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结构模型

合集下载

解释结构模型范文

解释结构模型范文

解释结构模型范文结构模型可以分为静态结构模型和动态结构模型两种类型。

静态结构模型是描述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静态关系的模型。

它主要用来表示系统中的实体以及实体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静态结构模型包括UML(统一建模语言)的类图、对象图、组件图等。

类图是描述系统中各个类之间的关系的模型,它可以表示类的属性、操作以及类之间的关系,如继承、关联、聚合等。

对象图是描述系统中各个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模型,它通常用于展示系统在一些具体时刻的对象状态。

组件图是描述系统中各个组件以及组件之间的关系的模型,它可以表示组件的接口、依赖关系、协作关系等。

动态结构模型是描述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动态行为的模型。

它主要用来表示系统中的各个过程以及过程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动态结构模型包括UML的活动图、状态图、时序图等。

活动图是描述系统中各个活动以及活动之间的关系的模型,它通常用于表示系统的业务流程。

状态图是描述系统中各个状态以及状态之间的关系的模型,它可以表示系统在不同的状态下的行为。

时序图是描述系统中各个对象以及对象之间的相互作用的模型,它可以表示对象之间的消息交互和时序关系。

结构模型可用于不同领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

在软件工程中,结构模型可以帮助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和设计软件系统的架构和组件之间的关系。

在企业管理中,结构模型可以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理解和优化组织的结构和职能分工,从而提高组织的协同和效率。

在工程领域中,结构模型可以帮助工程师更好地理解和设计工程系统的结构和部件之间的关系。

总之,结构模型是系统分析与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其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从而有助于提高系统的设计和管理效率。

解析结构模型

解析结构模型
数。
A
建立可达矩阵R。经计算后得: (A+I)1 ≠ (A+I)2 = (A+I)3 ∴ R= (A+I)2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R 0 0 0 1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1 1 0 1 1 0 0 0 0 1
• A1≠ A2≠ ····· ≠ An-1 =An • 则有R= An-1 =(A+I)n-1 • R----可达矩阵,它表明各节点间经过长度不大于(n-1)条通道可
以到达的程度。对于节点数n为个的图,最长的通路长度肯定不超 过(n-1).
例:现有如下图所示7个要素组成的系统,试建立它 的关系,并求邻接矩阵和可达矩阵。
7
4 5
6 3
2 1
• 有向连接图
由此可得邻接矩阵A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A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矩 • A的元素全为零的行所对应的节点为汇点。 阵 • A的元素全为零的列所对应的节点为源泉。 的 • 对应每一节点的行中元素值为1的数量,是离开该节点的有向边 特 数。 性 • 对应每一节点的列中元素值为1的数量,是进入该节点的有向边
,其中K为级次
Lk Si P L0 L1 Lk1 Rk1(Si ) Ak1(S j ) Rk1(Si )
其中:
分别是由
Rk1 (Si ), Ak1 (S j )
要素组成的子图求得的可
达P集和L先0行集L。1 Lk 1
强 • 强连通划分π3(L):级间分解后,每级要素中可能有强连通要素, 连 一般构成一个回路,只需选择一个要素即可。 通 划 分

结构模型解析法的基本原理

结构模型解析法的基本原理

结构模型解析法的基本原理
结构模型解析法是一种用于解析自然语言句子的方法。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构建和分析语法树来理解句子的结构和语义。

该方法基于句子的结构,将句子中的词汇按照一定的规则和关系进行组织,形成一个树状的结构,即语法树。

语法树反映了句子中单词之间的语法关系,包括主谓关系、动宾关系等。

通过分析语法树,可以获取句子中的各个成分及其关系,进而理解句子的含义。

具体来说,结构模型解析法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词法分析:将句子中的单词进行词法分析,获取每个单词的词性和基本信息。

2. 句法分析:基于词法分析结果,利用句法规则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构建语法树。

句法规则包括词法规则和句法规则,词法规则定义了单词的词性和基本信息,句法规则定义了单词之间的语法关系。

3. 语义分析:根据语法树,对句子的语义进行分析。

这包括对句子中各个成分的语义进行判断,以及对句子整体的语义进行推理。

4. 结果生成:根据语义分析结果,生成对句子的解析结果。

这可能包括句子的翻译、问题的回答等。

结构模型解析法的基本原理在于通过构建和分析语法树,将自然语言句子转化为结构化的形式,从而方便对句子的结构和语义进行分析和理解。

该方法广泛应用于自然语言处理、机器翻译、问答系统等领域。

解释结构模型

解释结构模型

解释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是指在软件工程,信息系统及应用计算机科学领域中用来描述软件的
逻辑结构的数学模型。

