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上 物理 物态变化知识点 归纳检测

合集下载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必考题)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点总结(答案解析)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考试范围:xxx;满分:***分;考试时间:100分钟;命题人:xxx 学校: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一、选择题1.对甲、乙两种物质同时持续加热,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物质的沸点一定是°80CB.乙物质的熔点一定是°60CC.甲物质在4-6min内一定持续吸收热量D.乙物质在6-10min内一定是固液共存态2.王老师上课带来一把金属勺放在了讲桌上,把刚烧开的开水倒入杯中,将金属勺放在杯里,一会儿金属勺熔化了;当杯中的水温降为室温(约20℃)后,杯中凝固出一金属块。

关于这种金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该金属熔点不低于20℃B.该金属熔点低于20℃C.该金属凝固点高于100℃D.该金属是非晶体3.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其物态变化属于液化的是()A.树叶上的霜B.护目镜上的“水雾”C.湿衣服晾干D.冰雪消融4.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某组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了两次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两次实验时大气压都低于标准大气压B.第一次实验和第二次实验所用水的质量之比是4:5C.实验中烧杯上的盖子留个小孔是为了使烧杯内外气压平衡D.两次实验都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5.在注射器中吸入少量液态乙醚,用橡皮塞堵住注射孔,向外拉动活塞,液态乙醚会消失,以下四幅图中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与其相同的是()A.甲乙B.甲丁C.乙丙D.丙丁6.如图所示,加热-40℃的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段表示当前物体的状态仍是固体B.在0℃时,物体的状态为固、液共存C.冰在熔化过程中,冰的质量在减少,温度不变,内能在减少D.水的沸腾过程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7.如图所示,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操作中,正确的是()A.B.C.D.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20℃是人体感觉比较适宜的环境温度B.家庭使用的寒暑表测量范围是-30℃~100℃C.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8℃D.在1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和水的凝固点都是0℃9.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树上出现的美丽的雾凇A.(1)(2)B.(2)(4)C.(1)(3)D.(3)(4)10.在观察碘的升华现象时,将少量熔点为113.7°C的碘颗粒装入如图的密封锤形玻璃泡内。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含答案解析)(2)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检测题(含答案解析)(2)

一、选择题1.夏季,小李打开冰箱的冷冻室看见一股“白气”向下飘出,联想到了烧开水时壶嘴里向上冒“白气”的情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都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B.两股“白气”本质是相同的,他们都是汽化成的水蒸气C.两股“白气”本质是不同的,前者是液化形成的,后者是汽化形成的D.两股“白气”形成的过程都要放热2.以下物态变化的事例中,属于液化的是()A.冬天池塘的水面上结了一层薄冰B.北方的冬天,冰冻的衣服在-10℃时也能晾干C.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上附着一层“白霜”D.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棍,在其表面周围“冒”出的“白气”3.预防新冠肺炎病毒时要测量体温。

若用如图所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 37℃与39℃的就诊者体温,则该体温计的示数先后分别是()A.37℃和 39℃B.37℃和 38.5℃C.37℃和 37℃D.38.5℃和 39℃4.以下热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冻豆腐里的小孔是因为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B.往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C.寒冷的北方室外多选用酒精温度计测气温是因为酒精的凝固点高D.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过一会儿外壁出现了小水滴是由于水蒸气凝华形成的5.把温度为-8℃的冰块投入密闭隔热盛有0℃水的容器中,经过一段时间后,关于容器中冰的说法正确的是A.冰的质量减少了B.冰的质量没变化C.冰的质量增大了D.以上情况均有可能6.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蒸发和沸腾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B.烧水时在壶口上方看到的白气是水蒸气C.云的形成涉及的主要物态变化为液化和凝华D.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减少是汽化现象7.在如图温度计所示的恒温环境下进行实验。

将温度计放入一杯冰水混合物中,从温度计放入开始计时,放入时间足够长,下列图哪幅示意图可能反映了温度计的示数随时间变化的情况()A.B.C.D.8.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6℃;放在冰水混合物中,示数为6℃。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必考知识点归纳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必考知识点归纳

