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和凝固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3.第2节 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课件 3.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来自《典中点》)
2 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几种晶体的熔点(标准大气压)
固态氢
固态水银 钢
-259 ℃
-39 ℃ 1 515 ℃
固态酒精
金 钨
-117 ℃
1 064 ℃ 3 410 ℃
A.能用钢锅熔化金块
B.用钨做灯丝是因为钨的熔点高
C.-260 ℃的氢是液态
D.-40 ℃的水银是液态




金 固态水银 固态氮
熔点 (℃)
3 410 1 535 1 515 1 083 1 064
-39
-210
A.用铜锅熔化钢块可行 B.铜球掉入铁水中不会熔化 C.在-265 ℃时氮是固态 D.-40 ℃的气温可以用水银温度计测量
(来自《点拨》)
【导引】
铜的熔点低于钢的熔点,所以不能用铜锅来熔化 钢,A不合题意。标准大气压下,铁水的最低温 度是1 535 ℃,铜的熔点是1 083 ℃,铜球放在铁 水中会熔化 ,B不符合题意 。固态氮的熔点是 -210 ℃,在-265 ℃时氮是固态,C符合题意。 水银温度计不可测量零下40 ℃的气温,因为在零 下39 ℃时水银已经开始凝固,D不合题意。
2.晶体熔化时的保持不变的温度叫做熔点。晶体 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3.晶体除熔化时有一定温度,在晶体凝固时也有 一定温度,这个温度叫做凝固点。同一种物质 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知2-讲
【例1】 〈表格信息题〉在标准大气压下,由表格数据判断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物质名 称
8 现在市场热销的空调扇,与秦王建造的阿房宫相 似,盛夏来临时,空调扇的盒子中装入冰块,这 样房间的温度就会下降,这是利用冰块熔化时要 ________热。室外的气温高达35 ℃,而冰块尚未 完全熔化时,盒子内的温度为________℃。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知识点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知识点

初二物理熔化和凝固知识点熔化和凝固是物质在温度变化下发生的两种状态转变。

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而凝固则是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这两个过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比如冰块融化成水,熔蜡变成液体等。

熔化是物质由固态向液态的转变过程。

当物质受热后,其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减弱,分子之间的距离增大。

当温度达到物质的熔点时,物质的分子可以克服相互作用力,开始自由移动。

这时,物质的形态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熔化的过程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同物质的熔点各不相同。

凝固是物质由液态向固态的转变过程。

当物质受冷后,其分子内部的相互作用力逐渐增强,分子之间的距离逐渐缩小。

当温度降低到物质的凝固点时,物质的分子无法克服相互作用力,开始重新排列成有序的结构。

这时,物质的形态由液态转变为固态。

凝固的过程也是一个渐进过程,不同物质的凝固点各不相同。

熔化和凝固是相互关联的过程。

当物质受热熔化后,如果继续加热,其温度会上升,直到达到物质的沸点,就会发生沸腾,从液态转变为气态。

而当物质受冷凝固后,如果继续降温,其温度会下降,直到达到物质的冰点,就会发生冰冻,从液态转变为固态。

熔化和凝固是由温度变化引起的状态转变。

温度的升高会使物质的分子动能增加,分子活动加剧,相互间的距离增大,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

而温度的降低则会使物质的分子动能减小,分子活动减弱,相互间的距离缩小,物质由液态转变为固态。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性质的重要表现。

不同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各不相同,这是由物质的分子结构和相互作用力决定的。

例如,金属具有较高的熔点和凝固点,因为金属的分子间有很强的金属键相互作用力。

而非金属元素如氧、氮等则具有较低的熔点和凝固点,因为它们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它们与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变密切相关。

熔化和凝固是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变,而固态和液态之间的转变是熔化和凝固的逆过程。

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不改变物质的化学性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熔化和凝固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熔化和凝固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保持不变。
认识晶体熔化曲线:
B
D C
(1)AB段物质处
于固态,表示晶体 吸热升温过程。 A
时间/min
(2)BC段物质处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
收热量,温度不变。
(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 完全处于固态;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 态。
1、上科学复习课时,老师写下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
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
水温不升”。对联包含的物质变化是


