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精选8篇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精选8篇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建立“倍”的概念,以及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操作、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学习习惯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探究能力,发展基本数学素养。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学生自制小圆片。
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第一关:小眼睛,看一看。
师:同学们,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过关游戏,想玩吗?(想)我们首先进入第一关:小眼睛,看一看。
师:(多媒体呈现)请认真看一看,分别有几个几?怎样列式?师:求几个几相加,用什么方法计算?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1、理解“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1)创设情境——感知“倍”进入第二关:小嘴巴,说一说。
师:今天,老师把小红、小青和小明也请到了课堂,(多媒体演示)他们在干什么呢?请打开课本76页,仔细观察,把你的发现说一说。
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师引导学生说出1个4根、2个4根、3个4根,并板书:师:大家的发现真好,其实,表示几个几根还有另外一种说法,通过预习谁来告诉大家3个4也可以说成什么?(板书:3个4→4的3倍)(2)自主探索——理解“倍”师:那么,到底什么是倍呢?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这个新朋友。
师板书课题:倍的认识。
师:谁能结全这幅图,说一说4的3倍表示什么意思?(在板书上划红线)师小结:我们把4根小棒看作一份,有3个4根,就有这样的3份,就是4的3倍。
现在请跟我说:“3个4根也可以说成4的3倍。
”师:现在请看小青摆的2个4根,2个4根也可以说成……师:你真棒,那1个4根呢……师小结:刚才,通过大家的观察与发现,我们知道每摆一个正方形都用4根小棒,就是以4根为一份,有几个4就是有这样的几份,可以说成是4的几倍。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倍的认识》(教案)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倍”的概念,知道“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较关系。
2. 培养学生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够正确地进行倍数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倍”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较关系。
2. 倍数的计算:让学生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倍数的计算。
3. 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会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倍”的概念,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
2. 教学难点:运用“倍”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理解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挂图等。
2. 学具:练习本、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实例,引入“倍”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倍”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理解“倍”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较关系。
3. 案例分析:分析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
4. 实践操作: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倍的认识》2. 板书内容:“倍”的概念: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较关系倍数的计算:掌握倍数的计算方法倍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倍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基础题:让学生计算一些简单的倍数,巩固倍数的计算方法。
2. 提高题:让学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运用“倍”的概念进行计算。
3. 拓展题:让学生探讨“倍”的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理解了“倍”的概念,掌握了倍数的计算方法。
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上《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 对于学生的课堂表现,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表扬、鼓励等方式给予积极的反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 对于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教师可以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反馈,指出小组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成长。
- 对于随堂测试,教师可以给予具体的评价和反馈,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 词:倍、几倍、乘法、除法、实际问题
- 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意味着这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要计算一个数的几倍,可以通过乘法来解决
2. 板书设计应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
- 艺术性:可以通过图形、颜色等元素,使板书更具吸引力
- 趣味性:可以通过生动的故事、案例等,使板书更具趣味性
- 例子:在讲解倍数的概念时,可以画一个苹果树,树上挂着苹果,每个苹果代表一个数。通过这个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倍数的概念
4. 倍数与分数的关系:倍数的概念与分数有密切关系。一个数的倍数可以表示为分数的形式。例如,6是3的倍数,可以表示为6/3。
5. 倍数的性质:每个数都有无限多个倍数,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例如,4的最小倍数是4,但4的倍数还有8、12、16等。
6. 倍数在数轴上的表示:在数轴上,一个数的倍数可以通过将这个数乘以一个整数来得到。例如,数轴上的点2的倍数包括4、6、8等,这些点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六、知识点梳理
本节课《倍的认识》的主要知识点包括:
1. 倍数的概念: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意味着这个数可以被另一个数整除。例如,6是3的倍数,因为6能够被3整除。
2. 求一个数的几倍:要计算一个数的几倍,可以通过乘法来解决。例如,如果要知道3的2倍是多少,可以将3乘以2,得到6。