(带答案)初二物理物态变化必考知识点归纳单选题1、以下描述中“变多”、“变少”的过程,吸热的是()① 金属盘下水滴变多②烧杯中冰变少③推动活塞液态乙醚变多④碘锤中碘颗粒变少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2、如图所示的物态变化现象中属于凝华的是()A.河里的冰逐渐化成水B.草叶上形成晶莹的“露珠”C.山间形成“白雾”D.草叶上的白霜3、海波的熔点为48℃,如果海波的温度正好是48℃,则海波处于()A.固态B.液态C.固液混合态D.三种状态都有可能4、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B.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C.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存D.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5、下列物体中属于晶体的是()A.橡胶B.沥青C.冰块D.石蜡6、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7、盛夏,打开冰箱门、会看到“白气”冒出;寒冷的冬天,户外的人也会不断呼出“白气”、对这两种“白气”的分析正确是()A.前者是汽化现象,是冰箱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B.前者是液化现象,是冰箱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C.后者是汽化现象,是口腔内的水蒸气汽化形成的D.后者是液化现象,是口腔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8、口罩成为常态防疫“神器”,戴眼镜的人们常因口罩佩戴出现镜片模糊的情况,这是液化现象。

下列实例中与它物态变化相同的是()A.初春,冰雪消融B.夏天,清晨草叶或树叶上形成露珠C.深秋,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D.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变干了9、关于“观察水蒸气液化”的实验.下列几个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烧瓶内水的减少主要是因为水的沸腾B.金属盘中放冰块可使液化现象更明显C.瓶口上方的“白气”是大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根据金属盘温度升高这一现象不能得出气体液化会放热的结论10、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给盛有水的杯子盖好杯盖B.用电热吹风机吹湿头发C.把蔬菜放入塑料袋内保存D.把水果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保存多选题11、如图所示,是冰熔化成水到沸腾的过程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冰的熔化时间持续了1minB.6min后水没有吸热C.加大火力可使水的沸点超过100℃D.BC段为固液共存态12、下列有关物态变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窗户上的霜花是凝固现象B.烧开水时壶盖上方的“白气”是水蒸气C.冬季的河水结成冰,这是放热过程D.衣橱里的卫生球变小了,这是汽化现象13、在“探究某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所用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计的玻璃泡要浸没在固体粉末中B.搅拌器要不停搅拌,不能碰到温度计的玻璃泡C.大烧杯里的水位要高于固体粉末的最高位D.安装这套装置必须先确定温度计的位置14、小明发现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上粘着“白色小颗粒”,剥去纸后冰棒就冒出“白雾”。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知识总结与检测

北师大版八年级上物理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知识总结与检测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学期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知识总结与检测■知识提要1.自然界的物质存在着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

3. 物质存在的状态与物质的分子结构有关。

4.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热的物体温度高,冷的物体温度低。

5.温度的测量工具(仪器):温度计6. 常用温度计的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

7.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8. 晶体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

非晶体物质在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温度发生改变。

9.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10.汽化和液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做汽化;物质从气态变成液态叫液化。

11.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它们都需要吸热。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

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

12. 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

13.升华和凝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做升华;从气态变成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

14.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5.分析生活中的升华和凝华现象,要特别注意:在许多情况下,物质在固态和气态之间发生转化时,往往要经过液态这个“中间”过程,这些都不是升华和凝华。

16.自然界中水的循环:云、雨、雪、雾、露、霜、雾淞、树挂、冰雹等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发生变化形成的。

17.高压锅是家庭厨房中常见的炊具。

利用它可以提高食物的温度,食物更容易被煮熟。

18. 电冰箱是利用它里面容易发生液化和汽化的工作物质,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来达到致冷效果的。

