目,引起了广泛关注。

桐山村通过整合当地的生产力资源,成立了自己的合作社,并通过技术培训和市场开拓等方式,帮助村民们提高种植技术水平,生产出高品质的农产品。

这不仅为村民们增加了收入,也带动了周边村庄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乡村经济发展示范。

此外,桐山村还积极引入了各类企业,提供就业机会,助力当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二、种养结合:走出一条独特的致富之路在河北省的邯郸市广宗县,有着一个叫做大蒸村的村庄。

过去,大蒸村的村民们主要以种植小麦和玉米为主要生产方式,收入有限。

然而,当地政府引导村民们发展“种养结合”项目,开启了一条独特的致富之路。

大蒸村结合当地的地理优势,发展了种植水果和养殖牲畜的产业。

村民们通过种植水果如桃子、葡萄等,以及养殖牲畜如猪、牛等,不仅使自己的收入得以增加,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助力了当地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如今,大蒸村已经成为一个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受到了各地关注和学习。

三、乡村旅游:走出一条绿色发展之路在四川省雅安市汉源县,有一个叫做白果乡的小山村。

过去,这里群众生活贫困,生产条件艰苦。

然而,当地政府积极发展乡村旅游项目,改变了当地的发展现状。

白果乡利用当地的丰富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将传统的风景区改造成了一处集文化体验、休闲娱乐和生态观光为一体的乡村旅游胜地。

通过开展旅游项目,不仅为当地居民增加了收入,还带来了就业机会,改善了村民的生活质量。

同时,乡村旅游的发展也促进了当地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成为当地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四、生态农业:实现绿色发展在浙江省临安市,有一个叫做下兴村的山区村庄。

过去,这里的农民们主要从事传统的水稻种植,田间管理不当导致了土地退化和环境污染。

勤劳致富示范户事迹材料

勤劳致富示范户事迹材料

勤劳致富示范户事迹材料一、基本情况XXX,男,XX岁,XX省XX市人。

他从小家境贫寒,但凭借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逐渐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如今,他已经成为当地的勤劳致富示范户,为乡亲们树立了榜样。

二、勤劳致富经历1.艰苦创业XXX早年在外打工,积累了一定的资金和经验。

回到家乡后,他决定利用家乡的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

经过多次尝试和摸索,他终于找到了适合当地发展的特色种植项目——中草药种植。

通过精心管理,他的中草药种植取得了丰收,并逐渐打开了市场销路。

2.扩大规模随着中草药种植的成功,XXX决定扩大种植规模。

他积极向亲朋好友宣传自己的种植经验,鼓励他们一起加入中草药种植行列。

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乡亲们加入了中草药种植行业,形成了一个规模化的产业链。

3.创新发展为了进一步提高中草药的品质和市场竞争力,XXX不断学习和探索新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

他引进了先进的种植设备和技术,提高了中草药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他还积极开拓市场渠道,将中草药销售到全国各地,甚至出口到国外市场。

三、带动乡亲致富XXX不仅自己勤劳致富,还积极带动乡亲们共同致富。

他将自己的种植经验和技术传授给乡亲们,帮助他们掌握中草药种植技术。

他还积极为乡亲们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帮助他们解决生产中遇到的问题。

在他的带领下,越来越多的乡亲们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四、荣誉与贡献由于XXX在勤劳致富方面的突出贡献和带动作用,他多次受到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表彰和奖励。

他的事迹也被媒体报道和宣传,成为了当地勤劳致富的典范和榜样。

同时,他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为当地的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做出了贡献。

五、结语XXX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美好的生活,同时也为乡亲们树立了勤劳致富的榜样。

他的事迹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肯努力、肯付出、肯创新,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材种植科技示范户典型材料
水布垭镇农业服务中心田东亚
谭东山同志是巴东县水布垭镇南潭村7组的一名药材种植农民,男,34岁,种田大户。

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多年来一直耕种于这片热土。

他知识面广,接受新事物能力强,勤于学习新知识,把新的科学技术运用到实践中去,则是他走向成功的关键。

2014年种植药材2亩,年经济效益近一万元。

她是2014年基层科技推广体系改革的科技示范户之一。

成为科技示范户后,他更是积极参加了县、镇几级农业部门组织的春、秋两季培训班,通过培训,他更加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知识,更新了理念,也更加坚定了他运用新知识的决心,他通过不断扩大种植面积,更新种植品种,运用新的种植技术,千方百计的增产增收。

他的主要管理经验如下:
一、药材种植管理级前期准备
他根据科技指导员的技术指导方案,选用优质品种,播前进行种子处理。

大田种植合理密植,同时每亩施腐熟农家肥3000斤左右,优质复合肥100斤作底肥。

做到配方施肥,配比施肥,合理施肥。

采用新技术,并且运用到生产实践中,最大限度地保证药材生产整个时期都做到新技术的全覆盖。

在病虫害防治方面,采用综合防治方法,重点放在生物防治方面,
杜绝使用化学农药。

确保绿色无公害。

在种植期间配合科技指导员的“防胜于治,综合管理”等防治指导方针,很好的对药材病虫害进行了防治。

至9月收获结束并出售商品药材,亩产达800公斤。

纯收入每亩达3000元以上。

二、与科技指导员互动
谭东山在药材种植上头脑灵活、善于钻研,敢于尝试新事物并通过生产实践总结经验,使她逐渐对药材生产管理具有一技之长。

科技人员在对她的服务指导中,经常与她沟通,相互探讨。

在种植管理中,她向科技人员了药材生产中的关键性问题及对后期产量、病害的影响,科技工作者向其讲解理论上的性状,充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正因为她的开朗与朴实,在包户工作中,科技人员能够与她坦诚相待,促进了干群关系,了解真实情况,促进了工作落实到位。

工作成效显著。

三、典型户的模范带动作用。

谭东山在药材种植中积累了丰富的技术经验,他敢为人先,不保守,在生产中带动了周围从事药材种植的10户农户作为辐射户,手把手地教他们新技术的运用,辐射户们在生产中遇到了问题也愿意与谭东山商量,谭东山也总是以自己的经验和聪明的头脑,认真帮他们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他就与科技人员联系,寻求解决办法。

四、2015年打算
根据2014年的收入来看,药材种植效益比较其它农业作物来看,效益明显,经济收入较高,自己得到了实惠,也带动了周边农户的发
展,2015年将继续种植2亩药材,并期望在科技人员的指导下,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取得更好的收益。

2014年12月10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