3. 运用倍数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在现实生活中,倍数的概念可以应用于许多场景。例如,如果商店的苹果每千克5元,买3千克苹果需要多少钱?可以通过计算3是1的3倍,每千克苹果5元,所以3千克苹果需要15元。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教案《倍的认识》本节课目的是要求学生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概念,初步建立“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计算思路。
今天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倍的认识教案1教学目的:1.初步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几倍”与“几个几”的联系。
2.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迁移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动脑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
4、对学生进行爱护花草树木的教育教学重点:进一步感知除法的意义,感悟乘、除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难点:会用乘法算式求商的方法。
教具准备:圆片、小棒、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设计问题情境,引入新课出示:2只白羊和6只小兔教师:我们学习过比较两个量多少的知识,谁能根据这幅图说一句话?(小兔比白羊多4只;白羊比小兔少4只。
)教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也说一句,小兔的只数是白羊的3倍。
他们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在学生感到迷惘时,揭示今天的学习内容。
板书:倍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1.教学例1(1)动手操作。
(指名学生上台摆。
)第一行摆:第二行摆:2个3根(教师只说2个3根,让学生思考2个3应怎样摆。
)(2)教师揭示倍的含义,指着学生摆的两行小棒小结:第一行摆了3根小棒为一份,第二行摆了2个3根是2份,我们就说,6里面有2个3,6是3的2倍。
(3)教师在第二行添上3根小棒,问:第二行里有几个3根?第二行的小棒数是第一行的几倍呢?让同桌学生两个互相说一说,然后指名说。
再添上3根呢?(4)摆一摆,说一说。
8是4的几倍?8是1的几倍?2.教学例2。
(1)教师摆。
第一行摆:2片枫叶第二行摆:4片叶子问:第二排是第一排的几倍?你是怎样知道的?怎样挪动第二排的树叶就可以一眼看出两排树叶之间的关系?摆一摆。
你发现了什么?(把4片叶子每2片分一份,可以分两份)用除法怎样表示?板书:第二行的个数是第一行的___倍。
《倍的认识》(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共3课时)

作业设计
1.让学生回家后找一找生活中有关 “倍” 的例子,并和家长说一说。
2. 做一些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一、“倍” 的概念
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这个数就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3.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来说一说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是什么呢?
生: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师:非常好!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方法哦。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总结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加深学生对方法的理解。
生:“倍” 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用这个数除以另一个数。
师:非常好!那谁能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呢?
生:苹果有 6 个,梨有 18 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 3 倍。求梨的个数是苹果的几倍,用 18 除以 6,等于 3。
师:非常正确!今天我们将进行综合练习,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
生:“倍” 就是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数。
师:非常好!那谁能举一个例子说明一下呢?
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果有 4 个,梨有 8 个,梨的个数是苹果的 2 倍。
师:非常正确!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 “倍” 的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前两节课的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基础,为综合练习做好铺垫。
2.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回答。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优秀教案(推荐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优秀教案第【1】篇〗三年级数学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沟通几个几和倍的联系,使学生建立倍的概念,理解“倍”的含义,并能运用倍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有条理的语言表达能力。
(3)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及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建立“倍”的概念教学难点:通过观察、操作,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教学过程:[课前拍手游戏]:同学们在正式上课之前,我们一起做个拍手游戏吧!师:下面请你们仔细听,老师拍了几下(3下)你能拍3个2下吗生拍(连续)师:你们拍了几下(6下) 怎样才能让老师明确地听出是3个2下呢谁有好办法生:中间停顿一会儿师:试一下师:好,再听,用刚才的方法拍2个3下生拍。
同学们学得真快,在清脆的拍手声中,小兔子走进了我们的课堂。
一、创设情境课件:在美丽的森林深处,住着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它们自由快乐地生活着,这里有灿烂的阳光,丰富的食物,大家请看课件说:在一片美丽的草地上,一群活泼的小兔子正在吃萝卜,出示主题图大家仔细观察,你发现了萝卜的哪些数学信息学生汇报(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有10根)课件说:这些萝卜间有什么关系呢我们先来看一下胡萝卜和红萝卜生:.......师:你们找到了比多少的数量关系,真好师:除此之外,还有什么数量关系(预设一: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为什么是3倍呢)(预设二:学生没有说到:“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教师直接说出红萝卜和胡萝卜的数量之间还存在着另一种关系,就是倍数关系。
)仔细观察:胡萝卜有几根(板书:2根)红萝卜有几个2根呢(板书3个2根)我们就可以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生:重复一遍关于“倍”你们都知道些什么呢生:畅所欲言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深入认识一下“倍”这个新朋友,板题——倍的认识。
精选倍的认识教案4篇

精选倍的认识教案4篇倍的认识教案篇1一、设计说明1、教学内容的地位:《倍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