19.现代火箭一般都使用液氢为燃料,液氧为助燃剂。

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能够有效地减小体积,便于贮存和运输。

■强化知识点(这里是我们会考到的填空题)1.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状态是、和.平时我们见到的铁是态,酒精是态,氧是态.2.当温度发生改变时,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

4.温度是表示物体___________的物理量.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________性质来测量温度的.温度计上的符号C表示采用的是__________温度,它把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____________的温度规定为100度.5.-8.6℃读作_______ _,它比-16.8℃高_________.6.没有甩过的体温计的读数是37.7℃,用两支这样的体温计给两个病人测体温,如果病人的体温分别是37.5℃和38.4℃,则这两支体温计的读数将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7.人体正常温度是________,体温计测人体温时,离开人体后_________表示人体温度,普通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后_________表示该物体温度.8.图1-2中温度计的读数为℃,该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

(完整word)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清单及复习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完整word)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清单及复习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物态变化知识清单及复习练习题知识清单考点一:温度1.温度表示。

2.1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_____℃,沸水的温度是_____℃。

3.温度计是利用液体__________的性质制成的。

4.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根据待测物体的温度选择。

(2)使用前认清_____和。

(3)使用时要把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要碰到或_______。

(4)待示数_____再读数。

(5)读数时将玻璃泡继续,视线与。

考点二:熔化和凝固5.物质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_____,要_____热;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_____,要_____热。

6.叫熔点。

7.固体分为_____和,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_____,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质称为。

考点三:汽化和液化8.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_____,这一过程要_____热。

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_____,这一过程要_____热。

9.汽化的两种方式是_____和_____,使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是、。

10.蒸发是在_____温度下在液体_____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沸腾是指液体在_____温度下在液体发生的汽化现象。

11.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

考点四:升华和凝华12.物质由的过程叫升华,升华要_____热。

13.物质由的过程叫凝华,凝华要_____热答案:1. 物体的冷热程度2. 0 1003. 热胀冷缩4. (1) 合适的温度计(2) 量程分度值(3) 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容器底容器壁(4) 稳定(5) 留在被测液体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5. 熔化吸凝固放6.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7. 晶体非晶体晶体非晶体8. 汽化吸液化放9. 蒸发沸腾降低温度压缩体积10. 任何表面一定表面和内部同时11. 液体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上空气的流速12. 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吸13. 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放复习练习题1.(2014,上海)上海一年中最高气温约为( )A.20 ℃B.30 ℃C.40 ℃D.50 ℃2.为了预防禽流感,某校要求学生每天早上用如图所示的体温计测量体温,这种体温计是根据液体的规律制成的,图中所示体温计的读数是_____℃。

八年级上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物理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

第二章.物态变化热传递: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会发生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并持续到两者冷热程度相同为止。

1.温度单位:,我们把定义为零度,把定义为一百度。

2.温度计内的常用液体:,,。

原理:。

3.温度计种类:①寒暑表②实验用温度计③体温计:35℃~42℃,分度值:0.1℃(内部液体为水银)。

4.温度计使用方法:“选”:“看”:“放”:“读”:“记”:例如:某同学准备用温度计来测量热水的温度,他设计了如下的实验步骤:A.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B.用手试一下热水,估计热水的温度;C.检查所用温度计,认清它的测量范围和分度值;D.设计实验记录表格;E.记下估计的温度值;F.记下用温度汁测量的温度值;G.比较测量值和估计值的差别,形成对的初步印象;H.整理仪器。

正确的实验次序应该是:。

5.不准温度计与标准温度计的对比计算:例题一:有一支温度计,表面刻有150格均匀的刻度。

将该温度计的玻璃泡放在冰水混合物中,温度计内液面上升到第30格处;将它放到通常情况的沸水中,液面上升到第80格处。

则:(1)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多少?(2)第100格处表示的温度是多少?(3)该温度计的刻度范围是多少?例题二:有一支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的温度计,当实际温度为0℃时,它的示数为-5℃,当实际温度为100℃时,它的示数为105℃,求:(1)当实际温度为多少时,它的示数与实际温度相同?(2)实际温度为35℃时,它的示数是多少?(3)当温度计示数为80℃时,实际温度是多少?5.物态变化:物质以,,三种形式存在,物质由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种状态叫做物态变化,其间伴随一个吸收或放出热量的物理过程。