反映凝一固个共性熔是化

温度不变
2、如图:某种晶体的熔化与凝固图像,在
图像的AB、BC、CD、DE、EF、FG段中。
晶体处于固态的是 AB和FG 段
温 度

处于液态的是 CD和DE 段,
像蜡这样在熔化时没有固定的温度的固体 叫做非晶体
自然界中的沥青、玻璃;松香、蜡等都是非晶体。
非晶体熔化和凝固过程:
非晶体熔化特点:
温度/℃
继续吸收热量, 温度持续上升。
认识晶体熔化曲线:
时间/min
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引热 量,温度持续上升。
熔点和凝固点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分析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入手,得 出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 的熔点. 这是晶体和非晶体的一个重要区别.
A. 温 度 t/℃
B. 温 度 t/℃
0
C. 温 度 t/℃
0
时 间 t/m in 0
D. 温 度 t/℃

3.2熔化和凝固(讲义)学生版+解析

3.2熔化和凝固(讲义)学生版+解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讲义(知识点总结+例题讲解)序号知识点难易程度例题数变式题数合计一熔化★7 722二凝固★ 4 4一、熔化:1.定义:物体从变成叫。

2.特点:热量;(或者:低温物体遇到高温物体,从高温物体那里吸收热量)3.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熔化时,的物质;例如:金属、海波、冰、石英水晶;(2)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的物质;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食盐、明矾、奈;4.熔点:熔化时的温度。

(非晶体是没有熔点的)5.晶体熔化的条件:①;②。

6.常见融化现象:冰融化成水、蜡烛燃烧时滴泪、铸造金属构件将金属熔化成液态;【例题1】谚语“雪水化成河,粮食千万箩”中,雪水化成河发生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 B.凝固 C.凝华 D.熔化【变式1】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熔化的是()A.冰雪的消融 B.雾凇的形成 C.云海的形成 D.白雾的消散【例题2】下列物质中全都是晶体的是()A.铁、食盐、松香 B.铝、冰、海波C.金、海波、石蜡 D.冰、石英、玻璃【变式2】下列物体属于非晶体的一组是()A.铁块、冰块、海波 B.松香、玻璃、海波C.石蜡、沥青、橡胶 D.松香、沥青、食盐【例题3】关于晶体和非晶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都上升B.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C.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D.天上飘落的雪花是非晶体【变式3】关于熔化,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时温度都是不变的B.给物体加热,温度不一定会升高C.晶体熔化时吸热,非晶体熔化时不吸热D.晶体熔化时不吸热,所以温度不变【例题4】央视3•15晚会曝光黄金造假,个别不法商贩为牟取暴利,在黄金中掺入少量金属铱颗粒。

已知黄金的熔点是1064℃,铱的熔点是2443℃。

下列可以检测黄金中是否存在铱颗粒的是()A.加热至1063℃ B.加热至1065℃C.加热至2444℃ D.加热至3507℃【变式4】如图所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冰熔化成水的过程中,其温度保持在()A.100℃B.37℃C.20℃D.0℃【例题5】如图所示的是海波的熔化图象,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A.海波在CD段是固态B.海波在BC段是固液共存态C.海波在BC段不吸收热量D.海波熔化过程经历了18min【变式5】如图所示,是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图像。