本课承接了二年级对乘除法的学习,并为后续倍的进一步认识做了铺垫。
“倍”在学生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节知识内容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2、学情分析: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相关的概念,所以“倍”的概念对于学生应该并不陌生。
而经过二年级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应用比较熟练,也了解几个几代表的含义,所以这节课的内容对学生来说较为简单,只需多加练习,使学生能用自己的话出“倍”的含义,加深对倍的认识。
3、设计理念:根据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体验和理解、思考与探索……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和《课标》中的教学建议“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的要求,本节课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4、基本思路:本节课我直接利用书中学生熟悉的小白兔吃胡萝卜的情景,将胡萝卜直观现实的摆在黑板上,并运用小棒让每人都能动手操作,积极参与。
等学生基本掌握了倍的概念,再让部分学生上台演示检查掌握情况。
为了避免场景过多引发思维混乱,所以直接利用胡萝卜的增减继续学习。
做题练习后,再次用拍手游戏巩固知识,做到寓教于乐。
引导学生进行后,出示最后一道思考题,检验学生是否融会贯通,并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倍的认识》例1及做一做和P53-练习十一第1题教材分析:二年级教材中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的意义及相关计算,为本单元“倍的认识”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而“倍的认识”也是对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进一步为第六单元多位数乘法做了铺垫。
本单元的知识在生活中应用广泛,因此学好本单元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倍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倍的认识》(教案)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教案:《倍的认识》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涉及第二单元“倍数与分数”中的第1课时,即“倍的认识”。
具体内容包括: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以及能够用倍数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理解倍数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倍数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教学设备学具:练习本、笔、实物(如水果、玩具等)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图片中包含不同数量的水果(如苹果、香蕉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水果可以怎样分成几组?”2. 概念讲解:(1)利用实物演示,讲解倍数的概念。
如,将6个苹果分成2组,每组3个,那么6个苹果就是3的2倍。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发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
如,用3个苹果去分一份,发现可以分成2份,所以3个苹果是1.5的2倍。
3. 例题讲解:(1)利用多媒体展示例题,如:“小明有12个球,他想把这些球平均分给他的3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球?”引导学生思考并解答。
(2)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例题。
如,将12个球分成3组,每组4个,所以每个朋友可以分到4个球。
4. 随堂练习:(1)请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如:“小华有18个橘子,他想把这些橘子平均分给他的6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橘子?”(2)引导学生互相交流解题过程,讨论如何运用倍数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强调倍数的概念,以及如何运用倍数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倍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倍的认识:1. 倍数的概念: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2.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方法:用这个数去除另一个数3. 倍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小丽有24个糖果,她想把这些糖果平均分给她的4个朋友,每个朋友可以分到几个糖果?(2)学校有15个班级,每个班级有40名学生,请问学校一共有多少名学生?2. 答案:(1)每个朋友可以分到6个糖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P50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谁能很快地说出每幅图有几个几?
二、探究新知
1.初步认识“倍”,建立“倍”的概念
师:在丰收的季节里,勤劳的小兔子也忙着收获呢,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P50:“小兔子拔萝卜”主题图
数数各种萝卜各有多少?
胡萝卜有2根,红萝卜有6根,白萝卜10根。
2.用“几个几”表述,初悟“倍”的含义。
如果把2根胡萝卜看成1份,你能把红萝卜的根数用“几个几”来表述吗?
一起数一数:1个2,2个2,3个2。
3.找准关系,用“倍”进行语言表征。
(1)红萝卜的根数有3个胡萝卜那么多,呈现更简单的表述方法:“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指名说,再集体说。
师:还可以说成几是几的3倍呢?
(2)自主说一说白萝卜与胡萝卜的倍数关系。
(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
及时追问: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白萝卜有5个2。
)集体数一数。
如果有6个2呢?(就是2的6倍。
)10个2呢?(2的10倍。
)师:你发现了什么?(有几个2就是2的几倍。
)如果有几个3呢?(就是3的几倍。
)有几个4呢?(4的几倍。
)你又发现了什么?(有几个几就是几的几倍。
)
(3)讨论:师:刚才大家说的都是谁是胡萝卜的几倍。
是把胡萝卜看成一份的标准。
我们称之为“标准量”。
(4)即时练习:圈一圈,填一填(课件出示)
从图中看出,()的只数是()只数的()倍,()是一份的量(标准量)
我们用笔一起来圈一圈。
我们圈了几次?说明可以圈出3个两根,我们说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
(板书在图下方)同学们你们会这样圈吗?
2、学生试着圈一圈,感知“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白萝卜有10根,画黑板上,那10根白萝卜有几个2根呢?先请一个同学来说说你准备怎样圈?
打开书,请大家用铅笔在书上圈一圈那10根白萝卜,并完成下方的填空。
同位互相检查,同时请一个学生上黑板圈一圈,集体订正。
从上面可以看出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为什么是5倍而不是3倍呢?说一说这是以什么为标准量。
三、知识运用(课件出示)
1、圈一圈,做一做
绿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有几个?黄圆片每3片为一堆可以圈出几堆?请你圈一圈,说说黄圆片的个数是绿圆片的几倍?你能圈出蓝圆片是绿圆片的几倍吗?