6.水的化身:霜,雪,雹是固态;雨,露,雾是液态;水蒸气是气态。

7.熔化与凝固(1)固体分为。

有熔点,没有熔点。

(2)晶体有,非晶体有。

(3)熔化:,熔化需要。

(4)晶体熔化过程中,非晶体的温度。

(5)凝固:,凝固需要。

(6)晶体凝固过程中,非晶体的温度。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习题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二章物态变化知识点、习题

第二章物态变化1.物质的三态和温度的测量物质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温度计:工作原理:液体热胀冷缩相关知识:量程——测量温度范围;分度值——每一小格代表温度构造:玻璃泡、测温物质(水银、酒精或煤油)、玻璃管种类:1)体温计:特点:有细管;可离开人体读数使用要领:使用前要要用力甩;消毒时不能在沸水中煮或在酒精灯上烧基本属性:量程35~42℃;分度值0.1℃2)实验室用温度计:使用要领:使用前:观察量程,认清分度值使用中:1.玻璃泡要全部浸入液体中,不能接触容器底、壁2.要等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玻璃泡要留在液体中,视线与液柱上表面相平基本属性:量程:一般为-20~110℃分度值:一般为1℃测温物质多种,有水银、酒精、煤油3)寒暑表:用途:测室温量程:一般-30~50℃特点:使用方法简单,挂在室内,直接读数即可2.汽化液化(1)汽化:定义: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特点:吸热影响蒸发两种方式:蒸发1)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快慢因素液体温度的高低2)只发生在液体表面—————→液体表面积大小3)缓慢的汽化现象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4)有吸热制冷的作用沸腾1)在确定的温度下才能发生沸腾条件2)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达到沸点3)剧烈的汽化现象继续吸热4)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2)液化:定义:物质由气态变为液态两种方法:降低气温、压缩体积特点:放热常见现象:眼睛能看到的“白气”都是水蒸气液化形成的小水滴。

习题:1.锡的熔点是232摄氏度,那么232摄氏度的锡:()A、一定是固态;B、一定是液态;C、一定是固、液混合态;D、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固、液混合态。

2.把冰水混合物移到-10℃房间内,那么冰水混合物的温度:()A、低于0℃;B、一定是0℃;C、高于0℃;D、可能是0℃。

3.用来发射卫星的火箭,在它的头部涂了一层特殊的物质。

这种物质可以避免火箭因高速运动时与空气作用产生高温而被毁坏的危险。

八年级上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检测

八年级上物理物态变化知识点归纳检测

物态变化是指物质在不同条件下,从一种物态(固态、液态、气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以下是八年级上物理课程中的物态变化知识点的归纳检测。

1.物态的基本特征物质的物态是由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决定的。

固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最为强大,分子呈紧密有序的排列,具有固定的体积和形状;液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较弱,分子呈无规则排列,具有固定的体积但没有固定的形状;气体的分子间相互作用力最为弱小,分子呈无规则排列,既没有固定的体积也没有固定的形状。

2.相变的定义和分类相变是物质从一种物态转变为另一种物态的过程。

主要包括固态到液态的熔化、液态到固态的凝固、液态到气态的蒸发/汽化、气态到液态的液化、固态到气态的升华和气态到固态的凝华等六种。

3.熔化和凝固熔化是指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凝固是指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的过程。

熔化和凝固是可逆过程,发生在相同的温度下。

4.蒸发和液化蒸发是指液体表面部分分子具有足够的能量克服表面张力而从液态转变为气态的过程。

蒸发是非刺激性的,不需要加热就能发生。

液化是指气体由于受到外界压力增加而从气态转变为液态的过程。

5.升华和凝华升华是指固体直接从固态转变为气态的物态变化,无需经过液态。

凝华是指气体直接从气态转变为固态的物态变化,无需经过液态。

升华和凝华是可逆的过程,发生在相同的温度下。

6.保持物态的条件物质在不同的温度、压力和外界环境下会发生不同的物态变化。

增加温度可以使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和气态,降低温度可以使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和固态。