2020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

2020届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三章《物态变化》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栏目索引
答案 慢 固液共存态 不变 解析 冰的熔点为0 ℃,所以装有碎冰的试管直接放置在空气中,不但能 使试管均匀受热,而且冰的温度升高较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由 图象可知,冰从第4 min开始熔化,到第10 min熔化完成,在第8分钟末,试 管里的冰处于熔化过程,处于固液共存状态;冰吸收热量温度升高,达到 熔点,在熔化过程中,继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解析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栏目索引
答案 B 方法归纳 判断熔化现象和凝固现象的基本思路:明确前后物态→紧扣 熔化和凝固概念→做出判断。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栏目索引
题型二 晶体和非晶体熔化、液体凝固成晶体和非晶体图象的比较
例2 (2019山东青岛平度期中)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液体凝固成非 晶体的是 ( )
栏目索引
解析 一块铁放在火炉中烧红了,温度改变了,但状态没变,A不符合题 意;一根铁丝被折弯了,形状发生了改变,但状态没变,B不符合题意;食物 变质后,食物的成分发生了变化,其状态没变,C不符合题意;阳光下,小雪 人“流汗了”,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D正确。 答案 D
第2节 熔化和凝固
知识点二 熔化和凝固
所示。
时间/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min
海波的 40
42
44
46
48
48
48
48
48
48
50
53
56
温度/

石蜡的 40
41
42
44
46
47
48
49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

《熔化和凝固》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熔化和凝固》。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熔化和凝固》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中的第二节内容。

这一节是在学生学习了温度的测量和温度计的使用之后,对物质状态变化的进一步探究。

熔化和凝固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广泛存在,学生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其本质规律的理解还比较模糊。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系统地认识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为后续学习汽化和液化、升华和凝华等知识奠定基础。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熔化和凝固的概念、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熔化和凝固曲线的绘制与分析等。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和数据,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操作技能。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但对于抽象的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了解了温度的概念和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对物质的三态变化有了初步的认识,但对于熔化和凝固的本质以及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还不太清楚。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熔化和凝固的相关知识。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知道熔化和凝固是物质的两种物态变化。

(2)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特点,能够区分晶体和非晶体。

(3)会绘制熔化和凝固曲线,并能根据曲线分析物质的熔化和凝固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2)通过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分析,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2节--熔化和凝固

第2节熔化和凝固一、物态变化物质通常有三种状态,即固态、液态和气态。

如冰、水和水蒸气就是水这种物质的三种状态。

物质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体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熔化。

2、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凝固。

三、熔点和凝固点1、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尽管不断吸热,温度却保持不变的固体叫做晶体。

2、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只在不断吸热,温度就不断上升的固体叫做非晶体。

3、常见的晶体和非晶体[1]、常见的晶体:海波、冰、石英水晶、食盐、明矾、萘、各种金属等等;[2]、非晶体物质:松香、石蜡玻璃、沥青、蜂蜡等等。

4、熔点:晶体熔化时的固定温度叫做熔点。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熔点。

5、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图象[熔化吸热][1]、晶体熔化图像: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熔化的条件:(1)达到熔点。

(2)继续吸热。

[2]、非晶体熔化图像:熔化特点:不断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温度不断上升。

6、液体凝固[凝固放热][1]、凝固点:液体凝固形成晶体时的固定温度叫做凝固点。

[2]、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非晶体没有确定的凝固点。

[3]、液体凝固形成晶体的图象凝固特点: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凝固的条件:⑴达到凝固点。

⑵继续放热。

【两个条件缺一不可!】[4]、液体凝固形成非晶体的图象凝固特点:放热,逐渐变稠、变黏、变硬、最后成固体,温度不断降低。

[拓展]在晶体中加入其他物质时,晶体的熔点(或凝固点)会发生变化(一般会降低)。

比如冬天常在结冰的路面上撒盐来降低冰雪的熔点,从而加速除冰过程。

【典型例题】类型一、熔化和凝固现象1.下列自然现象中,通过熔化形成的是()A.春天河里的冰雪化成了水B.夏天清晨,花叶上的露水C.秋天,笼罩大地的雾D.冬天空中纷飞的雪花【思路点拨】辨别物态变化,首先确定物体开始的状态(固、液、气),物体最后的状态(固、液、气),然后根据物体变化的名称来判断。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最全笔记

八年级物理物态变化第二节熔化与凝固最全笔记

熔化和凝固知识点一、物态变化1、物态物质的聚集状态叫做物态。

物态通常有三种:固态、液态和气态。

在常温下呈现固态的物质,一般称之为固体,例如钢铁、食盐等;在常温下呈现液态的物质,一般称之为液体,例如水、酒精等;在常温下呈现气态的物质,一般称之为气体,例如氢气、氧气等。