2、想一想,摆一摆
第一行摆5根小棒,第二行要我们怎么摆,4倍是什么意思?
我们就在纸上第一行先画5竖线代表5根小棒,第二行怎么画?请你画一画,然后圈一圈。
3、圈一圈,填一填
粉花是黄花的几倍?
4、涂一涂
(1)第一行粉圆点的个数是绿圆点的几倍?
(2)请给第二行的圆点涂上两种不同的颜色。
再根据涂色结果,提出数学问题并解答。
5、摆一摆,说一说
摆一架飞机需要5根小棒,我有10根小棒能摆几架飞机?摆3架飞机用几根小棒?
四、布置作业
1、P53练习十一1
五、回顾反思,梳理全课
师: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能举例说说吗?
结束语: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精神百倍、倍加努力、成绩倍出,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六、板书设计
倍的认识
胡萝卜:2根胡萝卜:2根
红萝卜:6根 3个2根白萝卜:10根 5个2根
红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3倍白萝卜的根数是胡萝卜的5倍
三年级上册《倍的认识》说课稿
城关二小孙丽芳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
义务教育新课标三年级数学上册第50页例1。
2、教材分析:
“倍的认识”一节是在了乘法口诀的基础后出现的。
例1,是以六只小兔身边的萝卜引出谁是谁的几倍的关系,根据3个2根,5个2根的关系,引出“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3、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圈图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2)体验圈一圈、摆一摆的操作活动,经历倍的概念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4、教学重点:在操作活动中建立倍的概念。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说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
5、教具、学具准备:课件。
二、说教法:
根据以上分析,教学时,我主要采用一般教学、启发谈话、实物操作、合作交流等教学手段,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与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自觉主动地获取知识。
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通过动手圈一圈,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初步建立“倍”的概念,进而明白“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
三、说学法:
1、通过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
2、运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四、说教学过程:
本课教学过程充分依靠教材的编排思路,挖掘教材的编排特点,分以下环节进行教学。
(一)复习巩固
因为倍就是几个几,所以在开课以前先出示两组图片,让学生看图说有几个几。
(二)探究新知。
首先让学生观察例1图画中的各种萝卜,让学生自己发现,引导得出:3个2根及5个2根。
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知后,再揭示“倍”的含义(5个2根也可以说成2的5倍)。
接着让学生自己动手圈一圈,说一说,让他们感到“一个数的几倍”的存在,并体验到它的含义与作用,真正理解“一个数的几倍”具体描述的是什么内容。
其次,让学生说一说,最重要的是强调找到一份标准量。
(三)知识运用。
在这一环节中,书中的“做一做”及各种练习,目的是巩固新知,加深对“倍”的概念的理解,理清“一个数的几倍”的具体意义,达到融会贯通。
(四)布置作业
目的是加深学生学习印象。
(五)回顾反思,梳理全课
让学生畅谈自己在本节课的表现和收获,体现了新的课程理念,给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机会。
《倍的认识》教学反思
城关二小孙丽芳
倍,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学生对倍的认识比较陌生,建立倍的表象认识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时,我把对倍的认识与解决问题进行了分割,分层教学。
《倍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认识倍,理解倍的意义;二是在此基础上,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解决问题。
首先,教学时,我通过“看一看”让学生充分感知“倍”的概念,在头脑里初步建立“倍”的影像。
再通过“圈一圈”的操作活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倍”的含义,巩固头脑里的影像。
然后通过“摆一摆”让学生利用掌握的关于“倍”的知识来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
最后通过“说一说”的练习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哪些有用到“倍”的地方,从而把数学课本和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其次,我借助直观操作,使学生加深对“倍”的理解。
一般我们习惯说“3个2也就是2的3倍”,比较突出“个”,而这节课我偏重于淡化个数强化份数,有这样的几份就是几倍。
请学生用圈一圈的方式来理解“倍”,学生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通过反复操作、表述,学生加深了对倍的理解。
第三,这节课里,我在教学的同时,注意进行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倍”的概念的感知和理解都从生活中的实际物体个数和图形入手,使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形象化、简单化,从摆图到看图再到摆脱直观,说出倍数关系的过程都反映出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数学思想的熏陶。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也给我留下了思考: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严谨。
只有教师准确、精炼的言语示范,学生才能够对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
本节课中,我的一些语言描述不准确,不到位,这非常不利于学生准确的数学思维的形成,日后补过也难以达到预先设定的目标。
因此,在今后的数学教学中,我一定注意规范自己的数学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