它是一种有用的表征,可用来表达难以描述的软件系统,例如智能移动应用,大型软件工程,动态社交网络等。

结构模型提供了一种非常强大的理论依据,用来理解及构建复杂的理想软件系统。

结构模型的最基本元素是模块,模块代表了软件系统的构件,比如某软件的登
录模块就是它的一个构件。

可以将一个软件系统的构件用模块抽象的方式表示出来,连接不同的模块可以获得更为复杂的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可以用于模拟实际软件中的构件,也可以来描述实际软件中某个构件之间的通信关系。

结构模型还可以用于分析实际软件在设计,编程,调试及安装时存在的缺陷,
例如算法不正确、功能重复、代码冗余,这些都可以通过对结构模型进行检查,从而找到问题的源头,并进一步改善软件质量。

总之,结构模型是当今信息系统及应用计算机科学所不可缺少的一类技术工具。

它可以用来了解复杂的软件系统,理解软件系统的结构,帮助减少软件开发和维护的消耗,大大提高软件产品的可靠性,提高互联网产品的用户体验。

1解释结构模型ISM及其应用

1解释结构模型ISM及其应用

从可达性矩阵各元素是 1 还是 0 很容易进 行关系划分。
关系划分可以表示为:
14
2、区域划分 2 ( S )
区域划分将系统分成若干个相互独立的、 没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子系统。
可达集 先行集 底层单元集(初始集,其中元素具有此性质: 不能存在一个单元只指向它而不被它所指向。)
15
对属于初始集B的任意两个元素 t、t′,如果可能指 向相同元素 这种划分对经济区划分、行政区、 R( t )∩R( t′)≠φ 功能和职能范围等划分工作很有 意义。 则元素 t 和 t′属于同一区域; 反之,如果 t、t′不可能指向相同元素 R( t )∩R( t′)=φ 则元素 t 和 t′属于不同区域。 这样可以以底层单元为标准进行区域的划分。 经过上述运算后,系统单元集系统就划分成若干区 域, 可以写成 π2(S)={P1,P2,…,Pm}, 其中m为区域数。
34
7
6
5
4 3
1
2
图4-2
35
1 1 2
2
3
4
5
6
7
1 1 0 0 0 0 1
0 1 0 0 0 0 1
0 0 1 0 0 0 0
0 0 1 1 0 1 0
0 0 1 1 1 1 0
0 0 1 1 0 1 0
0 0 0 0 0 0 1
3
M= 4 5 6 7
36
1.区域划分
为对给出的与图4-5所对应的可达矩阵进行区域划分,可列出任一要 素Si(简记作i,i=1,2,…,7)的可达集R(Si) 、先行集A(Si) 、共同 集C (Si),并据此写出系统要素集合的起始集B(S),如表4-1所示:
18
R(e3 ) ? A(e3 )

解析结构模型

解析结构模型

12
R(2)∩R(6)∩R(7)∩R(8)∩R(9)≠ φ 共同集合不存在空集,所以没有区域之分。 首先找出R(12)= R(12) ∩ A(12) 所以第一层次为要素12 第二层次为要素10,11 第三层次为要素1,3,4 第四层次为要素2,6,7,8,9
总人口
出生率
死亡率
生育能力
思想风俗
计生政策
1
即:

1
π≈4n/N
与概率现象本身没有任何关系的问 题,也可用概率的方法来解决,是 一种“想法的转换”,即启发性思 考方法。
第8节 结构模型(Structure Model
一 ) 结 构 在开发和改造一个系统时,首先需要了 模 解系统中各要素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即 型 了解和掌握系统的结构,即建立系统的 的 结构模型。 概 念 1 结构模型——就是用有向连接图来描述 及 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以表示一个作为 性 要素集合体的系统模型。 质
R(Si ) R(Si ) A(S j )
找出最高一级要素后,将其从可达矩阵中
划去相应的行与列,在从剩下的可达矩阵 中寻找新的最高级要素,依此类推。
级间划分可用下式表示:
若定义:L0 =φ,则:
2 ( P) L1 , L2 ,, Lk ,其中K为级次
Lk Si P L0 L1 Lk 1 Rk 1 (Si ) Ak 1 (S j ) Rk 1 (Si )
第 三 章 系 统 模 型
模型概念及特征 系统模型概述 系统模型的分类
建模原则及常用方法
结构模型概念及特征
结构模型
解析结构模型的建立
应 用 案 例
层次分析法
建 立 单 摆 简 谐 运 动 的 类 似 模 型