增加压力可以使物质由气态转变为液态和固态,减小压力可以使物质由固态转变为液态和气态。

7.物态变化和能量变化物态变化过程中会伴随着能量的转化。

在物态变化过程中,当物质从固态转变为液态、液态转变为气态时,需要吸收热量,这被称为吸热反应;当物质从气态转变为液态、液态转变为固态时,释放热量,这被称为放热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物态变化知识点
一、温度:
1、温度:表示物体冷热程度;
2、摄氏温度:
(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2)摄氏温度的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然后把0℃和100℃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读作“5摄氏度”;“-20℃”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
二、温度计
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
2、温度计的使用:
(1)使用前: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
(2)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入被测液体,不能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
(3)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

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的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
1、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体温的;
2、测量范围:35℃~42℃;分度值为0.1℃;
3、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
4、体温汁有特殊的设计,即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缩口。

每次使用前都要将体温计甩几下。

其他温度计不能甩。

四、物态变化:
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

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五、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1)、晶体:有固定的熔化温度(即熔点)的物质;
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的物质;沥青,石蜡,松香,玻璃这四种是非晶体。

(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2)、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要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断升高,要继续吸热);
( 3 )、晶体熔化的条件:
○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热
( 4 )、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
( 5 )、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 6 )、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
(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
(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50℃),开
始熔化;
(3)BC 物体处于固液共存态,继续吸热,但温度
不变;
(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50℃,物体刚好熔化
完毕;
(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
(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
(7)E 点为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50℃),
开始凝固;
(8)EF 段物体处于固液共存态,放热、温度不变;
(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50℃;
(10)FG 段为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逐渐降低;
注意: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

六、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
(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
影响蒸发的快慢的因素:
○1与液体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
○2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

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晒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晒,把地上的积水扫开);
○3跟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

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

(2)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注:○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2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3液体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容易熟就是因为气压高)○4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
(3)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
(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
(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
七、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如水蒸气遇冷液化。

(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打火机。

八、常见物态变化分类
熔化:1冰融化成水2铁变铁水3冰棒成水4雪化水5铝变铝水6钢变钢水
凝固:1水变成冰2铁水制成零件3冰雹
升华:1冰雕在冬天是会变小2樟脑丸用久了会变小3给金属镀金时先升华再凝华4结冰的衣服在冬天时也会晾干5固体的空气清新剂6固态碘加热变成碘蒸气7灯泡里的钨丝变细
8 人工降雨、舞台烟雾特效都是利用干冰升华吸热,使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凝华:1玻璃窗的内壁上结成的一层冰花(冬天室内暖和,室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凝华成冰附着在窗户的内侧)2电冰箱冷冻室上结有的霜等等都是气体直接变成固体3灯泡用久了会发黑,这是由于电灯泡内钨丝表面在高温下直接变成钨蒸气;然后蒸气放热变成固态钨附着在玻璃泡内壁的缘故。

4冰棒纸上附着的冰晶5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物体表面形成霜)6雾凇。

7雪8碘蒸气变成固态碘
液化:1热水壶壶嘴的白气(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尘埃上,就形成了白气)2冬天嘴中呼出的白气3冰棒冒白气4舞台上的烟5冰汽水瓶外壁上的水珠6冰棒放入杯中杯外壁上的水珠7煮饭时冒的热气8雾(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小水珠附着在空气中的尘埃上就形成了雾)9雨10露
汽化:1湿衣服晾干2洒在地上的水干了3.水烧开变成水蒸气4.酒精的蒸发
5液态氧变成氧气6.液态氢变成氢气7汽油的蒸发9湿头发干了10雾散了(温度上升,小水珠汽化成水蒸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