2、实验探究:物质的三态变化将冰放入水壶中,然后加热,观察冰的变化。

在加热过程中你会看到水壶中的冰块逐渐减少,水逐渐增多,最后水壶中的冰全部变成水,再继续加热,可以观察到水壶中的水开始沸腾,并且水会变得越来越少,戴上手套,并拿着勺子靠近壶嘴,可观察到水蒸气又能变成水;再将水放入冰箱中,水还能冻成冰。

探究归纳:物质会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物态之间变化。

物质各种状态间的变化叫做物态变化。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1现象特点春天,冰雪消融物质都是从固态变成了液态夏天,从冰箱中拿出的冰棍儿化了加热沥青、石蜡时,沥青、石蜡会慢慢变软,最后变成液态冬天,小河里的水结冰物质都是从液态变成了固态把加热熔化后的石蜡倒入玩具模子,冷却后做出各种各样的玩具铁水冷却后变成钢铁探究归纳:物质能够从固态变成液态,也能够从液态变成固态。

2、熔化和凝固的概念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3、实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提出问题: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相同吗?猜想和假设: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温度可能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并进行实验:我们利用海波和石蜡进行实验探究。

①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在两个分别盛有海波和石蜡的试管中各插入一支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中,这样可以使试管均匀受热。

用酒精灯对烧杯缓慢加热,注意观察海波和石蜡的变化情况,并仔细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①待被测物质的温度升到40①时,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直到被测物质完全熔化。

再加热一段时间,观察温度变化。

时间/min012345678910...海波的温度/①4042444648484848515457...石蜡的温度/①4040.541.542.243.144.54647.5495154...分析论证:如图所示,在方格纸上画出两条相互垂直的直线,用横轴表示时间,用纵轴表示所测温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晶体熔化时虽然温度不变,但是必须加热,停
止加热,熔化马上停止。即熔化过程要吸热。
温度不变 (晶体) 熔化时要吸热 温度不断上升(非晶体) 晶体和非晶体在 熔化、凝固 时,温度有什么变化? 凝固时要放热 温度不变 (晶体)
温度不断下降(非晶体)
凝固放热
反过来,凝固是 熔化的逆过程,液体 在凝固时要放热,放 热快凝固快,放热慢 凝固慢,不能放热凝 固停止。
观察熔化现象的实验装置
正确使用酒精灯
实验仪器:
实验药品:

海波
➢进行实验
将温度计插入试管后,待温度升至40℃左右时开始,每隔1min 记录一次温度;在海波或蜡完全熔化后再记录4—5次。表格如下:
时间/min 0 1 2 3 4 5
海波的温度/℃ 40 42 43.5 45 47 48
蜡的温度/℃
本节导航
1.熔化和凝固 2.熔点和凝固点 3.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1.熔化和凝固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 固态 熔化(melting)。
熔凝 化固
如:冰熔化为水、蜡烛熔化为烛滴等。
液态 ➢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 做凝固(solidification)。
如:水结冰、火山喷出的岩浆凝固成火山岩等。
1.在图中,EF、FG、GH各 段分别表示温度怎样变化?物 质处于什么状态?
EF段:温度降低,物质处于液态; FG段:温度不变,物质处于固液共存状态; GH段:温度降低物质处于固态。
2.黑龙江省北部最低气温曾达到过-52.3℃,这时还能 使用水银温度计吗?应该使用什么样的液体温度计?
不能使用水银温度计,应该使用酒精温度计。
小资料
几种物质的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
钨 3410 铝
660 固态水银 ―39
铁 1535 铅 钢 1515 锡
328 固态甲苯 ―95 232 固态酒精 ―117
灰铸铁 1177