解释结构模型学习ppt

解释结构模型学习ppt

2
其特点是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要素),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电 子计算机的帮助,最终将系统构造成一个多级递阶的结构模型。
3
ISM 属于概念模型,它可以把模糊不清的思想、看法转化为直观的具有良好结构关系的模 型,应用面十分广泛。从能源问题等国际性问题到地区经济开发、企事业甚至个人范围的
可达矩阵是指用矩阵形式来描述有向连接图各节点之间,经过一定长度的 通路后可以到达的程度
软件实现
简介
相关概念
2、图的矩阵表示法 2.2、可达矩阵
运用原理及 工作程序
工作程序 案例分析
软件实现
简介
相关概念
运用原理及 工作程序
2、图的矩阵表示法 2.3、从可达矩阵到结构模型
工作程序 案例分析
软件实现
简介
工作程序 案例分析 软件实现
2、图的矩阵表示法 2.1、邻接矩阵
邻接矩阵的特性:
(1)全零行对应的点为汇点(只有有向边进入而没有离开该节点),即系统的输出单元,如P4; (2)全零列对应的点为源点(只有有向边离开而没有进入该节点),即系统的输入单元,如P1、P5; (3) 对应于每点的行中的1的数目就是离开该点的有向边数; (4) 对应于每点的列中的1的数目就是进入该点的有向边数;
相关概念
运用原理及 工作程序
2、图的矩阵表示法 2.3、从可达矩阵到结构模型
工作程序 案例分析
软件实现
简介
相关概念
运用原理及 工作程序
2、图的矩阵表示法 2.3、从可达矩阵到结构模型
工作程序 案例分析
软件实现
解释结构模型的运用原理
简介
相关概念
运用原理及工 作程序
工作程序 案例分析

架构模型解析常见的系统架构

架构模型解析常见的系统架构

架构模型解析常见的系统架构系统架构是指在软件或者信息系统开发过程中,对系统进行设计和组织的方式和方法。

不同的系统架构模型采用不同的设计原则和架构风格,以满足系统的需求和开发目标。

在本文中,我们将解析常见的系统架构模型,并探讨它们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一、单层架构模型单层架构模型是最简单的架构模型之一,也被称为单层式架构或单一层架构。

在单层架构模型中,整个系统的功能和业务逻辑被集中在一个单一的层次结构中。

单层架构模型的特点是结构简单,适用于小型应用程序和简单业务流程。

然而,由于所有的功能和逻辑都被集中在一个层次中,单层架构模型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较差。

二、分层架构模型分层架构模型是一种常见的系统架构模型,它将系统的功能和业务逻辑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划分和组织。

常见的分层架构模型包括三层架构模型和多层架构模型。

1. 三层架构模型三层架构模型将系统划分为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三个层次。

表示层负责与用户进行交互,业务逻辑层负责处理业务规则和逻辑,数据访问层负责与数据库进行交互。

三层架构模型的特点是层次清晰,耦合度低,易于维护和扩展。

它适用于中小型企业应用程序和复杂业务系统。

2. 多层架构模型多层架构模型是在三层架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和扩展的架构模型。

它将业务逻辑层进一步划分为多个层次,例如服务层、应用层和领域层等。

多层架构模型的特点是灵活性高,可扩展性强。

通过进一步划分和组织业务逻辑层,可以更好地实现系统的分离和职责划分。

多层架构适用于大型企业应用程序和复杂的分布式系统。

三、客户端-服务器模型客户端-服务器模型是一种常见的网络架构模型,它将系统划分为客户端和服务器两个部分。

客户端负责向用户提供界面和交互,服务器负责处理业务逻辑和数据处理。

客户端-服务器模型的特点是分布式处理,可实现多个客户端同时访问服务器。

它适用于企业应用程序和互联网服务等场景。

四、微服务架构模型微服务架构模型是一种新兴的系统架构模型,它将系统划分为多个小型、独立的服务单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 G
为周期的

简谐震动。

mg



L-C电路,电路中q(t)st:
L
d 2q dt 2
1 LC
q
0
L
C
解是以T 2 LC 为周期
的简谐震动。
L-C电路图
Ll
1 C
g
q(t) (t)
一一对应模拟。
启 发 性
蒙特卡罗的特点是在所研究系统的模型中模
拟随机事件,即对于所求的值应该设定什么 样的概率过程为题进行求解的技术方法。


2
S2 S3 S4
S1
S5
(1)结构模型是一种几何模型:节点表示系
基 统的要素,有向边表示要素间的关系。 本 (2)结构模型是以定性分析为主的模型。 性 (3)结构模型可以用矩阵形式描述,进行定 质 性与定量分析。
结构模型的建模方法很多,其中一种为解析 结构模型法(Interpret Structure Model).
7
4 5
6 3
2 1
有向连接图
由此可得邻接矩阵A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A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0 1 0 0 0 0 0
矩 A的元素全为零的行所对应的节点为汇点。 阵 A的元素全为零的列所对应的节点为源泉。 的 对应每一节点的行中元素值为1的数量,是离开 特 该节点的有向边数。 性 对应每一节点的列中元素值为1的数量,是进入
si Rsj si Rs j
型 3可达矩阵R——用矩阵形式反映有向连接图
的 各节点之间通过一定路径可以到达的程度。