80.5 固态氮 ―210
铜 1083 海波 金 1064 冰
48 固态氧 ―218 0 固态氢 ―259
★同种物质的凝固点和它的熔点相同。
2.熔点和凝固点
根据熔化规律的不同,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几种常见晶体
几种常见非晶体
熔化过程中 是否吸热
温度
熔点 凝固点 举例
晶体
非晶体
不断吸热 不断吸热
保持不变 温度不断上升
有熔点
没有熔点
有凝固点 没有凝固点
海波、冰、 蜡、松香、 各种金属 玻璃、沥青
晶体的熔化曲线图 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图
温 度
北方的冬天,菜窖里放几桶水,这 是为什么?
水 放热 冰
放出的热量使菜窖 内的温度不会太低,菜 不致冻坏。
小结
➢基本概念
(1)熔化: 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 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3)晶体: 有一定
(5)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熔化和凝固的过 程中有什么规律吗?
不同物质变化的 规律是否相同?
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提出问题
不同物质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熔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 规律相同吗?
➢猜想和假设
熔化过程中一定要加热,所以物质一定要吸收热量。这时温 度可能也是不断上升的。
➢设计实验
严禁用酒精灯点 燃另一个酒精灯;用 完酒精灯必须用灯帽 盖灭(不能用嘴吹);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 上燃烧起来,不要惊 慌,立刻用湿布扑盖。
导入新课
刀的生产过程
铝、铜、铁……
随着温度的变化,物质会在 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变化。
氧气、氮气、 氢气……
水、油……
首先学习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物态变化……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理解气态、液态和固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形态。 ➢ 了解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转化的。 ➢ 了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
➢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熔化过程要吸热
➢温度不断上升
巩固练习
1.当你身边有相同质量的0℃水和0℃冰,需要
选择其中之一来冷却物体时,你会选择( B )
区别。 ➢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的规律,感知发 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 体的一种方法。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图象是一种比较直观的表 示物理量变化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对自然现象的关心,产生 乐于探索自然现象的情感。
温 度
熔点
时间
时间
晶体有熔点,非晶体没有熔点。
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图
温度/℃
时间/min
表示非晶体没有一个固定的熔化温度,整个过程是吸收热量,温 度持续上升。
晶体的凝固曲线图
温 度
非晶体的凝固曲线图
温 度
时间
时间
晶体有凝固点,非晶体没有凝固点。
你能鉴别下列图像吗?
晶体熔化 非晶体熔化
晶体凝固 非晶体凝固
时间/min
(4)B点表示物质达到熔化温度,但没有开始熔化,物质完全处于固态。 (5)C点表示晶体刚好完全熔化,物质处于液态。
➢评估
回想实验过程,有没有可能在什么地方发生错 误?进行论证的根据充分吗?实验结果可靠吗?
➢交流与合作
与同学进行交流。你们的结果和别的小组的结果 是不是相同?如果不同,怎样解释?
40 41
41.9 42.5 43.5
44.2
时间/min 6 7 8 9 10 …
海波的温度/℃ 48 48 48
48.5 49.5
蜡的温度/℃ 45 46 47.5 48.5 49.5
➢分析和论证
方格纸上的纵
轴表示温度,横坐 标表示时间。将记 录的数据在方格上 描点,然后将这些
点用平滑曲线连接, 便得到熔化时温度
(6)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要达到熔点; (2)要继续吸热。
➢晶体凝固的条件:
(1)温度要达到凝固点; (2)要继续放热。
➢晶体与非晶体的区别与联系
晶体 非晶体
相同点
不同点
➢熔化时都要吸热 ➢凝固时都要放热
➢有一定的熔点 ➢熔化过程要吸热 ➢但温度不变
➢都是固体
➢无熔点
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根据你对实验数据的整理和分析,总结海波和蜡在熔 化前、熔化中、熔化后三个阶段的温度特点。
海波的熔化曲线
蜡的熔化曲线
温度/℃
认识晶体熔化曲线
D
B
C
(1)AB段物质处于固态, 表示晶体吸热升温过程。
A (2)BC段物质处 于固液共存态,表示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3)CD段物质处于液态,表示液体吸热升温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