Si经若干路径到达Sj

rij 10否则
可达矩阵=邻接矩阵A+单位矩阵I,并经过一 定的运算后求得。
即有 A1 =A+I 再设 A2 =(A+I)2 (用布尔代数运算规则) 一般地,通过依此运算后,可得:
R(Si ) S j N rij 1
(N为节点集合,rij=1表示 Si 与Sj关联)
(2)要素Sj的先行集A(Sj)——R中第Sj 列矩阵 元素为1所对应的行要素的集合。即:
A(S j ) Si N rij 1
(3)共同集合T——可达集R(Si)与先行集A(Sj) 的交集等于先行集A(Sj)的要素集合,即:
构思有向图,建立连接矩阵和可达矩阵。
对可达矩阵进行分解,建立结构模型。
由结构模型转化为解析结构模型。
1有向连接图——由若干节点和有向边连接而
二 成的图象,即为节点和有向边的集合。表示
、 为:G={S,E}
解 析 结
2邻接矩阵A——描述图中节点两两之间的直 接关系。A中元素
构 模
aij
1, 0,
考方法。
一 第8节 结构模型(Structure Model)

构 模 型 的 概
在开发和改造一个系统时,首先需要了解系 统中各要素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即了解和掌 握系统的结构,即建立系统的结构模型。
1 结构模型——就是用有向连接图来描述系

统各要素间的关系,以表示一个作为要素集

合体的系统模型。
T Si N R(Si ) A(S j ) A(S j )
(4)确立不同区域
任取属于共同集的两要素Su ,Sv,
若 R(S
区域;
u
)
R(S v ) , 则Su ,Sv属同一
若于不R同(S区u域)。 R(Sv ) ,则Su ,Sv属
这样运算后的集合称区域分解,可写成:其 中M为区域数。
该节点的有向边数。
A
建立可达矩阵R。经计算后得: (A+I)1 ≠ (A+I)2 = (A+I)3 ∴ R= (A+I)2
1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1 1 0 R 0 0 0 1 1 1 0 0 0 0 0 1 0 0 0 0 0 1 1 1 0 1 1 0 0 0 0 1
思 考 法
在边长为1的的正方形中任意打N个 点,并将n个点置于扇形部分,如 使点数N足够大,则认为近似等于


正方形和扇形面积之比,即:特 Nhomakorabea卡1
N/n= 12/ (π×12 ×1/4)

1
即: π≈4n/N
法 计 算
与概率现象本身没有任何关系的问 题,也可用概率的方法来解决,是

一种“想法的转换”,即启发性思
#布尔代数运算规则:0+0=0,0+1=1,1+0=1,1+1=1,
0 ×0 =0,0 ×1 =0,1 ×0 =0, 1× 1=1
4 可达矩阵的分解(建立ISM模型)
区 域 分
区域分解π1(S)——将要素分成区域,不同 区域的要素相互间是没有关系的。
首先将R中的元素划分为可达集和先行集

(1)要素Si的可达集R(Si)——R中第Si行矩 阵元素为1对应的列要素的集合。即:
A1≠ A2≠ ·····≠ An-1 =An 则有R= An-1 =(A+I)n-1 R----可达矩阵,它表明各节点间经过长度不
大于(n-1)条通道可以到达的程度。对于节点 数n为个的图,最长的通路长度肯定不超过(n1).
例:现有如下图所示7个要素组成的系 统,试建立它的关系,并求邻接矩阵 和可达矩阵。
➢ISM是美国华费尔特教授于1973年作为分析
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有关问题而开发的一种方
3
法。其特点是把复杂的系统分解为若干子系统
解 或要素,利用人们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计
析 算机的帮助,最终将系统构造成多级递阶的结
结 构模型。ISM的程序为:
构 组织构造ISM小组( 10人左右)
模 型
设定问题 选择系统要素,制定系统明细表。
(S ) P1, P2 , , Pm
级间分解π2 (P)——将系统中的所有要素,以 可达矩阵为准则划分不同层次。
级 在R(一Si)个,多只级能结由构Si中自,身它和的Si的最强上连层通要要素素Si的组成;
间 分 解
同一若时级Si是S可i的最能上先到层行达单集的元只要,能素需由以满由及足SSi自i:的身强和连结通构要中素的组下成。
第 三 系统模型概述 章

统 模
结构模型

层次分析法
模型概念及特征 系统模型的分类
建模原则及常用方法
结构模型概念及特征 解析结构模型的建立
应用案例

立 单 摆 简
设一个质量为m,长度为l的摆,其 偏离中心线的角度为θ(θ 很小),
θ(t)st:
θ

l

ml
d 2
dt 2
mg
0

方程的解是以 T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